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杏内酯纳米缓控释口服制剂及其制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银杏内酯纳米缓控释口服制剂及其制备方法.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510782653.4 (22)申请日 2015.11.16 (65)同一申请的已公布的文献号 申请公布号 CN 105250239 A (43)申请公布日 2016.01.20 (73)专利权人 遵义医学院 地址 563000 贵州省遵义市大连路201号 (72)发明人 姜建芳 (74)专利代理机构 遵义市遵科专利事务所 52102 代理人 陈源鸿 (51)Int.Cl. A61K 9/52(2006.01) A61K 9/36(2006.01) A61K 9/32(2006。
2、.01) A61K 9/22(2006.01) A61K 47/36(2006.01) A61K 47/38(2006.01) A61K 47/32(2006.01) A61K 47/10(2006.01) A61K 31/365(2006.01) A61P 7/02(2006.01) A61P 9/10(2006.01) (56)对比文件 CN 103599140 A,2014.02.26,说明书第 0016、 0025段. CN 1343520 A,2002.04.10,参见权利要求 1. CN 101947212 A,2011.01.19,全文. CN 101559952 A,2009.。
3、10.21,全文. EP 2898894 A1,2015.07.29,全文. CN 103893745 A,2012.12.26,全文. US 2014/0073592 A1,2014.05.13,全文. CN 104873473 A,2015.09.02,全文. CN 104644589 A,2015.05.27,全文. 赵建伟, 等.银杏内酯缓释微丸的制备及释 放度研究.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2012,第31卷 (第1期),第24-29页. 审查员 夏宇祥 (54)发明名称 银杏内酯纳米缓控释口服制剂及其制备方 法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银杏内酯纳米缓控释口 服制剂及制备方法, 。
4、由以下组分及重量比组成: 纳米载体0.560%, 银杏内酯0.130%, 包衣0.1 15%, 其余为辅料, 各组分重量百分比之和为 100%, 所述的纳米载体为纳米介孔材料。 其制备 方法为: 首先制备生物相容性好的纳米载体; 然 后通过物理或化学方式, 将银杏内酯负载到纳米 载体上, 并覆上包衣, 构建纳米缓控释载药系统; 最后加入淀粉、 蔗糖、 微晶纤维素等辅剂, 混合均 匀后制成口服制剂。 这种银杏内酯纳米缓控释口 服制剂具有药物粒径小、 利用率高、 作用时间长、 血药浓度波动小、 给药方便、 制备简单、 价格便宜 等优点, 具有很好的开发和应用价值。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5页 附图。
5、1页 CN 105250239 B 2018.09.18 CN 105250239 B 1.一种银杏内酯纳米缓控释口服制剂, 由以下组分及重量比组成: 纳米载体 0.560%, 银杏内酯 0.130%, 包衣 0.115%, 其余为辅剂, 各组分重量百分比之和为100%; 所述的纳米载体为纳米海藻酸钙, 所述的包衣为聚乙二醇, 所述辅剂为淀粉、 蔗糖、 微 晶纤维素三者的组合; 所述银杏内酯纳米缓控释口服制剂的制备方法为: 将所述银杏内酯溶解于乙醇中, 加 入纳米海藻酸钙颗粒进行反应, 冷冻干燥后加入聚乙二醇溶液, 冻干后加入辅剂制备而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银杏内酯纳米缓控释口服制剂, 。
6、其特征在于: 所述纳米载体的颗 粒直径为101000nm, 其孔直径为5100n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银杏内酯纳米缓控释口服制剂, 其特征在于: 所述纳米载体的颗 粒直径为50500nm, 其孔直径为1080n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银杏内酯纳米缓控释口服制剂, 其特征在于: 所述纳米载体的颗 粒直径为50100nm, 其孔直径为2050n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银杏内酯纳米缓控释口服制剂, 其特征在于: 所述包衣的厚度为 5-100nm。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银杏内酯纳米缓控释口服制剂, 其特征在于: 所述包衣的厚度为 10-30nm。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
