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促肿瘤细胞衰老的抗肿瘤药物及其制备方法.pdf

上传人:bo****18 文档编号:8330928 上传时间:2020-05-03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2.2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910197565.2

申请日:

20091022

公开号:

CN102038888B

公开日:

20111116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1K36/8994,A61K9/16,A61P35/00

主分类号:

A61K36/8994,A61K9/16,A61P35/00

申请人: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

发明人:

胡兵,沈克平,安红梅,史秀峰

地址:

200032 上海市徐汇区宛平南路725号

优先权:

CN200910197565A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促肿瘤细胞衰老的抗肿瘤药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藤梨根10-30份、龙葵10-30份、蛇莓10-20份、白术6-16份、茯苓10-30份、薏苡仁10-30份、槲寄生9-30份、半枝莲10-40份。本发明为肿瘤患者提供了具有促肿瘤细胞衰老的抗肿瘤药物。另外本发明还公开了该药物的颗粒剂的制备方法。

权利要求书

1.一种促肿瘤细胞衰老的抗肿瘤药物,其特征在于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藤梨根10-30份、龙葵10-30份、蛇莓10-20份、白术6-16份、茯苓10-30份、薏苡仁10-30份、槲寄生9-30份、半枝莲10-40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它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备而成:藤梨根30份、龙葵15份、蛇莓15份、白术12份、茯苓15份、薏苡仁30份、槲寄生15份、半枝莲30份。 3.制备权利要求1或2所述药物的颗粒剂的制备方法,按比例称取原料药后,依次包括了以下步骤:(1)原料药一起加水加压煎煮二次,第一次加水适量,浸泡30分钟后,提取,滤过,滤渣再用适量水提取,二次提取时间适当,合并所有滤液,冷藏24小时,滤过,滤液浓缩成浸膏,在常温时测定其比重为1.20-1.25;(2)在搅拌下缓慢加入适量95%乙醇,冷藏24小时,分取上清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并减压浓缩,成浸膏,在50-60℃时测定其相对密度为1.25-1.30;(3)加入适当辅料,制粒,整粒,即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药物的颗粒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所述适量的第一次加水量为6-12倍,第二次加水量为3-6倍,二次提取时间均为1-3小时,加入适量乙醇的量为2-6倍,减压浓缩适当温度条件为40-80℃。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促肿瘤细胞衰老的抗肿瘤药物及该药物的制备方 法。

背景技术

细胞衰老是指细胞不可逆撤离细胞周期、丧失增殖能力后进入的 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衰老的细胞不再增殖,但保持代谢活性。目前 发现细胞衰老有增殖衰老(Replicative senescence)与早熟衰老 (Premature senescence)两种形式,早熟衰老是指细胞在非端粒信 号的刺激下发生,与端粒长短以及增殖代次无关,故称早熟衰老。在 Pten、BRAFE600、K-rasV12、Suv39h1等基因模型中已证实细胞早熟衰 老是细胞内在抗癌机制,在肿瘤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屏障作用, 可以防止肿瘤发生;早熟衰老同时参与抗癌药物的作用,细胞衰老作 为一种肿瘤治疗效应机制正受到广泛关注,肿瘤细胞衰老靶向基因治 疗和化学制剂研究也在积极探索之中。目前尚无促肿瘤细胞衰老的中 药报道,开发具有促肿瘤细胞衰老作用的中药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为肿 瘤临床提高有效的抗肿瘤药物,抑制肿瘤细胞的恶性增殖,缩小或稳 定肿瘤包块,提高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肿瘤患者生存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为肿瘤患者提供具有促肿瘤细胞衰老的抗 肿瘤药物。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在于提出该药物的制备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促肿瘤细胞衰老的抗肿瘤药物由以 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备而成:藤梨根10-30份、龙葵10-30份、蛇莓 10-20份、白术6-16份、茯苓10-30份、薏苡仁10-30份、槲寄生9-30 份、半枝莲10-40份。

本发明药物优选下述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藤梨根30份、龙葵15 份、蛇莓15份、白术12份、茯苓15份、薏苡仁30份、槲寄生15份、 半枝莲30份。

本发明药物的颗粒剂制作方法,依次采用以下步骤制备:

(1)原料药一起加水加压煎煮二次,第一次加水适量,浸泡30 分钟后,提取,滤过,滤渣再用适量水提取,二次提取时间适当,合 并所有滤液,冷藏24小时,滤过,滤液浓缩成浸膏,在常温时测定其 比重为1.20-1.25;(2)在搅拌下缓慢加入适量95%乙醇,冷藏24小 时,分取上清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并减压浓缩,成浸膏,在50-60 ℃时测定其相对密度为1.25-1.30;(3)加入适当辅料,制粒,整粒, 即得。

