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剂及其制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剂及其制备方法.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102133225 B (45)授权公告日 2012.11.21 CN 102133225 B *CN102133225B* (21)申请号 201110066769.X (22)申请日 2011.03.18 A61K 47/38(2006.01) A61K 33/14(2006.01) A61K 9/14(2006.01) A61P 3/12(2006.01) A61K 31/765(2006.01) A61K 33/00(2006.01) A61K 33/04(2006.01) (73)专利权人 海南锦瑞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 570216 海南省海口市南海大道海。
2、口保 税区 8 号厂房 (72)发明人 马鹰军 钟正明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元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 责任公司 11223 代理人 王明霞 (54) 发明名称 一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剂及其制备方法 (57)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剂及 其制备方法, 所述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剂含有 以下组分 : 聚乙二醇 (4000)1 份、 氯化钠 0.01 0.06 份、 无水 硫 酸 钠 0.05 0.12 份、 氯 化 钾 0.0070.04份、 碳酸氢钠0.0090.046份。 所 述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剂的制备方法为 : 将聚 乙二醇 4000、 氯化钠、 无水硫酸钠、 氯化钾。
3、、 碳酸 氢钠分别粉碎、 筛分、 干燥 ; 再称取处方量的聚乙 二醇 4000、 氯化钠、 无水硫酸钠、 氯化钾和碳酸氢 钠, 备用 ; 将上述备用物料置入混合机里混合, 取 样检测中间体含量 ; 按中间含量计算装量后, 分 装, 密封后即得。 (51)Int.Cl. 审查员 王海鹏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8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8 页 1/1 页 2 1. 一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剂, 其特征在于, 所述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剂包括以 下组分 : 聚乙二醇 4000 1 份 氯化钠 0.01 0.06 份 无水硫酸钠 0。
4、.05 0.12 份 氯化钾 0.007 0.04 份 碳酸氢钠 0.009 0.046 份 ; 所述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剂中, 聚乙二醇 4000 的 D97 粒径为 150-180m, 氯化 钠 D97 粒径为 115-140m, 无水硫酸钠的 D97 粒径为 120-150m, 氯化钾的 D97 粒径为 90-120m, 碳酸氢钠的 D97 粒径为 100-125m ; 所述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剂中还含有羟丙基甲基纤维素 0.01 份, 所述羟丙基甲基 纤维素的 D97 粒径为 7-45m。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剂, 其特征在于, 所述复方聚乙二醇 电解质散。
5、剂优选包括以下组分 : 聚乙二醇 4000 1 份 氯化钠 0.015 0.04 份 无水硫酸钠 0.07 0.11 份 氯化钾 0.009 0.035 份 碳酸氢钠 0.01 0.04 份。 3.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剂, 其特征在于, 所述复方聚乙二醇 电解质散剂最优选包括以下组分 : 聚乙二醇 4000 1 份 氯化钠 0.02 份 无水硫酸钠 0.09 份 氯化钾 0.01 份 碳酸氢钠 0.03 份。 4. 一种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剂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 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 (1) 将聚乙二醇 4000、 氯化钠、 无水硫酸。
