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骨刺的膏药及其制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治疗骨刺的膏药及其制备方法.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178845 A (43)申请公布日 2011.09.14 CN 102178845 A *CN102178845A* (21)申请号 201110115886.0 (22)申请日 2011.05.05 A61K 36/898(2006.01) A61K 9/06(2006.01) A61P 19/08(2006.01) A61K 31/122(2006.01) A61K 35/64(2006.01) (71)申请人 蒋铸杰 地址 314408 浙江省嘉兴市海宁市长安镇修 川路怡园 3 小区 8 幢 2 单元 104 室 (72)发明人 蒋铸杰 (74)专利代理。
2、机构 浙江杭州金通专利事务所有 限公司 33100 代理人 吴关炳 (54) 发明名称 一种治疗骨刺的膏药及其制备方法 (57) 摘要 骨刺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病, 常规药物治疗或 者采用推拿、 牵引、 理疗、 针炙、 小针刀和手术等治 疗方法, 效果均不理想, 容易复发。本发明针对 骨刺疾病发生机理, 提出了一种用于治疗骨刺的 膏药及其制备方法, 其配方为 : 人工麝香 5g-10g、 血竭 15g-25g、 白芷 30g-60g、 青黛 18g-40g、 细辛 30g-50g、 麻黄 20g-50g、 王不留行 30g-50g、 制川 乌 40g-60g、 制草乌 40g-60g、 延胡索 3。
3、0g-70g、 山 慈茹 30g-50g、 猪苓 50g-80g、 汉防已 30g-50g、 豨 莶草 45g-80g、 漏芦 30g-60g、 千年健 50g-60g、 吴 茱萸30-65g、 胆南星40g-75g、 全蝎10g-15g、 白芥 子 30g-70g、 大蒜 100g-450g、 毛茛 10g-30g、 麻油 1000g-1500g 和二甲基亚砜 500g-1000g。该膏药 使用方便, 费用低, 无副作用, 无药物过敏反应, 治 愈率可达 95%。 (51)Int.Cl.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7 页 CN 1。
4、02178847 A1/1 页 2 1. 一种治疗骨刺的膏药, 其特征在于 : 以质量计的配方为 : 人工麝香 5g-10g、 血竭 15g-25g、 白芷 30g-60g、 青黛 18g-40g、 细辛 30g-50g、 麻黄 20g-50g、 王不留行 30g-50g、 制 川乌 40g-60g、 制草乌 40g-60g、 延胡索 30g-70g、 山慈茹 30g-50g、 猪苓 50g-80g、 汉防已 30g-50g、 豨莶草 45g-80g、 漏芦 30g-60g、 千年健 50g-60g、 吴茱萸 30-65g、 胆南星 40g-75g、 全蝎 10g-15g、 白芥子 30g-7。
5、0g、 大蒜 100g-450g、 毛茛 10g-30g、 麻油 1000g-1500g 和二甲基 亚砜 500g-1000g。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骨刺的膏药, 其特征在于 : 以质量计的配方为 : 人工 麝香 7g、 血竭 20g、 白芷 40g、 青黛 30g、 细辛 32g、 麻黄 30g、 王不留行 40g、 制川乌 55g、 制草 乌 55g、 延胡索 40g、 山慈茹 40g、 猪苓 60g、 汉防已 45g、 豨莶草 55g、 漏芦 45g、 千年健 55g、 吴 茱萸 40g、 胆南星 55g、 全蝎 12g、 白芥子 35g、 大蒜 400g、 毛茛 30g、 。
