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治疗小儿岔气的中药制剂及制备方法.pdf

上传人:Y948****062 文档编号:8341504 上传时间:2020-05-17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599.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610617318.3

申请日:

20160730

公开号:

CN106177457A

公开日:

20161207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审查中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1K36/898,A61P1/00,A61P7/10,A61P15/00,A61P1/14,A61K33/14

主分类号:

A61K36/898,A61P1/00,A61P7/10,A61P15/00,A61P1/14,A61K33/14

申请人:

任金民

发明人:

任金民,刘洪英

地址:

262100 山东省潍坊市安丘市健康路259号安丘市人民医院

优先权:

CN201610617318A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治疗小儿岔气的中药制剂及制备方法,属中药领域;本发明中药制剂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为:磨盘草、马兰、地茄子、梨叶、黄槲根、白术、长杆兰、赤楠、姜味草、芒种花、橡实、黑壳楠、枸橘叶、楮叶、橄榄核和食盐;本发明中药制剂所选药材配伍相宜,诸药相合具有消肿解毒、舒肝和胃、祛风除湿、健脾益气、燥湿利水等功效,对于治疗小儿岔气引起的阴囊水肿、气机不畅、阴茎和阴囊水肿、胀感、胃肠气胀、脐窝内有肉芽组织增生、肚脐痒、腹股沟区可复性肿块等症状具有疗效确切、见效快、治愈率高、无毒副作用、安全可靠的优点,可广泛应用于小儿岔气的临床治疗。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用于治疗小儿岔气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制成所述中药制剂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磨盘草65-85份马兰61-81份地茄子61-81份梨叶58-78份黄槲根53-73份白术49-69份长杆兰49-69份赤楠46-66份姜味草46-66份芒种花41-61份橡实41-61份黑壳楠30-50份枸橘叶30-50份楮叶21-41份橄榄核21-41份食盐10-26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疗小儿岔气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制成所述中药制剂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磨盘草80份马兰76份地茄子76份梨叶73份黄槲根68份白术64份长杆兰64份赤楠61份姜味草61份芒种花56份橡实56份黑壳楠45份枸橘叶45份楮叶36份橄榄核36份食盐22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疗小儿岔气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制成所述中药制剂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磨盘草75份马兰71份地茄子71份梨叶68份黄槲根63份白术59份长杆兰59份赤楠56份姜味草56份芒种花51份橡实51份黑壳楠40份枸橘叶40份楮叶31份橄榄核31份食盐18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疗小儿岔气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制成所述中药制剂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磨盘草70份马兰66份地茄子66份梨叶63份黄槲根58份白术54份长杆兰54份赤楠51份姜味草51份芒种花46份橡实46份黑壳楠35份枸橘叶35份楮叶26份橄榄核26份食盐14份。 5.一种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用于治疗小儿岔气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工艺步骤:(1)将磨盘草、地茄子、长杆兰、赤楠、姜味草、芒种花、橡实、黑壳楠、枸橘叶和食盐放入容器中,加入10倍量蒸馏水浸泡4小时后,加热煮沸4小时,提取;第二次加入8倍量蒸馏水加热煮沸3小时,提取;第三次加入6倍量蒸馏水加热煮沸2小时,提取;合并三次所得提取液,滤过,得滤液备用;(2)将马兰、梨叶和楮叶捣汁,滤杂质,留汁液,备用;(3)将黄桷根浸入黄酒3-4小时,取出后,日晒干燥,倒入锅内,文火炒制,放凉后,捣碎研末,得到过120目的细粉,备用;(4)将白术和橄榄核研末后,浸入体积浓度为90%酒精溶液,静置4小时,取出上层清液,沉淀下来的浸膏备用;(5)将步骤(1)-步骤(4)制得的滤液、汁液、细粉和浸膏混合,制成片剂,即为所述的用于治疗小儿岔气的中药制剂。

说明书

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治疗小儿岔气的中药制剂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小儿疝气即小儿腹股沟疝气,俗称脱肠,是小儿普通外科手术中最常见的疾病,在胚胎时期,腹股沟处有一“腹膜鞘状突”,可以帮助睾丸降入阴囊或子宫圆韧带的固定,有些小孩出生后,此鞘状突关闭不完全,导致腹腔内的小肠,网膜,卵巢,输卵管等进入此鞘状突,即成为疝气,若仅有腹腔液进入阴囊内,即为阴囊水肿。疝气一般发生率为1-4%,男生是女生的10倍,早产儿则更高,且可能发生于两侧。

小儿疝气主要表现为生后不久腹股沟部肿物,按之柔软而有弹性,在剧烈哭闹、便秘、长期咳嗽或站立活动时,肿物增大,阴囊坠胀,平卧安静时肿物可逐渐缩小直至完全消失,肿物不大而且出现次数较少的,有自行痊愈的可能。多数在2-3个月时发现,也有迟至l-2岁才发现。

小儿疝气首先影响患者的消化系统,从而出现下腹部坠胀、腹胀气、腹痛、便秘、吸收功能差、易疲劳、体质下降等症状。又由于腹股沟部与泌尿生殖系统相邻,可因疝气的挤压而影响生殖系统的正常发育。还由于疝囊内的肠管或大网膜易受到挤压或碰撞引起炎性肿胀,致使疝气回纳困难,导致疝气嵌顿,引起腹部剧痛以及肠梗阻、肠管坏死等严重并发症,不及时处理还有可能危及生命。所以小儿疝气应该及早进行彻底治疗。

