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治疗鸡风寒型咳喘症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用于治疗鸡风寒型咳喘症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pdf(13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410103548.9 (22)申请日 2014.03.20 A61K 36/9068(2006.01) A61P 11/14(2006.01) A61P 11/06(2006.01) A61K 35/34(2015.01) (73)专利权人 山东新希望六和集团有限公司 地址 266061 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棘洪滩街 道青大工业园 (72)发明人 李佃场 胡莉萍 朱瑞良 黄河 CN 103083539 A,2013.05.08, CN 103405602 A,2013.11.27, (54) 发明名称 用于治疗鸡风寒型咳喘症的药物及。
2、其制备方 法 (5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用于治疗鸡风寒型咳喘症的药 物及其制备方法, 药物包括以下原料药材 : 半夏、 茯苓、 生姜、 皂荚、 苏子、 陈皮、 厚朴、 白芥子、 桔梗、 霞天膏、 冬瓜子、 紫苏叶、 西河柳、 杏仁、 旋复花、 白 前、 下田菊、 细叶桉、 鹅不食草、 台蘑、 西瓜皮、 荆 芥、 欧泽芹、 防风和甘草。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 本发明药物具有化痰止咳平喘、 解表散寒的疗效, 在治疗鸡风寒型咳喘症具有疗效显著, 副作用低, 治愈率高、 疗程短、 不易复发等优点。 (51)Int.Cl. (56)对比文件 审查员 吴立坤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
3、)发明专利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11页 CN 103830713 B 2016.04.20 CN 103830713 B 1.用于治疗鸡风寒型咳喘症的药物, 其特征在于, 所述药物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药 材制成: 半夏10-20重量份、 茯苓15-25重量份、 生姜10-23重量份、 皂荚10-20重量份、 苏子 10-18重量份、 陈皮20-30重量份、 厚朴10-25重量份、 白芥子10-20重量份、 桔梗10-19重量 份、 霞天膏10-18重量份、 冬瓜子10-20重量份、 紫苏叶10-21重量份、 西河柳10-20重量份、 杏 仁10-20重量份、 旋复花10-20重量份、 白前1。
4、0-18重量份、 下田菊10-30重量份、 细叶桉10-25 重量份、 鹅不食草10-20重量份、 台蘑10-20重量份、 西瓜皮10-19重量份、 荆芥10-24重量份、 欧泽芹10-19重量份、 防风10-20重量份和甘草10-30重量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治疗鸡风寒型咳喘症的药物, 其特征在于, 所述药物由以 下重量份数的原料药材制成: 半夏13-16重量份、 茯苓19-23重量份、 生姜14-21重量份、 皂荚 12-17重量份、 苏子12-15重量份、 陈皮23-28重量份、 厚朴15-25重量份、 白芥子12-16重量 份、 桔梗13-19重量份、 霞天膏10-15重量。
5、份、 冬瓜子14-20重量份、 紫苏叶14-19重量份、 西河 柳12-18重量份、 杏仁13-17重量份、 旋复花13-20重量份、 白前13-18重量份、 下田菊16-25重 量份、 细叶桉13-21重量份、 鹅不食草13-20重量份、 台蘑10-16重量份、 西瓜皮10-14重量份、 荆芥14-20重量份、 欧泽芹13-19重量份、 防风13-18重量份和甘草15-23重量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治疗鸡风寒型咳喘症的药物, 其特征在于, 所述药物由以 下重量份数的原料药材制成: 半夏15重量份、 茯苓21重量份、 生姜17重量份、 皂荚14重量份、 苏子14重量份、 陈皮25重。