6、钠、 氯化钾、 碳酸氢钠、 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分别 粉碎、 筛分、 干燥 ; 其中, 筛分后聚乙二醇 4000 的 D97 粒径为 150-180m, 氯化钠 D97 粒径 为 115-140m, 无水硫酸钠的 D97 粒径为 120-150m, 氯化钾的 D97 粒径为 90-120m, 碳 酸氢钠的 D97 粒径为 100-125m, 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的 D97 粒径为 7-45m ; (2) 称取处方量的聚乙二醇 4000、 氯化钠、 无水硫酸钠、 氯化钾和碳酸氢钠, 备用 ; (3) 将上述备用物料置入混合机里混合, 取样检测中间体含量 ; (4) 按中间含量计算装量后, 分装, 密封后。
7、即得。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剂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步骤(1) 中, 聚乙二醇 4000、 氯化钠、 无水硫酸钠和氯化钾的干燥温度为 40 60, 干燥时间为 1 小 时, 碳酸氢钠的干燥温度为 40 50, 干燥时间为 1 小时。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剂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步骤(3) 中, 混合时间为 30-40 分钟。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剂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步骤(4) 中, 将混合好的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剂分装于有刻度的输液瓶或塑料瓶中, 加塞, 压盖密封。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2133。
8、225 B 2 1/8 页 3 一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医药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大分子聚乙二醇 (4000) 的渗透活性和电解质的浓度不影响离子或水的吸收和排 出, 大量应用对液体和电解质的平衡无明显改变, 不会导致电解质紊乱、 脱水及肠道菌群分 解, 其良好的清洁肠道效果国内外均有报道。 0003 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是一种新型非吸收性等渗性口服全肠道清洗液, 味微甜。聚乙 二醇 4000 为长链线性聚合物, 口服后几乎不吸收, 不分解, 以氢键结合水分子, 有效增加肠 道体液成分, 刺激肠蠕。
9、动, 引起水样腹泻, 达到清洗肠管的目的。聚乙二醇电解质散中无机 盐成分与服用的适量水分, 保证了肠道与体液之间的水、 电解质交换平衡, 不产生可燃性气 体, 无爆炸危险, 患者依从性好。 聚乙二醇电解质散用于肠道准备总有效率高, 安全性好, 疗 效佳, 是结肠息肉治疗成功的必要条件,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0004 由于聚乙二醇和电解质主要因为粒径和密度的不同, 聚乙二醇和电解质很难混合 均匀, 导致生产出的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小包装中的各成分的剂量不一, 质量不可控, 而国内 的药品生产厂家由于其生产工艺不成熟、 设备落后, 所以目前市面上出售的聚乙二醇电解 质散通常由 A、 B 两包或 A、 。
10、B、 C 三包组成, 如恒康正清全肠灌洗液, 其将完整剂量包装的散 剂, 分成 3 个小包装, A 包含氯化钾 0.74g, 碳酸氢钠 1.68g ; B 包含氯化钠 1.46g, 硫酸钠 5.68g ; C 包含 60g 聚乙二醇 4000, 临用前倒在容器中溶解稀释服用。这样的多包装散剂带 来的问题是 (1) 生产工序繁琐、 耗能、 不环保 ; (2) 由于包装多, 装量不均, 质量不可控, 成品 率低 ; (4) 使用时由于包装袋过多, 使用麻烦且易造成浪费 ; (5) 散剂在配制成溶液时, 出现 浓度不准确, 不能保证溶液的渗透压比为 1, 影响清洁效果。 0005 为克服聚乙二醇电解。