本发明经试验证明具有促肿瘤细胞衰老的作用。本发明药物在促 肿瘤细胞衰老同时,还具有明确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抑制肿瘤细胞克 隆形成和促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本发明药物由藤梨根、龙葵、蛇莓、 白术、茯苓、薏苡仁、槲寄生、半枝莲组成,这一类药物的合理应用 切中了肿瘤发病的关键病理环节,充分发挥了传统中医药的优势,从 而达到抗肿瘤的目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试验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所述药物(以下简称“藤龙补中 颗粒”)的有益效果。

〔试验例1〕藤龙补中颗粒促人结肠癌LS-174-T细胞衰老的作用

图1是藤龙补中颗粒对LS-174-T细胞衰老的影响图,A为对照组, B为藤龙补中颗粒组。

试验以检测衰老相关半乳糖苷酶(SA-β-gal)活性和细胞形态的 方式鉴定细胞衰老,图1结果显示5mg/ml藤龙补中颗粒作用5天后 LS-174-T细胞形态变得大而扁平,出现SA-β-gal活性阳性,衰老细 胞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提示藤龙补中颗粒有促人结肠癌 LS-174-T细胞衰老的作用。

〔试验例2〕藤龙补中颗粒对人结肠癌LS-174-T细胞周期的影响

图2是藤龙补中颗粒对LS-174-T细胞周期的的影响图,A为对照 组,B为藤龙补中颗粒组。

上图结果显示5mg/ml藤龙补中颗粒作用5天后LS-174-T细胞 G0/G1期细胞显著增加,S期、G2/M期细胞显著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 异显著;细胞周期结果与细胞衰老结果一致,提示藤龙补中颗粒可以 促LS-174T细胞衰老,阻滞LS-174T细胞周期于G0/G1期。

〔试验例3〕藤龙补中颗粒促人结肠癌LS-174-T细胞衰老分子机制

图3是藤龙补中颗粒对LS-174-T细胞衰老信号转导的影响图,A 为p53-p21信号通路,B为p16-RB信号通路;图中d0、d5分别表示第 一天和第五天,con为对照组,TLBZD为藤龙补中颗粒组。

上图结果显示终浓度5mg/ml藤龙补中颗粒可以促进 p21WAF-1/CIP-1和p16INK4a/CDKN2A表达,不影响p53、RB在LS-174T 细胞中的表达,可以抑制RB磷酸化,提示藤龙补中颗粒促肿瘤细胞衰 老可能与促p21WAF-1/Cip1、p16INK4a/CDKN2A表达、抑制RB磷酸化 相关。

〔试验例4〕藤龙补中颗粒对人结肠癌LS-174-T细胞增殖的影响

图4是藤龙补中颗粒对LS-174-T细胞增殖的影响图。

上图结果显示终浓度1mg/ml-20mg/ml藤龙补中颗粒可以不同程 度抑制LS-174-T细胞增殖,呈剂量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提示藤龙补 中颗粒具有抗肿瘤的作用。

〔试验例5〕藤龙补中颗粒对人结肠癌LS-174-T细胞克隆形成的作用

图5是藤龙补中颗粒对LS-174-T细胞克隆形成能力的影响图。

上图结果显示随藤龙补中颗粒浓度加大克隆形成数明显降低, 20mg/ml藤龙补中颗粒作用12天已无克隆形成,2mg/ml、5mg/ml、 10mg/ml、20mg/ml藤龙补中颗粒克隆形成抑制率分别为8.93%、 15.00%、51.00%和97.9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提示藤龙补中颗粒 具有抑制肿瘤细胞克隆形成的作用。

〔试验例6〕藤龙补中颗粒对人结肠癌LS-174-T细胞凋亡的影响

图6是藤龙补中颗粒对LS-174-T细胞凋亡的影响图,A对照组,B 为10mg/ml藤龙补中颗粒组、C为20mg/ml藤龙补中颗粒组。

上图结果显示10mg/ml、20mg/ml藤龙补中颗粒作用72h后 LS-174-T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1.43±2.76)%,(19.93±3.15)%,与 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提示藤龙补中颗粒可以促肿瘤细胞凋亡。

以下通过实施例来进一步阐述本发明药物的颗粒剂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以下实施例所用藤梨根为猕猴桃科植物中华猕猴桃 Actinidia chinensis planch.的干燥根。

本发明以下实施例所用龙葵为茄科植物龙葵Solanum nigruml. 带花、果的干燥地上部分。

本发明以下实施例所用蛇莓为蔷薇科植物蛇莓Duchesnea indica(Andr.)Focke的干燥全草。

本发明以下实施例所用白术为菊科植物白术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Roidz.的干燥根茎。