6、量份、 厚朴20重量份、 白芥子14重量份、 桔梗16重量份、 霞天膏13重 量份、 冬瓜子16重量份、 紫苏叶16重量份、 西河柳15重量份、 杏仁15重量份、 旋复花17重量 份、 白前14重量份、 下田菊21重量份、 细叶桉16重量份、 鹅不食草17重量份、 台蘑13重量份、 西瓜皮12重量份、 荆芥17重量份、 欧泽芹16重量份、 防风15重量份和甘草17重量份。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用于治疗鸡风寒型咳喘症的药物的制备方法, 其特 征在于, 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 将所有原料药材按比例投入搅拌机中搅拌、 混合, 后送入粉碎机中粉碎、 将粉 碎后的中药组合物装。
7、入多功能提取罐中, 加入相对于其质量57倍量的水、 煮沸24小时, 蒸 汽压力为0.61Mpa处理, 过滤, 得到第一过滤液和滤渣; 步骤二、 将获得的滤渣再次加入相对于其质量57倍量的水、 煮沸24小时、 蒸汽压力为 0.6Mpa1Mpa处理, 过滤得到第二过滤液和滤渣; 步骤三、 将第一过滤液和第二过滤液合并, 浓缩除去水分, 获得干膏, 采用超微粉磨机 粉碎, 粉碎至30m以下, 获得药物粉末。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03830713 B 2 用于治疗鸡风寒型咳喘症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中兽药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治疗鸡风寒型咳喘症。
8、的药物及其 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鸡正常是每分钟呼吸2040次,呼吸次数加快就是喘。 有的伴有张口呼吸和喘鸣。 鸡喘在晚间鸡群安静时最容易听出。 高温、 闷气等应激能使鸡呼吸加快, 一种或多种疾病都 可以使鸡喘并有其他呼吸道症状, 有的称为“呼吸道综合症(征)“、 或直接称“鸡的呼吸道症 状“、 “呼吸道病“。 0003 鸡咳喘症病原既有细菌, 也有病毒, 有的出现混合感染。 中兽医学认为外感六淫之 邪, 病邪内蕴犯肺, 痰涎阻塞气管, 导致咳嗽气喘, 继之邪传气分, 阻遏肺机, 以致清肃失司, 气逆痰壅, 呼吸不利。 症见发热、 体温升高1-2, 口渴, 张口喘息, 伸颈仰头, 呼。
9、吸有痰鸣音, 夜晚更甚, 有的患鸡咳出带有血丝痰液, 咽喉粘膜充血肿胀、 被覆假膜, 冠髯紫色。 严重患鸡 神昏呆立, 甚至抽搐瘫痪, 直至死亡。 0004 中兽医认为, 喘病是指由于外感或内伤, 导致肺失宣降, 肺气上逆或气无所主, 肾 失摄纳, 以致呼吸困难等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种病证。 喘病古代文献也称 “鼻息” 、“肩息” 、 “上气” 、“逆气” 、“喘促” 等。内经 对喘病有较多论述。 如 灵枢五阅五使 说:“故肺病者, 喘息鼻张。 ”素问举痛论 又说:“劳则喘息汗出。 ” 指出喘病病因既有外感, 也有内伤, 病 机亦有虚实之别。 此外,素问痹论 云:“心痹者, 脉不通, 烦则心下鼓。
10、, 暴上气而喘。 ”素 问经脉别论 云;“有所坠恐, 喘出于肝。 ” 提示喘虽以肺为主, 亦涉及它脏。 喘病的病因很 复杂, 外邪侵袭、 饮食不当、 等均可成为喘病的病因, 引起肺失宣降, 肺气上逆或气无所主, 肾失摄纳便成为喘病。 外邪侵袭外感风寒或风热之邪, 未能及时表散, 邪蕴于肺, 壅阻肺气, 肺气不得宣降, 因而上逆作喘。 若肾阳衰弱, 肾不主水, 水邪上犯, 干肺凌心, 肺气上逆, 心阳 不振, 亦可致喘, 此属虚中夹实之候。 喘病的病位, 主脏在肺和肾, 与肝、 脾、 心有关。 因肺为 气之主, 司呼吸, 外合皮毛, 内为五脏之华盖, 若外邪袭肺, 或它脏病气上犯, 皆可使肺气壅。
11、 塞, 肺失宣降, 呼吸不利而致喘促, 或使肺气虚衰, 气失所主而喘促。 肾为气之根, 与肺同司 气之出纳, 故肾元不固, 摄纳失常则气不归元, 阴阳不相接续, 亦可气逆于肺面为喘。 若脾虚 痰浊饮邪上扰, 或肝气逆乘亦能致喘, 则为肝脾之病影响于肺。 心气喘满, 则发生于喘脱之 时。 0005 喘病的病理性质有虚实两类。 实喘在肺, 为外邪、 痰浊、 肝郁气逆, 肺壅邪气而宣降 不利; 虚喘当责之肺、 肾两脏, 因精气不足, 气阴亏耗而致肺不主气, 肾不纳气。 故喘病的基 本病机是气机的升降出纳失常,“在肺为实, 在肾为虚” 。 病情错杂者, 每可下虚上实, 虚实夹 杂并见。 但在病情发展的。
