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腰突症的注射液.pdf

上传人:e2 文档编号:8328785 上传时间:2020-04-28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275.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610181314.5

申请日:

20160317

公开号:

CN107198711A

公开日:

20170926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审查中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1K36/537,A61K9/08,A61P19/08

主分类号:

A61K36/537,A61K9/08,A61P19/08

申请人:

李文华

发明人:

李文华,童国海

地址:

266000 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海南岛路158号

优先权:

CN201610181314A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腰突症的注射液,由以下原料组成:丹参注射液8‑10ml、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0.5‑1ml、甲钴胺注射液1‑2ml、0.9%氯化钠溶液6‑9.5ml、碘海醇注射液1ml;所述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是由二丙酸倍它米松和倍它米松磷酸纳混合而成的灭菌注射混悬液。本发明的药物原料相互之间无配伍禁忌,丹参注射液具有促进侧支循环、改善血供、祛瘀生新之功效,能够促进纤维环修复和再生作用,皮质类固醇具有抗炎、抗风湿和抗过敏作用,对髓核中溢出到椎间盘外的化学性物质起到抑制作用,甲钴胺注射液补充维生素B 12,营养、修复神经,解除末梢性神经障碍,0.9%氯化钠溶液用于改善炎性环境,碘海醇注射液是非离子型造影剂,用于椎管造影,观察药物的分布情况。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治疗腰突症的注射液,其特征在于,由以下原料组成:丹参注射液8-10ml、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0.5-1ml、甲钴胺注射液1-2ml、0.9%氯化钠溶液6-9.5ml、碘海醇注射液1ml。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腰突症的注射液,其特征在于,由以下原料组成:丹参注射液8.5-9.5ml、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0.6-0.9ml、甲钴胺注射液1.2-1.8ml、0.9%氯化钠溶液6.7-8.8ml、碘海醇注射液1ml。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腰突症的注射液,其特征在于,由以下原料组成:丹参注射液9ml、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0.8ml、甲钴胺注射液1.5ml、0.9%氯化钠溶液8.2ml、碘海醇注射液1ml。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治疗腰突症的注射液,其特征在于,所述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是由二丙酸倍它米松和倍它米松磷酸纳混合而成的灭菌注射混悬液。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注射液,具体是一种治疗腰突症的注射液。

背景技术

据国家卫生部统计,我国腰椎病患者已突破2亿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占全国总人数的15.2%,多年来一直呈上升趋势,而且逐年以惊人的速度由中老年向青壮年扩展。由于常年坐着工作的人数随着科技水平提高而大比例增加,例如IT、工程设计、司机等工作岗位,以及人口老龄化、环境污染等也是重要因素,每年新增800-1000万例患者。随着国家医疗保障体系的不断健全,以及患者需求的不断提高,也对腰突症治疗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因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内炎性物质溢出,同时髓核突出物还可产生神经源性递质和免疫反应产生的炎性介质,释放出糖蛋白、β蛋白及类组织胺等物质使椎管内结缔组织产生无菌性炎性反应,导致硬膜外组织炎性肿胀、纤维化、脱髓鞘等病理变化,从而使神经组织受到刺激而激惹,出现腰部及下肢放射性疼痛。

椎间盘纤维环的损伤也是引起腰腿疼痛的主要原因之一。椎间盘损伤释放出多种炎性介质和各种致痛因子刺激外层纤维环中的末梢神经,引起下腰背疼痛。研究发现,幼稚椎间盘在发育初期可有血管支配,成熟椎间盘纤维环内层及髓核无血管的组织结构,靠淋巴管的渗透维持营养,椎间盘纤维环表层有纤细血管分布。在腰腿疼痛的椎间盘退行性变疾病患者中,椎间盘纤维环后部中有小血管样结构伴炎性细胞浸润及胶原纤维细胞增生,其部位多位于髓核和纤维环移行区。出现此种病理变化有两种可能:一是纤维环胶原纤维受损后,在增生修复过程中出现返祖现象,即出现幼稚不成熟发育;二是由软骨终板向胶原纤维的增生修复区长入了毛细血管。人体的组织器官受损伤后都有自我修复的功能和趋势,包括椎间盘纤维环。但是由于椎间盘的少血供导致自我修复能力差,所以有必要探寻一种促进其修复的药物。

