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微波炉的转盘驱动装置.pdf

上传人:1520****312 文档编号:836300 上传时间:2018-03-15 格式:PDF 页数:23 大小:958.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96107636.4

申请日:

1996.06.14

公开号:

CN1140821A

公开日:

1997.01.22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F24C 7/02申请日:19960614授权公告日:20020911|||授权|||公开|||

IPC分类号:

F24C7/02; F24C15/16

主分类号:

F24C7/02; F24C15/16

申请人: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发明人:

韩锡镇

地址:

韩国京畿道

优先权:

1995.06.15 KR 13574/95; 1996.04.25 KR 12984/96

专利代理机构:

柳沈知识产权律师事务所

代理人:

马莹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电子微波炉的转盘驱动装置,该装置通过驱动源使转盘轴旋转或升降,同时使转盘动作,其中还包括使上述转盘轴旋转的旋转齿轮;使上述转盘轴升降的传送装置;可选择地驱动上述旋转齿轮及传送装置的双向马达;沿上述双向马达的旋转方向可选择地向上述旋转齿轮和传送装置传输动力的动力传输装置,其目的在于简化结构,降低成本,减少噪音,延长支持转盘轴的支持结构的寿命等。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电子微波炉的转盘驱动装置,所述装置通过驱动源使 转盘轴旋转或升降,并使转盘同时动作,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使 上述转盘轴旋转的旋转齿轮;使上述转盘轴升降的传送装置;可选 择地驱动上述旋转齿轮及传送装置的双向马达;沿上述双向马达的 旋转方向,可选择地向上述旋转齿轮和传送装置传输动力的动力传 输装置。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微波炉的转盘驱动装置,其特征 在于,上述传送装置包括:为支撑上述转盘轴,连接在转盘轴下端 部的支撑构件;为使上述支撑构件升降,设置在支撑构件外侧的升 降构件;为传输动力传输装置的动力而使上述升降构件升降,设置 在升降构件下侧的升降驱动构件;为约束上述升降构件的旋转并导 引升降,设置于上述升降驱动构件内侧的导向构件;为感知上述升 降驱动构件的旋转位置,设置在升降驱动构件一侧的传感器。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微波炉的转盘驱动装置,其特征 在于,在上述升降驱动构件上,为随其旋转使上述升降构件升降, 其上端面设有具有所规定的倾斜轨道面的圆筒状的驱动面部;为了 与上述动力传输装置啮合,在其周围形成有齿轮部。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微波炉的转盘驱动装置,其特征 在于,上述导向构件由圆筒状的上下侧部形成两段圆筒,在其上侧 部的圆筒壁上,设置有可使上述升降构件升降而插入该升降构件的 槽沟。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微波炉的转盘驱动装置,其特征 在于,上述动力传输装置包括:与上述双向马达连接的第一齿轮; 与上述第一齿轮啮合的第二齿轮;与上述第二齿轮啮合的第三齿轮; 为将上述第三齿轮的旋转力可选择地向上述旋转齿轮或升降驱动构 件传输,上下可动地设置在第三齿轮上的多个动力切换装置;分别 设置在上述第三齿轮上下侧的第四及第五齿轮。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微波炉的转盘驱动装置,其特征 在于,上述多个动力切换装置包括:通过上述第三齿轮与盖板构件 的连接,上下可动地设置的一对上下侧锁,该一对上下侧锁当上述 双向马达向一个方向驱动时,通过挂接作用使第四齿轮旋转而导致 转盘轴的旋转动作,并且解除与第五齿轮的挂接作用,或者当双向 马达向相反方向驱动时,通过挂接作用使第五齿轮旋转而导致转盘 轴的升降动作,并且解除与第四齿轮的挂接作用;在上下侧锁之间 设置的弹簧,该弹簧利用弹力作用使上述一对上下侧锁的端部经常 与上述第四齿轮的下面和第五齿轮上面接触,并以此状态上下动作。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微波波炉的转盘驱动装置,其特 征在于还包括:在上述一对上下侧锁上,当上述第三齿轮向一个方 向旋转时为了在分别形成于上述第四齿轮的下面和上述第五齿轮的 上面的凹状内的斜面部上滑动,在相对于上述上下侧锁的外端部的 一侧分别在相反位置上形成的斜面;当上述第三齿轮向相反方向旋 转时,为了与分别形成于第四齿轮的下面和第五齿轮的上面的凹状 内的垂直面分别挂接,相对于上述上下侧锁的外端部的另一侧分另 在相反的位置形成的垂直面;为了将上下侧锁向相反的外侧方向弹 出,在其内部的中央设置的支撑弹簧两端的突出部。
8: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微波炉的转盘驱动装置,其特征 在于,在上述第四齿轮的下面和上述第五齿轮的上面,分别以凹陷 状形成有多个斜面部及垂直面部,当上述上下侧锁分别在上下方向 动作而使第四齿轮设置于第五齿轮上时,为了同时嵌合,上述凹陷 状的多个斜面部和垂直面部与形成在上下侧锁上的斜面部与垂直面 部的形状位置相对应。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微波炉的转盘驱动装置,其特征 在于,形成于上述第四齿轮的斜面部和垂直面部的形状位置,与形 成于上述第五齿轮的斜面部和垂直面部的形状位置相反。
10: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微波炉的转盘驱动装置,其特 征在于,上述动力传输装置包括:与上述单向马达连接的第一齿轮; 与上述第一齿轮啮合的第二齿轮;为了将上述第二齿轮的旋转力同 时传输给上述旋转齿轮或升降驱动构件,设置有与之相啮合的第三 齿轮。

