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理用卫生巾、失禁垫等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从使对身体贴合性良好的观点出发,本申请人之前提出了如下的生理用卫生巾:包括在横向中央区域具有层数多的部分的吸收性层,使穿着形状稳定化的压缩部以按压在该层数多的部分的方式设置(参照专利文献1)。
另外,从同样的观点出发,本申请人之前还提出了如下的生理用卫生巾:包括在肌肤相对面侧具有上层吸收体、在非肌肤相对面侧具有下层吸收体的吸收体,在俯视该吸收体时,规则地排列上层吸收体和下层吸收体在厚度方向上被压缩而形成的压缩点(参照专利文献2)。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14172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2-12527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专利文献1、2所记载的生理用卫生巾中,按压而形成压缩部或压缩点时,包覆构成吸收体的吸收性芯的包芯片有时会破损。如果能够防止这样的包芯片的破损,则在制造生理用卫生巾时,形成压缩部或压缩点的辊的凸部容易从吸收体脱离,能够期待稳定地制造生理用卫生巾。另外,如果能够防止包芯片的破损,则包括吸收性芯和包芯片的吸收体进一步被一体化,在穿着时吸收体不易起皱,能够期待对身体的贴合性的进一步的提高。
本发明涉及如下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其利用辊的凸部进行 按压而在吸收体形成压缩部或压缩点等时,不易在包芯片产生破损。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该吸收性物品具有用包芯片包覆吸收性芯而形成的吸收体,该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中,上述吸收体具有在厚度方向上部分隆起的隆起部。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具有凹部形成工序:将上述吸收体的连续体供给到在周面具有多个凸部的凸辊与平辊之间,利用上述各凸部,形成进入到上述吸收体的上述隆起部的内部的凹部,并且使上述包芯片进入到该隆起部的内部。上述凹部形成工序中使用的上述各凸部,其前端部分阶梯状地突出,在该前端部分具有突出部,该突出部的宽度(W1)和该突出部的直到前端为止的突出高度(h)的关系为W1≥h。
另外,本发明提供一种吸收性物品,其具有由包芯片包覆吸收性芯而形成的吸收体,该吸收性物品中,上述吸收体具有在厚度方向上部分隆起的隆起部,上述吸收体具有进入到该吸收体的上述隆起部的内部的多个上述凹部。上述包芯片具有与包覆上述吸收性芯的肌肤相对面侧的片分开的包覆该吸收性芯的非肌肤相对面侧的片,包覆该非肌肤相对面侧的片在上述凹部进入到上述隆起部的内部。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由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得到的生理用卫生巾的俯视图。
图2是图1的I-I截面图。
图3是表示适用于实施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的一对凸辊和平辊的概略立体图。
图4是图3所示的凸辊所具有的凸部的放大立体图。
图5是从侧面看图3所示的一对凸辊和平辊时得到的概略图。
图6是图3的II-II截面图。
图7是利用图3所示的凸辊所具有的凸部形成凹部时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和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根据其优选的实施方式一边参照附图一边进行说明。
首先,参照图1、图2说明利用本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制造的生理用卫生巾和作为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的生理用卫生巾。
生理用卫生巾1,如图1所示,呈纵长的形状,具有:作为在其穿着时与穿着者的排泄部相对的部位的排泄部相对区域C;向排泄部相对区域C的前方延伸的前方区域A;和向排泄部相对区域C的后方延伸的后方区域B。生理用卫生巾1作为其主要的构成部件,如图2所示,具有:位于在穿着时在穿着者的肌肤侧配置的肌肤相对面侧的透液性的正面片2;和位于在穿着时在穿着者的肌肤侧的相反侧配置的非肌肤相对面侧的不透液性或难透液性的背面片3。在正面片2与背面片3之间配置有液体保持性的纵长的吸收体4。
另外,生理用卫生巾1,如图1所示,在其排泄部相对区域C具有从左右两侧部向侧方延伸出去的一对翼部5、5。翼部5作为背面片3和/或正面片2的延长部分形成,或者由与背面片3和正面片2不同的其它部件形成。在背面片3和翼部5的非肌肤相对面设置有粘接剂层(未图示)。粘接剂层用于在将生理用卫生巾1设置于穿着者的短裤的状态下,将生理用卫生巾1固定于短裤。
另外,生理用卫生巾1,如图1、图2所示,在其正面片2侧的左右的两侧部设置有在生理用卫生巾1的纵向上延伸的一对防漏翻边6。防漏翻边6在生理用卫生巾1中,如图2所示,由向上方立起的壁部6a和从壁部6a的上端向水平方向伸出的伸出部6b构成。因此,防漏翻边6的横向截面呈大致T字状的形状。壁部6a的基部位于吸收体4与背面片3之间。伸出部6b的上表面为大致平面,从而在穿着生理用卫生巾1时,该伸出部6b与穿着者的肌肤以面抵接。在伸出部6b设置有多根在与防漏翻边6的延伸方向相同的方向上延伸的弹性线6c。弹性线6c在纵向上以伸长状态固定于伸出部6b。弹性线6c通过其收缩使壁部6a立起,并且使伸出部6b的平面形状稳定化,使伸出部6b向肌肤的抵接变得可靠。
如图1所示,伸出部6b在生理用卫生巾1的纵向的前端和后端的位置,与正面片2接合。另外,伸出部6b在生理用卫生巾1的后端域B中,在作为与排泄部相对区域C的边界部附近的位置的中间固定部61也与正面片2接合。通过这些接合,防漏翻边6的立起变得更加稳 定。
生理用卫生巾1所具有的吸收体4,如图1、图2所示,由包芯片42包覆吸收性芯41而形成,具有在厚度方向上一部分隆起的隆起部40。吸收体4在生理用卫生巾1中,如图1、图2所示,是包括下层吸收体4d和下层吸收体4d上的上层吸收体4u的2层结构的吸收体。与下层吸收体4d相比,上层吸收体4u的宽度形成得较小,上层吸收体4u与下层吸收体4d的横向中央区域重叠。上层吸收体4u和下层吸收体4d以相同的长度形成。吸收性芯41具有构成下层吸收体4d的下层吸收性芯41d和构成上层吸收体4u的上层吸收性芯41u。在生理用卫生巾1中,隆起部40在上层吸收体4u的上层吸收性芯41u形成。这样,在生理用卫生巾1中,使用在厚度方向上一部分隆起的具有厚度差的吸收性芯41,形成具有隆起部40的吸收体4。更具体而言,上层吸收体4u的上层吸收性芯41u在生理用卫生巾1中,具有在排泄部相对区域C配置的排泄部相对区域C的上层吸收性芯41uc和在后方区域B的一部分配置的后方区域B的上层吸收性芯41ub。生理用卫生巾1中,吸收性芯41中,在从前方区域A直到后方区域B配置的下层吸收性芯41d的肌肤相对面侧的横向中央区域,排泄部相对区域C的上层吸收性芯41uc和后方区域B的上层吸收性芯41ub在纵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形成在生理用卫生巾1的纵向上分离且具有厚度差的吸收性芯41。即,隆起部40在生理用卫生巾1的纵向上隔开间隔地形成。此外,在俯视吸收性芯41时,下层吸收性芯41d的轮廓界定了吸收性芯41的轮廓。
