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味地黄丸的制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味地黄丸的制备方法.pdf(1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102293897 B (45)授权公告日 2013.04.17 CN 102293897 B *CN102293897B* (21)申请号 201110247764.7 (22)申请日 2011.08.26 A61K 36/8945(2006.01) A61K 9/20(2006.01) A61P 1/14(2006.01) A61P 13/12(2006.01) (73)专利权人 太极集团重庆涪陵制药厂有限公 司 地址 408000 重庆市涪陵区太极大道 1 号 (72)发明人 冯天炯 顾维菊 程地英 陈顺珍 彭涛 刘世琪 越亮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同恒源知。
2、识产权代理有 限公司 11275 代理人 赵荣之 CN 101129642 A,2008.02.27, 全文 .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典委员会编 . 六味 地黄丸 (浓缩丸) .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 准中药成方制剂第十一册 .1996, 第 36 页 . 陈彪等 . 隔膜压滤工艺在甘草流浸膏生产上 的应用研究 .2008 年成渝药学学术年会论文 集 .2008, 第 117-118 页 . (54) 发明名称 六味地黄丸的制备方法 (5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六味地黄丸的制备方法, 采用隔膜压滤循环提取分离一体化技术提取处方 药材的有效成分, 不仅可以简化工艺流程, 大幅缩 短生。
3、产周期, 节约能耗, 利于环境保护和废渣利 用, 而且可以极大地提高有效成分的回收率。 (51)Int.Cl. (56)对比文件 审查员 苗彦妮 权利要求书 2 页 说明书 7 页 附图 1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 权利要求书 2 页 说明书 7 页 附图 1 页 1/2 页 2 1.六味地黄丸的制备方法, 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药制成 : 熟地黄160份、 制山茱萸80 份、 牡丹皮 60 份、 山药 80 份、 茯苓 60 份和泽泻 60 份, 其特征在于, 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 a牡丹皮的提取 a1将牡丹皮粉碎成粗粉, 备用 ; a2将步骤 a1 所。
4、得的药粉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 药渣和蒸馏后的水溶液备用 ; a3向步骤 a2 所得的药渣中加水, 搅拌加热至 60-90, 将料浆泵入隔膜压滤机进行 隔膜压滤, 收集压滤液 ; 压滤完毕后, 再将预热至 60-90的水泵入隔膜压滤机进行隔膜压 滤, 收集压滤液 ; 压滤完毕后, 启动隔膜压滤机的压榨程序, 收集压榨液 ; 将两次压滤液、 压 榨液和步骤 a2 所得的蒸馏后的水溶液合并, 记为提取液 A ; b制山茱萸、 熟地黄、 茯苓和泽泻的提取 b1 将茯苓、 泽泻与配比量三分之一的制山茱萸混合, 粉碎成粗粉, 备用 ; 将熟地黄加水 粉碎成料浆, 备用 ; b2向配料罐中加入步骤 a。