现有治疗小儿疝气的方法主要是西药治疗和手术治疗,但是西药治疗速度较为缓慢,效果很不理想,且具有副作用,手术治疗痛苦大、费用高。为此,我们急需研制一种安全无副作用的中药制剂来帮助患者摆脱小儿岔气带来的痛苦。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治疗小儿岔气的中药制剂及制备方法;本发明中药制剂所选药材配伍相宜,诸药相合具有消肿解毒、舒肝和胃、祛风除湿、健脾益气、燥湿利水等功效,对于治疗小儿岔气引起的阴囊水肿、气机不畅、阴茎和阴囊水肿、胀感、胃肠气胀、脐窝内有肉芽组织增生、肚脐痒、腹股沟区可复性肿块等症状具有疗效确切、见效快、治愈率高、无毒副作用、安全可靠的优点,可广泛应用于小儿岔气的临床治疗。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实施如下:

一种用于治疗小儿岔气的中药制剂,制成所述中药制剂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

制成所述中药制剂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

制成所述中药制剂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

制成所述中药制剂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

一种用于治疗小儿岔气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1)将磨盘草、地茄子、长杆兰、赤楠、姜味草、芒种花、橡实、黑壳楠、枸橘叶和食盐放入容器中,加入10倍量蒸馏水浸泡4小时后,加热煮沸4小时,提取;第二次加入8倍量蒸馏水加热煮沸3小时,提取;第三次加入6倍量蒸馏水加热煮沸2小时,提取;合并三次所得提取液,滤过,得滤液备用;

(2)将马兰、梨叶和楮叶捣汁,滤杂质,留汁液,备用;

(3)将黄桷根浸入黄酒3-4小时,取出后,日晒干燥,倒入锅内,文火炒制,放凉后,捣碎研末,得到过120目的细粉,备用;

(4)将白术和橄榄核研末后,浸入体积浓度为90%酒精溶液,静置4小时,取出上层清液,沉淀下来的浸膏备用;

(5)将步骤(1)-步骤(4)制得的滤液、汁液、细粉和浸膏混合,制成片剂,即为所述的用于治疗小儿岔气的中药制剂。

本发明所用中药的药性如下:

磨盘草:味甘、淡,性凉;归肺、肾经。疏风清热,化痰止咳,消肿解毒。主感冒,发热,咳嗽,泄泻,中耳炎,耳聋,咽炎,腮腺炎,尿路感染,疮痈肿毒,跌打损伤。《广东中药》Ⅱ载:“治小肠烦痛,肾虚余沥力、便刺痛或小便浑浊,腮腺炎,骨蒸劳热。”

马兰:味辛,性凉;归肺、肝、胃、大肠经。凉血止血,清热利湿,解毒消肿。主吐血,衄血,血痢,崩漏,创伤出血,黄疸,水肿,淋浊,感冒,咳嗽,咽痛喉痹,痔疮,痈肿,丹毒,小儿疳积。《云南中草药》载:“根:祛风散寒,止咳平喘。治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风湿痹痛,小儿疝气。”

地茄子:味苦、辛,性平。祛风,利湿,理气,散瘀。主风湿痹痛,疝气,跌打损伤,遗精,白带。《四川中药志》载:“顺气,消积,化痰,散瘀血,消痈肿。治金创出血,膀胱疝气。”

梨叶:味苦、涩、辛,性凉;归肺、脾、膀胱经。舒肝和胃,利水解毒。主霍乱吐泻腹痛,水肿,小便不利,小儿疝气,菌菇中毒。

黄桷根:味苦、酸,性温。祛风除湿,通经活络,消肿,杀虫。主风湿痹痛,四肢麻木,半身不遂,劳伤腰痛,跌打损伤,水肿,疥癣。《分类草药性》载:“杀虫,退火。治跌打损伤,小儿疝。”

白术:味苦、甘,性温;归脾、胃经。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主脾气虚弱,神疲乏力,食少腹胀,大便溏薄,水饮内停,小便不利,水肿,痰饮眩晕,温痹酸痛,气虚自汗,胎动不安。《本经逢原》载:“白术,生用有除湿益燥,消痰利水,治风寒湿痹,死肌痉疸,散腰脐间血,及冲脉为病,逆气里急之功;制熟则有和中补气,止渴生津,止汗除热,进饮食,安胎之效。”

长杆兰:味苦,性微寒;归肝、肾、膀胱经。清热解毒,祛风利湿。主热淋,黄疸,水肿,脚气浮肿,疝气腹痛,风湿痹痛,毒蛇咬伤,疮痈肿毒,跌打损伤。《广西药植名录》载“止痛,散瘀,利水。治痧气,积热,浮肿,腹痛,疳积,黄疸,肺结核,精神病,风湿骨痛,刀伤出血,蛇伤。”

赤楠:味甘、微苦、辛,性平;归肾、脾、肝经。健脾利湿,平喘,散瘀消肿。主喘咳,浮肿,淋浊,尿路结石,痢疾,肝炎,子宫脱垂,风湿痛,疝气,睾丸炎,痔疮,痈肿,水火烫伤,跌打肿痛。《贵州草药》载:“健脾利湿,平喘。”

