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方位护理系统.pdf

上传人:a2 文档编号:8349700 上传时间:2020-05-17 格式:PDF 页数:31 大小:2.4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810881166.7

申请日:

20180804

公开号:

CN109124842A

公开日:

20190104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审查中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1F5/00

主分类号:

A61F5/00

申请人:

深圳市中科创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发明人:

舒艳婷

地址: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翠竹街道翠竹北路33号凯利大厦2楼新概念创客空间

优先权:

CN201810881166A

专利代理机构:

深圳茂达智联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

胡慧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全方位护理系统,包括护理床,转移轮椅和按摩机构;所述护理床包括平移机构,床体和移动床板;所述床体包括床底板,滑轨,液压气缸;所述转移轮椅包括靠板,坐板,腿板,扶手,脚板,滑槽,固定带和轮椅架;本发明全方位护理系统,覆盖瘫痪病人护理的全方位综合需求,完全不需要人力搬动,简化护理程序,提高瘫痪病人的舒适度和生活质量,促进身体机能恢复。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全方位护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护理床,转移轮椅和按摩机构;所述护理床包括平移机构,床体和移动床板;所述平移机构对称设置于所述床体的头部和尾部,所述床体的床腿为可升降床腿,所述移动床板设置于所述床体上表面;所述平移机构包括对称设置的斜支撑杆,对称设置的竖直支撑杆,第一升降器,第二升降器,平移轨道,平移滑块和齿轮机构;所述竖直支撑杆底端可拆卸安装于所述床体的四个角上,顶端支撑所述平移轨道;所述斜支撑杆一端铰接于所述竖直支撑杆底部,另一端铰接于所述平移轨道外端;所述第一升降器和所述第二升降器安装于所述平移滑块上;所述齿轮机构安装于所述平移轨道上;所述平移轨道和所述平移滑块均为可自锁折叠结构;所述斜支撑杆和所述竖直支撑杆均为可伸缩杆;所述斜支撑杆和所述竖直支撑杆均包括若干杆节,所述斜支撑杆和所述竖直支撑杆伸长后相邻杆节之间可互相锁定;所述第一升降器包括第一行程控制器,第一线盘和第一钩体;所述第二升降器包括第二行程控制器,第二线盘和第二钩体;所述第一钩体和所述第二钩体为双挂钩结构;所述平移滑块包括滑条,锯齿,第一升降器固定块和第二升降器固定块;所述第一升降器固定块和第二升降器固定块向近床方向凸起;所述齿轮机构包括齿轮,齿轮固定架,电机,传动带和固定箱;所述固定箱固定于所述平移轨道底部,所述齿轮设置于所述平移滑块上部,所述齿轮与所述锯齿啮合;所述齿轮机构与所述第一升降器和所述第二升降器分别设置于所述平移轨道两侧;所述第一升降器和所述第二升降器设置于所述平移轨道近床侧,所述齿轮机构设置于所述平移轨道的远床侧;所述床体包括床底板,滑轨,液压气缸;所述移动床板包括第一板体,第二板体,伸缩滑动块,充气条,充气机构,挂件,安全带,弹性圈和弹性绳;所述液压气缸固定于床底板的头部,所述液压气缸的气缸柱的输出端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移动床板近头侧;所述伸缩滑动块设置于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底部的凹槽内,所述伸缩滑动块可在所述滑轨内往复滑动;所述充气条沿所述移动床板上表面纵向排列;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均设置所述充气机构,所述充气机构包括气道塞,主气道和分气道;所述主气道和所述分气道设置于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内部,所述分气道与对应的充气条连通;所述挂件设置在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的四个角处;所述安全带设置在所述移动床板腋下对应位置;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在同一水平线上各设置一个十字型槽口;双头固定块的插条与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的十字型槽口相匹配,所述双头固定块还包括插条基板和把持部;所述插条的插块插入所述插条基板的方孔中;所述插块与弹性圈相匹配;所述转移轮椅包括靠板,坐板,腿板,扶手,脚板,滑槽,固定带和轮椅架;所述转移轮椅为可收放结构;所述靠板,所述坐板和所述腿板的上表面设置连续的滑槽,与滑轨相对应;所述固定带包括腋下固定带和胯部固定带;所述靠板和所述坐板通过接触面上部的铰链连接,所述坐板和所述腿板通过接触面下部的铰链连接;所述脚板垂直固定于所述腿板的近脚侧;所述坐板包括槽板和盖板,所述滑槽设置于所述槽板上;所述槽板包括侧板和底板,所述侧板上部设置第一插孔和第二插孔;所述扶手通过半固定铰链与所述靠板的肘部对应处可拆卸连接,所述半固定铰链的连接件插入或旋入所述靠板内;所述扶手另一端插入所述第一插孔或所述第二插孔;所述靠板平放时所述扶手插入所述第一插孔,所述靠板立起时所述扶手插入所述第二插孔;所述坐板和所述腿板各设置一个十字型槽口,所述腿板平放时两个十字型槽口位于同一水平线上,双头固定块的插条与平放时的所述坐板和所述腿板的十字型槽口相匹配;所述腿板平放时,双头固定块的插条插入所述坐板和所述腿板;所述腿板放下时,取出双头固定块;所述轮椅架包括前轮,后轮和挡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方位护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轮椅架还包括前轮竖杆,前轮横杆,后轮竖杆,斜连杆和横连杆;所述前轮横杆支撑所述前轮竖杆,所述斜连杆支撑所述前轮竖杆和所述后轮竖杆,所述横连杆支撑所述挡板,所述前轮竖杆和所述后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方位护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移轮椅还包括马桶组件,所述马桶组件设置于所述槽板的底板内;所述马桶组件包括槽体,排污管,进水管,冲水支管,清洁支管,冲水环管,烘干风机和无线控制器;所述冲水支管与所述冲水环管连通,所述冲水环管底部设置多个喷水口;所述烘干风机设置于槽体内壁冲水环管上方;所述冲水支管内设置第一电磁单向阀,所述清洁支管内设置第二电磁单向阀,所述清洁支管上部设置加热器,所述清洁支管管口设置喷头;所述无线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一电磁单向阀和第二电磁单向阀通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方位护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滑动块包括固接弹簧和半球块体,所述半球块体通过固接弹簧固定于所述凹槽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方位护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杆节圆周外壁底部设置凸块,相对圆周外壁纵向设置锁定滑道孔,所述锁定滑道孔为L型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方位护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腿板底部设置半球形橡胶垫,所述腿板下折时所述橡胶垫抵触于所述挡板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方位护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气缸的气缸柱的输出端与所述移动床板通过卡扣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方位护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床腿为液压升降器驱动。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用辅助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全方位护理系统。

背景技术

瘫痪是指主动随意运动的无力或不能。因脑卒中引起的瘫痪,大多是偏瘫、单肢瘫、以及两次发作累及双侧肢体瘫痪。病人常伴语言障碍,因球麻痹常有呛咳,或某种程度的智力下降。因瘫痪的患者易出现长期不活动所引起的并发症,故应定期改换姿势,进行皮肤护理及胸部物理治疗。一定活动范围的运动可保持肌张力,夹板的应用可防止挛缩,踏脚板或其他器械可预防足下垂。

公开号CN104546320A的专利公开了一种瘫痪老人洗澡用转运系统,包括底架部、设置在所述底架部上的升降部、设置在所述升降部上端的支撑部和设置在所述支撑部下端的、用于控制升降部运动的控制部,所述底架部包括用于支撑整体结构的底部框架和固定在所述底部框架下端的万向脚轮,所述升降部的升降剪叉一端与设置在所述底部框架内侧的剪叉滚轮滑道相连,所述升降剪叉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撑部相连,所述支撑部上端设有可拆卸的对接导轨,所述支撑部上端还设有与上部外接装置锁紧的对接卡锁。

公开号CN106074018A的专利公开了一种适用于瘫痪患者的起居装置,包括固定支架,固定支架上方配合设置的座椅部,与座椅部配合的靠背部,与座椅部匹配的万向升降杆,安装在座椅部两侧的扶手,匹配安装在扶手上方的餐桌,安装在座椅部侧下方的踏板;设置在座椅部下方的驱动电机,与驱动电机连接的蓄电池,配合安装在固定支架下端的滚轮;所述座椅部包括抽拉座板,圆孔座板,便池盒;所述抽拉座板配合安装在固定支架上方;所述圆孔座板固定安装在抽拉座板的下方,且圆孔座板上设置于便池盒匹配的便溺孔;所述便池盒安装在圆孔座板下方;所述万向升降杆安装在靠背部的侧部,且与驱动电机配合连接。

瘫痪病人进行身体检查和日常起居的移动难度高,移动需要人工搬动或者用安全绳捆绑吊起,十分消耗人力,且极易造成瘫痪病人不适;瘫痪病人翻身费力,排便护理难,瘫痪病人清洁工作复杂,瘫痪病人康复运动和频繁按摩过程麻烦,同样是瘫痪病人护理工作中的难点。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全方位护理系统,解决了瘫痪病人护理的诸多难点,覆盖瘫痪病人护理的全方位综合需求,完全不需要人力搬动,简化护理程序,提高瘫痪病人的舒适度和生活质量,促进身体机能恢复。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全方位护理系统,包括护理床,转移轮椅和按摩机构;

所述护理床包括平移机构,床体和移动床板;所述平移机构对称设置于所述床体的头部和尾部,所述床体的床腿为可升降床腿,所述移动床板设置于所述床体上表面;所述平移机构包括对称设置的斜支撑杆,对称设置的竖直支撑杆,第一升降器,第二升降器,平移轨道,平移滑块和齿轮机构;所述竖直支撑杆底端可拆卸安装于所述床体的四个角上,顶端支撑所述平移轨道;所述斜支撑杆一端铰接于所述竖直支撑杆底部,另一端铰接于所述平移轨道外端;所述第一升降器和所述第二升降器安装于所述平移滑块上;所述齿轮机构安装于所述平移轨道上;所述平移轨道和所述平移滑块均为可自锁折叠结构;