6、麻油 1000g 和二甲基亚砜 500g。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治疗骨刺的膏药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括以下步 骤 : 取麻油 1000g-1500g, 煮沸, 放入麻黄 20g-50g、 制川乌 40g-60g、 制草乌 40g-60g、 延 胡索 30g-70g、 山慈茹 30g-50g 和王不留行 30g-50g 文火熬 30 分钟至 1 小时, 凉后细筛过 滤, 再加大蒜泥 100g-450g 和毛茛 10g-30g 熬半小时, 凉后过滤收集滤液 ; 将第步收集的滤液熬沸, 加入猪苓 50g-80g、 汉防已 30g-50g、 豨莶草 45g-80g、 千 年健 5。
7、0g-60g、 漏芦 30g-50g 和白芥子 30g-70g 熬 20 分钟至半小时, 凉后过滤收集滤液 ; 细辛研末 30g-50g 与青黛 18g-40g 拌入第步收集的滤液中, 搅拌均匀后备用 ; 把吴茱萸 30g-65g、 胆南星 40g-75g、 全蝎 10g-15g 和白芷 30g-60g 研末细筛后, 加入 二甲基亚砜 500g-1000g, 混合拌匀后备用 ; 把第步和第步所得药物混合拌匀后放阴凉处三个月, 以消除该药物内的火毒 ; 把血蝎 15g-25g 和人工麝香 5g-10g 研细过筛拌入第步所得混合药物中, 搅拌均 匀, 放置一个月, 即得成品膏药。 4. 根据权利要。
8、求 3 所述的一种治疗骨刺的膏药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括以下步 骤 : 取麻油 1000g, 煮沸, 将麻黄 30g、 制川乌 55g、 制草乌 55g、 延胡索 40g、 山慈茹 40g 和 王不留行 40g 放入其中, 文火熬 30 分钟, 凉后细筛过滤, 再加大蒜泥 400g 和毛茛 30g 熬半 小时, 凉后过滤收集滤液 ; 将第步收集的滤液煮沸, 加入猪苓 60g、 汉防已 45g、 豨莶草 55g、 千年健 55g、 漏芦 45g 和白芥子 35g, 武火熬 20 分钟, 冷却后过滤, 收集滤液 ; 将青黛 30g、 细辛 32g 研磨成细末, 加入第步收集的滤液中, 搅拌。
9、均匀后备用 ; 将吴茱萸 40g、 胆南星 55g、 白芷 40 g 和全蝎 12g 研磨成细末, 加入 500g 二甲基亚砜 中, 混合均匀, 备用 ; 把第步和第步所得药物混合拌匀后放阴凉处三个月, 以消除该药物内的火毒 ; 再将人工麝香7g和血竭20g研磨成细末, 加入第步所得混合药物中, 搅拌均匀, 放 置一个月, 即得成品膏药。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2178845 A CN 102178847 A1/7 页 3 一种治疗骨刺的膏药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医药技术领域, 一种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为治疗 骨刺的专用膏药及其制备方法。 000。
10、2 由祖传中医秘方改制, 用中药按特定比例调制, 性状为灰褐色, 无任何刺激的膏 药。通过在皮肤表面贴敷膏药, 局部产生水泡, 为人体局部组织排毒提供最佳途径。在皮肤 局部排毒的过程中达到治愈骨刺。治疗方法简单、 方便, 用药时间短、 痛苦小、 副作用少、 治 愈率高而成本低, 有目前医药市场上所有膏药都不能达到的效果。按中医 “异病同治” 的原 则, 可治愈风湿 (网球炎、 肩周炎、 风湿性关节炎) 、 劳损 (腰肌劳损、 陈旧性外伤) 、 面瘫、 颈椎 间盘突出症等, 疗效显著。 背景技术 0003 骨刺是医生对病人的一种解释, X 线室诊断称 “骨退行性改变” , 医学上通常称 “骨 质。