目前,国内腰突症治疗的普遍疗法是针对椎间盘中央的髓核的治疗,即通过传统的外科手术及其他微创治疗方法(如经皮椎间盘切吸术、射频靶点热凝术、胶原酶溶核术、臭氧溶核术、经皮激光减压术、等离子等),把椎间盘中心的髓核作为治疗的靶目标,将髓核破坏掉,以达到减压的目的,从而缓解腰间盘突出症状。

童氏无创介入疗法把椎间盘外周的纤维环作为治疗的靶目标,其目的在于修补破裂的纤维环,使之裂隙闭合,制止髓核液外溢。对于椎间盘的结构没有破坏作用。该方法着眼点在于腰椎间盘周围的破裂的纤维环的治疗。我们通过大量的临床观察,发现腰突症明显的患者,纤维环有某种程度的损伤,而同样具有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可以没有任何症状。并且通过对纤维环进行修复治疗后,腰椎间盘突出症状明显缓解甚至于消失。该方法无创伤,费用低,疗程短,效果好是一种利国利民的值得推广的腰突症治疗方法。

童氏无创介入疗法于1993年由国内著名三甲医院上海瑞金医院童国海教授从法国引进,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和科技攻关,在药物配方和操作技术上进行了更新和突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改善血供、促进受损伤的椎间盘纤维环修复的治疗腰突症的注射液,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治疗腰突症的注射液,由以下原料组成:丹参注射液8-10ml、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0.5-1ml、甲钴胺注射液1-2ml、0.9%氯化钠溶液6-9.5ml、碘海醇注射液1ml。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治疗腰突症的注射液,由以下原料组成:丹参注射液8.5-9.5ml、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0.6-0.9ml、甲钴胺注射液1.2-1.8ml、0.9%氯化钠溶液6.7-8.8ml、碘海醇注射液1ml。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治疗腰突症的注射液,由以下原料组成:丹参注射液9ml、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0.8ml、甲钴胺注射液1.5ml、0.9%氯化钠溶液8.2ml、碘海醇注射液1ml。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是由二丙酸倍它米松和倍它米 松磷酸纳混合而成的灭菌注射混悬液。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的药物原料相互之间无配伍禁忌,丹参注射液具有促进侧支循环、改善血供、祛瘀生新之功效,能够促进纤维环修复和再生作用,皮质类固醇具有抗炎、抗风湿和抗过敏作用,对髓核中溢出到椎间盘外的化学性物质起到抑制作用,甲钴胺注射液补充维生素B12,营养、修复神经,解除末梢性神经障碍,0.9%氯化钠溶液用于改善炎性环境,碘海醇注射液是非离子型造影剂,用于椎管造影,观察药物的分布情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实施例1

一种治疗腰突症的注射液,由以下原料组成:丹参注射液8ml、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0.5ml、甲钴胺注射液1ml、0.9%氯化钠溶液6ml、碘海醇注射液1ml。

所述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是由二丙酸倍它米松和倍它米松磷酸纳混合而成的灭菌注射混悬液。

实施例2

一种治疗腰突症的注射液,由以下原料组成:丹参注射液8.5ml、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0.6ml、甲钴胺注射液1.2ml、0.9%氯化钠溶液6.7ml、碘海醇注射液1ml。

所述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是由二丙酸倍它米松和倍它米松磷酸纳混合而成的灭菌注射混悬液。

实施例3

一种治疗腰突症的注射液,由以下原料组成:丹参注射液9ml、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0.8ml、甲钴胺注射液1.5ml、0.9%氯化钠溶液8.2ml、碘海醇注射液1ml。

所述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是由二丙酸倍它米松和倍它米松磷酸纳混合而成的灭菌注射混悬液。

实施例4

一种治疗腰突症的注射液,由以下原料组成:丹参注射液9.5ml、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0.9ml、甲钴胺注射液1.8ml、0.9%氯化钠溶液8.8ml、碘海醇注射液1ml。

所述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是由二丙酸倍它米松和倍它米松磷酸纳混合而成的灭菌注射混悬液。

实施例5

一种治疗腰突症的注射液,由以下原料组成:丹参注射液10ml、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1ml、甲钴胺注射液2ml、0.9%氯化钠溶液9.5ml、碘海醇注射液1ml。

