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体式易操作骨科护理床.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分体式易操作骨科护理床.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3790177 U (45)授权公告日 2014.08.27 CN 203790177 U (21)申请号 201420166999.2 (22)申请日 2014.04.09 A61G 7/00(2006.01) A61F 5/042(2006.01) (73)专利权人 曹妍妍 地址 161000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铁峰区人 民西社区 38 组人民小区 22-1-501 号 (72)发明人 曹妍妍 (54) 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分体式易操作骨科护理床 (57) 摘要 提供一种分体式易操作骨科护理床, 具有定 位底座、 定位床板, 带滚轮的位移床板, 其中, 定位 床。
2、板右端面的方形插槽与位移床板制有的方形插 板适配插接将两床体活动连接为一体, 定位床板 的上端面制有的圆形插槽与卡挡患者腋窝的 L 型 插杆活动适配 ; 位移床板上设有一副快速束缚双 脚的脚蹬, 位移床板前后端面靠右分别固定连接 L 型拐臂, L 型拐臂的水平臂长度与床体总长度相 同且每隔 100mm 制有立杆, 每组立杆与一型助 起架适配插接, 定位床板床体一侧固定设有输液 架。 本实用新型无论结构还是操作均简单易行, 易 于实现, 具有稳定、 安全、 牵引病人自助即可完成 以及使用更加舒适的特点。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3 页 附图 1 页 (19)中华人民共。
3、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1页 (10)授权公告号 CN 203790177 U CN 203790177 U 1/1 页 2 1. 一种分体式易操作骨科护理床, 具有定位底座 (1),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定位底座 (1) 为圆柱体结构且上端与定位床板 (2) 下端正中部固定连接, 定位床板 (2) 的右端面的左右 两侧各制有一方形插槽 (6), 定位床板 (2) 的上端面的左右两侧分别制有 3-5 个圆形插槽 (8) , 圆形插槽 (8) 与卡挡患者腋窝的 L 型插杆 (9) 活动适配, 与定位床板 (2) 对接设有位移 床板 (3) , 位。
4、移床板 (3) 四角底端固定连接支腿 (4) , 支腿 (4) 底部设有滚轮 (5) , 所述位移床 板 (3) 左端面的左右两侧制有与方形插槽 (6) 适配对接的方形插板 (7) , 所述位移床板 (3) 上端面靠近后部设有一副垂直的脚蹬 (11) , 脚蹬 (11) 两侧设有尼龙搭扣 (12) , 所述位移床 板 (3) 前后端面靠右分别固定连接 L 型拐臂 (13) 的下端, L 型拐臂 (13) 的水平臂上每隔 100mm 制有垂直向上的立杆 (14) , 每个立杆 (14) 外包裹一层防滑橡胶 (15) , 其中, L 型拐臂 (13) 的水平臂长度与定位床板 (2) 和位移床板 (。
5、3) 的总长度相同, 每组立杆 (14) 与型助 起架 (17) 下端制有的插管 (18) 适配插接, 所述型助起架 (17) 上端中部设有链条 (19) , 链 条 (19) 末端连接手环 (20) , 所述定位床板 (2) 床体一侧固定设有输液架 (16) 。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分体式易操作骨科护理床, 其特征在于 : 所述 L 型插杆 (9) 拐角处设有弹性垫体 (10) 。 3.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一种分体式易操作骨科护理床,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定位床 板 (2) 长度为 1000-1100mm ; 所述位移床板 (3) 长度为 1100-1200mm ; 所述。