11、增生” , 正确的病名是 “骨关节炎” 。最多见颈椎骨刺和膝关节骨刺。 0004 治疗骨刺, 外科手术费用高、 风险大、 治疗效果不理想。内科治疗方法多, 中西药、 牵引、 理疗、 推拿、 小针刀, 但病人反映能一时性缓解症状, 停止治疗后易复发。 0005 市场上流行许多膏药, 广告最多见是 “骨质增生一贴灵” , 病人评解它是 “一贴就灵 停贴就不灵” 。对一些治疗骨刺的新药, 常常不是疗效好, 而是广告讲得好。骨刺病人就诊 的市场很大, 而苦恼的是没有找到有效的治疗方法。 0006 骨刺的治疗效果不佳, 原因是对该病的发病机理认识模糊。骨刺是人体退行性改 变, 就不能消退、 软化, 许多。
12、正常人体检发现有骨刺存在, 但没有任何病痛症状, 就是说明骨 刺本身不是病。更不需要治疗。只有当骨刺感染瘀毒、 周围产生无菌性炎症, 出现肿胀与疼 痛,“骨刺” 此时成为疾病, 才需要治疗。 0007 骨刺是怎样感染无菌性炎症? 1骨刺发生的部位都是人体负重关节, 容易发生累积性损伤, 长期劳损的组织出现微 循环障碍, 毛细血管壁渗出造成组织的血液沉积物的形成, 局部发生肿胀感觉。 0008 2骨刺发生的部位都是关节交接处, 是抵抗外邪入侵的薄弱部位, 日积月累易感 受风寒湿热等毒邪。 0009 3机体退行性改变, 关节处骨膜长期反复受刺激, 挤压与磨损, 骨关节边缘增生, 滑膜肥厚, 软骨退。
13、变, 造成局部结构不稳定, 周围韧带、 筋膜对骨膜牵拉力增大, 导致骨膜下 血肿, 血肿产生骨化。 0010 当风寒湿热的毒邪, 与血液沉积物、 血肿在骨关节与周围组织之间混合形成瘀毒, 即产生了无菌性炎症。治疗骨刺实质是治疗无菌性炎症, 只要炎症消退, 渗出减少、 肿胀消 除、 疼痛解除, 就是临床治愈 “骨刺” 。 实际骨刺没有消失, 治愈的是骨刺周围的无菌性炎症。 0011 由于骨刺都发生在骨关节处, 骨刺本身高于骨关节表面, 骨刺的骨膜与周围组织 在炎症刺激下会迅速肿胀, 首当其中的更容易压迫神经影响血运产生一系列病痛。疾病的 根源是无菌性炎症, 产生的病痛与骨刺密切相关, 为使病人容。
14、易理解,“骨刺” 成为疾病的称 说 明 书 CN 102178845 A CN 102178847 A2/7 页 4 呼, 消除了骨刺周围的无菌性炎症, 就是治愈了骨刺。 0012 要消除骨刺周围的无菌性炎症产生的肿胀疼痛, 抗菌素治疗无效, 皮质激素使用 弊多利少, 中成药如 “骨质增生胶囊” 的活血化瘀、 补益肝肾、 牵引、 推拿、 理疗、 针炙等都不 能消除无菌性炎症。 0013 按骨刺病变范围局限、 病变部位相对表浅的特点, 采用中药在骨刺部位的皮肤上 贴敷, 直接消除骨刺周围的无菌性炎症, 有事半功倍的效率。 0014 使用方法 : 按照骨刺病变部位、 肿胀疼痛发生的部位, 把膏药贴。
15、上, 一次可贴 1-5 张, 24 小时后贴敷部位发生水泡, 通过水泡形成过程, 把骨刺周围的无菌性炎症直接排出体 外, 放出水泡内毒水, 局部肿胀消退, 疼痛减轻, 症状迅速好转, 治疗效果上有立竿见影之感 觉。隔 7 天后可选择其他肿胀疼痛部位再贴, 直到痊愈。 0015 这是一种主动人体局部组织排毒治疗, 对人体无损伤治愈疾病, 充分体现祖国医 学的合理性与科学性。 0016 膏药的优点 : 1使用方便, 24 小时贴敷时间短 ; 痛苦小, 膏药对皮肤无过敏。该膏药贴敷后, 能使有 病痛的局部皮肤出现 “水泡” , 就是因为这 “水泡” 作用促使骨刺周围组织内瘀毒排出, 疼痛 症状减轻,。
