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性物品.pdf

上传人:le****a 文档编号:8347946 上传时间:2020-05-17 格式:PDF 页数:53 大小:4.4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280072753.2

申请日:

20121211

公开号:

CN104271091B

公开日:

20160504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1F13/15,A61F13/472,A61F13/511,A61F13/56

主分类号:

A61F13/15,A61F13/472,A61F13/511,A61F13/56

申请人:

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田村龙也,野田祐树,野本贵志,小野塚卓

地址:

日本爱媛县

优先权:

2012-044575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

刘新宇;李茂家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可以容易地符合内衣的腿开口部的边缘的形状来折弯吸收性物品的翼部的吸收性物品。本发明为一种吸收性物品(1),其具有长度方向(Y方向)和宽度方向(X方向),包括主体部(10)和自该主体部(10)的两侧缘在宽度方向延伸出的翼部(5),所述主体部(10)具备设置于肌肤侧的透液性的表层(2)、设置于穿着的衣服侧的非透液性的底层、和设置于该表层(2)与该底层之间的液体保持性的吸收体(4),翼部(5)中的穿着的衣服侧的面的相反侧的面由表层(2)或设置于表层(2)的宽度方向的两侧的侧部片构成,在表层(2)或侧部片中的至少翼部(5)中的穿着的衣服侧的面的相反侧的面包括非连续地在长度方向延伸、在宽度方向排列、宽度方向的截面的形状为大致U字形状的多个折弯部(21)。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吸收性物品,其具有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包括主体部和自该主体部的两侧缘在宽度方向延伸出的翼部,所述主体部具备设置于肌肤侧的透液性的表层、设置于穿着的衣服侧的非透液性的底层、和设置于该表层与该底层之间的液体保持性的吸收体,所述翼部中的穿着的衣服侧的面的相反侧的面由所述表层或设置于所述表层的宽度方向的两侧的侧部片构成,在所述表层或所述侧部片中的至少所述翼部处的穿着的衣服侧的面的相反侧的面包括非连续地在所述长度方向延伸、在所述宽度方向排列、所述宽度方向的截面的形状为U字形状的多个折弯部,所述主体部的所述表层在肌肤侧的表面包括血液改质剂层,所述主体部的所述表层还包括所述折弯部,所述折弯部在两侧面具有在长度方向排列的多个开口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所述折弯部非连续的非连续部与相邻于该折弯部的折弯部的非连续部沿着相同的直线排列。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所述宽度方向中的每1cm的所述折弯部的个数为3以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所述折弯部非连续的非连续部的所述长度方向的长度为0.3mm以上且5mm以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在所述长度方向相邻的所述非连续部分之间的距离为0.5mm以上且25mm以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所述血液改质剂层的血液改质剂具有0~0.60的IOB、45℃以下的熔点、和相对于25℃的水100g为0.05g以下的水溶解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所述血液改质剂选自由以下的(i)~(iii)、以及它们的任意组合组成的组中:(i)烃;(ii)具有(ii-1)烃部分和(ii-2)插入到所述烃部分的C-C单键之间的、选自由羰基(-CO-)和氧基(-O-)组成的组中的一种或多种、相同或不同的基团的化合物;和(iii)具有(iii-1)烃部分,(iii-2)插入到所述烃部分的C-C单键之间的、选自由羰基(-CO-)和氧基(-O-)组成的组中的一种或多种、相同或不同的基团,和(iii-3)取代所述烃部分的氢原子的、选自由羧基(-COOH)和羟基(-OH)组成的组中的一种或多种、相同或不同的基团的化合物,在此,(ii)或(iii)的化合物中,插入两个以上氧基的情况下,各氧基不邻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所述血液改质剂选自由以下的(i’)~(iii’)、以及它们的任意组合组成的组中:(i’)烃;(ii’)具有(ii’-1)烃部分和(ii’-2)插入到所述烃部分的C-C单键之间的、选自由羰基键(-CO-)、酯键(-COO-)、碳酸酯键(-OCOO-)和醚键(-O-)组成的组中的一种或多种、相同或不同的键的化合物;和(iii’)具有(iii’-1)烃部分,(iii’-2)插入到所述烃部分的C-C单键之间的、选自由羰基键(-CO-)、酯键(-COO-)、碳酸酯键(-OCOO-)和醚键(-O-)组成的组中的一种或多种、相同或不同的键,和(iii’-3)取代所述烃部分的氢原子的、选自由羧基(-COOH)和羟基(-OH)组成的组中的一种或多种、相同或不同的基团的化合物,在此,(ii’)或(iii’)的化合物中,插入两个以上的相同或不同的键的情况下,各键不邻接。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所述血液改质剂选自由以下的(A)~(F)、以及它们的任意组合组成的组中:(A)(A1)具有链状烃部分和取代所述链状烃部分的氢原子的2~4个羟基的化合物、与(A2)具有链状烃部分和取代所述链状烃部分的氢原子的1个羧基的化合物的酯;(B)(B1)具有链状烃部分和取代所述链状烃部分的氢原子的2~4个羟基的化合物、与(B2)具有链状烃部分和取代所述链状烃部分的氢原子的1个羟基的化合物的醚;(C)(C1)含有链状烃部分和取代所述链状烃部分的氢原子的2~4个羧基的羧酸、羟基酸、烷氧基酸或氧代酸,与(C2)具有链状烃部分和取代所述链状烃部分的氢原子的1个羟基的化合物的酯;(D)具有链状烃部分和插入到所述链状烃部分的C-C单键之间的选自由醚键(-O-)、羰基键(-CO-)、酯键(-COO-)和碳酸酯键(-OCOO-)组成的组中的任意一种键的化合物;(E)聚氧CC亚烷基二醇、其烷基酯或烷基醚;和(F)链状烃。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所述血液改质剂选自由(a)链状烃四醇与至少一种脂肪酸的酯,(a)链状烃三醇与至少一种脂肪酸的酯,(a)链状烃二醇与至少一种脂肪酸的酯,(b)链状烃四醇与至少一种脂肪族一元醇的醚,(b)链状烃三醇与至少一种脂肪族一元醇的醚,(b)链状烃二醇与至少一种脂肪族一元醇的醚,(c)具有4个羧基的链状烃四羧酸、羟基酸、烷氧基酸或氧代酸与至少一种脂肪族一元醇的酯,(c)具有3个羧基的链状烃三羧酸、羟基酸、烷氧基酸或氧代酸与至少一种脂肪族一元醇的酯,(c)具有2个羧基的链状烃二羧酸、羟基酸、烷氧基酸或氧代酸与至少一种脂肪族一元醇的酯,(d)脂肪族一元醇与脂肪族一元醇的醚,(d)二烷基酮,(d)脂肪酸与脂肪族一元醇的酯,(d)碳酸二烷基酯,(e)聚氧CC亚烷基二醇,(e)聚氧CC亚烷基二醇与至少一种脂肪酸的酯,(e)聚氧CC亚烷基二醇与至少一种脂肪族一元醇的醚,(e)聚氧CC亚烷基二醇与链状烃四羧酸、链状烃三羧酸或链状烃二羧酸的酯,(e)聚氧CC亚烷基二醇与链状烃四醇、链状烃三醇或链状烃二醇的醚,和(f)链状烷烃,以及它们的任意组合组成的组中。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理用卫生巾、卫生护垫、失禁巾、失禁护垫等吸收性物品。

背景技术

通过使得翼部的根部与主体部相比可以在横向大量拉伸、可以符合内衣 的腿开口部的边缘来折弯翼部的吸收性物品作为现有技术已知(例如专利文 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26217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现有的吸收性物品中,翼部的根部部分可以 在自由方向折弯,有可能以相对于吸收性物品的长度方向、折线大幅倾斜的 方式折弯翼部。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可以容易地符合内衣的腿开口部的边缘来折弯 翼部的吸收性物品。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采用以下的特征。

即,本发明为一种吸收性物品,其具有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包括主体 部和自该主体部的两侧缘在宽度方向延伸出的翼部,所述主体部具备设置于 肌肤侧的透液性的表层、设置于穿着的衣服侧的非透液性的底层、和设置于 该表层与该底层之间的液体保持性的吸收体,翼部中的穿着的衣服侧的面的 相反侧的面由表层或设置于表层的宽度方向的两侧的侧部片构成,在表层或 侧部片中的至少翼部处的穿着的衣服侧的面的相反侧的面包括非连续地在 长度方向延伸、在宽度方向排列、宽度方向的截面的形状为大致U字形状的 多个折弯部。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以容易地符合内衣的腿开口部的边缘的形状来折弯吸收 性物品的翼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的一实施方式的俯视图。

图2为表示图1的A-A线截面的截面示意图。

图3为用于对形成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中的主体部的翼 部侧的区域和翼部的表层的折弯部进行说明的图。

图4为用于对形成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中的主体部的中 央部分的表层的折弯部进行说明的图。

图5为用于对可以容易地将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的翼部符 合内衣的腿开口部的边缘来折弯进行说明的图。

图6为用于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的 图。

图7为用于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中使用的凹部形 成辊进行说明的图。

图8为用于对表层用片材中的通过凹部形成辊形成凹部的区域进行说明 的图。

图9为用于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中使用的拉伸齿 轮辊的上段辊进行说明的图。

图10为用于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中使用的拉伸 齿轮辊的下段辊进行说明的图。

图11为用于对通过拉伸齿轮辊进行拉伸的表层用片材进行说明的图。

图12为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的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俯视图。

图13为表层含有三C2L油脂肪酸甘油酯的生理用卫生巾中的表层的肌肤 接触面的电子显微镜照片。

图14为含有或不含有血液改质剂的经血的显微镜照片。

图15为用于说明表面张力的测定方法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说明,但是本发明不被附图记载所限定。

图1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的俯视图,图2为表示图1的 A-A线截面的截面示意图。吸收性物品1包括:具备设置于肌肤侧(肌肤接触 侧)的透液性的表层2、设置于穿着的衣服侧(非肌肤接触侧)的非透液性的底 层3以及设置于表层2与底层3之间的液体保持性的吸收体4的主体部10;和自 主体部10的两侧缘在宽度方向延伸出、具备表层2和底层3的一对翼部5。附 图标记51为翼部5的根部(主体部10与翼部5之间的交界)。翼部5中的穿着的衣 服侧的面的相反侧的面由表层2构成。在翼部5的穿着的衣服侧的面设置有粘 合部6。需要说明的是,图1中,吸收性物品1的宽度方向为X方向、长度方向 为Y方向。另外,吸收性物品1的平面方向为XY方向。

主体部10的形状若为长方形、椭圆形、葫芦型等适合于女性的身体和内 衣的形状的形状则没有特别限定。主体部10的外形中的长度方向的总计尺寸 优选为100~500mm,更优选为150~350mm。另外,主体部10的外形中的宽 度方向的总计尺寸优选为30~200mm,更优选为40~180mm。

表层2在主体部10使得由佩带者排出的尿、经血等体液移动到吸收体4。 另外,主体部10中,表层2的至少一部分具有透液性、具有用于透过体液的 多个开口部。另一方面,翼部5中,表层2适于佩带者折弯翼部5,并且安装 于内衣后与后述的底层3一起对翼部赋予不会对佩带者带来不适的适当的刚 性。

表层2由树脂薄膜制作。用作表层2的树脂薄膜,由烯烃与丙烯酸酯、乙 酸乙烯酯等其它单体的共聚物、聚烯烃、聚酯、聚丙烯、聚乙烯、聚对苯二 甲酸乙二醇酯、聚酰胺、醋酸纤维素等制作。从柔软性高、对于肌肤的刺激 小的观点考虑,用作表层2的树脂薄膜特别优选为烯烃与其它单体的共聚物、 或者聚烯烃。

表层2的基重优选为1g/m2以上且40g/m2以下,更优选为10g/m2以上且 35g/m2以下。另外,构成表层2的树脂薄膜的厚度优选为0.01mm以上且0.4mm 以下,更优选为0.1mm以上且0.35mm以下。构成表层2的树脂薄膜的厚度不 足0.01mm的情况下,表层2的后述的隐蔽性有可能过小,构成表层2的树脂 薄膜的厚度超过0.4mm的情况下,表层2的刚性升高,对佩带者的肌肤赋予 的表层2的刺激有可能过强。表层2由于具有后述的折弯部,因此表层2的表 观上的厚度大于构成表层2的树脂薄膜的厚度。表层2的表观上的厚度优选为 0.01mm以上且1mm以下,更优选为0.1mm以上且0.5mm以下。

表层2为了使得被吸收体4吸收的体液从外部看不到,而具有隐蔽性。表 层2的隐蔽性通过将氧化钛等填料掺混于树脂来产生。填料为氧化钛的情况 下,氧化钛的含量相对于树脂薄膜的重量优选为1%以上且50%以下,更优选 为3%以上且15%以下。若氧化钛的含量相对于树脂薄膜的重量不足1%,则 表层2中的隐蔽被吸收体4吸收的体液的效果有可能过小。若氧化钛含量相对 于树脂薄膜的重量超过50%,则含有氧化钛的树脂的片材成型有可能变得困 难。

表层2具有非连续地在长度方向延伸、在宽度方向排列的多个折弯部21。 “非连续地在长度方向延伸”指的是在长度方向延伸的折弯部21在中途多个 部位间断。

参照图3和图4对设置于表层2的折弯部21(21A、21B)进行详细说明。图3 为用于对形成于吸收性物品1中的主体部10的翼部侧的区域14和翼部5(参照 图1)的表层2的折弯部21A进行说明的图。图4为用于对形成于主体部10的中 央部分12(参照图1)的表层2的折弯部21B进行说明的图。设置于主体部10的 翼部侧的区域14和翼部5的表层2的折弯部21A、与设置于主体部10的中央部 分12的表层的折弯部21B如后文所述稍微不同。

主体部10的翼部侧的区域14与主体部10的中央部分12之间的交界,例如 为通过两个翼部5的长度方向(Y方向)的中心之间连接的线、与吸收体4的宽 度方向(X方向)的边缘的交点的长度方向(Y方向)的两根直线。该两根直线之 间的区域形成主体部10的中央部分12,相对于该两根直线、翼部5侧的各区 域形成主体部10的翼部侧的区域14。

如图3所示,主体部10的翼部侧的区域14和翼部5中,表层2包括在长度 方向(Y方向)延伸、在宽度方向(X方向)排列的多个折弯部21A。折弯部21A 的宽度方向(X方向)的截面的形状例如为大致U字形状。大致U字形状除了U 字形状之外还包括若附加将角弄圆或将直线改变为曲线等变形则变为U字形 状的形状。例如大致U字形状还包括V字形状、反M字形状和梯形。

在长度方向(Y方向)延伸的折弯部21A,通过多个非连续部分22A在中途 多个部位间断。非连续部分22A中,不会以宽度方向(X方向)的截面形成大致 U字形状的方式折弯。非连续部分22A优选与相邻的折弯部21A的非连续部分 22A沿着相同的直线23排列。另外,该直线23优选相对于长度方向(Y方向) 倾斜。例如该直线23与长度方向(Y方向)之间形成的角度优选为10°以上且 170°以下。

图5为用于对可以容易地符合内衣的腿开口部的边缘31、32来折弯翼部5 进行说明的图。如图5所示,符合内衣的腿开口部的边缘31来折弯翼部5时容 易折弯翼部5的、折弯部21A的部分24A1~24A10(折弯部21A中的相邻的非连 续部分之间的部分)在全部长度方向(Y方向)延伸,因此可以抑制以翼部5的折 线相对于长度方向大幅倾斜的方式折弯翼部5。

另外,符合内衣的腿开口部的边缘31来折弯翼部5时有助于翼部5的折弯 的折弯部21A的部分24A1~24A10的位置,符合内衣的腿开口部的边缘31、 介由非连续部分在宽度方向(X方向)在折弯部21A之间移动。由此,折弯部 21A的部分24A1~24A10顺沿于内衣的腿开口部的边缘31。因此,容易符合 内衣的腿开口部的边缘31来折弯翼部5。特别是非连续部分与相邻的折弯部 21A的非连续部分22A沿着相同的直线23排列,因此有助于翼部5的折弯的折 弯部21A的部分24A1~24A10的位置,容易符合内衣的腿开口部的边缘31来 在宽度方向在折弯部21A之间移动。进而,上述直线23相对于长度方向(Y方 向)倾斜,因此有助于翼部5的折弯的折弯部21A的部分24A1~24A10的位置 进一步容易符合内衣的腿开口部的边缘31来在宽度方向在折弯部21A之间移 动。

进而,即使内衣的裆部区域的宽度增大、内衣的腿开口部的边缘由边缘 31变化到边缘32的情况下,也会由于存在顺沿于边缘32的折弯部21A的部分 24A11~24A19,而可以容易地符合内衣的腿开口部的边缘32来折弯翼部5。 即,能够符合各种内衣的腿开口部的边缘来折弯翼部5。

宽度方向中的每1cm的折弯部21A的个数优选为3以上,更优选为5以上。 若宽度方向中的每1cm的折弯部21A的个数为2以下,则有可能难以符合内衣 的腿开口部的边缘的形状来折弯吸收性物品1的翼部2。另外,若宽度方向中 的每1cm的折弯部21A的个数为2以下,则有可能难以符合各种内衣的裆部区 域的各种宽度来折弯吸收性物品1的翼部2。

非连续部分22A的长度方向(Y方向)的长度优选为0.3mm以上且5mm以 下,更优选为0.5mm以上且3mm以下。若非连续部分22A的长度方向的长度 小于0.3mm,则想要沿着一个折弯部21A折弯翼部5的力增强,有可能难以符 合内衣的腿开口部的边缘的形状来折弯吸收性物品1的翼部2。另外,若非连 续部分22A的长度方向的长度小于0.3mm,则翼部5的刚性过小,翼部5有可 能由于翼部5的自重而折弯。若非连续部分22A的长度方向的长度大于5mm, 则想要沿着折弯部21A折弯翼部5的力减弱,有可能难以符合内衣的腿开口部 的边缘的形状来折弯吸收性物品1的翼部2。

