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中药类,为一种治疗肝病的外用药。
目前,西药对病毒性肝炎尚无特效治疗方法。中药对肝炎以及 中医所指的肝气不舒、肝於等肝病有较明显的疗效,然而传统的口 服用药方法系全身用药,全身用药靶器官药物浓度低,影响疗效; 口服用药对胃肠道还有刺激性,病人难以耐受常期服药;水煎剂型, 煎药过程复杂,服用不方便,由于这些不足影响了药物的使用和疗 效。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内病外治,提供一种外用药,直接作用于肝 脏的体表部位,能有效地保肝护肝,治疗肝炎等肝部疾病。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方式来实现的:
治疗肝病的外用药由清热解毒类中药、活血化於类中药、舒肝 理气类中药、温阳类中药、开窍类中药组成,其中:
清热解毒类中药由藿香、佩兰、蒲公英、茵陈、苍术、百部组 成,每一种中药占所述外用药总重的1-11%;
活血化於类中药由川芎、莪术、红花、丹参、当归、郁金、元胡、 姜黄组成,每一种中药占所述外用药总重的1-5%;
舒肝理气类中药由刘寄奴、木香、砂仁、青皮、白蔻仁、陈皮 组成,每一种中药占所述外用药总重的2-5%;
温阳类中药由良姜、吴茱萸、丁香、肉桂组成,每一种中药占 所述外用药总重的2-12%;
开窍类中药由石菖蒲和冰片组成,每一种中药占所述外用药总 重的1-2%
上述清热解毒类中药中每一种中药占所述外用药总重的优选值 为3~7%,温阳类中药中每一种中药占所述外用药总重的优选值 为3~7%。
清热解毒类中药配方中蒲公英可以用鱼腥草代替,也可以两种 中药同时有。
活血化於类中药中丹参可以用泽兰代替,也可以两种都加入配 方中。
开窍类中药可以选用石菖蒲、冰片,最好由石菖蒲、冰片组成。
本发明的中药材加工粉碎成细末,均匀撒在多层纱布上,缝好 即为药垫,药垫作用于肝脏体表部位,如制成背心,在肝区部位做 成夹层并留口,放置药垫后即为能治疗肝病的背心。一般药效持续 一个月左右。
本发明的优点:药物直接作用于肝脏的体表部位渗透性好,药 力集中,较之全身用药疗效提高,解除了水煎剂型的复杂过程,避 免了口服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对于改善肝炎病人的症状及体征, 恢复肝脏功能较之单纯保肝治疗有明显提高,具有调节植物神经功 能,增强了机体免疫能力,活跃肝脏微循环,促进肝脏的修复及再 生,对治疗肝炎以及中医所指的肝气不舒、肝於等肝病有较好的疗效。
临床病例:
和××,女,35岁,博山橡胶厂工人,患肝炎年余,患者经住 院治疗2月余,好转出院后仍感乏力,肝区胀痛不适,纳差,虽常 规服用保肝药物效果仍不明显,后穿用本发明制成的药物背心,5个 月后肝区胀痛减轻,逐渐消失,随之食纳增加,乏力减轻,病情巩 固。
实施例一:
本发明有下列药物组成:
藿香1%,佩兰3%,蒲公英7%,茵陈11%,苍术5%,百部2%, 川芎1%,莪术3%,红花5%,丹参4%,当归1%,郁金2%,元胡3%, 姜黄5%,刘寄奴2%,木香5%,砂仁4%,青皮3%,白蔻仁2%, 陈皮5%,良姜3%,吴茱萸11%,丁香2%,肉桂7%,石菖蒲2%, 冰片1%。
上述药物加工粉碎成细末,均匀撒在多层纱布上,用缝纫机环 绕固定即为药垫,做成背心,在肝区部位放入药垫。
实施例二:
藿香11%,佩兰5%,蒲公英1%,茵陈1%,苍术7%,百部11%, 川芎5%,莪术1%,红花1%,丹参2%,当归3%,郁金5%,元胡1%, 姜黄3%,刘寄奴5%,木香2%,砂仁2%,青皮5%,白蔻仁5%, 陈皮2%,良姜12%,吴茱萸2%,丁香4%,肉桂2%,石菖蒲1%, 冰片1%。
实施例三:
藿香、佩兰、蒲公英、茵陈、苍术、百部各1%,川芎、莪术、 红花、丹参各2%,当归3%,郁金、元胡、姜黄各1%,刘寄奴、 木香、砂仁、青皮、白蔻仁、陈皮各5%,良姜、吴茱萸、丁香、 肉桂各12%,石菖蒲、冰片1%。
实施例四:
藿香、佩兰、蒲公英、菌陈、苍术、百部、良姜、吴茱萸、丁 香、肉桂各5%,川芎、莪术、红花、丹参、当归、郁金、元胡、 姜黄、陈皮、白蔻仁、青皮、砂仁、木香、刘寄奴各3.33%,石 菖蒲、冰片各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