所述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是由二丙酸倍它米松和倍它米松磷酸纳混合而成的灭菌注射混悬液。

实施例6

临床实验

患者术后一个月内每1周门诊随访一次,一个月后每1个月门诊随访一次。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记录疼痛分数,采用10cm长的直尺,两端分别表示“无疼”(0)和“剧烈疼痛”(10),被测者根据其感受程度,在直尺上相应部位做标记号,从“无痛”端至记号间的距离即为痛觉评分分数。本研究测量了采用本发明注射液进行童氏无创介入疗法术前、术后患者的VAS得分,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

1结果

1.1疗效

术后病人一周后开始随访,根据每次治疗后病人症状改善情况决定是否重复治疗,对疗效较差病例行重复治疗1-3次。本组63例共行治疗123次,其中15例经过1次治疗,36例经过2次治疗,9例经过3次治疗,3例治疗3次后疗效较差转手术治疗。

如表1所示,63例病例术前平均VAS评分为7.6±2.0,术后1个月平均为3.85±1.6,术后6个月平均为4.05士1.7。其中51例(80.95%)术后疼痛明显缓解,无需口服止痛药,恢复工作,9例(14.29%)部分缓解,需要口服止痛药帮助止痛,3例(4.76%)疼痛无明显缓解,转手术治疗。术前与术后1个月及6个月(文中“术后1个月和6个月”是指最后一 次治疗以后)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腰椎间盘突出组与腰椎退变组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童氏无创介入治疗前后VAS评分统计表

组别 术前 术后1个月 术后6个月 腰间盘突出组 7.7±1.9 3.8±2.0 4.3±1.6 腰间盘退变膨出组 7.5±2.0 3.9±1.2 3.8±1.8 所有病例合计 7.6±2.0 3.85±1.6 4.05±1.7

注:1.术前VAS评分分别与术后1个月及6个月VA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术后1个月与6个月之间VAS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术后腰椎间盘突出组与退变膨出组之间VAS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神经节周围对比剂分布结果

63例病例123人次脊神经节周围注射药物治疗后均行CT扫描,对比剂分布类型有3种表现形式:①对比剂在椎间孔神经根周围分布,并进人椎管硬膜外腔,本组有93人次(75.61%);②对比剂在椎间孔神经根周围分布,未进入椎管硬膜外腔,本组有21人次(17.07%);③对比剂在椎间孔神经根外侧分布,同时向外侧椎旁组织渗透,本组治疗9人次(7.32%),见表2。

表2童氏无创介入疗法疗效和治疗次数及对比剂分布统计表

注:神经根周围+硬膜外间隙、神经根周围、神经根外分别代表对比剂分布的3种类 型。

本发明的药物原料相互之间无配伍禁忌,丹参注射液具有促进侧支循环、改善血供、祛瘀生新之功效,能够促进纤维环修复和再生作用,皮质类固醇具有抗炎、抗风湿和抗过敏作用,对髓核中溢出到椎间盘外的化学性物质起到抑制作用,甲钴胺注射液补充维生素B12,营养、修复神经,解除末梢性神经障碍,0.9%氯化钠溶液用于改善炎性环境,碘海醇注射液是非离子型造影剂,用于椎管造影,观察药物的分布情况。

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一种治疗腰突症的注射液.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一种治疗腰突症的注射液.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一种治疗腰突症的注射液.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治疗腰突症的注射液.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治疗腰突症的注射液.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610181314.5 (22)申请日 2016.03.17 (71)申请人 李文华 地址 266000 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海南岛 路158号 (72)发明人 李文华 童国海 (51)Int.Cl. A61K 36/537(2006.01) A61K 9/08(2006.01) A61P 19/08(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治疗腰突症的注射液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腰突症的注射液, 由 以下原料组成: 丹参注射液8-10ml、 复方倍他米 松注射。

2、液0.5-1ml、 甲钴胺注射液1-2ml、 0.9氯 化钠溶液6-9.5ml、 碘海醇注射液1ml; 所述复方 倍他米松注射液是由二丙酸倍它米松和倍它米 松磷酸纳混合而成的灭菌注射混悬液。 本发明的 药物原料相互之间无配伍禁忌, 丹参注射液具有 促进侧支循环、 改善血供、 祛瘀生新之功效, 能够 促进纤维环修复和再生作用, 皮质类固醇具有抗 炎、 抗风湿和抗过敏作用, 对髓核中溢出到椎间 盘外的化学性物质起到抑制作用, 甲钴胺注射液 补充维生素B 12, 营养、 修复神经, 解除末梢性神 经障碍, 0.9氯化钠溶液用于改善炎性环境, 碘 海醇注射液是非离子型造影剂, 用于椎管造影, 观察药物。