在长度方向相邻的非连续部分22A之间的距离优选为0.5mm以上且 25mm以下,更优选为1mm以上且25m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mm以上且20mm 以下。若相邻的非连续部分22A之间的距离小于0.5mm,则想要沿着折弯部 21A折弯翼部5的力减弱,有可能难以符合内衣的腿开口部的边缘的形状来折 弯吸收性物品1的翼部2。若相邻的非连续部分22A之间的距离大于25mm,则 想要沿着一个折弯部21A折弯翼部5的力增强,有可能难以符合内衣的腿开口 部的边缘的形状来折弯吸收性物品1的翼部2。

形成于主体部10的中央部分12的表层2的折弯部21B,如图4所示,包括 与形成于主体部10的翼部侧的区域14和翼部5的表层2的折弯部21A同样的折 弯部21B和非连续部分22B。但是,形成于主体部10的中央部分12的表层2的 折弯部21B在包括后述的开口部26和血液改质剂层27的方面,与形成于主体 部10的翼部侧的区域14和翼部5的表层2的折弯部21A不同。在主体部10的中 央部分12的表层2形成有后述的开口部26和血液改质剂层27。

形成于主体部10的中央部分12的表层2的折弯部21B在其两侧面25具有 在长度方向(Y方向)排列的多个开口部26。排出到主体部10的中央部分12的 表层2的佩带者的体液通过开口部26移动到吸收体4。另外,通过折弯部21B 的宽度方向(X方向)的大致U字形状,排出到表层2的佩带者的体液向着折弯 部21B的底部方向快速集合。向着折弯部21B的底部方向流通的体液在到达 底部之前,通过设置于侧面25的开口部26流通到吸收体4。另外,积存于底 部的体液也通过设置于侧面25的开口部26流通到吸收体4。因此,通过设置 于折弯部21B的侧面25的开口部26,佩带者的体液被吸收体4快速吸收。另外, 可以减少残留于表层2的体液的量。

可以在主体部10的中央部分12的表层2的肌肤侧的表面涂布血液改质 剂、在表层2的肌肤接触侧的表面形成血液改质剂层27。通过该血液改质剂 层27,可以抑制在表层2的表面残留佩带者的体液、特别是粘度高的经血。 该血液改质剂层27在后文详细说明。

主体部10中,通过折弯部21B,佩带者的肌肤与表层2之间的接触面积减 小,因此表层2的接触肌肤时的感觉变得良好。

若使用形成有折弯部21的表层2形成翼部5,则可以简单地制造在主体部 10和翼部5这两者形成有折弯部21的吸收性物品1。另外,可以减少用于制作 吸收性物品1的材料件数。

图1和图2所示的底层3防止被吸收体4吸收的体液漏出到外部。底层3使 用不透过体液的材料。例如作为底层3,使用疏水性的无纺布、聚乙烯及聚 丙烯等不透水性的塑料薄膜或者无纺布与不透水性塑料薄膜的层压片材等。 另外,可以使用耐水性高的熔喷无纺布用强度强的纺粘无纺布夹着而成的 SMS无纺布作为底层3。通过使用不通过体液的具有透气性的材料作为底层 3,可以降低佩带时的闷热。

吸收体4吸收并且保持体液。吸收体4优选为膨松,不易走样、化学上刺 激小的吸收体。例如,作为吸收体4,使用由绒毛状浆粕或气流成网无纺布 和高吸收性聚合物(SAP)形成的复合吸收体。该复合吸收体可以被薄纸等透 液性的材料覆盖。

另外,替代上述复合吸收体的绒毛状浆粕,例如可以使用化学浆粕、纤 维素纤维、人造丝和乙酸酯等人工纤维素纤维。上述复合吸收体中的浆粕等 吸收性纤维的基重优选为100g/m2以上且800g/m2以下,上述复合吸收体中的 高吸收性聚合物的质量比,以吸收性纤维作为100%时优选为10%以上且65% 以下。覆盖上述复合混合体的薄纸等透液性的材料的基重优选为12g/m2以上 且30g/m2以下。

作为上述复合混合体的气流成网无纺布,例如可以使用浆粕和合成纤维 热熔接而成的无纺布或者浆粕和合成纤维用粘结剂固定而成的无纺布。

上述复合吸收体的高吸收性聚合物具有水溶性高分子适当交联而成的 三维网眼结构。该吸收性聚合物相对于吸收水之前的吸收性聚合物的体积吸 收30~60倍的水。但是,该吸收性聚合物本质上是水不溶性的。另外,该吸 收性聚合物即使施加多大的压力、也不会将暂时吸收的水脱水。作为该吸收 性聚合物,例如使用淀粉系、丙烯酸系或氨基酸系的颗粒状或纤维状的聚合 物。

吸收体4的形状和结构可以根据需要改变,而吸收体4的总吸收量需要对 应于作为吸收性物品1的设计插入量和所希望的用途。另外,吸收体4的尺寸、 吸收能力等根据用途改变。

使用热熔粘接剂将吸收体4与底层3粘接。由此可以抑制吸收体4由底层3 剥离。

翼部5为了将吸收性物品1稳定地固定于内衣而设置于吸收性物品1。将 翼部5折弯到内衣的外表面侧后,介由粘合部6粘贴于内衣的裆部,由此可以 将吸收性物品1稳定地固定于内衣。

粘合部6将吸收性物品1固定于内衣的裆部。作为形成粘合部6的粘合剂, 例如合适地使用苯乙烯系聚合物、增粘剂、增塑剂中的任意一种为主要成分 的粘合剂。作为前述苯乙烯系聚合物,可列举出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嵌 段共聚物、苯乙烯-丁烯聚合物、苯乙烯-丁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苯乙烯- 异丁烯-苯乙烯共聚物等,可以仅使用它们之中的一种、也可以为两种以上 的聚合物共混物。其中,从热稳定性良好的观点考虑,优选为苯乙烯-乙烯- 丁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

另外,作为前述增粘剂和增塑剂,可以优选使用常温下为固体的增粘剂 和增塑剂,对于增粘剂而言,可列举出例如C5系石油树脂、C9系石油树脂、 双环戊二烯系石油树脂、松香系石油树脂、多萜树脂、萜烯苯酚树脂等,对 于前述增塑剂而言,例如除了磷酸三甲苯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邻苯二甲 酸二辛酯等单体增塑剂之外,还可列举出乙烯基聚合物、聚酯等聚合物增塑 剂。

如图1和图2所示,表层2和吸收体4具有通过压花加工在厚度方向压缩来 形成的由表层2到达吸收体4内部的压缩凹沟7。压缩凹沟7抑制排出到吸收性 物品1的中心部分(与佩带者的体液的排出口对置的部分)的体液扩散到宽度 方向(X方向)。另外,由此可以抑制表层2由吸收体4剥离。压缩凹沟7包围吸 收性物品1的中心部分,具有连续性的大致环状的形状。需要说明的是,包 围吸收性物品1的中央部的压缩凹沟7可以部分地间断。即,压缩凹沟7可以 具有非连续性的大致环状的形状。另外,通过热压花加工将表层2与底层3接 合,由此在吸收性物品1的长度方向两侧和宽度方向两侧形成密封部8。从而, 可以使得表层2不会由底层3剥离。

接着对上述血液改质剂层27进行详细说明。血液改质剂层27的血液改质 剂具有约0.00~约0.60的IOB、约45℃以下的熔点、和相对于25℃的水100g 为约0.00~约0.05g的水溶解度。

IOB(无机有机平衡、InorganicOrganicBalance)为表示亲水性和亲油性的 平衡的指标,本说明书中,指的是通过小田等人提出的下式算出的值。

IOB=无机性值/有机性值

上述无机性值和有机性值基于藤田穆“有機化合物の予測と有機概念 図”(有机化合物的预测和有机概念图)化学の領域(日本化学杂志)Vol.11, No.10(1957)p.719-725)中记载的有机概念图。藤田氏提出的主要基团的有机 性值和无机性值总结于下述表1。

表1

基团 无机性值 有机性值 -COOH 150 0 -OH 100 0 -O-CO-O- 80 0 -CO- 65 0 -COOR 60 0 -O- 20 0 三键 3 0 双键 2 0 CH2 0 -20 异支化 0 -10 叔支化 0 -20 轻金属(盐) ≥500 0 重金属(盐)、胺、HN3盐 ≥400 0

例如,在碳原子数14的十四烷酸与碳原子数12的十二烷醇的酯的情况 下,有机性值为520(CH2,20×26个)、无机性值为60(-COOR,60×1个),因此 IOB=0.12。

上述血液改质剂中,IOB为约0.00~约0.60,优选为约0.00~约0.50,更 优选为约0.00~约0.40,并且进一步优选为约0~约0.30。这是由于,认为IOB 越低则有机性越高、与血液细胞的亲和性越高。

本说明书中,“熔点”指的是差示扫描量热分析仪中,以10℃/分钟升温 速度测定时的由固体状变化为液态时的吸热峰的峰位温度。上述熔点例如可 以使用岛津制作所株式会社制的DSC-60型DSC测定装置测定。

若上述血液改质剂具有约45℃以下的熔点,则室温下可以为液体或固 体,即熔点可以为约25℃以上或低于约25℃,并且例如可以具有约-5℃、约 -20℃等的熔点。上述血液改质剂的熔点为约45℃以下的根据如后文所述。

关于上述血液改质剂,其熔点不存在下限,优选其蒸气压低。上述血液 改质剂的蒸气压优选25℃(1个大气压)下为约0~约200Pa,更优选为约0~约 100Pa,进一步优选为约0~约10Pa,更进一步优选为约0~约1Pa,并且更进 一步优选为约0.0~约0.1Pa。若考虑到本公开的吸收性物品与人体接触来使 用,则上述蒸气压优选40℃(1个大气压)下为约0~约700Pa,更优选为约0~ 约100Pa,进一步优选为约0~约10Pa,更进一步优选为约0~约1Pa,并且更 进一步优选为约0.0~约0.1Pa,这是由于,若上述血液改质剂的蒸气压高则 保存中气化,有可能产生血液改质剂的量减少、佩带时的臭气等问题。

另外,可以根据气候、佩带时间长短等灵活运用血液改质剂的熔点。例 如平均气温为约10℃以下的区域中,通过采用具有约10℃以下的熔点的血液 改质剂,即使排泄经血后,由于周围温度而被冷却的情况下,血液改质剂也 可以稳定地改质血液。另外,长时间使用吸收性物品的情况下,血液改质剂 的熔点优选为45℃以下范围内的高的温度。这是由于,不易受到汗、佩带时 的摩擦等的影响,即使长时间佩带的情况下,血液改质剂也不易移动。

0.00~0.05g的水溶解度可以如下测定:25℃下,向100g的去离子水中添 加0.05g的试样,静置24小时,24小时后根据需要轻轻搅拌,接着肉眼评价试 样是否溶解,由此可以测定0.00~0.05g的水溶解度。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 书中,关于水溶解度,“溶解”包含试样完全溶解于去离子水、形成均匀混 合物的情况,和试样完全乳液化的情况。需要说明的是,“完全”指的是去 离子水中不存在试样的块。

该技术领域中,为了改变血液的表面张力等、迅速地吸收血液,而用表 面活性剂涂覆表层的表面。但是,表面活性剂由于通常水溶解度高,涂覆有 表面活性剂的表层与血液中的亲水性成分(血浆等)的相容性良好,反而存在 发挥作用以使血液残留于表层的倾向。认为上述血液改质剂由于水溶解度 低,与以往公知的表面活性剂不同,血液不会残留于表层,而可以迅速地转 移到吸收体。

本说明书中,25℃下的相对于100g水的溶解度有时仅称为“水溶解度”。

本说明书中,“重均分子量”为包含多分散系的化合物(例如通过逐次聚 合制造的化合物、由多种脂肪酸与多种脂肪族一元醇生成的酯)和单一化合 物(例如由一种脂肪酸与一种脂肪族一元醇生成的酯)的概念,包含Ni个分子 量Mi的分子(i=1、或i=1,2···)的系统中,指的是通过下式求出的Mw。

Mw=ΣNiMi2/ΣNiMi

本说明书中,重均分子量指的是通过凝胶渗透色谱(GPC)求出的聚苯乙 烯换算的值。作为GPC的测定条件,可列举出例如以下的条件。

机型:HitachiHigh-TechnologiesCorp.制高效液相色谱LachromElite

色谱柱:昭和电工株式会社制的SHODEXKF-801、KF-803和KF-804

洗脱液:THF

流量:1.0mL/分钟

进样量:100μL

检测:RI(差示折射仪)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的实施例中记载的重均分子量通过上述条件测 定。

上述血液改质剂优选选自由以下的(i)~(iii)、以及它们的任意组合组成 的组中:

(i)烃;

(ii)具有(ii-1)烃部分和(ii-2)插入到上述烃部分的C-C单键之间的、选自由 羰基(-CO-)和氧基(-O-)组成的组中的一种或多种、相同或不同的基团的化合 物;和

(iii)具有(iii-1)烃部分,(iii-2)插入到上述烃部分的C-C单键之间的、选自 由羰基(-CO-)和氧基(-O-)组成的组中的一种或多种、相同或不同的基团,和 (iii-3)取代上述烃部分的氢原子的、选自由羧基(-COOH)和羟基(-OH)组成的 组中的一种或多种、相同或不同的基团的化合物。

本说明书中,“烃“指的是由碳和氢形成的化合物,可列举出链状烃, 例如石蜡系烃(不包含双键和三键,也称为链烷烃(alkane))、烯烃系烃(包含一 个双键,也称为链烯烃)、乙炔系烃(包含一个三键,也称为炔烃(alkyne))、 及包含两个以上选自由双键和三键组成的组中的键的烃,以及环状烃,例如 芳香族烃、脂环式烃。

作为上述烃,优选为链状烃和脂环式烃,更优选为链状烃,进一步优选 为石蜡系烃、烯烃系烃和包含两个以上双键的烃(不包含三键),并且进一步 优选为石蜡系烃。上述链状烃包含直链状烃和支链状烃。

上述(ii)和(iii)的化合物中,插入两个以上氧基(-O-)的情况下,各氧基(-O-) 不邻接。因此,上述(ii)和(iii)的化合物不包括氧基连续的化合物(所谓过氧化 物)。

另外,上述(iii)的化合物中,与烃部分的至少一个氢原子被羧基(-COOH) 取代的化合物相比,烃部分的至少一个氢原子被羟基(-OH)取代的化合物更 优选。这是由于,如表1所示,羧基与经血中的金属等键合,无机性值由150 大幅升高到400以上,因此具有羧基的血液改质剂在使用时IOB值大于约 0.60,与血液细胞的亲和性有可能降低。

上述血液改质剂更优选选自由以下的(i’)~(iii’)、以及它们的任意组合组 成的组中:

(i’)烃;

(ii’)具有(ii’-1)烃部分和(ii’-2)插入到上述烃部分的C-C单键之间的、选自 由羰基键(-CO-)、酯键(-COO-)、碳酸酯键(-OCOO-)和醚键(-O-)组成的组中 的一种或多种、相同或不同的键的化合物;和

(iii’)具有(iii’-1)烃部分,(iii’-2)插入到上述烃部分的C-C单键之间的、选 自由羰基键(-CO-)、酯键(-COO-)、碳酸酯键(-OCOO-)和醚键(-O-)组成的组 中的一种或多种、相同或不同的键,和(iii’-3)取代上述烃部分的氢原子的、 选自由羧基(-COOH)和羟基(-OH)组成的组中的一种或多种、相同或不同的基 团的化合物。

上述(ii’)和(iii’)的化合物中,插入两种以上的相同或不同的键的情况, 即插入选自羰基键(-CO-)、酯键(-COO-)、碳酸酯键(-OCOO-)和醚键(-O-)中 的两种以上的相同或不同的键的情况下,各键不邻接,在各键之间至少夹着 一个碳原子。

上述血液改质剂可以进一步优选为在烃部分中每10个碳原子具有羰基 键(-CO-)约1.8个以下、酯键(-COO-)2个以下、碳酸酯键(-OCOO-)约1.5个以 下、醚键(-O-)约6个以下、羧基(-COOH)约0.8个以下、和/或羟基(-OH)约1.2 个以下的化合物。

上述血液改质剂进一步优选选自由以下的(A)~(F)、以及它们的任意组 合组成的组中:

(A)(A1)具有链状烃部分和取代上述链状烃部分的氢原子的2~4个羟基 的化合物、与(A2)具有链状烃部分和取代上述链状烃部分的氢原子的1个羧 基的化合物的酯;

(B)(B1)具有链状烃部分和取代上述链状烃部分的氢原子的2~4个羟基 的化合物、与(B2)具有链状烃部分和取代上述链状烃部分的氢原子的1个羟 基的化合物的醚;

(C)(C1)含有链状烃部分和取代上述链状烃部分的氢原子的2~4个羧基 的羧酸、羟基酸、烷氧基酸或氧代酸,与(C2)具有链状烃部分和取代上述链 状烃部分的氢原子的1个羟基的化合物的酯;

(D)具有链状烃部分和插入到上述链状烃部分的C-C单键之间的选自由 醚键(-O-)、羰基键(-CO-)、酯键(-COO-)和碳酸酯键(-OCOO-)组成的组中的 任意一种键的化合物;

(E)聚氧C2~C6亚烷基二醇、其烷基酯或烷基醚;和

(F)链状烃。

以下对(A)~(F)的血液改质剂进行详细说明。

[(A)(A1)具有链状烃部分和取代上述链状烃部分的氢原子的2~4个羟基 的化合物、与(A2)具有链状烃部分和取代上述链状烃部分的氢原子的1个羧 基的化合物的酯]