所述斜支撑杆和所述竖直支撑杆均为可伸缩杆;所述斜支撑杆和所述竖直支撑杆均包括若干杆节,所述斜支撑杆和所述竖直支撑杆伸长后相邻杆节之间可互相锁定;所述第一升降器包括第一行程控制器,第一线盘和第一钩体;所述第二升降器包括第二行程控制器,第二线盘和第二钩体;所述第一钩体和所述第二钩体为双挂钩结构;所述平移滑块包括滑条,锯齿,第一升降器固定块和第二升降器固定块;所述第一升降器固定块和第二升降器固定块向近床方向凸起;所述齿轮机构包括齿轮,齿轮固定架,电机,传动带和固定箱;所述固定箱固定于所述平移轨道底部,所述齿轮设置于所述平移滑块上部,所述齿轮与所述锯齿啮合;所述齿轮机构与所述第一升降器和所述第二升降器分别设置于所述平移轨道两侧;所述第一升降器和所述第二升降器设置于所述平移轨道近床侧,所述齿轮机构设置于所述平移轨道的远床侧;

所述床体包括床底板,滑轨,液压气缸;所述移动床板包括第一板体,第二板体,伸缩滑动块,充气条,充气机构,挂件,安全带,弹性圈和弹性绳;所述液压气缸固定于床底板的头部,所述液压气缸的气缸柱的输出端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移动床板近头侧;所述伸缩滑动块设置于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底部的凹槽内,所述伸缩滑动块可在所述滑轨内往复滑动;所述充气条沿所述移动床板上表面纵向排列;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均设置所述充气机构,所述充气机构包括气道塞,主气道和分气道;所述主气道和所述分气道设置于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内部,所述分气道与对应的充气条连通;所述挂件设置在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的四个角处;所述安全带设置在所述移动床板腋下对应位置;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在同一水平线上各设置一个十字型槽口;双头固定块的插条与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的十字型槽口相匹配,所述双头固定块还包括插条基板和把持部;所述插条的插块插入所述插条基板的方孔中;所述插块与弹性圈相匹配;

所述转移轮椅包括靠板,坐板,腿板,扶手,脚板,滑槽,固定带和轮椅架;所述转移轮椅为可收放结构;所述靠板,所述坐板和所述腿板的上表面设置连续的滑槽,与滑轨相对应;所述固定带包括腋下固定带和胯部固定带;所述靠板和所述坐板通过接触面上部的铰链连接,所述坐板和所述腿板通过接触面下部的铰链连接;所述脚板垂直固定于所述腿板的近脚侧;所述坐板包括槽板和盖板,所述滑槽设置于所述槽板上;所述槽板包括侧板和底板,所述侧板上部设置第一插孔和第二插孔;所述扶手通过半固定铰链与所述靠板的肘部对应处可拆卸连接,所述半固定铰链的连接件插入或旋入所述靠板内;所述扶手另一端插入所述第一插孔或所述第二插孔;所述靠板平放时所述扶手插入所述第一插孔,所述靠板立起时所述扶手插入所述第二插孔;所述坐板和所述腿板各设置一个十字型槽口,所述腿板平放时两个十字型槽口位于同一水平线上,双头固定块的插条与平放时的所述坐板和所述腿板的十字型槽口相匹配;所述腿板平放时,双头固定块的插条插入所述坐板和所述腿板;所述腿板放下时,取出双头固定块;所述轮椅架包括前轮,后轮和挡板。

进一步地,所述轮椅架还包括前轮竖杆,前轮横杆,后轮竖杆,斜连杆和横连杆;所述前轮横杆支撑所述前轮竖杆,所述斜连杆支撑所述前轮竖杆和所述后轮竖杆,所述横连杆支撑所述挡板,所述前轮竖杆和所述后轮。

进一步地,所述转移轮椅还包括马桶组件,所述马桶组件设置于所述槽板的底板内;所述马桶组件包括槽体,排污管,进水管,冲水支管,清洁支管,冲水环管,烘干风机和无线控制器;所述冲水支管与所述冲水环管连通,所述冲水环管底部设置多个喷水口;所述烘干风机设置于槽体内壁冲水环管上方;所述冲水支管内设置第一电磁单向阀,所述清洁支管内设置第二电磁单向阀,所述清洁支管上部设置加热器,所述清洁支管管口设置喷头;所述无线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一电磁单向阀和第二电磁单向阀通断。

进一步地,所述伸缩滑动块包括固接弹簧和半球块体,所述半球块体通过固接弹簧固定于所述凹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杆节圆周外壁底部设置凸块,相对圆周外壁纵向设置锁定滑道孔,所述锁定滑道孔为L型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腿板底部设置半球形橡胶垫,所述腿板下折时所述橡胶垫抵触于所述挡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液压气缸的气缸柱的输出端与所述移动床板通过卡扣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床腿为液压升降器驱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全方位护理系统覆盖瘫痪病人护理的全方位综合需求,完全不需要人力搬动,简化护理程序,提高瘫痪病人的舒适度和生活质量,促进身体机能恢复;本发明全方位护理系统可以快速稳定地横向或者纵向移出移回病人,不需要搬动,也不需要安全绳捆绑吊起病人,转移过程病人躺在柔软的移动床板上,只需要操作控制设备和简单的辅助操作,可基本满足所有的转移情形,转移过程病人舒适平稳;平移机构可自由收起,体积小,可快速拆装,携带方便,适用广泛。本发明全方位护理系统可推动病人翻身,还可辅助擦洗病人后半身,快捷平稳。本发明全方位护理系统可以将病人移至转移轮椅上进行远距离转移和排便,排便护理只需要通过无线控制器即可完成污物清理和病人下体清洁;转移轮椅还可以作为转移床使用。本发明全方位护理系统可以随时对病人进行按摩,可以依据需要更换按摩头,满足多种按摩需要,避免病人肌肉萎缩,促进身体机能恢复。

齿轮机构与第一升降器和第二升降器分别设置于平移轨道两侧,齿轮机构不会阻碍第一升降器和第二升降器平移,布局合理;齿轮机构设置于平移轨道的远床侧,大大降低了电机的抖动和噪音对病人带来的影响。第一升降器固定块和第二升降器固定块向近床方向凸起,避免在往复平移过程中第一升降器和第二升降器与平移轨道发生摩擦带来的抖动,确保平移的稳定性。通过上升第一板体或第二板体推动病人翻身,在第一板体或第二板体抬起后,病人后半身暴露于两个板体之间的间隙内,护理人员无需耗力搬动病人既可翻身也可对病人后半身进行擦洗,保持病人身体洁净,有效避免久卧滋生褥疮;弹性绳使得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的上升和下降更平稳,同时对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相对位置进行限位。

平移机构工作时向上抬起,工作结束后向下收起,可拆卸安装于所述床体的四个角上,节约空间,质量轻便,移动灵活,可在不同病床上安装使用。

移动床板设置充气机构和充气条,触感柔软,提高病人在平躺和转移过程中的舒适度,同时可以增大摩擦力,避免病人身体在移动过程中发生滑动;还可作为日常的床垫使用。充气机构包括气道塞,主气道和分气道,可快速对充气条进行充气,气体充盈均匀。

转移轮椅设置十字型槽口、铰链、扶手和半固定铰链,可以在平放状态和坐乘状态之间快速转换,满足与护理床之间转移和坐乘移动的双重需要。平放状态的转移轮椅也可以作为一个转移床使用,将平躺的病人转移到目的地点。

转移轮椅由平放状态变形为坐乘状态时,扶手先插入第一插孔,后插入第二插孔,即在腋下固定带、胯部固定带和扶手的共同保护下,病人不会出现滑动或者错位情况,提高转移轮椅使用安全性。扶手分别第一插孔或所述第二插孔,对平放或者立起靠板进行有效固定,同时可供病人手扶或者对病人身体进行辅助限位。

轮椅架后面不设置杆或者板结构,可以直接倒退至马桶上方,病人乘坐轮椅即可排便,不需要将病人移动至马桶上。马桶组件可以直接将污物排入马桶内,排便结束后对病人下体进行冲洗烘干,更加方便卫生,不需要人工收集污物和清洗下体,极大地减轻了护理工作的难度。清洁支管设置加热器,喷出温水清洁下体,提高病人清洗舒适度;无排便需求时,马桶组件也可作为清洗下体的装置,保持病人下体清洁干爽。腿板底部设置橡胶垫,腿板下折时所述橡胶垫抵触挡板,可支撑所述腿板倾斜一定角度,同时橡胶材质起到减震阻尼的作用,均可提高病人在使用过程中的腿部舒适性。

床底板下方设置按摩机构,对病人的背部和腿部进行按摩,有效减轻长期瘫痪卧床引起的肌肉挛缩和变形。插槽设置于活动杆顶部,按摩头插置于所述插槽内,可以依据需要更换按摩头。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全方位护理系统的护理床的平铺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发明全方位护理系统的平移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本发明全方位护理系统的平移机构横向平移示意图;

附图4为本发明全方位护理系统的平移轨道折叠示意图;

附图5为本发明全方位护理系统的平移滑块折叠示意图;

附图6为本发明全方位护理系统的床体和移动床板俯视图图;

附图7为本发明全方位护理系统的移动床板主视图;

附图8为本发明全方位护理系统的移动床板的伸缩滑动块收缩示意图;

附图9为本发明全方位护理系统的双头固定块主视图;