3、的分布情况。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CN 107198711 A 2017.09.26 CN 107198711 A 1.一种治疗腰突症的注射液, 其特征在于, 由以下原料组成: 丹参注射液8-10ml、 复方 倍他米松注射液0.5-1ml、 甲钴胺注射液1-2ml、 0.9氯化钠溶液6-9.5ml、 碘海醇注射液 1ml。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腰突症的注射液, 其特征在于, 由以下原料组成: 丹参注 射液8.5-9.5ml、 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0.6-0.9ml、 甲钴胺注射液1.2-1.8ml、 0.9氯化钠溶 液6.7-8.8ml、 碘海醇注射液1ml。 3.根据权利要求1。

4、所述的治疗腰突症的注射液, 其特征在于, 由以下原料组成: 丹参注 射液9ml、 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0.8ml、 甲钴胺注射液1.5ml、 0.9氯化钠溶液8.2ml、 碘海醇 注射液1ml。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治疗腰突症的注射液, 其特征在于, 所述复方倍他米松 注射液是由二丙酸倍它米松和倍它米松磷酸纳混合而成的灭菌注射混悬液。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07198711 A 2 一种治疗腰突症的注射液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注射液, 具体是一种治疗腰突症的注射液。 背景技术 0002 据国家卫生部统计, 我国腰椎病患者已突破2亿人, 腰椎间盘突出。

5、症患者占全国总 人数的15.2, 多年来一直呈上升趋势, 而且逐年以惊人的速度由中老年向青壮年扩展。 由 于常年坐着工作的人数随着科技水平提高而大比例增加, 例如IT、 工程设计、 司机等工作岗 位, 以及人口老龄化、 环境污染等也是重要因素, 每年新增800-1000万例患者。 随着国家医 疗保障体系的不断健全, 以及患者需求的不断提高, 也对腰突症治疗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 求。 0003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因椎间盘变性、 纤维环破裂、 髓核内炎性物质溢出, 同时髓核突 出物还可产生神经源性递质和免疫反应产生的炎性介质, 释放出糖蛋白、 蛋白及类组织胺 等物质使椎管内结缔组织产生无菌性炎性反应,。

6、 导致硬膜外组织炎性肿胀、 纤维化、 脱髓鞘 等病理变化, 从而使神经组织受到刺激而激惹, 出现腰部及下肢放射性疼痛。 0004 椎间盘纤维环的损伤也是引起腰腿疼痛的主要原因之一。 椎间盘损伤释放出多种 炎性介质和各种致痛因子刺激外层纤维环中的末梢神经, 引起下腰背疼痛。 研究发现, 幼稚 椎间盘在发育初期可有血管支配, 成熟椎间盘纤维环内层及髓核无血管的组织结构, 靠淋 巴管的渗透维持营养, 椎间盘纤维环表层有纤细血管分布。 在腰腿疼痛的椎间盘退行性变 疾病患者中, 椎间盘纤维环后部中有小血管样结构伴炎性细胞浸润及胶原纤维细胞增生, 其部位多位于髓核和纤维环移行区。 出现此种病理变化有两种可。

7、能: 一是纤维环胶原纤维 受损后, 在增生修复过程中出现返祖现象, 即出现幼稚不成熟发育; 二是由软骨终板向胶原 纤维的增生修复区长入了毛细血管。 人体的组织器官受损伤后都有自我修复的功能和趋 势, 包括椎间盘纤维环。 但是由于椎间盘的少血供导致自我修复能力差, 所以有必要探寻一 种促进其修复的药物。 0005 目前, 国内腰突症治疗的普遍疗法是针对椎间盘中央的髓核的治疗, 即通过传统 的外科手术及其他微创治疗方法(如经皮椎间盘切吸术、 射频靶点热凝术、 胶原酶溶核术、 臭氧溶核术、 经皮激光减压术、 等离子等), 把椎间盘中心的髓核作为治疗的靶目标, 将髓核 破坏掉, 以达到减压的目的, 从。

