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真菌培育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蚕蛹虫草的培养方法。 蛹虫草为一种著名的生物药,资源紧缺。中国专利局89年8月2日公开的《蚕蛹虫草的人工培育方法》(公开号CN1034390A)介绍了一种人工培育蛹虫草的方法,该培养方法是在柞蚕鲜蛹上进行,有一定局限性。对活蛹采用体表消毒,只能杀灭体表杂菌,不能破坏蛹皮蜡质,接种后感染率较低。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提出一种烘干蚕蛹培育虫草的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采集野生蛹虫草,进行分离和纯化,对现成菌株进行选育和复壮;将菌株接种在斜面培养基上,进行菌丝阶段的培养;将烘干蚕蛹用清水冲洗干净并晾干;在烘干蚕蛹上进行凿孔处理;将洗净凿孔的烘干蚕蛹装瓶,加适量水,进行高压消毒;在接种箱内,挑取少许菌丝块放入瓶中的蛹体上,封瓶培养,温度为15℃-30℃,自然光照,约二个月即长出虫草子实体。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1、蚕蛹的原料采用烘干处理,有利于大量收购,长期存放和成批连续生产的目的,为工业化生产提供了有利的保障。
2、凿孔后的烘干蚕蛹采用高压消毒方法,可提高接种感染率,提高了人工培育虫草的成功率。
本发明地实施例如下:
1、采集蛹虫草菌种,对野生菌株进行分离和纯化。对现成菌株进行选育和复壮。将原种扩繁后制成一级种、二级种和三级种。无论是原种或一级种、二级种、三级种都可以直接用于接种,但通常是将原种或一级种、二级种用于保存,将三级种接种培育蛹虫草。
2、将菌种接种到斜面培养基上。斜面培养基的配合及制作过程是:称取去皮马铃薯200克、葡萄糖20克、琼脂20克、磷酸二氢钾1克,放入1000毫升的烧杯中,加适量水并加热搅拌使其溶化,待溶化后停止加热,并加满1000毫升温水,搅拌均匀后分装试管,加塞,摆成斜面,冷却,即制成斜面培养基。斜面培养基经高压消毒后,即可用于培养和扩繁菌种。用于接种培育蛹虫草的菌种,要首先进行菌丝阶段的培养,即在23-27℃的温度和自然光照下,培养20天左右,使菌丝充分发育,以增加菌种的感染力和缩短蛹虫草的培育时间。
3、将蚕茧在65℃的温度下经12小时烘干,当蛹完全失水变干后,用塑料袋包装封口,以便长期存放和备用。将准备接种的蚕蛹(剪去茧皮)用清水冲洗干净并晾干。
4、在蛹皮上用槌等合适的锐器多处凿孔。这样做为使水份进入,蛹体内或使虫草菌由体表感染至体内。
5、将烘干蚕蛹装入洗净的罐头瓶中,每瓶装入10个左右,以瓶底摆满不重叠为宜,加适量水(与鲜蛹含水量相等或略多),并封闭瓶口,进行高压消毒(放入高压锅内,在1.2公斤/CM2的压力下保持半小时即可。将消毒后的罐头瓶取出,待冷却后,移入无菌操作室。
6、在无菌操作室及超净工作台上(或接种箱内),将装蚕蛹的罐头瓶封口打开,在酒精灯的火焰上方,用接种器挑取少许菌丝块,由试管移入罐头瓶中,封上瓶口(用牛皮纸、塑料膜及绳扎紧)摆放在台架上,室温控制在15-30℃之间,自然光照下培育,约二个月左右即长出蛹虫草子实体。
子实体的形成过程是:接种菌丝侵染蚕蛹体表(体表为白毛并逐步扩散)→由体表通过孔道逐渐侵入蚕蛹体内→体内组织感染后逐渐僵硬,成为草一样的形状,即为子实体→当子实体不再生长和出现萎缩的,视为成熟,即可采收→采收前,打开罐头瓶封口,让其自然晾干或风干,然后将蛹虫草采收装入塑料袋密封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