说明书


电子微波炉的转盘驱动装置

    本发明涉及电子微波炉的转盘驱动装置,特别是涉及使转盘转动且升降,从而把食品更均匀、迅速地进行烹调的电子微波炉的转盘驱动装置。

    通常,如图1所示,电子微波炉包括在形成电子微波炉外形的外壳板1内放置食品,同时,形成用以加热食品的、并具有所规定的面积空间的加热室2;在该加热室的上部,并在耐蚀铝镁铸造合金板3内,通过轴4旋转自由地设置耐蚀铝镁铸造合金桨叶5,该合金桨叶5可分散高频波,从而均匀地加热放置在加热室2内的食品;在该耐蚀铝镁铸造合金桨叶5的上侧设置波导管6,高频波由耐蚀铝镁铸造合金桨叶5分散,并由波导管导入加热室2内。

    在上述波导管6的一侧端部设有磁控管7,该磁控管7由图中未示出的电源供给装置所加高压电源,从而产生高频波;在上述外壳板1内的一侧设有冷却风扇8,该风扇8固所加电源而旋转,并通过其送风力将上述磁控管7工作时产生的热量冷却,同时使上述耐蚀铝镁铸造合金桨叶5旋转。

    在上述加热室2的内侧底面,设有转盘9,该转盘9能承载放置食品地烹调台或容器;在上述加热室2的外侧底面设有驱动装置10,该驱动装置10由所加电源驱动且使上述转盘9旋转。

    且有这样结构的现有电子微波炉是如下工作的,在加热室2内设置的转盘9上承载放置待烹调的食品的烹调台或容器,然后,操作图中未示出的操作开关,磁控管7所加高压电源而振荡,同时产生高频波,该高频波通过波导管6被引导到耐蚀铝镁铸造合金板3内同时,被导引到旋转自由地安装在耐蚀铝镁铸造合金板3内的耐蚀铝镁铸造合金桨叶5上。

    此时,耐蚀铝镁铸造合金桨叶5利用冷却风扇8的送风力而转动(该冷却风扇8由所加电源驱动),同时,引导至桨叶主体的高频波被均匀地分散、供给到加热室2内,从而把承载在转盘9上的食品感应加热。

    同时,上述转盘9通过驱动装置10转动(该驱动装置10由所加电源驱动),由此,高频波均匀地照射在承载在转盘9上的食品上,从而将食品更快地感应加热。

    但是,具有这样结构的电子微波的转盘驱动装置存在以下问题即,为了有效利用加热室2内的空间以及高效烹调食品,有必要将放入加热室2内的食品的承载位置调节到加热室2的所规定的高度,但是这样构成的转盘9只能接受驱动装置10的驱力而旋转,不能进行升降动作,所以不能满足上述要求。

    因此,现有技术作为解决该问题的方案,提出了日本实用新型公开公报平1-150396号方案。如图2所示,该公报的电子微波炉的转盘驱动装置由转盘旋转装置20和转盘升降装置30构成,该转盘旋转装置20使转盘轴9转动;该转盘升降装置30通过连接方式使上述转盘9升降。

