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动、电动两用轮椅车头.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手动、电动两用轮椅车头.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720849394.7 (22)申请日 2017.07.13 (73)专利权人 大悟县成平科技研发有限公司 地址 432800 湖北省孝感市大悟县高店乡 龙窝村4组36号 (72)发明人 高军成 周廷开 (74)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精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 公司 31253 代理人 冯子玲 (51)Int.Cl. A61G 5/10(2006.01) A61G 5/04(2013.01) A61G 5/02(2006.01) B62K 17/00(2006.01) (54)实用新。
2、型名称 一种手动、 电动两用轮椅车头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轮椅技术领域, 尤其是一种 手动、 电动两用轮椅车头, 包括电机轮, 电机轮两 侧转动连接有前叉, 前叉上端连接有支撑臂, 支 撑臂下端固定有连接工套总成, 支撑臂一侧安装 有调速把, 调速把上端连接有刹车把, 电机轮上 安装有碟刹总成, 碟刹总成与刹车把连接, 支撑 臂前端还安装有电瓶总成, 支撑臂上端焊接有连 接杆, 连接杆上端安装有显示屏, 且支撑臂顶端 安装有电门锁, 支撑臂上端一侧还转动连接有手 摇转动总成, 手摇转动总成上设有第一牙盘和第 二牙盘, 第一牙盘通过链条与电机轮外侧牙盘连 接。 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普通轮。
3、椅自动化程度 低且不利于病人康复锻炼的问题。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附图1页 CN 208301814 U 2019.01.01 CN 208301814 U 1.一种手动、 电动两用轮椅车头, 包括电机轮(18), 所述电机轮(18)两侧转动连接有前 叉(19), 所述前叉(19)上端连接有支撑臂(22), 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臂(22)下端固定有连 接工套总成(13), 所述连接工套总成(13)上焊接有上连接口(11)和下连接口(12), 且所述 连接工套总成(13)下端一侧焊接有一组稳定架(14), 所述支撑臂(22)上下两端分别卡接有 方向总成抱扣(10)和抱扣总成(21), 。
4、所述支撑臂(22)一侧安装有调速把(9), 所述调速把 (9)上端连接有刹车把(8), 所述电机轮(18)上安装有碟刹总成(16), 所述碟刹总成(16)上 设有碟刹片(17), 且所述碟刹总成(16)与刹车把(8)连接, 所述支撑臂(22)前端还安装有电 瓶总成(20), 所述支撑臂(22)上端焊接有连接杆(24), 所述连接杆(24)上端安装有显示屏 (1), 且所述支撑臂(22)顶端安装有电门锁(2), 所述电瓶总成(20)通过导线分别与显示屏 (1)、 电门锁(2)以及电机轮(18)连接, 所述支撑臂(22)上端一侧还转动连接有手摇转动总 成(25), 所述手摇转动总成(25)上设有第。
5、一牙盘(3)和第二牙盘(4), 所述第一牙盘(3)通过 链条(7)与电机轮(18)外侧牙盘连接, 且所述手摇转动总成(25)两侧分别连接有一组手摇 竖杆(5), 所述手摇竖杆(5)端部连接有手摇直把(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动、 电动两用轮椅车头,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牙盘(3) 位于第二牙盘(4)外侧, 且所述第一牙盘(3)直径大于第二牙盘(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动、 电动两用轮椅车头, 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杆(24) 上卡接有铃铛(2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动、 电动两用轮椅车头, 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机轮(18) 上方设有泥板(15), 且。
6、所述泥板(15)固定在前叉(19)一侧。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8301814 U 2 一种手动、 电动两用轮椅车头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轮椅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手动、 电动两用轮椅车头。 背景技术 0002 轮椅是康复的重要工具, 它不仅是肢体伤残者的代步工具, 更重要的是使他们借 助于轮椅进行身体锻炼和参与社会活动。 普通轮椅一般由轮椅架、 车轮、 刹车装置及座靠四 部分组成。 手摇轮椅在普通轮椅基础上, 增加手摇装置。 0003 现有的普通轮椅需要借助旁人推动轮椅, 帮助病人四处移动, 不仅造成大量的不 便, 而且由于轮椅行进需要外力, 造成其自。