8、而缓解腰间盘突出症状。 0006 童氏无创介入疗法把椎间盘外周的纤维环作为治疗的靶目标, 其目的在于修补破 裂的纤维环, 使之裂隙闭合, 制止髓核液外溢。 对于椎间盘的结构没有破坏作用。 该方法着 眼点在于腰椎间盘周围的破裂的纤维环的治疗。 我们通过大量的临床观察, 发现腰突症明 显的患者, 纤维环有某种程度的损伤, 而同样具有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 可以没有任何症 状。 并且通过对纤维环进行修复治疗后, 腰椎间盘突出症状明显缓解甚至于消失。 该方法无 创伤, 费用低, 疗程短, 效果好是一种利国利民的值得推广的腰突症治疗方法。 0007 童氏无创介入疗法于1993年由国内著名三甲医院上海瑞金医。

9、院童国海教授从法 国引进, 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和科技攻关, 在药物配方和操作技术上进行了更新和突破。 说 明 书 1/4 页 3 CN 107198711 A 3 发明内容 0008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改善血供、 促进受损伤的椎间盘纤维环修复的治 疗腰突症的注射液, 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0009 为实现上述目的, 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10 一种治疗腰突症的注射液, 由以下原料组成: 丹参注射液8-10ml、 复方倍他米松注 射液0.5-1ml、 甲钴胺注射液1-2ml、 0.9氯化钠溶液6-9.5ml、 碘海醇注射液1ml。 0011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

10、 所述治疗腰突症的注射液, 由以下原料组成: 丹参注射 液8.5-9.5ml、 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0.6-0.9ml、 甲钴胺注射液1.2-1.8ml、 0.9氯化钠溶液 6.7-8.8ml、 碘海醇注射液1ml。 0012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 所述治疗腰突症的注射液, 由以下原料组成: 丹参注射 液9ml、 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0.8ml、 甲钴胺注射液1.5ml、 0.9氯化钠溶液8.2ml、 碘海醇注 射液1ml。 0013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 所述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是由二丙酸倍它米松和倍 它米松磷酸纳混合而成的灭菌注射混悬液。 0014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1、: 0015 本发明的药物原料相互之间无配伍禁忌, 丹参注射液具有促进侧支循环、 改善血 供、 祛瘀生新之功效, 能够促进纤维环修复和再生作用, 皮质类固醇具有抗炎、 抗风湿和抗 过敏作用, 对髓核中溢出到椎间盘外的化学性物质起到抑制作用, 甲钴胺注射液补充维生 素B12, 营养、 修复神经, 解除末梢性神经障碍, 0.9氯化钠溶液用于改善炎性环境, 碘海醇 注射液是非离子型造影剂, 用于椎管造影, 观察药物的分布情况。 具体实施方式 0016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0017 实施例1 0018 一种治疗腰突症的注射液, 由以下原料组成: 丹参注射液8ml。

12、、 复方倍他米松注射 液0.5ml、 甲钴胺注射液1ml、 0.9氯化钠溶液6ml、 碘海醇注射液1ml。 0019 所述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是由二丙酸倍它米松和倍它米松磷酸纳混合而成的灭 菌注射混悬液。 0020 实施例2 0021 一种治疗腰突症的注射液, 由以下原料组成: 丹参注射液8.5ml、 复方倍他米松注 射液0.6ml、 甲钴胺注射液1.2ml、 0.9氯化钠溶液6.7ml、 碘海醇注射液1ml。 0022 所述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是由二丙酸倍它米松和倍它米松磷酸纳混合而成的灭 菌注射混悬液。 0023 实施例3 0024 一种治疗腰突症的注射液, 由以下原料组成: 丹参注射液9ml。

13、、 复方倍他米松注射 液0.8ml、 甲钴胺注射液1.5ml、 0.9氯化钠溶液8.2ml、 碘海醇注射液1ml。 0025 所述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是由二丙酸倍它米松和倍它米松磷酸纳混合而成的灭 菌注射混悬液。 说 明 书 2/4 页 4 CN 107198711 A 4 0026 实施例4 0027 一种治疗腰突症的注射液, 由以下原料组成: 丹参注射液9.5ml、 复方倍他米松注 射液0.9ml、 甲钴胺注射液1.8ml、 0.9氯化钠溶液8.8ml、 碘海醇注射液1ml。 0028 所述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是由二丙酸倍它米松和倍它米松磷酸纳混合而成的灭 菌注射混悬液。 0029 实施例5 。

