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胃热炽盛证型胃肠病的中药.pdf

上传人:li****8 文档编号:8354929 上传时间:2020-05-25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417.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626926.1

申请日:

20141110

公开号:

CN104435380A

公开日:

20150325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失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1K36/85,A61P1/00,A61K33/06,A61K33/26,A61K35/618

主分类号:

A61K36/85,A61P1/00,A61K33/06,A61K33/26,A61K35/618

申请人:

青岛祥翔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发明人:

刘淑平

地址:

266000 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伏龙路9号330室

优先权:

CN201410626926A

专利代理机构:

烟台双联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

梁翠荣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胃热炽盛证型胃肠病的中药,其特征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药材制成的中药制剂:川楝子15—20份;马齿苋25—30份;石韦3—5份,青礞石3—5份,马鞭草25—30份,海蛤15—20份,牵牛子25—30份,龙胆12—15份,地骨皮15—20份,石膏2—3份。本发明将以上各种原料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各成分之间相互协调,相互作用,对胃热炽盛证型胃肠病能够标本兼治,且对身体有良好的调理作用。多年来,通过对100例此类患者的跟踪调查统计,表明此药方有效率达到100%,显效率达到100%,治愈率达到98%。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治疗胃热炽盛证型胃肠病的中药,其特征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药材制成的中药制剂:川楝子15—20份;马齿苋25—30份;石韦3—5份,青礞石3—5份,马鞭草25—30份,海蛤15—20份,牵牛子25—30份,龙胆12—15份,地骨皮15—20份,石膏2—3份。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特别是一种治疗胃热炽盛证型胃肠病的中药。

背景技术  胃主受纳、腐熟水谷,胃气以降为顺,喜润恶燥;小肠主传化物,泌别清浊;大肠能吸收水分,排泄糟粕。胃肠病辩证,包括胃、小肠、大肠常见病症的辨识和分析,胃病以受纳、腐熟功能障碍及胃失和降,胃气上逆为主要病理改变;大肠、小肠的病变,主要反映在传导功能和泌别清浊功能失常。胃肠病的证候有胃阴虚、胃气虚证、肠燥津亏证、寒滞胃肠证、胃热炽盛证、饮留胃肠证、食滞胃肠证、胃肠气滞证等多种类型。本发明主要研究的是临床常见的胃热炽盛证型胃肠病,该证型系胃中火热炽盛,胃失和降所表现的实热证候,多因过食辛辣温燥之品,化热生火,或情志不遂,气郁化火犯胃,或邪热犯胃,以致胃火过旺而成。中医理论认为,热炽胃中,胃腑脉络气血壅滞,故胃脘部灼热疼痛;胃火炽盛,胃气上逆,故烧心反酸;胃火耗伤胃中津液故渴喜冷饮;热盛津伤,大肠失润,则大便秘结;津伤则小便化源不足,故尿少而色赤;舌红苔黄,脉滑数为胃热炽盛之征;胃热则机能亢进,故消谷善饥。胃经循经齿龈,胃热循经上熏,龈部气血壅滞,则见牙龈肿胀溃烂;热伤血络,血热妄行,则见齿衄;胃中浊气上逆,则口中气臭,并有舌红苔黄、脉滑数等症状。目前,西医治疗该病治标不治本,副作用极大,且容易形成依赖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按照“清热止痛、降逆通便”的治疗原则,提供一种能治疗胃热炽盛证型胃肠病的中药,采用该中药不仅治愈速度快,愈后不再复发,而且无任何副作用,对身体健康还有良好的调理作用。

为实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胃热炽盛证型胃肠病的中药,其特征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药材制成的中药制剂:川楝子15—20份;马齿苋25—30份;石韦3—5份,青礞石3—5份,马鞭草25—30份,海蛤15—20份,牵牛子25—30份,龙胆12—15份,地骨皮15—20份,石膏2—3份。本发明的加工工艺为:将各种药材粉磨成末,然后用常规方法“全成分”提取制成速溶中药颗粒,按照每小袋10克进行分装,密闭,于阴凉、干燥处保存。饭后用开水溶化服用,有部分不溶物为正常现象,混匀后全部服下,一日两次(早晚各一次),每次一袋,7天为一个疗程。服药期间,忌烟酒、腥、冷、辣、油腻食物,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学会合理减压,积极参加户外运动,注意保暖,放松心情,尽量避免熬夜。