5、3 所得的提取液 A 和水, 加热至 50-90并保温 ; 将三通阀 切换至配料罐位置, 将配料罐中的水泵入隔膜压滤机, 至压滤液回流入配料罐时, 在搅拌条 件下向配料罐中加入步骤 b1 所得的药粉和熟地黄料浆, 加毕, 在 50-90的条件下进行第 一次隔膜压滤循环提取, 之后将三通阀切换至滤液贮罐位置进行隔膜压滤, 收集压滤液 ; 压 滤完毕后, 再将三通阀切换至配料罐位置, 向配料罐中加入水, 在 50-90的条件下进行第 二次隔膜压滤循环提取, 之后将三通阀切换至滤液贮罐位置进行隔膜压滤, 收集压滤液 ; 压 滤完毕后, 启动隔膜压滤机的压榨程序, 收集压榨液 ; 合并两次压滤液和压榨。
6、液, 记为提取 液 B ; c制剂 c1将步骤 b2 所得的提取液 B 浓缩至相对密度为 1.35-1.40 的稠膏, 备用 ; c2将山药与配比量三分之二的制山茱萸混合, 粉碎成细粉, 备用 ; c3将步骤 c1 所得的稠膏、 步骤 c2 所得的细粉及步骤 a2 所得的挥发油混匀, 制丸, 干 燥, 打光, 即得六味地黄丸。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六味地黄丸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 a3 是先向药 渣中加入相当于牡丹皮重量 2-4 倍的水, 搅拌加热至 75-85, 保温搅拌 5-15 分钟, 将料浆 泵入隔膜压滤机进行隔膜压滤 ; 再将相当于牡丹皮重量 1-3 倍的预热。
7、至 75-85的水泵入 隔膜压滤机进行隔膜压滤 ; 所述步骤 b2 是先加入步骤 a3 所得的提取液 A, 并补加水至总重量相当于步骤 b1 所得 药粉与熟地黄总重量的 6-9 倍, 其中扣除熟地黄在制浆时已加入的水量, 在 55-65的条件 下进行第一次隔膜压滤循环提取, 提取时间为 30-40 分钟 ; 再加入相当于步骤 b1 所得药粉 与熟地黄总重量 3-5 倍的水, 在 55-65的条件下进行第二次隔膜压滤循环提取, 提取时间 为 10-20 分钟。 3.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六味地黄丸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 a3 是先向药 渣中加入相当于牡丹皮重量3倍的水, 搅拌加。
8、热至80, 保温搅拌10分钟, 将料浆泵入隔膜 压滤机进行隔膜压滤 ; 再将相当于牡丹皮重量 2 倍的预热至 80的水泵入隔膜压滤机进行 隔膜压滤 ; 所述步骤 b2 是先加入步骤 a3 所得的提取液 A, 并补加水至总重量相当于步骤 b1 所得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2293897 B 2 2/2 页 3 药粉与熟地黄总重量的 7.5 倍, 其中扣除熟地黄在制浆时已加入的水量, 在 65的条件下 进行第一次隔膜压滤循环提取, 提取时间为35分钟 ; 再加入相当于步骤b1所得药粉与熟地 黄总重量3.5倍的水, 在65的条件下进行第二次隔膜压滤循环提取, 提取时间为15分钟。 权 利 要。
9、 求 书 CN 102293897 B 3 1/7 页 4 六味地黄丸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制药领域, 涉及一种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卫生部药品标准 WS3-B-2102-96 记载 : 六味地黄丸 (浓缩丸) 具有滋阴补肾的功 效, 用于肾阴亏损、 头晕耳鸣、 腰膝酸软、 骨蒸潮热、 盗汗遗精、 消渴。其处方由熟地黄 160g、 制山茱萸 80g、 牡丹皮 60g、 山药 80g、 茯苓 60g 和泽泻 60g 共六味药组成。其制备方法是将 牡丹皮提取丹皮酚 ; 药渣与山茱萸 27g、 熟地黄、 茯苓、 泽泻加水煎煮二次, 每次 2 小时, 合并 煎液。