附图10为本发明全方位护理系统的双头固定块俯视图;

附图11为本发明全方位护理系统的弹性绳和弹性圈示意图;

附图12为本发明全方位护理系统的弹性圈套设插块示意图;

附图13为本发明全方位护理系统的病人翻身时移动床板示意图;

附图14为本发明全方位护理系统的转移轮椅平放状态俯视图;

附图15为本发明全方位护理系统的转移轮椅坐乘状态右视图;

附图16为本发明全方位护理系统的转移轮椅坐乘状态后视图;

附图17为本发明全方位护理系统的转移轮椅上部分结构变形前示意图;

附图18为本发明全方位护理系统的转移轮上部分椅腿板下放示意图;

附图19为本发明全方位护理系统的转移轮椅上部分结构变形后示意图;

附图20为本发明全方位护理系统的附图15中马桶组件局部放大图;

附图21为本发明全方位护理系统的床底板结构示意图;

附图22为本发明全方位护理系统的按摩机构主视图;

附图23为本发明全方位护理系统的按摩机构左视图;

附图24为本发明全方位护理系统的杆节结构示意图;

附图25为本发明全方位护理系统的杆节组装图。

附图标记:平移机构1,斜支撑杆11,杆节111,凸块1111,锁定滑道孔1112,竖直支撑杆12,第一升降器13,第一行程控制器131,第一线盘132,第一钩体133,第二升降器14,第二行程控制器141,第二线盘142,第二钩体143,平移轨道15,平移滑块16,滑条161,锯齿162,第一升降器固定块163,第二升降器固定块164,齿轮机构17,齿轮固定架171,传动带172,电机173,固定箱174,齿轮175,床体2,床底板21,滑轨22,液压气缸23,气缸柱231,移动床板3,第一板体31,第二板体32,伸缩滑动块33,充气条34,充气机构35,气道塞351,主气道352,分气道353,挂件36,安全带37,十字型槽口38,双头固定块39,插条基板391,方孔3911,插条392,插块3921,把持部393,弹性圈394,弹性绳395,转移轮椅4,靠板41,腋下固定带411,坐板42,槽板421,盖板422,胯部固定带423,腿板43,橡胶垫431,滑槽44,扶手45,第一插孔451,第二插孔452,半固定铰链453,脚板46,轮椅架47,前轮471,前轮竖杆4711,前轮横杆4712,后轮472,后轮竖杆4721,斜连杆4722和横连杆4723,挡板473,马桶组件48,槽体481,排污管482,进水管483,冲水支管484,冲水环管485,第一电磁单向阀486,清洁支管487,第二电磁单向阀488,加热器489,按摩机构5,转盘51,花型槽52,轴承53,伸缩杆54,导块55,插槽56,按摩头57,转轴58,固定杆542,活动杆541。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1

一种全方位护理系统,包括护理床,转移轮椅4和按摩机构5;

所述护理床包括平移机构1,床体2和移动床板3。所述平移机构1对称设置于所述床体2的头部和尾部,所述床体2的床腿为可升降床腿,所述移动床板3设置于所述床体2上表面。所述平移机构1包括对称设置的斜支撑杆11,对称设置的竖直支撑杆12,第一升降器13,第二升降器14,平移轨道15,平移滑块16和齿轮机构17。所述竖直支撑杆12底端可拆卸安装于所述床体2的四个角上,顶端支撑所述平移轨道15;所述斜支撑杆11一端铰接于所述竖直支撑杆12底部,另一端铰接于所述平移轨道15外端。所述第一升降器13和所述第二升降器14安装于所述平移滑块16上。所述齿轮机构17安装于所述平移轨道15上;所述平移轨道15和所述平移滑块16均为可自锁折叠结构。

所述斜支撑杆11和所述竖直支撑杆12均为可伸缩杆;所述斜支撑杆11和所述竖直支撑杆12均包括若干杆节111,所述斜支撑杆11和所述竖直支撑杆12伸长后相邻杆节111之间可互相锁定。所述第一升降器13包括第一行程控制器131,第一线盘132和第一钩体133;所述第二升降器14包括第二行程控制器141,第二线盘142和第二钩体143;所述第一钩体133和所述第二钩体143为双挂钩结构。所述平移滑块16包括滑条161,锯齿162,第一升降器固定块163和第二升降器固定块164;所述第一升降器固定块163和第二升降器固定块164向近床方向凸起。所述齿轮机构17包括齿轮175,齿轮固定架171,电机173,传动带172和固定箱174;所述固定箱174固定于所述平移轨道15底部,所述齿轮175设置于所述平移滑块16上部,所述齿轮175与所述锯齿162啮合。所述齿轮机构17与所述第一升降器13和所述第二升降器14分别设置于所述平移轨道15两侧;所述第一升降器13和所述第二升降器14设置于所述平移轨道15近床侧,所述齿轮机构17设置于所述平移轨道15的远床侧。

所述床体2包括床底板21,滑轨22,液压气缸23。所述移动床板3包括第一板体31,第二板体32,伸缩滑动块33,充气条34,充气机构35,挂件36,安全带37,弹性圈394和弹性绳395。所述液压气缸23固定于床底板21的头部,所述液压气缸23的气缸柱231的输出端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移动床板3近头侧;所述伸缩滑动块33设置于第一板体31和第二板体32底部的凹槽内,所述伸缩滑动块33可在所述滑轨22内往复滑动。所述充气条34沿所述移动床板3上表面纵向排列。第一板体31和第二板体32均设置所述充气机构35,所述充气机构35包括气道塞351,主气道352和分气道353;所述主气道352和所述分气道353设置于第一板体31和第二板体32内部,所述分气道353与对应的充气条34连通。所述挂件36设置在第一板体31和第二板体32的四个角处;所述安全带37设置在所述移动床板3腋下对应位置。所述第一板体31和所述第二板体32在同一水平线上各设置一个十字型槽口38;双头固定块39的插条392与所述第一板体31和所述第二板体32的十字型槽口38相匹配,所述双头固定块39还包括插条基板391和把持部393;所述插条392的插块3921插入所述插条基板391的方孔3911中。所述插块3921与弹性圈394相匹配。

所述转移轮椅4包括靠板41,坐板42,腿板43,扶手45,脚板46,滑槽44,固定带和轮椅架47。所述转移轮椅4为可收放结构;所述靠板41,所述坐板42和所述腿板43的上表面设置连续的滑槽44,与滑轨22相对应。所述固定带包括腋下固定带411和胯部固定带423。所述靠板41和所述坐板42通过接触面上部的铰链连接,所述坐板42和所述腿板43通过接触面下部的铰链连接。所述脚板46垂直固定于所述腿板43的近脚侧。所述坐板42包括槽板421和盖板422,所述滑槽44设置于所述槽板421上;所述槽板421包括侧板和底板,所述侧板上部设置第一插孔451和第二插孔452。所述扶手45通过半固定铰链453与所述靠板41的肘部对应处可拆卸连接,所述半固定铰链453的连接件插入或旋入所述靠板41内;所述扶手45另一端插入所述第一插孔451或所述第二插孔452。所述靠板41平放时所述扶手45插入所述第一插孔451,所述靠板41立起时所述扶手45插入所述第二插孔452。所述坐板42和所述腿板43各设置一个十字型槽口38,所述腿板43平放时两个十字型槽口38位于同一水平线上,双头固定块39的插条392与平放时的所述坐板42和所述腿板43的十字型槽口38相匹配;所述腿板43平放时,双头固定块39的插条392插入所述坐板42和所述腿板43;所述腿板43放下时,取出双头固定块39。所述轮椅架47包括前轮471,后轮472和挡板473。

护理床使用过程:

非转移状态时病人躺于拼接的移动床板3上,移动床板3的拼接方法为:从左右两侧将第一板体31和第二板体32平移塞入病人身下,确保第一板体31和第二板体32位置对应,第一板体31和第二板体32的伸缩滑动块33伸入滑轨22内;将双头固定块39的插条插入第一板体31和第二板体32的十字型槽口38内,第一板体31和第二板体32实现拼接固定。

横向平移病人时,系上病人腋下的安全带37,伸长竖直支撑杆12到工作高度,锁定竖直支撑杆12的相邻杆节111;先扳起折叠的平移滑块16至水平,再扳起折叠的平移轨道15至水平,带动斜支撑杆11伸长至工作长度,锁定斜支撑杆11的相邻杆节111。控制第一行程控制器131和第二行程控制器141,第一钩体133和第二钩体143下降,将第一钩体133和第二钩体143与第一板体31和第二板体32四个角处的挂件36钩合;控制第一行程控制器131和第二行程控制器141同步抬起第一钩体133和第二钩体143,启动电机173,驱动齿轮175转动,齿轮175通过啮合推动平移滑块16沿平移轨道15向左或者向右滑动,带动移动床板3实现横向移动;移动床板3移动到指定横向位置,关闭电机173,控制第一行程控制器131和第二行程控制器141,降下第一钩体133和第二钩体143至移动床板3到达指定高度,从挂件36内取出第一钩体133和第二钩体143;控制第一行程控制器131和第二行程控制器141向上收回第一钩体133和第二钩体143;启动电机173反转,齿轮175推动平移滑块16回归到中间位置,关闭电机173。解下安全带37,将双头固定块39从第一板体31和第二板体32的十字型槽口38内取出,分别从病人身下抽出第一板体31和第二板体32;解除斜支撑杆11的杆节111的锁定状态,折叠收起平移轨道15,然后折叠收起平移滑块16;解除竖直支撑杆12的杆节111的锁定状态,向下收缩竖直支撑杆12,将平移机构1收起。