11、质散剂中各组分混合不均匀以及溶液配制时浓度不准确的 问题, CN200610056712.0 公开了一种聚乙二醇 - 电解质口服溶液, 由聚乙二醇、 氯化钠、 氯 化钾、 碳酸氢钠、 硫酸钠、 依地酸盐、 甜味剂、 食用香精构成, 加去离子水制成口服溶液, 该口 服溶液经100沸水或蒸汽加热灭菌处理。 由于碳酸氢钠在潮湿空气中即缓缓分解, 水溶液 放置稍久, 或振摇, 或加热, 碱性即增加, 超过 50时碳酸氢钠会缓慢发生分解, 超过 65 时碳酸氢钠会迅速发生分解, 所以该聚乙二醇 - 电解质口服溶液在高温灭菌处理的过程中 碳酸氢钠发生分解, 并且长期放置, 聚乙二醇 - 电解质口服溶液中的。
12、碳酸氢钠会继续缓慢 分解, 碳酸氢根离子会转化为碳酸根离子, 使药效发生退化 ; 此外, 该口服溶液不便贮存、 运 输和携带。 0006 CN101766648 公开了一种聚乙二醇电解质颗粒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该方法中将 聚乙二醇和电解质粉碎成细粉, 其中, 聚乙二醇的粒径为 150-250m, 电解质的粒径为 125-250m, 一起混合, 制成一个包装, 理论上细粉容易混合均匀, 但这只是其中的一个影 响因素, 该专利中并未公开如何克服因密度不同而带来的混合不均匀的问题。另外, 在制 备过程中, 为避免电解质和聚乙二醇分层及各组分含量配比不均匀, 药粉在混合后用 80 说 明 书 CN 1。
13、02133225 B 3 2/8 页 4 的乙醇进行润湿, 由于乙醇中含有水分, 而颗粒中的电解质极易稀释, 其结晶水更是难以脱 去, 润湿后的药粉在 10 60进行干燥, 由于碳酸氢钠在超过 50时就会发生分解, 干燥 后碳酸氢钠发生了分解, 如果降低干燥温度, 那么电解质中的结晶水将很难被脱去, 所以, 该方法存在缺陷。 0007 鉴于此, 特提出本技术方案。 发明内容 0008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剂, 该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剂 为一个包装, 质量可控、 服用方便、 治疗效果显著。 0009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剂的制备方法。 0010 为。
14、了实现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 提供了一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剂, 所述复方 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剂包括以下组分 : 0011 聚乙二醇 4000 1 份 氯化钠 0.01 0.06 份 0012 无水硫酸钠 0.05 0.12 份 氯化钾 0.007 0.04 份 0013 碳酸氢钠 0.009 0.046 份 ; 0014 所述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剂中, 聚乙二醇 4000 的 D97 粒径为 150-212m, 氯 化钠 D97 粒径为 115-160m, 无水硫酸钠的 D97 粒径为 120-180m, 氯化钾的 D97 粒径为 90-140m, 碳酸氢钠的 D97 粒径为 100-150m。。
15、 0015 上述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剂优选包括以下组分 : 0016 聚乙二醇 4000 1 份 氯化钠 0.015 0.04 份 0017 无水硫酸钠 0.07 0.11 份 氯化钾 0.009 0.035 份 0018 碳酸氢钠 0.01 0.04 份。 0019 上述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剂的组分最优选为 : 0020 聚乙二醇 4000 1 份 氯化钠 0.02 份 0021 无水硫酸钠 0.09 份 氯化钾 0.01 份 0022 碳酸氢钠 0.03 份。 0023 所述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剂优选为 : 聚乙二醇 4000 的 D97 粒径为 150-180m, 氯化钠 D97 粒径为。
16、 115-140m, 无水硫酸钠的 D97 粒径为 120-150m, 氯化钾的 D97 粒径 为 90-120m, 碳酸氢钠的 D97 粒径为 100-125m。 0024 所述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剂中还含有羟丙基甲基纤维素 0.01 份, 所述羟丙基 甲基纤维素的 D97 粒径为 7-45m。 0025 本发明中, 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剂的D97粒径为7-212m, 优选为7-180m, 在 配制成溶液时, 溶解速度快, 溶液澄清度好。 0026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 提供了一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剂的制备方 法, 包括如下步骤 : 0027 (1) 将聚乙二醇 4000、 氯化钠。