包芯片42具有与包覆吸收性芯41的肌肤相对面侧的片分开的、包覆该吸收性芯41的非肌肤相对面侧的片。具体而言,在生理用卫生巾1中,如图2所示,具有包覆下层吸收性芯41d的下层包芯片42d和包覆上层吸收性芯41u的上层包芯片42u。下层包芯片42d在生理用卫生巾1中,如图2所示,具有包覆下层吸收性芯41d的肌肤相对面侧(离上层吸收性芯41u较近的面一侧)的第一下层包芯片42d1和包覆下层吸收性芯41d的非肌肤相对面侧(离上层吸收性芯41u较远的面一侧)的第二下层包芯片42d2。包覆上述非肌肤相对面侧的片在生理用卫生巾1中相当于第二下层包芯片42d2。第一下层包芯片42d1 的横向的长度比下层吸收性芯41d的横向的长度长。第一下层包芯片42d1,如图2所示,包覆下层吸收性芯41d的肌肤相对面(离上层吸收性芯41u较近的面)的整个区域,从下层吸收性芯41d的左右两侧部向侧方延伸出去的部分分别折向下层吸收性芯41d的非肌肤相对面侧(离上层吸收性芯41u较远的面一侧),该折返的前端部分分别覆盖包覆下层吸收性芯41d的非肌肤相对面(离上层吸收性芯41u较远的面)的第二下层包芯片42d2的左右两侧部,第一下层包芯片42d1和第二下层包芯片42d2的重叠部分43配置在吸收体4的非肌肤相对面侧。在该左右两侧部的重叠部分43中,第一下层包芯片42d1和第二下层包芯片42d2没有接合。这样下层吸收性芯41d由第一下层包芯片42d1和第二下层包芯片42d2包覆。下层吸收体4d由下层吸收性芯41d和包覆下层吸收性芯41d的下层包芯片42d(第一下层包芯片42d1和第二下层包芯片42d2)形成。
上层包芯片42u的横向的长度比上层吸收性芯41u的横向的长度长。上层包芯片42u在生理用卫生巾1中,如图2所示,包覆上层吸收性芯41u的肌肤相对面(离下层吸收性芯41d较远的面)的整个区域,从上层吸收性芯41u的左右两侧部向侧方延伸出去的部分分别折向上层吸收性芯41u的非肌肤相对面侧(离下层吸收性芯41d较近的面一侧),该折返的前端部分相互重叠。这样上层吸收性芯41u由上层包芯片42u包覆。上层吸收体4u由上层吸收性芯41u(上层吸收性芯41uc和上层吸收性芯41ub)和将其包覆的上层包芯片42u形成。
由上层包芯片42u包覆的上层吸收性芯41u以及由第一下层包芯片42d1和第二下层包芯片42d2包覆的下层吸收性芯41d,在生理用卫生巾1中,如图2所示,由热熔型粘接剂等的粘接剂11固定。以下进行详述,在生理用卫生巾1中,上层包芯片42u与上层吸收性芯41u之间未用粘接剂固定,第一下层包芯片42d1以及第二下层包芯片42d2与下层吸收性芯41d之间也未用粘接剂固定,第一下层包芯片42d1与第二下层包芯片42d2的重叠部分也没有用粘接剂固定。但是,第一下层包芯片42d1与上层包芯片42u之间涂敷有粘接剂11,上层吸收体4u和下层吸收体4d被固定,形成生理用卫生巾1的吸收体4。另外,分别利用粘接剂11,吸收体4的肌肤相对面侧与正面片2固定,非肌 肤相对面侧与背面片3固定。
上层包芯片42u还延伸到了前方区域A和后方区域B中的不存在上层吸收性芯41uc或上层吸收性芯41ub的部位,在生理用卫生巾1的纵向上,上层包芯片42u和下层包芯片42d以相同长度形成。此外,不存在上层吸收性芯41u和上层吸收性芯41ub的部分为了方便起见也被称为上层吸收体4u。
上层吸收体4u的上层吸收性芯41u和下层吸收体4d的下层吸收性芯41d既可以由同种材料构成,或者也可以由不同种类的材料构成。如上所述,生理用卫生巾1的吸收体4如下形成:在由下层包芯片42d(第一下层包芯片42d1和第二下层包芯片42d2)包覆下层吸收性芯41d而得到的下层吸收体4d上,配设固定上层吸收体4u,该上层吸收体4u由上层包芯片42u包覆排泄部相对区域C的上层吸收性芯41uc和后方区域B的上层吸收性芯41ub在纵向上分离的上层吸收性芯41u而得到。这里,例如,没有配置上层吸收体4u而仅由下层吸收体4d构成的单层结构部分的厚度,从液体充分的保持性和对穿着者的身体的贴合性的观点出发,在310Pa负荷下,优选为2mm以上,更优选为3mm以上,另外优选为10mm以下,更优选为7mm以下,具体而言,优选为2mm以上10mm以下,更优选为3mm以上7mm以下。并且,在下层吸收体4d上配置有上层吸收体4u而成的2层结构部分的厚度,从使排泄部相对区域C贴合性良好地与穿着者的身体抵接的观点出发,在310Pa负荷下,优选为3mm以上,更优选为5mm以上,另外,优选为12mm以下,更优选为10mm以下,具体而言,优选为3mm以上12mm以下,更优选为5mm以上10mm以下。
生理用卫生巾1的吸收性芯41具有,通过配置于排泄部相对区域C的上层吸收性芯41uc,快速吸收大量的排泄液(经血),并且使排泄液移动到相邻的下层吸收性芯41d的功能。另外,通过配置于后方区域B的上层吸收性芯41ub,能够防止从臀部的泄漏,并且存在导致上层吸收性芯41uc容量不足的程度的大量排泄液(经血)时,具有辅助性进行吸收的作用。下层吸收性芯41d具有使从上层吸收性芯41u传递来的排泄液在其纵向上进行液体扩散,防止从上层吸收性芯41u向肌肤返液的功能。从这样的观点出发,后述的凹部7以从下层吸收性 芯41d的非肌肤相对面侧向上层吸收性芯41u去直至上层吸收性芯41u的内部,且不贯通上层吸收性芯41u的方式形成,这从液体传递的观点出发较为优选。
另外,如图1所示,生理用卫生巾1中,在位于排泄部相对区域C的上层吸收性芯41uc的左右两侧部的外方的下层吸收体4d的部分,从正面片2侧向背面片3侧凹陷的防漏槽8c在纵向上延伸形成。各防漏槽8c的一端延伸至生理用卫生巾1的前方区域A,与在该前方区域A形成的圆弧状的防漏槽8a圆滑地连接。防漏槽8a在位于上层吸收性芯41uc的前端部的外方的上层吸收体4u和下层吸收体4d的部分,在横向上延伸形成。另外,各防漏槽8c的另一端与防漏槽8b的一端圆滑地连接,该防漏槽8b在位于后方区域B的上层吸收性芯41ub的左右两侧部的外方的下层吸收体4d的部分在纵向上延伸形成。各防漏槽8b的另一端与在生理用卫生巾1的后端附近在横向上延伸形成的圆弧状的防漏槽8d圆滑地连接。防漏槽8d在生理用卫生巾1的后方区域B中,在上层吸收体4u和下层吸收体4d的部分,在横向上延伸形成。这样,在生理用卫生巾1形成有包含这些防漏槽8a、8b、8c、8d的封闭形状的槽,吸收体4与正面片2一体化。由防漏槽形成的封闭形状的槽在位于上层吸收性芯41u(上层吸收性芯41uc、41ub)周围的部分形成。另外,在生理用卫生巾1中,如图1所示,形成有位于排泄部相对区域C的上层吸收性芯41uc与后方区域B的上层吸收性芯41ub之间的、在上层吸收体4u和下层吸收体4d的部分在横向上延伸的圆弧状的防漏槽8e,且形成有位于上层吸收性芯41ub的后端部与防漏槽8d之间的、在上层吸收体4u和下层吸收体4d的部分在横向上延伸的圆弧状的防漏槽8f。