(A)(A1)具有链状烃部分和取代上述链状烃部分的氢原子的2~4个羟基 的化合物、与(A2)具有链状烃部分和取代上述链状烃部分的氢原子的1个羧 基的化合物的酯(以下有时称为“化合物(A)”),只要具有上述IOB、熔点和 水溶解度,则不必酯化全部羟基。

作为(A1)具有链状烃部分和取代上述链状烃部分的氢原子的2~4个羟 基的化合物(以下有时称为“化合物(A1)”),可列举出例如链状烃四醇如烷 烃四醇、包括季戊四醇,链状烃三醇如烷烃三醇、包括甘油,和链状烃二醇 如烷烃二醇、包括乙二醇。

作为(A2)具有链状烃部分和取代上述链状烃部分的氢原子的1个羧基的 化合物(以下有时称为“化合物(A2)”),可列举出例如烃上的一个氢原子被 一个羧基(-COOH)取代的化合物、例如脂肪酸。

作为化合物(A),可列举出例如(a1)链状烃四醇与至少一种脂肪酸的酯、 (a2)链状烃三醇与至少一种脂肪酸的酯、和(a3)链状烃二醇与至少一种脂肪酸 的酯。

[(a1)链状烃四醇与至少一种脂肪酸的酯]

作为上述链状烃四醇与至少一种脂肪酸的酯,可列举出例如以下的式(1) 的季戊四醇与脂肪酸的四酯、以下的式(2)的季戊四醇与脂肪酸的三酯、以下 的式(3)的季戊四醇与脂肪酸的二酯、以下的式(4)的季戊四醇与脂肪酸的单 酯。

(式中,R1~R4分别为链状烃)

作为构成上述季戊四醇与脂肪酸的酯的脂肪酸(R1COOH、R2COOH、 R3COOH和R4COOH),若季戊四醇与脂肪酸的酯满足上述IOB、熔点和水溶 解度的条件,则没有特别限制,可列举出例如饱和脂肪酸,例如C2~C30的饱 和脂肪酸,例如乙酸(C2)(C2表示碳原子数,相当于R1C、R2C、R3C或R4C的 碳原子数,以下相同)、丙酸(C3)、丁酸(C4)及其异构体如2-甲基丙酸(C4)、戊 酸(C5)及其异构体如2-甲基丁酸(C5)和2,2-二甲基丙酸(C5)、己酸(C6)、庚酸 (C7)、辛酸(C8)及其异构体如2-乙基己酸(C8)、壬酸(C9)、癸酸(C10)、十二烷 酸(C12)、十四烷酸(C14)、十六烷酸(C16)、十七烷酸(C17)、十八烷酸(C18)、二 十烷酸(C20)、二十二烷酸(C22)、二十四烷酸(C24)、二十六烷酸(C26)、二十八 烷酸(C28)、三十烷酸(C30)等,以及它们的异构体(上述例子除外)。

另外,上述脂肪酸也可以为不饱和脂肪酸。作为上述不饱和脂肪酸,可 列举出例如C3~C20的不饱和脂肪酸,例如单不饱和脂肪酸例如巴豆酸(C4)、 肉豆蔻脑酸(C14)、棕榈油酸(C16)、油酸(C18)、反油酸(C18)、11-十八碳烯酸(C18)、 顺式9-二十碳烯酸(C20)、二十碳烯酸(C20)等,二不饱和脂肪酸例如亚油酸 (C18)、二十碳二烯酸(C20)等,三不饱和脂肪酸例如亚麻酸如α-亚麻酸(C18)和γ- 亚麻酸(C18)、松油酸(pinolenicacid)(C18)、桐酸如α-桐酸(C18)和β-桐酸(C18)、 米德酸(Meadacid)(C20)、二高-γ-亚麻酸(C20)、二十碳三烯酸(C20)等,四不饱 和脂肪酸例如十八碳四烯酸(stearidonicacid)(C20)、花生四烯酸(C20)、二十碳 四烯酸(C20)等,五不饱和脂肪酸例如十八碳五烯酸(bosseopentaenoic acid)(C18)、二十碳五烯酸(C20)等,以及它们的部分氢化物。

作为上述季戊四醇与脂肪酸的酯,若考虑到由于氧化等而改性的可能 性,则优选为源自饱和脂肪酸的季戊四醇与脂肪酸的酯、即季戊四醇与饱和 脂肪酸的酯。另外,作为上述季戊四醇与脂肪酸的酯,为了减小IOB、进一 步形成疏水性,优选为二酯、三酯或四酯,更优选为三酯或四酯,并且进一 步优选为四酯。

上述季戊四醇与脂肪酸的四酯中,构成季戊四醇与脂肪酸的四酯的脂肪 酸的碳原子数总计,即上述式(1)中R1C、R2C、R3C和R4C部分的碳原子数总 计为15时,IOB为0.60。因此,上述季戊四醇与脂肪酸的四酯中,上述碳原 子数总计为约15以上时,满足IOB为约0.00~约0.60的条件。对于上述季戊四 醇与脂肪酸的四酯而言,可列举出例如季戊四醇与己酸(C6)、庚酸(C7)、辛 酸(C8)如2-乙基己酸(C8)、壬酸(C9)、癸酸(C10)和/或十二烷酸(C12)的四酯。

上述季戊四醇与脂肪酸的三酯中,构成季戊四醇与脂肪酸的三酯的脂肪 酸的碳原子数总计,即上述式(2)中R1C、R2C和R3C部分的碳原子数总计为19 时,IOB为0.58。因此,上述季戊四醇与脂肪酸的三酯中,脂肪酸的碳原子 数总计为约19以上时,满足IOB为约0.00~约0.60的条件。

上述季戊四醇与脂肪酸的二酯中,构成季戊四醇与脂肪酸的二酯的脂肪 酸的碳原子数总计,即上述式(3)中R1C和R2C部分的碳原子数总计为22时, IOB为0.59。因此,上述季戊四醇与脂肪酸的二酯中,脂肪酸的碳原子数总 计为约22以上时,满足IOB为约0.00~约0.60的条件。

上述季戊四醇与脂肪酸的单酯中,构成季戊四醇与脂肪酸的单酯的脂肪 酸的碳原子数,即上述式(4)中R1C部分的碳原子数为25时,IOB为0.60。因此, 上述季戊四醇与脂肪酸的单酯中,脂肪酸的碳原子数为约25以上时,满足IOB 为约0.00~约0.60的条件。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计算时,不考虑双键、三键、 异支化和叔支化的影响。

作为季戊四醇与脂肪酸的酯的市售品,可列举出UNISTARH-408BRS、 H-2408BRS-22(混合品)等(以上日油株式会社制)。

[(a2)链状烃三醇与至少一种脂肪酸的酯]

作为上述链状烃三醇与至少一种脂肪酸的酯,可列举出例如以下的式(5) 的甘油与脂肪酸的三酯、以下的式(6)的甘油与脂肪酸的二酯、以及以下的式 (7)的甘油与脂肪酸的单酯。

(式中,R5~R7分别为链状烃)。

作为构成上述甘油与脂肪酸的酯的脂肪酸(R5COOH、R6COOH和 R7COOH),若甘油与脂肪酸的酯满足上述IOB、熔点和水溶解度的条件则没 有特别限制,可列举出例如“(a1)链状烃四醇与至少一种脂肪酸的酯”中列 举的脂肪酸、即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若考虑到有可能由于氧化等而 改性,则优选为源自饱和脂肪酸的甘油与脂肪酸的酯、即甘油与饱和脂肪酸 的酯。

另外,作为上述甘油与脂肪酸的酯,为了减小IOB、进一步形成疏水性, 优选为二酯或三酯,并且更优选为三酯。

上述甘油与脂肪酸的三酯也称为甘油三酯,可列举出例如甘油与辛酸 (C8)的三酯、甘油与癸酸(C10)的三酯、甘油与十二烷酸(C12)的三酯、甘油与 两种或三种的脂肪酸的三酯、以及它们的混合物。

作为上述甘油与两种以上的脂肪酸的三酯,可列举出例如甘油与辛酸 (C8)和癸酸(C10)的三酯,甘油与辛酸(C8)、癸酸(C10)和十二烷酸(C12)的三酯, 甘油与辛酸(C8)、癸酸(C10)、十二烷酸(C12)、十四烷酸(C14)、十六烷酸(C16) 和十八烷酸(C18)的三酯等。

作为上述甘油与脂肪酸的三酯,为了使熔点为约45℃以下,优选构成甘 油与脂肪酸的三酯的脂肪酸的碳原子数总计,即式(5)中R5C、R6C和R7C部分 的碳原子数总计为约40以下。

另外,上述甘油与脂肪酸的三酯中,构成甘油与脂肪酸的三酯的脂肪酸 的碳原子数总计,即式(5)中R5C、R6C和R7C部分的碳原子数总计为12时,IOB 为0.60。因此,上述甘油与脂肪酸的三酯中,脂肪酸的碳原子数总计为约12 以上时,满足IOB为约0.00~约0.60的条件。上述甘油与脂肪酸的三酯为所谓 脂肪,为能够构成人体的成分,因此从安全性观点考虑优选。

作为上述甘油与脂肪酸的三酯的市售品,可列举出三椰子油脂肪酸甘油 酯、NA36、PANACET800、PANACET800B和PANACET810S、以及三C2L 油脂肪酸甘油酯和三CL油脂肪酸甘油酯(以上日油株式会社制)等。

上述甘油与脂肪酸的二酯也称为甘油二酯,可列举出例如甘油与癸酸 (C10)的二酯、甘油与十二烷酸(C12)的二酯、甘油与十六烷酸(C16)的二酯、甘 油与两种脂肪酸的二酯,以及它们的混合物。

上述甘油与脂肪酸的二酯中,构成甘油与脂肪酸的二酯的脂肪酸的碳原 子数总计,即式(6)中R5C和R6C部分的碳原子数总计为16时,IOB为0.58。因 此,上述甘油与脂肪酸的二酯中,脂肪酸的碳原子数总计为约16以上时,满 足IOB为约0.00~约0.60的条件。

上述甘油与脂肪酸的单酯也称为甘油单酸酯,可列举出例如甘油的二十 烷酸(C20)单酯、甘油的二十二烷酸(C22)单酯等。上述甘油与脂肪酸的单酯中, 构成甘油与脂肪酸的单酯的脂肪酸的碳原子数,即式(7)中R5C部分的碳原子 数为19时,IOB为0.59。因此,上述甘油与脂肪酸的单酯中,脂肪酸的碳原 子数为约19以上时,满足IOB为约0.00~约0.60的条件。

[(a3)链状烃二醇与至少一种脂肪酸的酯]

作为上述链状烃二醇与至少一种脂肪酸的酯,可列举出例如C2~C6的链 状烃二醇例如C2~C6的二元醇与脂肪酸的单酯或二酯,所述C2~C6二元醇例 如为乙二醇、丙二醇、丁二醇、戊二醇或己二醇。

具体而言,作为上述链状烃二醇与至少一种脂肪酸的酯,可列举出例如 下式(8)的C2~C6二元醇与脂肪酸的二酯、和下式(9)的C2~C6二元醇与脂肪酸 的单酯:

R8COOCkH2kOCOR9(8)

(式中,k为2~6的整数,而R8和R9分别为链状烃),

R8COOCkH2kOH(9)

(式中,k为2~6的整数,而R8为链状烃)。

上述C2~C6二元醇与脂肪酸的酯中,作为应酯化的脂肪酸(式(8)和式(9) 中相当于R8COOH和R9COOH),若C2~C6二元醇与脂肪酸的酯满足上述IOB、 熔点和水溶解度的条件,则没有特别限制,可列举出例如“(a1)链状烃四醇 与至少一种脂肪酸的酯”中列举的脂肪酸、即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 若考虑到有可能由于氧化等而改性,则优选为饱和脂肪酸。

式(8)所示的丁二醇(k=4)与脂肪酸的二酯中,R8C和R9C部分的碳原子数 总计为6时,IOB为0.60。因此,式(8)所示的丁二醇(k=4)与脂肪酸的二酯中, 上述碳原子数总计为约6以上时,满足IOB为约0.00~约0.60的条件。另外, 式(9)所示的乙二醇(k=2)与脂肪酸的单酯中,R8C部分的碳原子数为12时,IOB 为0.57。因此,式(9)所示的乙二醇(k=2)与脂肪酸的单酯中,脂肪酸的碳原子 数为约12以上时,满足IOB为约0.00~约0.60的条件。

作为上述C2~C6二元醇与脂肪酸的酯,若考虑到有可能由于氧化等而改 性,则优选为源自饱和脂肪酸的C2~C6二元醇与脂肪酸的酯、即C2~C6二元 醇与饱和脂肪酸的酯。

另外,作为上述C2~C6二元醇与脂肪酸的酯,为了减小IOB、进一步形 成疏水性,优选为源自碳原子数多的二元醇的二元醇与脂肪酸的酯,例如源 自丁二醇、戊二醇或己二醇的二元醇与脂肪酸的酯。

进而,作为上述C2~C6二元醇与脂肪酸的酯,为了减小IOB、进一步形 成疏水性,优选为二酯。作为上述C2~C6二元醇与脂肪酸的酯的市售品,可 列举出例如COMPOLBL、COMPOLBS(以上日油株式会社制)等。

[(B)(B1)具有链状烃部分和取代上述链状烃部分的氢原子的2~4个羟基 的化合物、与(B2)具有链状烃部分和取代上述链状烃部分的氢原子的1个羟 基的化合物的醚]

(B)(B1)具有链状烃部分和取代上述链状烃部分的氢原子的2~4个羟基 的化合物、与(B2)具有链状烃部分和取代上述链状烃部分的氢原子的1个羟 基的化合物的醚(以下有时称为“化合物(B)”),只要具有上述IOB、熔点和 水溶解度,则不必醚化全部羟基。

作为(B1)具有链状烃部分和取代上述链状烃部分的氢原子的2~4个羟 基的化合物,可列举出“化合物(A)”中作为化合物(A1)列举的例子,例如季 戊四醇、甘油和二元醇。

作为(B2)具有链状烃部分和取代上述链状烃部分的氢原子的1个羟基的 化合物(以下有时称为“化合物(B2)”),可列举出例如烃的1个氢原子被1个 羟基(-OH)取代的化合物,例如脂肪族一元醇,包括饱和脂肪族一元醇和不 饱和脂肪族一元醇。

作为上述饱和脂肪族一元醇,可列举出例如C1~C20饱和脂肪族一元醇, 例如,甲醇(C1)(C1表示碳原子数,以下相同)、乙醇(C2)、丙醇(C3)及其异构 体包括异丙醇(C3)、丁醇(C4)及其异构体包括仲丁醇(C4)和叔丁醇(C4)、戊醇 (C5)、己醇(C6)、庚醇(C7)、辛醇(C8)及其异构体包括2-乙基己醇(C8)、壬醇(C9)、 癸醇(C10)、十二烷醇(C12)、十四烷醇(C14)、十六烷醇(C16)、十七烷醇(C17)、 十八烷醇(C18)和二十烷醇(C20),以及它们的未列举的异构体。

作为上述不饱和脂肪族一元醇,可列举出上述饱和脂肪族一元醇的1个 C-C单键用C=C双键置换而成的不饱和脂肪族一元醇,例如油醇,例如由新 日本理化株式会社以RIKACOL系列和UNJECOL系列的名称市售。

作为化合物(B),可列举出例如(b1)链状烃四醇与至少一种脂肪族一元醇 的醚,如单醚、二醚、三醚和四醚,优选二醚、三醚和四醚,更优选三醚和 四醚,并且进一步优选四醚,(b2)链状烃三醇与至少一种脂肪族一元醇的醚, 如单醚、二醚和三醚,优选二醚和三醚,并且更优选三醚,以及(b3)链状烃 二醇与至少一种脂肪族一元醇的醚,如单醚和二醚,并且优选二醚。

作为上述链状烃四醇与至少一种脂肪族一元醇的醚,可列举出例如下式 (10)~(13)的季戊四醇与脂肪族一元醇的四醚、三醚、二醚和单醚。

(式中R10~R13分别为链状烃。)

作为上述链状烃三醇与至少一种脂肪族一元醇的醚,可列举出例如下式 (14)~(16)的甘油与脂肪族一元醇的三醚、二醚和单醚。

(式中R14~R16分别为链状烃。)

作为上述链状烃二醇与至少一种脂肪族一元醇的醚,可列举出下式(17) 的C2~C6二元醇与脂肪族一元醇的二醚、下式(18)的C2~C6二元醇与脂肪族 一元醇的单醚:

R17OCnH2nOR18(17)

(式中,n为2~6的整数,而R17和R18分别为链状烃),

R17OCnH2nOH(18)

(式中,n为2~6的整数,而R17为链状烃)。

上述季戊四醇与脂肪族一元醇的四醚中,构成季戊四醇与脂肪族一元醇 的四醚的脂肪族一元醇的碳原子数总计,即上述式(10)中R10、R11、R12和R13部分的碳原子数总计为4时,IOB为0.44。因此,上述季戊四醇与脂肪族一元 醇的四醚中,脂肪族一元醇的碳原子数总计为约4以上时,满足IOB为约 0.00~约0.60的条件。

上述季戊四醇与脂肪族一元醇的三醚中,构成季戊四醇与脂肪族一元醇 的三醚的脂肪族一元醇的碳原子数总计,即上述式(11)中R10、R11和R12部分 的碳原子数总计为9时,IOB为0.57。因此,上述季戊四醇与脂肪族一元醇的 三醚中,脂肪族一元醇的碳原子数总计为约9以上时,满足IOB为约0.00~约 0.60的条件。

上述季戊四醇与脂肪族一元醇的二醚中,构成季戊四醇与脂肪族一元醇 的二醚的脂肪族一元醇的碳原子数总计,即上述式(12)中R10和R11部分的碳原 子数总计为15时,IOB为0.60。因此,上述季戊四醇与脂肪族一元醇的二醚 中,脂肪族一元醇的碳原子数总计为约15以上时,满足IOB为约0.00~约0.60 的条件。