本发明以下实施例所用茯苓为多菌科真菌茯苓Poria cocos(Schw.)Wolf的干燥菌核。

本发明以下实施例所用薏苡仁为禾本科植物薏苡Coix lacryma-jobi L.var.mayuen(Roman.)Stapf的干燥成熟种仁。

本发明以下实施例所用槲寄生为桑寄生科植物槲寄生Viscum coloratum(Komar.)Nakai的干燥带叶茎枝。

本发明以下实施例所用半枝莲为唇形科植物半枝莲Scutellaria barbata D.Don的干燥全草。

实施例1

称取藤梨根3000g、龙葵1000g、蛇莓1500g、白术1200g、茯苓 1500g、薏苡仁3000g、槲寄生1000g、半枝莲3000g,一起加压煎煮2 次,第一次加水6倍,浸泡30分钟后,提取,滤过,滤渣再用4倍量 水提取,二次提取时间2小时,合并所有滤液,冷藏24小时,滤过, 滤液浓缩成浸膏,在常温时测定其比重为1.20-1.25,在搅拌下缓慢加 入3倍量95%乙醇,冷藏24小时,分取上清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 并在60℃下减压浓缩,成浸膏,在50-60℃时测定其相对密度为 1.25-1.30,加入适当辅料,制粒,整粒,即得。

实施例2

称取藤梨根2500g、龙葵2000g、蛇莓1000g、白术1000g、茯苓 1000g、薏苡仁2000g、槲寄生900g、半枝莲4000g,一起加压煎煮2 次,第一次加水9倍,浸泡30分钟后,提取,滤过,滤渣再用3倍量 水提取,二次提取时间3小时,合并所有滤液,冷藏24小时,滤过, 滤液浓缩成浸膏,在常温时测定其比重为1.20-1.25,在搅拌下缓慢加 入2倍量95%乙醇,冷藏24小时,分取上清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 并在50℃下减压浓缩,成浸膏,在50-60℃时测定其相对密度为 1.25-1.30,加入适当辅料,制粒,整粒,即得。

实施例3

称取藤梨根1500g、龙葵1000g、蛇莓1200g、白术1600g、茯苓 1500g、薏苡仁3000g、槲寄生1500g、半枝莲3000g,一起加压煎煮2 次,第一次加水7倍,浸泡30分钟后,提取,滤过,滤渣再用4倍量 水提取,二次提取时间2小时,合并所有滤液,冷藏24小时,滤过, 滤液浓缩成浸膏,在常温时测定其比重为1.20-1.25,在搅拌下缓慢加 入5倍量95%乙醇,冷藏24小时,分取上清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 并在70℃下减压浓缩,成浸膏,在50-60℃时测定其相对密度为 1.25-1.30,加入适当辅料,制粒,整粒,即得。

实施例4

称取藤梨根1900g、龙葵2500g、蛇莓1800g、白术600g、茯苓 1800g、薏苡仁1200g、槲寄生2000g、半枝莲1000g,一起加压煎煮2 次,第一次加水8倍,浸泡30分钟后,提取,滤过,滤渣再用5倍量 水提取,二次提取时间3小时,合并所有滤液,冷藏24小时,滤过, 滤液浓缩成浸膏,在常温时测定其比重为1.20-1.25,在搅拌下缓慢加 入6倍量95%乙醇,冷藏24小时,分取上清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 并在60℃下减压浓缩,成浸膏,在50-60℃时测定其相对密度为 1.25-1.30,加入适当辅料,制粒,整粒,即得。

实施例5

称取藤梨根3000g、龙葵1000g、蛇莓1600g、白术1000g、茯苓 2000g、薏苡仁2000g、槲寄生1000g、半枝莲3000g,一起加压煎煮2 次,第一次加水10倍,浸泡30分钟后,提取,滤过,滤渣再用6倍 量水提取,二次提取时间1小时,合并所有滤液,冷藏24小时,滤过, 滤液浓缩成浸膏,在常温时测定其比重为1.20-1.25,在搅拌下缓慢加 入4倍量95%乙醇,冷藏24小时,分取上清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 并在80℃下减压浓缩,成浸膏,在50-60℃时测定其相对密度为 1.25-1.30,加入适当辅料,制粒,整粒,即得。

实施例6

称取藤梨根2600g、龙葵1200g、蛇莓1500g、白术1500g、茯苓 2000g、薏苡仁3000g、槲寄生1200g、半枝莲1000g,一起加压煎煮2 次,第一次加水9倍,浸泡30分钟后,提取,滤过,滤渣再用6倍量 水提取,二次提取时间2小时,合并所有滤液,冷藏24小时,滤过, 滤液浓缩成浸膏,在常温时测定其比重为1.20-1.25,在搅拌下缓慢加 入5倍量95%乙醇,冷藏24小时,分取上清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 并在50℃下减压浓缩,成浸膏,在50-60℃时测定其相对密度为 1.25-1.30,加入适当辅料,制粒,整粒,即得。