14、0030 一种治疗腰突症的注射液, 由以下原料组成: 丹参注射液10ml、 复方倍他米松注射 液1ml、 甲钴胺注射液2ml、 0.9氯化钠溶液9.5ml、 碘海醇注射液1ml。 0031 所述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是由二丙酸倍它米松和倍它米松磷酸纳混合而成的灭 菌注射混悬液。 0032 实施例6 0033 临床实验 0034 患者术后一个月内每1周门诊随访一次, 一个月后每1个月门诊随访一次。 采用视 觉模拟量表(VAS)记录疼痛分数, 采用10cm长的直尺, 两端分别表示 “无疼” (0)和 “剧烈疼 痛” (10), 被测者根据其感受程度, 在直尺上相应部位做标记号, 从 “无痛” 端至记号。

15、间的距 离即为痛觉评分分数。 本研究测量了采用本发明注射液进行童氏无创介入疗法术前、 术后 患者的VAS得分, 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 0035 1结果 0036 1.1疗效 0037 术后病人一周后开始随访, 根据每次治疗后病人症状改善情况决定是否重复治 疗, 对疗效较差病例行重复治疗1-3次。 本组63例共行治疗123次, 其中15例经过1次治疗, 36 例经过2次治疗, 9例经过3次治疗, 3例治疗3次后疗效较差转手术治疗。 0038 如表1所示, 63例病例术前平均VAS评分为7.62.0, 术后1个月平均为3.851.6, 术后6个月平均为4.05士1.7。 其中51例(80.95。

16、)术后疼痛明显缓解, 无需口服止痛药, 恢 复工作, 9例(14.29)部分缓解, 需要口服止痛药帮助止痛, 3例(4.76)疼痛无明显缓解, 转手术治疗。 术前与术后1个月及6个月(文中 “术后1个月和6个月” 是指最后一次治疗以后) 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腰椎间盘突出组与腰椎退变组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 义(P0.05)。 0039 表1童氏无创介入治疗前后VAS评分统计表 0040 组别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 腰间盘突出组7.71.93.82.04.31.6 腰间盘退变膨出组7.52.03.91.23.81.8 所有病例合计7.62.03.851.64.051.7 0。

17、041 注: 1.术前VAS评分分别与术后1个月及6个月VAS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 0042 2.术后1个月与6个月之间VAS得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0043 3.术后腰椎间盘突出组与退变膨出组之间VAS得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说 明 书 3/4 页 5 CN 107198711 A 5 0044 2.2神经节周围对比剂分布结果 0045 63例病例123人次脊神经节周围注射药物治疗后均行CT扫描, 对比剂分布类型有3 种表现形式: 对比剂在椎间孔神经根周围分布, 并进人椎管硬膜外腔, 本组有93人次 (75.61); 对比。

18、剂在椎间孔神经根周围分布, 未进入椎管硬膜外腔, 本组有21人次 (17.07); 对比剂在椎间孔神经根外侧分布, 同时向外侧椎旁组织渗透, 本组治疗9人次 (7.32), 见表2。 0046 表2童氏无创介入疗法疗效和治疗次数及对比剂分布统计表 0047 0048 注: 神经根周围+硬膜外间隙、 神经根周围、 神经根外分别代表对比剂分布的3种类 型。 0049 本发明的药物原料相互之间无配伍禁忌, 丹参注射液具有促进侧支循环、 改善血 供、 祛瘀生新之功效, 能够促进纤维环修复和再生作用, 皮质类固醇具有抗炎、 抗风湿和抗 过敏作用, 对髓核中溢出到椎间盘外的化学性物质起到抑制作用, 甲钴胺注射液补充维生 素B12, 营养、 修复神经, 解除末梢性神经障碍, 0.9氯化钠溶液用于改善炎性环境, 碘海醇 注射液是非离子型造影剂, 用于椎管造影, 观察药物的分布情况。 0050 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 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 式, 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 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 作出各种变化。 说 明 书 4/4 页 6 CN 107198711 A 6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