上述季戊四醇与脂肪族一元醇的单醚中,构成季戊四醇与脂肪族一元醇 的单醚的脂肪族一元醇的碳原子数,即上述式(13)中R10部分的碳原子数为22 时,IOB为0.59。因此,上述季戊四醇与脂肪族一元醇的单醚中,脂肪族一 元醇的碳原子数为约22以上时,满足IOB为约0.00~约0.60的条件。

另外,上述甘油与脂肪族一元醇的三醚中,构成甘油与脂肪族一元醇的 三醚的脂肪族一元醇的碳原子数总计,即式(14)中R14、R15和R16部分的碳原 子数总计为3时,IOB为0.50。因此,上述甘油与脂肪族一元醇的三醚中,脂 肪族一元醇的碳原子数总计为约3以上时,满足IOB为约0.00~约0.60的条件。

上述甘油与脂肪族一元醇的二醚中,构成甘油与脂肪族一元醇的二醚的 脂肪族一元醇的碳原子数总计,即式(15)中R14和R15部分的碳原子数总计为9 时,IOB为0.58。因此,上述甘油与脂肪族一元醇的二醚中,脂肪族一元醇 的碳原子数总计为约9以上时,满足IOB为约0.00~约0.60的条件。

上述甘油与脂肪族一元醇的单醚中,构成甘油与脂肪族一元醇的单醚的 脂肪族一元醇的碳原子数,即式(16)中R14部分的碳原子数为16时,IOB为 0.58。因此,上述甘油与脂肪族一元醇的单醚中,脂肪族一元醇的碳原子数 为约16以上时,满足IOB为约0.00~约0.60的条件。

式(17)所示的丁二醇(n=4)与脂肪族一元醇的二醚中,R17和R18部分的碳 原子数总计为2时,IOB为0.33。因此,式(17)所示的丁二醇(n=4)与脂肪族一 元醇的二醚中,脂肪族一元醇的碳原子数总计为2以上时,满足IOB为约 0.00~约0.60的条件。另外,式(18)所示的乙二醇(n=2)与脂肪族一元醇的单 醚中,R17部分的碳原子数为8时,IOB为0.60。因此,式(18)所示的乙二醇(n=2) 与脂肪族一元醇的单醚中,脂肪族一元醇的碳原子数为约8以上时,满足IOB 为约0.00~约0.60的条件。

作为化合物(B),可以通过在酸催化剂的存在下将化合物(B1)和化合物 (B2)脱水缩合来生成。

[(C)(C1)含有链状烃部分和取代上述链状烃部分的氢原子的2~4个羧基 的羧酸、羟基酸、烷氧基酸或氧代酸,与(C2)具有链状烃部分和取代上述链 状烃部分的氢原子的1个羟基的化合物的酯]

(C)(C1)含有链状烃部分和取代上述链状烃部分的氢原子的2~4个羧基 的羧酸、羟基酸、烷氧基酸或氧代酸,与(C2)具有链状烃部分和取代上述链 状烃部分的氢原子的1个羟基的化合物的酯(以下有时称为“化合物(C)”), 只要具有上述IOB、熔点和水溶解度,则不必酯化全部羧基。

作为(C1)含有链状烃部分和取代上述链状烃部分的氢原子的2~4个羧 基的羧酸、羟基酸、烷氧基酸或氧代酸(以下有时称为“化合物(C1)”),可 列举出例如具有2~4个羧基的链状烃羧酸,如链状烃二羧酸包括链烷烃二羧 酸,如乙二酸、丙二酸、丁二酸、戊二酸、己二酸、庚二酸、辛二酸、壬二 酸和癸二酸,链状烃三羧酸包括链烷烃三羧酸如丙三羧酸、丁三羧酸、戊三 羧酸、己三羧酸、庚三羧酸、辛三羧酸、壬三羧酸和癸三羧酸,以及链状烃 四羧酸包括链烷烃四羧酸,如丁烷四羧酸、戊烷四羧酸、己烷四羧酸、庚烷 四羧酸、辛烷四羧酸、壬烷四羧酸和癸烷四羧酸。

另外,化合物(C1)包括具有2~4个羧基的链状烃羟基酸,如苹果酸、酒 石酸、柠檬酸和异柠檬酸等,具有2~4个羧基的链状烃烷氧基酸,如O-乙酰 柠檬酸,以及具有2~4个羧基的链状烃氧代酸。作为(C2)具有链状烃部分和 取代上述链状烃部分的氢原子的1个羟基的化合物,可列举出“化合物(B)” 的项中列举出的例子,例如脂肪族一元醇。

作为化合物(C),可列举出(c1)具有4个羧基的链状烃四羧酸、羟基酸、烷 氧基酸或氧代酸与至少一种脂肪族一元醇的酯,例如单酯、二酯、三酯和四 酯,优选二酯、三酯和四酯,更优选三酯和四酯,并且进一步优选四酯,(c2) 具有3个羧基的链状烃三羧酸、羟基酸、烷氧基酸或氧代酸与至少一种脂肪 族一元醇的酯,例如单酯、二酯和三酯,优选二酯和三酯,并且更优选三酯, 以及(c3)具有2个羧基的链状烃二羧酸、羟基酸、烷氧基酸或氧代酸与至少一 种脂肪族一元醇的酯,例如单酯和二酯,优选二酯。作为化合物(C)的例子, 可列举出己二酸二辛酯、O-乙酰柠檬酸三丁酯等,并且已经市售。

[(D)具有链状烃部分和插入到上述链状烃部分的C-C单键之间的选自由 醚键(-O-)、羰基键(-CO-)、酯键(-COO-)和碳酸酯键(-OCOO-)组成的组中的 任意一种键的化合物]

作为(D)具有链状烃部分和插入到上述链状烃部分的C-C单键之间的选 自由醚键(-O-)、羰基键(-CO-)、酯键(-COO-)和碳酸酯键(-OCOO-)组成的组 中的任意一种键的化合物(以下有时称为“化合物(D)”),可列举出(d1)脂肪 族一元醇与脂肪族一元醇的醚、(d2)二烷基酮、(d3)脂肪酸与脂肪族一元醇的 酯、和(d4)碳酸二烷基酯。

[(d1)脂肪族一元醇与脂肪族一元醇的醚]

作为上述脂肪族一元醇与脂肪族一元醇的醚,可列举出具有下式(19)的 化合物:

R19OR20(19)

(式中,R19和R20分别为链状烃)。

作为构成上述醚的脂肪族一元醇(式(19)中相当于R19OH和R20OH),若上 述醚满足上述IOB、熔点和水溶解度的条件,则没有特别限制,可列举出例 如“化合物(B)”项中列举的脂肪族一元醇。

脂肪族一元醇与脂肪族一元醇的醚中,构成该醚的脂肪族一元醇的碳原 子数总计、即上述式(19)中R19和R20部分的碳原子数总计为2时,IOB为0.50, 因此,若该碳原子数总计为约2以上,则满足上述IOB的条件。但是,上述碳 原子数总计为6左右时,水溶解度高、为约2g,从蒸气压的观点考虑存在问 题。为了满足水溶解度为约0.00~约0.05g的条件,优选上述碳原子数总计为 约8以上。

[(d2)二烷基酮]

作为上述二烷基酮,可列举出具有下式(20)的化合物:

R21COR22(20)

(式中,R21和R22分别为烷基)。

上述二烷基酮中,R21和R22的碳原子数总计为5时,IOB为0.54,因此, 若该碳原子数总计为约5以上,则满足上述IOB的条件。但是,上述碳原子数 总计为5左右时,水溶解度高、为约2g。因此,为了满足水溶解度为约0.00~ 约0.05g的条件,优选上述碳原子数总计为约8以上。另外,若考虑到蒸气压, 则上述碳原子数优选为约10以上,并且更优选为约12以上。需要说明的是, 上述碳原子数总计为约8时,例如5-壬酮,熔点为约-50℃、蒸气压在20℃下 为约230Pa。关于上述二烷基酮,除了市售之外,还可以通过公知的方法例 如用铬酸等将仲醇氧化来得到。

[(d3)脂肪酸与脂肪族一元醇的酯]

作为上述脂肪酸与脂肪族一元醇的酯,可列举出例如具有下式(21)的化 合物:

R23COOR24(21)

(式中,R23和R24分别为链状烃)。

作为构成上述酯的脂肪酸(式(21)中相当于R23COOH),可列举出例如“(a1) 链状烃四醇与至少一种脂肪酸的酯”中列举的脂肪酸、即饱和脂肪酸和不饱 和脂肪酸,若考虑到有可能由于氧化等而改性则优选为饱和脂肪酸。作为构 成上述酯的脂肪族一元醇(式(21)中相当于R24OH),可列举出例如“化合物 (B)”项中列举的脂肪族一元醇。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脂肪酸与脂肪族一元醇的酯中,脂肪酸和脂肪族一 元醇的碳原子数总计即式(21)中R23C和R24部分的碳原子数总计为5时,IOB 为0.60,因此,R23C和R24部分的碳原子数总计为约5以上时,满足上述IOB 的条件。但是,例如对于上述碳原子数总计为6的乙酸丁酯而言,蒸气压高、 超过2000Pa。因此,若考虑到蒸气压,则上述碳原子数总计优选为约12以上。 需要说明的是,若上述碳原子数总计为约11以上,则可以满足水溶解度为约 0.00~约0.05g的条件。

作为上述脂肪酸与脂肪族一元醇的酯的例子,可列举出例如十二烷酸 (C12)与十二烷醇(C12)的酯、十四烷酸(C14)与十二烷醇(C12)的酯等,作为上述 脂肪酸与脂肪族一元醇的酯的市售品,可列举出例如ELECTOLWE20和 ELECTOLWE40(以上日油株式会社制)。

[(d4)碳酸二烷基酯]

作为上述碳酸二烷基酯,可列举出具有下式(22)的化合物:

R25OC(=O)OR26(22)

(式中,R25和R26分别为烷基)。

上述碳酸二烷基酯中,R25和R26的碳原子数总计为6时,IOB为0.57,因 此,若R25和R26的碳原子数总计为约6以上,则满足IOB的条件。若考虑到水 溶解度,则R25和R26的碳原子数总计优选为约7以上,并且更优选为约9以上。 关于上述碳酸二烷基酯,除了市售之外,还可以通过光气与醇的反应、氯化 甲酸酯与醇或醇化物的反应、以及碳酸银与烷基碘的反应来合成。

[(E)聚氧C2~C6亚烷基二醇、其酯或醚]

作为上述聚氧C2~C6亚烷基二醇、其酯或醚(以下有时称为化合物(E)), 可列举出(e1)聚氧C2~C6亚烷基二醇,(e2)聚氧C2~C6亚烷基二醇与至少一种 脂肪酸的酯,(e3)聚氧C2~C6亚烷基二醇与至少一种脂肪族一元醇的醚,(e4) 聚氧C2~C6亚烷基二醇与链状烃四羧酸、链状烃三羧酸或链状烃二羧酸的 酯,以及(e5)聚氧C2~C6亚烷基二醇与链状烃四醇、链状烃三醇或链状烃二 醇的醚。以下进行说明。

[(e1)聚氧C2~C6亚烷基二醇]

上述聚氧C2~C6亚烷基二醇指的是i)具有选自由氧基C2~C6亚烷基骨 架,即氧基亚乙基骨架、氧基亚丙基骨架、氧基亚丁基骨架、氧基亚戊基骨 架、和氧基亚己基骨架组成的组中的任意一种骨架并且两末端具有羟基的均 聚物,ii)具有选自上述组中的两种以上骨架并且两末端具有羟基的嵌段共聚 物,或iii)具有选自上述组中的两种以上骨架并且两末端具有羟基的无规共聚 物。

上述氧基C2~C6亚烷基骨架从降低聚氧C2~C6亚烷基二醇的IOB的观点 考虑,优选为氧基亚丙基骨架、氧基亚丁基骨架、氧基亚戊基骨架、或氧基 亚己基骨架,更优选为氧基亚丁基骨架、氧基亚戊基骨架、或氧基亚己基骨 架。

上述聚氧C2~C6亚烷基二醇可以通过下式(23)表示:

HO-(CmH2mO)n-H(23)

(式中,m为2~6的整数)。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人确认到,聚乙二醇(式(23)中相当于m=2的均聚 物),在n≥45(重均分子量超过约2000)时,满足约0.00~约0.60的IOB的条件, 但是即使重均分子量超过约4000时也不满足水溶解度的条件。因此认为,(e1) 聚氧C2~C6亚烷基二醇不包括乙二醇的均聚物,乙二醇应该以与其它二元醇 的嵌段共聚物或无规共聚物形式包括于(e1)聚氧C2~C6亚烷基二醇。

因此,式(23)的均聚物可以包括丙二醇、丁二醇、戊二醇或己二醇的均 聚物。由此,式(23)中,m为约3~约6,并且更优选为约4~约6,并且n为2 以上。

上述式(23)中,n的值为聚氧C2~C6亚烷基二醇具有约0.00~约0.60的 IOB、约45℃以下的熔点、和相对于25℃的水100g为约0.00~约0.05g的水溶 解度的值。例如,式(23)为聚丙二醇(m=3的均聚物)的情况下,n=12时,IOB 为0.58。因此,式(23)为聚丙二醇(m=3的均聚物)的情况下,m≥约12时,满 足上述IOB的条件。另外,式(23)为聚丁二醇(m=4的均聚物)的情况下,n=7 时,IOB为0.57。因此,式(23)为聚丁二醇(m=4的均聚物)的情况下,n≥约7 时,满足上述IOB的条件。

从IOB、熔点和水溶解度的观点考虑,聚氧C2~C6亚烷基二醇的重均分 子量优选处于约200~约10000的范围内,更优选处于约250~约8000的范围 内,并且进一步优选处于约250~约5000的范围内。另外,从IOB、熔点和水 溶解度的观点考虑,聚氧C3亚烷基二醇即聚丙二醇的重均分子量优选处于约 1000~约10000的范围内,更优选处于约3000~约8000的范围内,并且进一 步优选处于约4000~约5000的范围内。这是由于,上述重均分子量不足约 1000时,水溶解度不满足条件,并且存在重均分子量越大则特别是吸收体转 移速度和表层的白度越升高的倾向。

作为上述聚氧C2~C6亚烷基二醇的市售品,可列举出例如UNIOL(商 标)D-1000、D1200、D-2000、D-3000、D-4000、PB-500、PB-700、PB-1000 和PB-2000(以上日油株式会社制)。

[(e2)聚氧C2~C6亚烷基二醇与至少一种脂肪酸的酯]

作为上述聚氧C2~C6亚烷基二醇与至少一种脂肪酸的酯,可列举出“(e1) 聚氧C2~C6亚烷基二醇”项中说明的聚氧C2~C6亚烷基二醇的OH末端的一 者或两者被脂肪酸酯化而成的酯,即单酯和二酯。

作为聚氧C2~C6亚烷基二醇与至少一种脂肪酸的酯中应酯化的脂肪酸, 可列举出例如“(a1)链状烃四醇与至少一种脂肪酸的酯”中列举的脂肪酸, 即饱和脂肪酸或不饱和脂肪酸,若考虑到有可能由于氧化等而改性,则优选 为饱和脂肪酸。作为上述聚氧C2~C6亚烷基二醇与脂肪酸的酯的市售品,可 列举出例如WILLBRITEcp9(日油株式会社制)。

[(e3)聚氧C2~C6亚烷基二醇与至少一种脂肪族一元醇的醚]

作为上述聚氧C2~C6亚烷基二醇与至少一种脂肪族一元醇的醚,可列举 出“(e1)聚氧C2~C6亚烷基二醇”项中说明的聚氧C2~C6亚烷基二醇的OH末 端的一者或两者被脂肪族一元醇醚化而成的醚,即单醚和二醚。作为聚氧 C2~C6亚烷基二醇与至少一种脂肪族一元醇的醚中应醚化的脂肪族一元醇, 可列举出例如“化合物(B)”项中列举的脂肪族一元醇。

[(e4)聚氧C2~C6亚烷基二醇与链状烃四羧酸、链状烃三羧酸或链状烃二 羧酸的酯]

作为上述聚氧C2~C6亚烷基二醇与链状烃四羧酸、链状烃三羧酸或链状 烃二羧酸的酯中应酯化的聚氧C2~C6亚烷基二醇,可列举出“(e1)聚氧C2~ C6亚烷基二醇”项中说明的聚氧C2~C6亚烷基二醇。另外,作为应酯化的链 状烃四羧酸、链状烃三羧酸和链状烃二羧酸,可列举出“化合物(C)”项中 说明的例子。

上述聚氧C2~C6亚烷基二醇与链状烃四羧酸、链状烃三羧酸或链状烃二 羧酸的酯,除了市售之外,也可以通过在公知的条件下使链状烃四羧酸、链 状烃三羧酸或链状烃二羧酸与C2~C6亚烷基二醇进行缩聚来制造。

[(e5)聚氧C2~C6亚烷基二醇与链状烃四醇、链状烃三醇或链状烃二醇的 醚]

作为上述聚氧C2~C6亚烷基二醇与链状烃四醇、链状烃三醇或链状烃二 醇的醚中应醚化的聚氧C2~C6亚烷基二醇,可列举出“(e1)聚氧C2~C6亚烷 基二醇”项中说明的聚氧C2~C6亚烷基二醇。另外,作为应醚化的链状烃四 醇、链状烃三醇和链状烃二醇,可列举出“化合物(A)”项中说明的例子, 例如季戊四醇、甘油和乙二醇。