实施例7

称取藤梨根2200g、龙葵1500g、蛇莓1800g、白术1600g、茯苓 2000g、薏苡仁3000g、槲寄生3000g、半枝莲4000g,一起加压煎煮2 次,第一次加水12倍,浸泡30分钟后,提取,滤过,滤渣再用6倍 量水提取,二次提取时间2小时,合并所有滤液,冷藏24小时,滤过, 滤液浓缩成浸膏,在常温时测定其比重为1.20-1.25,在搅拌下缓慢加 入6倍量95%乙醇,冷藏24小时,分取上清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 并在60℃下减压浓缩,成浸膏,在50-60℃时测定其相对密度为 1.25-1.30,加入适当辅料,制粒,整粒,即得。

实施例8

称取藤梨根1200g、龙葵1100g、蛇莓1000g、白术600g、茯苓1000g、 薏苡仁1500g、槲寄生1500g、半枝莲1200g,一起加压煎煮2次,第 一次加水6倍,浸泡30分钟后,提取,滤过,滤渣再用3倍量水提取, 二次提取时间1小时,合并所有滤液,冷藏24小时,滤过,滤液浓缩 成浸膏,在常温时测定其比重为1.20-1.25,在搅拌下缓慢加入3倍量 95%乙醇,冷藏24小时,分取上清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并在70℃ 下减压浓缩,成浸膏,在50-60℃时测定其相对密度为1.25-1.30,加 入适当辅料,制粒,整粒,即得。

实施例9

称取藤梨根2000g、龙葵2500g、蛇莓1000g、白术800g、茯苓1500g、 薏苡仁2000g、槲寄生2000g、半枝莲3600g,一起加压煎煮2次,第 一次加水8倍,浸泡30分钟后,提取,滤过,滤渣再用4倍量水提取, 二次提取时间3小时,合并所有滤液,冷藏24小时,滤过,滤液浓缩 成浸膏,在常温时测定其比重为1.20-1.25,在搅拌下缓慢加入5倍量 95%乙醇,冷藏24小时,分取上清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并在50℃ 下减压浓缩,成浸膏,在50-60℃时测定其相对密度为1.25-1.30,加 入适当辅料,制粒,整粒,即得。

实施例10

称取藤梨根3000g、龙葵300g、蛇莓1200g、白术900g、茯苓1500g、 薏苡仁3000g、槲寄生1500g、半枝莲2000g,一起加压煎煮2次,第 一次加水10倍,浸泡30分钟后,提取,滤过,滤渣再用5倍量水提 取,二次提取时间2小时,合并所有滤液,冷藏24小时,滤过,滤液 浓缩成浸膏,在常温时测定其比重为1.20-1.25,在搅拌下缓慢加入4 倍量95%乙醇,冷藏24小时,分取上清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并在 60℃下减压浓缩,成浸膏,在50-60℃时测定其相对密度为1.25-1.30, 加入适当辅料,制粒,整粒,即得。

一种促肿瘤细胞衰老的抗肿瘤药物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一种促肿瘤细胞衰老的抗肿瘤药物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一种促肿瘤细胞衰老的抗肿瘤药物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促肿瘤细胞衰老的抗肿瘤药物及其制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促肿瘤细胞衰老的抗肿瘤药物及其制备方法.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102038888 B (45)授权公告日 2011.11.16 CN 102038888 B *CN102038888B* (21)申请号 200910197565.2 (22)申请日 2009.10.22 A61K 36/8994(2006.01) A61K 9/16(2006.01) A61P 35/00(2006.01) (73)专利权人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 地址 200032 上海市徐汇区宛平南路 725 号 (72)发明人 胡兵 沈克平 安红梅 史秀峰 CN 1485087 A,2004.03.31, CN 1483468 A,2004.03.24。

2、, 徐力等 . 中医抗癌处方组成探析 .江苏中 医药 .2004,( 第 12 期 ), (54) 发明名称 一种促肿瘤细胞衰老的抗肿瘤药物及其制备 方法 (5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促肿瘤细胞衰老的抗肿瘤 药物, 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 : 藤梨根 10-30 份、 龙葵10-30份、 蛇莓10-20份、 白术6-16份、 茯 苓 10-30 份、 薏苡仁 10-30 份、 槲寄生 9-30 份、 半 枝莲 10-40 份。本发明为肿瘤患者提供了具有促 肿瘤细胞衰老的抗肿瘤药物。另外本发明还公开 了该药物的颗粒剂的制备方法。 (51)Int.Cl. (56)对比文件 审查员 董海鹏 (。

3、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5 页 附图 2 页 CN 102038888 B1/1 页 2 1. 一种促肿瘤细胞衰老的抗肿瘤药物, 其特征在于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 : 藤梨 根 10-30 份、 龙葵 10-30 份、 蛇莓 10-20 份、 白术 6-16 份、 茯苓 10-30 份、 薏苡仁 10-30 份、 槲寄生 9-30 份、 半枝莲 10-40 份。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药物, 其特征在于它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备而成 : 藤梨 根 30 份、 龙葵 15 份、 蛇莓 15 份、 白术 12 份、 茯苓 15 份。