横向将病人移回护理床时,先将第一板体31和第二板体32塞入病人身下拼接固定以及系上安全带37,再伸长竖直支撑杆12到工作高度,锁定竖直支撑杆12的相邻杆节111;先扳起折叠的平移滑块16至水平,再扳起折叠的平移轨道15至水平,带动斜支撑杆11伸长至工作长度,锁定斜支撑杆11的相邻杆节111。启动电机173,驱动齿轮175转动,齿轮175通过啮合推动平移滑块16沿平移轨道15向左或者向右滑动至病人位置,关闭电机173;控制第一行程控制器131和第二行程控制器141,第一钩体133和第二钩体143下降,将第一钩体133和第二钩体143与第一板体31和第二板体32四个角处的挂件36钩合;控制第一行程控制器131和第二行程控制器141同步抬起第一钩体133和第二钩体143;启动电机173反转,将移动床板3移回床底板21上方,关闭电机173,控制第一行程控制器131和第二行程控制器141,降下第一钩体133和第二钩体143至移动床板3到达床底板21高度,第一板体31和第二板体32的伸缩滑动块33伸入滑轨22内,从挂件36内取出第一钩体133和第二钩体143,控制第一行程控制器131和第二行程控制器141向上收回第一钩体133和第二钩体143;解下安全带37。解除斜支撑杆11的杆节111的锁定状态,折叠收起平移滑块16,然后折叠收起平移轨道15;解除竖直支撑杆12的杆节111的锁定状态,向下收缩竖直支撑杆12,将平移机构1收起。

病人翻身时,取下双头固定块39的插条基板391,将两个弹性圈394分别套设于两个插条392的插块3921上;伸长竖直支撑杆12到工作高度,锁定竖直支撑杆12的相邻杆节111;先扳起折叠的平移滑块16至水平,再扳起折叠的平移轨道15至水平,带动斜支撑杆11伸长至工作长度,锁定斜支撑杆11的相邻杆节111。当需要向右翻身时,控制第一行程控制器131,第一钩体133下降,将第一钩体133与第一板体31四个角处的挂件36钩合,控制第一行程控制器131缓慢抬起第一板体31,弹性绳395逐渐被拉紧,病人在第一板体31的推动下,完成向右翻身;当需要向左翻身时,控制第二行程控制器141,第二钩体143下降,将第二钩体143与第二板体32四个角处的挂件36钩合,控制第二行程控制器141缓慢抬起第二板体32,弹性绳395逐渐被拉紧,病人在第二板体32的推动下,完成向左翻身。病人从翻身恢复到平躺时,控制第一行程控制器131或第二行程控制器141,缓慢降下第一板体31或第二板体32,病人身体逐渐躺平;解除第一钩体133或第二钩体143与挂件36的钩合,从插块3921上取下弹性圈394,将插条基板391插于插块3921上。

纵向移出病人时,将转移目标平台放置于护理床床尾,调整床腿高度,使得床底板21高度与目标平台高度持平,系上安全带37。将所述液压气缸23的气缸柱231的输出端与所述移动床板3连接,液压气缸23推动移动床板3沿滑轨22向床尾滑动,第一板体31和第二板体32的伸缩滑动块33与目标平台接触后收缩回凹槽内;液压气缸23继续推动移动床板3完全移动至目标平台上,解除气缸柱231的输出端与所述移动床板3的连接结构;解下安全带37,将双头固定块39从第一板体31和第二板体32的十字型槽口38内取出,分别从病人身下抽出第一板体31和第二板体32。

纵向移回病人时,先将第一板体31和第二板体32塞入病人身下拼接固定以及系上安全带37,将伸长的所述液压气缸23的气缸柱231的输出端与所述移动床板3连接,液压气缸23拖动移动床板3向床头滑动,伸缩滑动块33滑至滑轨22处时从凹槽内伸入滑轨22,移动床板3继续沿滑轨22滑至指定位置,液压气缸23的气缸柱231回缩到最短位置,解除气缸柱231的输出端与所述移动床板3的连接结构;解下安全带37。

转移轮椅使用过程:

从护理床移至转移轮椅时,将转移轮椅的靠板放平,取下扶手45;将腿板43放平,双头固定块插入所述坐板42和所述腿板43的十字型槽口。将放平的转移轮椅放置于护理床床尾,调整床腿高度,使得床底板21高度与转移轮椅高度持平。将所述液压气缸23的气缸柱231的输出端与所述移动床板3连接,液压气缸23推动移动床板3沿滑轨22向床尾滑动,第一板体31和第二板体32的伸缩滑动块33与转移轮椅接触后滑入滑槽44内;液压气缸23继续推动移动床板3完全移动至转移轮椅4上,解除气缸柱231的输出端与所述移动床板3的连接结构;解下安全带37,将双头固定块39从第一板体31和第二板体32的十字型槽口38内取出,分别从病人身下抽出第一板体31和第二板体32。系上腋下固定带411和胯部固定带424,将扶手45的铰链端安装于靠板41的肘部对应处,扶手45插入端插入所述第一插孔451;将双头固定块39从所述坐板42和所述腿板43的十字型槽口38抽出,放下腿板43抵靠在挡板473上;将扶手45插入端从第一插孔451拔出,抬起靠板41,将扶手45插入端插入第二插孔452,靠板41和坐板42之间通过扶手45固定。转移轮椅由平放状态变形为坐乘状态。

从转移轮椅移回护理床时,抬起腿板43至水平位置,将双头固定块插入所述坐板42和所述腿板43的十字型槽口;将扶手45插入端从第二插孔452拔出,向下放平靠板41,将扶手45插入端插入第一插孔451,转移轮椅由乘坐状态变形为平放状态,解开腋下固定带411和胯部固定带424。取下扶手45,将第一板体31和第二板体32塞入病人身下拼接固定以及系上安全带37,将伸长的所述液压气缸23的气缸柱231的输出端与所述移动床板3连接,液压气缸23拖动移动床板3向床头滑动,伸缩滑动块33滑入滑轨22,移动床板3继续沿滑轨22滑至指定位置,液压气缸23的气缸柱231回缩到最短位置,解除气缸柱231的输出端与所述移动床板3的连接结构;解下安全带37。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轮椅架47还包括前轮竖杆4711,前轮横杆4712,后轮竖杆4721,斜连杆4722和横连杆4723。所述前轮横杆4712支撑所述前轮竖杆4711,所述斜连杆4722支撑所述前轮竖杆4711和所述后轮竖杆4721,所述横连杆4723支撑所述挡板473,所述前轮竖杆4711和所述后轮472。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转移轮椅4还包括马桶组件48,所述马桶组件48设置于所述槽板421的底板内;所述马桶组件48包括槽体481,排污管482,进水管483,冲水支管484,清洁支管487,冲水环管485,烘干风机和无线控制器。所述冲水支管484与所述冲水环管485连通,所述冲水环管485底部设置多个喷水口。所述烘干风机设置于槽体481内壁冲水环管485上方;所述冲水支管484内设置第一电磁单向阀486,所述清洁支管487内设置第二电磁单向阀488,所述清洁支管487上部设置加热器489,所述清洁支管487管口设置喷头。所述无线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一电磁单向阀486和第二电磁单向阀488通断。

马桶组件使用过程:病人从护理床移至转移轮椅前,取下盖板422,将病人从护理床移至转移轮椅,转移轮椅由平放状态变形为坐乘状态。推动转移轮椅倒退至马桶处,排污管482对应马桶正上方,将进水管483连接水源。病人排便结束后,通过无线控制器控制第一电磁单向阀486联通,水经过冲水支管484进入冲水环管485,通过喷水口喷出冲洗槽体481,水将污物冲下经过排污管482流入下方的马桶内;污物冲洗干净后,通过无线控制器控制第一电磁单向阀486闭合,随后控制第二电磁单向阀488联通和加热器489启动,水经过清洁支管487和加热器489,从喷头喷出,清洗病人下体。清洗完成后,无线控制器控制烘干风机启动,吹干病人下体的水分;关闭烘干风机,推动转移轮椅离开马桶上方。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按摩机构5包括箱体,转盘51,转轴58,轴承53,花型槽52,伸缩杆54,按摩头57,插槽56和导块55;所述转盘51表面设置花型槽52,所述轴承53套设于所述转轴58上;所述伸缩杆54包括固定杆542和活动杆541,所述固定杆542安装于所述轴承53上部,所述固定杆542固定于所述箱体内壁;所述固定杆542套合于所述活动杆541外周,所述活动杆541底部固接弹簧上端,所述弹簧下端与所述轴承53固接;所述导块55设置于所述活动杆541上;所述插槽56设置于所述活动杆541顶部,所述按摩头57插置于所述插槽56内。

所述床底板21在背部对应处和腿部对应处设置若干个按摩孔59,所述箱体固定于所述床底板21下方,所述按摩头57位于所述按摩孔59正下方。

按摩机构使用过程:将双头固定块39从第一板体31和第二板体32的十字型槽口38内取出,分别从病人身下抽出第一板体31和第二板体32。开启按摩机构5开关,转轴58带动转盘51转动,花型槽52带动导块55上下移动,所述伸缩杆54的活动杆541随导块55上下伸缩,带动按摩头57上下运动进出按摩孔5,按摩病人的背部和腿部。

实施例5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伸缩滑动块33包括固接弹簧和半球块体,所述半球块体通过固接弹簧固定于所述凹槽内。横向移动第一板体31和第二板体32过程中,半球块体如受到挤压则向上移动,进而挤压固接弹簧,固接弹簧压缩将半球块体收入凹槽内。挤压结束后,固接弹簧解除压缩回弹,将半球块体顶出。

