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中 药的技术领域。
技术背景
据国家卫生部门调查统计,2004年,我国有260余万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 平均每十二秒就有一人死亡,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总数将近1.5亿,每年的防治 支出超过1000亿。而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一般都有高脂血症、高血压、高血粘、 血栓、血管硬化、血管狭窄等。如果按照目前“一药一治、头痛医头、脚痛医 脚”的治疗方法,那么患者每天必须要吃“降脂药、降压药、降血粘药、扩张 血管药、溶栓药”等五、六种甚至十余种中、西药。为了达到更好的防治目的, 许多发明人及药品企业做了大量的研究,也提供了一些优秀的治疗产品;如: 本申请人申请的专利申请号为:200410040465.6、名称为“复方灯盏制剂及其 制备方法”的专利申请,它用于治疗心脑血管方面的疾病有确切的疗效;但是 在深入研究中发现,采用有效部位配伍不仅能减少患者的服用量,除去药材提 取物中的一些毒副作用较强成分,提高了制剂的安全性和质量的可控性,极大 地提高疗效,而且更有利于制剂的成型,减少了成型过程中一些不必要的工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和应用;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根据心脑血管疾病如冠心病、脑血栓、老年性 痴呆等均因血管窄缩、血流量减少等原因致使供血不足引发疾病的原理,在实 验筛选的基础上,采用红花黄色素灯盏花素配伍做成制剂,优选出最佳的组方 及工艺;得到的产品,特别是注射制剂产品能起到活血化淤、通脉舒络、改善 血循环和代谢作用。例如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 起心脏病,两药合用,可起到改善心肌代谢作用、增加冠状动脉血流,改善心 肌的血供以缓解心绞痛的作用。本发明对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如冠心病、心绞 痛、心律失常、脑血栓、老年性痴呆等有较好的疗效。而且本发明为纯中药制 剂,其不良反应小、可供病人长期使用。
本发明是这样构成的:按照重量百分比计算,它是由红花黄色素1~99%和 灯盏花素99~1%和适当的辅料制作而成。优选为:按照重量百分比计算,它是 由红花黄色素80~20%和灯盏花素20~80%和适当的辅料制作而成。准确的说: 按照重量百分比计算,它是由红花黄色素60~40%与灯盏花素40~60%和适当 的辅料制作而成。所述组方中的红花黄色素可以是红花醇提取物、红花水提取 物、红花水提醇沉提取物、红花半仿生提取物、红花超临界萃取物或者以上各 提取物的精制品;灯盏花素可以是灯盏细辛醇提取物、灯盏细辛水提取物、灯 盏细辛水提醇沉提取物、灯盏细辛半仿生提取物、灯盏细辛超临界萃取物或者 以上各提取物的精制品。所述的制剂为直接用于注射给药的注射液、直接供静 脉滴注的静脉输液、需稀释后用于静脉滴注的注射用浓溶液和用冷冻干燥法或 喷雾干燥法制得的注射用无菌粉末和无菌块状物以及片剂、胶囊剂、颗粒剂、 滴丸剂、丸剂、软胶囊剂、口服液体制剂、口腔崩解片或分散片剂。制剂中含 有黄酮类成分,以重量百分比计算,制剂中黄酮类成分含量不低于制剂中扣除 辅料量和水分量的总固体量的50%。