6、插板 (7) 长度为 400-500mm ; 所述型助起架 (17) 高度为 1000mm-1500mm。 权 利 要 求 书 CN 203790177 U 2 1/3 页 3 一种分体式易操作骨科护理床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属医疗用品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分体式易操作骨科护理床。 背景技术 0002 治疗腰椎颈椎疾病的方法中, 牵引疗法以其安全、 无痛、 有效得到广泛的应用, 牵 引疗法不仅可以使突出物还纳还有利于小关节紊乱纠正复位, 并使椎间孔恢复正常外形, 从而解除对神经根的挤压 ; 牵引作用能使破裂的锥尖盘组织疏散变形或游走, 神经根得到 减压而获得治疗 ; 可使软组织松懈。
7、, 解除肌肉痉挛, 消除体重对椎间盘的挤压, 改善循环, 并 可使外因致病物资减少, 从而达到镇痛目的和预防作用。 然而, 目前医院骨科所使用一些带 腰颈椎牵引功能的护理床都为一体式结构, 床体虽然功能齐全但是结构过于复杂, 病人在 使用时需要护理人员多方位的配合以及一系列复杂的安装调试才能使用, 不仅仅增加了护 理操作的繁琐程序, 而且这种护理床在使用时病人处于被动配合状态, 病人不能根据自己 实际身体情况的耐受程度来调节, 需要不断地与护理人员沟通才能达到最佳的舒适使用度 和治疗效果, 且成本高, 不易操作, 因此有必要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 : 提供一种。
8、分体式易操作骨科护理床, 所有连接拆装 方式均为插拔式连接, 操作简单, 易于生产制造, 而且病人可根据自己的耐受度边感受边调 整自主完成调节, 降低护理难度的新式骨科护理床。 0004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 : 一种分体式易操作骨科护理床, 具有定位底座, 所述 定位底座为圆柱体结构且上端与定位床板下端正中部固定连接, 定位床板的右端面的左右 两侧各制有一方形插槽, 定位床板的上端面的左右两侧分别制有 3-5 个圆形插槽, 圆形插 槽与卡挡患者腋窝的 L 型插杆活动适配, 与定位床板对接设有位移床板, 位移床板四角底 端固定连接支腿, 支腿底部设有滚轮, 所述位移床板左端面的左右两侧制有。
9、与方形插槽适 配对接的方形插板, 所述位移床板上端面靠近后部设有一副垂直的脚蹬, 脚蹬两侧设有尼 龙搭扣, 所述位移床板前后端面靠右分别固定连接 L 型拐臂的下端, L 型拐臂的水平臂上每 隔 100mm 制有垂直向上的立杆 , 每个立杆外包裹一层防滑橡胶, 其中, L 型拐臂的水平臂 长度与定位床板和位移床板的总长度相同, 每组立杆与型助起架下端制有的插管适配插 接, 所述型助起架上端中部设有链条, 链条末端连接手环, 所述定位床板床体一侧固定设 有输液架。 0005 其中, 所述 L 型插杆拐角处设有弹性垫体。 0006 再其中, 所述定位床板长度为 1000-1100mm ; 所述位移床。
10、板长度为 1100-1200mm ; 所述插板长度为 400-500mm ; 所述型助起架高度为 1000mm-1500mm。 0007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 : 0008 1、 护理床体为分体式结构, 两分体床通过插接的方式连接, 一个床体固定, 另一个 床体位移且位移操作病人可根据自身的耐受度边感受边自行完成调整和牵引, 省去不断与 说 明 书 CN 203790177 U 3 2/3 页 4 护工沟通的麻烦, 病人只需手握立杆来调整两床体之间的距离即可实现, 相较于电动气动 的被动式牵拉舒适度和实施方式都更易掌握, 牵拉力度也更好控制, 量力而为, 避免过度牵 拉意外的发生 ;。
11、 0009 2、 这样的分体式设计, 在必要时为病人卧床排便提供了便利 ; 0010 3、 传统上身牵引的施力点位于头部, 本实用新型的牵引施力点位于腋窝, 较头部 施力牵引更加安全、 舒适 ; 0011 4、 立杆与型助起架具体插接位置, 卡挡患者腋窝的 L 型插杆位于床体的插接位 置均可简易、 方便、 快速地调整和改变, 无论是生产制造还是操作使用上都降低了实施难 度。 附图说明 0012 图 1 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 下面结合附图 1 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 0014 一种分体式易操作骨科护理床, 具有定位底座 1, 所述定位底座 1 为圆柱体结构且 上。