姜味草:味苦、辛,性温。散寒解表,湿中健胃,化湿消积。主风寒感冒,胃寒脘痛,腹胀,恶心呕吐,泄泻,痢疾,症瘕,寒疝。《滇南本草》载:“燥脾暖胃,进饮食,宽中下气。疗九种胃气疼痛,面寒痛,胸膈气胀,肚腹冷痛,呕吐恶心,噎膈翻胃,五积六聚,痞块疼痛,男子寒疝疼,妇人症瘕成痛。”

芒种花:味苦、辛,性寒;归肝、肾、膀胱经。清热解毒,散瘀解毒。主肝炎,痢疾,淋病,咽喉肿痛,口腔炎,疮痈,跌打损伤,鼻咽癌,喉癌,扁桃体癌,肺癌,膀胱癌,前列腺癌。《滇南本草》载:“行肝气,利小便。治诸淋,利膀胱,止茎中痛,走经络,止筋骨疼痛,偏坠气疼,膀胱疝气。”

橡实:味苦、涩,性微温;归脾、大肠、肾经。收敛固脱,止血,解毒。主泄泻痢疾,便血,痔血,脱肛,小儿疝气,疮痈久溃不乳腺炎,睾丸炎,面(黑干)。《纲目拾遗》载:“治胎疝。”

黑壳楠:味辛、微苦,性温;归肝、胃经。祛风除湿,温中行气,消肿止痛。主风湿痹痛,肢体麻木疼痛,脘腹冷痛,疝气疼痛,咽喉肿痛,癣疮瘙痒。

枸橘叶:味辛,性温;归肺、胃、大肠经。理气止呕,消肿散结。主噎膈,反胃,呕吐,梅核气,疝气。《上海常用中草药》载:“行气,消结,止呕。治噎膈反胃,呕吐,口疮。”

楮叶:味甘,性凉。凉血止血,利尿解毒。主吐血,衄血,崩血,金疮出血,水肿,疝气,痢疾,毒疮。《纲目》载:“利小便,去风湿肿胀,白浊,疝气,癣疮。”

橄榄核:味甘、涩,性温;归肝、胃、大肠经。解毒,敛疮,止血,利气。主咽喉肿痛,口舌生疮,冻疮,疳疮,天疱疮,肠风下血,睾丸肿痛。《本草再新》载:“治肝胃气,疝气,消疽瘤。”

食盐:味咸,性寒;归胃、肾、肺、肝、大肠、小肠经。涌吐,清火,凉血,解毒,软坚,杀虫,止痒。主食停上脘,心腹胀病,脑中痰癖,二便不通,齿龈出血,喉痛,牙痛,目翳,疮疡,毒虫螫伤。《日华子本草》载:“暖水脏,(主)霍乱心痛,金疮,明目。止风泪,邪气,一切虫伤疮肿。消食,滋五味,长肉,补皮肤。通大小便,小儿疝气。”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中药制剂所选药材配伍相宜,诸药相合具有消肿解毒、舒肝和胃、祛风除湿、健脾益气、燥湿利水等功效,对于治疗小儿岔气引起的阴囊水肿、气机不畅、阴茎和阴囊水肿、胀感、胃肠气胀、脐窝内有肉芽组织增生、肚脐痒、腹股沟区可复性肿块等症状具有疗效确切、见效快、治愈率高、无毒副作用、安全可靠的优点,可广泛应用于小儿岔气的临床治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阐述。

实施例1

本发明中药制剂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为:

本发明中药制剂制备方法的工艺步骤为:

(1)将磨盘草、地茄子、长杆兰、赤楠、姜味草、芒种花、橡实、黑壳楠、枸橘叶和食盐放入容器中,加入10倍量蒸馏水浸泡4小时后,加热煮沸4小时,提取;第二次加入8倍量蒸馏水加热煮沸3小时,提取;第三次加入6倍量蒸馏水加热煮沸2小时,提取;合并三次所得提取液,滤过,得滤液备用;

(2)将马兰、梨叶和楮叶捣汁,滤杂质,留汁液,备用;

(3)将黄桷根浸入黄酒3-4小时,取出后,日晒干燥,倒入锅内,文火炒制,放凉后,捣碎研末,得到过120目的细粉,备用;

(4)将白术和橄榄核研末后,浸入体积浓度为90%酒精溶液,静置4小时,取出上层清液,沉淀下来的浸膏备用;

(5)将步骤(1)-步骤(4)制得的滤液、汁液、细粉和浸膏混合,制成片剂,即为所述的用于治疗小儿岔气的中药制剂。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1片,每日3次,7天为一疗程,3到5个疗程即可痊愈,病情严重者遵医嘱酌增用量。

实施例2

本发明中药制剂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为:

本实施例的中药制剂制备方法工艺步骤及用法用量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3

本发明中药制剂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数为:

本实施例的中药制剂制备方法工艺步骤及用法用量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4

本发明中药制剂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数为:

本实施例的中药制剂制备方法工艺步骤及用法用量与实施例1相同。

临床资料:

1、病例选择:

作为治疗小儿岔气的中药制剂,选择我院或外院确诊的小儿岔气患者248例临床观察,病人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124例,其中男性62例,女性62例,年龄1-7岁,平均年龄4.8岁,病程1-5个月;对照组124例,其中男性62例,女性62例,年龄1-7岁,平均年龄4.2岁,病程1-5个月。两组病例的病程、症状轻重程度基本一致,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2、药物选择:

治疗组患者服用本发明中药制剂,每日1次,每次3片,饭后半小时内温开水送服,7天为一疗程,连续服用3到5个疗程即可痊愈,病情严重者遵医嘱酌增用量。

对照组服用舒肝理气丸,按说明书用,病情严重者遵医嘱酌增用量。

3、疗效判定:

(1)治愈:阴囊水肿、气机不畅、阴茎和阴囊水肿、胀感、胃肠气胀、脐窝内有肉芽组织增生、肚脐痒、腹股沟区可复性肿块等小儿岔气症状消失,身体痊愈。

(2)有效:上述症状有所缓解。

(3)无效:病症无变化。

4、结果:

服用本发明中药制剂的治疗组中,治愈77例,有效44例,无效3例,治愈率为62.1%,总有效率97.6%。

对照组中治愈33例,有效33例,无效58例,治愈率为26.6%,总有效率53.2%。

以上结果显示,治疗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典型病例举例:

1、关某,女,3岁,四川乐山人。患儿患有小儿岔气,在当地医院治疗后未能治愈。为求进一步诊治,来我院就诊。给予服用本发明中药制剂2个疗程,小儿岔气症状明显减轻;继续服用本发明中药制剂2个疗程,小儿岔气症状彻底消失,随访无复发,彻底治愈。

2、佟某,男,2岁,湖北荆州人。患儿1年前因时常哭闹多次引起右侧阴囊肿大、疼痛,患儿平素任性,性情急躁。来本院就诊,确诊为小儿岔气。给予服用本发明中药制剂2个疗程,上述症状明显减轻;继续服用本发明中药制剂2个疗程,上述症状全部消失,身体恢复正常,痊愈至今未复发。

3、丛某,男,7岁,贵州安顺人。患儿2年前一次哭闹时左侧阴囊出现包块、疼痛,情绪平稳后,包块回纳,大便稀溏,纳呆少食。后经朋友介绍来我院就诊,确诊为小儿岔气。给予服用本发明中药制剂2个疗程,上述症状好转;继续服用本发明中药制剂2个疗程,上述症状消失,身体痊愈,随访未复发,彻底痊愈。

4、池某,男,4岁,广东韶关人。患儿2年前出现阴囊水肿、胀感、胃肠气胀等症状。遂到医院门诊诊治,经检查确诊为小儿岔气。给予服用本发明中药制剂1个疗程,上述症状明显减轻;继续服用本发明中药制剂2个疗程,上述症状全部消失,身体恢复正常,痊愈至今未复发。

5、徐某,女,5岁,湖南宜昌人。患儿2年前在当地医院确诊为小儿岔气,给予药物治疗后未有明显好转。为求进一步诊治,来我院就诊。给予服用本发明中药制剂2个疗程,上述症状明显减轻;继续服用本发明中药制剂2个疗程,上述症状全部消失,身体恢复正常,痊愈至今未复发。

6、于某,男,7岁,浙江湖州人。患儿2年前出现阴囊水肿、胀感、胃肠气胀等症状。为求治疗,遂来我院就诊,确诊为小儿岔气。给予服用本发明中药制剂2个疗程,上述症状减轻;继续服用本发明中药制剂2个疗程,上述症状消失,身体恢复正常,痊愈,随访未复发。

一种用于治疗小儿岔气的中药制剂及制备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一种用于治疗小儿岔气的中药制剂及制备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一种用于治疗小儿岔气的中药制剂及制备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用于治疗小儿岔气的中药制剂及制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用于治疗小儿岔气的中药制剂及制备方法.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610617318.3 (22)申请日 2016.07.30 (71)申请人 任金民 地址 262100 山东省潍坊市安丘市健康路 259号安丘市人民医院 (72)发明人 任金民 刘洪英 (51)Int.Cl. A61K 36/898(2006.01) A61P 1/00(2006.01) A61P 7/10(2006.01) A61P 15/00(2006.01) A61P 1/14(2006.01) A61K 33/14(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用于治疗。

2、小儿岔气的中药制剂及制备 方法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治疗小儿岔气的中 药制剂及制备方法, 属中药领域; 本发明中药制 剂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为: 磨盘草、 马兰、 地茄 子、 梨叶、 黄槲根、 白术、 长杆兰、 赤楠、 姜味草、 芒 种花、 橡实、 黑壳楠、 枸橘叶、 楮叶、 橄榄核和食 盐; 本发明中药制剂所选药材配伍相宜, 诸药相 合具有消肿解毒、 舒肝和胃、 祛风除湿、 健脾益 气、 燥湿利水等功效, 对于治疗小儿岔气引起的 阴囊水肿、 气机不畅、 阴茎和阴囊水肿、 胀感、 胃 肠气胀、 脐窝内有肉芽组织增生、 肚脐痒、 腹股沟 区可复性肿块等症状具有疗效确切、 见效快、 治。

3、 愈率高、 无毒副作用、 安全可靠的优点, 可广泛应 用于小儿岔气的临床治疗。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6页 CN 106177457 A 2016.12.07 CN 106177457 A 1.一种用于治疗小儿岔气的中药制剂, 其特征在于: 制成所述中药制剂有效成分的原 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 磨盘草65-85份 马兰61-81份 地茄子61-81份 梨叶58-78份 黄槲根53-73份 白术49-69份 长杆兰49-69份 赤楠46-66份 姜味草46-66份 芒种花41-61份 橡实41-61份 黑壳楠30-50份 枸橘叶30-50份 楮叶21-41份 橄榄核21-41份 食盐10-26份。。