作为上述聚氧C2~C6亚烷基二醇与链状烃四醇、链状烃三醇或链状烃二 醇的醚的市售品,可列举出例如UNILUBE(商标)5TP-300KB、UNIOL(商 标)TG-3000和TG-4000(日油株式会社制)。UNILUBE(商标)5TP-300KB为通过 1摩尔季戊四醇与65摩尔丙二醇和5摩尔乙二醇缩聚而得到的化合物,其IOB 为0.39、熔点低于45℃、并且水溶解度不足0.05g。

UNIOL(商标)TG-3000为通过1摩尔甘油与50摩尔丙二醇缩聚而得到的 化合物,其IOB为0.42、熔点低于45℃、水溶解度不足0.05g、并且重均分子 量为约3000。UNIOL(商标)TG-4000为通过1摩尔甘油与70摩尔丙二醇缩聚而 得到的化合物,其IOB为0.40、熔点低于45℃、水溶解度不足0.05g、并且重 均分子量为约4000。

上述聚氧C2~C6亚烷基二醇与链状烃四醇、链状烃三醇或链状烃二醇的 醚也可以通过在公知的条件下对链状烃四醇、链状烃三醇或链状烃二醇加成 C2~C6氧化烯来制造。

[(F)链状烃]

上述链状烃,由于上述无机性值为0,因此IOB为0.00,而水溶解度大致 为0g,因此若为熔点约45℃以下的链状烃则可以含有于上述血液改质剂。作 为上述链状烃,可列举出例如(f1)链状烷烃如直链烷烃和支链烷烃,例如直 链烷烃的情况下,若考虑到熔点为约45℃以下,则大致包括碳原子数为22以 下的直链烷烃。另外,若考虑到蒸气压则大致包括碳原子数为13以上的直链 烷烃。支链烷烃的情况下,与直链烷烃相比,同一碳原子数下熔点有可能降 低,因此可以包括碳原子数为22以上的支链烷烃。作为上述烃的市售品,可 列举出例如PARLEAM6(日油株式会社)。

上述血液改质剂与实施例一起详细考察,发现至少具有降低血液粘度和 表面张力的作用。吸收性物品应吸收的经血与通常的血液相比,含有子宫内 膜壁等的蛋白质,因此它们发挥作用以使血液细胞之间连接,血液细胞容易 形成缗钱状(rouleaustate)。因此,吸收性物品应吸收的经血容易形成高粘度, 表层为无纺布或织布的情况下,经血容易堵塞纤维之间,佩带者容易感觉到 发粘感,并且经血在表层的表面扩散,容易泄漏。

另外,IOB为约0.00~约0.60的血液改质剂由于有机性高、容易进入到血 液细胞之间,因此认为可以使血液细胞稳定化、血液细胞不易形成缗钱结构。 认为通过上述改质剂使血液细胞稳定化、血液细胞不易形成缗钱结构,吸收 体容易吸收经血。例如含有丙烯酸系高吸收聚合物、所谓SAP的吸收性物品 中,已知若吸收经血则形成缗钱状的血液细胞覆盖SAP表面,SAP难以发挥 吸收性能,但是认为通过使血液细胞稳定化,SAP容易发挥吸收性能。另外 认为,与红细胞亲和性高的血液改质剂由于保护红细胞膜,因此不易破坏红 细胞。

接着参照图6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的吸收性物品1的制造方法进行 说明。图6为用于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的吸收性物品1的制造方法中使用 的吸收性物品制造装置100进行说明的图。吸收性物品1的制造方法包括形成 吸收体的工序、准备表层用片材的工序、在层叠体形成压缩凹沟的工序、准 备底层用片材的工序、切断吸收性物品的连续体的工序和在吸收性物品涂布 血液改质剂的工序。另外,准备表层用片材的工序中使用的表层用片材,通 过包括准备树脂薄膜片材的工序、在树脂薄膜片材形成凹部的工序和对树脂 薄膜片材进行齿轮拉伸的工序的表层用片材的制造方法来制造。

形成吸收体的工序中,将吸收体128形成于带110上。由未图示的粉碎浆 粕供给装置将粉碎浆粕122供给到提花滚筒(patterndrum)120。在提花滚筒 120的外周部形成凹部124作为装填粉碎浆粕的模具。提花滚筒120的内部形 成吸引126,供给到提花滚筒120的粉碎浆粕122被吸入到凹部124之中,并进 行压缩。接着在凹部124中被压缩的浆粕122成型为吸收体128。将吸收体128 载置于带上。

准备表层用片材的工序中,将通过后述的表层用片材的制造方法制造的 表层用片材216配置于吸收体128之上,将表层用片材216与吸收体128粘接。

在层叠体形成压缩凹沟的工序中,使用压花加工装置130,在表层用片 材216和吸收体128的层叠体262形成压缩凹沟。层叠体262通过压花加工装置 130的上段辊131与下段辊132之间。在上段辊131的外周的表面设置有对应于 图1所示的吸收性物品1的压缩凹沟7的形状的凸部(未图示)。下段辊132为外 周的表面平滑的滚轧面(planeroll)。在压花加工装置130的上段辊131与下段 辊132之间通过层叠体262,由此对层叠体262中的对应于图1所示的吸收性物 品1的压缩凹沟7的部分在厚度方向进行压缩,在层叠体262形成压缩凹沟。

准备底层用片材的工序中,将由底层用薄板轧辊(sheetroll)140供给的底 层用片材142,重叠、粘接于形成有压缩凹沟的层叠体134的与表层用片材侧 相反一侧的面,形成吸收性物品的连续体144。

切断吸收性物品的连续体的工序中,使用切刀150切断吸收性物品的连 续体144以形成吸收性物品的形状,从而制作吸收性物品。

在吸收性物品涂布血液改质剂的工序中,使用改质剂涂布喷雾器160在 吸收性物品的中央的区域涂布上述血液改质剂161,在表层的表面形成血液 改质剂层。

涂布于吸收性物品的中央区域的血液改质剂161至少涂布于与佩带者的 体液排出口对置的部分即可。例如血液改质剂可以涂布于以吸收性物品的中 心作为中心,长度方向的长度优选为50mm以上、更优选为10mm以上,宽度 方向的长度优选为10mm以上、更优选为30mm以上的区域。

切断吸收性物品的连续体的工序之后,涂布血液改质剂,但是也可以在 后述的表层用片材的制造工序中涂布血液改质剂。为了抑制在制造吸收性物 品的中途,所涂布的血液改质剂由吸收性物品脱落,优选在吸收性物品的制 造工序的下游的阶段、例如即将包装吸收性物品之前将血液改质剂涂布于吸 收性物品。

吸收性物品1的制造方法另外包括在吸收性物品的连续体144形成粘合 部的工序和在吸收性物品连续体144形成密封部的工序等。

接着对表层用片材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准备树脂薄膜片材的工序中,如图6所示,将由树脂薄膜片材的辊210供 给的树脂薄膜片材212供给到凹部形成辊220。

在树脂薄膜片材形成凹部的工序中,使树脂薄膜片材212通过凹部形成 辊220,制作形成有凹部2141的树脂薄膜片材214(参照图8)。凹部形成辊220 包含压花辊(knurlroll)221和具有平滑表面的预热辊222。

图7的(a)和(b)为表示压花辊221的一例的图。图7的(a)为表示压花辊221 的整体的图,图7的(b)为将压花辊221的外周表面的具有凹凸的部分223放大 的图。图7的(c)为表示具有平滑表面的预热辊222的一例的图。在压花辊221 的表面223设置有格子状的凸部224。由此,在压花辊221的表面形成菱形的 凹部225。需要说明的是,压花辊221的凹部225的形状不限于菱形,可以为 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三角形、六边形等形状。

格子状的凸部224中平行排列的凸部224的中心线间隔、即格子状的凸部 224的间距优选为0.2mm以上且10mm以下,更优选为0.4mm以上且2mm以下。 格子状的凸部224的间距不足0.2mm或者大于10mm的情况下,有可能不会在 树脂薄膜形成凹部。另外,格子状的凸部224的宽度优选为0.01mm以上且 1mm以下,更优选为0.03mm以上且0.1mm以下。另外,菱形的凹部225的一 边的长度优选为0.1mm以上且5mm以下,更优选为0.2mm以上且1mm以下。 格子状的凸部224的宽度不足0.01mm或者大于1mm的情况下,或者菱形的凹 部225的一边的长度不足0.1mm或者大于5mm的情况下,有可能不会在树脂 薄膜形成凹部。

具有平滑表面的预热辊222保持于70℃以上且100℃以下的温度下,对所 供给的树脂薄膜片材212进行加热。由此,树脂薄膜片材212变得柔软,容易 成型。

树脂薄膜片材212通过压花辊221与具有平滑表面的辊222之间时,在与 格子状的凸部224接触的部分,树脂薄膜片材212在厚度方向受到强的压力。 由此,如图8所示,在树脂薄膜片材214形成细小的凹部2141。需要说明的是, 实际上形成于树脂薄膜片材212的凹部2141小于图8所示,单位面积的凹部 2141的个数比图8所示多得很。凹部2141仅形成于树脂薄膜片材214中的对应 于吸收性物品1的中央部分12(参照图1)的范围2143。在此,树脂薄膜片材214 中的对应于吸收性物品1的范围为以附图标记2142的虚线所示的范围。

对树脂薄膜片材进行齿轮拉伸的工序中,使形成有凹部的树脂薄膜片材 214通过图6所示的拉伸齿轮辊230,由此制作形成有多个折弯部的树脂薄膜 片材216。形成于树脂薄膜片材214的折弯部在树脂薄膜片材214的机械方向 (MD)延伸、在树脂薄膜片材214的宽度方向排列。树脂薄膜片材214的折弯部 的宽度方向的截面形状与吸收性物品1的折弯部21(21A、21B)同样地例如为 大致U字形状。另外,与吸收性物品1的折弯部21(21A、21B)同样地,形成于 树脂薄膜214的折弯部具有多个非连续部分,在机械方向延伸的折弯部在中 途多个部位间断。形成于树脂薄膜片材214的折弯部的非连续部分中,树脂 薄膜片材的宽度方向的截面不会以形成大致U字形状的方式折弯。形成于树 脂薄膜片材214的折弯部的非连续部分优选与相邻的折弯部的非连续部分沿 着相同的直线排列。该直线优选相对于机械方向倾斜。例如该直线与机械方 向之间形成的角度优选为10°以上且170°以下。

拉伸齿轮辊230包括上段辊231和下段辊232。图9的(a)为用于对拉伸齿轮 辊230的上段辊231进行说明的图,图9的(b)为用于对配置于上段辊231的外周 面上的齿轮齿233进行说明的图,图9的(c)为图9的(b)的B-B线截面图。齿轮 齿233在上段辊231的圆周方向非连续地延伸。即,在上段辊231的圆周方向 延伸的齿轮齿233在中途多个部位间断。通过该齿轮齿233间断的部位234, 在树脂薄膜片材214的折弯部形成非连续部位。齿轮齿233间断的部位234优 选以在相对于齿轮齿233延伸的方向倾斜的方向的直线上排列的方式配置。 由此,可以使得形成于树脂薄膜214的折弯部的非连续部分与相邻的折弯部 的非连续部分沿着相同的直线排列。

齿轮齿233的宽度例如为0.3mm以上且0.5mm以下,相邻的齿轮齿233的 中心间距离例如为1.0mm以上且1.2mm以下。

图10的(a)为用于对拉伸齿轮辊230的下段辊232进行说明的图,图10的(b) 为用于对配置于下段辊232的外周面上的齿轮齿235进行说明的图,图10的(c) 为图10的(b)的C-C线截面图。齿轮齿235在下段辊232的圆周方向延伸。下段 辊232不会像上段辊231那样中途多个部位间断。齿轮齿235的宽度例如与上 段辊231的齿轮齿233的宽度相等,相邻的齿轮齿235的中心间距离例如与上 段辊231的齿轮齿233的中心间距离相等。

上段辊231的齿轮齿233与下段辊232的齿轮齿235啮合的部分中的上段 辊231的径向的长度、即咬入深度例如为1.25mm。上段辊231的齿轮齿233与 下段辊232的齿轮齿235啮合时的上段辊231的齿轮齿233与下段辊232的齿轮 齿235之间的间隙例如为0.25mm以上且0.45mm以下。

如图6所示,树脂薄膜片材214通过拉伸齿轮辊230时,树脂薄膜214折弯 为大致波状,在树脂薄膜214形成折弯部。另外,在树脂薄膜片材214的形成 有凹部2141的区域2143(参照图8)进一步形成对应于表层2的开口部26(参照 图4)的开口部。

接着参照图11对树脂薄膜片材214通过拉伸齿轮辊230时、在树脂薄膜片 材214形成开口部的原理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该原理不限定本发明。

树脂薄膜片材214在上段辊231的齿轮齿233与下段辊232的齿轮齿235啮 合的部分236大幅拉伸。上述凹部形成工序中形成有凹部2141(参照图8)的部 分,为树脂薄膜片材214变薄、进而被压花辊221的格子状的凸部224赋予缺 陷的部分,因此强度变弱,树脂薄膜片材214的凹部2141若受到拉伸则破裂。 因此,树脂薄膜片材214的受到拉伸的部分236中,树脂薄膜片材214的凹部 2141破裂,树脂薄膜片材214的破裂了的部分扩大,形成开口部。

树脂薄膜片材214在上段辊231的齿轮齿233与下段辊232的齿轮齿235没 有啮合的部分237、238中不怎么拉伸。因此,在树脂薄膜片材214中的上段 辊231的齿轮齿233与下段辊232的齿轮齿235没有啮合的部分237、238中,即 使树脂薄膜片材214通过拉伸齿轮辊230,上述凹部形成工序中形成的凹部 2141也不会破裂、不会形成开口部。

树脂薄膜片材214的没有形成凹部2141的区域中,在上段辊231的齿轮齿 233与下段辊232的齿轮齿235啮合的部分236,即使树脂薄膜片材214被大幅 拉伸,树脂薄膜片材214也不会破裂。因此,在树脂薄膜片材214中的分别对 应于吸收性物品1的主体部10的翼部侧的区域14和翼部5的区域没有形成开 口部。

以上的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1可以如下所述变形。

(1)可以仅在表层的翼部设置折弯部。另外,也可以仅在表层中的主体部 的翼部侧的区域和翼部设置折弯部。这些情况下,都可以容易地符合内衣的 腿开口部的边缘的形状来折弯吸收性物品的翼部。

(2)如图12所示的吸收性物品1A那样,替代表层2,侧部片18A构成翼部5 的情况下,可以在侧部片18A设置折弯部21、在表层2A不设置折弯部21。这 些情况下,都可以容易地符合内衣的腿开口部的边缘的形状来折弯吸收性物 品的翼部。另外,这种情况下,表层2可以为无纺布。表层2A为无纺布的情 况下,也可以容易地符合内衣的腿开口部的边缘的形状来折弯吸收性物品的 翼部。

表层2A中使用的无纺布可以为天然纤维或化学纤维。表层2A中使用的 天然纤维可列举出粉碎浆粕、棉等纤维素。表层2A中使用的化学纤维,可列 举出例如人造丝、原纤化人造丝等再生纤维素、乙酸酯、三乙酸酯等半合成 纤维素、热塑性疏水性化学纤维、以及实施了亲水化处理的热塑性疏水性化 学纤维等。表层2A中使用的热塑性疏水性化学纤维,可列举出例如聚乙烯 (PE)、聚丙烯(PP)、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等单纤维,聚乙烯和聚丙烯 接枝聚合而成的纤维以及芯鞘结构等复合纤维。

需要说明的是,侧部片构成翼部的情况下,也可以在主体部设置折弯部。

即,若至少在翼部中的穿着的衣服侧的面的相反侧的面形成折弯部,则 可以在主体部形成或不形成折弯部。

实施例

本发明中,血液改质剂由于具有降低血液的粘度和表面张力的机理,体 液通过改质剂层27,可以不残留于表层2地移动到吸收体4而被吸收体4吸收。 通过以下的实施例确认了血液改质剂具有降低血液的粘度和表面张力的机 理。这种确认使用与树脂薄膜相比体液容易残留的无纺布进行。

[例1]

[回湿率和吸收体转移速度的评价]

[血液改质剂的数据]

准备市售的生理用卫生巾。该生理用卫生巾由以下形成:由用亲水剂处 理的透气无纺布(由聚酯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形成的复合纤维,基重: 35g/m2)形成的表层、由透气无纺布(由聚酯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形成的复 合纤维,基重:30g/m2)形成的第二片、包含浆粕(基重:150~450g/m2,越 靠中央部越多)、丙烯酸系高吸收聚合物(基重:15g/m2)和作为芯材包套的薄 纸的吸收体、经过拒水剂处理的侧部片和由聚乙烯薄膜形成的底层。

以下列举出用于实验的血液改质剂。

[(a1)链状烃四醇与至少一种脂肪酸的酯]

·UNISTARH-408BRS,日油株式会社制

四2-乙基己酸季戊四醇酯,重均分子量:约640

·UNISTARH-2408BRS-22,日油株式会社制

四2-乙基己酸季戊四醇酯和二-2-乙基己酸新戊二醇酯的混合物(58:42, 重量比),重均分子量:约520

[(a2)链状烃三醇与至少一种脂肪酸的酯]

·CetiolSB45DEO,CognisJapan制

脂肪酸为油酸或硬脂酸的甘油与脂肪酸的三酯。

·SOY42,日油株式会社制

以大致0.2:11:88:0.8的重量比含有C14的脂肪酸:C16的脂肪酸:C18的脂肪 酸:C20的脂肪酸(含有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这两者)的甘油与脂肪酸的 三酯,重均分子量:880

