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制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八珍益母丸。
背景技术
八珍益母方最早见于《景岳全书》,现为《中国药典》所收载,由益母草、党参、炒白术、甘草、茯苓、当归、川芎、酒炒白芍、熟地黄等九味中药组成,具有益气养血,活血调经之功效,用于治疗气血两虚兼血瘀之月经不调。据临床报道,八珍益母方不仅广泛用于妇科之闭经、经行身痛、带环出血、药物流产和产后恶露不尽等,还用于内科之冠心病,皮肤科之荨麻疹、黄褐斑、鳞状毛囊角化病,以及内分泌科席汉氏综合症等见气血两虚兼血瘀证等多种疾病。全方补气益血,活血祛瘀,为气血不足兼瘀血证常用方。但现有技术制备的八珍益母丸稳定性较差,有效成分含量低,且不易长时间存放。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八珍益母丸。
本发明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八珍益母丸,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益母草640-655份、党参155-170份、白术155-170份、茯苓155-170份、甘草75-90份、当归315-330份、白芍155-170份、川芎155-170份、熟地黄315-330份、矫味剂0.2-0.9份、抗氧剂1-3份。
优选地,所述的矫味剂为麦芽糖醇、赤藓糖醇、甘草甜素中一种或多种的混合物。
更优选地,所述的矫味剂由麦芽糖醇、赤藓糖醇、甘草甜素混合而成,所述麦芽糖醇、赤藓糖醇、甘草甜素的质量比为(1-3):(1-3):(1-3)。
优选地,所述的抗氧剂为山奈素、甜橙素、芹黄素中一种或多种的混合物。
更优选地,所述的抗氧剂由山奈素、甜橙素、芹黄素混合而成,所述山奈素、甜橙素、芹黄素的质量比为(1-3):(1-3):(1-3)。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八珍益母丸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党参、熟地黄、当归、川芎、白术分别粉碎至200-400目,再混合均匀,得到药粉;
(2)将益母草、甘草、茯苓、白芍4味中药粉碎,过筛,混合均匀,进行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萃取,萃取时间100-150分钟,萃取温度32-48℃,萃取压力22-38MPa,二氧化碳的流量为10-20kg/h,采用200目滤布过滤,滤渣备用,滤液减压浓缩至密度为1.15-1.25(50℃)的萃取清膏;
(3)步骤(2)中所得药渣中加入药渣量8-12倍的水,煎煮1.5个小时,趁热采用200目滤布过滤,收集滤液;药渣中再加入药渣重量6-10倍的水煎煮1个小时,采用200目滤布过滤弃渣;合并两次滤液,减压浓缩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5-1.25(50℃)的水提清膏;
(4)将药粉、萃取清膏、水提清膏、矫味剂、抗氧剂混合均匀,制丸,干燥,即得。
具体的,在本发明中:
益母草,拉丁学名:Leonurus artemisia(Lour.)S.Y.Hu in Sourn.,为唇形科、益母草属植物,其干燥地上部分为常用中药。
川芎,是伞形科植物川芎(Ligusticum chuanxiong)的干燥根茎。
党参,拉丁学名:Codonopsis pilosula(Franch.)Nannf.。桔梗科党参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有乳汁。
茯苓,拉丁学名:Wolfiporia cocos,又称玉灵、茯灵、万灵桂、茯菟。是拟层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
白术,拉丁学名: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是菊科苍术属的一种植物,单叶、狭长,花紫色,头状花序,以根茎入药,别名术、冬术、浙术、种术、祁术等。
当归,拉丁学名:Angelica sinensis,其根可入药,是最常用的中药之一。
熟地黄,拉丁文名:Rehmannia glutinosa(Gaetn.)Libosch.ex Fisch.et Mey,又名:生地、怀庆地黄、熟地。
白芍,拉丁学名:Paeonia lactiflora Pall.,是毛茛科芍药属植物。
甘草,拉丁学名: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别名:国老、甜草、乌拉尔甘草、甜根子。豆科、甘草属多年生草本,根与根状茎粗壮,是一种补益中草药。
棉籽糖,CAS号:512-69-6。
水苏糖,CAS号:10094-58-3。
海藻糖,CAS号:99-20-7。
山奈素,CAS号:491-54-3。
甜橙素,CAS号:2306-27-6。