10、, 滤过, 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 1.35-1.40 的稠膏 ; 山药与剩余山茱萸粉碎成细粉, 过 筛, 混匀 ; 将以上稠膏、 细粉、 丹皮酚混匀, 制丸, 干燥, 打光, 即得。 上述方法中采用煎煮法提 取处方药材的有效成分, 存在提取时间长、 提取温度高、 能耗高、 热敏性成分易损失、 有效成 分回收率低、 后处理麻烦等缺点。 发明内容 0003 有鉴于此,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隔膜压滤循环提取分离一体化技术制 备六味地黄丸 (浓缩丸) 的方法, 不仅可以简化工艺流程, 大幅缩短生产周期, 节约能耗, 利 于环境保护和废渣利用, 而且可以极大地提高有效成分的回收率。 0004 为。
11、达到上述目的, 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 0005 六味地黄丸的制备方法, 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药制成 : 熟地黄 160 份、 制山茱萸 80 份、 牡丹皮 60 份、 山药 80 份、 茯苓 60 份和泽泻 60 份, 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 0006 a牡丹皮的提取 0007 a1将牡丹皮粉碎成粗粉, 备用 ; 0008 a2将步骤 a1 所得的药粉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 药渣和蒸馏后的水溶液备 用 ; 0009 a3 向步骤a2所得的药渣中加水, 搅拌加热至60-90, 将料浆泵入隔膜压滤机进 行隔膜压滤, 收集压滤液 ; 压滤完毕后, 再将预热至 60-90的水泵入隔膜压滤机。
12、进行隔膜 压滤, 收集压滤液 ; 压滤完毕后, 启动隔膜压滤机的压榨程序, 收集压榨液 ; 将两次压滤液、 压榨液和步骤 a2 所得的蒸馏后的水溶液合并, 记为提取液 A ; 0010 b制山茱萸、 熟地黄、 茯苓和泽泻的提取 0011 b1 将茯苓、 泽泻与配比量三分之一的制山茱萸混合, 粉碎成粗粉, 备用 ; 将熟地黄 加水粉碎成料浆, 备用 ; 0012 b2 向配料罐中加入步骤a3所得的提取液A和水, 加热至50-90并保温 ; 将三通 阀切换至配料罐位置, 将配料罐中的水泵入隔膜压滤机, 至压滤液回流入配料罐时, 在搅拌 条件下向配料罐中加入步骤 b1 所得的药粉和熟地黄料浆, 加毕。
13、, 在 50-90的条件下进行 第一次隔膜压滤循环提取, 之后将三通阀切换至滤液贮罐位置进行隔膜压滤, 收集压滤液 ; 压滤完毕后, 再将三通阀切换至配料罐位置, 向配料罐中加入水, 在 50-90的条件下进行 说 明 书 CN 102293897 B 4 2/7 页 5 第二次隔膜压滤循环提取, 之后将三通阀切换至滤液贮罐位置进行隔膜压滤, 收集压滤液 ; 压滤完毕后, 启动隔膜压滤机的压榨程序, 收集压榨液 ; 合并两次压滤液和压榨液, 记为提 取液 B ; 0013 c制剂 0014 c1将步骤 b2 所得的提取液 B 浓缩至相对密度为 1.35-1.40 的稠膏, 备用 ; 0015 。
14、c2将山药与配比量三分之二的制山茱萸混合, 粉碎成细粉, 备用 ; 0016 c3将步骤 c1 所得的稠膏、 步骤 c2 所得的细粉及步骤 a2 所得的挥发油混匀, 制 丸, 干燥, 打光, 即得六味地黄丸。 0017 优选的, 所述步骤 a3 是先向药渣中加入相当于牡丹皮重量 2-4 倍的水, 搅拌加热 至 75-85, 保温搅拌 5-15 分钟, 将料浆泵入隔膜压滤机进行隔膜压滤 ; 再将相当于牡丹皮 重量 1-3 倍的预热至 75-85的水泵入隔膜压滤机进行隔膜压滤 ; 0018 所述步骤 b2 是先加入步骤 a3 所得的提取液 A, 并补加水至总重量相当于步骤 b1 所得药粉与熟地黄总。