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疗小儿岔气的中药制剂, 其特征在于: 制成所述中 药制剂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 磨盘草80份 马兰76份 地茄子76份 梨叶73份 黄槲根68份 白术64份 长杆兰64份 赤楠61份 姜味草61份 芒种花56份 橡实56份 黑壳楠45份 枸橘叶45份 楮叶36份 橄榄核36份 食盐22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疗小儿岔气的中药制剂, 其特征在于: 制成所述中 药制剂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 磨盘草75份 马兰71份 地茄子71份 梨叶68份 黄槲根63份 白术59份 长杆兰59份 赤楠56份 姜味草56份 芒种花51份 橡实5。

5、1份 黑壳楠40份 枸橘叶40份 楮叶31份 橄榄核31份 食盐18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疗小儿岔气的中药制剂, 其特征在于: 制成所述中 药制剂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 磨盘草70份 马兰66份 地茄子66份 梨叶63份 黄槲根58份 白术54份 长杆兰54份 赤楠51份 姜味草51份 芒种花46份 橡实46份 黑壳楠35份 枸橘叶35份 楮叶26份 橄榄核26份 食盐14份。 5.一种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用于治疗小儿岔气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 其特 征在于: 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1) 将磨盘草、 地茄子、 长杆兰、 赤楠、 姜味草、 芒种花、 橡实、 黑。

6、壳楠、 枸橘叶和食盐放入 容器中, 加入10倍量蒸馏水浸泡4小时后, 加热煮沸4小时, 提取; 第二次加入8倍量蒸馏水加 热煮沸3小时, 提取; 第三次加入6倍量蒸馏水加热煮沸2小时, 提取; 合并三次所得提取液, 滤过, 得滤液备用; (2) 将马兰、 梨叶和楮叶捣汁, 滤杂质, 留汁液, 备用; (3) 将黄桷根浸入黄酒3-4小时, 取出后, 日晒干燥, 倒入锅内, 文火炒制, 放凉后, 捣碎 研末, 得到过120目的细粉, 备用; (4) 将白术和橄榄核研末后, 浸入体积浓度为90%酒精溶液, 静置4小时, 取出上层清液, 沉淀下来的浸膏备用; (5) 将步骤 (1) -步骤 (4) 制。

7、得的滤液、 汁液、 细粉和浸膏混合, 制成片剂, 即为所述的用 于治疗小儿岔气的中药制剂。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06177457 A 2 一种用于治疗小儿岔气的中药制剂及制备方法 所属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中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治疗小儿岔气的中药制剂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小儿疝气即小儿腹股沟疝气, 俗称脱肠, 是小儿普通外科手术中最常见的疾病, 在 胚胎时期, 腹股沟处有一 “腹膜鞘状突” , 可以帮助睾丸降入阴囊或子宫圆韧带的固定, 有些 小孩出生后, 此鞘状突关闭不完全, 导致腹腔内的小肠, 网膜, 卵巢, 输卵管等进入此鞘状 突, 即成为。

8、疝气, 若仅有腹腔液进入阴囊内, 即为阴囊水肿。 疝气一般发生率为1-4, 男生 是女生的10倍, 早产儿则更高, 且可能发生于两侧。 0003 小儿疝气主要表现为生后不久腹股沟部肿物, 按之柔软而有弹性, 在剧烈哭闹、 便 秘、 长期咳嗽或站立活动时, 肿物增大, 阴囊坠胀, 平卧安静时肿物可逐渐缩小直至完全消 失, 肿物不大而且出现次数较少的, 有自行痊愈的可能。 多数在2-3个月时发现, 也有迟至l- 2岁才发现。 0004 小儿疝气首先影响患者的消化系统, 从而出现下腹部坠胀、 腹胀气、 腹痛、 便秘、 吸 收功能差、 易疲劳、 体质下降等症状。 又由于腹股沟部与泌尿生殖系统相邻, 可。

9、因疝气的挤 压而影响生殖系统的正常发育。 还由于疝囊内的肠管或大网膜易受到挤压或碰撞引起炎性 肿胀, 致使疝气回纳困难, 导致疝气嵌顿, 引起腹部剧痛以及肠梗阻、 肠管坏死等严重并发 症, 不及时处理还有可能危及生命。 所以小儿疝气应该及早进行彻底治疗。 0005 现有治疗小儿疝气的方法主要是西药治疗和手术治疗, 但是西药治疗速度较为缓 慢, 效果很不理想, 且具有副作用, 手术治疗痛苦大、 费用高。 为此, 我们急需研制一种安全 无副作用的中药制剂来帮助患者摆脱小儿岔气带来的痛苦。 发明内容 0006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治疗小儿岔气的中药制剂及制备方法; 本发明中药制剂所 选药材配伍相宜,。

10、 诸药相合具有消肿解毒、 舒肝和胃、 祛风除湿、 健脾益气、 燥湿利水等功 效, 对于治疗小儿岔气引起的阴囊水肿、 气机不畅、 阴茎和阴囊水肿、 胀感、 胃肠气胀、 脐窝 内有肉芽组织增生、 肚脐痒、 腹股沟区可复性肿块等症状具有疗效确切、 见效快、 治愈率高、 无毒副作用、 安全可靠的优点, 可广泛应用于小儿岔气的临床治疗。 0007 为实现上述目的,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实施如下: 0008 一种用于治疗小儿岔气的中药制剂, 制成所述中药制剂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 量份数为: 0009 说 明 书 1/6 页 3 CN 106177457 A 3 0010 制成所述中药制剂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