吸收体4,如图1、图2所示,具有进入到吸收体4的隆起部40的内部的多个凹部7。具体而言,吸收体4(吸收性芯41),如图1、图2所示,具有从吸收体4(吸收性芯41)的非隆起面侧进入到隆起部40的内部的多个凹部7。更具体而言,如上所述,在生理用卫生巾1中,吸收体4是由下层吸收体4d和上层吸收体4u构成的2层结构。而且,隆起部40由上层吸收体4u的上层吸收性芯41u形成。因此,各凹部7在2层结构的部分中,如图2所示,从下层吸收体4d的非肌 肤相对面侧(离上层吸收体4u较远的面一侧)向下层吸收体4d的肌肤相对面侧(离上层吸收体4u较近的面一侧)隆起,进入到作为上层吸收体4u的内部的上层吸收性芯41u的内部而形成。
各凹部7的深度为吸收体4(上层吸收体4u、下层吸收体4d)的2层结构部分的厚度(310Pa负荷下)的20%以上95%以下,从吸收体4的可靠压缩的观点出发,特别优选为50%以上95%以下。
对包括通过下层吸收体4d进入到上层吸收体4u的上层吸收性芯41u的内部的各凹部7的底部7t的部分进行详述,如图2所示,包括各凹部7的底部7t的部分在生理用卫生巾1中,向上层吸收性芯41u的内部阶梯状地凹陷而形成,具有直径相对大的大径凹部7b和直径相对小的小径凹部7s,该小径凹部7s相比于大径凹部7b的底部的外周缘配置得更靠内侧,从大径凹部7b更向上层吸收性芯41u的内部凹陷。
如上所述,直至上层吸收性芯41u的内部的各凹部7以不贯通上层吸收性芯41u的方式突出形成。而且,吸收体4在生理用卫生巾1中,如图2所示,在分别与多个凹部7对应的位置,具有从吸收体4的隆起面侧向非隆起面侧略微凹陷的正面侧凹部7o。即,生理用卫生巾1的正面侧凹部7o通过上层吸收性芯41u在位于其肌肤相对面(离下层吸收性芯41d较远的面)且与多个凹部7分别对应的位置,从上层吸收性芯41u的肌肤相对面(离下层吸收性芯41d较远的面)侧向上层吸收性芯41u的非肌肤相对面(离下层吸收性芯41d较近的面)侧凹陷而形成。此外,正面侧凹部7o通过包覆上层吸收性芯41u的肌肤相对面的上层包芯片42u在位于其肌肤相对面(离下层吸收性芯41d较远的面)且与多个凹部7分别对应的位置,从肌肤相对面(离下层吸收性芯41d较远的面)侧向非肌肤相对面(离下层吸收性芯41d较近的面)侧凹陷而形成。
包芯片42的包覆吸收性芯41的非肌肤相对面侧的片在凹部7进入到隆起部40的内部。具体而言,在生理用卫生巾1中,在观察多个凹部7之内的1个凹部7时,至少在该1个凹部7中,包芯片42中的相当于包覆上述非肌肤相对面侧的片的第二下层包芯片42d2从凹部7的壁面7w直到凹部7的底部7t连续存在。如上所述,在生理用卫生巾1中,包芯片42具有包覆上层吸收性芯41u的上层包芯片42u和包 覆下层吸收性芯41d的下层包芯片42d(第一下层包芯片42d1、第二下层包芯片42d2)。因此,在观察多个凹部7内的1个凹部7时,如图2所示,该1个凹部7中,不仅是下层包芯片42d中的第二下层包芯片42d2,上层包芯片42u也从下层吸收性芯41d的非肌肤相对面侧(离上层吸收性芯41u较远的面一侧)向下层吸收性芯41d的肌肤相对面侧(离上层吸收性芯41u较近的面一侧)突出,进入到上层吸收性芯41u的内部,从由大径凹部7b和小径凹部7s阶梯状地形成的凹部7的壁面7w直到小径凹部7s的底部7t连续存在。即,进入到上层吸收性芯41u的内部的包芯片42未破损,从凹部7的壁面7w直到凹部7的底部7t连续存在。此外,虽然图2中没有图示,但在包括各凹部7的底部7t的部分中,在上层吸收体4u的上层包芯片42u与下层吸收体4d的下层包芯片42d之间,存在被压密化的下层吸收体4d的下层吸收性芯41d。
在由包芯片42包覆吸收性芯41而形成的吸收体4,如图1所示,在俯视时上述凹部7在纵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而形成的凹部列7L在纵向上延伸形成。这样的凹部列7L在横向形成有多列,在生理用卫生巾1中,形成有2列。对各凹部列7L进行详述,形成凹部列7L的凹部7,通过在由上层吸收体4u和下层吸收体4d构成的2层结构的部分中,在厚度方向上压缩上层吸收体4u和下层吸收体4d而形成。另一方面,在比排泄部相对区域C的上层吸收体4u的上层吸收性芯41uc更靠前端侧的位置、在排泄部相对区域C的上层吸收体4u的上层吸收性芯41uc与后方区域B的上层吸收性芯41ub之间、在比后方区域B的上层吸收体4u的上层吸收性芯41ub更靠后端侧的位置,形成凹部列7L的凹部7,通过作为吸收性芯41仅下层吸收体4d在厚度方向上被压缩而形成。这样,由多个凹部7形成的凹部列7L从前方部A直到后方部B形成为直线状。2列凹部列7L、7L在生理用卫生巾1中,在关于在生理用卫生巾1的纵向上延伸的纵向中心线(未图示)对称的位置形成,形成一个凹部列7L的各凹部7的位置和形成另一个凹部列7L的各凹部7的位置都关于上述纵向中心线(未图示)对称配置。此外,在生理用卫生巾1中,2列凹部列7L、7L在关于上述纵向中心线(未图示)对称的位置形成,但也可以不在对称的位置形成,可以是形成 一个凹部列7L的各凹部7的位置和形成另一个凹部列7L的各凹部7的位置关于上述纵向中心线(未图示)不对称地配置。
关于生理用卫生巾1,如图1所示,在2列凹部列7L、7L中的一个凹部列7L中,纵向前后相邻的凹部7、7彼此的距离(节距)相同。在另一个凹部列7L中,纵向前后相邻的凹部7、7彼此的距离(节距)也相同。此外,在生理用卫生巾1中,在一个凹部列7L中前后相邻的凹部7、7彼此的距离(节距)和另一个凹部列7L中前后相邻的凹部7、7同士的距离(节距)可以相同,但也可以不同。此外,凹部7、7彼此的距离(节距)是指一个凹部7的中心与另一个凹部7的中心之间的中心间距离。
形成凹部列7L的在纵向上相邻的凹部7、7彼此的距离(节距)与后述的凸辊9的形成凸部列91L的在周向上相邻的凸部91、91彼此的距离(节距)对应,优选为4mm以上,更优选为5mm以上,另外优选为50mm以下,更优选为20mm以下,具体而言,优选为4mm以上50mm以下,更优选为5mm以上20mm以下。
在横向上相邻的2列凹部列7L、7L彼此的间隔与后述的凸辊9的在旋转轴方向上相邻的凸部列91L、91L彼此的距离(节距)对应,优选为4mm以上,更优选为5mm以上,另外,优选为50mm以下,更优选为20mm以下,具体而言,优选为4mm以上50mm以下,更优选为5mm以上20mm以下。
凹部7中的小径凹部7s的底部前端的直径与后述的凸辊9的突出部910的前端的宽度(W1)对应,优选为1mm以上,更优选为1.5mm以上,优选为10mm以下,更优选为5mm以下,具体而言,优选为1mm以上10mm以下,更优选为1.5mm以上5mm以下。
凹部7中的小径凹部7s与大径凹部7b的间隔对应于后述的凸辊9的突出部910与凸部91的位于与突出部910的边界的外周缘的间隔(W2),优选为0.1mm以上,更优选为0.2mm以上,另外,优选为5mm以下,更优选为3mm以下,具体而言,优选为0.1mm以上5mm以下,更优选为0.2mm以上3mm以下。
凹部7中小径凹部7s的从大径凹部7b的突出高度与后述的凸辊9的突出部910的突出高度(h)对应,优选为0.1mm以上,更优选为 0.2mm以上,另外,优选为3mm以下,更优选为2mm以下,具体而言,优选为0.1mm以上3mm以下,更优选为0.2mm以上2mm以下。
对于本实施方式的生理用卫生巾1的形成材料进行说明。
作为正面片2和背面片3,只要分别使用通常生理用卫生巾等吸收性物品所使用的材料,就能够没有特别限制地使用。例如,作为正面片2,能够使用透液性的无纺布、具有开孔的树脂膜等,作为背面片3,能够使用不透液性或拨水性的树脂膜单体、在该树脂膜上重叠无纺布而得到的叠层体等。作为吸收体4的吸收性芯41,能够使用由纸浆等纤维材料、吸收性聚合物的颗粒构成的材料等,作为包芯片42,能够使用棉纸或透水性的无纺布等。