所述的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
A、灯盏花素是市售的或采用如下方法制备的:取灯盏细辛药材,粉碎后加 入水或乙醇溶液提取,合并提取液,过滤,浓缩得灯盏花素粗提物,在此基础 上采用乙醇沉淀法、柱层析法、萃取法、絮凝沉淀法中的一种或几种联合使用 进行适当精制,得灯盏花素;
B、红花黄色素是市售的或采用如下方法制备的:取红花药材,粉碎后加入 水或乙醇溶液提取,合并提取液,过滤,浓缩得红花黄色素粗提物,或在此基 础上采用乙醇沉淀法、柱层析法、萃取法、絮凝沉淀法中的一种或几种联合使 用进行适当精制,得红花黄色素;
C、将红花黄色素和灯盏花素混合均匀,加辅料制成不同的制剂。
所述制剂中的注射用无菌块状物这样制备:取红花黄色素、灯盏花素,按 药物∶辅料=1∶2比例加入甘露醇,加1800ml注射用水,搅拌使溶解,用饱和 氢氧化钠溶液调pH值至7.0~7.5,加注射用水至2000ml,混匀,加入0.5%的 针用活性炭,煮沸30分钟,粗滤,再用0.45μm和0.22μm微孔滤膜滤过,滤 液分装,每瓶2.0ml,冷冻干燥,第一阶段的平衡冻结温度为0℃时的平衡时间 为2小时,即搁板温度与产品温度基本一致的时间;第二阶段冻结温度从0℃到 最低共熔温度-14℃时,搁板温度与产品温度平衡时间为2.5小时;第三阶段继 续降温至-45℃,约需2.5小时,保持此温度2.5小时,直至产品完全冻牢,即 开始抽真空,进入干燥程序,在-45℃恒温下抽真空,缓慢升温,2~4℃/h,至 最低共熔点温度,时间约为12小时,升华干燥完成后,继续在低压条件下,升 温干燥以除去残余水分,时间约为9~11小时,保持35℃以上干燥3小时,压 盖,即得。
所述制剂中的注射液和注射用浓溶液这样制备:取红花黄色素、灯盏花素, 加入适量注射用水溶解,按体积加入0.5%的活性炭,煮沸,保持微沸30min, 稍冷滤过,滤液加注射用水至规定量,用饱和氢氧化钠溶液调pH值至7.0~7.5, 煮沸,4℃冷藏过夜,粗滤、精滤,加注射用水,分装到安剖瓶,封口灭菌,即 得。
所述的制剂用于制备治疗缺血性脑中风、冠心病心绞痛、心功能不全、中 风后遗症、肝肾综合症、心肺病、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等疾病的药物。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人进行过大量实验研究,筛选出治疗冠心病心绞 痛等疾病的处方为红花黄色素、灯盏花素,最佳配伍范围为灯盏花素60~40% 与红花黄色素40~60%。采用本发明的工艺制备产品外观良好、质量稳定。
为证明本发明提供的药物具有有效的效果,申请人进行了一系列实验;
实验例1:对不同配比药效学比较研究
我们通过抗血小板聚集试验、抑制小鼠尾血栓形成试验,对不同比例的处 方进行了系统的筛选试验,结果如下:
组方研究结论
配方 编号 处方组成及比例 筛选评价指标 红花黄色素∶灯盏花素 血小板抑制率(%) 血栓形成抑制率(%) 1 2 3 4 5 6 7 8 模型组 1∶99 20∶80 40∶60 60∶40 80∶20 99∶1 阳性对照组 0.31% 48.7% 45.3% 62.4% 63.6% 54.1% 51.2% 62.7% -0.11% 22.8% 33.7% 41.6% 41.1% 34.9% 25.5% 40.3%
由实验结果可知,红花黄色素、灯盏花素最佳配伍范围为灯盏花素40~60 %与红花黄色素60~40%。
实验例2:注射剂成型工艺研究
2.1辅料种类及用量对粉针的影响