12、不同阶段, 虚实之间有所侧重, 或互相转化。 若肺病及脾, 子盗母 气, 则脾气亦虚, 脾虚失运, 聚湿生痰, 上渍于肺, 肺气壅塞, 气津失布, 血行不利, 可形成痰 浊血瘀, 此时病机以邪实为主, 或邪实正虚互见。 若迁延不愈, 累及于肾, 其病机则呈现肾失 摄纳, 痰瘀伏肺之肾虚肺实之候。 若阳气虚衰, 水无所主, 水邪泛溢, 又可上凌心肺, 病机则 说 明 书 1/11 页 3 CN 103830713 B 3 为因虚致实, 虚实互见。 中兽医病因辨证可分为四型: 风寒型咳嗽: 发病较急, 呼吸促迫, 伴 有咳嗽, 鼻流清涕, 眼内有泡沫性分泌物, 气管内发出咕噜声, 眼睑肿胀, 畏寒。
13、挤堆; 痰热型 咳喘: 发病较急, 咳嗽干爽, 口干身热, 咳声高而气急, 喉有痰鸣, 伸颈张口呼吸, 呼出气灼 热, 鼻流稠涕, 有的咳嗽时常咳出带血的粘液, 有的痰涎阻塞咽喉、 气管, 引起窒息死亡。 排 绿色稀粪, 有的排石灰水样稀粪, 饮水量增加; 暑湿型咳喘: 夏季暑气当令, 长夏湿气为盛。 当暑湿之邪侵入鸡体, 患鸡表现精神沉郁, 张口呼气, 有的出现咳嗽或有气管啰音, 食欲减 退, 饮预剧增, 嗉囊胀大, 拉稀, 肉鸡生长停滞, 产蛋鸡产蛋量下降; 虚性咳嗽: 多为久病不 愈, 患鸡虚弱无力, 食欲不振, 呼多吸少, 动则喘甚或有咳嗽, 但声音低、 短。 0006 近年来, 鸡的。
14、呼吸道疾病在国内呈地方流行, 一般发病率为30%40%, 主要表现为 呼吸困难, 咳嗽、 喘鸣等。 感染此病后, 雏鸡生长缓慢或停滞, 蛋鸡产蛋量大幅度下降, 某些 发病鸡群出现部分死亡现象, 给养鸡业造成严重危害, 导致较大经济损失。 鸡呼吸道病发生 的原因极为复杂, 病毒、 细菌、 霉形体等病原传染与空气不洁, 气温骤变等环境因素有关, 给 临床确诊和防治带来很大困难。 对该病目前主要以疫苗预防和化学药物以及抗生素等进行 治疗, 其效果不理想。 发明内容 0007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化痰止咳平喘、 解表散寒的疗效的 用于治疗鸡风寒型咳喘症的药物, 在治疗鸡风寒咳喘症具。
15、有疗效好、 疗程短、 无毒副作用的 优点。 0008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治疗鸡风寒型咳喘的药物, 所述 药物包括以下原料药材: 半夏、 茯苓、 生姜、 皂荚、 苏子、 陈皮、 厚朴、 白芥子、 桔梗、 霞天膏、 冬 瓜子、 紫苏叶、 西河柳、 杏仁、 旋复花、 白前、 下田菊、 细叶桉、 鹅不食草、 台蘑、 西瓜皮、 荆芥、 欧泽芹、 防风和甘草。 0009 所述药物优选的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药材制成: 半夏10-20重量份、 茯苓15-25 重量份、 生姜10-23重量份、 皂荚10-20重量份、 苏子10-18重量份、 陈皮20-30重量份、 厚朴 10-25重量。
16、份、 白芥子10-20重量份、 桔梗10-19重量份、 霞天膏10-18重量份、 冬瓜子10-20重 量份、 紫苏叶10-21重量份、 西河柳10-20重量份、 杏仁10-20重量份、 旋复花10-20重量份、 白 前10-18重量份、 下田菊10-30重量份、 细叶桉10-25重量份、 鹅不食草10-20重量份、 台蘑10- 20重量份、 西瓜皮10-19重量份、 荆芥10-24重量份、 欧泽芹10-19重量份、 防风10-20重量份 和甘草10-30重量份。 0010 所述药物优选地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药材制成: 半夏13-16重量份、 茯苓19-23 重量份、 生姜14-21重量份、 皂。
17、荚12-17重量份、 苏子12-15重量份、 陈皮23-28重量份、 厚朴 15-25重量份、 白芥子12-16重量份、 桔梗13-19重量份、 霞天膏10-15重量份、 冬瓜子14-20重 量份、 紫苏叶14-19重量份、 西河柳12-18重量份、 杏仁13-17重量份、 旋复花13-20重量份、 白 前13-18重量份、 下田菊16-25重量份、 细叶桉13-21重量份、 鹅不食草13-20重量份、 台蘑10- 16重量份、 西瓜皮10-14重量份、 荆芥14-20重量份、 欧泽芹13-19重量份、 防风13-18重量份 和甘草15-23重量份。 0011 所述药物优选地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