作为形成翼部5的片,只要分别是通常生理用卫生巾等吸收性物品所使用的材料,就能够没有特别限制地使用,例如能够使用与背面片3同样的材料。作为形成防漏翻边6的侧片,只要分别是通常生理用卫生巾等吸收性物品所使用的材料,就能够没有特别限制地使用,能够使用伸缩性的膜、无纺布、纺织品或它们的叠层片等。作为防漏翻边6形成用的弹性线6c,能够使用包含天然橡胶、聚氨酯、聚苯乙烯-聚异戊二烯共聚物、聚苯乙烯-聚丁二烯共聚物、丙烯酸乙酯-乙烯等的聚乙烯-α烯烃共聚物等的线状的伸缩性材料。
在形成正面片2、背面片3或翼部5的片的固定中,可以使用通常生理用卫生巾等吸收性物品所使用的热熔型粘接剂等的粘接剂、或热压纹、超声波压纹、高频压纹等的熔接手段。
接着对于使用上述本实施方式的生理用卫生巾1时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
生理用卫生巾1,如图2所示,包芯片42具有包覆吸收性芯41的肌肤相对面侧的第一包芯片(第一下层包芯片42d1或上层包芯片42u1)和包覆非肌肤相对面侧的第二包芯片(第二下层包芯片42d2),该第二包芯片在凹部7中进入到隆起部40的内部。即,在生理用卫生巾1中,下层包芯片42d具有包覆下层吸收性芯41d的肌肤相对面侧的第一下层包芯片42d1和包覆非肌肤相对面侧的第二下层包芯片42d2,第二下层包芯片42d2从下层吸收性芯41d的非肌肤相对面侧(离上层吸收性芯41u较远的面一侧)向下层吸收性芯41d的肌肤相对面 侧(离上层吸收性芯41u较近的面一侧)突出,进入到上层吸收性芯41u的内部。这样,包芯片42具有包覆吸收性芯41的肌肤相对面侧的第一包芯片和包覆非肌肤相对面侧的第二包芯片,因此在压入凸辊的凸部时难以施加宽度方向的张力,因此,包芯片42不易破损,容易形成进入到隆起部40内部的凹部7。特别是在生理用卫生巾1中,第一下层包芯片42d1与第二下层包芯片42d2的重叠部分43没有用粘接剂固定,处于分离的状态,因此在压入凸辊的凸部时更加难以施加张力,因此包芯片42不易破损。这样的效果特别在为厚的吸收体4时有效。
另外,生理用卫生巾1,如图2所示,其吸收体4具有进入到隆起部40(上层吸收性芯41u)内部的多个凹部7,因此在穿着时吸收性芯41的隆起部40(上层吸收性芯41u)不易变形,吸收体4不易起皱,向身体的贴合性提高。另外,生理用卫生巾1,如图2所示,其吸收体4的包芯片42在凹部7进入到隆起部40(上层吸收性芯41u)的内部,在观察1个凹部7时,包芯片42从凹部7的壁面7w直到凹部7的底部7t连续存在。因此,从隆起部40(上层吸收性芯41u)向下层(下层吸收性芯41d)的大量的排泄液(经血)能够快速移动,穿着时的干爽感提高,向身体的贴合性提高。如图1和图2所示,特别是生理用卫生巾1的吸收体4具有多个凹部7,所以上层吸收体4u和下层吸收体4d容易紧密地贴合,进而排泄液(经血)能够从凹部7的底部沿着凹部7周围向纸浆密度高的部分传递移动,排泄液(经血)从上层吸收体4u向下层吸收体4d的移动变得顺畅。
另外,生理用卫生巾1,如图2所示,在观察1个凹部7时,包芯片42从凹部7的壁面7w直到凹部7的底部7t连续存在,没有破损,因此在固定吸收体4和背面片3时,在背面片3不易发生浮起,在穿着时吸收体4不易起皱,向身体的贴合性提高。
另外,生理用卫生巾1,如图2所示,包括进入到上层吸收性芯41u内部的各凹部7的底部7t的部分,从大径凹部7b和小径凹部7s阶梯状地形成。因此,在小径凹部7s的角部不易产生急剧的厚度差,能够维持压纹部分7s的厚度。
另外,生理用卫生巾1,如图2所示,在上层吸收性芯41u的肌肤相对面中的与多个凹部7分别对应的位置,具有从上层吸收性芯41u 的肌肤相对面侧凹陷的正面侧凹部7o。因此发挥如下效果:生理用卫生巾1的穿着时由于使用者为坐着的状态等对正面片2施加压力(在正面片2的厚度方向上施加力)时,吸收体4的正面侧凹部7o比其他部分更不易压缩、成为液体容易进入的状态。
另外,生理用卫生巾1,如图1所示,凹部7在纵向上隔开间隔配置而成的在纵向上延伸的凹部列7L形成有2列。因此,以2列凹部列7L作为起点、位于比2列凹部列7L更靠横向外侧的部分,利用防漏翻边6的弹性线6c的收缩力在穿着时容易向肌肤相对面侧弯折,2列凹部列7L之间的部分容易贴合身体,能够防止排泄液(经血)的侧漏。
接着,对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的优选实施方式,以制造上述的生理用卫生巾1的情况为例参照图3~图7进行说明。
图3是示意地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生理用卫生巾1的制造方法中适用的一对凸辊9和平辊10的图。
一对凸辊9和平辊10,如图3所示,是铝合金或铁钢等的金属制成的圆筒形状的辊。凸辊9在其周面具有多个凸部91。一对凸辊9和平辊10通过向旋转轴传递来自驱动机构(未图示)的驱动力,在由箭头表示的方向上联动而旋转。凸辊9的旋转速度由生理用卫生巾1的制造装置所具有的控制部(未图示)控制。
在凸辊9中,如图3所示,多个凸部91在凸辊9的周向上隔开一定间隔形成凸部列91L,该凸部列91L在凸辊9的轴长方向上形成有2列。凸部列91L的个数与在所制造的生理用卫生巾1具有的吸收体4形成的凹部列7L的个数一致,形成凸部列91L的多个凸部91的个数与形成在吸收体4形成的凹部列7L的多个凹部7的个数一致。
凸辊9的各凸部91的从凸辊9的周面到凸部91的前端为止的高度优选为2mm以上,更优选为3mm以上,另外,优选为20mm以下,更优选为10mm以下,具体而言,优选为2mm以上20mm以下,更优选为3mm以上10mm以下。形成凸部列91L的在周向上相邻的凸部91、91彼此的距离(节距)优选为4mm以上,更优选为5mm以上,另外优选为50mm以下,更优选为20mm以下,具体而言优选为4mm以上50mm以下,更优选为5mm以上20mm以下。在旋转轴方向上相邻的凸部列91L、91L彼此的距离(节距)优选为4mm以上,更优选 为5mm以上,另外优选为50mm以下,更优选为20mm以下,具体而言优选为4mm以上50mm以下,更优选为5mm以上20mm以下。
凸辊9的各凸部91的前端与平辊10的周面的间隔优选为0.01mm以上,更优选为0.05mm以上,另外,优选为10mm以下,更优选为2mm以下,具体而言优选为0.01mm以上10mm以下,更优选为0.05mm以上2mm以下。
此外,例如在生理用卫生巾1的长度为340mm时,平辊10的直径优选为50mm以上300mm以下。
上述凹部形成工序中使用的各凸部91,其前端部分91b阶梯状地突出,在该前端部分91b具有突出部910。突出部910形成凸部91的顶部,如图4所示,其前端为平面。此外,前端为平面是指,具有与多个凸部91的顶部所形成的曲面(与凸辊的周面平行的曲面)相同曲率的情况也包括在平面中。
各凸部91中,突出部910的前端的宽度(W1)和该突出部910的到前端为止的突出高度(h)的关系为W1≥h。具体而言,突出部91s的前端的宽度(W1)和突出部910的突出高度(h)的比率关系(W1/h),从压入时的包芯片的不易破损的观点出发,优选为1以上,更优选为2.5以上,优选为50以下,更优选为20以下,具体而言,优选为1以上50以下,更优选为2.5以上20以下。
另外,如图4所示,突出部910的前端的宽度(W1)、突出部910与凸部91的位于与突出部910的边界的外周缘的间隔(W2)的关系优选为W1>W2。具体而言,突出部910的前端的宽度(W1)、突出部910与凸部91的位于与突出部910的边界的外周缘的间隔(W2)的比率关系(W1/W2),从压入时的包芯片的不易破损的观点出发,优选为1.1以上,更优选为2以上,另外,优选为20以下,更优选为6以下,具体而言,优选为1.1以上20以下,更优选为2以上6以下。