17、、 无水硫酸钠、 氯化钾、 碳酸氢钠分别粉碎、 筛分、 干 燥 ; 0028 (2) 称取处方量的聚乙二醇 4000、 氯化钠、 无水硫酸钠、 氯化钾和碳酸氢钠, 备用 ; 0029 (3) 将上述备用物料置入混合机里混合, 取样检测中间体含量 ; 说 明 书 CN 102133225 B 4 3/8 页 5 0030 (4) 按中间含量计算装量后, 分装, 密封后即得。 0031 上述制备方法的步骤 (1) 中, 筛分后聚乙二醇 4000 的 D97 粒径为 150-212m, 氯 化钠 D97 粒径为 115-160m, 无水硫酸钠的 D97 粒径为 120-180m, 氯化钾的 D97 。
18、粒径为 90-140m, 碳酸氢钠的 D97 粒径为 100-150m ; 优选筛分后 : 聚乙二醇 4000 的 D97 粒径为 150-180m, 氯化钠 D97 粒径为 115-140m, 无水硫酸钠的 D97 粒径为 120-150m, 氯化钾 的D97粒径为90-120m, 碳酸氢钠的D97粒径为100-125m ; 聚乙二醇4000、 氯化钠、 无水 硫酸钠和氯化钾的干燥温度为4060, 干燥时间为1小时, 碳酸氢钠的干燥温度为40 50, 干燥时间为 1 小时。 0032 上述制备方法的步骤 (3) 中, 混合时间为 30-40 分钟。 0033 上述制备方法的步骤 (4) 中,。
19、 分装于有刻度的输液瓶或塑料瓶中, 加塞, 压盖密 封。 0034 上述制备方法的步骤 (5) 中, 备用物料还包括处方量的羟丙基甲基纤维素, 羟丙 基甲基纤维素的 D97 粒径为 7-45m。 0035 以下为本发明的详述 : 0036 聚乙二醇 4000、 氯化钠、 无水硫酸钠、 氯化钾和碳酸氢钠主要因为粒径和密度不 同, 造成聚乙二醇和电解质很难混合均匀, 导致生产出的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小包装中的各 成分的剂量不一, 质量不可控。 0037 本发明提供的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剂中, 将各组分均粉碎成细粉, 颗粒的粒径 非常小, 比表面积大, 各组分更容易分散, 有利于提高各组分在散剂中的分散。
20、性, 有利于散 剂中各组分混合的更均匀, 提高散剂的质量与药效, 也有利于加快散剂的溶解速度。另外, 由于细粉的堆积密度相对较小, 这有利于减小装量的差异, 提高装量的准确性。 0038 一股来说, 颗粒的粒径越小, 其流动性就越差, 流动性差会给混合带来困难, 并且 不利于分装及导致装量不准确, 或多装或少装, 本发明在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剂中加入 羟丙基甲基纤维素, 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的粒径为 7-45m, 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的粒径非常 小, 在与其它组分混合的过程中, 可以将其它组分颗粒表面的凹陷填满补平, 从而改善颗粒 的流动性, 既有利于混合, 使混合过程变得更容易些, 也有利于分装, 。
21、并提高分装时装量的 准确性。 0039 另外, 本发明提供的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剂中, 聚乙二醇 4000 的 D97 粒径为 150-212m, 氯化钠 D97 粒径为 115-160m, 无水硫酸钠的 D97 粒径为 120-180m, 氯化钾 的 D97 粒径为 90-140m, 碳酸氢钠的 D97 粒径为 100-150m, 本发明通过调整各个组分的 粒径, 来调整各个组分的堆积密度, 从而使各个组分的堆积密度趋于相近, 克服了现有技术 中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因各组分密度差异过大带来的混合不均匀的困难。 0040 本发明中所说的 D97 一个样品的累计粒度分布数达到时所对应的粒径, 它的物。
22、 理意义是粒径小于该粒径的粒子占总粒子的 97。 0041 本发明的制备工艺中, 由于聚乙二醇 4000、 氯化钠、 无水硫酸钠、 氯化钾、 碳酸氢钠 和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的粒径各不相同, 所以分别进行粉碎、 筛分, 为了防止原料在空气中因 吸湿性而引起质量的变化, 在筛分之后, 分别再进行干燥, 进而再按照处方量进行称取, 以 保证称取各种组分的准确性。 0042 本发明中的制备工艺中, 混合时可采用药学上常用的方法和设备, 但鉴于聚乙二 说 明 书 CN 102133225 B 5 4/8 页 6 醇 4000 的含量大, 各电解质的含量小, 所以优选的混合方法为 : 先取出一部分聚乙二醇 。