16、 周围组织与骨膜肿胀消退, 最后消除无菌性炎症, 标本兼治, 治愈骨刺。 这是一种 人体局部组织通过皮肤的排毒方法。 0017 2 皮肤的水泡部位不溃疡, 愈后无疤痕, 皮肤初起有色素沉着, 后消退与正常皮肤 同, 水泡放水后一般 2 天可愈合。 0018 3治疗费用低, 治愈率高达 95%, 对骨刺、 风湿、 劳损、 面瘫等疗效显著。 0019 膏药的缺点 : 1必须由医生贴敷, 不宜药店流通。如果贴在正常部位可无水泡和无治疗作用, 只有 贴在病变部位、 肿胀部位、 疼痛部位才有疗效。 0020 2膏药贴后局部有温热、 灼热、 疼痛, 有应人而不同的感觉。 0021 3贴膏药后有水泡产生, 。
17、水泡放水后 2 天, 共 3 天时间内要小心保护水泡表皮破 损, 这样疼痛小、 愈合快。 发明内容 0022 该发明是由祖传中医秘方为基础, 经反复实践改制而成, 专用于治疗骨刺的外用 膏药, 其使用方便, 费用低, 无副作用, 无药物过敏反应, 且治愈率高 ; 本发明同时提出了该 膏药的制备方法, 其工艺合理, 操作简便。 0023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 一种治疗骨刺的膏药, 其以质量计的配方为 : 人工麝香 5g-10g、 血竭 15g-25g、 白芷 30g-60g、 青黛 18g-40g、 细辛 30g-50g、 麻黄 20g-50g、 王不留行 30g-50g、 。
18、制川乌 40g-60g、 制草乌 40g-60g、 延胡索 30g-70g、 山慈茹 30g-50g、 猪苓 50g-80g、 汉防已 30g-50g、 豨 莶草 45g-80g、 漏芦 30g-60g、 千年健 50g-60g、 吴茱萸 30-65g、 胆南星 40g-75g、 全蝎 10g-15g、 白芥子 30g-70g、 大蒜 100g-450g、 毛茛 10g-30g、 麻油 1000g-1500g 和二甲基亚砜 500g-1000g。 0024 作为一种优选, 所述膏药以质量计的配方为 : 人工麝香 7g、 血竭 20g、 白芷 40g、 青 说 明 书 CN 102178845 。
19、A CN 102178847 A3/7 页 5 黛30g、 细辛32g、 麻黄30g、 王不留行 40g、 制川乌55g、 制草乌55g、 延胡索40g、 山慈茹40g、 猪苓 60g、 汉防已 45g、 豨莶草 55g、 漏芦 45g、 千年健 55g、 吴茱萸 40g、 胆南星 55g、 全蝎 12g、 白芥子 35g、 大蒜 400g、 毛茛 30g、 麻油 1000g 和二甲基亚砜 500g。 0025 一种治疗骨刺的膏药的制备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 取麻油 1000g-1500g, 煮沸, 放入麻黄 20g-50g、 制川乌 40g-60g、 制草乌 40g-60g、 延 胡索 3。
20、0g-70g、 山慈茹 30g-50g 和王不留行 30g-50g 文火熬 30 分钟至 1 小时, 凉后细筛过 滤, 再加大蒜泥 100g-450g 和毛茛 10g-30g 熬半小时, 凉后过滤收集滤液 ; 将第步收集的滤液熬沸, 加入猪苓 50g-80g、 汉防已 30g-50g、 豨莶草 45g-80g、 千 年健 50g-60g、 漏芦 30g-50g 和白芥子 30g-70g 熬 20 分钟至半小时, 凉后过滤收集滤液 ; 细辛研末 30g-50g 与青黛 18g-40g 拌入第步收集的滤液中, 搅拌均匀后备用 ; 把吴茱萸 30g-65g、 胆南星 40g-75g、 全蝎 10g-。
21、15g 和白芷 30g-60g 研末细筛后, 加入 二甲基亚砜 500g-1000g, 混合拌匀后备用 ; 把第步和第步所得药物混合拌匀后放阴凉处三个月, 以消除该药物内的火毒 ; 把血蝎 15g-25g 和人工麝香 5g-10g 研细过筛拌入第步所得混合药物中, 搅拌均 匀, 放置一个月, 即得成品膏药。 0026 作为一种优选, 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 取麻油 1000g, 煮沸, 将麻黄 30g、 制川乌 55g、 制草乌 55g、 延胡索 40g、 山慈茹 40g 和 王不留行 40g 放入其中, 文火熬 30 分钟, 凉后细筛过滤, 再加大蒜泥 400g 和毛茛 30g 熬半 。