4、、 薏苡仁 30 份、 槲寄生 15 份、 半枝莲 30 份。 3.制备权利要求1或2所述药物的颗粒剂的制备方法, 按比例称取原料药后, 依次包括 了以下步骤 : (1) 原料药一起加水加压煎煮二次, 第一次加水适量, 浸泡 30 分钟后, 提取, 滤过, 滤渣 再用适量水提取, 二次提取时间适当, 合并所有滤液, 冷藏 24 小时, 滤过, 滤液浓缩成浸膏, 在常温时测定其比重为 1.20-1.25 ; (2) 在搅拌下缓慢加入适量 95乙醇, 冷藏 24 小时, 分取上清液, 回收乙醇至无醇味, 并减压浓缩, 成浸膏, 在 50-60时测定其相对密度为 1.25-1.30 ; (3) 加入。

5、适当辅料, 制粒, 整粒, 即得。 4. 根据权利要求 3 所述药物的颗粒剂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是 : 所述适量的第一次加水 量为 6-12 倍, 第二次加水量为 3-6 倍, 二次提取时间均为 1-3 小时, 加入适量乙醇的量为 2-6 倍, 减压浓缩适当温度条件为 40-80。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2038888 B1/5 页 3 一种促肿瘤细胞衰老的抗肿瘤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促肿瘤细胞衰老的抗肿瘤药物及该药物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细胞衰老是指细胞不可逆撤离细胞周期、 丧失增殖能力后进入的一种相对稳定的 状态, 衰老的细胞不再增殖, 但。

6、保持代谢活性。 目前发现细胞衰老有增殖衰老(Replicative senescence) 与早熟衰老 (Premature senescence) 两种形式, 早熟衰老是指细胞在非端 粒信号的刺激下发生, 与端粒长短以及增殖代次无关, 故称早熟衰老。在 Pten、 BRAFE600、 K-rasV12、 Suv39h1 等基因模型中已证实细胞早熟衰老是细胞内在抗癌机制, 在肿瘤的形成 过程中起着重要的屏障作用, 可以防止肿瘤发生 ; 早熟衰老同时参与抗癌药物的作用, 细胞 衰老作为一种肿瘤治疗效应机制正受到广泛关注, 肿瘤细胞衰老靶向基因治疗和化学制剂 研究也在积极探索之中。目前尚无促肿瘤细。

7、胞衰老的中药报道, 开发具有促肿瘤细胞衰老 作用的中药具有重要意义, 可以为肿瘤临床提高有效的抗肿瘤药物, 抑制肿瘤细胞的恶性 增殖, 缩小或稳定肿瘤包块, 提高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 延长肿瘤患者生存期。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为肿瘤患者提供具有促肿瘤细胞衰老的抗肿瘤药物。 0004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在于提出该药物的制备方法。 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 本发明提供的促肿瘤细胞衰老的抗肿瘤药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 料药制备而成 : 藤梨根10-30份、 龙葵10-30份、 蛇莓10-20份、 白术6-16份、 茯苓10-30份、 薏苡仁 10-30 份、 槲寄生 9-30 份、 。

8、半枝莲 10-40 份。 0006 本发明药物优选下述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 : 藤梨根 30 份、 龙葵 15 份、 蛇莓 15 份、 白术 12 份、 茯苓 15 份、 薏苡仁 30 份、 槲寄生 15 份、 半枝莲 30 份。 0007 本发明药物的颗粒剂制作方法, 依次采用以下步骤制备 : 0008 (1) 原料药一起加水加压煎煮二次, 第一次加水适量, 浸泡 30 分钟后, 提取, 滤过, 滤渣再用适量水提取, 二次提取时间适当, 合并所有滤液, 冷藏 24 小时, 滤过, 滤液浓缩成 浸膏, 在常温时测定其比重为 1.20-1.25 ; (2) 在搅拌下缓慢加入适量 95乙醇, 冷藏 。

9、24 小 时, 分取上清液, 回收乙醇至无醇味, 并减压浓缩, 成浸膏, 在 50-60时测定其相对密度为 1.25-1.30 ; (3) 加入适当辅料, 制粒, 整粒, 即得。 0009 本发明经试验证明具有促肿瘤细胞衰老的作用。 本发明药物在促肿瘤细胞衰老同 时, 还具有明确抑制肿瘤细胞增殖、 抑制肿瘤细胞克隆形成和促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 本发 明药物由藤梨根、 龙葵、 蛇莓、 白术、 茯苓、 薏苡仁、 槲寄生、 半枝莲组成, 这一类药物的合理 应用切中了肿瘤发病的关键病理环节, 充分发挥了传统中医药的优势, 从而达到抗肿瘤的 目的。 具体实施方式 说 明 书 CN 102038888 B。