18、料药材制成: 半夏15重量份、 茯苓21重量份、 生姜17重量份、 皂荚14重量份、 苏子14重量份、 陈皮25重量份、 厚朴20重量份、 白芥子14重量 说 明 书 2/11 页 4 CN 103830713 B 4 份、 桔梗16重量份、 霞天膏13重量份、 冬瓜子16重量份、 紫苏叶16重量份、 西河柳15重量份、 杏仁15重量份、 旋复花17重量份、 白前14重量份、 下田菊21重量份、 细叶桉16重量份、 鹅不食 草17重量份、 台蘑13重量份、 西瓜皮12重量份、 荆芥17重量份、 欧泽芹16重量份、 防风15重量 份和甘草17重量份。 0012 所述药物优选地还包括: 勒马回、 。
19、番杏、 山药、 灵芝和山楂。 0013 所述药物优选地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药材制成: 半夏10-20重量份、 茯苓15-25 重量份、 生姜10-23重量份、 皂荚10-20重量份、 苏子10-18重量份、 陈皮20-30重量份、 厚朴 10-25重量份、 白芥子10-20重量份、 桔梗10-19重量份、 霞天膏10-18重量份、 冬瓜子10-20重 量份、 紫苏叶10-21重量份、 西河柳10-20重量份、 杏仁10-20重量份、 旋复花10-20重量份、 白 前10-18重量份、 下田菊10-30重量份、 细叶桉10-25重量份、 鹅不食草10-20重量份、 台蘑10- 20重量份、 西瓜。
20、皮10-19重量份、 荆芥10-24重量份、 欧泽芹10-19重量份、 防风10-20重量份、 甘草10-30重量份、 勒马回10-20重量份、 番杏10-20重量份、 山药15-25重量份、 灵芝15-30重 量份和山楂10-15重量份。 0014 所述药物优选地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药材制成: 半夏15重量份、 茯苓20重量份、 生姜17重量份、 皂荚15重量份、 苏子14重量份、 陈皮25重量份、 厚朴18重量份、 白芥子15重量 份、 桔梗14重量份、 霞天膏14重量份、 冬瓜子15重量份、 紫苏叶16重量份、 西河柳15重量份、 杏仁15重量份、 旋复花15重量份、 白前14重量份、 。
21、下田菊20重量份、 细叶桉17重量份、 鹅不食 草15重量份、 台蘑15重量份、 西瓜皮14重量份、 荆芥17重量份、 欧泽芹14重量份、 防风15重量 份、 甘草20重量份、 勒马回15重量份、 番杏15重量份、 山药21重量份、 灵芝21重量份和山楂12 重量份。 0015 为了更好的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用于治疗鸡风寒型咳喘症的 药物的制备方法, 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6 步骤一、 将所有原料药材按比例投入搅拌机中搅拌、 混合, 后送入粉碎机中粉碎、 将粉碎后的中药组合物装入多功能提取罐中, 加入相对于其质量57倍量的水、 煮沸24小 时, 蒸汽压力为0.61Mp。
22、a处理, 过滤, 得到第一过滤液和滤渣; 0017 步骤二、 将获得的滤渣再次加入相对于其质量57倍量的水、 煮沸24小时、 蒸汽压 力为0.6Mpa1Mpa处理, 过滤得到第二过滤液和滤渣; 0018 步骤三、 将第一过滤液和第二过滤液合并, 浓缩除去水分, 获得干膏, 采用超微粉 磨机粉碎, 粉碎至30m以下, 获得药物粉末。 0019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药物具有化痰止咳平 喘、 解表散寒的疗效, 在治疗鸡风寒型咳喘症具有疗效显著, 副作用低, 治愈率高、 疗程短、 不易复发等优点。 具体实施方式 0020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治疗鸡风寒型咳喘症的药。
23、物, 包括以下原料药材: 半夏、 茯苓、 生姜、 皂荚、 苏子、 陈皮、 厚朴、 白芥子、 桔梗、 霞天膏、 冬瓜子、 紫苏叶、 西河柳、 杏 仁、 旋复花、 白前、 下田菊、 细叶桉、 鹅不食草、 台蘑、 西瓜皮、 荆芥、 欧泽芹、 防风和甘草; 优选 地, 药物优选地还包括: 勒马回、 番杏、 山药、 灵芝和山楂。 0021 其中, 各原料药材的药理特性如下: 说 明 书 3/11 页 5 CN 103830713 B 5 0022 半夏: 辛, 温, 有毒; 入肺、 脾、 胃三经。药性论 :“消痰涎, 开胃健脾, 止呕吐, 去胸 中痰满, 下肺气, 主咳结。 ”日华子本草 :“治吐食反胃。
