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慢性鼻炎的中药.pdf

上传人:e1 文档编号:8347801 上传时间:2020-05-17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332.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110251483.9

申请日:

20110830

公开号:

CN102283978B

公开日:

20131225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失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1K36/8945,A61K9/48,A61P11/02,A61K33/06

主分类号:

A61K36/8945,A61K9/48,A61P11/02,A61K33/06

申请人:

姚存利

发明人:

姚存利,吴平安

地址:

276000 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商业街路86号

优先权:

CN201110251483A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慢性鼻炎的中药,其特征在于,是由各中药原料按下述重量份配比的原料配制成:炙麻黄5-8、羌活8-10、薄荷8-12、银花8-12、连翘8-12、板蓝根8-12、辛夷8-12、生石膏25-35、乌梅12-18、槐花12-18、穿山龙20、鱼腥草12-18、甘草8-12,本发明能达到去湿、止痛、通窍、疏风清热、清热解毒的功效,通过标本兼治,达到治疗鼻炎的目的,通过临床试验证明,本发明总有效率达94.8%。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治疗慢性鼻炎的中药,其特征在于,是由各中药原料按下述重量份组成:其特征在于,是由各中药原料按下述重量份组成:炙麻黄6、羌活9、薄荷10、银花9、连翘l1、板蓝根9、辛夷11、生石膏27、乌梅15、槐花16、穿山龙20、鱼腥草14、甘草11。  (1)按下列重量份配比称取原料:炙麻黄6、羌活9、薄荷10、银花9、连翘11、板蓝根9、辛夷11、生石膏27、乌梅15、槐花16、穿山龙20、鱼腥草14、甘草11,(2)清除杂质,用非金属器皿盛装,(3)常温漂洗2 遍,(4)将生石膏煎煮,用70-85%的乙醇溶液进行煎煮40 分钟,(5)将炙麻黄、羌活、银花、连翘、板蓝根、辛夷、乌梅、槐花、穿山龙、鱼腥草、甘草与生石膏煎煮液混合后,用70-85%的乙醇溶液进行煎煮,一次40-50 分钟,(6)煎煮三次后浓缩到相对密度1.1 ~ 1.2 的清膏,与粉碎过的辛夷、薄荷原料混合于制板上自然晒干,(7)晒干后,用粉碎机粉碎,(8)用120 目过筛,紫外线杀毒,装入胶囊,每个胶囊装入0.5 克药粉。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领域,尤其是治疗鼻炎的中药。

背景技术

鼻炎分为急性鼻炎、慢性鼻炎。急性鼻炎又称伤风鼻塞,以鼻塞、 喷嚏、清涕或粘液性鼻涕为主要症状,通过鼻腔检查,表现为鼻粘膜充 血,鼻腔内分泌物增多,起症较急,病程较短。

慢性鼻炎是因全身、局部或职业环境等因素引起的鼻腔黏膜和黏膜 下层的慢性炎症。包括单纯性鼻炎和慢性肥厚性鼻炎两种。前者临床表 现为鼻塞呈交替性和间歇性,多涕,常为黏液性鼻涕。后者的临床表现 为鼻塞严重,多为持续性,鼻涕不多,较黏稠,不易擤出等。病变迁延 不愈,可影响到嗅觉功能。

目前,治疗慢性鼻炎的药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外用药,例如喷雾 剂或滴鼻液,作用短期内明显,不能维持长时间的疗效,停药后易复发, 另一类是内服药,这类药以中药为主,虽然已经用于临床,但普遍存在 疗效不佳的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目前的内服药不能从根本上根治慢性鼻炎的问题,提供 了一种疗效快,治愈率高的治疗慢性鼻炎的中药。

针对要解决的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治疗慢性鼻炎的中药,由多 味中草药配伍组成,一种治疗慢性鼻炎的中药,其特征在于,是由各中药原 料按下述重量份配比的原料配制成:炙麻黄5-8、羌活8-10、薄荷8-12、银 花8-12、连翘8-12、板蓝根8-12、辛夷8-12、生石膏25-35、乌梅12-18、 槐花12-18、穿山龙20、鱼腥草12-18、甘草8-12。

优选的原料配比为:

炙麻黄6、羌活9、薄荷10、银花9、连翘11、板蓝根9、辛夷11、 生石膏27、乌梅15、槐花16、穿山龙20、鱼腥草14、甘草11。

本配方有疏风清热、清热解毒功效,其中药的药理作用如下,如: 薄荷:发汗散气,消风消肿;辛夷:祛风、通窍;银花:清热解毒,抗 菌;鱼腥草为清热解毒药,抑制病灶的病菌生长,增强白细胞的吞噬功 能,还能提高患者血清及体液中溶菌酶的活力,加速鼻部病灶的修复; 穿山龙:止疼;炙麻黄:发散风寒的作用,可以治疗鼻窒(慢性鼻炎) 之鼻塞不通或流涕不止;羌活:解热、抗炎作用。

本发明能达到去湿、止痛、通窍、疏风清热、清热解毒的功效,通 过标本兼治,达到治疗鼻炎的目的。

制备本发明所述药物的方法:

1、按上述重量比称取原料,

2、用水清洗杂质,用非金属器皿盛装,

3、常温漂洗2遍,漂洗采用水洗

4、将生石膏煎煮,用70-85%的乙醇溶液进行煎煮40分钟,

5、将炙麻黄、羌活、银花、连翘、板蓝根、辛夷、乌梅、槐花、穿 山龙、鱼腥草、甘草与生石膏煎煮液混合后,用70-85%的乙醇溶液进行 煎煮,一次40-50分钟,

6、煎煮三次后浓缩至膏状,与粉碎过的辛夷、薄荷原料混合于制板 上自然晒干,

7、晒干后,用粉碎机粉碎,

8、用120目过筛,紫外线杀毒,装入胶囊,每个胶囊装入0.5克药 粉。

步骤4和步骤5中乙醇的浓度优选为80%。

本发明经临床对比试验结果如下:

治疗组选取231例患者服用本发明的药物,对照组100例服用藿胆 丸,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病程、病种分布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无 明显差异,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性别、平均年龄、平均病程情况比较

注:组间比较P均>0.05

治疗方法

一、观察指标

(一)安全性指标: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心电图、肝功能、 肾功能

(二)疗效性指标:主要临床症状及体征:鼻塞、流浊涕、嗅觉障 碍、头疼、发热、鼻粘膜肿胀、舌象、脉象等。

二、疗效评定标准

痊愈:症状全部消失,鼻腔检查正常

显效:鼻塞、流涕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鼻腔检查体征明显改善。

有效:鼻塞、流涕症状减轻,局部体征改善。

无效:症状和体征无明显改善。

三、给药方法

依据“中药新药治疗急慢性鼻渊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病例纳入标 准,纳入观察病例先停用其他治疗鼻炎的药物,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

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服用本发明的药物与藿胆丸:

治疗组:一日2次,一次4粒采用实施例4制得的胶囊,温开水送 服,每个疗程28天。

对照组:一次6克,一日2次,温开水送服,每个疗程28天。

治疗结果

治疗两个疗程,每个疗程28天,治疗组治愈147例(63.6%),显效 46例(19.9%),有效26例(11.3%),无效12例(5.2%),总有效率达94.8%; 对照组治愈21例(21%),显效17例(17%),有效40例(40%),无效22 例(22%),总有效率达78%疗效结果见表2,其他实施例制得的药物治疗 效果与此治疗试验无明显差异。

表2 两组治疗慢性鼻炎临床总疗效比较(X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给出根据本发明制备的中药组合物的非限定性的实施例。

实施例1

1、按下列重量份配比称取原料:

优先药材,按重量份配比:炙麻黄5、羌活9、薄荷10、银花10、 连翘10、板蓝根10、辛夷10、生石膏30、乌梅15、槐花15、穿山龙20、 鱼腥草15、甘草10。

2、清除杂质,用非金属器皿盛装,

3、常温漂洗2遍,

4、将生石膏煎煮,用70-85%的乙醇溶液进行煎煮40分钟,

5、将炙麻黄、羌活、银花、连翘、板蓝根、辛夷、乌梅、槐花、穿 山龙、鱼腥草、甘草与生石膏煎煮液混合后,用70-85%的乙醇溶液进行 煎煮,一次40-50分钟,

6、煎煮三次后浓缩到相对密度1.1~1.2的清膏,与粉碎过的辛夷、 薄荷原料混合于制板上自然晒干,

7、晒干后,用粉碎机粉碎,

8、用120目过筛,紫外线杀毒,装入胶囊,每个胶囊装入0.5克药 粉。

实施例2

按下列重量份配比称取原料:

按重量份配比为:炙麻黄7、羌活10、薄荷8、银花12、连翘12、 板蓝根8、辛夷8、生石膏35、乌梅18、槐花18、穿山龙20、鱼腥草18、 甘草12。

剩余制备步骤同实施例1。

实施例3

按下列重量份配比称取原料:

按重量份配比为:炙麻黄8、羌活8、薄荷12、银花8、连翘10、板 蓝根12、辛夷12、生石膏25、乌梅12、槐花12、穿山龙20、鱼腥草12、 甘草8。

剩余制备步骤同实施例1。

实施例4

按下列重量份配比称取原料:

炙麻黄6、羌活9、薄荷10、银花9、连翘11、板蓝根9、辛夷11、生石 膏27、乌梅15、槐花16、穿山龙20、鱼腥草14、甘草11。

剩余制备步骤同实施例1。

一种治疗慢性鼻炎的中药.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一种治疗慢性鼻炎的中药.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一种治疗慢性鼻炎的中药.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治疗慢性鼻炎的中药.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治疗慢性鼻炎的中药.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102283978 B (45)授权公告日 2013.12.25 CN 102283978 B *CN102283978B* (21)申请号 201110251483.9 (22)申请日 2011.08.30 A61K 36/8945(2006.01) A61K 9/48(2006.01) A61P 11/02(2006.01) A61K 33/06(2006.01) (73)专利权人 姚存利 地址 276000 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商业街路 86 号 (72)发明人 姚存利 吴平安 (54) 发明名称 一种治疗慢性鼻炎的中药 (5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慢性鼻。

2、炎的中药, 其 特征在于, 是由各中药原料按下述重量份配比的 原料配制成 : 炙麻黄5-8、 羌活8-10、 薄荷8-12、 银 花 8-12、 连翘 8-12、 板蓝根 8-12、 辛夷 8-12、 生石 膏25-35、 乌梅12-18、 槐花12-18、 穿山龙20、 鱼腥 草 12-18、 甘草 8-12, 本发明能达到去湿、 止痛、 通 窍、 疏风清热、 清热解毒的功效, 通过标本兼治, 达 到治疗鼻炎的目的, 通过临床试验证明, 本发明总 有效率达 94.8。 (51)Int.Cl. 审查员 程诚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4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

3、专利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10)授权公告号 CN 102283978 B CN 102283978 B *CN102283978B* 1/1 页 2 1. 一种治疗慢性鼻炎的中药, 其特征在于, 是由各中药原料按下述重量份组成 : 其特征在于, 是由各中药原料按下述重量份组成 : 炙麻黄 6、 羌活 9、 薄荷 10、 银花 9、 连翘 l1、 板蓝根 9、 辛夷 11、 生石膏 27、 乌梅 15、 槐花 16、 穿山龙 20、 鱼腥草 14、 甘草 11。 (1) 按下列重量份配比称取原料 : 炙麻黄 6、 羌活 9、 薄荷 10、 银花 9、 连翘 11、 板蓝根 9、 辛夷 。

4、11、 生石膏 27、 乌梅 15、 槐花 16、 穿山龙 20、 鱼腥草 14、 甘草 11, (2) 清除杂质, 用非金属器皿盛装, (3) 常温漂洗 2 遍, (4) 将生石膏煎煮, 用 70-85的乙醇溶液进行煎煮 40 分钟, (5) 将炙麻黄、 羌活、 银花、 连翘、 板蓝根、 辛夷、 乌梅、 槐花、 穿山龙、 鱼腥草、 甘草与生石 膏煎煮液混合后, 用 70-85的乙醇溶液进行煎煮, 一次 40-50 分钟, (6) 煎煮三次后浓缩到相对密度 1.1 1.2 的清膏, 与粉碎过的辛夷、 薄荷原料混合 于制板上自然晒干, (7) 晒干后, 用粉碎机粉碎, (8) 用 120 目过筛。

5、, 紫外线杀毒, 装入胶囊, 每个胶囊装入 0.5 克药粉。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2283978 B 2 1/4 页 3 一种治疗慢性鼻炎的中药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中药领域, 尤其是治疗鼻炎的中药。 背景技术 0002 鼻炎分为急性鼻炎、 慢性鼻炎。 急性鼻炎又称伤风鼻塞, 以鼻塞、 喷嚏、 清涕或粘液 性鼻涕为主要症状, 通过鼻腔检查, 表现为鼻粘膜充血, 鼻腔内分泌物增多, 起症较急, 病程 较短。 0003 慢性鼻炎是因全身、 局部或职业环境等因素引起的鼻腔黏膜和黏膜下层的慢性炎 症。包括单纯性鼻炎和慢性肥厚性鼻炎两种。前者临床表现为鼻塞呈交替性和间歇性, 多 涕,。