本申请人在研制中发现,适当的支架剂是粉针制剂成型和稳定的重要因素, 为了提高该粉针制剂的质量,本申请人对不同支架剂及其用量下,粉针剂的质 量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甘露醇是最适合的,其与药物有效部位的用量比为:1∶ 0.8。
各种不同用量支架剂对本粉针剂质量的影响
药物 水解明胶 甘露醇 (mg/ml) 乳糖 (mg/ml) 色泽 (mg/ml) 溶解性 (mg/ml) 澄明度 成型性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0 15 20 0 0 0 0 0 0 0 15 20 0 0 0 0 0 0 0 15 20 浅黄棕 浅黄棕 浅黄棕 浅黄棕 浅黄棕 浅黄棕 浅黄棕 速溶 速溶 速溶 速溶 速溶 速溶 速溶 澄明 差 差 差 澄明 澄明 澄明 不成型 成型 成型 成型 成型 不成型 不成型
由上表的结果可见,经多次试验,选用适量水解明胶,成型性好,但澄明 度差;选用乳糖则成型性差;而甘露醇不但能助溶,而且成型性等都具佳,故 本发明选择药物有效部位用量与甘露醇用量比为1∶2。
实验例3:制剂药效学实验
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取SD大鼠,体质量230~250g,雌雄各 半,随机分为模型组(每天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本发明口服液组(每天给药 60mg/kg)、本发明注射液组(每天给药60mg/kg)以及红花/灯盏细辛50/50药 材配比注射液组(简称药材配伍组,每天给药60mg/kg),每组10只,连续7 天,在末次给药后1h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于冠脉结扎3h后心室取血 3ml,以3000×g的速度离心5min制备血清,取血清,用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丙二醛(MDA)试剂盒分别测定血清中相应指标。摘取大鼠心脏排出心腔内积血, 用生理盐水冲洗并用滤纸吸去水分,剔除脂肪血管等非心肌组织,剪除心房和右 心室,留下左心室称重,计算梗死区(湿重)占左心室(湿重)百分比。结果见下表。
对大鼠冠脉结扎后心肌梗死范围及血清中SOD、MDA的影响
组别 心梗范围(%) SOD(NU/ml) MDA(nmol/ml) 模型组 本发明注 射剂组 本发明口 服液组 药材配伍 组 20.5±2.0 14.6±1.5 16.4±1.8 17.8±0.7 145.3±42.6 316.7±38.4 251.9±38.9 213.6±254.2 8.15±0.83 5.24±1.26 5.76±1.63 6.19±0.85
由实验结果可知,本发明药物制剂能明显提高冠脉结扎大鼠血清中SOD活 性,显著抑制了MDA的生成,并且明显减小心肌梗死区面积。
具体的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实施例1:红花黄色素60g 灯盏花素40g