22、小时, 凉后过滤收集滤液 ; 将第步收集的滤液煮沸, 加入猪苓 60g、 汉防已 45g、 豨莶草 55g、 千年健 55g、 漏芦 45g 和白芥子 35g, 武火熬 20 分钟, 冷却后过滤, 收集滤液 ; 将青黛 30g、 细辛 32g 研磨成细末, 加入第步收集的滤液中, 搅拌均匀后备用 ; 将吴茱萸 40g、 胆南星 55g、 白芷 40 g 和全蝎 12g 研磨成细末, 加入 500g 二甲基亚砜 中, 混合均匀, 备用 ; 把第步和第步所得药物混合拌匀后放阴凉处三个月, 以消除该药物内的火毒 ; 再将人工麝香7g和血竭20g研磨成细末, 加入第步所得混合药物中, 搅拌均匀, 放 。
23、置一个月, 即得成品膏药。 0027 实践中, 根据骨刺病患者的情况, 在膏药的配方中, 还可以相应地配以其它药物组 份, 使膏药具有更强针对性和更好治疗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0028 实施例 1 : 一种治疗骨刺的膏药以质量计的配方 : 人工麝香7g、 血竭20g、 胆南星55g、 吴茱萸40g、 白芷 40g、 豨莶草 55g、 千年健 55g、 全蝎 12g、 延胡索 40g、 王不留行 40g、 猪苓 60g、 汉防已 45g、 青黛30g、 漏芦45g、 山慈茹40g、 麻黄30g、 细辛32g、 制川乌55g、 制草乌55g、 大蒜100g、 白芥子 30g、 毛莨 10g、 麻油。
24、 1000g 和二甲基亚砜 500g。 0029 实施例 2 : 又一种治疗骨刺的膏药以质量计的配方 : 人工麝香 5g、 血竭 15g、 胆南星 50g、 吴茱萸 50g、 白芷 30g、 豨莶草 50g、 千年健 50g、 全蝎 10g、 延胡索 50g、 王不留行 50g、 猪苓 50g、 汉防 说 明 书 CN 102178845 A CN 102178847 A4/7 页 6 已 50g、 青黛 18g、 漏芦 50g、 山慈茹 50g、 麻黄 50g、 细辛 50g、 制川乌 50g、 制草乌 50g、 大蒜 300g、 白芥子 70g、 毛莨 25g、 麻油 1000g 和二甲基。
25、亚砜 500g。 0030 实施例 3 : 一种治疗骨刺的膏药的制备方法 : 按实施例 1 所述配方, 将麻油煮沸, 将麻黄、 山慈茹、 王不留行、 制川乌、 制草乌和延胡索放入其中, 文火熬 30 分钟, 凉后细筛过滤 ; 再加大蒜泥 和毛茛熬半小时, 凉后过滤收集滤液 ; 将收集的滤液煮沸, 加入猪苓、 豨莶草、 汉防已、 白芥 子、 漏芦和千年健, 武火熬 20 分钟, 冷却后过滤, 收集滤液 ; 将青黛和细辛研磨成细末, 加入 收集的滤液中, 搅拌均匀后冷藏备用 (此为备用药物 1) ; 将吴茱萸、 胆南星、 全竭和白芷研磨 成细末, 加入二甲基亚砜中混合均匀, 备用 (此为备用药物 。
26、2) ; 备用药物 1 和备用药物 2 分 别存放三个月后, 混合均匀 ; 再将人工麝香、 血蝎研磨成细末, 加入其中, 搅拌均匀, 放置一 个月, 即得成品膏药。 0031 实施例 4 : 又一种治疗骨刺的膏药的制备方法 : 按实施例 2 所述配方, 操作步骤与实施例 3 相同。 0032 实施例 5 : 再一种治疗骨刺的膏药的制备方法 : 在下列以质量计的配方的质量范围内取各种组 份, 操作步骤与实施例 3 相同。 0033 以质量计的配方 : 人工麝香 5g-10g、 血竭 15g-25g、 胆南星 40g-75g、 吴茱萸 30g-65g、 白芷 30g-60g、 豨莶草 45g-80。