10、2/5 页 4 0010 下面通过试验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所述药物 ( 以下简称 “藤龙补中颗粒” ) 的有益 效果。 0011 试验例 1 藤龙补中颗粒促人结肠癌 LS-174-T 细胞衰老的作用 0012 图 1 是藤龙补中颗粒对 LS-174-T 细胞衰老的影响图, A 为对照组, B 为藤龙补中颗 粒组。 0013 试验以检测衰老相关半乳糖苷酶 (SA-gal) 活性和细胞形态的方式鉴定细胞 衰老, 图 1 结果显示 5mg/ml 藤龙补中颗粒作用 5 天后 LS-174-T 细胞形态变得大而扁平, 出 现 SA-gal 活性阳性, 衰老细胞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 提示藤龙补中颗粒有促。

11、人结 肠癌 LS-174-T 细胞衰老的作用。 0014 试验例 2 藤龙补中颗粒对人结肠癌 LS-174-T 细胞周期的影响 0015 图 2 是藤龙补中颗粒对 LS-174-T 细胞周期的的影响图, A 为对照组, B 为藤龙补中 颗粒组。 0016 上图结果显示 5mg/ml 藤龙补中颗粒作用 5 天后 LS-174-T 细胞 G0/G1 期细胞显著 增加, S 期、 G2/M 期细胞显著减少,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 ; 细胞周期结果与细胞衰老结果 一致, 提示藤龙补中颗粒可以促 LS-174T 细胞衰老, 阻滞 LS-174T 细胞周期于 G0/G1 期。 0017 试验例 3 藤龙补。

12、中颗粒促人结肠癌 LS-174-T 细胞衰老分子机制 0018 图 3 是藤龙补中颗粒对 LS-174-T 细胞衰老信号转导的影响图, A 为 p53-p21 信号 通路, B 为 p16-RB 信号通路 ; 图中 d0、 d5 分别表示第一天和第五天, con 为对照组, TLBZD 为 藤龙补中颗粒组。 0019 上 图 结 果 显 示 终 浓 度 5mg/ml 藤 龙 补 中 颗 粒 可 以 促 进 p21WAF-1/CIP-1 和 p16INK4a/CDKN2A 表达, 不影响 p53、 RB 在 LS-174T 细胞中的表达, 可以抑制 RB 磷酸化, 提 示藤龙补中颗粒促肿瘤细胞衰。

13、老可能与促 p21WAF-1/Cip1、 p16INK4a/CDKN2A 表达、 抑制 RB 磷酸化相关。 0020 试验例 4 藤龙补中颗粒对人结肠癌 LS-174-T 细胞增殖的影响 0021 图 4 是藤龙补中颗粒对 LS-174-T 细胞增殖的影响图。 0022 上图结果显示终浓度 1mg/ml-20mg/ml 藤龙补中颗粒可以不同程度抑制 LS-174-T 细胞增殖, 呈剂量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 提示藤龙补中颗粒具有抗肿瘤的作用。 0023 试验例 5 藤龙补中颗粒对人结肠癌 LS-174-T 细胞克隆形成的作用 0024 图 5 是藤龙补中颗粒对 LS-174-T 细胞克隆形成能力。

14、的影响图。 0025 上图结果显示随藤龙补中颗粒浓度加大克隆形成数明显降低, 20mg/ml 藤龙补中 颗粒作用 12 天已无克隆形成, 2mg/ml、 5mg/ml、 10mg/ml、 20mg/ml 藤龙补中颗粒克隆形成抑 制率分别为 8.93、 15.00、 51.00和 97.90,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 提示藤龙补中 颗粒具有抑制肿瘤细胞克隆形成的作用。 0026 试验例 6 藤龙补中颗粒对人结肠癌 LS-174-T 细胞凋亡的影响 0027 图 6 是藤龙补中颗粒对 LS-174-T 细胞凋亡的影响图, A 对照组, B 为 10mg/ml 藤龙 补中颗粒组、 C 为 20mg/。

15、ml 藤龙补中颗粒组。 0028 上图结果显示 10mg/ml、 20mg/ml 藤龙补中颗粒作用 72h 后 LS-174-T 细胞凋亡率 分别为 (11.432.76), (19.933.15),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 提示藤龙补中颗粒可 以促肿瘤细胞凋亡。 说 明 书 CN 102038888 B3/5 页 5 0029 以下通过实施例来进一步阐述本发明药物的颗粒剂的制备方法 0030 本发明以下实施例所用藤梨根为猕猴桃科植物中华猕猴桃 Actinidia chinensis planch. 的干燥根。 0031 本发明以下实施例所用龙葵为茄科植物龙葵Solanum nigruml.带。

16、花、 果的干燥地 上部分。 0032 本发明以下实施例所用蛇莓为蔷薇科植物蛇莓 Duchesneaindica(Andr.)Focke 的干燥全草。 0033 本发明以下实施例所用白术为菊科植物白术 Atractylodesmacrocephala Roidz. 的干燥根茎。 0034 本发明以下实施例所用茯苓为多菌科真菌茯苓 Poriacocos(Schw.)Wolf 的干燥 菌核。 0035 本发明以下实施例所用薏苡仁为禾本科植物薏苡 Coixlacryma-jobi L.var. mayuen(Roman.)Stapf 的干燥成熟种仁。 0036 本发明以下实施例所用槲寄生为桑寄生科植物。