11、重量份数为: 0011 0012 制成所述中药制剂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 0013 0014 制成所述中药制剂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 0015 0016 0017 一种用于治疗小儿岔气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 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0018 (1)将磨盘草、 地茄子、 长杆兰、 赤楠、 姜味草、 芒种花、 橡实、 黑壳楠、 枸橘叶和食盐 放入容器中, 加入10倍量蒸馏水浸泡4小时后, 加热煮沸4小时, 提取; 第二次加入8倍量蒸馏 水加热煮沸3小时, 提取; 第三次加入6倍量蒸馏水加热煮沸2小时, 提取; 合并三次所得提取 液, 滤过, 得滤液备用; 0019 (2)将马兰、 。

12、梨叶和楮叶捣汁, 滤杂质, 留汁液, 备用; 0020 (3)将黄桷根浸入黄酒3-4小时, 取出后, 日晒干燥, 倒入锅内, 文火炒制, 放凉后, 捣碎研末, 得到过120目的细粉, 备用; 0021 (4)将白术和橄榄核研末后, 浸入体积浓度为90酒精溶液, 静置4小时, 取出上层 清液, 沉淀下来的浸膏备用; 0022 (5)将步骤(1)-步骤(4)制得的滤液、 汁液、 细粉和浸膏混合, 制成片剂, 即为所述 的用于治疗小儿岔气的中药制剂。 0023 本发明所用中药的药性如下: 0024 磨盘草: 味甘、 淡, 性凉; 归肺、 肾经。 疏风清热, 化痰止咳, 消肿解毒。 主感冒, 发热, 。

13、咳嗽, 泄泻, 中耳炎, 耳聋, 咽炎, 腮腺炎, 尿路感染, 疮痈肿毒, 跌打损伤。广东中药 载: “治小肠烦痛, 肾虚余沥力、 便刺痛或小便浑浊, 腮腺炎, 骨蒸劳热。 ” 0025 马兰: 味辛, 性凉; 归肺、 肝、 胃、 大肠经。 凉血止血, 清热利湿, 解毒消肿。 主吐血, 衄 血, 血痢, 崩漏, 创伤出血, 黄疸, 水肿, 淋浊, 感冒, 咳嗽, 咽痛喉痹, 痔疮, 痈肿, 丹毒, 小儿疳 积。云南中草药 载:“根: 祛风散寒, 止咳平喘。 治支气管炎, 支气管哮喘, 风湿痹痛, 小儿疝 气。 ” 说 明 书 2/6 页 4 CN 106177457 A 4 0026 地茄子:。

14、 味苦、 辛, 性平。 祛风, 利湿, 理气, 散瘀。 主风湿痹痛, 疝气, 跌打损伤, 遗 精, 白带。四川中药志 载:“顺气, 消积, 化痰, 散瘀血, 消痈肿。 治金创出血, 膀胱疝气。 ” 0027 梨叶: 味苦、 涩、 辛, 性凉; 归肺、 脾、 膀胱经。 舒肝和胃, 利水解毒。 主霍乱吐泻腹痛, 水肿, 小便不利, 小儿疝气, 菌菇中毒。 0028 黄桷根:味苦、 酸, 性温。 祛风除湿, 通经活络, 消肿, 杀虫。 主风湿痹痛, 四肢麻木, 半身不遂, 劳伤腰痛, 跌打损伤, 水肿, 疥癣。分类草药性 载:“杀虫, 退火。 治跌打损伤, 小 儿疝。 ” 0029 白术: 味苦、 。

15、甘, 性温; 归脾、 胃经。 健脾益气, 燥湿利水, 止汗, 安胎。 主脾气虚弱, 神 疲乏力, 食少腹胀, 大便溏薄, 水饮内停, 小便不利, 水肿, 痰饮眩晕, 温痹酸痛, 气虚自汗, 胎 动不安。本经逢原 载:“白术, 生用有除湿益燥, 消痰利水, 治风寒湿痹, 死肌痉疸, 散腰脐 间血, 及冲脉为病, 逆气里急之功; 制熟则有和中补气, 止渴生津, 止汗除热, 进饮食, 安胎之 效。 ” 0030 长杆兰: 味苦, 性微寒; 归肝、 肾、 膀胱经。 清热解毒, 祛风利湿。 主热淋, 黄疸, 水肿, 脚气浮肿, 疝气腹痛, 风湿痹痛, 毒蛇咬伤, 疮痈肿毒, 跌打损伤。广西药植名录 载 。

16、“止痛, 散瘀, 利水。 治痧气, 积热, 浮肿, 腹痛, 疳积, 黄疸, 肺结核, 精神病, 风湿骨痛, 刀伤出血, 蛇 伤。 ” 0031 赤楠: 味甘、 微苦、 辛, 性平; 归肾、 脾、 肝经。 健脾利湿, 平喘, 散瘀消肿。 主喘咳, 浮 肿, 淋浊, 尿路结石, 痢疾, 肝炎, 子宫脱垂, 风湿痛, 疝气, 睾丸炎, 痔疮, 痈肿, 水火烫伤, 跌 打肿痛。贵州草药 载:“健脾利湿, 平喘。 ” 0032 姜味草: 味苦、 辛, 性温。 散寒解表, 湿中健胃, 化湿消积。 主风寒感冒, 胃寒脘痛, 腹 胀, 恶心呕吐, 泄泻, 痢疾, 症瘕, 寒疝。滇南本草 载:“燥脾暖胃, 进饮。