·三C2L油脂肪酸甘油酯,日油株式会社制

以大致37:7:56的重量比含有C8的脂肪酸:C10的脂肪酸:C12的脂肪酸的甘 油与脂肪酸的三酯,重均分子量:约570

·三CL油脂肪酸甘油酯,日油株式会社制

以大致44:56的重量比含有C8的脂肪酸:C12的脂肪酸的甘油与脂肪酸的 三酯,重均分子量:约570

·PANACET810s,日油株式会社制

以大致85:15的重量比含有C8的脂肪酸:C10的脂肪酸的甘油与脂肪酸的 三酯,重均分子量:约480

·PANACET800,日油株式会社制

脂肪酸全部为辛酸(C8)的甘油与脂肪酸的三酯,重均分子量:约470

·PANACET800B,日油株式会社制

脂肪酸全部为2-乙基己酸(C8)的甘油与脂肪酸的三酯,重均分子量:约 470

·NA36,日油株式会社制

以大致5:92:3的重量比含有C16的脂肪酸:C18的脂肪酸:C20的脂肪酸(含有 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这两者)的甘油与脂肪酸的三酯,重均分子量: 约880

·三椰子油脂肪酸甘油酯,日油株式会社制

以大致4:8:60:25:3的重量比含有C8的脂肪酸:C10的脂肪酸:C12的脂肪 酸:C14的脂肪酸:C16的脂肪酸(含有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这两者)的甘 油与脂肪酸的三酯,重均分子量:670

·辛酸甘油二酯,日油株式会社制

脂肪酸为辛酸的甘油与脂肪酸的二酯,重均分子量:340

[(a3)链状烃二醇与至少一种脂肪酸的酯]

·COMPOLBL,日油株式会社制

丁二醇的十二烷酸(C12)单酯,重均分子量:约270

·COMPOLBS,日油株式会社制

丁二醇的十八烷酸(C18)单酯,重均分子量:约350

·UNISTARH-208BRS,日油株式会社制

二-2-乙基己酸新戊二醇酯,重均分子量:约360

[(c2)具有3个羧基的链状烃三羧酸、羟基酸、烷氧基酸或氧代酸与至少一 种脂肪族一元醇的酯]

·O-乙酰基柠檬酸三丁酯,东京化成工业株式会社制

重均分子量:约400

[(c3)具有2个羧基的链状烃二羧酸、羟基酸、烷氧基酸或氧代酸与至少一 种脂肪族一元醇的酯]

·己二酸二辛脂,和光纯药工业制

重均分子量:约380

[(d3)脂肪酸与脂肪族一元醇的酯]

·ELECTOLWE20,日油株式会社制

十二烷酸(C12)与十二烷醇(C12)的酯,重均分子量:约360

·ELECTOLWE40,日油株式会社

十四烷酸(C14)与十二烷醇(C12)的酯,重均分子量:约390

[(e1)聚氧C2~C6亚烷基二醇]

·UNIOLD-1000,日油株式会社制

聚丙二醇,重均分子量:约1000

·UNIOLD-1200,日油株式会社制

聚丙二醇,重均分子量:约1200

·UNIOLD-3000,日油株式会社制

聚丙二醇,重均分子量:约3000

·UNIOLD-4000,日油株式会社制

聚丙二醇,重均分子量:约4000

·UNIOLPB500,日油株式会社制

聚丁二醇,重均分子量:约500

·UNIOLPB700,日油株式会社制

聚氧亚丁基聚氧亚丙基二醇,重均分子量:约700

·UNIOLPB1000R,日油株式会社制

聚丁二醇,重均分子量:约1000

[(e2)聚氧C2~C6亚烷基二醇与至少一种脂肪酸的酯]

·WILBRITEcp9,日油株式会社制

聚丁二醇的两末端的OH基被十六烷酸(C16)酯化的化合物,重均分子量: 约1150

[(e3)聚氧C2~C6亚烷基二醇与至少一种脂肪族一元醇的醚]

·UNILUBEMS-70K,日油株式会社制

聚丙二醇的硬脂基醚,约15个重复单元,重均分子量:约1140

[(e5)聚氧C2~C6亚烷基二醇与链状烃四醇、链状烃三醇或链状烃二醇的 醚]

·UNILUBE5TP-300KB

通过对季戊四醇1摩尔加成环氧乙烷5摩尔和环氧丙烷65摩尔而生成的 聚氧亚乙基聚氧亚丙基季戊四醇醚,重均分子量:4130

·UNIOLTG-3000,日油株式会社制

聚丙二醇的甘油基醚,约16个重复单元,重均分子量:约3000

·UNIOLTG-4000,日油株式会社制

聚丙二醇的甘油基醚,约16个重复单元,重均分子量:约4000

[(f1)链状烷烃]

·PARLEAM6,日油株式会社制

通过将液体异链烷烃、异丁烯和正丁烯共聚、接着加成氢而生成的支链 烃,聚合度:约5~约10,重均分子量:约330

[其他材料]

·NA50,日油株式会社制

对NA36加成氢,源自作为原料的不饱和脂肪酸的双键的比率降低了的 甘油与脂肪酸的三酯,重均分子量:约880

·(辛酸/癸酸)甘油单酸酯,日油株式会社制

以大致85:15的重量比含有辛酸(C8)和癸酸(C10)的甘油与脂肪酸的单酯, 重均分子量:约220

·Monomuls90-L2月桂酸甘油单酸酯,CognisJapan制

·柠檬酸异丙酯,东京化成工业株式会社制

重均分子量:约230

·苹果酸二异硬脂酯

重均分子量:约640

·UNIOLD-400,日油株式会社制

聚丙二醇,重均分子量:约400

·PEG1500,日油株式会社制

聚乙二醇,重均分子量:约1500~约1600

·NONIONS-6,日油株式会社制

聚氧亚乙基单硬脂酸酯,约7个重复单元,重均分子量:约880

·WILBRITEs753,日油株式会社制

聚氧亚乙基聚氧亚丙基聚氧亚丁基甘油,重均分子量:约960

·UNIOLTG-330,日油株式会社制

聚丙二醇的甘油基醚,约6个重复单元,重均分子量:约330

·UNIOLTG-1000,日油株式会社制

聚丙二醇的甘油基醚,约16个重复单元,重均分子量:约1000

·UNILUBEDGP-700,日油株式会社制

聚丙二醇的二甘油基醚,约9个重复单元,重均分子量:约700

·UNIOXHC60,日油株式会社制

聚氧亚乙基氢化蓖麻油,重均分子量:约3570

·凡士林,CognisJapan制

源自石油的烃,半固体

上述试样的IOB、熔点和水溶解度如下述表2所示。需要说明的是,水溶 解度根据上述方法测定,在100g脱盐水中添加20.0g、24小时后溶解的试样评 价为“20g<”,而在100g脱盐水中0.05g溶解但是1.00g不溶解的试样,评价为 0.05~1.00g。另外,对于熔点,“<45”指的是熔点低于45℃。

用上述血液改质剂涂布上述生理用卫生巾的表层的肌肤接触面。血液改 质剂室温下为液体的情况下直接,而血液改质剂室温下为固体的情况下,加 热至熔点+20℃,接着使用控制缝热熔胶HMA枪,将各血液改质剂微粒化, 以大致5g/m2的基重将各血液改质剂涂布于表层的全部肌肤接触面。

图15为表层含有三C2L油脂肪酸甘油酯的生理用卫生巾(No.2-5)中的表 层的肌肤接触面的电子显微镜照片。由图15可知,三C2L油脂肪酸甘油酯以 微粒状附着于纤维的表面。

根据以下的步骤,测定回湿率和吸收体转移速度。

[试验方法]

在含有各血液改质剂的表层上放置开了孔的亚克力板(200mm×100mm, 125g,在中央开了40mm×10mm孔),使用移液管由上述孔滴加37±1℃的马的 EDTA血液(在马的血液中添加乙二胺四乙酸(以下称为“EDTA”)以防止凝固 而得到)3g(第一次),1分钟之后,用移液管由亚克力板的孔再次滴加37±1℃ 的马的EDTA血液3g(第二次)。

在第二次滴加血液之后,立即移除上述亚克力板,在滴加血液的部位放 置滤纸(AdvantecToyoKaisha,Ltd.定性滤纸No.2,50mm×35mm)10张,由 其上以30g/cm2压力放置重物。1分钟后,取出上述滤纸,根据下式算出“回 湿率”。

回湿率(%)=100×(试验之后的滤纸质量-初始的滤纸质量)/6

另外,与回湿率的评价不同地,在第二次滴加血液之后,测定血液由表 层转移到吸收体的时间的“吸收体转移速度”。上述吸收体转移速度指的是 从向表层投入血液开始直至在表层的表面和内部没有发现血液的红色为止 的时间。

回湿率和吸收体转移速度的结果如以下的表2所示。

接着,吸收体转移速度的试验后的表层的肌肤接触面的白度根据以下的 基准肉眼评价。

◎:几乎不残留血液的红色,不能区别存在血液的部位和不存在血液的 部位

○:稍微残留血液的红色,但是难以区别存在血液的部位和不存在血液 的部位

△:稍微残留血液的红色,可知存在血液的部位

×:仍然残留血液的红色。

结果汇总示于下述表2。

不含有血液改质剂的情况下,回湿率为22.7%,而吸收体转移速度超过 60秒,对于甘油与脂肪酸的三酯而言,回湿率都为7.0%以下,而吸收体转移 速度都为8秒以下,因此可知吸收性能得到大幅改善。但是,对于甘油与脂 肪酸的三酯中熔点超过45℃的NA50而言,吸收性能没有发现大的改善。

同样地,对于具有约0.00~约0.60的IOB、约45℃以下的熔点、和相对于 25℃的水100g为约0.00~约0.05g的水溶解度的血液改质剂而言,可知吸收性 能得到大幅改善。

接着,让多名志愿受试者佩带No.2-1~No.2-47的生理用卫生巾,结果对 于No.2-1~No.2-32的含有血液改质剂的生理用卫生巾而言,得到即使吸收经 血后,表层也没有发粘感,表层干爽的回答。

另外,对于No.2-1~No.2-32的生理用卫生巾而言,并且特别是对于 No.2-1~11、15~19及32的含有血液改质剂的生理用卫生巾而言,得到吸收 经血后的表层的肌肤接触面不会被血液染红,不快感少的回答。

[例2]

对于动物的各种血液,按照上述步骤评价回湿率。实验中使用的血液如 以下所述。

[动物种类]

(1)人类

(2)马

(3)羊

[血液种类]

·去纤维蛋白血液:采集血液后,与玻璃珠一起在锥形瓶内搅拌约5分钟 而得到

·EDTA血液:在静脉血65mL中添加12%EDTA·2K生理盐水0.5mL而得到

[分馏]

血清或血浆:室温下以约1900G分别离心分离去纤维蛋白血液或EDTA 血液10分钟之后得到的上清。

血液细胞:从血液去除血清,剩余部分用磷酸缓冲生理盐水(PBS)洗涤 两次,接着加入所去除的血清量的磷酸缓冲生理盐水而得到。

除了以大致5g/m2的基重涂布三C2L油脂肪酸甘油酯之外,与例2同样地 制造吸收性物品,对于上述各种血液,评价回湿率。对于各血液测定3次, 采用其平均值。

结果如下述表3所示。

表3

与例2中得到的马的EDTA血液同样的倾向在人类和羊的血液中都得到。 另外,在去纤维蛋白血液和EDTA血液都观察到同样的倾向。

[例3]

[血液保持性的评价]

评价含有血液改质剂的表层和不含有血液改质剂的表层的血液保持性。

[试验方法]

(1)使用控制缝HMA枪将三C2L油脂肪酸甘油酯微粒化并以大致5g/m2基 重涂布于由透气无纺布(由聚酯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形成的复合纤维,基 重:35g/m2)形成的表层的肌肤接触面。另外,为了进行比较,也准备没有涂 布三C2L油脂肪酸甘油酯的表层。接着,将涂布有三C2L油脂肪酸甘油酯的 表层和未涂布三C2L油脂肪酸甘油酯的表层这两者切割为0.2g的尺寸,正确 地测定细胞粗滤器(cellstrainer)+表层的质量(a)。

(2)由肌肤接触面侧添加马的EDTA血液约2mL,并静置1分钟。

(3)将细胞粗滤器安装于离心管,并且进行下自旋(spin-down)以去除多余 的马的EDTA血液。

(4)测定细胞粗滤器+包含马的EDTA血液的表层的重量(b)。

(5)根据下式算出每1g表层的初始吸收量(g)。

初始吸收量=[重量(b)-重量(a)]/0.2

(6)将细胞粗滤器再次安装于离心管,室温下以约1200G离心分离1分钟。

(7)测定细胞粗滤器+包含马的EDTA血液的表层的重量(c)。

(8)根据下式算出每1g表层的试验后吸收量(g)。

试验后吸收量=[重量(c)-重量(a)]/0.2

(9)根据下式算出血液保持率(%)。

血液保持率(%)=100×试验后吸收量/初始吸收量

需要说明的是,测定进行3次,采用其平均值。结果如下述表4所示。

表4

暗示了含有血液改质剂的表层,血液保持性低,吸收血液后,可以将血 液迅速地转移到吸收体。

[例4]

[含有血液改质剂的血液的粘性]

含有血液改质剂的血液的粘性使用RheometricExpansionSystemARES (RheometricScientific,Inc.)测定。在马的去纤维蛋白血液中添加2质量%的 PANACET810s,轻轻搅拌形成试样,将试样载置于直径50mm的平行板,使 间隙为100μm,在37±0.5℃下测定粘度。由于平行板,不会对试样施加均匀 的剪切速度,但是机器显示的平均剪切速度为10s-1。

包含2质量%PANACET810s的马的去纤维蛋白血液的粘度为5.9mPa·s, 另一方面,不含有血液改质剂的马的去纤维蛋白血液的粘度为50.4mPa·s。因 此可知,包含2质量%PANACET810s的马的去纤维蛋白血液与不含有血液改 质剂的情况相比,降低约90%粘度。已知血液含有血液细胞等成分,并且具 有触变性(thixotropy),但是认为本公开的血液改质剂可以在低粘度区域降低 血液的粘度。通过降低血液的粘度,可以使所吸收的经血由表层迅速地转移 到吸收体。

[例5]

[含有血液改质剂的血液的显微镜照片]

将健康志愿者的经血采集到食品保护用保鲜膜上,向其一部分以1质 量%的PANACET810s浓度添加分散在10倍质量的磷酸缓冲生理盐水中的 PANACET810s。将经血滴加到载玻片,盖上盖玻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红 细胞的状态。不含血液改质剂的经血的显微镜照片如图16的(a)所示,而含有 PANACET810s的经血的显微镜照片如图16的(b)所示。

由图16可知,不含血液改质剂的经血中,红细胞形成缗钱状等聚集块, 而含有PANACET810s的经血中,红细胞分别稳定地分散。因此暗示,血液 改质剂在血液中发挥使红细胞稳定化的作用。

[例6]

[含有血液改质剂的血液的表面张力]

含有血液改质剂的血液的表面张力通过悬滴法使用协和界面科学株式 会社制接触角计DropMaster500测定。在向羊的去纤维蛋白血液中添加规定 量的血液改质剂,并充分振荡后测定表面张力。测定使用机器自动进行,表 面张力γ通过下式求得(参照图17)。

γ=g×ρ×(de)2×1/H

g:万有引力常数

1/H:由ds/de求得的校正因子

ρ:密度

de:最大直径

ds:从滴加端仅提高de的位置处的直径

密度ρ根据JISK2249-1995的“密度试验方法和密度/质量/体积转换表" 的”5.振动式密度试验方法在下述表5所示的温度下测定。测定使用京都电子 工业株式会社的DA-505。结果如表5所示。

表5

由表5可知,血液改质剂具有相对于25℃的水100g为约0.00~约0.05g的 水溶解度,因此在水中的溶解性非常低,可以降低血液的表面张力。认为通 过降低血液的表面张力,所吸收的血液不会保持于表层的纤维之间,而可以 迅速地转移到吸收体。

能够将实施方式和变形例之一或者多种组合。也能够将变形例之间组 合。

以上说明仅为一例,发明不被上述实施方式任何限定。

附图标记说明

1,1A吸收性物品

2,2A表层

3底层

4吸收体

5翼部

6粘合部

7压缩凹沟

8密封部

10主体部

18A侧部片

21,21A,21B折弯部

22A,22B非连续部分

23直线

24A1~21A19折弯部的部分

25折弯部的侧面

26开口部

27血液改质剂层

31,32内衣的腿开口部的边缘

100表层制造装置

120提花滚筒

130压花加工装置

140底层用辊

150切刀

160改质剂涂布喷雾器

210树脂薄膜片材的辊

212,214,216树脂薄膜片材

220凹部形成辊

230拉伸齿轮辊

231上段辊

232下段辊

233,235齿轮齿

234齿轮齿间断的部位

吸收性物品.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吸收性物品.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吸收性物品.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吸收性物品.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吸收性物品.pdf(53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280072753.2 (22)申请日 2012.12.11 2012-044575 2012.02.29 JP A61F 13/15(2006.01) A61F 13/472(2006.01) A61F 13/511(2006.01) A61F 13/56(2006.01) (73)专利权人 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 日本爱媛县 (72)发明人 田村龙也 野田祐树 野本贵志 小野塚卓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 务所 ( 普通合伙 ) 11277 代理人 刘新宇 李茂家 WO 99/00093A1 ,1999.。

2、01.07, CN 1286606A ,2001.03.07, CN 1294904A ,2001.05.16, (54) 发明名称 吸收性物品 (57) 摘要 本发明提供可以容易地符合内衣的腿开口部 的边缘的形状来折弯吸收性物品的翼部的吸收性 物品。本发明为一种吸收性物品 (1), 其具有长度 方向 (Y 方向 ) 和宽度方向 (X 方向 ), 包括主体部 (10) 和自该主体部 (10) 的两侧缘在宽度方向延 伸出的翼部 (5), 所述主体部 (10) 具备设置于肌 肤侧的透液性的表层 (2)、 设置于穿着的衣服侧 的非透液性的底层、 和设置于该表层 (2) 与该底 层之间的液体保持性的吸。