15、重量的 6-9 倍, 其中扣除熟地黄在制浆时已加入的水量 (即提取液 A+ 熟地黄制浆时加入的水 + 补加水的总重量 = 步骤 b1 所得药粉与熟地黄总重量的 6-9 倍) , 在 55-65的条件下进行第一次隔膜压滤循环提取, 提取时间为 30-40 分钟 ; 再加入相当于 步骤 b1 所得药粉与熟地黄总重量 3-5 倍的水, 在 55-65的条件下进行第二次隔膜压滤循 环提取, 提取时间为 10-20 分钟。 0019 更优选的, 所述步骤 a3 是先向药渣中加入相当于牡丹皮重量 3 倍的水, 搅拌加热 至80, 保温搅拌10分钟, 将料浆泵入隔膜压滤机进行隔膜压滤 ; 再将相当于牡丹皮重。
16、量2 倍的预热至 80的水泵入隔膜压滤机进行隔膜压滤 ; 0020 所述步骤 b2 是先加入步骤 a3 所得的提取液 A, 并补加水至总重量相当于步骤 b1 所得药粉与熟地黄总重量的 7.5 倍, 其中扣除熟地黄在制浆时已加入的水量, 在 65的条 件下进行第一次隔膜压滤循环提取, 提取时间为35分钟 ; 再加入相当于步骤b1所得药粉与 熟地黄总重量 3.5 倍的水, 在 65的条件下进行第二次隔膜压滤循环提取, 提取时间为 15 分钟。 0021 本发明所述的隔膜压滤循环提取分离一体化技术, 是将配料罐的出料口通过泵 (如隔膜泵等) 与隔膜压滤机的进料口连通, 隔膜压滤机的出液口以三通阀分别。
17、连通配料罐 的进料口和滤液贮罐的进口。当三通阀切换至配料罐位置时, 隔膜压滤机的出液口与配料 罐的进料口连通, 构成隔膜压滤循环提取系统, 配料罐中的料浆被泵入隔膜压滤机进行隔 膜压滤, 从隔膜压滤机出来的压滤液回流入配料罐中 (药粉则被均匀地堆积在隔膜压滤机 各压滤腔室的滤布面上) , 再作为提取溶剂被泵入隔膜压滤机进行隔膜压滤, 不断循环, 从 而实现药材的隔膜压滤循环提取 ; 当三通阀切换至滤液贮罐位置时, 隔膜压滤机的出液口 与滤液贮罐的进口连通, 构成隔膜压滤固液分离系统, 当药材的隔膜压滤循环提取完毕后, 将从隔膜压滤机出来的压滤液和压榨液送入滤液贮罐贮存, 从而使药材提取液和药渣。
18、很好 的分离。 0022 关于提取物料的问题, 通常将药材粉碎成粗粉作为提取物料, 难粉碎成粗粉的软 性药材 (如熟地黄、 大枣等) 可加入 2-4 倍量的水用饲料粉碎机或组织捣碎机粉碎成料浆作 为提取物料。 0023 关于加料顺序的问题, 当药材含纤维较少时, 可在配料罐中直接加入药粉和提取 说 明 书 CN 102293897 B 5 3/7 页 6 溶剂, 于搅拌条件下进行隔膜压滤循环提取 ; 当药材富含纤维时则宜采用外循环加料法, 以 杜绝药粉在配料罐出料口及输料管道中堵塞而使泵料循环受阻的现象。 所谓外循环加料法 是先将首次提取所需的全部溶剂加入配料罐中, 将三通阀切换至配料罐位置,。
19、 将溶剂泵入 隔膜压滤机, 当观察到压滤液 (此时实际为溶剂) 回流入配料罐时 (可从配料罐的人孔进行 观察) , 再在搅拌条件下逐步投入药粉, 所得料液随之被泵入隔膜压滤机进行隔膜压滤, 压 滤液回流入配料罐内进行循环, 而药粉则被均匀地堆积在隔膜压滤机各压滤腔室的滤布面 上。 0024 关于提取温度的问题, 以水为溶剂时, 提取温度可以控制在 50-90, 根据偏光显 微法测定结果并结合文献报道, 植物组织中的淀粉糊化温度多为 70-71, 为了避免出现因 淀粉糊化而阻滞细胞内含物 (多为有效成分) 溶出或堵塞滤布等现象, 对富含淀粉的药材进 行水提时, 提取温度宜控制在 70以下, 优选。
20、 55-65。而采用有机溶剂提取时, 视有机溶 剂的沸点高低可不加热 (即在室温下提取) 或适当加热。 0025 关于提取次数和提取时间的问题, 可根据指标成分的回收率要求及经济性要求适 当调整提取次数和提取时间。 对于一般药材粗粉的提取, 可选择提取2次, 第1次提取30-40 分钟, 第 2 次提取 10-20 分钟 ; 对于药材价格较高、 要求指标成分回收率较高的品种, 提取 次数可适当增加, 如提取 4 次, 第 1 次提取 40-60 分钟, 第 2-4 次提取 10-20 分钟 ; 亦可将最 后 1 次的提取液作为下一批物料的首次提取溶剂进行循环套用。当以醇 - 水混合溶液为提 取。