    上述转盘旋转装置20包括;在上述外壳板1的内侧底面设有通过所加电源驱动的第一马达21;在上述第一马达21的上部固定连接驱动联轴节22;该驱动联轴节22以细齿方式与从动联轴节23相连接(该从动联轴节23设置在上述转盘9的底面中央处,向下突出并贯通上述加热室2的底面)。

    上述转盘升降装置30包括:为了支持上述盘9并同时使其升降,设有第一、第二滑动杆33、34(该滑动杆分别通过设置在上述加热室2底面的第一、第二导向构件31、32导引);在该第一、第二滑动杆33、34的下端部,分别可弯曲地铰链式连接一对第一、第二左侧连接构件35a、35b和一对第一、第二右侧连接构件36a、36b,该连接构件约束第一滑动杆33和第二滑动杆34的升降移动距离。

    在连接上述第一左侧连接构件35a和第二左侧连接构件35b以及第一右侧连接构件36a和第二右侧连接构件36b的铰链部分铰接可前后移动的连接杆构件37,该连接杆构件37驱动上述连接构件沿升降方向同时折叠,在连接上述第一右侧连接构件36a和第二右侧连接构件36b的铰链连接部分上,铰接驱动连接构件38,该驱动连接构件38使上述连接杆构件37前后移动,在上述驱动连接构件38的另一端设置具有滑槽凸轮39的蜗轮40,该蜗轮40将转动转换为驱动连接构件38的前后往复运动,并与连接在第二马达41上的蜗杆42啮合。

    图中未说明的符号50表示设置在上述加热室2的底面一侧的感知装置,为了感知上述转盘9的位置,该感知装置设置在上述第一导向构件31的旁边。

    具有这种结构的现有技术的电子微波炉的转盘驱动装置是如下工作的,操作图中未示的出操作装置而驱动第二马达41,第二马达41由所加电源驱动并转动固定于图中未示出的马达轴上的蜗杆42,该蜗杆42转动啮合的蜗轮40,从而使整体地连接在蜗轮40上的滑槽凸轮39动作,因此,滑槽凸轮39使可滑动地铰接在其一侧的驱动连接构件38前后往复运动。

    此时,驱动连接构件38使铰接在其一侧端的连接杆构件37前后往复运动,该连接杆构件37使分别铰接在其左右两端的第一左侧连接构件35a和第二左侧连接构件35b以及第一右侧连接构件36a和第二右侧连接构件36b同时沿升降方向折叠,在上述第一左侧连接构件35a和第二左侧连接构件35b以及第一右侧连接构件36a和第二右侧连接构件36b同时沿升降方向折叠的时候,分别铰接在上述第一左侧连接构件35a和第二右侧连接构件36a上端的第一、第二滑动杆33、34由第一、第二导向构件31、32引导且升降,同时,设载在其上端面的转盘9也升降,由此可将转盘9升降调节在加热室2内所规定的高度上。

    此时,因为在转盘9下侧设置的从动联轴节23与固定于第一马达21轴上的驱动联轴节22通过细齿连接,所以,在上述第一、第二滑动杆33、34升降的时候,从动联轴节23与驱动联轴节22以细齿连接的状态,沿其长度方向升降,且实现转盘9的升降。

    随着第二马达41的转动,上述转盘9升降并到达加热室2内的规定高度时,根据设置于加热室2底面一侧的感知装置50的感知信号,通过图中未示出的控制装置,停止第二马达41的动作,通过第一马达21的转动,转盘9在规定的高度处旋转。

    但是,由于具有这样结构的上述现有技术的电子微波炉的转盘驱动装置由蜗杆部件和多个连接部件构成,该蜗杆部件传输第二马达41的动力并改变旋转角度;该多个连接部件传输该蜗杆部件的转动,进行关联运动,并最低限度地三点支持转盘9使其升降,故存在结构复杂,容易产生故障等问题。

    另外,在驱动转盘9转动时,将转盘9进行三点支持,使其到达所规定高度的多个滑动杆33、34常常与转盘9的底面接触,故存在诱发摩擦噪音,由于其摩擦力引起部件的磨损,从而很难保证确切地三点支持等问题。