3、收体(4), 翼部(5)中的 穿着的衣服侧的面的相反侧的面由表层 (2) 或设 置于表层 (2) 的宽度方向的两侧的侧部片构成, 在表层 (2) 或侧部片中的至少翼部 (5) 中的穿着 的衣服侧的面的相反侧的面包括非连续地在长度 方向延伸、 在宽度方向排列、 宽度方向的截面的形 状为大致 U 字形状的多个折弯部 (21)。 (30)优先权数据 (85)PCT国际申请进入国家阶段日 2014.10.28 (86)PCT国际申请的申请数据 PCT/JP2012/082104 2012.12.11 (87)PCT国际申请的公布数据 WO2013/128756 JA 2013.09.06 (51)In。

4、t.Cl. (56)对比文件 审查员 王秋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36页 附图14页 CN 104271091 B 2016.05.04 CN 104271091 B 1/2 页 2 1.一种吸收性物品, 其具有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 包括主体部和自该主体部的两侧缘 在宽度方向延伸出的翼部, 所述主体部具备设置于肌肤侧的透液性的表层、 设置于穿着的 衣服侧的非透液性的底层、 和设置于该表层与该底层之间的液体保持性的吸收体, 所述翼部中的穿着的衣服侧的面的相反侧的面由所述表层或设置于所述表层的宽度 方向的两侧的侧部片构成, 在所述表层或所述。

5、侧部片中的至少所述翼部处的穿着的衣服侧的面的相反侧的面包 括非连续地在所述长度方向延伸、 在所述宽度方向排列、 所述宽度方向的截面的形状为 U 字形状的多个折弯部, 所述主体部的所述表层在肌肤侧的表面包括血液改质剂层, 所述主体部的所述表层还包括所述折弯部, 所述折弯部在两侧面具有在长度方向排列的多个开口部。 2.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吸收性物品, 其中, 所述折弯部非连续的非连续部与相邻于 该折弯部的折弯部的非连续部沿着相同的直线排列。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 其中, 所述宽度方向中的每1cm的所述折弯 部的个数为 3 以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 其。

6、中, 所述折弯部非连续的非连续部的所述 长度方向的长度为 0.3mm 以上且 5mm 以下。 5.根据权利要求 4 所述的吸收性物品, 其中, 在所述长度方向相邻的所述非连续部分 之间的距离为 0.5mm 以上且 25mm 以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 其中, 所述血液改质剂层的血液改质剂具有0 0.60 的 IOB、 45以下的熔点、 和相对于 25的水 100g 为 0.05g 以下的水溶解度。 7.根据权利要求 6 所述的吸收性物品, 其中, 所述血液改质剂选自由以下的 (i) (iii)、 以及它们的任意组合组成的组中 : (i) 烃 ; (ii) 具有 (ii-1) 。

7、烃部分和 (ii-2) 插入到所述烃部分的 C-C 单键之间的、 选自由羰基 (-CO-) 和氧基 (-O-) 组成的组中的一种或多种、 相同或不同的基团的化合物 ; 和 (iii) 具有 (iii-1) 烃部分, (iii-2) 插入到所述烃部分的 C-C 单键之间的、 选自由羰 基 (-CO-) 和氧基 (-O-) 组成的组中的一种或多种、 相同或不同的基团, 和 (iii-3) 取代所 述烃部分的氢原子的、 选自由羧基(-COOH)和羟基(-OH)组成的组中的一种或多种、 相同或 不同的基团的化合物, 在此, (ii) 或 (iii) 的化合物中, 插入两个以上氧基的情况下, 各氧基不邻。

8、接。 8.根据权利要求 6 所述的吸收性物品, 其中, 所述血液改质剂选自由以下的 (i ) (iii )、 以及它们的任意组合组成的组中 : (i ) 烃 ; (ii ) 具有 (ii -1) 烃部分和 (ii -2) 插入到所述烃部分的 C-C 单键之间的、 选自由 羰基键 (-CO-)、 酯键 (-COO-)、 碳酸酯键 (-OCOO-) 和醚键 (-O-) 组成的组中的一种或多种、 相同或不同的键的化合物 ; 和 (iii ) 具有 (iii -1) 烃部分, (iii -2) 插入到所述烃部分的 C-C 单键之间的、 选自 由羰基键 (-CO-)、 酯键 (-COO-)、 碳酸酯键 。

9、(-OCOO-) 和醚键 (-O-) 组成的组中的一种或多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4271091 B 2 2/2 页 3 种、 相同或不同的键, 和(iii -3)取代所述烃部分的氢原子的、 选自由羧基(-COOH)和羟基 (-OH) 组成的组中的一种或多种、 相同或不同的基团的化合物, 在此, (ii ) 或 (iii ) 的化合物中, 插入两个以上的相同或不同的键的情况下, 各键 不邻接。 9.根据权利要求 6 所述的吸收性物品, 其中, 所述血液改质剂选自由以下的 (A) (F)、 以及它们的任意组合组成的组中 : (A)(A1)具有链状烃部分和取代所述链状烃部分的氢原子的24个。

10、羟基的化合物、 与 (A2) 具有链状烃部分和取代所述链状烃部分的氢原子的 1 个羧基的化合物的酯 ; (B)(B1)具有链状烃部分和取代所述链状烃部分的氢原子的24个羟基的化合物、 与 (B2) 具有链状烃部分和取代所述链状烃部分的氢原子的 1 个羟基的化合物的醚 ; (C)(C1)含有链状烃部分和取代所述链状烃部分的氢原子的24个羧基的羧酸、 羟基 酸、 烷氧基酸或氧代酸, 与 (C2) 具有链状烃部分和取代所述链状烃部分的氢原子的 1 个羟 基的化合物的酯 ; (D)具有链状烃部分和插入到所述链状烃部分的C-C单键之间的选自由醚键(-O-)、 羰 基键 (-CO-)、 酯键 (-COO-。

11、) 和碳酸酯键 (-OCOO-) 组成的组中的任意一种键的化合物 ; (E) 聚氧 C2 C6亚烷基二醇、 其烷基酯或烷基醚 ; 和 (F) 链状烃。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吸收性物品, 其中, 所述血液改质剂选自由(a1)链状烃四醇 与至少一种脂肪酸的酯, (a2) 链状烃三醇与至少一种脂肪酸的酯, (a3) 链状烃二醇与至少 一种脂肪酸的酯, (b1) 链状烃四醇与至少一种脂肪族一元醇的醚, (b2) 链状烃三醇与至少 一种脂肪族一元醇的醚, (b3)链状烃二醇与至少一种脂肪族一元醇的醚, (c1)具有4个羧基 的链状烃四羧酸、 羟基酸、 烷氧基酸或氧代酸与至少一种脂肪族一元醇的酯, 。

12、(c2) 具有 3 个 羧基的链状烃三羧酸、 羟基酸、 烷氧基酸或氧代酸与至少一种脂肪族一元醇的酯, (c3) 具有 2 个羧基的链状烃二羧酸、 羟基酸、 烷氧基酸或氧代酸与至少一种脂肪族一元醇的酯, (d1) 脂肪族一元醇与脂肪族一元醇的醚, (d2) 二烷基酮, (d3) 脂肪酸与脂肪族一元醇的酯, (d4) 碳酸二烷基酯, (e1) 聚氧 C2 C6亚烷基二醇, (e2) 聚氧 C2 C6亚烷基二醇与至少一种脂肪酸 的酯, (e3) 聚氧 C2 C6亚烷基二醇与至少一种脂肪族一元醇的醚, (e 4) 聚氧 C2 C6亚烷基 二醇与链状烃四羧酸、 链状烃三羧酸或链状烃二羧酸的酯, (e5)。

13、聚氧C2C6亚烷基二醇与链 状烃四醇、 链状烃三醇或链状烃二醇的醚, 和 (f1) 链状烷烃, 以及它们的任意组合组成的组 中。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4271091 B 3 1/36 页 4 吸收性物品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生理用卫生巾、 卫生护垫、 失禁巾、 失禁护垫等吸收性物品。 背景技术 0002 通过使得翼部的根部与主体部相比可以在横向大量拉伸、 可以符合内衣的腿开口 部的边缘来折弯翼部的吸收性物品作为现有技术已知 ( 例如专利文献 1)。 0003 现有技术文献 0004 专利文献 0005 专利文献 1 : 日本专利第 3262172 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6。

14、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0007 但是, 专利文献 1 中记载的现有的吸收性物品中, 翼部的根部部分可以在自由方 向折弯, 有可能以相对于吸收性物品的长度方向、 折线大幅倾斜的方式折弯翼部。 0008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 提供可以容易地符合内衣的腿开口部的边缘来折弯翼部的吸 收性物品。 0009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0010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采用以下的特征。 0011 即, 本发明为一种吸收性物品, 其具有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 包括主体部和自该主 体部的两侧缘在宽度方向延伸出的翼部, 所述主体部具备设置于肌肤侧的透液性的表层、 设置于穿着的衣服侧的非透液性的底层、 和设置于该表层与该底层之。

15、间的液体保持性的吸 收体, 翼部中的穿着的衣服侧的面的相反侧的面由表层或设置于表层的宽度方向的两侧的 侧部片构成, 在表层或侧部片中的至少翼部处的穿着的衣服侧的面的相反侧的面包括非连 续地在长度方向延伸、 在宽度方向排列、 宽度方向的截面的形状为大致 U 字形状的多个折 弯部。 0012 发明的效果 0013 根据本发明, 可以容易地符合内衣的腿开口部的边缘的形状来折弯吸收性物品的 翼部。 附图说明 0014 图 1 为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的一实施方式的俯视图。 0015 图 2 为表示图 1 的 A-A 线截面的截面示意图。 0016 图 3 为用于对形成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中的主。

16、体部的翼部侧的 区域和翼部的表层的折弯部进行说明的图。 0017 图 4 为用于对形成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中的主体部的中央部分 的表层的折弯部进行说明的图。 说 明 书 CN 104271091 B 4 2/36 页 5 0018 图 5 为用于对可以容易地将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的翼部符合内衣 的腿开口部的边缘来折弯进行说明的图。 0019 图 6 为用于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的图。 0020 图 7 为用于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中使用的凹部形成辊进 行说明的图。 0021 图 8 为用于对表层用片材中的通过凹部形成辊形成凹部的。

17、区域进行说明的图。 0022 图 9 为用于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中使用的拉伸齿轮辊的 上段辊进行说明的图。 0023 图 10 为用于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中使用的拉伸齿轮辊的 下段辊进行说明的图。 0024 图 11 为用于对通过拉伸齿轮辊进行拉伸的表层用片材进行说明的图。 0025 图 12 为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的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俯视图。 0026 图 13 为表层含有三 C2L 油脂肪酸甘油酯的生理用卫生巾中的表层的肌肤接触面 的电子显微镜照片。 0027 图 14 为含有或不含有血液改质剂的经血的显微镜照片。 0028 图 15 为用于说明表面张力。

18、的测定方法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说明, 但是本发明不被附图记载所限定。 0030 图 1 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的俯视图, 图 2 为表示图 1 的 A-A 线截 面的截面示意图。吸收性物品 1 包括 : 具备设置于肌肤侧 ( 肌肤接触侧 ) 的透液性的表层 2、 设置于穿着的衣服侧 ( 非肌肤接触侧 ) 的非透液性的底层 3 以及设置于表层 2 与底层 3 之间的液体保持性的吸收体 4 的主体部 10 ; 和自主体部 10 的两侧缘在宽度方向延伸出、 具 备表层 2 和底层 3 的一对翼部 5。附图标记 51 为翼部 5 的根部 ( 主体部 10 。

19、与翼部 5 之间 的交界 )。翼部 5 中的穿着的衣服侧的面的相反侧的面由表层 2 构成。在翼部 5 的穿着的 衣服侧的面设置有粘合部 6。需要说明的是, 图 1 中, 吸收性物品 1 的宽度方向为 X 方向、 长 度方向为 Y 方向。另外, 吸收性物品 1 的平面方向为 XY 方向。 0031 主体部 10 的形状若为长方形、 椭圆形、 葫芦型等适合于女性的身体和内衣的形状 的形状则没有特别限定。 主体部10的外形中的长度方向的总计尺寸优选为100500mm, 更 优选为150350mm。 另外, 主体部10的外形中的宽度方向的总计尺寸优选为30200mm, 更优选为 40 180mm。 0。

20、032 表层2在主体部10使得由佩带者排出的尿、 经血等体液移动到吸收体4。 另外, 主 体部 10 中, 表层 2 的至少一部分具有透液性、 具有用于透过体液的多个开口部。另一方面, 翼部 5 中, 表层 2 适于佩带者折弯翼部 5, 并且安装于内衣后与后述的底层 3 一起对翼部赋 予不会对佩带者带来不适的适当的刚性。 0033 表层 2 由树脂薄膜制作。用作表层 2 的树脂薄膜, 由烯烃与丙烯酸酯、 乙酸乙烯酯 等其它单体的共聚物、 聚烯烃、 聚酯、 聚丙烯、 聚乙烯、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聚酰胺、 醋酸 纤维素等制作。从柔软性高、 对于肌肤的刺激小的观点考虑, 用作表层 2 的树脂薄。

21、膜特别优 选为烯烃与其它单体的共聚物、 或者聚烯烃。 说 明 书 CN 104271091 B 5 3/36 页 6 0034 表层 2 的基重优选为 1g/m2以上且 40g/m 2以下, 更优选为 10g/m2以上且 35g/m2以 下。另外, 构成表层 2 的树脂薄膜的厚度优选为 0.01mm 以上且 0.4mm 以下, 更优选为 0.1mm 以上且 0.35mm 以下。构成表层 2 的树脂薄膜的厚度不足 0.01mm 的情况下, 表层 2 的后述 的隐蔽性有可能过小, 构成表层 2 的树脂薄膜的厚度超过 0.4mm 的情况下, 表层 2 的刚性升 高, 对佩带者的肌肤赋予的表层 2 的。

22、刺激有可能过强。表层 2 由于具有后述的折弯部, 因此 表层 2 的表观上的厚度大于构成表层 2 的树脂薄膜的厚度。表层 2 的表观上的厚度优选为 0.01mm 以上且 1mm 以下, 更优选为 0.1mm 以上且 0.5mm 以下。 0035 表层 2 为了使得被吸收体 4 吸收的体液从外部看不到, 而具有隐蔽性。表层 2 的 隐蔽性通过将氧化钛等填料掺混于树脂来产生。填料为氧化钛的情况下, 氧化钛的含量相 对于树脂薄膜的重量优选为 1以上且 50以下, 更优选为 3以上且 15以下。若氧化 钛的含量相对于树脂薄膜的重量不足1, 则表层2中的隐蔽被吸收体4吸收的体液的效果 有可能过小。若氧化。

23、钛含量相对于树脂薄膜的重量超过 50, 则含有氧化钛的树脂的片材 成型有可能变得困难。 0036 表层2具有非连续地在长度方向延伸、 在宽度方向排列的多个折弯部21。 “非连续 地在长度方向延伸” 指的是在长度方向延伸的折弯部 21 在中途多个部位间断。 0037 参照图 3 和图 4 对设置于表层 2 的折弯部 21(21A、 21B) 进行详细说明。图 3 为用 于对形成于吸收性物品 1 中的主体部 10 的翼部侧的区域 14 和翼部 5( 参照图 1) 的表层 2 的折弯部 21A 进行说明的图。图 4 为用于对形成于主体部 10 的中央部分 12( 参照图 1) 的 表层 2 的折弯部。

24、 21B 进行说明的图。设置于主体部 10 的翼部侧的区域 14 和翼部 5 的表层 2 的折弯部 21A、 与设置于主体部 10 的中央部分 12 的表层的折弯部 21B 如后文所述稍微不 同。 0038 主体部 10 的翼部侧的区域 14 与主体部 10 的中央部分 12 之间的交界, 例如为通 过两个翼部 5 的长度方向 (Y 方向 ) 的中心之间连接的线、 与吸收体 4 的宽度方向 (X 方向 ) 的边缘的交点的长度方向 (Y 方向 ) 的两根直线。该两根直线之间的区域形成主体部 10 的 中央部分 12, 相对于该两根直线、 翼部 5 侧的各区域形成主体部 10 的翼部侧的区域 14。

25、。 0039 如图 3 所示, 主体部 10 的翼部侧的区域 14 和翼部 5 中, 表层 2 包括在长度方向 (Y 方向 ) 延伸、 在宽度方向 (X 方向 ) 排列的多个折弯部 21A。折弯部 21A 的宽度方向 (X 方 向 ) 的截面的形状例如为大致 U 字形状。大致 U 字形状除了 U 字形状之外还包括若附加将 角弄圆或将直线改变为曲线等变形则变为 U 字形状的形状。例如大致 U 字形状还包括 V 字 形状、 反 M 字形状和梯形。 0040 在长度方向 (Y 方向 ) 延伸的折弯部 21A, 通过多个非连续部分 22A 在中途多个部 位间断。非连续部分 22A 中, 不会以宽度方向。

26、 (X 方向 ) 的截面形成大致 U 字形状的方式折 弯。非连续部分 22A 优选与相邻的折弯部 21A 的非连续部分 22A 沿着相同的直线 23 排列。 另外, 该直线 23 优选相对于长度方向 (Y 方向 ) 倾斜。例如该直线 23 与长度方向 (Y 方向 ) 之间形成的角度优选为 10以上且 170以下。 0041 图 5 为用于对可以容易地符合内衣的腿开口部的边缘 31、 32 来折弯翼部 5 进行说 明的图。如图 5 所示, 符合内衣的腿开口部的边缘 31 来折弯翼部 5 时容易折弯翼部 5 的、 折弯部 21A 的部分 24A1 24A10( 折弯部 21A 中的相邻的非连续部分。