7、N 105250239 B 2 银杏内酯纳米缓控释口服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中药缓控释制剂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银杏内酯纳米缓控释口服制剂及 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银杏内酯是银杏中的脂溶性生理活性成分, 是具有高度专属性的血小板活化因子 受体拮抗剂, 具有扩张冠状血管、 改善脑循环、 抑制血小板聚集、 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等作用, 是当前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首选天然药物, 长期占据国际医药市场天然药物榜首位置, 并 以超过10%的速率逐年增长。 但目前使用的制剂普遍存在药效短、 血药浓度波动大、 需要多 次给药、 价格昂贵, 给患者带来了极大不便的同时也大幅增加了。
8、治疗费用, 甚至产生毒副作 用与不良反应等。 0003 药物剂型在制约药物作用效果方面与药物化学结构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缓控释 制剂使用方便, 释药缓慢, 能自动在预定的时间内以预定的速度释放, 使血药浓度长时间维 持在有效浓度范围内, 在延长作用时间、 提高药效与药物利用率、 减少给药次数与毒副反应 等方面具有常规制剂无法比拟的优点, 是改善药物性能、 提高治疗效果与安全性的重要科 学途径。 目前, 对于银杏内酯缓控释制剂的报道并不多, 已申请的专利有 “一种银杏内酯B 脂微球注射剂 (授权号: ZL 201210557263.3) ” 、“一种银杏内酯脂质体注射剂 (授权号: ZL 20。
9、1210558271 .X) ” 、 “银杏内酯B纳米脂 质体药物及其制备方法(授权号 : ZL 200710098391.5) ” 、“银杏内酯控释片及制备方法 (申请号: 201310575789.9) ” 、“一种银杏 内酯B缓释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申请号: 200610126051.4) ” ; 已报到的论文有: 星点设计-效 应面法优选银杏内酯渗透泵控释片的制备工艺与处方 (梁静阁等) , 水性包衣制备银杏总内 酯缓释微丸及其质量评价 (刘清飞等) , 银杏总内酯控释小丸的制备工艺研究 (张健泓) , 银 杏内酯缓释微丸的制备及释放度研究 (赵建伟等) 。 0004 上述专利和论文报。
10、道的各种缓控释制剂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银杏内酯的作 用时间、 提高了药效, 但与本发明的纳米缓控释口服制剂相比仍然存在以下缺点: 注射剂需 要患者定期到医院注射, 给药不便, 同时使用大量有机溶剂做助剂, 提高了成本, 并容易产 生过敏反应等毒副作用, 此外清晨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高峰时间段, 注射剂不能在最危 险的时刻给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 给患者生命安全带来了严重隐患; 专利 “银杏内酯B纳米 脂质体药物及其制备方法授权号: ZL 200710098391.5) ” 使用脂质体, 价格昂贵; 专利 “一种 银杏内酯B缓释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申请号: 200610126051.4) ” 与。
11、 “银杏内酯控释片及制备 方法 (申请号: 201310575789.9) ” 的制备方法是直接将银杏内酯B与骨架缓释材料混合, 然 后添加辅剂制备而来, 为普通缓控释制剂, 药物粒度大 (处于微米级) , 粒径分布不均匀, 且 缓控释功能有限, 同时制备方法与本发明有着本质的不同; 其他发表的论文报道的缓控释 剂也均属于微米级, 制备方法与本发明也完全不一样。 0005 纳米缓控释口服制剂具有药物粒径小、 利用率高、 作用时间长、 血药浓度波动小、 给药方便、 价格便宜等优点, 运用纳米技术与材料制备纳米缓控释口服制剂已经成为现代 说 明 书 1/5 页 3 CN 105250239 B 3。
12、 西药制剂的研究重点。 但对于银杏内酯纳米缓控释口服制剂的研究, 在国内外尚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0006 本发明借鉴纳米技术与材料在西药缓控释口服制剂领域的研究成果, 针对当前银 杏内酯制剂存在的不足, 结合银杏内酯的结构特点、 理化性质与功能特性, 提供一种银杏内 酯纳米缓控释口服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为研究银杏内酯新剂型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 法。 0007 为达到上述目的, 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银杏内酯纳米缓控释口服制剂, 由以下 组分及重量比组成: 纳米载体 0.560%, 银杏内酯 0.130%, 包衣 0.115%, 其余为辅料, 各 组分重量百分比之和为100%; 所述的纳米。
13、载体为纳米海藻酸钙, 所述的包衣为甲基纤维素 类、 丙烯酸树脂号、 苯乙烯-乙烯吡啶共聚物、 聚乙烯吡咯烷酮和聚乙二醇中的一种、 几种 或全部组合。 0008 所述口服制剂为片剂、 丸剂或胶囊剂, 其粒径为201000 nm。 0009 所述纳米载体的颗粒直径为101000nm, 其孔直径为5100nm。 0010 作为优选, 所述纳米载体的颗粒直径为50500nm, 其孔直径为1080nm。 0011 再进一步优选, 所述纳米载体的颗粒直径为50100nm, 其孔直径为2050nm。 0012 所述包衣的厚度为5-100nm。 作为优选, 所述包衣的厚度为10-30nm。 0013 上述银杏。