取红花黄色素、灯盏花素,按药物∶辅料=1∶2比例加入甘露醇,加1800ml 注射用水,搅拌使溶解,用饱和氢氧化钠溶液调pH值至7.0~7.5,加注射用水 至2000ml,混匀,加入0.5%的针用活性炭,煮沸30分钟,粗滤,再用0.45μm 和0.22μm微孔滤膜滤过,滤液分装,每瓶2.0ml,冷冻干燥,第一阶段的平衡 冻结温度为0℃时的平衡时间为2.5小时,即搁板温度与产品温度基本一致的时 间;第二阶段冻结温度从0℃到最低共熔温度-15℃时,搁板温度与产品温度平 衡时间为2小时;第三阶段继续降温至-45℃,约需2.5小时,保持此温度2小 时,直至产品完全冻牢,即开始抽真空,进入干燥程序,在-45℃恒温下抽真空, 缓慢升温,2~4℃/h,至最低共熔点温度,时间约为13小时,升华干燥完成后, 继续在低压条件下,升温干燥以除去残余水分,时间约为10~12小时,保持35℃ 以上干燥2.5小时,压盖,即得注射用无菌块状物,一次2支,一日1次,用 250ml 0.9%生理盐水溶解后使用,以重量百分比计算,注射剂中黄酮类成分含 量之合为制剂中扣除辅料量和水分量的总固体量的85%。
本发明的实施例2:红花黄色素40g 灯盏花素60g
取红花黄色素、灯盏花素,按药物∶辅料=1∶2比例加入甘露醇,加1800ml 注射用水,搅拌使溶解,用饱和氢氧化钠溶液调pH值至7.0~7.5,加注射用水 至2000ml,混匀,加入0.5%的针用活性炭,煮沸30分钟,粗滤,再用0.45μm 和0.22μm微孔滤膜滤过,滤液分装,每瓶2.0ml,冷冻干燥,第一阶段的平衡 冻结温度为0℃时的平衡时间为2.5小时,即搁板温度与产品温度基本一致的时 间;第二阶段冻结温度从0℃到最低共熔温度-15℃时,搁板温度与产品温度平 衡时间为2小时;第三阶段继续降温至-45℃,约需2.5小时,保持此温度2小 时,直至产品完全冻牢,即开始抽真空,进入干燥程序,在-45℃恒温下抽真空, 缓慢升温,2~4℃/h,至最低共熔点温度,时间约为13小时,升华干燥完成后, 继续在低压条件下,升温干燥以除去残余水分,时间约为10~12小时,保持35℃ 以上干燥2.5小时,压盖,即得注射用无菌块状物
本发明的实施例3:红花黄色素50g 灯盏花素50g
取红花黄色素、灯盏花素,按药物∶辅料=1∶2比例加入甘露醇,加1800ml 注射用水,搅拌使溶解,用饱和氢氧化钠溶液调pH值至7.0~7.5,加注射用水 至2000ml,混匀,加入0.5%的针用活性炭,煮沸30分钟,粗滤,再用0.45μm 和0.22μm微孔滤膜滤过,滤液分装,每瓶2.0ml,冷冻干燥,第一阶段的平衡 冻结温度为0℃时的平衡时间为2.5小时,即搁板温度与产品温度基本一致的时 间;第二阶段冻结温度从0℃到最低共熔温度-15℃时,搁板温度与产品温度平 衡时间为2小时;第三阶段继续降温至-45℃,约需2.5小时,保持此温度2小 时,直至产品完全冻牢,即开始抽真空,进入干燥程序,在-45℃恒温下抽真空, 缓慢升温,2~4℃/h,至最低共熔点温度,时间约为13小时,升华干燥完成后, 继续在低压条件下,升温干燥以除去残余水分,时间约为10~12小时,保持35℃ 以上干燥2.5小时,压盖,即得注射用无菌块状物
本发明的实施例4:红花黄色素40g 灯盏花素60g
取红花黄色素、灯盏花素,加入适量注射用水溶解,按体积加入0.5%的活 性炭,煮沸,保持微沸30min,稍冷滤过,滤液加注射用水至规定量,用饱和氢 氧化钠溶液调pH值至7.0~7.5,煮沸,4℃冷藏过夜,粗滤、精滤,加注射用 水,分装到安剖瓶,封口灭菌,即得注射液和注射用浓溶液。
本发明的实施例5:红花黄色素45g 灯盏花素55g
取红花黄色素、灯盏花素,加入适量注射用水溶解,加入规定量的葡萄糖 或氯化钠,混合溶解后按体积加入0.5%的活性炭,煮沸,保持微沸30min,稍 冷滤过,滤液加注射用水至规定量,再用饱和氢氧化钠溶液调pH值至7.0~7.5, 煮沸,4℃冷藏过夜,粗滤、精滤,加注射用水,分装,灭菌即得葡萄糖或氯化 钠静脉输液。
本发明的实施例6:红花黄色素60g 灯盏花素40g