27、之间的部分 ) 在全部 长度方向 (Y 方向 ) 延伸, 因此可以抑制以翼部 5 的折线相对于长度方向大幅倾斜的方式折 说 明 书 CN 104271091 B 6 4/36 页 7 弯翼部 5。 0042 另外, 符合内衣的腿开口部的边缘 31 来折弯翼部 5 时有助于翼部 5 的折弯的折弯 部 21A 的部分 24A1 24A10 的位置, 符合内衣的腿开口部的边缘 31、 介由非连续部分在宽 度方向 (X 方向 ) 在折弯部 21A 之间移动。由此, 折弯部 21A 的部分 24A1 24A10 顺沿于 内衣的腿开口部的边缘 31。因此, 容易符合内衣的腿开口部的边缘 31 来折弯翼部 。

28、5。特别 是非连续部分与相邻的折弯部 21A 的非连续部分 22A 沿着相同的直线 23 排列, 因此有助于 翼部 5 的折弯的折弯部 21A 的部分 24A1 24A10 的位置, 容易符合内衣的腿开口部的边缘 31 来在宽度方向在折弯部 21A 之间移动。进而, 上述直线 23 相对于长度方向 (Y 方向 ) 倾 斜, 因此有助于翼部 5 的折弯的折弯部 21A 的部分 24A1 24A10 的位置进一步容易符合内 衣的腿开口部的边缘 31 来在宽度方向在折弯部 21A 之间移动。 0043 进而, 即使内衣的裆部区域的宽度增大、 内衣的腿开口部的边缘由边缘 31 变化到 边缘 32 的情。

29、况下, 也会由于存在顺沿于边缘 32 的折弯部 21A 的部分 24A11 24A19, 而可 以容易地符合内衣的腿开口部的边缘 32 来折弯翼部 5。即, 能够符合各种内衣的腿开口部 的边缘来折弯翼部 5。 0044 宽度方向中的每 1cm 的折弯部 21A 的个数优选为 3 以上, 更优选为 5 以上。若宽 度方向中的每 1cm 的折弯部 21A 的个数为 2 以下, 则有可能难以符合内衣的腿开口部的边 缘的形状来折弯吸收性物品 1 的翼部 2。另外, 若宽度方向中的每 1cm 的折弯部 21A 的个数 为 2 以下, 则有可能难以符合各种内衣的裆部区域的各种宽度来折弯吸收性物品 1 的翼。

30、部 2。 0045 非连续部分 22A 的长度方向 (Y 方向 ) 的长度优选为 0.3mm 以上且 5mm 以下, 更优 选为 0.5mm 以上且 3mm 以下。若非连续部分 22A 的长度方向的长度小于 0.3mm, 则想要沿 着一个折弯部 21A 折弯翼部 5 的力增强, 有可能难以符合内衣的腿开口部的边缘的形状来 折弯吸收性物品 1 的翼部 2。另外, 若非连续部分 22A 的长度方向的长度小于 0.3mm, 则翼 部 5 的刚性过小, 翼部 5 有可能由于翼部 5 的自重而折弯。若非连续部分 22A 的长度方向 的长度大于 5mm, 则想要沿着折弯部 21A 折弯翼部 5 的力减弱,。

31、 有可能难以符合内衣的腿开 口部的边缘的形状来折弯吸收性物品 1 的翼部 2。 0046 在长度方向相邻的非连续部分 22A 之间的距离优选为 0.5mm 以上且 25mm 以下, 更 优选为 1mm 以上且 25mm 以下, 进一步优选为 1mm 以上且 20mm 以下。若相邻的非连续部分 22A 之间的距离小于 0.5mm, 则想要沿着折弯部 21A 折弯翼部 5 的力减弱, 有可能难以符合 内衣的腿开口部的边缘的形状来折弯吸收性物品 1 的翼部 2。若相邻的非连续部分 22A 之 间的距离大于25mm, 则想要沿着一个折弯部21A折弯翼部5的力增强, 有可能难以符合内衣 的腿开口部的边缘。

32、的形状来折弯吸收性物品 1 的翼部 2。 0047 形成于主体部 10 的中央部分 12 的表层 2 的折弯部 21B, 如图 4 所示, 包括与形成 于主体部 10 的翼部侧的区域 14 和翼部 5 的表层 2 的折弯部 21A 同样的折弯部 21B 和非连 续部分 22B。但是, 形成于主体部 10 的中央部分 12 的表层 2 的折弯部 21B 在包括后述的开 口部 26 和血液改质剂层 27 的方面, 与形成于主体部 10 的翼部侧的区域 14 和翼部 5 的表 层 2 的折弯部 21A 不同。在主体部 10 的中央部分 12 的表层 2 形成有后述的开口部 26 和 血液改质剂层 2。

33、7。 0048 形成于主体部 10 的中央部分 12 的表层 2 的折弯部 21B 在其两侧面 25 具有在长 说 明 书 CN 104271091 B 7 5/36 页 8 度方向 (Y 方向 ) 排列的多个开口部 26。排出到主体部 10 的中央部分 12 的表层 2 的佩带 者的体液通过开口部 26 移动到吸收体 4。另外, 通过折弯部 21B 的宽度方向 (X 方向 ) 的大 致 U 字形状, 排出到表层 2 的佩带者的体液向着折弯部 21B 的底部方向快速集合。向着折 弯部 21B 的底部方向流通的体液在到达底部之前, 通过设置于侧面 25 的开口部 26 流通到 吸收体 4。另外,。

34、 积存于底部的体液也通过设置于侧面 25 的开口部 26 流通到吸收体 4。因 此, 通过设置于折弯部 21B 的侧面 25 的开口部 26, 佩带者的体液被吸收体 4 快速吸收。另 外, 可以减少残留于表层 2 的体液的量。 0049 可以在主体部 10 的中央部分 12 的表层 2 的肌肤侧的表面涂布血液改质剂、 在表 层 2 的肌肤接触侧的表面形成血液改质剂层 27。通过该血液改质剂层 27, 可以抑制在表层 2 的表面残留佩带者的体液、 特别是粘度高的经血。该血液改质剂层 27 在后文详细说明。 0050 主体部 10 中, 通过折弯部 21B, 佩带者的肌肤与表层 2 之间的接触面积。

35、减小, 因此 表层 2 的接触肌肤时的感觉变得良好。 0051 若使用形成有折弯部21的表层2形成翼部5, 则可以简单地制造在主体部10和翼 部 5 这两者形成有折弯部 21 的吸收性物品 1。另外, 可以减少用于制作吸收性物品 1 的材 料件数。 0052 图 1 和图 2 所示的底层 3 防止被吸收体 4 吸收的体液漏出到外部。底层 3 使用不 透过体液的材料。例如作为底层 3, 使用疏水性的无纺布、 聚乙烯及聚丙烯等不透水性的塑 料薄膜或者无纺布与不透水性塑料薄膜的层压片材等。另外, 可以使用耐水性高的熔喷无 纺布用强度强的纺粘无纺布夹着而成的 SMS 无纺布作为底层 3。通过使用不通过。

36、体液的具 有透气性的材料作为底层 3, 可以降低佩带时的闷热。 0053 吸收体 4 吸收并且保持体液。吸收体 4 优选为膨松, 不易走样、 化学上刺激小的吸 收体。例如, 作为吸收体 4, 使用由绒毛状浆粕或气流成网无纺布和高吸收性聚合物 (SAP) 形成的复合吸收体。该复合吸收体可以被薄纸等透液性的材料覆盖。 0054 另外, 替代上述复合吸收体的绒毛状浆粕, 例如可以使用化学浆粕、 纤维素纤维、 人造丝和乙酸酯等人工纤维素纤维。 上述复合吸收体中的浆粕等吸收性纤维的基重优选为 100g/m2以上且 800g/m 2以下, 上述复合吸收体中的高吸收性聚合物的质量比, 以吸收性纤 维作为10。

37、0时优选为10以上且65以下。 覆盖上述复合混合体的薄纸等透液性的材料 的基重优选为 12g/m2以上且 30g/m 2以下。 0055 作为上述复合混合体的气流成网无纺布, 例如可以使用浆粕和合成纤维热熔接而 成的无纺布或者浆粕和合成纤维用粘结剂固定而成的无纺布。 0056 上述复合吸收体的高吸收性聚合物具有水溶性高分子适当交联而成的三维网眼 结构。该吸收性聚合物相对于吸收水之前的吸收性聚合物的体积吸收 30 60 倍的水。但 是, 该吸收性聚合物本质上是水不溶性的。另外, 该吸收性聚合物即使施加多大的压力、 也 不会将暂时吸收的水脱水。 作为该吸收性聚合物, 例如使用淀粉系、 丙烯酸系或氨。

38、基酸系的 颗粒状或纤维状的聚合物。 0057 吸收体 4 的形状和结构可以根据需要改变, 而吸收体 4 的总吸收量需要对应于作 为吸收性物品 1 的设计插入量和所希望的用途。另外, 吸收体 4 的尺寸、 吸收能力等根据用 途改变。 0058 使用热熔粘接剂将吸收体4与底层3粘接。 由此可以抑制吸收体4由底层3剥离。 说 明 书 CN 104271091 B 8 6/36 页 9 0059 翼部 5 为了将吸收性物品 1 稳定地固定于内衣而设置于吸收性物品 1。将翼部 5 折弯到内衣的外表面侧后, 介由粘合部6粘贴于内衣的裆部, 由此可以将吸收性物品1稳定 地固定于内衣。 0060 粘合部6将吸。

39、收性物品1固定于内衣的裆部。 作为形成粘合部6的粘合剂, 例如合 适地使用苯乙烯系聚合物、 增粘剂、 增塑剂中的任意一种为主要成分的粘合剂。 作为前述苯 乙烯系聚合物, 可列举出苯乙烯 - 乙烯 - 丁烯 - 苯乙烯嵌段共聚物、 苯乙烯 - 丁烯聚合物、 苯乙烯 - 丁烯 - 苯乙烯嵌段共聚物、 苯乙烯 - 异丁烯 - 苯乙烯共聚物等, 可以仅使用它们之 中的一种、 也可以为两种以上的聚合物共混物。其中, 从热稳定性良好的观点考虑, 优选为 苯乙烯 - 乙烯 - 丁烯 - 苯乙烯嵌段共聚物。 0061 另外, 作为前述增粘剂和增塑剂, 可以优选使用常温下为固体的增粘剂和增塑剂, 对于增粘剂而言。

40、, 可列举出例如 C5 系石油树脂、 C9 系石油树脂、 双环戊二烯系石油树脂、 松 香系石油树脂、 多萜树脂、 萜烯苯酚树脂等, 对于前述增塑剂而言, 例如除了磷酸三甲苯酯、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邻苯二甲酸二辛酯等单体增塑剂之外, 还可列举出乙烯基聚合物、 聚酯 等聚合物增塑剂。 0062 如图 1 和图 2 所示, 表层 2 和吸收体 4 具有通过压花加工在厚度方向压缩来形成 的由表层 2 到达吸收体 4 内部的压缩凹沟 7。压缩凹沟 7 抑制排出到吸收性物品 1 的中心 部分 ( 与佩带者的体液的排出口对置的部分 ) 的体液扩散到宽度方向 (X 方向 )。另外, 由 此可以抑制表层 2 。

41、由吸收体 4 剥离。压缩凹沟 7 包围吸收性物品 1 的中心部分, 具有连续 性的大致环状的形状。需要说明的是, 包围吸收性物品 1 的中央部的压缩凹沟 7 可以部分 地间断。即, 压缩凹沟 7 可以具有非连续性的大致环状的形状。另外, 通过热压花加工将表 层 2 与底层 3 接合, 由此在吸收性物品 1 的长度方向两侧和宽度方向两侧形成密封部 8。从 而, 可以使得表层 2 不会由底层 3 剥离。 0063 接着对上述血液改质剂层 27 进行详细说明。血液改质剂层 27 的血液改质剂具 有约 0.00 约 0.60 的 IOB、 约 45以下的熔点、 和相对于 25的水 100g 为约 0.。

42、00 约 0.05g 的水溶解度。 0064 IOB(无机有机平衡、 Inorganic Organic Balance)为表示亲水性和亲油性的平衡 的指标, 本说明书中, 指的是通过小田等人提出的下式算出的值。 0065 IOB 无机性值 / 有机性值 0066 上述无机性值和有机性值基于藤田穆 “有機化合物予測有機概念図” ( 有机化 合物的预测和有机概念图 ) 化学領域 ( 日本化学杂志 )Vol.11,No.10(1957)p.719-725) 中记载的有机概念图。藤田氏提出的主要基团的有机性值和无机性值总结于下述表 1。 0067 表 1 0068 基团无机性值有机性值 -COOH1。

43、500 -OH1000 说 明 书 CN 104271091 B 9 7/36 页 10 -O-CO-O-800 -CO-650 -COOR600 -O-200 三键30 双键20 CH20-20 异支化0-10 叔支化0-20 轻金属 ( 盐 ) 5000 重金属 ( 盐 )、 胺、 HN3盐 4000 0069 例如, 在碳原子数14的十四烷酸与碳原子数12的十二烷醇的酯的情况下, 有机性 值为 520(CH2, 2026 个 )、 无机性值为 60(-COOR, 601 个 ), 因此 IOB 0.12。 0070 上述血液改质剂中, IOB 为约 0.00 约 0.60, 优选为约 0。

44、.00 约 0.50, 更优选为 约 0.00 约 0.40, 并且进一步优选为约 0 约 0.30。这是由于, 认为 IOB 越低则有机性越 高、 与血液细胞的亲和性越高。 0071 本说明书中,“熔点” 指的是差示扫描量热分析仪中, 以 10 / 分钟升温速度测定 时的由固体状变化为液态时的吸热峰的峰位温度。 上述熔点例如可以使用岛津制作所株式 会社制的 DSC-60 型 DSC 测定装置测定。 0072 若上述血液改质剂具有约 45以下的熔点, 则室温下可以为液体或固体, 即熔点 可以为约 25以上或低于约 25, 并且例如可以具有约 -5、 约 -20等的熔点。上述血 液改质剂的熔点为。

45、约 45以下的根据如后文所述。 0073 关于上述血液改质剂, 其熔点不存在下限, 优选其蒸气压低。 上述血液改质剂的蒸 气压优选 25 (1 个大气压 ) 下为约 0 约 200Pa, 更优选为约 0 约 100Pa, 进一步优选为 约 0 约 10Pa, 更进一步优选为约 0 约 1Pa, 并且更进一步优选为约 0.0 约 0.1Pa。若 考虑到本公开的吸收性物品与人体接触来使用, 则上述蒸气压优选40(1个大气压)下为 约0约700Pa, 更优选为约0约100Pa, 进一步优选为约0约10Pa, 更进一步优选为约 0 约 1Pa, 并且更进一步优选为约 0.0 约 0.1Pa, 这是由于。

46、, 若上述血液改质剂的蒸气压 高则保存中气化, 有可能产生血液改质剂的量减少、 佩带时的臭气等问题。 0074 另外, 可以根据气候、 佩带时间长短等灵活运用血液改质剂的熔点。例如平均气 温为约 10以下的区域中, 通过采用具有约 10以下的熔点的血液改质剂, 即使排泄经血 后, 由于周围温度而被冷却的情况下, 血液改质剂也可以稳定地改质血液。另外, 长时间使 说 明 书 CN 104271091 B 10 8/36 页 11 用吸收性物品的情况下, 血液改质剂的熔点优选为45以下范围内的高的温度。 这是由于, 不易受到汗、 佩带时的摩擦等的影响, 即使长时间佩带的情况下, 血液改质剂也不易移。

47、动。 0075 0.00 0.05g 的水溶解度可以如下测定 : 25下, 向 100g 的去离子水中添加 0.05g 的试样, 静置 24 小时, 24 小时后根据需要轻轻搅拌, 接着肉眼评价试样是否溶解, 由 此可以测定 0.00 0.05g 的水溶解度。需要说明的是, 本说明书中, 关于水溶解度,“溶解” 包含试样完全溶解于去离子水、 形成均匀混合物的情况, 和试样完全乳液化的情况。 需要说 明的是,“完全” 指的是去离子水中不存在试样的块。 0076 该技术领域中, 为了改变血液的表面张力等、 迅速地吸收血液, 而用表面活性剂涂 覆表层的表面。 但是, 表面活性剂由于通常水溶解度高, 。

48、涂覆有表面活性剂的表层与血液中 的亲水性成分(血浆等)的相容性良好, 反而存在发挥作用以使血液残留于表层的倾向。 认 为上述血液改质剂由于水溶解度低, 与以往公知的表面活性剂不同, 血液不会残留于表层, 而可以迅速地转移到吸收体。 0077 本说明书中, 25下的相对于 100g 水的溶解度有时仅称为 “水溶解度” 。 0078 本说明书中,“重均分子量” 为包含多分散系的化合物 ( 例如通过逐次聚合制造 的化合物、 由多种脂肪酸与多种脂肪族一元醇生成的酯 ) 和单一化合物 ( 例如由一种脂 肪酸与一种脂肪族一元醇生成的酯 ) 的概念, 包含 Ni个分子量 M i的分子 (i 1、 或 i 1。

49、,2) 的系统中, 指的是通过下式求出的 Mw。 0079 Mw N iMi 2/N iMi 0080 本说明书中, 重均分子量指的是通过凝胶渗透色谱 (GPC) 求出的聚苯乙烯换算的 值。作为 GPC 的测定条件, 可列举出例如以下的条件。 0081 机型 : Hitachi High-Technologies Corp. 制高效液相色谱 Lachrom Elite 0082 色谱柱 : 昭和电工株式会社制的 SHODEX KF-801、 KF-803 和 KF-804 0083 洗脱液 : THF 0084 流量 : 1.0mL/ 分钟 0085 进样量 : 100L 0086 检测 : RI(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