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糖型麻苏止咳复方制剂的制备方法.pdf

上传人:111****112 文档编号:8319351 上传时间:2020-04-28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2.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210560210.7

申请日:

20121221

公开号:

CN103041079B

公开日:

20150325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1K36/8888,A61P11/14

主分类号:

A61K36/8888,A61P11/14

申请人:

恒拓集团广西圣康制药有限公司

发明人:

苏军峰

地址:

530100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伊岭经济技术开发园区皇后工业园区

优先权:

CN201210560210A

专利代理机构:

广西南宁汇博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邹超贤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糖型麻苏止咳复方制剂的制备方法,采用以不同PH值的乙醇溶液或/和水溶液作为溶剂,以半仿生方法提取中药有效成分,中药组分和重量份数为:麻黄200份,紫苏叶334份,荆芥334份,羌活334份,防风334份,苦杏仁334份,白前666份,桔梗666份,前胡666份,枳壳334份,黄芩134份,水半夏400份,陈皮334份,茯苓800份,甘草200份,将中药分别干燥,粗粉碎,半仿生浸提,过滤,浓缩,喷雾干燥得到干膏细粉,按常规方法混合辅料,制成片剂、胶囊剂、颗粒剂、口服液、丸剂和滴丸剂产品。本方法能提高产品质量、生产效率、节约能源,本产品为无糖型制剂满足不同患者的需要,具有较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无糖型麻苏止咳复方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不同pH值的乙醇溶液或/和水溶液作为溶剂,以半仿生方法提取中药有效成分,中药组分和重量份数为:麻黄200份,紫苏叶334份,荆芥334份,羌活334份,防风334份,苦杏仁334份,白前 666份,桔梗666份,前胡666份,枳壳334份,黄芩134份,水半夏400份,陈皮334份,茯苓800份,甘草200份,先对中药分别进行干燥,粗粉碎,半仿生浸提,过滤,浓缩,或喷雾干燥得到干膏细粉,进一步按常规方法混合辅料,制成片剂、胶囊剂、颗粒剂、口服液、丸剂或滴丸剂,主要工艺步骤是:(1)中药干燥:将中药分别在小于65℃的热风进行干燥;(2)粗粉碎:将中药分别在常温下用粉碎机粉碎得中药粗粉;(3)半仿生浸提:将步骤(2)采用中药粗粉用5~10倍重量份的不同pH值的乙醇溶液或水溶液连续加热回流提取3次,每次提取1.5~3小时,过滤,滤液合并备用;(4)将步骤(3)滤液减压浓缩,控制温度为60~80℃,浓缩得到60~70℃时的相对密度为1.10~1.25的清膏,分别回收乙醇和水重复使用,清膏或/和辅料混合均匀;(5)将步骤(4)用水溶液提取经浓缩得到的清膏加入乙醇使含醇量达50~70%进行醇沉,过滤;(6)将步骤(5)醇沉滤液回收乙醇重复使用,浓缩至60~70℃时的相对密度为1.10~1.25的稠膏,稠膏或/和辅料混合均匀;(7)喷雾干燥:将步骤(4)或步骤(6)清膏进行喷雾干燥,即制成干膏粉;(8)将步骤(7)干膏粉加辅料按常规方法制成制剂;所述的不同pH值的乙醇溶液或水溶液是采用盐酸、硫酸、磷酸盐缓冲液和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多种溶液为调节剂;所述的连续浸提3次是第一次浸提用中药粗粉8~10倍重量份采用pH调节剂调整pH值至2.0~2.5的水溶液或pH值2.0~2.5浓度为50~70%乙醇溶液;第二次用中药粗粉5~8倍重量份采用调节剂调整pH值至7.0~7.5的水溶液或pH值7.0~7.5浓度为40~60%乙醇溶液;第三次浸提用中药粗粉5~8倍重量份采用调节剂调整pH值至8.0~8.5的水溶液或pH值8.0~8.5浓度为40~60%乙醇溶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糖型麻苏止咳复方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用水溶液提取的清膏加入乙醇使含醇量达50~70%进行醇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糖型麻苏止咳复方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辅料包括填充剂和甜味剂;所述的填充剂主要是淀粉、可溶性淀粉、乳糖、糊精、β-环糊精、麦芽糊精、甘露醇中的一种或几种,以清膏或干膏每1000重量份使用填充剂100~900份;所述的甜味剂主要是三氯蔗糖、阿司帕坦、乙酰磺胺酸钾、阿力甜、环己基氨基磺酸钠、甜菊糖和木糖醇的一种或多种以任何配比的混合物,以清膏或干膏每1000重量份使用甜味剂1~50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糖型麻苏止咳复方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工艺步骤(4)经醇提,浓缩得到的清膏,取矫味剂用纯化水或10~50%乙醇溶解,与清膏混合均匀,进行喷雾干燥得干膏粉,备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糖型麻苏止咳复方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工艺步骤(4)经醇提,浓缩得到的清膏与矫味剂混合均匀,进行喷雾干燥得干膏粉,备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糖型麻苏止咳复方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工艺步骤(6)经水提,醇沉,浓缩得到的清膏,清膏与用纯化水或10~50%乙醇溶解的矫味剂混合均匀备用,或进一步进行喷雾干燥得干膏粉备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糖型麻苏止咳复方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6)经水提,醇沉,浓缩得到的清膏,取清膏与矫味剂混合均匀,或进一步进行喷雾干燥得干膏粉备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糖型麻苏止咳复方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工艺步骤(7)将步骤(4)或步骤(6)清膏不加矫味剂进行喷雾干燥,即制成干膏粉。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糖型麻苏止咳复方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喷雾干燥控制离心转速15000转/分,喷雾压力1~4Kg,进风温度180~200℃,物料温度160~120℃,出风温度110~130℃。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制剂技术领域,一种涉及无糖型麻苏止咳复方制剂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上呼吸道感染是最为常见的疾病,常由外感引起发热、咳嗽、痰黄、气喘、咽喉肿痛等症。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抗生素、解热镇痛药、止咳化痰药等化学药物治疗,疗效的稳定性较差,副作用大,长期服用对人体损伤较大。这类治疗属于治表方法,无法达到人体的阴阳平衡和根治疾病的效果。并且上呼吸道感染大都属病毒性感染,抗生素往往难以见效,容易产生耐药性,其它化学药也只能对症治疗。