17、食, 宽中下气。 疗九种 胃气疼痛, 面寒痛, 胸膈气胀, 肚腹冷痛, 呕吐恶心, 噎膈翻胃, 五积六聚, 痞块疼痛, 男子寒 疝疼, 妇人症瘕成痛。 ” 0033 芒种花: 味苦、 辛, 性寒; 归肝、 肾、 膀胱经。 清热解毒, 散瘀解毒。 主肝炎, 痢疾, 淋 病, 咽喉肿痛, 口腔炎, 疮痈, 跌打损伤, 鼻咽癌, 喉癌, 扁桃体癌, 肺癌, 膀胱癌, 前列腺癌。 滇南本草 载:“行肝气, 利小便。 治诸淋, 利膀胱, 止茎中痛, 走经络, 止筋骨疼痛, 偏坠气 疼, 膀胱疝气。 ” 0034 橡实: 味苦、 涩, 性微温; 归脾、 大肠、 肾经。 收敛固脱, 止血, 解毒。 主泄泻痢。

18、疾, 便 血, 痔血, 脱肛, 小儿疝气, 疮痈久溃不乳腺炎, 睾丸炎, 面(黑干)。纲目拾遗 载:“治胎疝。 ” 0035 黑壳楠: 味辛、 微苦, 性温; 归肝、 胃经。 祛风除湿, 温中行气, 消肿止痛。 主风湿痹 痛, 肢体麻木疼痛, 脘腹冷痛, 疝气疼痛, 咽喉肿痛, 癣疮瘙痒。 0036 枸橘叶: 味辛, 性温; 归肺、 胃、 大肠经。 理气止呕, 消肿散结。 主噎膈, 反胃, 呕吐, 梅 核气, 疝气。上海常用中草药 载:“行气, 消结, 止呕。 治噎膈反胃, 呕吐, 口疮。 ” 0037 楮叶: 味甘, 性凉。 凉血止血, 利尿解毒。 主吐血, 衄血, 崩血, 金疮出血, 水肿。

19、, 疝气, 痢疾, 毒疮。纲目 载:“利小便, 去风湿肿胀, 白浊, 疝气, 癣疮。 ” 0038 橄榄核: 味甘、 涩, 性温; 归肝、 胃、 大肠经。 解毒, 敛疮, 止血, 利气。 主咽喉肿痛, 口 舌生疮, 冻疮, 疳疮, 天疱疮, 肠风下血, 睾丸肿痛。本草再新 载:“治肝胃气, 疝气, 消疽 瘤。 ” 0039 食盐: 味咸, 性寒; 归胃、 肾、 肺、 肝、 大肠、 小肠经。 涌吐, 清火, 凉血, 解毒, 软坚, 杀 说 明 书 3/6 页 5 CN 106177457 A 5 虫, 止痒。 主食停上脘, 心腹胀病, 脑中痰癖, 二便不通, 齿龈出血, 喉痛, 牙痛, 目翳, 。

20、疮疡, 毒 虫螫伤。日华子本草 载:“暖水脏, (主)霍乱心痛, 金疮, 明目。 止风泪, 邪气, 一切虫伤疮 肿。 消食, 滋五味, 长肉, 补皮肤。 通大小便, 小儿疝气。 ” 0040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 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41 本发明中药制剂所选药材配伍相宜, 诸药相合具有消肿解毒、 舒肝和胃、 祛风除 湿、 健脾益气、 燥湿利水等功效, 对于治疗小儿岔气引起的阴囊水肿、 气机不畅、 阴茎和阴囊 水肿、 胀感、 胃肠气胀、 脐窝内有肉芽组织增生、 肚脐痒、 腹股沟区可复性肿块等症状具有疗 效确切、 见效快、 治愈率高、 无毒副作用、 安全可靠的优点, 可广泛应用于小儿岔气的临。

21、床治 疗。 具体实施方式 0042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阐述。 0043 实施例1 0044 本发明中药制剂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为: 0045 0046 本发明中药制剂制备方法的工艺步骤为: 0047 (1)将磨盘草、 地茄子、 长杆兰、 赤楠、 姜味草、 芒种花、 橡实、 黑壳楠、 枸橘叶和食盐 放入容器中, 加入10倍量蒸馏水浸泡4小时后, 加热煮沸4小时, 提取; 第二次加入8倍量蒸馏 水加热煮沸3小时, 提取; 第三次加入6倍量蒸馏水加热煮沸2小时, 提取; 合并三次所得提取 液, 滤过, 得滤液备用; 0048 (2)将马兰、 梨叶和楮叶捣汁, 滤杂质, 留汁液, 。

22、备用; 0049 (3)将黄桷根浸入黄酒3-4小时, 取出后, 日晒干燥, 倒入锅内, 文火炒制, 放凉后, 捣碎研末, 得到过120目的细粉, 备用; 0050 (4)将白术和橄榄核研末后, 浸入体积浓度为90酒精溶液, 静置4小时, 取出上层 清液, 沉淀下来的浸膏备用; 0051 (5)将步骤(1)-步骤(4)制得的滤液、 汁液、 细粉和浸膏混合, 制成片剂, 即为所述 的用于治疗小儿岔气的中药制剂。 0052 用法用量: 口服, 每次1片, 每日3次, 7天为一疗程, 3到5个疗程即可痊愈, 病情严重 者遵医嘱酌增用量。 0053 实施例2 0054 本发明中药制剂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