12、端与定位床板2下端正中部固定连接, 具体实施时, 定位底座1的圆柱面积尽量占到定位 床板 2 底面积的三分之二以保证定位效果和支撑的稳定性, 所述定位床板 2 的右端面的左 右两侧各制有一方形插槽 6, 方形插槽 6 的插入深度尽可能与定位床板 2 的长度相近以确 保适配方形插板 7 能完全纳入方形插槽 6, 定位床板 2 的上端面的左、 右两侧分别制有 3-5 个圆形插槽 8, 圆形插槽 8 用来插入 L 型插杆 9, L 型插杆 9 用于卡挡患者腋窝, 而非传统的 头部牵引, 这样的施力方式更加稳定安全, 同时在 L 型插杆 9 的拐角处增设弹性垫体 10, 大 大增加了牵引使用舒适度, 。
13、且这种插拔式连接方式制作与操作都非常便捷, 本装置中, 与定 位床板 2 对接设有位移床板 3, 位移床板 3 四角底端固定连接支腿 4, 支腿 4 底部设有滚轮 5, 位移床板 3 左端面的左右两侧制有与所述方形插槽 6 适配对接的方形插板 7, 方形插板 7 在床体位移时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 避免错位, 同样, 采用这样的连接方式简单易行, 同时 两方形插板 7 中间的空隙为患者卧床大小解提供了便利, 等同于便孔设计, 改变床体长度 牵引和排便一举两得, 所述位移床板 3 上端面靠近后部设有一副垂直的脚蹬 11, 脚蹬 11 两 侧设有尼龙搭扣 12, 上肢固定后, 一位护理人员或者患者本。
14、人即可方便快速地束缚双脚, 为 下一步的牵拉做好准备, 所述位移床板 3 前后端面靠右分别固定连接 L 型拐臂 13 的下端, L 型拐臂 13 也是本装置的特别设计, L 型拐臂 13 的水平臂上每隔 100mm 制有垂直向上的立 杆 14, 病人手持立杆 14 在力的反作用下将位移床板 3 向脚部方向移动, 病人可以亲身根据 自己的耐受程度主动慢慢牵拉下肢, 相较于电动气动的被动式牵拉舒适度和实施方式都更 易掌握, 牵拉力度也更好控制, 量力而为, 避免过度牵拉意外的发生, 也省去了不断与护工 沟通的麻烦, 其中, 所述每个立杆 14 外包裹一层防滑橡胶 15, 避免打滑的同时增加了与 型。
15、助起架17插接时的摩擦阻力 ; 所述L型拐臂13的水平臂长度与定位床板2和位移床板3 的总长度相同, 所述定位床板2长度为1000-1100mm ; 所述位移床板3长度为1100-1200mm ; 每组立杆 14 与型助起架 17 下端制有的插管 18 适配插接, 所述型助起架 17 高度为 1000mm-1500mm, 所述型助起架 17 上端中部设有链条 19, 链条 19 末端连接手环 20, 所述 说 明 书 CN 203790177 U 4 3/3 页 5 定位床板 2 床体一侧固定设有输液架 16, 所述插板 7 长度为 400-500mm。 0015 综上所述, 传统的机械牵引,。
16、 需要用到各种牵引装置, 包括机械臂或电动牵引床进 行间歇性牵引, 但这些装置结构和制造均比较复杂, 成本高不易操作, 在具体安装使用时均 需要一段时间的调试, 比较费时费力。 而采用本装置, 床体位移操作病人可根据自身的耐受 度边感受边自行完成调整和牵引, 较电动、 气动的护理床结构简单, 操作容易, 病人只需手 握立杆 14 来调整两床体之间的距离即可实现, 同时在必要时为病人卧床排便提供了便利 ; 传统上身牵引的施力点位于头部, 本实用新型的牵引施力点位于腋窝, 较头部施力牵引更 加安全、 舒适 ; 无论是立杆 14 与型助起架 17 具体插接位置, 还是卡挡患者腋窝的 L 型插 杆 9 位于床体的插接位置, 以及束缚双脚的尼龙搭扣均可简易、 方便、 快速地调整和改变, 降低了生产成本, 降低了实施难度。 0016 上述实施例, 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 并非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实施范围, 故凡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述内容所做的等效变化, 均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范 围之内。 说 明 书 CN 203790177 U 5 1/1 页 6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3790177 U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