21、溶剂时, 在提取完毕后可用水进行隔膜压滤透洗并压榨药渣, 所得压滤液和压榨液测定 醇含量后, 可作为下一批物料提取溶剂的配制液进行循环套用。在用水进行隔膜压滤透洗 时, 还可关闭隔膜压滤机四角出液阀中处于低位的两个出液阀, 使水充分浸漫上部滤层, 以 加强透洗效果。 0026 关于复方制剂处方中部分药材需先提取挥发油, 药渣再与其它药材合并进行水煎 的问题, 由于与水共沸提取挥发油的过程长达数小时, 药材的水溶性成分在提取挥发油的 过程中已充分溶于水相中, 故通常情况下不需要将药渣与其它药材合并进行水煎, 而为了 保证有效成分的回收率同时节约后续浓缩能耗, 可在提取挥发油后, 用 2-4 倍量。
22、的水加热 至 60-90隔膜压滤透洗药渣, 透洗 1-2 次, 所得透洗液与蒸馏后的水溶液合并, 作为其它 药材的首次水提溶剂。 0027 关于隔膜压滤机的问题, 滤布宜选用聚丙烯复丝滤布, 其透气量选择原则为 : 用有 机溶剂提取时宜选用透气量较小 (如 3-10L/m2.s) 的滤布, 用水提取时宜选用透气量较大 (如 50-1200L/m2.s) 的滤布。隔膜滤板宜选择聚丙烯等符合药用要求的塑料材质。料液管 道宜选用 304 以上不锈钢或非聚氯乙烯的塑料管道。 0028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 提高了有效成分的回收率 : 本发明采用隔膜压滤循 环提取法替代煎煮法提取处方药材的有效。
23、成分, 该方法系采用 0.5-0.6Mpa 的压力驱动, 循 环提取堆积于数百个洗脱面上的粉末层, 具有加压柱层析或加压渗漉的效果, 提取效率显 著提高, 提取温度降低, 热敏性成分损失减少, 指标成分如浸膏 (固形物) 、 50% 甲醇提取物和 马钱苷的含量均大幅增加 ; 而且, 因隔膜压滤机采用的滤布孔径远低于目前用于药渣与煎 液分离的滤网孔径, 所得提取液澄清度好, 肉眼可见颗粒物不能进入成品中, 也相应提高了 成品中药效成分的含量。 (2) 简化了工艺流程, 缩短了生产周期 : 提取同样重量的药材, 采 用煎煮法需要 4 小时, 而采用隔膜压滤循环提取法不超过 1 小时, 提取时间缩短。
24、 75% 以上 ; 说 明 书 CN 102293897 B 6 4/7 页 7 而且, 本发明方法实现了循环提取与固液分离的一体化, 不存在煎煮法所存在的后续固液 分离的烦恼, 且由于隔膜压滤机的滤布极致密, 所得提取液的澄清度好。 (3) 节约能源 : 将 1m3水从 20加热至 55-65需原煤 18.4-21.7kg, 而加热至 98需原煤 37.6kg, 同比降耗 42-51% ; 处方药材的提取时间由 4 小时缩短至 1.5 小时, 同样使提取能耗大大降低。 (4) 利 于环境保护和废渣利用 : 经隔膜压滤循环提取分离一体化技术处理后的药渣为近干的粉末 态块状物, 含水量少, 不仅。
25、便于转运, 不会给环境造成污染, 而且便于后续利用, 如添入煤粉 中燃烧以减少煤炭用量、 生物发酵作饲料, 干馏制作为炭块作取暖或家用燃料等。 (5) 现有 方法中要求将牡丹皮提取挥发油后的药渣与山茱萸、 熟地黄、 茯苓、 泽泻加水煎煮, 由于与 水共沸提取挥发油的过程长达数小时, 牡丹皮的水溶性成分在提取挥发油的过程中已充分 溶于水相中, 故本发明方法不再将提取挥发油后的药渣与山茱萸、 熟地黄、 茯苓、 泽泻进行 共煎, 而仅以热水对药渣进行透洗, 透洗液与蒸馏后的水溶液合并, 作为山茱萸、 熟地黄、 茯 苓、 泽泻的首次提取溶剂套用, 以节约提取溶剂用量、 降低后续浓缩能耗。 附图说明 0。