    因此,本发明是为解决上述种种问题而提出来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一个双向马达驱动且可连动的多个传动齿轮,以及通过动力切换装置可选择地驱动转盘轴的旋转和升降的、具有更简单的结构的、从而减少部件数量并且能够节省制造费用的电子微波炉的转盘驱动装置。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涉及的电子微波炉的驱动装置包括采用通过驱动源使转盘轴旋转或升降同时使转盘动作的结构的电子微波炉的转盘驱动装置,其中还包括使上述转盘轴旋转的旋转齿轮;使上述转盘轴升降的传送装置;可选择地驱动上述旋转齿轮及传送装置的双向马达;沿着该双向马达的旋转方向,可选择地向上述旋转齿轮和传送装置传输动力的动力传输装置。

    附图的简要说明如下:

    图1是普通的电子微波炉的简要纵剖面图;

    图2是表示现有的转盘驱动装置的纵剖面图;

    图3~图9表示本发明涉及的实施例一的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转盘驱动装置的平面图;

    图4是表示转盘轴的最低位置的图3的A-A线的纵剖面图;

    图5是表示转盘轴的最高位置的图3的A-A线的纵剖面图;

    图6是图3的B-B线的纵剖面图;

    图7是为了说明转盘轴的升降的图3的C-C线的纵剖面图;

    图8是为了说明转盘轴的旋转的图3的C-C线的纵剖面图;

    图9是为了说明本发明的转盘轴的升降动作状态的凸轮从动件运动曲线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涉及的实施例2的转盘驱动装置的纵剖面图。

    以下结合附图3~9详述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一。

    在图中,与现有技术同样的结构使用同样的名称及同样的符号,并省略详述。

    在图3~图9中,转盘驱动装置由以下构成:设置在上述加热室2的下部的本体60;使上述转盘9旋转或升降的转盘轴70;为了利用驱动源旋转转盘9,通过啮合将动力传给上述转盘轴70的转盘旋转装置80;为了利用驱动源使转盘9升降,通过倾斜轨道将动力传给上述转盘轴70的转盘升降装置90。

    即,在上述本体60内的一侧设有转盘轴70,该转盘轴70可装卸地连接在位于本体60外的上侧的转盘9上,并且该转盘轴70的上端突出在本体60的上部外侧。在上述转盘轴70的外周缘,为使转盘轴70转动,可滑动地嵌装有转动齿轮107。在上述转盘轴70的下端,设置有使转盘轴70升降的传送装置109。

    在上述本体60内的另一侧,设置有为了驱动上述旋转齿轮107及传送装置109的双向马达111。在该双向马达111的一侧,设置有为了从双向马达111向上述旋转齿轮107及传送装置109传输动力的动力传输装置113。

    此时,上述本体60是由盖板构件117通过多个紧固构件119连接在底板115上构成的。

    即,上述底板115由基本上呈四方形状的板构成,在其中间部,为了将上述动力传输装置113的齿轮设置在一定的高度上,截面状的轧纹部115a按照所规定的长度向上侧突出地弯曲形成。

    上述盖板构件117由其底面一侧开口的四方筒状构成,其两侧端紧贴在上述底板115上,为了通过上述紧固构件119进行紧固,形成有凸缘部117a、117b。在其上侧面为了使上述转盘轴70贯通,形成有贯通管部117c。在其上侧底面,为了把上述动力传输装置113的齿轮设置在所规定的高度上,相对于上述底板115的轧纹部115a形成有载面形状为“L”状的弯折部117d。

    另外,为了使上述旋转齿轮107可滑动地嵌装在其中间,在上述转盘轴70上形成有多角截面形状或细齿状,在其两端部分别嵌装上述转盘9及上述传送装置109,且形成D字状。

    另外,在上述转盘轴70的上部嵌装上述转盘9,在其中间部,为了从上述旋转齿轮107传输旋转力,可滑动地连接上述旋转齿轮107,在其下部,为了从上述传送装置109传输上升力,连接有上述传送装置109的支承构件(后面详述)。

    此时,在上述旋转齿轮107内,为了使上述转盘轴70可升降滑动地移动,设置有图中未示出的贯通孔,该孔与上述转盘轴70的D字状外周面相对应。

    另外,上述旋转齿轮107设置在上述本体60内的上侧,并与上述动力传输装置113啮合。

    在上述传送装置109中,为了支撑上述转盘轴70,支撑构件121连接在上述转盘轴70的下端部;在上述支撑构件121的外侧,为了使支撑构件121升降,设置有升降构件123;在上述升降构件123的下侧,为了使升降构件123升降,设置有升降驱动构件125。