6、 常为黏液性鼻涕。后者的临床表现为鼻塞严重, 多为持续性, 鼻涕不多, 较黏稠, 不易擤 出等。病变迁延不愈, 可影响到嗅觉功能。 0004 目前, 治疗慢性鼻炎的药主要分为两类, 一类是外用药, 例如喷雾剂或滴鼻液, 作 用短期内明显, 不能维持长时间的疗效, 停药后易复发, 另一类是内服药, 这类药以中药为 主, 虽然已经用于临床, 但普遍存在疗效不佳的情况。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为了解决目前的内服药不能从根本上根治慢性鼻炎的问题, 提供了一种疗 效快, 治愈率高的治疗慢性鼻炎的中药。 0006 针对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 治疗慢性鼻炎的中药, 由多味中草药配 伍组成。

7、, 一种治疗慢性鼻炎的中药, 其特征在于, 是由各中药原料按下述重量份配比的原料 配制成 : 炙麻黄 5-8、 羌活 8-10、 薄荷 8-12、 银花 8-12、 连翘 8-12、 板蓝根 8-12、 辛夷 8-12、 生石膏 25-35、 乌梅 12-18、 槐花 12-18、 穿山龙 20、 鱼腥草 12-18、 甘草 8-12。 0007 优选的原料配比为 : 0008 炙麻黄 6、 羌活 9、 薄荷 10、 银花 9、 连翘 11、 板蓝根 9、 辛夷 11、 生石膏 27、 乌梅 15、 槐花 16、 穿山龙 20、 鱼腥草 14、 甘草 11。 0009 本配方有疏风清热、 清热。

8、解毒功效, 其中药的药理作用如下, 如 : 薄荷 : 发汗散气, 消风消肿 ; 辛夷 : 祛风、 通窍 ; 银花 : 清热解毒, 抗菌 ; 鱼腥草为清热解毒药, 抑制病灶的病菌 生长, 增强白细胞的吞噬功能, 还能提高患者血清及体液中溶菌酶的活力, 加速鼻部病灶的 修复 ; 穿山龙 : 止疼 ; 炙麻黄 : 发散风寒的作用, 可以治疗鼻窒(慢性鼻炎)之鼻塞不通或流 涕不止 ; 羌活 : 解热、 抗炎作用。 0010 本发明能达到去湿、 止痛、 通窍、 疏风清热、 清热解毒的功效, 通过标本兼治, 达到 治疗鼻炎的目的。 0011 制备本发明所述药物的方法 : 0012 1、 按上述重量比称取原。

9、料, 0013 2、 用水清洗杂质, 用非金属器皿盛装, 0014 3、 常温漂洗 2 遍, 漂洗采用水洗 说 明 书 CN 102283978 B 3 2/4 页 4 0015 4、 将生石膏煎煮, 用 70-85的乙醇溶液进行煎煮 40 分钟, 0016 5、 将炙麻黄、 羌活、 银花、 连翘、 板蓝根、 辛夷、 乌梅、 槐花、 穿山龙、 鱼腥草、 甘草与 生石膏煎煮液混合后, 用 70-85的乙醇溶液进行煎煮, 一次 40-50 分钟, 0017 6、 煎煮三次后浓缩至膏状, 与粉碎过的辛夷、 薄荷原料混合于制板上自然晒干, 0018 7、 晒干后, 用粉碎机粉碎, 0019 8、 用 。

10、120 目过筛, 紫外线杀毒, 装入胶囊, 每个胶囊装入 0.5 克药粉。 0020 步骤 4 和步骤 5 中乙醇的浓度优选为 80。 0021 本发明经临床对比试验结果如下 : 0022 治疗组选取231例患者服用本发明的药物, 对照组100例服用藿胆丸, 两组病例在 性别、 年龄、 病程、 病种分布等方面, 经统计学处理无明显差异, 有可比性 ( 见表 1) 0023 表 1 两组性别、 平均年龄、 平均病程情况比较 0024 0025 注 : 组间比较 P均 0.05 0026 治疗方法 0027 一、 观察指标 0028 ( 一 ) 安全性指标 : 血常规、 尿常规、 大便常规、 心电。