26、029 图 1 为隔膜压滤循环提取分离一体化技术的优选配套装置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0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 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 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 0031 隔膜压滤循环提取分离一体化技术的优选配套装置图如图 1 所示, 配料罐的出料 口通过隔膜泵与隔膜压滤机的进料口连通, 隔膜压滤机的出液口以三通阀分别连通配料罐 的进料口和滤液贮罐的进口, 当三通阀切换至配料罐位置时, 隔膜压滤机的出液口与配料 罐的进料口连通, 从隔膜压滤机出来的压滤液回流入配料罐, 构成隔膜压滤循环提取系统 ; 当三通阀切换至滤液贮罐位置时, 隔膜压滤机的出液口与滤液贮罐的进。
27、口连通, 从隔膜压 滤机出来的压滤液进入滤液贮罐贮存, 构成隔膜压滤固液分离系统。 0032 实施例 1 0033 处方 : 熟地黄 8kg、 制山茱萸 4kg、 牡丹皮 3kg、 山药 4kg、 茯苓 3kg、 泽泻 3kg 0034 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 0035 a牡丹皮的提取 0036 a1将处方量的牡丹皮粉碎成粗粉, 备用 ; 0037 a2将步骤 a1 所得药粉置多功能提取罐中, 用直通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 蒸馏 后的水溶液另器收集, 备用 ; 0038 a3向装有牡丹皮药渣的多功能提取罐中加入相当于牡丹皮重量 3 倍的水, 搅拌 加热至 80, 保温搅拌 5 分钟, 将料浆。
28、泵入隔膜压滤机 (采用 8010 L/m2.s 聚丙烯复丝滤 布) 进行隔膜压滤, 收集压滤液 ; 压滤完毕后, 再向多功能提取罐中加入相当于牡丹皮重量 2 倍的预热至 80的水, 泵入隔膜压滤机进行隔膜压滤, 收集压滤液 ; 启动隔膜压滤机的压 榨程序, 收集压榨液, 最后卸压, 开板, 卸渣 ; 将压滤液、 压榨液和步骤 a2 所得的蒸馏后的水 溶液合并, 记为提取液 A ; 0039 b制山茱萸、 熟地黄、 茯苓和泽泻的提取 说 明 书 CN 102293897 B 7 5/7 页 8 0040 b1 将处方量三分之一的制山茱萸及处方量的茯苓、 泽泻混合, 粉碎成粗粉, 备用 ; 将处方。
29、量的熟地黄加入 3 倍重量的水, 以爪盘式粉碎机粉碎成料浆, 备用 ; 0041 b2向配料罐中加入步骤 a3 所得的提取液 A 并补加水至总重量相当于步骤 b1 所得药粉与熟地黄总重量的 7.5 倍 (注意从中扣除熟地黄在制浆时已加入的水量) , 加热至 65并保温 ; 将三通阀切换至配料罐位置, 开启配料罐的搅拌器、 隔膜泵及隔膜压滤机, 将 配料罐中的水泵入隔膜压滤机 (采用 8010 L/m2.s 聚丙烯复丝滤布) , 至压滤液回流入配 料罐时, 向配料罐中匀速加入步骤 b1 所得药粉与熟地黄料浆, 加毕, 65隔膜压滤循环提 取 35 分钟, 之后将三通阀切换至滤液贮罐位置进行隔膜压。
30、滤, 收集压滤液 ; 压滤完毕后, 再 将三通阀切换至配料罐位置, 向配料罐中加入相当于步骤 b1 所得药粉与熟地黄总重量 3.5 倍的预热至 65的水, 保温隔膜压滤循环提取 15 分钟, 之后将三通阀切换至滤液贮罐位置 进行隔膜压滤, 收集压滤液 ; 压滤完毕后, 启动隔膜压滤机的压榨程序, 收集压榨液, 最后卸 压, 开板, 卸渣 ; 合并两次压滤液和压榨液, 记为提取液 B ; 0042 c制剂 0043 c1将步骤 b2 所得的提取液 B 浓缩至相对密度为 1.35-1.40 的稠膏, 备用 ; 0044 c2将处方量三分之二的制山茱萸及处方量的山药混合, 粉碎成细粉, 备用 ; 0。
31、045 c3将步骤 c1 所得的稠膏、 步骤 c2 所得的细粉及步骤 a2 所得的挥发油混匀, 制 丸, 干燥, 打光, 即得六味地黄丸 (浓缩丸) 。 0046 实施例 2 0047 处方 : 熟地黄 8kg、 制山茱萸 4kg、 牡丹皮 3kg、 山药 4kg、 茯苓 3kg、 泽泻 3kg 0048 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 0049 a牡丹皮的提取 0050 a1将处方量的牡丹皮粉碎成粗粉, 备用 ; 0051 a2将步骤 a1 所得药粉置多功能提取罐中, 用直通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 蒸馏 后的水溶液另器收集, 备用 ; 0052 a3向装有牡丹皮药渣的多功能提取罐中加入相当于牡丹皮。