24、, 霍乱转筋, 肠腹冷, 痰疟。 ” 该品辛散 温燥有毒, 主入脾胃兼入肺, 能行水湿, 降逆气, 而善祛脾胃湿痰。 水湿去则脾健而痰涎自 消, 逆气降则胃和而痞满呕吐自止, 故为燥湿化痰, 降逆止呕, 消痞散结之良药。 既主治脾湿 痰壅之痰多咳喘气逆, 又治湿痰上犯之眩晕心悸失眠, 还可治风痰吐逆, 头痛肢麻, 半身不 遂, 口眼歪斜等症。 0023 茯苓: 甘、 淡, 平。 归心经、 肺经、 脾经、 肾经。 功能: 利水药; 渗湿利尿药。用药心 法 :“茯苓, 淡能利窍, 甘以助阳, 除湿之圣药也。 味甘平补阳, 益脾逐水, 生津导气。 ” 现代研 究表明茯苓具有增强免疫力的作用能多方面对。
25、免疫功能进行调节。 茯苓对金黄色葡萄球 菌、 变形杆菌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0024 生姜: 生姜指姜属植物的块根茎, 别名紫姜, 生姜, 鲜姜, 老姜。 性温, 其特有的 “姜 辣素” 能刺激胃肠黏膜, 使胃肠道充血, 消化能力增强, 能有效地治疗吃寒凉食物过多而引 起的腹胀、 腹痛、 腹泻、 呕吐等。 吃过生姜后, 人会有身体发热的感觉, 这是因为它能使血管 扩张, 血液循环加快, 促使身上的毛孔张开, 这样不但能把多余的热带走, 同时还把体内的 病菌、 寒气一同带出。 当身体吃了寒凉之物, 受了雨淋或在空调房间里呆久后, 吃生姜就能 及时消除因肌体寒重造成的各种不适。 0025 皂荚: 。
26、辛, 温; 入肺、 肝经。本草纲目 :“皂荚刺治风杀虫, 功与荚同, 但其锐利直达 病所为异耳。 ” 含黄酮甙、 酚类、 氨基酸。 黄酮类化合物为黄颜木素(fustin即3, 7, 3, 4-四羟 基双氢黄酮)、 非瑟素(fisetin即3, 7, 3, 4-四羟基黄酮), 并含有无色花青素。 体内实验, 对 浊鼠肉瘤-180有抑制活性的作用。 煎剂用平板打洞法,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卡他球菌有抑 制作用; 水浸剂60g/kg灌胃对肉瘤-180的抑制率为32.8%。 皂荚为攻散峻厉之品, 无坚不破, 无痰不散, 能开关导滞, 对痰闭症用之, 可以救急。 外疡头已突出, 将溃未溃之时, 利用皂角 。
27、攻破其头, 以代刀切, 溃散之力颇强。 0026 苏子: 辛, 温。 归肺、 大肠经。本草汇 :“苏子, 散气甚捷, 最能清利上下诸气, 定喘 痰有功, 并能通二便, 除风寒湿痹。 若气虚而胸满者, 不可用也, 或同补剂兼施亦可。 ”日华 子本草 :“主调中, 益五脏, 下气, 止霍乱、 呕吐、 反胃, 补虚劳, 肥健人, 利大小便, 破结, 消五 隔, 止嗽, 润心胸, 消痰气。 ” 降气消痰, 止咳平喘, 润肠通便。 用于痰壅气逆, 咳嗽气喘, 肠燥 便秘。 用含紫苏油的饲料喂鸡, 能使鸡血浆胆固醇水平降低, 对变形杆菌、 黑曲霉菌、 青霉菌 及自然界中的霉菌均有抑制作用, 经脱脂后的乙醇。
28、提取物有防腐及抗氧化作用。 0027 陈皮: 苦、 辛, 温。 归肺、 脾经。 能理气健脾, 燥湿化痰。 用于胸脘胀满, 食少吐泻, 咳 嗽痰多。 温能行气, 辛能发散, 苦而泄水。 从肺而言, 则辛散肺气, 苦泄肺气, 温化寒气, 能治 痰多咳喘, 气壅食停; 橘皮去其内白者, 称之为橘红, 其辛苦之味较重, 故临床主要用在祛湿 化痰上, 尤其是痰多壅肺之时, 如常用成药橘红丸之类。 橘络有行经络之气, 去经络痰湿的 作用, 故临床上用在气滞痰阻的肢体麻木之时, 多配在其它成方之中。 橘核有散结止痛去湿 化痰的作用, 故在临床上用于疝气疼痛、 湿疒主痹腰痛等。 橘叶色青, 有条达肝气的作用,。
29、 故 临床上用于胁肋疼痛, 胸闷乳痛之时, 也多配在成方中使用。 厚朴: 苦, 辛, 性温; 归脾经, 胃 经, 大肠经。 功能: 行气消积, 燥湿除满, 降逆平喘。 厚朴及其挥发油味苦能刺激味觉, 反射性 的引起唾液、 胃液分泌、 胃肠蠕动加快, 而有健胃助消化作用。 体外实验证明, 厚朴煎剂对葡 萄球菌、 溶血性链球菌、 肺炎球菌、 百日咳杆菌等革兰阳性菌和炭疽杆菌、 痢疾杆菌、 伤寒杆 说 明 书 4/11 页 6 CN 103830713 B 6 菌、 副伤寒杆菌、 霍乱弧菌、 大肠杆菌、 变形杆菌、 枯草杆菌等革兰阴性杆菌均有抗菌作用 实验表明, 同其他61种中药相比, 厚朴对白色葡。
30、萄球菌、 枯草杆菌、 大肠杆菌及伤寒杆菌的 作用最强。 其对白色葡萄球菌和枯草杆菌的作用为杀菌作用。 0028 白芥子: 味辛, 温, 无毒。 入肝、 脾、 肺、 胃、 心与胞络之经。日华子本草 :“治风毒肿 及麻痹, 醋研傅之。 扑损瘀血, 腰痛肾冷和生姜研, 微暖, 涂贴。 心痛, 酒醋服之。 ”本草纲 目 :“白芥子辛能入肺, 温能发散, 故有利气豁痰、 温中开胃、 散痛消肿、 辟恶之功。 ” 能去冷 气, 安五脏, 逐膜膈之痰, 辟鬼祟之气, 消癖化疟, 降息定喘, 利窍明目, 逐瘀止疼, 俱能奏效。 能消能降, 能补能升, 助诸补药, 尤善收功。 芥子粉用作调味剂, 使唾液分泌及淀粉。