本发明所采用的川楝子具有降狂热、利便的功效;采用的马齿苋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消炎、止渴、利便的功效;采用的石韦具有通利膀胱的功效;采用的青礞石具有坠痰消食物、平肝镇惊的功效;采用的马鞭草具有凉血、散瘀、通经、清热、解毒、消胀的功效;采用的海蛤具有消热、软坚散结的功效;采用的牵牛子具有利水消肿、散滞除壅的功效;采用的龙胆具有除胃中伏热、泻肝胆实火的功效;采用的地骨皮具有解肌退热、强阴凉血的功效;采用的石膏具有泻胃火的功效。本发明将以上各种原料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各成分之间相互协调,相互作用,对胃热炽盛证型胃肠病能够标本兼治,且对身体有良好的调理作用。多年来,通过对100例此类患者的跟踪调查统计,表明此药方有效率达到100%,显效率达到100%,治愈率达到98%。下面通过对有关数据的基本情况分析,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效果。

表一:患者人员结构情况

表二:疗效情况 

下面举出三个典型病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效果:

1、刘某,男,1977年出生,33岁时,出现胃脘灼痛、牙龈肿痛溃烂、大便秘结等症状,无器质性病变,1个月后,在我处诊断为胃热炽盛证型胃肠病。服用本药方1个疗程后,症状缓解,服用2个疗程后,症状明显好转,后继续服用2个疗程巩固后,症状全消,痊愈。

2、王某,男,1963年出生,47岁时,出现胃脘灼痛症状,消谷善饥,舌红苔黄,脉滑数,无器质性病变,2个月后,在我处诊断为胃热炽盛证型胃肠病,服用本药方1个疗程后,症状有所缓解,3个疗程后症状全消,痊愈。

3、谭某,男,1981年出生,31岁时,出现胃脘灼痛症状,拒按,渴喜冷饮,大便秘结,小便短黄,无器质性病变,1个月后,在我处诊断为胃热炽盛证型胃肠病,服用本药方1个疗程后,症状明显缓解,2个疗程后症状基本消失,后又继续服用2个疗程进行巩固,症状全消,痊愈。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发明,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实施例1:川楝子15克;马齿苋25克;石韦3克,青礞石3克,马鞭草25克,海蛤15克,牵牛子25克,龙胆12克,地骨皮15克,石膏2克。将以上各种药材粉磨成末,然后用常规方法“全成分”提取制成速溶中药颗粒,按照每小袋10克进行分装,密闭,于阴凉、干燥处保存。

实施例2:川楝子18克;马齿苋28克;石韦4克,青礞石4克,马鞭草28克,海蛤18克,牵牛子28克,龙胆13克,地骨皮18克,石膏2克。将以上各种药材粉磨成末,然后用常规方法“全成分”提取制成速溶中药颗粒,按照每小袋10克进行分装,密闭,于阴凉、干燥处保存。

实施例3:川楝子20克;马齿苋30克;石韦5克,青礞石5克,马鞭草30克,海蛤20克,牵牛子30克,龙胆15克,地骨皮20克,石膏3克。将以上各种药材粉磨成末,然后用常规方法“全成分”提取制成速溶中药颗粒,按照每小袋10克进行分装,密闭,于阴凉、干燥处保存。

 

一种治疗胃热炽盛证型胃肠病的中药.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一种治疗胃热炽盛证型胃肠病的中药.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一种治疗胃热炽盛证型胃肠病的中药.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治疗胃热炽盛证型胃肠病的中药.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治疗胃热炽盛证型胃肠病的中药.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410626926.1 (22)申请日 2014.11.10 A61K 36/85(2006.01) A61P 1/00(2006.01) A61K 33/06(2006.01) A61K 33/26(2006.01) A61K 35/618(2015.01) (71)申请人 青岛祥翔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 266000 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伏龙路 9 号 330 室 (72)发明人 刘淑平 (74)专利代理机构 烟台双联专利事务所 ( 普通 合伙 ) 37225 代理人 梁翠荣 (54) 发明名称 一种治疗胃热炽盛证型胃肠病的中。