32、重量 2 倍的水, 搅拌 加热至85, 保温搅拌10分钟, 将料浆泵入隔膜压滤机 (采用8010 L/m2.s聚丙烯复丝滤 布) 进行隔膜压滤, 收集压滤液 ; 压滤完毕后, 再向多功能提取罐中加入相当于牡丹皮重量 1 倍的预热至 85的水, 泵入隔膜压滤机进行隔膜压滤, 收集压滤液 ; 启动隔膜压滤机的压 榨程序, 收集压榨液, 最后卸压, 开板, 卸渣 ; 将压滤液、 压榨液和步骤 a2 所得的蒸馏后的水 溶液合并, 记为提取液 A ; 0053 b制山茱萸、 熟地黄、 茯苓和泽泻的提取 0054 b1 将处方量三分之一的制山茱萸及处方量的茯苓、 泽泻混合, 粉碎成粗粉, 备用 ; 将处方。
33、量的熟地黄加入 2 倍重量的水, 以爪盘式粉碎机粉碎成料浆, 备用 ; 0055 b2向配料罐中加入步骤 a3 所得的提取液 A 并补加水至总重量相当于步骤 b1 所 得药粉与熟地黄总重量的 6 倍 (注意从中扣除熟地黄在制浆时已加入的水量) , 加热至 55 并保温 ; 将三通阀切换至配料罐位置, 开启配料罐的搅拌器、 隔膜泵及隔膜压滤机, 将配料 罐中的水泵入隔膜压滤机 (采用 8010 L/m2.s 聚丙烯复丝滤布) , 至压滤液回流入配料罐 时, 向配料罐中匀速加入步骤 b1 所得药粉与熟地黄料浆, 加毕, 55隔膜压滤循环提取 40 分钟, 之后将三通阀切换至滤液贮罐位置进行隔膜压滤。
34、, 收集压滤液 ; 压滤完毕后, 再将三 说 明 书 CN 102293897 B 8 6/7 页 9 通阀切换至配料罐位置, 向配料罐中加入相当于步骤b1所得药粉与熟地黄总重量5倍的预 热至 55的水, 保温隔膜压滤循环提取 10 分钟, 之后将三通阀切换至滤液贮罐位置进行隔 膜压滤, 收集压滤液 ; 压滤完毕后, 启动隔膜压滤机的压榨程序, 收集压榨液, 最后卸压, 开 板, 卸渣 ; 合并两次压滤液和压榨液, 记为提取液 B ; 0056 c制剂 0057 c1将步骤 b2 所得的提取液 B 浓缩至相对密度为 1.35-1.40 的稠膏, 备用 ; 0058 c2将处方量三分之二的制山茱。
35、萸及处方量的山药混合, 粉碎成细粉, 备用 ; 0059 c3将步骤 c1 所得的稠膏、 步骤 c2 所得的细粉及步骤 a2 所得的挥发油混匀, 制 丸, 干燥, 打光, 即得六味地黄丸 (浓缩丸) 。 0060 实施例 3 0061 处方 : 熟地黄 8kg、 制山茱萸 4kg、 牡丹皮 3kg、 山药 4kg、 茯苓 3kg、 泽泻 3kg 0062 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 0063 a牡丹皮的提取 0064 a1将处方量的牡丹皮粉碎成粗粉, 备用 ; 0065 a2将步骤 a1 所得药粉置多功能提取罐中, 用直通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 蒸馏 后的水溶液另器收集, 备用 ; 0066 a。
36、3向装有牡丹皮药渣的多功能提取罐中加入相当于牡丹皮重量 4 倍的水, 搅拌 加热至75, 保温搅拌15分钟, 将料浆泵入隔膜压滤机 (采用8010 L/m2.s聚丙烯复丝滤 布) 进行隔膜压滤, 收集压滤液 ; 压滤完毕后, 再向多功能提取罐中加入相当于牡丹皮重量 3 倍的预热至 75的水, 泵入隔膜压滤机进行隔膜压滤, 收集压滤液 ; 启动隔膜压滤机的压 榨程序, 收集压榨液, 最后卸压, 开板, 卸渣 ; 将压滤液、 压榨液和步骤 a2 所得的蒸馏后的水 溶液合并, 记为提取液 A ; 0067 b制山茱萸、 熟地黄、 茯苓和泽泻的提取 0068 b1 将处方量三分之一的制山茱萸及处方量的。