31、酶活性增 加, 使心脏体积和心率减少。 0029 桔梗: 味苦, 辛, 性平。 归肺经。 具有宣肺、 祛痰、 利咽、 排脓、 利五脏、 补气血、 补五 劳、 养气的功效。 主治咳嗽痰多、 咽喉肿痛、 肺痈吐脓、 胸满胁痛、 痢疾腹痛、 口舌生疮、 目赤 肿痛、 小便癃闭。 用于咳嗽痰多, 胸闷不畅, 咽痛, 音哑, 肺痈吐脓, 疮疡脓成不溃。本经 曰: “主胸胁痛如刀刺, 腹满, 肠鸣幽幽, 惊恐悸气” 。 日华子本草 曰:“下一切气, 止霍乱转筋, 心腹胀痛, 补五劳, 养气, 除邪辟温, 补虚消痰, 破症瘕, 养血排脓, 补内漏及喉痹” 。 现代药理 研究表明, 桔梗具有祛痰与镇咳作用; 。
32、降血糖作用; 抑制胃液分泌和抗溃疡作用; 抗炎作用; 镇静、 镇痛和解热作用。 0030 霞天膏: 味甘; 性温。 归脾经。 功能主治: 健脾胃; 补气血; 润燥化痰。 主虚劳赢瘦; 中 风偏废; 痰饮痞积; 皮肤痰核。 0031 冬瓜子: 气微, 味微甜。 治痰热咳嗽, 肺痈, 肠痈, 淋病, 水肿, 脚气, 痔疮, 鼻面酒皶。 冬瓜子水提取后, 经透析得透析内液, 为B细胞致丝裂剂, 有无性系B细胞激活剂活性及佐剂 活性, 可使空斑形成细胞 数数目显著增高, 呈现免疫促进作用。 从冬瓜子中分离纯化出4个 组分, 具有抑制胰蛋白酶活力的作用。 0032 紫苏叶: 性温味辛, 具有解表、 散寒。
33、、 理气、 和营的功效。 适用于感冒风寒、 恶寒发 热、 咳嗽、 气喘、 胸腹胀满等病症。 紫苏全株均有很高的营养价值, 它具有低糖、 高纤维、 高胡 萝 卜素、 高矿质元素等。 挥发油中含紫苏醛、 紫苏醇、 薄荷酮、 薄荷醇、 丁香油酚、 白苏烯酮等。 抗衰老素SOD在每毫克苏叶中含量高达106.2微克。 经研究发现, 紫苏各部位均匀具有很好 的抗癌作用, 尤以叶片中的作用更强, 其中的齐墩果酸既是一种很强的天然抗癌剂, 具有预 防肿瘤的作用, 又具有消炎、 镇静、 强心、 利尿、 增强免疫力、 降血脂和抵制癌细胞生长的作 用。 紫苏既能发汗散寒以解表邪, 又能行气宽中、 解郁止呕, 故对风。
34、寒表症而兼见胸闷呕吐 症状的, 使用本品, 很是适宜; 或无表症而有气滞不畅症状的, 也可用于宣通。 0033 西河柳: 甘、 辛, 平。 归心、 肺、 胃经。 功能主治: 散风, 解表, 透疹。 用于麻疹不透, 风 湿痹痛。 0034 杏仁: 苦, 微温; 有小毒。名医别录 :“杏核仁, 五月采之。 其两仁者杀人, 可以毒 狗。 生晋山川谷。 ”神农本草经 :“主咳逆上气雷鸣, 喉痹, 下气, 产乳金疮, 寒心奔豚。 ”药 性论 :“治腹痹不通, 发汗, 主温病。 治心下急满痛, 除心腹烦闷, 疗肺气咳嗽, 上气喘促。 入 天门冬煎, 润心肺。 可和酪作汤, 益润声气。 宿即动冷气。 ” 止。
35、咳平喘, 润肠通便。本草经集 注 :“得火良。 恶黄耆、 黄芩、 葛根。 畏蘘草。 ” 杏仁苦温宣肺, 润肠通便、 仅适宜于风邪、 肠燥 等实证之患。 凡阴亏、 郁火者, 则不宜单味药长期内服。 如肺结核、 支气管炎、 慢性肠炎、 干咳 无痰等症禁忌单味药久服。 正确食用杏仁, 能够达到生津止渴, 润肺定喘, 滑肠通便, 减少肠 说 明 书 5/11 页 7 CN 103830713 B 7 道癌的功效。 0035 旋复花: 咸、 温、 有小毒; 入肺、 肝、 胃经。 功用消痰, 下气, 软坚, 行水。本经 :“主结 气, 胁下满, 惊悸。 除水, 去五脏间寒热, 补中, 下气。 ”药性论 :。
36、“主肋胁气, 下寒热水肿, 主 治膀胱宿水, 去逐大腹, 开胃, 止呕逆不下食。 ” 主治胸中痰结, 胁下胀满, 咳喘, 呃逆, 唾如胶 漆, 心下痞鞕, 噫气不除, 大腹水肿。 绿原酸对人有致敏作用, 吸入含有绿原酸的植物的尘埃 后 (如在咖啡厂中) , 可发生气喘、 皮炎等, 但食入后可经小肠分泌物的作用, 变为无致敏性 物质, 故试验致敏原时, 宜用皮内法而不用口服法。本草衍义补遗 :“病人涉虚者不宜多 服, 利大肠, 戒之。 ” 0036 白前: 辛、 苦, 微温; 归肺经。 . 唐本草 :“白前, 叶似柳, 或似芫花, 苗高尺许, 生洲 渚沙碛之上。 根白, 长于细辛, 味甘。 俗以。
37、酒渍服, 主上气。 不生近道。 今用蔓生者, 味苦, 非真 也。 ” . 本经逢原 :“白前, 较白薇稍温, 较细辛稍平。 专搜肺窍中风水, 非若白薇之咸寒, 专 泄肺、 胃之燥热, 亦不似细辛之辛窜, 能治肾、 肝之沉寒也。 ” 降气化痰, 止咳。 咳嗽痰多, 气 喘。 该品性微温而不燥烈, 长于祛痰, 降肺气以平咳喘。 无论属寒属热, 外感内伤, 新嗽久咳 均可用之。 0037 下田菊: 苦, 寒。 功能主治: 清热利湿, 解毒消肿。 用于感冒高热, 支气管炎, 咽喉炎, 扁桃体炎, 黄疸型肝炎; 外用治痈疖疮疡, 蛇咬伤。 0038 细叶桉: 辛、 微苦, 温。 功能主治: 消炎杀菌, 。