    在上述升降驱动构件125的内侧,为了约束上述升降构件123的旋转,并引导升降,设置有导向构件127;在其一侧边,设置有检测升降驱动件125的旋转位置的传感器129。

    上述支撑构件121设置成为具有凸缘部121a的容器形状,为了支撑上述转盘轴70,其中央部容纳转盘轴70的下端部,上述凸缘部121a配装在上述升降构件123上。

    上述升降构件123可滑动地嵌装在导向构件127的内侧,并由上述导向构件127引导而升降。

    在升降构件123的中央部,连接有上述支撑部件121,在上述升降驱动构件125旋转时,升降构件123的凸缘部的底面在升降驱动构件125的上端面上滑动并安装。

    为了使上述升降构件123通过旋转来升降,在上述升降驱动构件125的上端面上形成有上下同样弯曲的圆筒状驱动面部125a和与上述动力传输装置113啮合的齿轮部125b。

    此时,相对于上述齿轮125b的上缘部,形成有多个止动突起125c,通过上述升降驱动构件125的旋转,带动上述传感器129而感知升降驱动构件125的旋转位置。

    上述导向构件127上整体形成有圆筒形状的上下侧构件127a、127b,并形成有两段圆筒状,在其上侧部分127a的圆筒壁上形成有图中未示出的槽沟,上述升降构件123插入该槽沟中并可升降。

    上述传感器129设置在上述本体60的底板115上,并在该传感器129上可动地设置有突出端129a,从而与上述升降驱动构件125的止动突起125c接触时,产生感知信号。

    上述动力传输装置113是,第一齿轮131连接在图中未示出的上述双向马达111的马达轴上,与该第一齿轮131啮合的第二齿轮133通过齿轮轴135设置在上述本体60上,与上述第二齿轮133啮合的第三齿轮137通过齿轮轴139设置在上述本体60的底板115和盖板构件117之间。

    在上述第三齿轮137的上下侧,为了通过多个动力传输装置141将上述第三齿轮137的旋转力传输给上述旋转齿轮107和升降驱动构件125,在上述齿轮轴139上连接有第四齿轮143及第五齿轮145;上述第二齿轮133设置在上述本体60的轧纹部115a及弯折部117d之间,上述齿轮轴135,139可滑动地设置在上述各个齿轮的中心部。

    此时,上述第一齿轮131设置成蜗杆状,这样可提高减速比且在传输动力时,可切换转盘轴70的方向。上述第二齿轮133与蜗轮部133a和齿轮部133b形成一整体,蜗轮部133a与上述蜗杆啮合,齿轮部133b与上述第三齿轮137啮合。为了设置上述多个动力切换装置141,在上述第三齿轮137的齿轮旋转中心轴线上,以所规定的间隔沿圆周方向穿设相互对称的多个图中未示出的贯通孔。

    如图7、图8所示,上述多个动力切换装置141是,为了当上述双向马达111向一个方向驱动时,利用挂接作用使第四齿轮143旋转从而导致转盘轴70旋转同时解除与第五齿轮145的挂接作用;或者当双向马达111向相反方向驱动时,利用挂接作用,使第五齿轮145旋转从而导致转盘轴70的升降,解除与第四齿轮143的挂接作用,通过上述第三齿轮137和盖板构件153的连接,上下可动地设置有一对上、下侧锁147、149;为了利用弹力作用,使上述一对上下侧锁147、149的端部与上述第四齿轮143的下面和第五齿轮145的上面经常为接触状态,并上下运动,在上述上下侧锁147、149之间设置有弹簧151。

    此时,在上述上下侧锁147、149之间存在有弹簧151的状态下,为了使上侧锁147的上端部通过上述盖板构件153的下面向上部贯通与上述第四齿轮143接触;下侧锁149的下端部通过上述第三齿轮的上面向下部贯通与上述第五齿轮145接触,在第三齿轮137的上部通过多个紧固构件155与盖板构件153连接。