采用传统中药方剂治疗,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目前,止咳中药制剂多以蔗糖为矫味剂,因蔗糖易吸湿且制备需用辅料较多,服用量大,制成的麻苏止咳制剂稳定性较难控制。这类止咳中药制剂由于含蔗糖量高,不适用于伴有糖尿病、高血糖、高血压和肥胖等症的患者使用。另外蔗糖过高也对儿童使用药物不利。针对这些情况我公司将麻苏止咳颗粒开发为无糖型止咳中药制剂以适应社会需求。

本制剂组方以麻黄为君药,麻黄的有效成分为盐酸麻黄碱。在酸性环境下,麻黄等所含生物碱成分成离子态,会有较大的溶出且易溶于水;在碱性环境下生物碱成分呈游离态,脂溶性大,易被人体吸收。口服药物经过胃肠转运,经过不同的酸性和碱性环境,对药物的药效有较大影响。传统的中药提取方法多为以水作为溶剂, 半仿生提取则是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条件下,根据仿生学原理模拟人体胃、小肠、大肠的体液酸碱度用水或乙醇溶液作为提取溶剂,能够更多地提取药物的有效成份,且有效地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科学合理的制备方法,生产出质量稳定,起效快,口感好,老少皆宜的一种无糖型麻苏止咳复方制剂。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无糖型麻苏止咳复方制剂的制备方法,⑴先将药材进行粗粉碎,使药材与溶媒的接触面积增加,提高有效成分的提取率;⑵采用现代生物提取的半仿生提取方法,高效提取中药有效成份,减压浓缩得到清膏;⑶采用喷雾干燥技术得到干膏细粉;⑷不使用蔗糖,采用添加或者不添加矫味剂制备成无糖型制剂。

本发明的无糖型麻苏止咳复方制剂的中药组分和重量份数为:

麻黄200份,紫苏叶334份,荆芥334份,羌活334份,防风334份,苦杏仁334份,白前 666份,桔梗666份,前胡666份,枳壳334份,黄芩134份,水半夏400份,陈皮334份,茯苓800份,甘草200份。

药材的药理药性如下:

⑴麻黄:麻黄(Herba Ephedrae),别名为龙沙、狗骨、卑相、卑盐。主要含有多种生物碱和少量挥发油。性味:性辛、味微苦,温。归经:归肺、膀腕经。功能主治: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用于风寒感冒,胸闷喘咳,风水浮肿,支气管哮喘。 

⑵紫苏叶:紫苏叶(Folium Perillae),别名苏叶、赤苏、紫苏、皱苏、尖苏、香苏。主要含有少量挥发油和精氨酸等物质。性味:辛,微温。归经:归脾经、肺经二经。功能主治:发表,散寒,理气,和营。治感冒风寒,恶寒发热,咳嗽,头痛无汗,气喘,胸腹胀满,呕恶腹泻,咽中梗阻,妊娠恶阻,胎动不安。并能解鱼蟹毒,痈疮蛇毒。

⑶荆芥:荆芥(Herba Schizonepetae),别名为香荆荠、线荠、四棱杆蒿、假苏。主要含有挥发油。性味:味辛,微苦,性微湿。归经:入肺、肝经。功能主治:解表散风,透疹,消疮,止血。用于感冒,麻疹透发不畅,便血、崩漏、鼻衄。

⑷羌活:羌活(Rhizoma et Radix Notopterygii),别名为羌青、护羌使者、胡王使者、羌滑、退风使者、黑药。主要含有香豆精类化合物和挥发油。性味:味辛,苦,性温。归经:入膀胱、肾经。功能主治:外感风寒,头痛无汗,油印寒湿痹,风水浮肿,疮疡肿毒。

⑸防风:防风(Radix Saposhnikoviae),别名为铜芸、回云、回草、百枝、百种。主要含有长链脂肪酸、挥发油、前胡素和色原酮甙等物质。性味;味辛,甘,性微温。归经:入膀胱、肝、脾经。功能主治:祛风解表,胜湿止痛,解痉,止痒。用于外感风寒,头痛身痛,风湿痹痛,骨节酸痛,腹痛泄泻,肠风下血,破伤风,风疹瘙痒,疮疡初起。用于感冒头痛,风湿痹痛,风疹瘙痒,破伤风。

⑹苦杏仁:苦杏仁(Semen Armeniacae Amarum),别名为杏仁、北杏、光北杏、光中杏。主要含有脂肪油、苦杏仁甙和苦杏仁酶等。性味:苦,微温,有小毒。归经:入肝、大肠经。功能主治:止咳平喘,风寒或风热咳嗽,燥热咳嗽,肺热咳喘,润肠通便。

⑺白前:白前(Rhizoma Cynanchi Stauntonii),别名为水杨柳、鹅白前、草白前、白马虎、石蓝、嗽药。主要含有β-谷甾醇和高级脂肪酸等物质。性味:辛、苦,微温。归经:入肺经。功能主治:降气化痰,止咳。用于咳嗽痰多,气喘,长于祛痰,降肺气以平咳喘。

⑻桔梗:桔梗(Platycodon grandiflorus),别名为包袱花、铃铛花、僧帽花。主要含有多种皂甙。性味:味苦,辛,性微温。归经:归肺经。功能主治:宣肺、祛痰、利咽、排脓、利五脏、补气血、补五劳、养气。用于治疗咳嗽痰多、咽喉肿痛、肺痈吐脓、胸满胁痛、痢疾腹痛、口舌生疮、目赤肿痛、小便癃闭。

⑼前胡:前胡(Radix Peucedani1.Radix Peucedani Praeruptori),别名为土当归、野当归、姨妈菜、罗鬼菜。主要含有香豆精类化合物及挥发油。性味:味苦,辛,性微寒。归经:归肝经。功能主治:散风清热,降气化痰。用于外感风热、肺热痰郁、咳喘痰多、痰黄稠粘、哎逆食少、胸膈满闷。

⑽枳壳:枳壳(Fructus Aurantii),别名为只壳、江枳壳、商壳、炒枳壳。主要含有挥发油和黄酮甙等物质。性味:味苦,酸,性微寒。归经:入肺、脾、肝、胃、大肠经。功能主治:破气,行痰,消积。治胸膈痰滞,胸痞,胁胀,食积,噫气,呕逆,下痢后重,脱肛,子宫脱垂。