这里,“凸部91的位于与突出部910的边界的外周缘”是指在凸部91的高度方向上,位于突出部910与位于其下方的部分的边界部的、凸部91的外周缘。
突出部910的前端的宽度(W1)优选为1mm以上,更优选为1.5mm以上,另外,优选为10mm以下,更优选为5mm以下,具体而言,优 选为1mm以上10mm以下,更优选为1.5mm以上5mm以下。
突出部910与凸部91的位于与突出部910的边界的外周缘的间隔(W2)优选为0.1mm以上,更优选为0.2mm以上,另外,优选为10mm以下,更优选为3mm以下,具体而言,优选为0.1mm以上10mm以下,更优选为0.2mm以上3mm以下。
突出部910的突出高度(h)优选为0.1mm以上,更优选为0.2mm以上,另外,优选为3mm以下,更优选为2mm以下,具体而言,优选为0.1mm以上3mm以下,更优选为0.2mm以上2mm以下。
此外,凸部91的根部的宽度W3优选为0.8mm以上,更优选为2mm以上,另外,优选为30mm以下,更优选为8mm以下,具体而言,优选为0.8mm以上30mm以下,更优选为2mm以上8mm以下。
在生理用卫生巾1的制造装置中,进一步如图4所示,凸部91的前端部分91b在从侧面看各凸部91时,优选成为前端部分91b的两侧缘彼此之间的宽度随着向凸部91的前端去而逐渐减少的锥状(逐渐变细的形状)的部分。凸部91的前端部分91b的锥角α优选为10°以上,更优选为20°以上,另外,优选为150°以下,更优选为90°以下,具体而言,优选为10°以上150°以下,更优选为20°以上90°以下。此外,如图4所示,突出部910在从侧面看各凸部91时,优选成为突出部910的两侧缘彼此之间的宽度随着向凸部91的前端去而逐渐减少的锥状的部分。突出部910的锥角β优选为10°以上,更优选为20°以上,另外,优选为150°以下,更优选为90°以下,具体而言,优选为10°以上150°以下,更优选为20°以上90°以下。通过在凸部91的前端部分91b设置锥角α,在突出部910设置锥角β,在形成凹部7时包芯片42不易破损,凸部91容易从形成有凹部7的吸收体4离开,生产性得以提高。此外,从防止片42破损的观点出发,优选对凸部91的前端缘部(突出部910的前端的外周缘和凸部91的位于与突出部910的边界的外周缘)实施倒角加工,在图4所示的生理用卫生巾1的制造装置中,实施了约0.1mm的R加工。
凸辊9的各凸部91和各凸部91的顶部前端的形状(凸部91的前端和突出部910的形状)没有特别限制,能够列举例如圆形、多边形、椭圆形等,各凸部91的突出部910的平面的前端的面积优选为0.78mm2 以上80mm2以下,更优选为1.77mm2以上20mm2以下。此外,凸部91的顶部前端的平面形状为多边形或椭圆形的情况下,前端的宽度(W1)或间隔(W2)、或者凸部91的根部的宽度(W3)是指最狭的位置的值。
接着,对使用上述一对凸辊9和平辊10制造生理用卫生巾1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生理用卫生巾1的制造方法是所谓的纵流方式的生理用卫生巾的制造方法,具有如下的凹部形成工序:将吸收体4的连续体供给至在周面具有多个凸部91的凸辊9与平辊10之间,利用各凸部91,形成进入到吸收体4的隆起部40的内部的凹部7,并且使包芯片42进入到隆起部40的内部。以下,具体地进行说明。
首先,如图3所示,准备吸收体4的连续体400。图3所示的吸收体4的连续体400通过在下层吸收体4d的连续体400d上,利用热熔型粘接剂等的粘接剂11固定上层吸收体4u的连续体400u而形成,该下层吸收体4d的连续体400d通过将下层吸收性芯41d的连续体410d用第一下层包芯片42d1的连续体420d1和第二下层包芯片42d2的连续体420d2包覆而得到,该上层吸收体4u的连续体400u通过用上层包芯片42u的连续体420u包覆将2种上层吸收性芯41uc和上层吸收性芯41ub交替地在输送方向上间隔配置的连续体410u而得到。如图3所示,下层吸收体4d的连续体400d如下形成:下层吸收性芯41d的连续体410d的离上层吸收性芯41u较远的面一侧由第二下层包芯片42d2的连续体420d2包覆,下层吸收性芯41d的连续体410d的离上层吸收性芯41u较近的面一侧由第一下层包芯片42d1的连续体420d1包覆,从下层吸收性芯41d的左右两侧部向侧方延伸出去的第一下层包芯片42d1的连续体420d1的部分,分别折向下层吸收性芯41d的离上层吸收性芯41u较远的面一侧,该折返的前端部分分别覆盖第二下层包芯片42d2的连续体420d2的左右两侧部。如图3所示,上层吸收体4u的连续体400u如下形成:上层吸收性芯41u的连续体410u的离下层吸收性芯41d较远的面一侧由上层包芯片42u的连续体420u包覆,从上层吸收性芯41u的左右两侧部向侧方延伸出去的上层包芯片42u的连续体420u的部分,分别折向上层吸收性芯41u的离下层吸收性芯 41d较近的面一侧,该折返的前端部分相互重叠。
将如上所述的吸收体4的连续体400,如图3所示,以下层吸收体4d的连续体400d配置在凸辊9侧、上层吸收体4u的连续体400u配置在平辊10侧的状态,供给到凸辊9与平辊10之间。然后,利用凸辊9的各凸部91,形成从吸收体4的非隆起面侧进入到隆起部40内部的凹部7。具体而言,如图5、图6所示,从下层吸收体4d的离上层吸收体4u较远的面一侧向离上层吸收体4u较近的面一侧,在厚度方向上压缩上层吸收体4u的连续体400u和下层吸收体4d的连续体400d,形成进入到上层吸收性芯41u内部的凹部7。
形成凹部7,并且如图5、图6所示,利用凸辊9的各凸部91,使包覆下层吸收性芯41d的连续体410d的下层包芯片42d的连续体420d(第一下层包芯片42d1的连续体420d1,第二下层包芯片42d2的连续体420d2)和包覆上层吸收性芯41u的连续体410u的上层包芯片42u的连续体420u,从下层吸收性芯41d的离上层吸收性芯41u较远的面一侧向离上层吸收性芯41u较近的面一侧去,进入到上层吸收性芯41u的内部。
另外,通过在吸收体4的连续体400形成利用凸辊9的各凸部91得到的凹部7,下层吸收体4d和上层吸收体4u被一体化,在与所形成的各凹部7对应的位置、且在上层吸收体4u的连续体400u中的离下层吸收体4d较远的面,形成从上层吸收体4u的离下层吸收体4d较远的面一侧向离下层吸收体4d较近的面一侧凹陷的正面侧凹部7o。
此外,在上层吸收体4u的连续体400u中的没有配置上层吸收性芯41uc和上层吸收性芯41ub的部分中,利用凸辊9的各凸部91,如图5、图6所示,从下层吸收体4d的离上层吸收体4u较远的面一侧向离上层吸收体4u较近的面一侧,仅将下层吸收体4d的下层吸收性芯41d在厚度方向上压缩,形成凹部7,并且使包覆下层吸收性芯41d的连续体410d的下层包芯片42d的连续体420d(第一下层包芯片42d1的连续体420d1,第二下层包芯片42d2的连续体420d2)和仅为上层吸收体4u的上层包芯片42u的连续体420u,从下层吸收性芯41d的离上层吸收性芯41u较远的面一侧向离上层吸收性芯41u较近的面一侧,进入到凹部7的内部。
本实施方式的生理用卫生巾1的制造方法,如图4所示,凹部形成工序中使用的凸辊9的各凸部91的前端部分阶梯状地突出,突出部910的前端的宽度(W1)和突出部910的直到前端为止的突出高度(h)的关系为W1≥h。