37、茯苓、 泽泻混合, 粉碎成粗粉, 备用 ; 将处方量的熟地黄加入 4 倍重量的水, 以爪盘式粉碎机粉碎成料浆, 备用 ; 0069 b2向配料罐中加入步骤 a3 所得的提取液 A 并补加水至总重量相当于步骤 b1 所 得药粉与熟地黄总重量的 9 倍 (注意从中扣除熟地黄在制浆时已加入的水量) , 加热至 60 并保温 ; 将三通阀切换至配料罐位置, 开启配料罐的搅拌器、 隔膜泵及隔膜压滤机, 将配料 罐中的水泵入隔膜压滤机 (采用 8010 L/m2.s 聚丙烯复丝滤布) , 至压滤液回流入配料罐 时, 向配料罐中匀速加入步骤 b1 所得药粉与熟地黄料浆, 加毕, 60隔膜压滤循环提取 30 。
38、分钟, 之后将三通阀切换至滤液贮罐位置进行隔膜压滤, 收集压滤液 ; 压滤完毕后, 再将三 通阀切换至配料罐位置, 向配料罐中加入相当于步骤b1所得药粉与熟地黄总重量3倍的预 热至 60的水, 保温隔膜压滤循环提取 20 分钟, 之后将三通阀切换至滤液贮罐位置进行隔 膜压滤, 收集压滤液 ; 压滤完毕后, 启动隔膜压滤机的压榨程序, 收集压榨液, 最后卸压, 开 板, 卸渣 ; 合并两次压滤液和压榨液, 记为提取液 B ; 0070 c制剂 0071 c1将步骤 b2 所得的提取液 B 浓缩至相对密度为 1.35-1.40 的稠膏, 备用 ; 0072 c2将处方量三分之二的制山茱萸及处方量的。
39、山药混合, 粉碎成细粉, 备用 ; 0073 c3将步骤 c1 所得的稠膏、 步骤 c2 所得的细粉及步骤 a2 所得的挥发油混匀, 制 说 明 书 CN 102293897 B 9 7/7 页 10 丸, 干燥, 打光, 即得六味地黄丸 (浓缩丸) 。 0074 采用同一批药材原料, 分别采用实施例 1-3 所述方法和现有方法 (卫生部药品标 准 WS3-B-2102-96 收载方法) 进行对比实验, 并对所得产品进行质量检验, 结果显示 : 采用 实施例 1-3 所述方法制得的产品均符合质量标准的要求, 且指标成分的含量更高。其中, 实 施例 1 所述方法的成本 - 效果比最好, 所得产品。
40、中各指标成分的含量见下表。 0075 0076 由表可知 : 1、 与现有方法比较, 本发明方法两次提取所得的浸膏 (固形物) 、 50% 甲 醇提取物和马钱苷的含量分别提高了 13.57%、 16.0% 和 12.55%, 其中包含亲水性有效成分 和亲脂性有效成分的 50% 甲醇提取物的量增加明显, 说明本发明方法可以大大提高有效成 分的回收率 ; 2、 本发明方法所得第 1 次提取液中三项指标 (浸膏、 50% 甲醇提取物和马钱苷) 的含量比第 2 次提取液高 3.5-4 倍, 而现有方法所得第 1 次提取液中三项指标的含量仅比 第 2 次提取液高 20-36%, 说明本发明方法的提取效率更高。 0077 最后说明的是,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 尽管通过参 照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已经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 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 可 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出各种各样的改变, 而不偏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发明 的精神和范围。 说 明 书 CN 102293897 B 10 1/1 页 11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293897 B 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