27、g、 千年健 50g-60g、 全蝎 10g-15g、 延胡索 30g-70g、 王不留行 30g-50g、 猪苓 50g-80g、 汉防已 30g-50g、 青黛 18g-40g、 漏芦 30g-60g、 山慈茹 30g-50g、 麻黄20g-50g、 细辛30g-50g、 制川乌40g-60g、 制草乌40g-60g、 白芥子30g-70g、 大 蒜 100g-450g、 毛茛 10g-30g 麻油 1000g-1500g 和二甲基亚砜 500g-1000g。 0034 药效分析 : 治骨刺就是治疗风寒湿热、 血液沉积物、 血肿混合形成的瘀毒所产生的无菌性炎症, 主 要症状是局部肿胀与疼痛。
28、。 0035 1药味属性分析。 0036 按八纲辩证, 凡治病、 用药, 首先要分清病症阴阳、 寒热主次, 用药的原则对, 治病 就有效, 从骨刺发病机理分析, 应用热性药为主, 佐寒性药。 0037 处方内22味药, 温热辛温占13味 : 制川乌、 制草乌、 吴茱萸、 麻黄、 细辛、 白芷、 白芥 子、 胆南星、 延胡索、 千年健、 人工麝香、 大蒜和毛茛。 0038 苦寒和甘寒占 5 味 : 漏芦、 山慈茹、 青黛、 豨莶草和汉防已。 0039 甘平占 4 味 : 血竭、 全蝎、 王不留行和猪苓。 0040 在 3 万多张膏药贴敷中发现, 非温不足于祛寒湿, 凡骨刺病者贴后 10 分钟就有。
29、局 部温热、 灼热感觉, 24 小时内局部有必有水泡, 感觉明显, 水泡越大治疗效果越好, 如果无感 觉则则水泡小或无水泡。 0041 2突出重点、 兼顾旁症、 药味多而不杂。 0042 痛为寒、 肿为湿, 寒湿为主要病因, 寒湿久而产生郁热。 寒湿积聚形成痰湿, 使肿胀 难于消退, 寒湿与血液沉积物、 血肿发生瘀毒, 疼痛明显。 0043 a重用温热, 消除寒湿, 善于止痛。皮肤外敷加辛温解表、 发散寒湿、 通利皮肤水 道, 如 : 制川乌、 制草乌、 吴茱萸、 麻黄、 细辛。 说 明 书 CN 102178845 A CN 102178847 A5/7 页 7 0044 b祛除肌肉、 经络。
30、和筋骨间风湿, 利水退肿, 如 : 豨莶草、 千年健、 汉防已和猪苓。 0045 c燥湿祛痰、 散结消肿止痛, 如 : 胆南星和白芥子。 0046 d辛散温通、 活血消肿、 逐瘀止痛, 如 : 王不留行、 延胡索和血竭。 0047 e清热解毒、 散坚消肿, 如 : 青黛、 漏芦和山慈菇。 0048 f发表祛风、 消肿止痛, 如 : 白芷和全蝎。 0049 g人工麝香作引导, 开经络、 透肌骨、 活血散结。麻油煎熬为保存药性, 不易变质, 作粘合作用。二甲基亚砜有助于药性穿透皮肤发挥作用。 0050 3主动排毒。 0051 肺部咳痰、 肾脏排尿、 大肠排便、 皮肤出汗等都是排毒。皮肤生一个疖子是。
31、人体自 动排毒的表现, 要消除骨刺周围组织的无菌性炎症, 就应该采用一种主动排毒的方法, 才是 最合理的治疗。 0052 毛茛, 辛温, 忌内服, 有微量毒性, 外用酌量, 能刺激皮肤、 攻毒散结。 0053 大蒜, 辛温, 解毒, 消炎, 对皮肤有刺激作用。 0054 在使用上述 20 种药物的同时, 借用毛茛和大蒜能刺激皮肤、 开通水道、 发挥协同 作用, 建立排毒通道, 形成水泡排毒。 0055 中药的有效治疗, 是靠长期不断实践、 验证、 修改后逐渐完善, 它具有实践的经验 来证实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0056 实践是检验的唯一标准, 在工作原医疗单位成立 “骨刺特色门诊” , 贴敷 7。
32、 年, 在不 作任何宣传、 广告的情况下, 仅依靠病者贴敷后, 痊愈的病人推荐来就诊, 共贴 31043 张, 从 膏药数量每年不断增加的过程中, 可看出此膏药确有神效, 深受欢迎。见表 1。 0057 表 1 2003 年至 2009 年每月膏药贴敷统计表 年份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1 月 36166226303338542248 2 月 69227196339291487403 3 月 70275334419435950429 4 月 151262416301572854513 5 月 168245389333491720636 6 月 2。