23、4000 置于混合机中, 开动混合机, 让聚乙二醇 4000 在混合机中预混, 由于混合时, 不可避免 的会有粉末黏附在混合机的混筒内壁上, 造成部分原料的损失, 而聚乙二醇 4000 的量远多 于电解质的量, 聚乙二醇 4000 的预混合可以避免含量低的电解质在混合过程中的损失, 由 于聚乙二醇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抗静电的作用, 所以预混合过程中聚乙二醇不易飞尘并黏附 在混合机的内筒壁上, 这可以将混合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原料损失降低到最小 ; 电解质中, 氯 化钠、 氯化钾、 碳酸氢钠的量相对较少, 无水硫酸钠的量相对较多, 为了混合均匀, 先将氯化 钠、 氯化钾、 碳酸氢钠做成倍散, 在预混结束。
24、后, 将处方量的氯化钠、 氯化钾、 碳酸氢钠、 羟丙 基甲基纤维素投入混合机中, 与聚乙二醇 4000 混合均匀, 由于氯化钠、 氯化钾、 碳酸氢钠的 粒径和聚乙二醇 4000 差异较大, 在混合时, 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可以提高颗粒的流动性, 这 些电解质的小颗粒能错落有致地分散在聚乙二醇 4000 的大颗粒之间, 氯化钠、 氯化钾、 碳 酸氢钠和聚乙二醇 4000 易于混合均匀 ; 之后, 再加入无水硫酸钠与以上混合物混合均匀, 相当于再将电解质制成倍散, 再加入一部分聚乙二醇 4000 与之混合均匀, 如此倍量增加聚 乙二醇 4000 直至全部混匀。 0043 本发明提供的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
25、散剂的制备方法中, 在各组分混合均匀后, 将 散剂分装入铝塑复合膜袋中, 也可分装入有刻度的输液瓶或塑料瓶中, 加塞, 压盖密封。由 于聚乙二醇 - 电解质的散剂或颗粒剂在配制溶液时, 常常因为没有准确的计量容器, 而多 加水或少加水, 使最终产品的溶液浓度存在偏差, 不能保证溶液的渗透压比为 1, 也不能保 证肠道内外等渗性, 不但影响清洗效果, 而且有可能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 所以, 本发明优 选将散剂分装入有刻度的输液瓶或塑料瓶中, 这样, 在配制溶液时, 可将水加至刻度处, 保 证散剂配成的溶液的浓度符合要求, 并且在患者服用时, 患者可依据输液瓶上的刻度, 根据 需要的剂量定量服用。。
26、 0044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发明提供的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剂及其制备方法的有益效 果为 : 0045 通过控制不同组分粒径的大小, 来调整各组分的堆积密度, 使各组分的堆积密度 趋于相近, 克服了现有技术中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剂中因各组分密度差异过大带来的混合不 均匀的困难。 0046 将原料粉碎成粒径更小的细粉, 提高了各组分在散剂中的分散性, 使各组分混合 的更均匀, 减小了装量的差异, 提高了装量的准确性, 加快了散剂在配成溶液是的溶解速 度。为了克服因粒径小造成的流动性差的问题, 加入了粒径为 7-45m 的羟丙基甲基纤维 素, 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可以将其它组分颗粒表面的凹陷填满补平, 。
27、从而改善颗粒的流动性, 既有利于混合, 使混合过程变得更容易些, 也有利于分装, 并提高分装时装量的准确性。 具体实施方式 0047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发明内容进一步的说明, 但并不因此而限定本发 明的内容。 0048 将聚乙二醇 (4000)、 氯化钠、 硫酸钠、 氯化钾、 碳酸氢钠、 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分别 粉碎、 筛分、 干燥。筛分后聚乙二醇 4000 的 D97 粒径为 150-212m, 氯化钠 D97 粒径为 115-160m, 无水硫酸钠的 D97 粒径为 120-180m, 氯化钾的 D97 粒径为 90-140m, 碳酸 说 明 书 CN 102133225 B 6 。
28、5/8 页 7 氢钠的 D97 粒径为 100-150m, 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的粒径为 10-45m ; 聚乙二醇 (4000)、 氯化钠、 硫酸钠、 氯化钾、 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的干燥温度为4060, 干燥时间为1小时, 碳 酸氢钠的干燥温度为 40 50, 干燥时间为 1 小时。备用。 0049 实施例 1 0050 称取聚乙二醇(4000)64000g、 氯化钠1280g、 无水硫酸钠5760g、 氯化钾640g、 碳酸 氢钠 1920g, 备用 ; 将上述备用物料置于混合机中混合 30 分钟后, 取样检测中间体含量, 合 格后, 按中间含量计算装量, 分装入铝塑复合膜袋中。每袋含聚乙二醇 。