因此,在凸部的前端的加压状态不易产生大的变化,从而包芯片42不易产生破损,能够更加稳定地连续制造生理用卫生巾1。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生理用卫生巾1的制造方法中,突出部910的前端的宽度(W1)、突出部910与凸部91的位于与突出部910的边界的外周缘的间隔(W2)的关系为W1>W2。因此,如图7所示,在各凸部91的前端部分中,将吸收体4的连续体400由凸部91的前端和突出部910的前端这2个前端角部进行压缩,因此在吸收体4的连续体400形成凹部7时,包芯片42不易产生破损。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生理用卫生巾1的制造方法,在吸收体4形成凹部7后,凸辊9的各凸部91的前端部分容易从吸收体4脱离,另外,包芯片42不易缠绕到各凸部91的前端部分,因此能够稳定地连续制造生理用卫生巾1。
接着,以下,与现有的纵流方式的制造方法同样地,将如上所述制造的吸收体4的连续体切断成单个的生理用卫生巾所使用的长度,以上层吸收体4u位于正面片2侧的方式在正面片2的连续体上配置切断后的吸收体4,从吸收体4之上起以下层吸收体4d位于背面片3侧的方式配置背面片3的连续体,在正面片2的连续体与背面片3的连续体之间存在吸收体4,在吸收体4的外侧将正面片和背面片接合后,切断成规定的轮廓形状,制造出目标的生理用卫生巾1。此外,在配置吸收体4之前的正面片2的连续体上,预先在其两侧部分别重叠并接合有在折叠形成的伸出部6b固定有伸长状态的弹性线6c的防漏翻边6形成用的侧片的连续体。另外,将吸收体4配置于正面片2、背面片3时,预先在吸收体4或正面片2、背面片3的规定部位涂敷粘接剂。另外,翼部5通过将翼形成用片分别接合于与吸收体4汇合之前的正面片2的连续体或背面片3的连续体的两侧部而形成,或者通过将正面片2或背面片3加工成翼部5的形状而形成。
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不受上述的实施方式限制,能够 适当变更。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上述凹部形成工序中使用的各凸部91,其前端部分91b突出1阶,在该前端部分91b具有突出部910,但也可以突出2阶以上。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凸部91的前端部分91b和突出部910,在从侧面看各凸部91时,成为凸部91的前端部分91b的两侧缘彼此之间的宽度和突出部910的两侧缘彼此之间的宽度随着向凸部91的前端去而逐渐减少的锥状的部分,但也可以不具有锥状的部分。此时,间隔(W2)的位于与突出部910的边界的外周缘成为凸部91的外径的部分。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吸收体4,如图2所示,使用了由下层吸收体4d和下层吸收体4d上的上层吸收体4u构成的2层结构的吸收体,但作为吸收体4也可以使用1层结构的吸收体。此时,隆起部比其周围部分的纸浆克重(单位面积质量)多,由此相比于周围部分,隆起部的厚度形成得较厚。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包芯片42,如图2所示,由包覆下层吸收性芯41d的下层包芯片42d的第一下层包芯片42d1和第二下层包芯片42d2以及包覆上层吸收性芯41u的上层包芯片42u这3个包芯片形成,但也可以由2个包芯片形成。具体而言,在吸收性芯41仅由下层吸收性芯41d形成的情况下,由包覆下层吸收性芯41d的肌肤相对面侧的第一包芯片和包覆下层吸收性芯41d的非肌肤相对面侧的第二包芯片(包覆吸收性芯41的上述非肌肤相对面侧的片)这2个包芯片形成即可。另外,即使在吸收性芯41为下层吸收性芯41d和上层吸收性芯41u的2层结构时,也可以由包覆2层结构的吸收性芯的肌肤相对面侧的第一包芯片和包覆2层结构的吸收性芯的非肌肤相对面侧的第二包芯片(包覆吸收性芯41的上述非肌肤相对面侧的片)这2个包芯片形成。
另外,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可以使用由下层吸收性芯41d和上层吸收性芯41u分别被1个包芯片包覆的下层吸收体4d和上层吸收体4u形成的吸收体4。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上层吸收性芯41u中,排泄部相对区 域C的上层吸收性芯41uc和后方区域B的上层吸收性芯41ub在纵向隔开间隔配置,但也可以设为不分离而连续的上层吸收性芯41u。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制造了生理用卫生巾1,但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在生理用卫生巾以外,也适合于一次性尿布、失禁垫、护垫等其他吸收性物品的制造。
关于上述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还公开了以下的内容(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吸收性物品)。
<1>一种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该吸收性物品具有用包芯片包覆吸收性芯而形成的吸收体,该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中,
上述吸收体具有在厚度方向上部分隆起的隆起部,
该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具有凹部形成工序:将上述吸收体的连续体供给到在周面具有多个凸部的凸辊与平辊之间,利用上述各凸部,形成进入到上述吸收体的上述隆起部的内部的凹部,并且使上述包芯片进入到该隆起部的内部,
上述凹部形成工序中使用的上述各凸部,其前端部分阶梯状地突出,在该前端部分具有突出部,该突出部的前端的宽度(W1)和该突出部的直到前端为止的突出高度(h)的关系为W1≥h。
<2>如上述<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其中,上述吸收体中,上述凹部在纵向上隔开间隔配置而形成的凹部列在纵向上延伸形成,该凹部列在横向上形成有多列,
多列上述凹部列在关于吸收性物品的在纵向上延伸的纵向中心线对称的位置形成,形成一个凹部列的各凹部和形成另一个凹部列的各凹部均配置在关于上述纵向中心线对称的位置。
<3>如上述<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其中,上述突出部的前端的宽度(W1)、和该突出部与上述凸部的位于与突出部的边界的外周缘的间隔(W2)的关系为W1>W2。
<4>如上述<1>~<3>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其中,在上述凹部形成工序中,利用上述凸辊的各上述凸部,形成从上述吸收体的非隆起面侧进入到上述隆起部内部的凹部。
<5>如上述<1>~<4>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其中,作为上述吸收体,使用由下层吸收体和该下层吸收体上的 上层吸收体构成的2层结构的吸收体,