实施例6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杆节111圆周外壁底部设置凸块1111,相对圆周外壁纵向设置锁定滑道孔1112,所述锁定滑道孔1112为L型结构。相邻杆节111的凸块1111滑入锁定滑道孔1112的弯折处实现锁定。

实施例7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腿板43底部设置半球形橡胶垫431,所述腿板43下折时所述橡胶垫431抵触于所述挡板473上。

实施例8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液压气缸23的气缸柱231的输出端与所述移动床板3通过卡扣连接。

实施例9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床腿为液压升降器驱动。响应迅速,升降平稳。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所做的其他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只要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一种全方位护理系统.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一种全方位护理系统.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一种全方位护理系统.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全方位护理系统.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全方位护理系统.pdf(3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810881166.7 (22)申请日 2018.08.04 (71)申请人 深圳市中科创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翠竹街 道翠竹北路33号凯利大厦2楼新概念 创客空间 (72)发明人 舒艳婷 (74)专利代理机构 深圳茂达智联知识产权代理 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94 代理人 胡慧 (51)Int.Cl. A61F 5/00(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全方位护理系统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全方位护理系统, 包括护 理。

2、床, 转移轮椅和按摩机构; 所述护理床包括平 移机构, 床体和移动床板; 所述床体包括床底板, 滑轨, 液压气缸; 所述转移轮椅包括靠板, 坐板, 腿板, 扶手, 脚板, 滑槽, 固定带和轮椅架; 本发明 全方位护理系统, 覆盖瘫痪病人护理的全方位综 合需求, 完全不需要人力搬动, 简化护理程序, 提 高瘫痪病人的舒适度和生活质量, 促进身体机能 恢复。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10页 附图18页 CN 109124842 A 2019.01.04 CN 109124842 A 1.一种全方位护理系统, 其特征在于:包括护理床, 转移轮椅和按摩机构; 所述护理床包括平移机构, 床体和移动床板; 。

3、所述平移机构对称设置于所述床体的头 部和尾部, 所述床体的床腿为可升降床腿, 所述移动床板设置于所述床体上表面; 所述平移 机构包括对称设置的斜支撑杆, 对称设置的竖直支撑杆, 第一升降器, 第二升降器, 平移轨 道, 平移滑块和齿轮机构; 所述竖直支撑杆底端可拆卸安装于所述床体的四个角上, 顶端支 撑所述平移轨道; 所述斜支撑杆一端铰接于所述竖直支撑杆底部, 另一端铰接于所述平移 轨道外端; 所述第一升降器和所述第二升降器安装于所述平移滑块上; 所述齿轮机构安装 于所述平移轨道上; 所述平移轨道和所述平移滑块均为可自锁折叠结构; 所述斜支撑杆和所述竖直支撑杆均为可伸缩杆; 所述斜支撑杆和所述。

4、竖直支撑杆均包 括若干杆节, 所述斜支撑杆和所述竖直支撑杆伸长后相邻杆节之间可互相锁定; 所述第一 升降器包括第一行程控制器, 第一线盘和第一钩体; 所述第二升降器包括第二行程控制器, 第二线盘和第二钩体; 所述第一钩体和所述第二钩体为双挂钩结构; 所述平移滑块包括滑 条, 锯齿, 第一升降器固定块和第二升降器固定块; 所述第一升降器固定块和第二升降器固 定块向近床方向凸起; 所述齿轮机构包括齿轮, 齿轮固定架, 电机, 传动带和固定箱; 所述固 定箱固定于所述平移轨道底部, 所述齿轮设置于所述平移滑块上部, 所述齿轮与所述锯齿 啮合; 所述齿轮机构与所述第一升降器和所述第二升降器分别设置于所。

5、述平移轨道两侧; 所述第一升降器和所述第二升降器设置于所述平移轨道近床侧, 所述齿轮机构设置于所述 平移轨道的远床侧; 所述床体包括床底板, 滑轨, 液压气缸; 所述移动床板包括第一板体, 第二板体, 伸缩滑 动块, 充气条, 充气机构, 挂件, 安全带, 弹性圈和弹性绳; 所述液压气缸固定于床底板的头 部, 所述液压气缸的气缸柱的输出端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移动床板近头侧; 所述伸缩滑动 块设置于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底部的凹槽内, 所述伸缩滑动块可在所述滑轨内往复滑动; 所述充气条沿所述移动床板上表面纵向排列; 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均设置所述充气机构, 所述充气机构包括气道塞, 主气道和分气道; 所。

6、述主气道和所述分气道设置于第一板体和 第二板体内部, 所述分气道与对应的充气条连通; 所述挂件设置在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的 四个角处; 所述安全带设置在所述移动床板腋下对应位置; 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 在同一水平线上各设置一个十字型槽口; 双头固定块的插条与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 体的十字型槽口相匹配, 所述双头固定块还包括插条基板和把持部; 所述插条的插块插入 所述插条基板的方孔中; 所述插块与弹性圈相匹配; 所述转移轮椅包括靠板, 坐板, 腿板, 扶手, 脚板, 滑槽, 固定带和轮椅架; 所述转移轮椅 为可收放结构; 所述靠板, 所述坐板和所述腿板的上表面设置连续的滑槽, 与滑轨相对。

7、应; 所述固定带包括腋下固定带和胯部固定带; 所述靠板和所述坐板通过接触面上部的铰链连 接, 所述坐板和所述腿板通过接触面下部的铰链连接; 所述脚板垂直固定于所述腿板的近 脚侧; 所述坐板包括槽板和盖板, 所述滑槽设置于所述槽板上; 所述槽板包括侧板和底板, 所述侧板上部设置第一插孔和第二插孔; 所述扶手通过半固定铰链与所述靠板的肘部对应 处可拆卸连接, 所述半固定铰链的连接件插入或旋入所述靠板内; 所述扶手另一端插入所 述第一插孔或所述第二插孔; 所述靠板平放时所述扶手插入所述第一插孔, 所述靠板立起 时所述扶手插入所述第二插孔; 所述坐板和所述腿板各设置一个十字型槽口, 所述腿板平 放时两。

8、个十字型槽口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双头固定块的插条与平放时的所述坐板和所述腿 权 利 要 求 书 1/2 页 2 CN 109124842 A 2 板的十字型槽口相匹配; 所述腿板平放时, 双头固定块的插条插入所述坐板和所述腿板; 所 述腿板放下时, 取出双头固定块; 所述轮椅架包括前轮, 后轮和挡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方位护理系统, 其特征在于:所述轮椅架还包括前轮竖杆, 前轮横杆, 后轮竖杆, 斜连杆和横连杆; 所述前轮横杆支撑所述前轮竖杆, 所述斜连杆支撑 所述前轮竖杆和所述后轮竖杆, 所述横连杆支撑所述挡板, 所述前轮竖杆和所述后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方位护理系统, 。

9、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移轮椅还包括马桶组 件, 所述马桶组件设置于所述槽板的底板内; 所述马桶组件包括槽体, 排污管, 进水管, 冲水 支管, 清洁支管, 冲水环管, 烘干风机和无线控制器; 所述冲水支管与所述冲水环管连通, 所 述冲水环管底部设置多个喷水口; 所述烘干风机设置于槽体内壁冲水环管上方; 所述冲水 支管内设置第一电磁单向阀, 所述清洁支管内设置第二电磁单向阀, 所述清洁支管上部设 置加热器, 所述清洁支管管口设置喷头; 所述无线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一电磁单向阀和第二 电磁单向阀通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方位护理系统, 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滑动块包括固接弹簧 和半球块体, 所述半球。

10、块体通过固接弹簧固定于所述凹槽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方位护理系统, 其特征在于:所述杆节圆周外壁底部设置凸 块, 相对圆周外壁纵向设置锁定滑道孔, 所述锁定滑道孔为L型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方位护理系统, 其特征在于:所述腿板底部设置半球形橡胶 垫, 所述腿板下折时所述橡胶垫抵触于所述挡板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方位护理系统, 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气缸的气缸柱的输出 端与所述移动床板通过卡扣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方位护理系统, 其特征在于:所述床腿为液压升降器驱动。 权 利 要 求 书 2/2 页 3 CN 109124842 A 3 一种全方位护理系。

11、统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医用辅助器械技术领域, 尤其是涉及一种全方位护理系统。 背景技术 0002 瘫痪是指主动随意运动的无力或不能。 因脑卒中引起的瘫痪, 大多是偏瘫、 单肢 瘫、 以及两次发作累及双侧肢体瘫痪。 病人常伴语言障碍, 因球麻痹常有呛咳, 或某种程度 的智力下降。 因瘫痪的患者易出现长期不活动所引起的并发症, 故应定期改换姿势, 进行皮 肤护理及胸部物理治疗。 一定活动范围的运动可保持肌张力, 夹板的应用可防止挛缩, 踏脚 板或其他器械可预防足下垂。 0003 公开号CN104546320A的专利公开了一种瘫痪老人洗澡用转运系统, 包括底架部、 设置在所述底架部上的升。

12、降部、 设置在所述升降部上端的支撑部和设置在所述支撑部下端 的、 用于控制升降部运动的控制部, 所述底架部包括用于支撑整体结构的底部框架和固定 在所述底部框架下端的万向脚轮, 所述升降部的升降剪叉一端与设置在所述底部框架内侧 的剪叉滚轮滑道相连, 所述升降剪叉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撑部相连, 所述支撑部上端设有可 拆卸的对接导轨, 所述支撑部上端还设有与上部外接装置锁紧的对接卡锁。 0004 公开号CN106074018A的专利公开了一种适用于瘫痪患者的起居装置, 包括固定支 架, 固定支架上方配合设置的座椅部, 与座椅部配合的靠背部, 与座椅部匹配的万向升降 杆, 安装在座椅部两侧的扶手, 匹配安。