38、祛痰止咳, 收敛杀虫。 用于预防流行性 感冒, 流行性乙型脑炎。 防治疟疾, 肠炎, 腹泻, 痢疾, 皮肤溃烂, 痈疮红肿, 丹毒, 乳腺炎, 外 伤感染, 皮癣, 神经性皮炎。 还可治钩端螺旋体病, 气管炎, 咳嗽, 可杀蛆、 熏蚊。 0039 鹅不食草: 能发散风寒, 通鼻窍, 止咳, 解毒, 止痒。本草汇言 云:“石胡妥, 利九 窍, 通鼻气之药也。 其味辛烈, 其气辛熏, 其性升散, 能通肺经, 上达头脑, 故主齁蛤痰喘, 气 闭不通, 鼻塞鼻痔, 胀闷不利, 去目中翳障, 并头中寒邪、 头风脑痛诸疾, 皆取辛温升散之功 也” 。 止咳、 平喘作用: 该品挥发油和乙醇提取液部分有止咳、。
39、 祛痰、 平喘作用。 挥发油和乙 醇提取液部分有某些止咳、 祛痰、 平喘作用, 沉淀部分止咳效果不明显, 无祛痰作用。 体外实 验, 煎剂对结核杆菌有抑制作用。 全草提取物对 -羟基- -甲基戊二酸 (HMG) 辅酶A、 钙通道 阻滞剂和胆囊收缩素有明显抑制作用。 0040 台蘑: 微咸, 温。 功能主治: 追风, 散寒, 舒筋, 活络。 用于腰腿疼痛, 手足麻木, 筋络 不舒。 0041 西瓜皮: 甘、 淡, 寒。 归入心、 胃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暑, 泻热除烦, 利尿。 用于暑热 烦渴、 小便短赤、 咽喉肿痛, 或口舌生疮, 浮肿等症。 0042 荆芥: 味辛, 微苦, 性微湿; 入肺、。
40、 肝经。日华子本草 :“利五脏, 消食下气, 醒酒。 作 菜生热食并煎茶, 治头风并汗出; 豉汁煎治暴伤寒。 ”纲目 :“散风热, 清头目, 利咽喉, 消疮 肿。 治项强, 目中黑花, 及生疮, 阴颓, 吐血, 衄血, 下血, 血痢, 崩中, 痔漏。 ” 主感冒发热, 头 痛, 目痒, 咳嗽, 咽喉肿痛, 麻疹, 痈肿, 疮疥, 产后血晕。 用于感冒, 头痛, 麻疹, 风疹, 疮疡初 起。 炒炭治便血, 崩漏, 产后血晕。 荆芥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喉杆菌有较强的抗菌作 用。 用伤寒混合菌苗使家兔发热, 给予裂叶荆芥煎剂或乙醇浸剂 2g/kg 灌胃,发现有微弱 的解热作用。 荆芥油能降低正常。
41、大鼠体温; 亦有镇静作用, 荆芥油 (0.5ml/kg) 给兔灌胃,可 见其活动减少, 四肢肌肉略有松弛。 荆芥油能明显延长乙酰胆碱和组胺混合液对豚鼠致喘 的潜伏期,减少发生抽搐的动物数; 亦能对抗乙酰胆碱或组胺引起的豚鼠气管平滑肌收缩; 说 明 书 6/11 页 8 CN 103830713 B 8 尚有祛痰作用。 0043 欧泽芹: 味甘; 性平。 功能主治: 祛风止痛; 降血压。 主感冒; 头痛; 高血压病。 0044 防风: 味辛, 甘, 性微温; 入膀胱经、 肺经、 脾经、 肝经。日华子本草 :“治三十六般 风, 男子一切劳劣, 补中益神, 风赤眼, 止泪及瘫缓, 通利五脏关脉, 五。
42、劳七伤, 羸损盗汗, 心 烦体重, 能安神定志, 匀气脉。 ”长沙药解 :“行经络, 逐湿淫, 通关节, 止疼痛, 舒筋脉, 伸急 孪, 活肢节, 起瘫痪, 敛自汗、 盗汗, 断漏下、 崩中。 ” 功用祛风解表、 胜湿止痛、 解痉、 止痒。 用 于外感风寒, 头痛身痛, 风湿痹痛, 骨节酸痛, 腹痛泄泻, 肠风下血, 破伤风, 风疹瘙痒, 疮疡 初起。 阴血亏虚、 热病动风者不宜使用, 血虚痉急或头痛不因风邪者忌服。 0045 甘草: 性味甘, 平。 入脾、 胃、 肺经。本经 曰:“主五脏六府寒热邪气, 坚筋骨, 长肌 肉, 倍力, 金疮肿, 解毒” 。 人阴 (不)药性论 曰:“主腹中冷痛,。
43、 治惊痫, 除腹胀满; 补益五脏; 制诸药毒; 养肾气内伤, 令痿; 主妇人血沥腰痛; 虚而多热; 加而用之” 。 可益气补中, 缓急止 痛, 润肺止咳, 泻火解毒, 调和诸药。 主倦怠食少, 肌瘦面黄, 心悸气短, 腹痛便溏, 四肢挛急 疼痛, 脏躁, 咳嗽气喘, 咽喉肿痛, 痈疮肿痛, 小儿胎毒, 及药物、 食物中毒。 用于脾胃虚弱, 倦 怠乏力, 心悸气短, 咳嗽痰多, 脘腹、 四肢挛急疼痛, 痈肿疮毒, 缓解药物毒性、 烈性。 西医药 理发现, 甘草剂有抗炎和抗变态反映的功能, 因此在西医临床上主要作为缓和剂。 缓解咳 嗽, 祛痰, 治疗咽痛喉炎; 甘草或甘草次酸有去氧皮质酮类作用, 。