14、内酯纳米缓控释口服制剂的制备方法: 0014 1) 筛选生物相容性好的有机高分子, 采用现代纳米材料制备方法与技术, 制备纳 米载体, 并对其表面与内部进行修饰与功能改性; 0015 2) 通过物理或化学方式, 将银杏内酯负载到纳米载体上, 并覆上一层包衣, 构建 银杏内酯纳米缓控释载药系统; 0016 3) 往上述银杏内酯纳米缓控释载药系统中加入淀粉、 蔗糖、 微晶纤维素等辅剂, 并 混合均匀; 0017 4) 采用制剂生产设备, 将上述混合体系制成口服制剂。 0018 本发明的银杏内酯纳米缓控释口服制剂具有药物粒径小、 利用率高、 作用时间长、 血药浓度波动小、 给药方便、 制备简单、 价。
15、格便宜等优点, 具有很好的开发和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0019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与对比例的药物释放时间对比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进一步介绍本发明, 但本发明不仅限于下述实施例, 可以 预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在结合现有技术的情况下, 实施情况可能产生种种变化。 0021 一种银杏内酯纳米缓控释口服制剂及制备方法, 由以下组分及重量比组成: 纳米 载体 0.560%, 银杏内酯 0.130%, 包衣 0.115%, 其余为辅料, 各组分重量百分比之和为 100%, 所述的纳米载体为纳米介孔材料。 0022 实施例1 说 明 书 2/5 页 4 CN 105250239 B。
16、 4 0023 0024 制备方法: 将银杏内酯完全溶解于50 ml 70%乙醇中, 加入纳米海藻酸钙颗粒, 反 应2 h后, 冷冻干燥; 然后将其加入到 20 ml 聚乙二醇溶液中, 浸泡5 min, 冻干, 然后分别 加入淀粉、 蔗糖、 微晶纤维素, 混匀后; 采用制剂生产设备, 将上述混合体系制成25.0wt%的 银杏内酯纳米缓控释口服制剂。 0025 比较例1 0026 按照中国专利 (申请号: 201310575789.9) 所述的配方和制备方法 0027 0028 制备方法: 将原辅料分别过80 目筛, 称取处方量的银杏内酯, PEG, 海藻酸钠, MCC, 润滑剂, 等量递加法混。
17、合, 采用粉末直接压片法进行压片。 0029 实施例2 说 明 书 3/5 页 5 CN 105250239 B 5 0030 0031 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 只是改变了纳米海藻酸钙、 银杏内酯、 聚乙二醇和淀粉 的处方量, 最后得到0.5wt%的银杏内酯纳米缓控释口服制剂。 0032 实施例3 0033 0034 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 只是改变了纳米海藻酸钙、 银杏内酯、 聚乙二醇和淀粉 的处方量, 最后得到5.0wt%的银杏内酯纳米缓控释口服制剂。 0035 实施例4 0036 0037 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 只是改变了纳米海藻酸钙、 银杏内酯、 聚乙二醇和淀粉 说 明 书 4。
18、/5 页 6 CN 105250239 B 6 的处方量, 最后得到10.0wt%的银杏内酯纳米缓控释口服制剂。 0038 实施例5 0039 0040 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 只是改变了纳米海藻酸钙、 银杏内酯、 聚乙二醇和淀粉 的处方量, 最后得到20.0wt%的银杏内酯纳米缓控释口服制剂。 0041 实施例6 0042 0043 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 只是改变了纳米海藻酸钙、 银杏内酯、 聚乙二醇和淀粉 的处方量, 最后得到30.0wt%的银杏内酯纳米缓控释口服制剂。 0044 对上述实施例及对比例的释放性能测试 0045 采用体外释放度的测定方法, 对银杏内酯控释片的两种有效成分。
19、的体外释放情况 进行评价。 0046 取银杏内酯控释片, 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2010 版附录释放度测定第二法 有关规定, 以1%SDS 溶液900mL 溶剂, 转速为100rpm/min, 温度为(370.5) , 按设定 时间点取样3mL, 用0.45 m 微孔滤膜滤过, 弃去初滤液, 得续滤液1 mL 作为供试液, 并同时 补充相同温度、 相同体积的溶出介质。 然后将取得的供试液,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 在波长 220nm 处进行检测, 采用外标一点法计算药物累积释放度。 0047 其结果如图1所示, 可以看出, 本发明所制备的银杏内酯纳米缓控释口服制剂的药 物的释放时间均可以达到24 h以上, 释放性能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说 明 书 5/5 页 7 CN 105250239 B 7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 1/1 页 8 CN 105250239 B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