13、装在扶手上方的餐桌, 安装在座椅部侧下方的踏板; 设置在座椅部下方的驱动电机, 与驱动电机连接的蓄电池, 配合安装在固定支架下端的滚 轮; 所述座椅部包括抽拉座板, 圆孔座板, 便池盒; 所述抽拉座板配合安装在固定支架上方; 所述圆孔座板固定安装在抽拉座板的下方, 且圆孔座板上设置于便池盒匹配的便溺孔; 所 述便池盒安装在圆孔座板下方; 所述万向升降杆安装在靠背部的侧部, 且与驱动电机配合 连接。 0005 瘫痪病人进行身体检查和日常起居的移动难度高, 移动需要人工搬动或者用安全 绳捆绑吊起, 十分消耗人力, 且极易造成瘫痪病人不适; 瘫痪病人翻身费力, 排便护理难, 瘫 痪病人清洁工作复杂,。

14、 瘫痪病人康复运动和频繁按摩过程麻烦, 同样是瘫痪病人护理工作 中的难点。 发明内容 0006 有鉴于此,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 提供一种全方位护理系统, 解决 了瘫痪病人护理的诸多难点, 覆盖瘫痪病人护理的全方位综合需求, 完全不需要人力搬动, 简化护理程序, 提高瘫痪病人的舒适度和生活质量, 促进身体机能恢复。 0007 为达到上述目的, 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全方位护理系统, 包括护理床, 转移轮椅和按摩机构; 所述护理床包括平移机构, 床体和移动床板; 所述平移机构对称设置于所述床体的头 部和尾部, 所述床体的床腿为可升降床腿, 所述移动床板设置于所述床体上表面;。

15、 所述平移 说 明 书 1/10 页 4 CN 109124842 A 4 机构包括对称设置的斜支撑杆, 对称设置的竖直支撑杆, 第一升降器, 第二升降器, 平移轨 道, 平移滑块和齿轮机构; 所述竖直支撑杆底端可拆卸安装于所述床体的四个角上, 顶端支 撑所述平移轨道; 所述斜支撑杆一端铰接于所述竖直支撑杆底部, 另一端铰接于所述平移 轨道外端; 所述第一升降器和所述第二升降器安装于所述平移滑块上; 所述齿轮机构安装 于所述平移轨道上; 所述平移轨道和所述平移滑块均为可自锁折叠结构; 所述斜支撑杆和所述竖直支撑杆均为可伸缩杆; 所述斜支撑杆和所述竖直支撑杆均包 括若干杆节, 所述斜支撑杆和所述。

16、竖直支撑杆伸长后相邻杆节之间可互相锁定; 所述第一 升降器包括第一行程控制器, 第一线盘和第一钩体; 所述第二升降器包括第二行程控制器, 第二线盘和第二钩体; 所述第一钩体和所述第二钩体为双挂钩结构; 所述平移滑块包括滑 条, 锯齿, 第一升降器固定块和第二升降器固定块; 所述第一升降器固定块和第二升降器固 定块向近床方向凸起; 所述齿轮机构包括齿轮, 齿轮固定架, 电机, 传动带和固定箱; 所述固 定箱固定于所述平移轨道底部, 所述齿轮设置于所述平移滑块上部, 所述齿轮与所述锯齿 啮合; 所述齿轮机构与所述第一升降器和所述第二升降器分别设置于所述平移轨道两侧; 所述第一升降器和所述第二升降器。

17、设置于所述平移轨道近床侧, 所述齿轮机构设置于所述 平移轨道的远床侧; 所述床体包括床底板, 滑轨, 液压气缸; 所述移动床板包括第一板体, 第二板体, 伸缩滑 动块, 充气条, 充气机构, 挂件, 安全带, 弹性圈和弹性绳; 所述液压气缸固定于床底板的头 部, 所述液压气缸的气缸柱的输出端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移动床板近头侧; 所述伸缩滑动 块设置于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底部的凹槽内, 所述伸缩滑动块可在所述滑轨内往复滑动; 所述充气条沿所述移动床板上表面纵向排列; 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均设置所述充气机构, 所述充气机构包括气道塞, 主气道和分气道; 所述主气道和所述分气道设置于第一板体和 第二板体内。

18、部, 所述分气道与对应的充气条连通; 所述挂件设置在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的 四个角处; 所述安全带设置在所述移动床板腋下对应位置; 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 在同一水平线上各设置一个十字型槽口; 双头固定块的插条与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 体的十字型槽口相匹配, 所述双头固定块还包括插条基板和把持部; 所述插条的插块插入 所述插条基板的方孔中; 所述插块与弹性圈相匹配; 所述转移轮椅包括靠板, 坐板, 腿板, 扶手, 脚板, 滑槽, 固定带和轮椅架; 所述转移轮椅 为可收放结构; 所述靠板, 所述坐板和所述腿板的上表面设置连续的滑槽, 与滑轨相对应; 所述固定带包括腋下固定带和胯部固定带; 所。

19、述靠板和所述坐板通过接触面上部的铰链连 接, 所述坐板和所述腿板通过接触面下部的铰链连接; 所述脚板垂直固定于所述腿板的近 脚侧; 所述坐板包括槽板和盖板, 所述滑槽设置于所述槽板上; 所述槽板包括侧板和底板, 所述侧板上部设置第一插孔和第二插孔; 所述扶手通过半固定铰链与所述靠板的肘部对应 处可拆卸连接, 所述半固定铰链的连接件插入或旋入所述靠板内; 所述扶手另一端插入所 述第一插孔或所述第二插孔; 所述靠板平放时所述扶手插入所述第一插孔, 所述靠板立起 时所述扶手插入所述第二插孔; 所述坐板和所述腿板各设置一个十字型槽口, 所述腿板平 放时两个十字型槽口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双头固定块的插条。

20、与平放时的所述坐板和所述腿 板的十字型槽口相匹配; 所述腿板平放时, 双头固定块的插条插入所述坐板和所述腿板; 所 述腿板放下时, 取出双头固定块; 所述轮椅架包括前轮, 后轮和挡板。 0008 进一步地, 所述轮椅架还包括前轮竖杆, 前轮横杆, 后轮竖杆, 斜连杆和横连杆; 所 说 明 书 2/10 页 5 CN 109124842 A 5 述前轮横杆支撑所述前轮竖杆, 所述斜连杆支撑所述前轮竖杆和所述后轮竖杆, 所述横连 杆支撑所述挡板, 所述前轮竖杆和所述后轮。 0009 进一步地, 所述转移轮椅还包括马桶组件, 所述马桶组件设置于所述槽板的底板 内; 所述马桶组件包括槽体, 排污管, 。

21、进水管, 冲水支管, 清洁支管, 冲水环管, 烘干风机和无 线控制器; 所述冲水支管与所述冲水环管连通, 所述冲水环管底部设置多个喷水口; 所述烘 干风机设置于槽体内壁冲水环管上方; 所述冲水支管内设置第一电磁单向阀, 所述清洁支 管内设置第二电磁单向阀, 所述清洁支管上部设置加热器, 所述清洁支管管口设置喷头; 所 述无线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一电磁单向阀和第二电磁单向阀通断。 0010 进一步地, 所述伸缩滑动块包括固接弹簧和半球块体, 所述半球块体通过固接弹 簧固定于所述凹槽内。 0011 进一步地, 所述杆节圆周外壁底部设置凸块, 相对圆周外壁纵向设置锁定滑道孔, 所述锁定滑道孔为L型结构。。

22、 0012 进一步地, 所述腿板底部设置半球形橡胶垫, 所述腿板下折时所述橡胶垫抵触于 所述挡板上。 0013 进一步地, 所述液压气缸的气缸柱的输出端与所述移动床板通过卡扣连接。 0014 进一步地, 所述床腿为液压升降器驱动。 0015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全方位护理系统覆盖瘫痪病人护理的全方位综合需求, 完全不需要人力搬动, 简化护理程序, 提高瘫痪病人的舒适度和生活质量, 促进身体机能恢复; 本发明全方位护理 系统可以快速稳定地横向或者纵向移出移回病人, 不需要搬动, 也不需要安全绳捆绑吊起 病人, 转移过程病人躺在柔软的移动床板上, 只需要操作控制设备和简单的辅助操作, 可基。

23、 本满足所有的转移情形, 转移过程病人舒适平稳; 平移机构可自由收起, 体积小, 可快速拆 装, 携带方便, 适用广泛。 本发明全方位护理系统可推动病人翻身, 还可辅助擦洗病人后半 身, 快捷平稳。 本发明全方位护理系统可以将病人移至转移轮椅上进行远距离转移和排便, 排便护理只需要通过无线控制器即可完成污物清理和病人下体清洁; 转移轮椅还可以作为 转移床使用。 本发明全方位护理系统可以随时对病人进行按摩, 可以依据需要更换按摩头, 满足多种按摩需要, 避免病人肌肉萎缩, 促进身体机能恢复。 0016 齿轮机构与第一升降器和第二升降器分别设置于平移轨道两侧, 齿轮机构不会阻 碍第一升降器和第二升。

24、降器平移, 布局合理; 齿轮机构设置于平移轨道的远床侧, 大大降低 了电机的抖动和噪音对病人带来的影响。 第一升降器固定块和第二升降器固定块向近床方 向凸起, 避免在往复平移过程中第一升降器和第二升降器与平移轨道发生摩擦带来的抖 动, 确保平移的稳定性。 通过上升第一板体或第二板体推动病人翻身, 在第一板体或第二板 体抬起后, 病人后半身暴露于两个板体之间的间隙内, 护理人员无需耗力搬动病人既可翻 身也可对病人后半身进行擦洗, 保持病人身体洁净, 有效避免久卧滋生褥疮; 弹性绳使得第 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的上升和下降更平稳, 同时对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相对位置进行限位。 0017 平移机构工作时向上。