44、对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 退症有良好功效; 甘草制剂能促进胃部粘液形成和分泌, 延长上皮细胞寿命, 有抗炎活性, 常用于慢性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的治疗; 甘草的黄酮具有消炎、 解痉和抗酸作用; 甘草也是 人丹的主要原料之一。 0046 勒马回: 苦, 寒。 功能主治: 清肺, 化痰, 止咳, 解毒。 用于慢性气管炎, 肺化脓症, 咳 吐脓血; 外用治痔疮, 皮肤湿疹, 风疹搔痒, 疖痈疮疡。 0047 番杏: 甘; 微辛; 性平。 归肺; 肝; 大肠经。 功能主治: 疏风清热; 解毒消肿。 主风热目 赤; 疗疮肿痛; 肠炎; 败血症; 肿瘤。 0048 山药: 味甘、 性平, 入肺、 脾、 肾经;。
45、 不燥不腻, 有健脾补肺、 益胃补肾、 固肾益精、 聪 耳明目、 助五脏、 强筋骨、 长志安神、 延年益寿的功效; 主治脾胃虚弱、 倦怠无力、 食欲不振、 久泄久痢、 肺气虚燥、 痰喘咳嗽、 肾气亏耗、 腰膝酸软、 下肢痿弱、 消渴尿频、 遗精早泄、 带下 白浊、 皮肤赤肿、 肥胖等病症。本草纲目 概括五大功用 “益肾气, 健脾胃, 止泄痢, 化痰涎, 润皮” 。 山药煮粥或者用冰糖煨熟后服用, 对身体差、 结肠炎、 肾亏等慢性病均有疗效。 补益 脾胃: 治疗脾胃虚弱、 泄泻、 体倦、 食少、 虚汗。 益肺滋肾: 本品不寒不燥, 味甘质润, 可治疗肺 肾虚损的消渴、 遗精、 带下等病证。 被誉。
46、为神仙药。 0049 灵芝: 性为甘, 平。 归心、 肺、 肝、 肾经。 主治虚劳、 咳嗽、 气喘、 失眠、 消化不良, 恶性 肿瘤等。 动物药理表明实验: 灵芝对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 循环系统有降压和加强心脏收 缩力的作用, 对呼吸系统有祛痰作用, 此外, 还有护肝、 提高免疫功能, 抗菌等作用。 0050 山楂: 味酸、 甘, 性微温, 入脾、 胃、 肝经, 用于消食健胃, 行气散瘀, 主要用来治疗食 积不化, 泄泻, 痢疾, 山楂为治疗消化不良之常用品, 山楂能增加胃消化酶的分泌, 促进消 化; 对痢疾杆菌、 绿脓杆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0051 所述药物由以下重量。
47、份数的原料药材制成: 半夏10-20重量份、 茯苓15-25重量份、 生姜10-23重量份、 皂荚10-20重量份、 苏子10-18重量份、 陈皮20-30重量份、 厚朴10-25重量 份、 白芥子10-20重量份、 桔梗10-19重量份、 霞天膏10-18重量份、 冬瓜子10-20重量份、 紫苏 说 明 书 7/11 页 9 CN 103830713 B 9 叶10-21重量份、 西河柳10-20重量份、 杏仁10-20重量份、 旋复花10-20重量份、 白前10-18重 量份、 下田菊10-30重量份、 细叶桉10-25重量份、 鹅不食草10-20重量份、 台蘑10-20重量份、 西瓜皮1。
48、0-19重量份、 荆芥10-24重量份、 欧泽芹10-19重量份、 防风10-20重量份和甘草10- 30重量份。 0052 所述药物优选地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药材制成: 半夏13-16重量份、 茯苓19-23 重量份、 生姜14-21重量份、 皂荚12-17重量份、 苏子12-15重量份、 陈皮23-28重量份、 厚朴 15-25重量份、 白芥子12-16重量份、 桔梗13-19重量份、 霞天膏10-15重量份、 冬瓜子14-20重 量份、 紫苏叶14-19重量份、 西河柳12-18重量份、 杏仁13-17重量份、 旋复花13-20重量份、 白 前13-18重量份、 下田菊16-25重量份、。
49、 细叶桉13-21重量份、 鹅不食草13-20重量份、 台蘑10- 16重量份、 西瓜皮10-14重量份、 荆芥14-20重量份、 欧泽芹13-19重量份、 防风13-18重量份 和甘草15-23重量份。 0053 所述药物还可以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药材制成: 半夏15重量份、 茯苓21重量份、 生姜17重量份、 皂荚14重量份、 苏子14重量份、 陈皮25重量份、 厚朴20重量份、 白芥子14重量 份、 桔梗16重量份、 霞天膏13重量份、 冬瓜子16重量份、 紫苏叶16重量份、 西河柳15重量份、 杏仁15重量份、 旋复花17重量份、 白前14重量份、 下田菊21重量份、 细叶桉16重量份、 鹅不食 草17重量份、 台蘑13重量份、 西瓜皮12重量份、 荆芥17重量份、 欧泽芹16重量份、 防风15重量 份和甘草17重量份。 0054 所述药物优选地还包括: 勒马回、 番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