上述下层吸收体和上述上层吸收体分别具有下层吸收性芯和上层吸收性芯,
上述隆起部为上述上层吸收体的上述上层吸收性芯。
<6>如上述<5>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其中,上述下层吸收体的连续体如下形成:下层吸收性芯的连续体的离上层吸收性芯较远的面一侧被第二下层包芯片的连续体包覆,下层吸收性芯的连续体的离上层吸收性芯较近的面一侧被第一下层包芯片的连续体包覆,从下层吸收性芯的左右两侧部向侧方延伸出去的第一下层包芯片的连续体的部分,分别折向下层吸收性芯的离上层吸收性芯较远的面一侧,该折回的前端部分分别覆盖第二下层包芯片的连续体的左右两侧部。
<7>如上述<5>或<6>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其中,上述上层吸收体的连续体如下形成:上层吸收性芯的连续体的离下层吸收性芯较远的面一侧由上层包芯片的连续体包覆,从上层吸收性芯的左右两侧部向侧方延伸出去的上层包芯片的连续体的部分,分别折向上层吸收性芯的离下层吸收性芯较近的面一侧,该折回的前端部分相互重叠。
<8>如上述<1>~<7>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其中,上述比(W1/h)优选为1以上,更优选为2.5以上,优选为50以下,更优选为20以下,具体而言,优选为1以上50以下,更优选为2.5以上20以下。
<9>如上述<3>~<8>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其中,上述比(W1/W2)优选为1.1以上,更优选为2以上,另外,优选为20以下,更优选为6以下,具体而言,优选为1.1以上20以下,更优选为2以上6以下。
<10>如上述<1>~<9>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其中,上述突出部的前端的宽度(W1)优选为1mm以上,更优选为1.5mm以上,另外,优选为10mm以下,更优选为5mm以下,具体而言,优选为1mm以上10mm以下,更优选为1.5mm以上5mm以下。
<11>如上述<3>~<10>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其中,上述突出部与凸部的位于与突出部的边界的外周缘的间隔(W2)优选为0.1mm以上,更优选为0.2mm以上,另外,优选为10mm以下,更优选为3mm以下,具体而言,优选为0.1mm以上10mm以下,更优选为0.2mm以上3mm以下。
<12>如上述<1>~<11>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其中,上述突出部的突出高度(h)优选为0.1mm以上,更优选为0.2mm以上,另外,优选为3mm以下,更优选为2mm以下,具体而言,优选为0.1mm以上3mm以下,更优选为0.2mm以上2mm以下。
<13>如上述<1>~<12>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其中,从侧面看上述凸部时,上述凸部的前端部分形成为凸部的前端部分的两侧缘彼此之间的宽度随着向凸部的前端去而逐渐减少的锥状的部分。
<14>如上述<1>~<13>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其中,从侧面看上述凸部时,上述突出部形成为突出部的两侧缘彼此之间的宽度随着向凸部的前端去而逐渐减少的锥状的部分。
<15>如上述<13>或<14>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其中,上述凸部的前端部分的锥角或突出部的锥角优选为10°以上,更优选为20°以上,另外,优选为150°以下,更优选为90°以下,具体而言,优选为10°以上150°以下,更优选为20°以上90°以下。
<16>如上述<1>~<15>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其中,将上述制造出的吸收体的连续体切断成单个的吸收性物品(生理用卫生巾等)所使用的长度,使吸收体介于正面片的连续体与背面片的连续体之间,在吸收体的外侧将正面片和背面片接合后,切断成规定的轮廓形状。
<17>如上述<1>~<16>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其中,上述吸收性物品为生理用卫生巾、一次性尿布、失禁垫或护垫。
<18>一种吸收性物品,其具有由包芯片包覆吸收性芯而形成的吸收体,该吸收性物品中,
上述吸收体具有在厚度方向上部分隆起的隆起部,
上述吸收体具有进入到该吸收体的上述隆起部的内部的多个上述凹部,
上述包芯片具有与包覆上述吸收性芯的肌肤相对面侧的片分开的包覆该吸收性芯的非肌肤相对面侧的片,包覆该非肌肤相对面侧的片在上述凹部进入到上述隆起部的内部。
<19>如上述<18>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包覆上述吸收性芯的肌肤相对面侧的片和包覆上述非肌肤相对面侧的片的重叠部分配置在上述吸收体的非肌肤相对面侧。
<20>如上述<18>或上述<19>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在观察多个上述凹部之内的1个该凹部时,包覆上述非肌肤相对面侧的片从该凹部的壁面直到该凹部的底部连续存在。
<21>如上述<18>~上述<20>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吸收体在与多个上述凹部分别对应的位置,具有从该吸收体的隆起面侧向非隆起面侧凹陷的正面侧凹部。
<22>如上述<18>~上述<21>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吸收体包括由下层吸收体和该下层吸收体上的上层吸收体构成的2层结构,
上述下层吸收体和上述上层吸收体分别具有下层吸收性芯和上层吸收性芯,
上述隆起部为上述上层吸收体的上述上层吸收性芯。
<23>如上述<18>~上述<22>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在上述吸收性物品的纵向上隔开间隔地形成有上述隆起部。
<24>如上述<2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吸收体具有包覆上述下层吸收性芯的下层包芯片和包覆上述上层吸收性芯的上层包芯片。
<25>如上述<24>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下层包芯片具有包覆上述下层吸收性芯的肌肤相对面侧的第一下层包芯片和包覆上述下层吸收性芯的非肌肤相对面侧的第二下层包芯片。
<26>如上述<25>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包覆上述下层吸收性芯的非肌肤相对面侧的片为上述第二下层包芯片。
<27>如上述<22>~上述<26>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 其中,上述上层吸收体和上述下层吸收体由粘接剂固定。