33、26220240369522525586 7 月 199188263312530477579 8 月 119290250201470447676 9 月 147237176345425500589 10 月 259280340424572635434 11 月 130249288242541607490 12 月 218243246360648514381 合计 1792 2882 3364 3948 5835 7258 5964 使用本发明所述膏药对 175 例骨刺患者进行了临床观察治疗, 其中男性 84 例, 女性 91 例, 年龄 23-76 岁之间, 治愈 167 例, 显效 8 例,。
34、 治愈率可达 95%, 有效率 100%。表 2 为 175 例骨刺患者治疗统计分析。 0058 表 2 175 例骨刺患者治疗统计分析表 疾病类别颈椎骨刺胸椎骨刺腰椎骨刺膝关节骨刺 病例数77374318 膏药贴次数41-42-44 治愈人数72374018 显效人数5030 说 明 书 CN 102178845 A CN 102178847 A6/7 页 8 无效人数0000 治愈率 %9410093100 治愈标准 : 临床症状全部消失, 能恢复原先日常工作与生活, 一年内无复发。 0059 显效标准 : 临床症状基本消失, 能恢复原先日常工作与生活, 一年内有症状出现但 较前大为减轻。。
35、 0060 膏药使用一次一般贴 4 张, 依病情好转可减少贴张数 1-4 张之间灵活采用。贴一 次为 24 小时取下, 隔 7 天贴第二次, 依次类推。 0061 如果颈椎骨刺伴颈椎间盘突出, 腰椎骨刺伴腰椎间盘突出, 膝关节骨刺伴风湿性 关节炎, 那么, 膏药贴敷次数需要增加, 并且同时应治疗颈突症、 腰突症和风湿性关节炎。 0062 病例举例如下 : 例一, 许叙金, 女, 70 岁, 浙江省海宁市长安镇米赛丝绸公司退休工人。2001 年 5 月 2 日, 腰痛服止痛片无效, 在市第三人民医院X线摄片诊断为 “腰椎骨刺” , 即服中药汤剂40帖 无效, 改贴河南羚锐制药生产 “骨质增生一贴。
36、灵” 膏药, 一贴好转, 痛减轻, 连贴 10 小盒, 因 皮肤痒不能再贴, 停贴二周后腰痛又如原来一样。改贴本膏药, 一次贴 4 张, 过 24 小时病痛 部位出现水泡, 放水, 停一周后水泡已愈合, 再贴, 共贴四次, 腰痛消失, 随访八年未见腰痛 复发。 0063 例二, 陈招娣, 女, 71 岁, 浙江省海宁市长安镇怡园 4 区 3 幢 102 室。2005 年 4 月 25日, 因头晕、 头痛伴左手麻木就诊。 诊断脑动脉硬化, 在市第三人民医院输液一周, 头晕未 见好转, 左手仍麻木, 经颈椎 X 线摄片诊断为 “颈椎退行性改变” , C3-4、 C4-5、 C5-6 骨质增 生, 。
37、改贴本膏药, 一次贴 4 张, 隔一周再贴, 共贴 4 次, 16 张膏药, 眩晕、 左手麻木消失。随访 4 年无头晕、 手麻木症状。 0064 例三, 江翠华, 女, 79 岁, 浙江省桐乡市体育馆 1 幢 401 室。2004 年 2 月 8 日, 突感 右膝关节上下楼时感不适, 以后每天感觉症状加重, 出现膝关节酸痛、 肿胀, 二周后在桐乡 市一院住院, 诊断 “右膝关节骨刺伴风湿性关节炎” , 血沉 98mm/h, 经反复治疗, 右膝关节肿 胀未见缩小、 局部疼痛、 行走困难, 住院一个月, 共化 13000 元, 配学步机出院, 出院后来我 处治疗, 贴膏药17次, 并加服中药汤剂,。