11、图、 肝功能、 肾功能 0029 ( 二 ) 疗效性指标 : 主要临床症状及体征 : 鼻塞、 流浊涕、 嗅觉障碍、 头疼、 发热、 鼻 粘膜肿胀、 舌象、 脉象等。 0030 二、 疗效评定标准 0031 痊愈 : 症状全部消失, 鼻腔检查正常 0032 显效 : 鼻塞、 流涕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 鼻腔检查体征明显改善。 0033 有效 : 鼻塞、 流涕症状减轻, 局部体征改善。 0034 无效 : 症状和体征无明显改善。 0035 三、 给药方法 0036 依据 “中药新药治疗急慢性鼻渊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中病例纳入标准, 纳入观察病 例先停用其他治疗鼻炎的药物, 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 00。

12、37 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服用本发明的药物与藿胆丸 : 0038 治疗组 : 一日 2 次, 一次 4 粒采用实施例 4 制得的胶囊, 温开水送服, 每个疗程 28 天。 0039 对照组 : 一次 6 克, 一日 2 次, 温开水送服, 每个疗程 28 天。 0040 治疗结果 0041 治疗两个疗程, 每个疗程 28 天, 治疗组治愈 147 例 (63.6 ), 显效 46 例 说 明 书 CN 102283978 B 4 3/4 页 5 (19.9 ), 有效 26 例 (11.3 ), 无效 12 例 (5.2 ), 总有效率达 94.8 ; 对照组治愈 21 例 (21 ), 显效 。

13、17 例 (17 ), 有效 40 例 (40 ), 无效 22 例 (22 ), 总有效率达 78疗 效结果见表 2, 其他实施例制得的药物治疗效果与此治疗试验无明显差异。 0042 表 2 两组治疗慢性鼻炎临床总疗效比较 (X2) 0043 具体实施方式 0044 下面给出根据本发明制备的中药组合物的非限定性的实施例。 0045 实施例 1 0046 1、 按下列重量份配比称取原料 : 0047 优先药材, 按重量份配比 : 炙麻黄 5、 羌活 9、 薄荷 10、 银花 10、 连翘 10、 板蓝根 10、 辛夷 10、 生石膏 30、 乌梅 15、 槐花 15、 穿山龙 20、 鱼腥草 。

14、15、 甘草 10。 0048 2、 清除杂质, 用非金属器皿盛装, 0049 3、 常温漂洗 2 遍, 0050 4、 将生石膏煎煮, 用 70-85的乙醇溶液进行煎煮 40 分钟, 0051 5、 将炙麻黄、 羌活、 银花、 连翘、 板蓝根、 辛夷、 乌梅、 槐花、 穿山龙、 鱼腥草、 甘草与 生石膏煎煮液混合后, 用 70-85的乙醇溶液进行煎煮, 一次 40-50 分钟, 0052 6、 煎煮三次后浓缩到相对密度1.11.2的清膏, 与粉碎过的辛夷、 薄荷原料混合 于制板上自然晒干, 0053 7、 晒干后, 用粉碎机粉碎, 0054 8、 用 120 目过筛, 紫外线杀毒, 装入胶囊。

15、, 每个胶囊装入 0.5 克药粉。 0055 实施例 2 0056 按下列重量份配比称取原料 : 0057 按重量份配比为 : 炙麻黄 7、 羌活 10、 薄荷 8、 银花 12、 连翘 12、 板蓝根 8、 辛夷 8、 生 石膏 35、 乌梅 18、 槐花 18、 穿山龙 20、 鱼腥草 18、 甘草 12。 0058 剩余制备步骤同实施例 1。 0059 实施例 3 0060 按下列重量份配比称取原料 : 0061 按重量份配比为 : 炙麻黄 8、 羌活 8、 薄荷 12、 银花 8、 连翘 10、 板蓝根 12、 辛夷 12、 生石膏 25、 乌梅 12、 槐花 12、 穿山龙 20、 鱼腥草 12、 甘草 8。 0062 剩余制备步骤同实施例 1。 0063 实施例 4 0064 按下列重量份配比称取原料 : 说 明 书 CN 102283978 B 5 4/4 页 6 0065 炙麻黄 6、 羌活 9、 薄荷 10、 银花 9、 连翘 11、 板蓝根 9、 辛夷 11、 生石膏 27、 乌梅 15、 槐花 16、 穿山龙 20、 鱼腥草 14、 甘草 11。 0066 剩余制备步骤同实施例 1。 说 明 书 CN 102283978 B 6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