7、动化程度低, 且不利于病人的康复锻炼。 实用新型内容 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普通轮椅自动化程度低且不利 于病人康复锻炼的缺点, 而提出的一种手动、 电动两用轮椅车头。 0005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 设计一种手动、 电动两用轮椅车头, 包括电机轮, 所述电机轮两侧转动连接有前 叉, 所述前叉上端连接有支撑臂, 所述支撑臂下端固定有连接工套总成, 所述连接工套总成 上焊接有上连接口和下连接口, 且所述连接工套总成下端一侧焊接有一组稳定架, 所述支 撑臂上下两端分别卡接有方向总成抱扣和抱扣总成, 所述支撑臂一侧安装有调速把, 所。
8、述 调速把上端连接有刹车把, 所述电机轮上安装有碟刹总成, 所述碟刹总成上设有碟刹片, 且 所述碟刹总成与刹车把连接, 所述支撑臂前端还安装有电瓶总成, 所述支撑臂上端焊接有 连接杆, 所述连接杆上端安装有显示屏, 且所述支撑臂顶端安装有电门锁, 所述电瓶总成通 过导线分别与显示屏、 电门锁以及电机轮连接, 所述支撑臂上端一侧还转动连接有手摇转 动总成, 所述手摇转动总成上设有第一牙盘和第二牙盘, 所述第一牙盘通过链条与电机轮 外侧牙盘连接, 且所述手摇转动总成两侧分别连接有一组手摇竖杆, 所述手摇竖杆端部连 接有手摇直把。 0007 优选的, 所述第一牙盘位于第二牙盘外侧, 且所述第一牙盘直。
9、径大于第二牙盘。 0008 优选的, 所述连接杆上卡接有铃铛。 0009 优选的, 所述电机轮上方设有泥板, 且所述泥板固定在前叉一侧。 0010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手动、 电动两用轮椅车头, 有益效果在于: 通过在原有的轮 椅上加装手动、 电动两用轮椅车头结构, 由车头牵引续航, 或者关掉电源, 由手动操作也可 续航, 并能通过改变牙盘, 改变手摇航速, 为轮椅族锻炼、 康复作了很好的铺垫, 设计精致, 卸掉牵引车头, 轮椅亦可正常使用, 具有人性化设计、 使用方便、 运用灵活以及操作自如的 优点。 附图说明 0011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手动、 电动两用轮椅车头的结构示意图。 说 。
10、明 书 1/2 页 3 CN 208301814 U 3 0012 图中: 显示屏1、 电门锁2、 第一牙盘3、 第二牙盘4、 手摇竖杆5、 手摇直把6、 链条7、 刹 车把8、 调速把9、 方向总成抱扣10、 上连接口11、 下连接口12、 连接工套总成13、 稳定架14、 泥 板15、 碟刹总成16、 碟刹片17、 电机轮18、 前叉19、 电瓶总成20、 抱扣总成21、 支撑臂22、 铃铛 23、 连接杆24、 手摇转动总成25。 具体实施方式 0013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 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 完整地描述, 显然, 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
11、一部分实施例, 而不是全部的 实施例。 0014 参照图1, 一种手动、 电动两用轮椅车头, 包括电机轮18, 电机轮18两侧转动连接有 前叉19, 电机轮18上方设有泥板15, 且泥板15固定在前叉19一侧, 前叉19上端连接有支撑臂 22, 支撑臂22下端固定有连接工套总成13, 连接工套总成13上焊接有上连接口11和下连接 口12, 且连接工套总成13下端一侧焊接有一组稳定架14, 支撑臂22上下两端分别卡接有方 向总成抱扣10和抱扣总成21, 通过稳定架14和连接工套总成13上的连接口11和下连接口 12, 完成轮椅车头与轮椅的连接, 泥板15有效阻止泥土飞溅到人身上, 将衣服弄脏。 。
12、0015 支撑臂22一侧安装有调速把9, 调速把9上端连接有刹车把8, 电机轮18上安装有碟 刹总成16, 碟刹总成16上设有碟刹片17, 且碟刹总成16与刹车把8连接, 支撑臂22前端还安 装有电瓶总成20, 支撑臂22上端焊接有连接杆24, 连接杆24上端安装有显示屏1, 连接杆24 上卡接有铃铛23, 且支撑臂22顶端安装有电门锁2, 电瓶总成20通过导线分别与显示屏1、 电 门锁2以及电机轮18连接, 通过电瓶总成20为电机轮18提供电力, 打开电门锁2即可启动电 机轮18, 并可利用调速把9和刹车把8控制电机轮18的行进速度和制动, 利用该电机轮18带 动轮椅前行, 并使轮椅车体万向。
13、轮离开地面, 减少底面磨损和阻力。 0016 支撑臂22上端一侧还转动连接有手摇转动总成25, 手摇转动总成25上设有第一牙 盘3和第二牙盘4, 第一牙盘3位于第二牙盘4外侧, 且第一牙盘3直径大于第二牙盘4, 第一牙 盘3通过链条7与电机轮18外侧牙盘连接, 且手摇转动总成25两侧分别连接有一组手摇竖杆 5, 手摇竖杆5端部连接有手摇直把6; 或者关掉电源, 手动转动两手摇直把6, 由牙盘和链条7 带动电机轮18转动, 从而带动轮椅前行, 实现手动操作续航, 并能通过改变牙盘, 进而改变 手摇航速, 为轮椅族锻炼、 康复作了很好的铺垫。 0017 以上所述, 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 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 局限于此, 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 根据本实用 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 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 围之内。 说 明 书 2/2 页 4 CN 208301814 U 4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 1/1 页 5 CN 208301814 U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