25、抬起, 工作结束后向下收起, 可拆卸安装于所述床体的四个 角上, 节约空间, 质量轻便, 移动灵活, 可在不同病床上安装使用。 0018 移动床板设置充气机构和充气条, 触感柔软, 提高病人在平躺和转移过程中的舒 适度, 同时可以增大摩擦力, 避免病人身体在移动过程中发生滑动; 还可作为日常的床垫使 说 明 书 3/10 页 6 CN 109124842 A 6 用。 充气机构包括气道塞, 主气道和分气道, 可快速对充气条进行充气, 气体充盈均匀。 0019 转移轮椅设置十字型槽口、 铰链、 扶手和半固定铰链, 可以在平放状态和坐乘状态 之间快速转换, 满足与护理床之间转移和坐乘移动的双重需要。

26、。 平放状态的转移轮椅也可 以作为一个转移床使用, 将平躺的病人转移到目的地点。 0020 转移轮椅由平放状态变形为坐乘状态时, 扶手先插入第一插孔, 后插入第二插孔, 即在腋下固定带、 胯部固定带和扶手的共同保护下, 病人不会出现滑动或者错位情况, 提高 转移轮椅使用安全性。 扶手分别第一插孔或所述第二插孔, 对平放或者立起靠板进行有效 固定, 同时可供病人手扶或者对病人身体进行辅助限位。 0021 轮椅架后面不设置杆或者板结构, 可以直接倒退至马桶上方, 病人乘坐轮椅即可 排便, 不需要将病人移动至马桶上。 马桶组件可以直接将污物排入马桶内, 排便结束后对病 人下体进行冲洗烘干, 更加方便。

27、卫生, 不需要人工收集污物和清洗下体, 极大地减轻了护理 工作的难度。 清洁支管设置加热器, 喷出温水清洁下体, 提高病人清洗舒适度; 无排便需求 时, 马桶组件也可作为清洗下体的装置, 保持病人下体清洁干爽。 腿板底部设置橡胶垫, 腿 板下折时所述橡胶垫抵触挡板, 可支撑所述腿板倾斜一定角度, 同时橡胶材质起到减震阻 尼的作用, 均可提高病人在使用过程中的腿部舒适性。 0022 床底板下方设置按摩机构, 对病人的背部和腿部进行按摩, 有效减轻长期瘫痪卧 床引起的肌肉挛缩和变形。 插槽设置于活动杆顶部, 按摩头插置于所述插槽内, 可以依据需 要更换按摩头。 附图说明 0023 附图1为本发明全。

28、方位护理系统的护理床的平铺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发明全方位护理系统的平移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本发明全方位护理系统的平移机构横向平移示意图; 附图4为本发明全方位护理系统的平移轨道折叠示意图; 附图5为本发明全方位护理系统的平移滑块折叠示意图; 附图6为本发明全方位护理系统的床体和移动床板俯视图图; 附图7为本发明全方位护理系统的移动床板主视图; 附图8为本发明全方位护理系统的移动床板的伸缩滑动块收缩示意图; 附图9为本发明全方位护理系统的双头固定块主视图; 附图10为本发明全方位护理系统的双头固定块俯视图; 附图11为本发明全方位护理系统的弹性绳和弹性圈示意图; 附图12为本发明全方。

29、位护理系统的弹性圈套设插块示意图; 附图13为本发明全方位护理系统的病人翻身时移动床板示意图; 附图14为本发明全方位护理系统的转移轮椅平放状态俯视图; 附图15为本发明全方位护理系统的转移轮椅坐乘状态右视图; 附图16为本发明全方位护理系统的转移轮椅坐乘状态后视图; 附图17为本发明全方位护理系统的转移轮椅上部分结构变形前示意图; 附图18为本发明全方位护理系统的转移轮上部分椅腿板下放示意图; 附图19为本发明全方位护理系统的转移轮椅上部分结构变形后示意图; 说 明 书 4/10 页 7 CN 109124842 A 7 附图20为本发明全方位护理系统的附图15中马桶组件局部放大图; 附图2。

30、1为本发明全方位护理系统的床底板结构示意图; 附图22为本发明全方位护理系统的按摩机构主视图; 附图23为本发明全方位护理系统的按摩机构左视图; 附图24为本发明全方位护理系统的杆节结构示意图; 附图25为本发明全方位护理系统的杆节组装图。 0024 附图标记: 平移机构1, 斜支撑杆11, 杆节111, 凸块1111, 锁定滑道孔1112, 竖直支 撑杆12, 第一升降器13, 第一行程控制器131, 第一线盘132, 第一钩体133, 第二升降器14, 第 二行程控制器141, 第二线盘142, 第二钩体143, 平移轨道15, 平移滑块16, 滑条161, 锯齿 162, 第一升降器固定。

31、块163, 第二升降器固定块164, 齿轮机构17, 齿轮固定架171, 传动带 172, 电机173, 固定箱174, 齿轮175, 床体2, 床底板21, 滑轨22, 液压气缸23, 气缸柱231, 移动 床板3, 第一板体31, 第二板体32, 伸缩滑动块33, 充气条34, 充气机构35, 气道塞351, 主气道 352, 分气道353, 挂件36, 安全带37, 十字型槽口38, 双头固定块39, 插条基板391, 方孔3911, 插条392, 插块3921, 把持部393, 弹性圈394, 弹性绳395, 转移轮椅4, 靠板41, 腋下固定带 411, 坐板42, 槽板421, 盖。

32、板422, 胯部固定带423, 腿板43, 橡胶垫431, 滑槽44, 扶手45, 第一 插孔451, 第二插孔452, 半固定铰链453, 脚板46, 轮椅架47, 前轮471, 前轮竖杆4711, 前轮横 杆4712, 后轮472, 后轮竖杆4721, 斜连杆4722和横连杆4723, 挡板473, 马桶组件48, 槽体 481, 排污管482, 进水管483, 冲水支管484, 冲水环管485, 第一电磁单向阀486, 清洁支管 487, 第二电磁单向阀488, 加热器489, 按摩机构5, 转盘51, 花型槽52, 轴承53, 伸缩杆54, 导 块55, 插槽56, 按摩头57, 转轴。

33、58, 固定杆542, 活动杆541。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以下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 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 但本发明并 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0026 实施例1 一种全方位护理系统, 包括护理床, 转移轮椅4和按摩机构5; 所述护理床包括平移机构1, 床体2和移动床板3。 所述平移机构1对称设置于所述床体2 的头部和尾部, 所述床体2的床腿为可升降床腿, 所述移动床板3设置于所述床体2上表面。 所述平移机构1包括对称设置的斜支撑杆11, 对称设置的竖直支撑杆12, 第一升降器13, 第 二升降器14, 平移轨道15, 平移滑块16和齿轮机构17。 所述竖直支撑杆12底端可拆卸。

34、安装于 所述床体2的四个角上, 顶端支撑所述平移轨道15; 所述斜支撑杆11一端铰接于所述竖直支 撑杆12底部, 另一端铰接于所述平移轨道15外端。 所述第一升降器13和所述第二升降器14 安装于所述平移滑块16上。 所述齿轮机构17安装于所述平移轨道15上; 所述平移轨道15和 所述平移滑块16均为可自锁折叠结构。 0027 所述斜支撑杆11和所述竖直支撑杆12均为可伸缩杆; 所述斜支撑杆11和所述竖直 支撑杆12均包括若干杆节111, 所述斜支撑杆11和所述竖直支撑杆12伸长后相邻杆节111之 间可互相锁定。 所述第一升降器13包括第一行程控制器131, 第一线盘132和第一钩体133; 。

35、所述第二升降器14包括第二行程控制器141, 第二线盘142和第二钩体143; 所述第一钩体 133和所述第二钩体143为双挂钩结构。 所述平移滑块16包括滑条161, 锯齿162, 第一升降器 说 明 书 5/10 页 8 CN 109124842 A 8 固定块163和第二升降器固定块164; 所述第一升降器固定块163和第二升降器固定块164向 近床方向凸起。 所述齿轮机构17包括齿轮175, 齿轮固定架171, 电机173, 传动带172和固定 箱174; 所述固定箱174固定于所述平移轨道15底部, 所述齿轮175设置于所述平移滑块16上 部, 所述齿轮175与所述锯齿162啮合。 。

36、所述齿轮机构17与所述第一升降器13和所述第二升 降器14分别设置于所述平移轨道15两侧; 所述第一升降器13和所述第二升降器14设置于所 述平移轨道15近床侧, 所述齿轮机构17设置于所述平移轨道15的远床侧。 0028 所述床体2包括床底板21, 滑轨22, 液压气缸23。 所述移动床板3包括第一板体31, 第二板体32, 伸缩滑动块33, 充气条34, 充气机构35, 挂件36, 安全带37, 弹性圈394和弹性绳 395。 所述液压气缸23固定于床底板21的头部, 所述液压气缸23的气缸柱231的输出端可拆 卸地安装于所述移动床板3近头侧; 所述伸缩滑动块33设置于第一板体31和第二板。

37、体32底 部的凹槽内, 所述伸缩滑动块33可在所述滑轨22内往复滑动。 所述充气条34沿所述移动床 板3上表面纵向排列。 第一板体31和第二板体32均设置所述充气机构35, 所述充气机构35包 括气道塞351, 主气道352和分气道353; 所述主气道352和所述分气道353设置于第一板体31 和第二板体32内部, 所述分气道353与对应的充气条34连通。 所述挂件36设置在第一板体31 和第二板体32的四个角处; 所述安全带37设置在所述移动床板3腋下对应位置。 所述第一板 体31和所述第二板体32在同一水平线上各设置一个十字型槽口38; 双头固定块39的插条 392与所述第一板体31和所述。