芹黄素,CAS号:520-36-5。
本发明八珍益母丸,具有益气养血、活血调经的功效,用于气血两虚兼有血瘀所致的月经不调,症见月经周期错后、行经量少、精神不振、肢体乏力,配方中添加抗氧剂,保证了药物的质量稳定,具有极高的推广价值。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八珍益母丸原料:益母草648份、党参162份、白术162份、茯苓162份、甘草81份、当归324份、白芍162份、川芎162份、熟地黄324份、矫味剂0.39份、抗氧剂1.2份。
所述的矫味剂由麦芽糖醇、赤藓糖醇、甘草甜素按质量比为1:1:1搅拌混合均匀得到。
所述的抗氧剂由山奈素、甜橙素、芹黄素按质量比为1:1:1搅拌混合均匀得到。
上述八珍益母丸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党参、熟地黄、当归、川芎、白术分别粉碎至200-400目,再混合均匀,得到药粉;
(2)将益母草、甘草、茯苓、白芍4味中药粉碎为80目,过筛,混合均匀,进行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萃取,萃取时间120分钟,萃取温度40℃,萃取压力30MPa,二氧化碳的流量为15kg/h,采用200目滤布过滤,滤渣备用,滤液减压浓缩至密度为1.20(50℃)的萃取清膏;
(3)步骤(2)中所得药渣中加入药渣量10倍的水,煎煮1.5个小时,趁热采用200目滤布过滤,收集滤液;药渣中再加入药渣重量8倍量的水煎煮1个小时,采用200目滤布过滤弃渣;合并两次滤液,减压浓缩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50℃)的水提清膏;
(4)将萃取清膏、水提清膏、矫味剂、抗氧剂混合均匀,制丸,干燥。得到实施例1的八珍益母丸。
实施例2
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区别仅仅在于:所述的矫味剂由赤藓糖醇、甘草甜素按质量比为1:1搅拌混合均匀得到。得到实施例2的八珍益母丸。
实施例3
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区别仅仅在于:所述的矫味剂由麦芽糖醇、甘草甜素按质量比为1:1搅拌混合均匀得到。得到实施例3的八珍益母丸。
实施例4
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区别仅仅在于:所述的矫味剂由麦芽糖醇、赤藓糖醇按质量比为1:1搅拌混合均匀得到。得到实施例4的八珍益母丸。
实施例5
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区别仅仅在于:所述的抗氧剂由甜橙素、芹黄素按质量比为1:1搅拌混合均匀得到。得到实施例5的八珍益母丸。
实施例6
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区别仅仅在于:所述的抗氧剂由山奈素、芹黄素按质量比为1:1搅拌混合均匀得到。得到实施例6的八珍益母丸。
实施例7
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区别仅仅在于:所述的抗氧剂由山奈素、甜橙素按质量比为1:1搅拌混合均匀得到。得到实施例7的八珍益母丸。
测试例1
将实施例1-7制备的八珍益母丸,置于25℃,相对湿度85%环境下保藏半年,然后进行大肠杆菌(ATYCC 25922)菌落总数测试,参照GBT 4789.2-2008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具体测试结果见表1。
表1:菌落总数测试表cfu/g
比较实施例1与实施例2-4,实施例1(麦芽糖醇、赤藓糖醇、甘草甜素复配)防腐性能明显优于实施例2-4(麦芽糖醇、赤藓糖醇、甘草甜素中任意二者复配);比较实施例1与实施例5-7,实施例1(山奈素、甜橙素、芹黄素复配)防腐性能明显优于实施例5-7(山奈素、甜橙素、芹黄素中任意二者复配)。
测试例2
对实施例1-7制备的八珍益母丸进行稳定性测试。
本发明八珍益母丸中包含的毛蕊花糖苷是熟地黄的指标性成分。将实施例1-7制备的八珍益母丸分别用铝塑复合膜袋密封包装,将它们置于38℃温度下放置3个月,测定各试样中3月时的毛蕊花糖苷相对于该试样0月时的残余含量。测试方法参照文献边宝林等《5种不同药材中毛蕊花糖苷的含量比较》。具体结果见表2。
表2:稳定性测试结果表单位:%
毛蕊花糖苷残余含量 实施例1 99.3 实施例2 94.6 实施例3 94.9 实施例4 94.8 实施例5 94.1 实施例6 94.3 实施例7 93.6
比较实施例1与实施例2-4,实施例1(麦芽糖醇、赤藓糖醇、甘草甜素复配)稳定性能明显优于实施例2-4(麦芽糖醇、赤藓糖醇、甘草甜素中任意二者复配);比较实施例1与实施例5-7,实施例1(山奈素、甜橙素、芹黄素复配)稳定性能明显优于实施例5-7(山奈素、甜橙素、芹黄素中任意二者复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