    另外,在上述一对上下侧锁147、149上,为了在上述第三齿轮137向一个方向旋转时能在上述第四齿轮143的下面和上述第五齿轮145的上面分别形成的凹状内斜面143a、145a上滑动,在其锁的外端部一侧,且与上述斜面相反的位置上分别形成斜面147a、149a;在上述第三齿轮137向反向旋转时,为了在上述第四齿轮143的下面和第五齿轮145的上面分别形成的凹状内垂直面143b、145b上挂接,在其锁的外端部的另一侧,且与上述斜面相反的位置上分别形成垂直面147b、149b;为了将上下侧锁147、149向相反的外侧方向弹出,在其内端部的中央分别整体地突出设置有突出部147c、149c,用来支持上述弹簧151的两端。

    在上述盖板构件153上,为设置上述动力切换装置141,与齿轮的旋转中心轴线以规定的间隔,并沿圆周方向穿设有相互对称的、图中未示出的多个贯通孔。

    在上述第四齿轮143的下面和上述第五齿轮145的上面,当上述上下侧锁147、149分别上下动作,且第四齿轮143与第五齿轮145定位时,为同样嵌合而在上下侧锁147、149上形成有斜面147a、149a,以及对应于垂直面147b、149b的形状位置,分别凹陷形成多个斜面143a、145a及垂直面143b、145b。

    在上述第四齿轮143上形成的斜面143a及垂直面143b的形状位置与在上述第五齿轮145上形成的斜面145a及垂直面145b的形状位置相反。

    以下,详述具有上述结构的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作用及其效果。

    如图4所示,通过图中未示出的操作装置及控制装置,传送装置109的升降构件123下降则转盘9为下降状态,当双向马达111的马达轴向一个方向旋转时,上述双向马达111的动力通过固定在马达轴上的第一齿轮131顺次传输给第二齿轮133及第三齿轮137,随着上述第三齿轮137的旋转,通过设置于第三齿轮137的动力切换装置141,传送装置109开始动作。

    如图7所示,以第三齿轮137齿轮轴构件139为中心,向左方向旋转时,通过盖板构件153和第三齿轮137的上下连接,在其内部的两处上下可动地设置一对上下侧锁147、149。该锁向与第三齿轮137的旋转方向相同的左方向旋转且通过安装在上下侧锁147、149之间的弹簧151的弹出力分别向上下方向同时动作,分别与第四齿轮145的上面接触。

    此时,在上侧锁147的端部形成的斜面147a与在第四齿轮的底面一侧形成的凹陷内的斜面143a接触的瞬间,通过滑动而产生的相互移动,弹簧151被压缩,同时上侧锁147下降从而与第四齿轮脱开,因而第三齿轮137旋转时,为使第四齿轮143不旋转而断绝动力。

    但是,因为在下侧锁149及第五齿轮145上形成的斜面149a、145a与在上述上侧锁147及第四齿轮143上形成的斜面147a、143a形成相反的倾斜度,所以,在下侧锁149的端部形成的垂直面149b与在上述第五齿轮145的上面一侧形成的凹陷内的垂直面145b相一致,由于挂接作用,在第三齿轮137旋转时,第五齿轮145同时旋转,通过第五齿轮145的旋转,传送装置109的升降驱动构件125向一个方向旋转。

    通过升降驱动构件125的旋转,安装在上述升降驱动构件125上端面的升降构件123通过导向构件127约束其旋转,并沿着导向构件127的槽沟向上移动。

    可滑动地安装在升降构件123内的支撑构件121也同时向上方移动,通过其支撑构件121支撑的转盘轴70通过上述旋转齿轮107内形成的贯通孔向上方移动,固定于上述转盘轴70上端部的转盘轴9也向上方移动。

    此时,上述升降驱动构件125的止动突起125c通过与上述传感器129的突出端129a挂接,设定前述升降驱动构件125的旋转位置,控制旋转量。

    如图9所示,上述升降构件123位于驱动面部125a的弯曲上端面的顶部时,通过控制装置的控制,停止上述双向马达111的动作,于是上述升降驱动构件125及升降构件123保持其位置。

    另外,通过图中未示出的操作装置及控制装置,使双向马达111的马达轴向相反方向旋转,上述动力切换装置141向相反方向动作并使旋转齿轮107动作。

    如图8所示,以第三齿轮137齿轮轴构件139为中心向右方向旋转时,设置于盖板构件153和第三齿轮137之间的一对上下侧锁147、149向与第三齿轮137的旋转方向相同的右方向同时旋转,并通过设置在上下侧锁147、149之间的弹簧151的弹力,分别向上下方向同时动作,且分别与第四齿轮143的下面和第五齿轮145的上面接触。