17、槲寄生 Viscumcoloratum(Komar.) Nakai 的干燥带叶茎枝。 0037 本发明以下实施例所用半枝莲为唇形科植物半枝莲 Scutellariabarbata D.Don 的干燥全草。 0038 实施例 1 0039 称取藤梨根 3000g、 龙葵 1000g、 蛇莓 1500g、 白术 1200g、 茯苓 1500g、 薏苡仁 3000g、 槲寄生1000g、 半枝莲3000g, 一起加压煎煮2次, 第一次加水6倍, 浸泡30分钟后, 提 取, 滤过, 滤渣再用 4 倍量水提取, 二次提取时间 2 小时, 合并所有滤液, 冷藏 24 小时, 滤过, 滤液浓缩成浸膏, 在常。

18、温时测定其比重为 1.20-1.25, 在搅拌下缓慢加入 3 倍量 95乙醇, 冷藏24小时, 分取上清液, 回收乙醇至无醇味, 并在60下减压浓缩, 成浸膏, 在50-60时 测定其相对密度为 1.25-1.30, 加入适当辅料, 制粒, 整粒, 即得。 0040 实施例 2 0041 称取藤梨根 2500g、 龙葵 2000g、 蛇莓 1000g、 白术 1000g、 茯苓 1000g、 薏苡仁 2000g、 槲寄生 900g、 半枝莲 4000g, 一起加压煎煮 2 次, 第一次加水 9 倍, 浸泡 30 分钟后, 提 取, 滤过, 滤渣再用 3 倍量水提取, 二次提取时间 3 小时, 。

19、合并所有滤液, 冷藏 24 小时, 滤过, 滤液浓缩成浸膏, 在常温时测定其比重为 1.20-1.25, 在搅拌下缓慢加入 2 倍量 95乙醇, 冷藏24小时, 分取上清液, 回收乙醇至无醇味, 并在50下减压浓缩, 成浸膏, 在50-60时 测定其相对密度为 1.25-1.30, 加入适当辅料, 制粒, 整粒, 即得。 0042 实施例 3 0043 称取藤梨根 1500g、 龙葵 1000g、 蛇莓 1200g、 白术 1600g、 茯苓 1500g、 薏苡仁 3000g、 槲寄生1500g、 半枝莲3000g, 一起加压煎煮2次, 第一次加水7倍, 浸泡30分钟后, 提 取, 滤过, 滤。

20、渣再用 4 倍量水提取, 二次提取时间 2 小时, 合并所有滤液, 冷藏 24 小时, 滤过, 滤液浓缩成浸膏, 在常温时测定其比重为 1.20-1.25, 在搅拌下缓慢加入 5 倍量 95乙醇, 冷藏24小时, 分取上清液, 回收乙醇至无醇味, 并在70下减压浓缩, 成浸膏, 在50-60时 测定其相对密度为 1.25-1.30, 加入适当辅料, 制粒, 整粒, 即得。 0044 实施例 4 说 明 书 CN 102038888 B4/5 页 6 0045 称取藤梨根 1900g、 龙葵 2500g、 蛇莓 1800g、 白术 600g、 茯苓 1800g、 薏苡仁 1200g、 槲寄生 2。

21、000g、 半枝莲 1000g, 一起加压煎煮 2 次, 第一次加水 8 倍, 浸泡 30 分钟后, 提取, 滤 过, 滤渣再用 5 倍量水提取, 二次提取时间 3 小时, 合并所有滤液, 冷藏 24 小时, 滤过, 滤液 浓缩成浸膏, 在常温时测定其比重为 1.20-1.25, 在搅拌下缓慢加入 6 倍量 95乙醇, 冷藏 24 小时, 分取上清液, 回收乙醇至无醇味, 并在 60下减压浓缩, 成浸膏, 在 50-60时测定 其相对密度为 1.25-1.30, 加入适当辅料, 制粒, 整粒, 即得。 0046 实施例 5 0047 称取藤梨根 3000g、 龙葵 1000g、 蛇莓 1600。

22、g、 白术 1000g、 茯苓 2000g、 薏苡仁 2000g、 槲寄生 1000g、 半枝莲 3000g, 一起加压煎煮 2 次, 第一次加水 10 倍, 浸泡 30 分钟 后, 提取, 滤过, 滤渣再用 6 倍量水提取, 二次提取时间 1 小时, 合并所有滤液, 冷藏 24 小 时, 滤过, 滤液浓缩成浸膏, 在常温时测定其比重为 1.20-1.25, 在搅拌下缓慢加入 4 倍量 95乙醇, 冷藏 24 小时, 分取上清液, 回收乙醇至无醇味, 并在 80下减压浓缩, 成浸膏, 在 50-60时测定其相对密度为 1.25-1.30, 加入适当辅料, 制粒, 整粒, 即得。 0048 实施。