29、(4000)64g、 氯化钠 1.28g、 无水硫酸钠 5.76g、 氯化钾 0.64g、 碳酸氢钠 1.92g。 0051 实施例 2 0052 称取聚乙二醇(4000)64000g、 氯化钠1280g、 无水硫酸钠5760g、 氯化钾640g、 碳酸 氢钠 1920g、 羟丙基甲基纤维素 640g, 备用 ; 将上述备用物料置于混合机中混合 40 分钟后, 取样检测中间体含量, 合格后, 按中间含量计算装量, 分装入有刻度的输液瓶中, 加塞, 压盖 密封。每袋含聚乙二醇 (4000)64g、 氯化钠 1.28g、 无水硫酸钠 5.76g、 氯化钾 0.64g、 碳酸氢 钠 1.92g、 羟。
30、丙基甲基纤维素 0.64g。 0053 实施例 3 0054 称取聚乙二醇 (4000)64000g、 氯化钠 640g、 无水硫酸钠 3200g、 氯化钾 448g、 碳酸 氢钠576g、 羟丙基甲基纤维素640g, 备用 ; 将上述备用物料置于混合机中混合40分钟后, 取 样检测中间体含量, 合格后, 按中间含量计算装量, 分装入有刻度的输液瓶中, 加塞, 压盖密 封。每袋含聚乙二醇 (4000)64g、 氯化钠 0.64g、 无水硫酸钠 3.2g、 氯化钾 0.448g、 碳酸氢钠 0.576g、 羟丙基甲基纤维素 0.64g。 0055 实施例 4 0056 称取聚乙二醇 (4000)。
31、64000g、 氯化钠 3840g、 无水硫酸钠 7680g、 氯化钾 2560g、 碳 酸氢钠 2944g、 羟丙基甲基纤维素 640g, 备用 ; 将上述备用物料置于混合机中混合 40 分钟 后, 取样检测中间体含量, 合格后, 按中间含量计算装量, 分装入有刻度的塑料瓶中, 加塞, 压盖密封。每袋含聚乙二醇 (4000)64g、 氯化钠 3.84g、 无水硫酸钠 7.68g、 氯化钾 2.56g、 碳 酸氢钠 2.944g、 羟丙基甲基纤维素 0.64g。 0057 实施例 5 0058 称取聚乙二醇 (4000)64000g、 氯化钠 960g、 无水硫酸钠 4480g、 氯化钾 57。
32、6g、 碳酸 氢钠640g、 羟丙基甲基纤维素640g, 备用 ; 将上述备用物料置于混合机中混合40分钟后, 取 样检测中间体含量, 合格后, 按中间含量计算装量, 分装入有刻度的输液瓶中, 加塞, 压盖密 封。每袋含聚乙二醇 (4000)64g、 氯化钠 0.96g、 无水硫酸钠 4.48g、 氯化钾 0.576g、 碳酸氢 钠 0.64g、 羟丙基甲基纤维素 0.64g。 0059 实施例 6 0060 称取聚乙二醇 (4000)64000g、 氯化钠 2560g、 无水硫酸钠 7040g、 氯化钾 1920g、 碳 酸氢钠 2560g、 羟丙基甲基纤维素 640g, 备用 ; 将上述备。
33、用物料置于混合机中混合 40 分钟 后, 取样检测中间体含量, 合格后, 按中间含量计算装量, 分装入有刻度的输液瓶中, 加塞, 压盖密封。每袋含聚乙二醇 (4000)64g、 氯化钠 2.56g、 无水硫酸钠 7.04g、 氯化钾 1.92g、 碳 酸氢钠 2.56g、 羟丙基甲基纤维素 0.64g。 0061 实验例 1 说 明 书 CN 102133225 B 7 6/8 页 8 0062 本实验例是对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剂 (A)、 聚乙二醇电解质颗粒制剂 (B) 与聚 乙二醇 - 电解质口服溶液 (C) 的稳定性的比较实验, 其中 : 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剂 (A) 是称取聚乙二醇 。
34、(4000)640g、 氯化钠 12.8g、 无水硫酸钠 57.6g、 氯化钾 6.4g、 碳酸氢钠 19.2g, 按照本发明实施例 1 的方法制备 ; 聚乙二醇电解质颗粒制剂 (B) 是称取聚乙二醇 (4000)640g、 氯化钠12.8g、 无水硫酸钠57.6g、 氯化钾6.4g、 碳酸氢钠19.2g, 按照专利申请 CN101766648 公开的制备例 1 的方法制备而成的 ; 聚乙二醇 - 电解质口服溶液 (C) 是称取 聚乙二醇(4000)640g、 氯化钠12.8g、 无水硫酸钠57.6g、 氯化钾6.4g、 碳酸氢钠19.2g, 按照 专利申请 CN200610056712.0 。
35、公开的实施例 1 的方法制备而成的。取上述三种药剂, 分别于 第 0、 3、 6 个月测量其中各组分的含量。 0063 表 1 聚乙二醇 - 电解质第 0 个月各组分含量 0064 0065 表 2 聚乙二醇 - 电解质第 3 个月各组分含量 0066 0067 表 3 聚乙二醇 - 电解质第 6 个月各组分含量 0068 说 明 书 CN 102133225 B 8 7/8 页 9 0069 由表 1-3 的对比结果可知, 按 CN101766648 的制备例 1 的方法制备而成的聚乙二 醇电解质颗粒制剂 (B), 在第 0 个月的组分检测显示, 电解质的实际含量与理论含量存在一 定差异, 。