23、重量为: 0055 说 明 书 4/6 页 6 CN 106177457 A 6 0056 0057 本实施例的中药制剂制备方法工艺步骤及用法用量与实施例1相同。 0058 实施例3 0059 本发明中药制剂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数为: 0060 0061 本实施例的中药制剂制备方法工艺步骤及用法用量与实施例1相同。 0062 实施例4 0063 本发明中药制剂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数为: 0064 0065 本实施例的中药制剂制备方法工艺步骤及用法用量与实施例1相同。 0066 临床资料: 0067 1、 病例选择: 0068 作为治疗小儿岔气的中药制剂, 选择我院或外院确诊的小儿岔气患。

24、者248例临床 观察, 病人随机分成两组, 治疗组124例, 其中男性62例, 女性62例, 年龄1-7岁, 平均年龄4.8 岁, 病程1-5个月; 对照组124例, 其中男性62例, 女性62例, 年龄1-7岁, 平均年龄4.2岁, 病程 1-5个月。 两组病例的病程、 症状轻重程度基本一致, 无显著差异, 具有可比性。 0069 2、 药物选择: 0070 治疗组患者服用本发明中药制剂, 每日1次, 每次3片, 饭后半小时内温开水送服, 7 天为一疗程, 连续服用3到5个疗程即可痊愈, 病情严重者遵医嘱酌增用量。 0071 对照组服用舒肝理气丸, 按说明书用, 病情严重者遵医嘱酌增用量。 。

25、0072 3、 疗效判定: 0073 (1)治愈: 阴囊水肿、 气机不畅、 阴茎和阴囊水肿、 胀感、 胃肠气胀、 脐窝内有肉芽组 织增生、 肚脐痒、 腹股沟区可复性肿块等小儿岔气症状消失, 身体痊愈。 0074 (2)有效: 上述症状有所缓解。 0075 (3)无效: 病症无变化。 0076 4、 结果: 0077 服用本发明中药制剂的治疗组中, 治愈77例, 有效44例, 无效3例, 治愈率为 62.1, 总有效率97.6。 0078 对照组中治愈33例, 有效33例, 无效58例, 治愈率为26.6, 总有效率53.2。 0079 以上结果显示, 治疗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说。

26、 明 书 5/6 页 7 CN 106177457 A 7 0080 典型病例举例: 0081 1、 关某, 女, 3岁, 四川乐山人。 患儿患有小儿岔气, 在当地医院治疗后未能治愈。 为 求进一步诊治, 来我院就诊。 给予服用本发明中药制剂2个疗程, 小儿岔气症状明显减轻; 继 续服用本发明中药制剂2个疗程, 小儿岔气症状彻底消失, 随访无复发, 彻底治愈。 0082 2、 佟某, 男, 2岁, 湖北荆州人。 患儿1年前因时常哭闹多次引起右侧阴囊肿大、 疼 痛, 患儿平素任性, 性情急躁。 来本院就诊, 确诊为小儿岔气。 给予服用本发明中药制剂2个 疗程, 上述症状明显减轻; 继续服用本发明。

27、中药制剂2个疗程, 上述症状全部消失, 身体恢复 正常, 痊愈至今未复发。 0083 3、 丛某, 男, 7岁, 贵州安顺人。 患儿2年前一次哭闹时左侧阴囊出现包块、 疼痛, 情 绪平稳后, 包块回纳, 大便稀溏, 纳呆少食。 后经朋友介绍来我院就诊, 确诊为小儿岔气。 给 予服用本发明中药制剂2个疗程, 上述症状好转; 继续服用本发明中药制剂2个疗程, 上述症 状消失, 身体痊愈, 随访未复发, 彻底痊愈。 0084 4、 池某, 男, 4岁, 广东韶关人。 患儿2年前出现阴囊水肿、 胀感、 胃肠气胀等症状。 遂 到医院门诊诊治, 经检查确诊为小儿岔气。 给予服用本发明中药制剂1个疗程, 上。

28、述症状明 显减轻; 继续服用本发明中药制剂2个疗程, 上述症状全部消失, 身体恢复正常, 痊愈至今未 复发。 0085 5、 徐某, 女, 5岁, 湖南宜昌人。 患儿2年前在当地医院确诊为小儿岔气, 给予药物治 疗后未有明显好转。 为求进一步诊治, 来我院就诊。 给予服用本发明中药制剂2个疗程, 上述 症状明显减轻; 继续服用本发明中药制剂2个疗程, 上述症状全部消失, 身体恢复正常, 痊愈 至今未复发。 0086 6、 于某, 男, 7岁, 浙江湖州人。 患儿2年前出现阴囊水肿、 胀感、 胃肠气胀等症状。 为 求治疗, 遂来我院就诊, 确诊为小儿岔气。 给予服用本发明中药制剂2个疗程, 上述症状减 轻; 继续服用本发明中药制剂2个疗程, 上述症状消失, 身体恢复正常, 痊愈, 随访未复发。 说 明 书 6/6 页 8 CN 106177457 A 8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