<28>如上述<18>~<27>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包覆上述吸收性芯的肌肤相对面侧的片与包覆上述非肌肤相对面侧的片的重叠部分没有由粘接剂固定。
<29>如上述<18>~<28>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吸收体在纵向上延伸形成有上述凹部在纵向上隔开间隔配置而形成的凹部列,该凹部列在横向上形成有多列。
<30>如上述<29>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吸收体形成有2列上述凹部列。
<31>如上述<29>或<30>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形成上述凹部列的在纵向上相邻的上述凹部彼此的距离(节距)优选为4mm以上,更优选为5mm以上,另外优选为50mm以下,更优选为20mm以下,具体而言优选为4mm以上50mm以下,更优选为5mm以上20mm以下,
另外,在横向上相邻的上述凹部列彼此的间隔优选为4mm以上,更优选为5mm以上,另外优选为50mm以下,更优选为20mm以下,具体而言优选为4mm以上50mm以下,更优选为5mm以上20mm以下。
<32>如上述<29>~<31>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形成上述凹部列的凹部,在由上述上层吸收体和上述下层吸收体构成的2层结构的部分中,通过上述上层吸收体和上述下层吸收体在厚度方向上被压缩而形成,在比排泄部相对区域的上述上层吸收体的上述上层吸收性芯更靠前端侧的位置、在排泄部相对区域的上述上层吸收体的上述上层吸收性芯与后方区域的上述上层吸收性芯之间、在比后方区域的上述上层吸收体的上述上层吸收性芯更靠后端侧的位置,形成上述凹部列的上述凹部通过仅上述下层吸收体的上述吸收性芯在厚度方向上被压缩而形成。
<33>如上述<18>~<32>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包括上述凹部的底部的部分在上层吸收性芯的内部阶梯状地凹陷而形成,具有直径相对大的大径凹部和直径相对小的小径凹部,该小径凹部配置于该大径凹部的底部的外周缘的内侧,从大径凹部更向上层吸 收性芯的内部凹陷。
<34>如上述<18>~<33>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吸收性物品为生理用卫生巾、一次性尿布、失禁垫、护垫。
实施例
以下,利用实施例更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然而,本发明的范围不受这些实施例限制。
[实施例1]
使用图3所示的一对凸辊和平辊,制造图1、图2所示的生理用卫生巾的实施例1的吸收体的连续体。作为原料的吸收体4的连续体400使用如下形成的连续体:在将下层吸收性芯(克重250g/m2)的连续体410d用第一下层包芯片的连续体420d1(克重16g/m2的棉纸(tissuepaper))和第二下层包芯片的连续体420d2(克重16g/m2的棉纸)包覆而得的下层吸收体的连续体400d上,利用热熔型粘接剂(涂敷量5g/m2)固定用上层包芯片的连续体420u(克重16g/m2的棉纸)包覆将上层吸收性芯41uc(克重400g/m2)和上层吸收性芯41ub(克重400g/m2)交替地在输送方向上间隔配置的连续体410u而得到的上层吸收体的连续体400u。凸辊的各凸部91的前端部分阶梯状地突出,其整体的高度为5mm,凸部91的直径为φ4mm,周向上相邻的凸部91、91彼此的距离(节距)为10mm,旋转轴方向上相邻的凸部列91L、91L彼此的距离(节距)为10mm。此外,对各凸部91进行详述,突出部910的前端的宽度(W1)为φ2mm,突出部910与凸部91的位于与突出部910的边界的外周缘的间隔(W2)为0.65mm,突出部910的突出高度(h)为0.5mm。即,比率关系(W1/h)为4,比率关系(W1/W2)为3.3。另外,突出部910的平面前端的面积为3.14mm2。而且,凸部91的前端部分91b的锥角α为40°,突出部910的锥角β为40°。将凸辊9的各凸部91的前端与平辊10的周面的间隔调整为0.3mm,制造实施例1的吸收体的连续体。
[实施例2]
除了将凸辊9的各凸部91的前端与平辊10的周面的间隔调整为0.4mm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造实施例2的吸收体的连续体。
[实施例3]
除了将凸辊9的各凸部91的前端与平辊10的周面的间隔调整为0.5mm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造实施例3的吸收体的连续体。
[比较例1]
作为原料使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吸收体4的连续体400。比较例1中使用的凸辊的各凸部与实施例1中使用的凸辊的各凸部不同,使用其前端部分不阶梯状地突出的通常的销压纹(pin emboss),制造生理用卫生巾的比较例1的吸收体。凸辊的销压纹的整体高度为5mm,凸部91的直径为φ3mm,周向上相邻的销压纹彼此的距离(节距)为10mm,旋转轴方向上相邻的销压纹的列彼此的距离(节距)为10mm。另外,销压纹的前端的宽度为φ2mm,销压纹的平面前端的面积为3.14mm2。将凸辊的各销压纹的前端与平辊的周面的间隔与实施例1同样地调整为0.3mm,制造比较例1的吸收体的连续体。
[比较例2]
除了将凸辊的各销压纹的前端与平辊的周面的间隔调整为0.4mm以外,与比较例1同样制造比较例2的吸收体的连续体。
[比较例3]
除了将凸辊的各销压纹的前端与平辊的周面的间隔调整为0.5mm以外,与比较例1同样制造比较例3的吸收体的连续体。
〔性能评价〕
关于实施例1~3、比较例1~3的吸收体的连续体,按照下述方法,评价包芯片的破损。将它们的结果表示在下述表1中。
〔包芯片的破损〕
俯视实施例1~3、比较例1~3的吸收体的连续体,目测观测每一个生理用卫生巾的凹部,测定包芯片破损的凹部的数目。然后,将包芯片破损的凹部的数目除以每一个生理用卫生巾的凹部的数目,将其乘以100,将该值作为包芯片的破损率(%)。形成的吸收体中,在每一个生理用卫生巾形成64个凹部,破损率是N=3的平均。
[表1]
从表1所示的结果可知,实施例1~3的吸收体的连续体与比较例1~3的吸收体的连续体相比,包芯片的破损率(%)都比较低。因此,如果使用制造实施例1~3的吸收体的连续体的一对凸辊和平辊,能够稳定地制造吸收体,能够期待更加稳定地制造吸收性物品。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根据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利用凸辊的凸部在吸收体形成凹部时,在包芯片不易产生破损。因此,根据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能够期待稳定地制造吸收性物品。另外,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在穿着时吸收体不易起皱,能够期待向身体的贴合性的进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