23、例 6 0049 称取藤梨根 2600g、 龙葵 1200g、 蛇莓 1500g、 白术 1500g、 茯苓 2000g、 薏苡仁 3000g、 槲寄生1200g、 半枝莲1000g, 一起加压煎煮2次, 第一次加水9倍, 浸泡30分钟后, 提 取, 滤过, 滤渣再用 6 倍量水提取, 二次提取时间 2 小时, 合并所有滤液, 冷藏 24 小时, 滤过, 滤液浓缩成浸膏, 在常温时测定其比重为 1.20-1.25, 在搅拌下缓慢加入 5 倍量 95乙醇, 冷藏24小时, 分取上清液, 回收乙醇至无醇味, 并在50下减压浓缩, 成浸膏, 在50-60时 测定其相对密度为 1.25-1.30, 加。

24、入适当辅料, 制粒, 整粒, 即得。 0050 实施例 7 0051 称取藤梨根 2200g、 龙葵 1500g、 蛇莓 1800g、 白术 1600g、 茯苓 2000g、 薏苡仁 3000g、 槲寄生 3000g、 半枝莲 4000g, 一起加压煎煮 2 次, 第一次加水 12 倍, 浸泡 30 分钟 后, 提取, 滤过, 滤渣再用 6 倍量水提取, 二次提取时间 2 小时, 合并所有滤液, 冷藏 24 小 时, 滤过, 滤液浓缩成浸膏, 在常温时测定其比重为 1.20-1.25, 在搅拌下缓慢加入 6 倍量 95乙醇, 冷藏 24 小时, 分取上清液, 回收乙醇至无醇味, 并在 60下减。

25、压浓缩, 成浸膏, 在 50-60时测定其相对密度为 1.25-1.30, 加入适当辅料, 制粒, 整粒, 即得。 0052 实施例 8 0053 称取藤梨根 1200g、 龙葵 1100g、 蛇莓 1000g、 白术 600g、 茯苓 1000g、 薏苡仁 1500g、 槲寄生 1500g、 半枝莲 1200g, 一起加压煎煮 2 次, 第一次加水 6 倍, 浸泡 30 分钟后, 提取, 滤 过, 滤渣再用 3 倍量水提取, 二次提取时间 1 小时, 合并所有滤液, 冷藏 24 小时, 滤过, 滤液 浓缩成浸膏, 在常温时测定其比重为 1.20-1.25, 在搅拌下缓慢加入 3 倍量 95乙。

26、醇, 冷藏 24 小时, 分取上清液, 回收乙醇至无醇味, 并在 70下减压浓缩, 成浸膏, 在 50-60时测定 其相对密度为 1.25-1.30, 加入适当辅料, 制粒, 整粒, 即得。 0054 实施例 9 0055 称取藤梨根 2000g、 龙葵 2500g、 蛇莓 1000g、 白术 800g、 茯苓 1500g、 薏苡仁 2000g、 槲寄生 2000g、 半枝莲 3600g, 一起加压煎煮 2 次, 第一次加水 8 倍, 浸泡 30 分钟后, 提取, 滤 过, 滤渣再用 4 倍量水提取, 二次提取时间 3 小时, 合并所有滤液, 冷藏 24 小时, 滤过, 滤液 浓缩成浸膏, 在。

27、常温时测定其比重为 1.20-1.25, 在搅拌下缓慢加入 5 倍量 95乙醇, 冷藏 说 明 书 CN 102038888 B5/5 页 7 24 小时, 分取上清液, 回收乙醇至无醇味, 并在 50下减压浓缩, 成浸膏, 在 50-60时测定 其相对密度为 1.25-1.30, 加入适当辅料, 制粒, 整粒, 即得。 0056 实施例 10 0057 称取藤梨根 3000g、 龙葵 300g、 蛇莓 1200g、 白术 900g、 茯苓 1500g、 薏苡仁 3000g、 槲寄生 1500g、 半枝莲 2000g, 一起加压煎煮 2 次, 第一次加水 10 倍, 浸泡 30 分钟后, 提取, 滤过, 滤渣再用 5 倍量水提取, 二次提取时间 2 小时, 合并所有滤液, 冷藏 24 小时, 滤过, 滤 液浓缩成浸膏, 在常温时测定其比重为 1.20-1.25, 在搅拌下缓慢加入 4 倍量 95乙醇, 冷 藏24小时, 分取上清液, 回收乙醇至无醇味, 并在60下减压浓缩, 成浸膏, 在50-60时测 定其相对密度为 1.25-1.30, 加入适当辅料, 制粒, 整粒, 即得。 说 明 书 CN 102038888 B1/2 页 8 图 1 图 2 图 3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038888 B2/2 页 9 图 4 图 5 图 6 说 明 书 附 图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