36、碳酸氢钠的含量明显减少, 这表明, 在制备的过程中, 各组分混合不均匀, 并且碳酸 氢钠部分发生了分解, 导致其含量有了较大幅度的减少, 但长期放置, 各组分含量基本没有 发生变化 ; 按CN200610056712.0的实施例1的方法制成的聚乙二醇-电解质口服溶液(C), 在第 0 个月的组分检测显示, 碳酸氢钠的含量明显减少, 其它电解质的实际含量和理论含 量基本一致, 这表明, 在制备的过程中, 碳酸氢钠部分发生了分解, 在长期放置的过程中, 第 3、 6 月检测显示, 碳酸氢钠的含量继续减少, 这表明, 碳酸氢钠以溶液形式存在, 在放置的过 程中, 碳酸氢钠发生了缓慢的分解, 长期的稳。
37、定性差 ; 按本发明实施例 1 的方法制备的复方 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剂(A)在第0、 3、 6个月的检测表面, 各组分含量与理论含量基本一致, 即 在制备过程中, 各组分混合均匀, 碳酸氢钠也没有发生分解, 长期贮存, 碳酸氢钠也没有发 生分解, 长期稳定性较好。 0070 实验例 2 0071 本实验例是对本发明实施例2制备的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剂(A)与恒康正清产 的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剂 (D) 的临床效果对照实验。 0072 随机对 296 例患者进行肠道清洁临床试验, 296 例中, 男 168 例, 女 128 例, 年龄 27-45 岁。分成 A 和 D 两组, 每组男 84 人, 女。
38、 64 人, 每组均 148 人。疾病种类 : 慢性非特异 性结肠炎 108 例, 结肠息肉 70 例, 结肠癌 ( 无梗阻症状 )36 例, 下消化道出血 34 例, 溃疡性 结肠炎 50 例。A 组采用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剂 (A), D 组采用恒康正清产的聚乙二醇电 解质散剂 (D)。两组性别、 年龄、 疾病种类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 均 P 0.05)。 0073 肠道准备方法 : 0074 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剂 (A) : 取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剂 1 包, 溶于 1000ml 温 水中, 溶解时间 30 秒, 溶液澄清。于检查当日清晨禁食, 首次服用 1000ml, 40 。
39、分钟后, 第二 次服用 250ml, 以后每隔 10 15min 服 250ml, 直至排出水样清便。 0075 恒康正清产的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剂 (D) : 取 A 包、 B 包、 C 包各 1 包, 溶于 1000ml 温 水中, 溶解时间 50 秒, 溶液澄清。于检查当日清晨禁食, 首次服用 1000ml, 40 分钟后, 第二 次服用 250ml, 以后每隔 10 15min 服 250ml, 直至排出水样清便。 0076 表 4 肠道清洁效果比较 0077 说 明 书 CN 102133225 B 9 8/8 页 10 组别 例数 I 级 II 级 III 级 有效 A 148 106。
40、(71.62 ) 41(27.70 ) 1(0.68 ) 147(99.32 ) D 148 83(56.08 ) 53(35.81 ) 12(8.11 ) 136(91.89 ) 0078 由临床内镜医生在检查过程中进行观察, 将清洁效果分为 3 级 : I 级, 全结肠无粪 渣或仅积有少量清澈的液体, 肠黏膜表面清洁 ; II 级, 有少量或积有较多清澈液体, 经吸引 器吸引能吸尽, 不影响进镜与观察 ; III 级, 有较多粪便散附在肠壁上或肠腔有较多混浊粪 便、 液体, 影响进镜与观察。以 I 级、 II 级为有效, III 级为无效。 0079 肠道清洁效果评估 : A 组分别有 71.62和 27.70达到优、 良, 总的有效率为 99.32 ; D 组分别有 56.08和 35.81达到优、 良, 总的有效率为 91.89。 0080 表 5 伴随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0081 组别 例数 恶心 呕吐 腹胀 腹痛 A 148 5(3.38 ) 3(2.03 ) 1(0.67 ) 0(0 ) D 148 7(4.73 ) 5(3.38 ) 3(2.03 ) 1(0.67 ) 0082 根据患者明显感觉到的不适及需要对症处理的临床症状, 分别记录恶心、 呕吐、 腹 痛、 腹胀发生例数。 说 明 书 CN 102133225 B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