2、药 (5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胃热炽盛证型胃肠病 的中药, 其特征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药材制成的 中药制剂 : 川楝子 1520 份 ; 马齿苋 2530 份 ; 石韦 35 份, 青礞石 35 份, 马鞭草 2530 份, 海蛤 1520 份, 牵牛子 2530 份, 龙胆 1215 份, 地骨皮 1520 份, 石膏 23 份。本发明将以 上各种原料有机地组合在一起, 各成分之间相互 协调, 相互作用, 对胃热炽盛证型胃肠病能够标本 兼治, 且对身体有良好的调理作用。多年来, 通过 对 100 例此类患者的跟踪调查统计, 表明此药方 有效率达到 100%, 显效率达到 100%, 。

3、治愈率达到 98%。 (51)Int.Cl.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4435380 A (43)申请公布日 2015.03.25 CN 104435380 A 1/1 页 2 1. 一种治疗胃热炽盛证型胃肠病的中药, 其特征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药材制成的中药 制剂 : 川楝子 1520 份 ; 马齿苋 2530 份 ; 石韦 35 份, 青礞石 35 份, 马鞭草 2530 份, 海蛤 1520 份, 牵牛子 2530 份, 龙胆 1215 份, 地骨皮 1520 份, 石膏 23 份。 权 利 要 。

4、求 书 CN 104435380 A 2 1/3 页 3 一种治疗胃热炽盛证型胃肠病的中药 0001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 特别是一种治疗胃热炽盛证型胃肠病的中药。 0002 背景技术 胃主受纳、 腐熟水谷, 胃气以降为顺, 喜润恶燥 ; 小肠主传化物, 泌别清 浊 ; 大肠能吸收水分, 排泄糟粕。 胃肠病辩证, 包括胃、 小肠、 大肠常见病症的辨识和分析, 胃 病以受纳、 腐熟功能障碍及胃失和降, 胃气上逆为主要病理改变 ; 大肠、 小肠的病变, 主要反 映在传导功能和泌别清浊功能失常。胃肠病的证候有胃阴虚、 胃气虚证、 肠燥津亏证、 寒滞 胃肠证、 胃热炽盛证、 饮留胃肠证、 食。

5、滞胃肠证、 胃肠气滞证等多种类型。 本发明主要研究的 是临床常见的胃热炽盛证型胃肠病, 该证型系胃中火热炽盛, 胃失和降所表现的实热证候, 多因过食辛辣温燥之品, 化热生火, 或情志不遂, 气郁化火犯胃, 或邪热犯胃, 以致胃火过旺 而成。中医理论认为, 热炽胃中, 胃腑脉络气血壅滞, 故胃脘部灼热疼痛 ; 胃火炽盛, 胃气上 逆, 故烧心反酸 ; 胃火耗伤胃中津液故渴喜冷饮 ; 热盛津伤, 大肠失润, 则大便秘结 ; 津伤则 小便化源不足, 故尿少而色赤 ; 舌红苔黄, 脉滑数为胃热炽盛之征 ; 胃热则机能亢进, 故消 谷善饥。胃经循经齿龈, 胃热循经上熏, 龈部气血壅滞, 则见牙龈肿胀溃烂。

6、 ; 热伤血络, 血热 妄行, 则见齿衄 ; 胃中浊气上逆, 则口中气臭, 并有舌红苔黄、 脉滑数等症状。 目前, 西医治疗 该病治标不治本, 副作用极大, 且容易形成依赖性。 0003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按照 “清热止痛、 降逆通便” 的治疗原则, 提供一种能 治疗胃热炽盛证型胃肠病的中药, 采用该中药不仅治愈速度快, 愈后不再复发, 而且无任何 副作用, 对身体健康还有良好的调理作用。 0004 为实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 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 一种治疗胃热炽盛证型胃肠病 的中药, 其特征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药材制成的中药制剂 : 川楝子 1520 份 ; 马齿苋 25 30 份 ; 。

7、石韦 35 份, 青礞石 35 份, 马鞭草 2530 份, 海蛤 1520 份, 牵牛子 2530 份, 龙胆 1215 份, 地骨皮 1520 份, 石膏 23 份。本发明的加工工艺为 : 将各种药材粉磨 成末, 然后用常规方法 “全成分” 提取制成速溶中药颗粒, 按照每小袋 10 克进行分装, 密闭, 于阴凉、 干燥处保存。 饭后用开水溶化服用, 有部分不溶物为正常现象, 混匀后全部服下, 一 日两次 (早晚各一次) , 每次一袋, 7 天为一个疗程。服药期间, 忌烟酒、 腥、 冷、 辣、 油腻食物, 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 学会合理减压, 积极参加户外运动, 注意保暖, 放松心情, 尽量。