    此时,形成在下侧锁149端部的斜面147a与在第五齿轮145的底面一侧形成的凹陷内的斜面145a接触,在这一瞬间,通过因滑动产生的相互移动动作,弹簧151被压缩同时下移,下侧锁149与第五齿轮145之间的挂接作用被解除,因此,在第三齿轮137旋转时,为使第五齿轮不旋转而断绝动力。

    但是,因为在上侧锁147及第四齿轮143上形成的斜面147a、143a与形成在上述下侧锁149及第五齿轮145上的斜面149a、145a形成相反的倾斜度,所以,在上侧锁147的端部形成的垂直面147b与上述第四齿轮143的上面一侧形成的凹陷内的垂直面143b相一致,由于挂接作用。在第三齿轮137旋转时,第四齿轮143同时旋转,与第四齿轮143啮合的旋转齿轮107向另一个方向旋转。

    为了在上述旋转齿轮107上沿上下方向形成可滑动的嵌装,在上述转盘轴70的中间部位形成有多角截面形状或细齿状。上述支撑构件121是在相对于上述转盘轴70的下端部,沿旋转方向可滑动地设置的,所以,上述旋轴齿轮107旋转时,嵌装在上述旋转齿轮107中央部的转盘轴70也同时旋转,并使固定于该转盘轴70上端部的转盘9以规定的速度旋转。

    如上所述,由于本发明的实施例1所涉及的电子微波炉的驱动装置采用的是利用双向马达111的旋转方向,可选择地驱动多个传动齿轮,使转盘轴70旋转或使转盘轴70升降的结构,因此,不仅结构简单,而且因为只使用一只马达,所以具有降低成本的效果。

    以下结合附图详述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2。

    在图中,与实施例1相同的结构使用相同名称及相同符号,省略具说明。

    图10中,上述动力传输装置113是如下构成,上述第一齿轮131与上述单向马达111a的图中未示出的马达轴连接;为了与上述第一齿轮131啮合,第二齿轮133通过齿轮轴135设置于本体60上;为了将上述第二齿轮133的旋转力传输给上述旋转齿轮107及升降驱动构件,上述第三齿轮161通过齿轮轴139设置于上述本体60上。

    在上述第三齿轮161上,形成有第一齿轮齿161a(与上述第二齿轮133啮合)、第二齿轮齿161b(与上述旋转齿轮107啮合)、第三齿轮齿161c(与上述升降驱动构件125啮合)。

    具有这样结构的实施例2所涉及的电子微波炉的转盘驱动装置是如下工作的,对于单向马达111a的单一方向旋转,通过与上述第二齿轮133啮合的第一齿轮齿161a,旋转第三齿轮161,再通过第三齿轮161的第二齿轮齿161b及第三齿轮齿161c,使上述旋转齿轮107及升降驱动构件125同时旋转,据此,上述旋转齿轮107使转盘轴70旋转,上述升降驱动构件125使升降构件123沿其上端形成的倾斜轨道面升降,由此,使安装在上述支撑构件121上的转盘轴70升降,从而使固定于上述转盘轴70上端部的转盘9旋转同时往复升降。

    如上所述,由于本发明的实施例2涉及的电子微波炉的驱动装置采用,沿着一个单向马达111a的旋转方向,同时驱动多个传动齿轮向同一方向旋转,并使转盘轴70旋转或升降的构造,因此不仅结构简单,也可以减少制造费用。

电子微波炉的转盘驱动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电子微波炉的转盘驱动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电子微波炉的转盘驱动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子微波炉的转盘驱动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子微波炉的转盘驱动装置.pdf(23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电子微波炉的转盘驱动装置,该装置通过驱动源使转盘轴旋转或升降,同时使转盘动作,其中还包括使上述转盘轴旋转的旋转齿轮;使上述转盘轴升降的传送装置;可选择地驱动上述旋转齿轮及传送装置的双向马达;沿上述双向马达的旋转方向可选择地向上述旋转齿轮和传送装置传输动力的动力传输装置,其目的在于简化结构,降低成本,减少噪音,延长支持转盘轴的支持结构的寿命等。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武器;爆破 > 供热;炉灶;通风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