38、第二板体32的十字型槽口38相匹配, 所述双头固定块39还包 括插条基板391和把持部393; 所述插条392的插块3921插入所述插条基板391的方孔3911 中。 所述插块3921与弹性圈394相匹配。 0029 所述转移轮椅4包括靠板41, 坐板42, 腿板43, 扶手45, 脚板46, 滑槽44, 固定带和轮 椅架47。 所述转移轮椅4为可收放结构; 所述靠板41, 所述坐板42和所述腿板43的上表面设 置连续的滑槽44, 与滑轨22相对应。 所述固定带包括腋下固定带411和胯部固定带423。 所述 靠板41和所述坐板42通过接触面上部的铰链连接, 所述坐板42和所述腿板43通过接触面。

39、下 部的铰链连接。 所述脚板46垂直固定于所述腿板43的近脚侧。 所述坐板42包括槽板421和盖 板422, 所述滑槽44设置于所述槽板421上; 所述槽板421包括侧板和底板, 所述侧板上部设 置第一插孔451和第二插孔452。 所述扶手45通过半固定铰链453与所述靠板41的肘部对应 处可拆卸连接, 所述半固定铰链453的连接件插入或旋入所述靠板41内; 所述扶手45另一端 插入所述第一插孔451或所述第二插孔452。 所述靠板41平放时所述扶手45插入所述第一插 孔451, 所述靠板41立起时所述扶手45插入所述第二插孔452。 所述坐板42和所述腿板43各 设置一个十字型槽口38, 所。

40、述腿板43平放时两个十字型槽口38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双头固 定块39的插条392与平放时的所述坐板42和所述腿板43的十字型槽口38相匹配; 所述腿板 43平放时, 双头固定块39的插条392插入所述坐板42和所述腿板43; 所述腿板43放下时, 取 出双头固定块39。 所述轮椅架47包括前轮471, 后轮472和挡板473。 0030 护理床使用过程: 非转移状态时病人躺于拼接的移动床板3上, 移动床板3的拼接方法为: 从左右两侧将 第一板体31和第二板体32平移塞入病人身下, 确保第一板体31和第二板体32位置对应, 第 一板体31和第二板体32的伸缩滑动块33伸入滑轨22内; 将双头固。

41、定块39的插条插入第一板 体31和第二板体32的十字型槽口38内, 第一板体31和第二板体32实现拼接固定。 0031 横向平移病人时, 系上病人腋下的安全带37, 伸长竖直支撑杆12到工作高度, 锁定 说 明 书 6/10 页 9 CN 109124842 A 9 竖直支撑杆12的相邻杆节111; 先扳起折叠的平移滑块16至水平, 再扳起折叠的平移轨道15 至水平, 带动斜支撑杆11伸长至工作长度, 锁定斜支撑杆11的相邻杆节111。 控制第一行程 控制器131和第二行程控制器141, 第一钩体133和第二钩体143下降, 将第一钩体133和第二 钩体143与第一板体31和第二板体32四个角。

42、处的挂件36钩合; 控制第一行程控制器131和第 二行程控制器141同步抬起第一钩体133和第二钩体143, 启动电机173, 驱动齿轮175转动, 齿轮175通过啮合推动平移滑块16沿平移轨道15向左或者向右滑动, 带动移动床板3实现横 向移动; 移动床板3移动到指定横向位置, 关闭电机173, 控制第一行程控制器131和第二行 程控制器141, 降下第一钩体133和第二钩体143至移动床板3到达指定高度, 从挂件36内取 出第一钩体133和第二钩体143; 控制第一行程控制器131和第二行程控制器141向上收回第 一钩体133和第二钩体143; 启动电机173反转, 齿轮175推动平移滑块。

43、16回归到中间位置, 关 闭电机173。 解下安全带37, 将双头固定块39从第一板体31和第二板体32的十字型槽口38内 取出, 分别从病人身下抽出第一板体31和第二板体32; 解除斜支撑杆11的杆节111的锁定状 态, 折叠收起平移轨道15, 然后折叠收起平移滑块16; 解除竖直支撑杆12的杆节111的锁定 状态, 向下收缩竖直支撑杆12, 将平移机构1收起。 0032 横向将病人移回护理床时, 先将第一板体31和第二板体32塞入病人身下拼接固定 以及系上安全带37, 再伸长竖直支撑杆12到工作高度, 锁定竖直支撑杆12的相邻杆节111; 先扳起折叠的平移滑块16至水平, 再扳起折叠的平移。

44、轨道15至水平, 带动斜支撑杆11伸长 至工作长度, 锁定斜支撑杆11的相邻杆节111。 启动电机173, 驱动齿轮175转动, 齿轮175通 过啮合推动平移滑块16沿平移轨道15向左或者向右滑动至病人位置, 关闭电机173; 控制第 一行程控制器131和第二行程控制器141, 第一钩体133和第二钩体143下降, 将第一钩体133 和第二钩体143与第一板体31和第二板体32四个角处的挂件36钩合; 控制第一行程控制器 131和第二行程控制器141同步抬起第一钩体133和第二钩体143; 启动电机173反转, 将移动 床板3移回床底板21上方, 关闭电机173, 控制第一行程控制器131和第。

45、二行程控制器141, 降 下第一钩体133和第二钩体143至移动床板3到达床底板21高度, 第一板体31和第二板体32 的伸缩滑动块33伸入滑轨22内, 从挂件36内取出第一钩体133和第二钩体143, 控制第一行 程控制器131和第二行程控制器141向上收回第一钩体133和第二钩体143; 解下安全带37。 解除斜支撑杆11的杆节111的锁定状态, 折叠收起平移滑块16, 然后折叠收起平移轨道15; 解除竖直支撑杆12的杆节111的锁定状态, 向下收缩竖直支撑杆12, 将平移机构1收起。 0033 病人翻身时, 取下双头固定块39的插条基板391, 将两个弹性圈394分别套设于两 个插条39。

46、2的插块3921上; 伸长竖直支撑杆12到工作高度, 锁定竖直支撑杆12的相邻杆节 111; 先扳起折叠的平移滑块16至水平, 再扳起折叠的平移轨道15至水平, 带动斜支撑杆11 伸长至工作长度, 锁定斜支撑杆11的相邻杆节111。 当需要向右翻身时, 控制第一行程控制 器131, 第一钩体133下降, 将第一钩体133与第一板体31四个角处的挂件36钩合, 控制第一 行程控制器131缓慢抬起第一板体31, 弹性绳395逐渐被拉紧, 病人在第一板体31的推动下, 完成向右翻身; 当需要向左翻身时, 控制第二行程控制器141, 第二钩体143下降, 将第二钩 体143与第二板体32四个角处的挂件。

47、36钩合, 控制第二行程控制器141缓慢抬起第二板体 32, 弹性绳395逐渐被拉紧, 病人在第二板体32的推动下, 完成向左翻身。 病人从翻身恢复到 平躺时, 控制第一行程控制器131或第二行程控制器141, 缓慢降下第一板体31或第二板体 32, 病人身体逐渐躺平; 解除第一钩体133或第二钩体143与挂件36的钩合, 从插块3921上取 说 明 书 7/10 页 10 CN 109124842 A 10 下弹性圈394, 将插条基板391插于插块3921上。 0034 纵向移出病人时, 将转移目标平台放置于护理床床尾, 调整床腿高度, 使得床底板 21高度与目标平台高度持平, 系上安全带。

48、37。 将所述液压气缸23的气缸柱231的输出端与所 述移动床板3连接, 液压气缸23推动移动床板3沿滑轨22向床尾滑动, 第一板体31和第二板 体32的伸缩滑动块33与目标平台接触后收缩回凹槽内; 液压气缸23继续推动移动床板3完 全移动至目标平台上, 解除气缸柱231的输出端与所述移动床板3的连接结构; 解下安全带 37, 将双头固定块39从第一板体31和第二板体32的十字型槽口38内取出, 分别从病人身下 抽出第一板体31和第二板体32。 0035 纵向移回病人时, 先将第一板体31和第二板体32塞入病人身下拼接固定以及系上 安全带37, 将伸长的所述液压气缸23的气缸柱231的输出端与。

49、所述移动床板3连接, 液压气 缸23拖动移动床板3向床头滑动, 伸缩滑动块33滑至滑轨22处时从凹槽内伸入滑轨22, 移动 床板3继续沿滑轨22滑至指定位置, 液压气缸23的气缸柱231回缩到最短位置, 解除气缸柱 231的输出端与所述移动床板3的连接结构; 解下安全带37。 0036 转移轮椅使用过程: 从护理床移至转移轮椅时, 将转移轮椅的靠板放平, 取下扶手45; 将腿板43放平, 双头 固定块插入所述坐板42和所述腿板43的十字型槽口。 将放平的转移轮椅放置于护理床床 尾, 调整床腿高度, 使得床底板21高度与转移轮椅高度持平。 将所述液压气缸23的气缸柱 231的输出端与所述移动床板3连接, 液压气缸23推动移动床板3沿滑轨22向床尾滑动, 第一 板体31和第二板体32的伸缩滑动块33与转移轮椅接触后滑入滑槽44内; 液压气缸23继续推 动移动床板3完全移动至转移轮椅4上, 解除气缸柱231的输出端与所述移动床板3的连接结 构; 解下安全带37, 将双头固定块39从第一板体31和第二板体32的十字型槽口38内取出, 分 别从病人身下抽出第一板体31和第二板体32。 系上腋下固定带411和胯部固定带424, 将扶 手45的铰链端安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