8、避免熬 夜。 0005 本发明所采用的川楝子具有降狂热、 利便的功效 ; 采用的马齿苋具有清热解毒、 消 肿、 消炎、 止渴、 利便的功效 ; 采用的石韦具有通利膀胱的功效 ; 采用的青礞石具有坠痰消 食物、 平肝镇惊的功效 ; 采用的马鞭草具有凉血、 散瘀、 通经、 清热、 解毒、 消胀的功效 ; 采用 的海蛤具有消热、 软坚散结的功效 ; 采用的牵牛子具有利水消肿、 散滞除壅的功效 ; 采用的 龙胆具有除胃中伏热、 泻肝胆实火的功效 ; 采用的地骨皮具有解肌退热、 强阴凉血的功效 ; 采用的石膏具有泻胃火的功效。本发明将以上各种原料有机地组合在一起, 各成分之间相 互协调, 相互作用, 对。

9、胃热炽盛证型胃肠病能够标本兼治, 且对身体有良好的调理作用。多 年来, 通过对 100 例此类患者的跟踪调查统计, 表明此药方有效率达到 100%, 显效率达到 100%, 治愈率达到98%。 下面通过对有关数据的基本情况分析, 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效果。 0006 表一 : 患者人员结构情况 说 明 书 CN 104435380 A 3 2/3 页 4 表二 : 疗效情况 下面举出三个典型病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效果 : 1、 刘某, 男, 1977 年出生, 33 岁时, 出现胃脘灼痛、 牙龈肿痛溃烂、 大便秘结等症状, 无 器质性病变, 1个月后, 在我处诊断为胃热炽盛证型胃肠病。 服用本。

10、药方1个疗程后, 症状缓 解, 服用 2 个疗程后, 症状明显好转, 后继续服用 2 个疗程巩固后, 症状全消, 痊愈。 0007 2、 王某, 男, 1963 年出生, 47 岁时, 出现胃脘灼痛症状, 消谷善饥, 舌红苔黄, 脉滑 数, 无器质性病变, 2 个月后, 在我处诊断为胃热炽盛证型胃肠病, 服用本药方 1 个疗程后, 症状有所缓解, 3 个疗程后症状全消, 痊愈。 0008 3、 谭某, 男, 1981 年出生, 31 岁时, 出现胃脘灼痛症状, 拒按, 渴喜冷饮, 大便秘结, 小便短黄, 无器质性病变, 1 个月后, 在我处诊断为胃热炽盛证型胃肠病, 服用本药方 1 个疗 程后。

11、, 症状明显缓解, 2 个疗程后症状基本消失, 后又继续服用 2 个疗程进行巩固, 症状全 消, 痊愈。 0009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发明,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 的描述。 0010 实施例 1 : 川楝子 15 克 ; 马齿苋 25 克 ; 石韦 3 克, 青礞石 3 克, 马鞭草 25 克, 海蛤 15 克, 牵牛子 25 克, 龙胆 12 克, 地骨皮 15 克, 石膏 2 克。将以上各种药材粉磨成末, 然后用 常规方法 “全成分” 提取制成速溶中药颗粒, 按照每小袋 10 克进行分装, 密闭, 于阴凉、 干燥 处保存。 说 明 书 CN 104435380 A。

12、 4 3/3 页 5 0011 实施例 2 : 川楝子 18 克 ; 马齿苋 28 克 ; 石韦 4 克, 青礞石 4 克, 马鞭草 28 克, 海蛤 18 克, 牵牛子 28 克, 龙胆 13 克, 地骨皮 18 克, 石膏 2 克。将以上各种药材粉磨成末, 然后用 常规方法 “全成分” 提取制成速溶中药颗粒, 按照每小袋 10 克进行分装, 密闭, 于阴凉、 干燥 处保存。 0012 实施例 3 : 川楝子 20 克 ; 马齿苋 30 克 ; 石韦 5 克, 青礞石 5 克, 马鞭草 30 克, 海蛤 20 克, 牵牛子 30 克, 龙胆 15 克, 地骨皮 20 克, 石膏 3 克。将以上各种药材粉磨成末, 然后用 常规方法 “全成分” 提取制成速溶中药颗粒, 按照每小袋 10 克进行分装, 密闭, 于阴凉、 干燥 处保存。 说 明 书 CN 104435380 A 5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