取红花黄色素、灯盏花素、120g甘露醇,加1800ml注射用水,搅拌使溶解, 用饱和氢氧化钠溶液调pH值至7.0~7.5,加注射用水至2000ml,混匀,加入 0.5%的针用活性炭,煮沸30分钟,粗滤,再用0.45μm和0.22μm微孔滤膜滤 过,滤液分装,每瓶2.0ml,冷冻干燥,第一阶段的平衡冻结温度为0℃时的平 衡时间为2.5小时,即搁板温度与产品温度基本一致的时间;第二阶段冻结温 度从0℃到最低共熔温度-15℃时,搁板温度与产品温度平衡时间为2小时;第 三阶段继续降温至-45℃,约需2.5小时,保持此温度2小时,直至产品完全冻 牢,即开始抽真空,进入干燥程序,在-45℃恒温下抽真空,缓慢升温,2~4℃ /h,至最低共熔点温度,时间约为13小时,升华干燥完成后,继续在低压条件 下,升温干燥以除去残余水分,时间约为10~12小时,保持35℃以上干燥2.5 小时,在无菌条件下分装到西林瓶中,即得注射用无菌粉末。
本发明的实施例7:红花黄色素50g 灯盏花素50g
取红花黄色素、灯盏花素,混匀,加入适量注射用水溶解,按体积加入0.5% 的活性炭,煮沸,保持微沸30min,稍冷滤过,滤液加注射用水至规定量,用饱 和氢氧化钠溶液调pH值至7.0~7.5,煮沸,4℃冷藏过夜,粗滤、精滤,在进 风温度为120℃,出风温度为50℃,气流速度为25m·s-1的条件下喷雾干燥得粉 末,分装,即得注射用无菌粉末。
本发明的实施例8:红花黄色素20g 灯盏花素80g
取红花黄色素、灯盏花素,加入适量注射用水溶解,按体积加入0.5%的活 性炭,煮沸,保持微沸30min,稍冷滤过,滤液加注射用水至规定量,用饱和氢 氧化钠溶液调pH值至6.0~6.5,煮沸,4℃冷藏过夜,粗滤、精滤,加注射用 水,分装到安剖瓶,封口灭菌,即得注射液和注射用浓溶液。
本发明的实施例9:红花黄色素80g 灯盏花素20g
将红花黄色素与灯盏花素混合均匀,加入6%的交联聚维酮PVPP和1.2% 山梨醇,压制成片,即得口崩片。
本发明的实施例10:红花黄色素30g 灯盏花素70g
将红花黄色素与灯盏花素混合均匀,将与主药比例是1.1∶1的聚乙二醇4000 置不锈钢容器内,加入提取物,混合均匀,加热至75-90℃,待全部熔融后,70-85 ℃保温,机械高速搅拌15min至均匀,转移至贮液瓶中,75~80℃保温,调节 滴液阀门,滴入30~40℃的植物油中,滴距5~6cm,滴速40~45滴/分,将形 成的滴丸沥尽并擦除植物油,包装,即得滴丸剂。
本发明的实施例11:红花黄色素99g 灯盏花素1g
将红花黄色素与灯盏花素混合均匀,按主药∶辅料=1.3∶1的比例加入 碳酸氢钙,按主药∶辅料=1.2∶1的比例加入微晶纤维素,以及按主药∶ 辅料=2∶1的交联聚维酮,混和均匀,用70%乙醇适量制软材,过20目 筛制颗粒,50℃干燥,取出,过30目筛整粒,加入适量滑石粉、微粉硅胶, 混和均匀,压片,即得分散片。
本发明的实施例12:红花黄色素1g 灯盏花素99g
将红花黄色素与灯盏花素混合均匀,加入2倍量淀粉,0.8%的甜菊甙,1.1 %的微晶纤维素,用适量乙醇溶液制软材,制粒,70℃鼓风干燥,制粒,整粒, 即得颗粒剂。
本发明的实施例13:红花黄色素70g 灯盏花素30g
将红花黄色素与灯盏花素混合均匀,加入等量的淀粉,混合均匀,制粒, 装胶囊,即得胶囊剂。
本发明的实施例14:红花黄色素90g 灯盏花素10g
将红花黄色素与灯盏花素混合均匀,加入蒸馏水,反复滤过,至滤液澄清 为止。加蔗糖于滤液中,搅拌溶解后用脱脂棉滤过,自滤器上添加蒸馏水适量, 摇匀,即得糖浆剂。
以上实施例中的红花黄色素、灯盏花素可以用市售的或按本发明方法制得 的红花黄色素、灯盏花素,无论是醇提取物、水提取物、水提醇沉提取物、半 仿生提取物还是超临界萃取物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