38、 共47贴, 右膝关节疼痛消失, 肿胀消退、 恢复行走, 4 年后随访, 右膝关节已恢复同左膝大小一样, 上下 4 楼膝关节无疼痛, 无复发。 0065 例四, 钟其虎, 男, 51 岁, 浙江省海宁市沈士乡泥工。2003 年 8 月 5 日, 腰痛就诊, 在本乡卫生院 X 线诊断 “腰椎骨质增生” , 经服药无效, 萧山市武警医院就诊, 建议手术, 预 交 2000 元, 回家取钱时, 经亲戚介绍来我处贴膏药 4 次, 每次 4 张膏药, 共花 400 多元钱, 腰 痛消失, 相比之下治愈腰痛, 省钱又能上班, 使病人感到神奇, 连说 “有这么灵” ?随访 3 年 未见复发。 0066 例五。
39、, 刘彦金, 男, 44 岁, 广西人, 在海宁市打工, 2004 年 7 月 8 日, 因头晕不能上 班, 在海宁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 诊断为 “美尼尔氏综合症” , 输液 5 天, 头晕无好转, 2 天后 在市一院就诊, 按 “眩晕待查” 住院治疗, 经磁共振诊断 “颈椎骨质增生, 伴C3-4、 C4-5、 C5-6、 C6-7 变性伴膨出” , 住院使用扩血管与活血化瘀药, 并输液 3 天, 3 天内检查费与用药共花 2000 多元, 病人要求出院, 4 天后经介绍来我处治疗, 头晕为颈椎病所致, 贴 4 张膏药, 贴 24 小时后, 局部水泡很大, 第二天放出水泡内毒水, 头晕已明显好。
40、转, 病人就问明天可以上班 吗?回答他能上班, 但要求隔一周贴一次, 贴完一疗程 4 次就能不易复发, 患者贴完第二次 说 明 书 CN 102178845 A CN 102178847 A7/7 页 9 后头晕消失, 贴 4 次后痊愈, 随访一年无复发。 0067 例六, 李海风, 男, 57 岁, 韩国人, 在海宁市皮革厂工作, 2005 年 3 月 9 日因左臂左 背部夜间疼痛难忍, 在海宁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 考虑为 “冠心病” 心绞痛, 输液 5 天, 夜间 仍疼不停, 病者自认为劳累所致, 改中医推拿 22 天, 又未见效, 来我处要求贴膏药。考虑为 颈椎病引起, 贴膏药的部位首先。
41、是颈椎部位、 其次在左臂、 左背的压痛点, 病者认为颈椎无 疼痛, 拒绝贴。建议 CT 检查颈椎, 也拒绝, 在左臂左背贴二次后症状减轻不明显, 才答应 到市第三人民医院 CT 检查, 诊断为 “颈椎 C3-4、 C4-5、 C5-6 突出, 硬膜襄受压变形伴骨质 增生” , 查后立刻来要求膏药贴颈椎, 贴二次后, 左臂、 左背痛消失, 只有两肩沉着感, 再贴二 次, 临床病痛消失, 随访二年无复发。 0068 例七, 尹仁昌, 男, 68 岁, 浙江省海宁市人长安镇公庆街 181 号, 退休工人, 发病前 半月常有脚踩棉花上的感觉, 伴两手麻木已三年, 2006年7月28日上午, 突感两下肢。
42、不能行 走, 上肢握力正常, 在本市一院磁共振诊断 “颈椎间盘突出 C3-4、 C4-5、 C6-7 向后突出, C3-7 椎管狭窄, 颈椎退行性改变” , 去杭州 117 解放军医院就诊, 建议手术交费 5 万元, 问手术后 能否恢复行走, 回答行走的可能为 25%, 故家属拒绝手术, 改去杭州胡庆余堂服中药一个月, 仍无效果, 改来我处就诊, 贴膏药 11 次, 配合服中药 63 贴, 治疗二个月后, 患者能在家中行 走, 随访 2 年, 患者恢复行走, 起居正常。 0069 例八, 赵仁凤, 女, 44 岁, 浙江省余杭市沙发厂检验员, 2007 年 5 月 13 日, 因一周 来半夜感左手臂疼痛难忍, 当地医院诊断为 “肩周炎” , 治疗二次未见好转, 经介绍来我处治 疗, 建议 CT 查颈椎, 诊断颈椎 C5-6 骨质增生, 贴膏药 4 张, 贴后 10 分钟后颈部感温热, 当夜 左臂疼痛消失, 24 小时后贴膏药部位水泡有半个乒乓大, 共贴 4 次, 痊愈, 一年随访无复发。 说 明 书 CN 102178845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