⑾黄芩:黄芩(Radix Scutellariae),别名为山茶根、土金茶根。主要含有黄酮类化合物。性味:苦,寒。归经: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功能主治: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降血压。用于湿温,暑温胸闷呕恶,湿热痞满,泻痢,黄疸,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衄,痈肿疮毒,胎动不安。

⑿水半夏:水半夏(Pinellia Tuber),别名为土半夏、半夏、田三七、疯狗薯。主要含有挥发油以α-及β-氨基丁酸(aminobutyric acid),天冬氨酸(aspartic acid)为主成分的氨基酸和少量无机元素。性味:味辛,性温,有毒。归经:归脾、胃经。功能主治:燥湿化痰,解毒消肿,止血。主咳嗽痰多,痈疮疖肿,无名肿毒,毒虫螫伤,外伤出血。

⒀陈皮:陈皮(Pericarpium Citri Reticulatae),别名为橘皮、贵老、红皮、黄橘皮、广橘皮、新会皮、柑皮、广陈皮。主要含有黄酮类成分和挥发油。性味:性温,味辛,味苦。归经:归脾、胃、肺经。功能主治:理气开胃,燥湿化痰,治脾胃病。

⒁茯苓:茯苓(Poria),别名为云苓、松苓、茯灵。主要含有三萜类和多糖。性味:甘,淡,平。归经:归心、肺、脾经。功能主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吐,脾虚食少,泄泻,心悸不安,失眠健忘,遗精白浊。

⒂甘草:甘草(Radix Glycyrrhizae),别名为美草、密甘、密草、国老、粉草、甜草、甜根子、棒草、皮草。主要含有甘草酸。性味:甘,平。归经:入脾、胃、肺经。功能主治:和中缓急,润肺,解毒,调和诸药。

4 本发明的制备过程

对药材分别前处理,粗粉碎,半仿生浸提,过滤,醇沉或不醇沉,浓缩,喷雾干燥得到干膏细粉。再进一步按常规方法制成片剂、胶囊剂、颗粒剂、口服液、丸剂或滴丸剂产品。主要工艺步骤是:

(1)药材前处理:将各药分别拣选,清洗,在65℃以下进行干燥;

(2)粗粉碎:将药材分别在常温下用粉碎机粉碎为药材粗粉;

(3)半仿生浸提:将将步骤(2)药材粗粉用5~10倍的不同PH值的水溶液或乙醇溶液连续加热回流提取3次,每次时间1.5~3小时,过滤,滤液合并备用;

(4)将步骤(3)滤液减压浓缩,控制浓缩温度为60~80℃,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0~1.25(60~70℃)的清膏,分别回收乙醇和水重复使用,清膏或/和辅料混合均匀;

(5)将步骤(4)用水溶液提取经浓缩得到的清膏加入乙醇使含醇量达50~70%进行醇沉,过滤;

(6)将步骤(5)醇沉滤液回收乙醇重复使用,再浓缩至相对密度1.10~1.25(60~70℃)的稠膏,稠膏或/和辅料混合均匀;

(7)喷雾干燥:将步骤(4)、(6)清膏进行喷雾干燥,得到干膏粉;

(8)制剂生产:将步骤(7)干膏粉加辅料按常规方法制成制剂。

以上所述的调节剂是采用盐酸、硫酸、磷酸盐缓冲液和氢氧化钠溶液中的一种或多种溶液。

以上所述的连续浸提3次是第一次浸提用中药粗粉8~10倍重量份采用PH调节剂调整PH值至2.0~2.5的水溶液或PH值2.0~2.5浓度为50~70%的乙醇溶液;第二次用中药粗粉5~8倍重量份采用调节剂调整PH值至7.0~7.5的水溶液或PH值7.0~7.5浓度为40~60%乙醇溶液;第三次浸提用中药粗粉5~8倍重量份采用调节剂调整PH值至8.0~8.5的水溶液或PH值8.0~8.5浓度为40~60%乙醇溶液。

以上所述的用水溶液提取经浓缩得到的清膏加入乙醇使含醇量达50~70%进行醇沉。

以上所述的辅料包括填充剂和甜味剂;所述的填充剂主要是淀粉、可溶性淀粉、乳糖、糊精、β-环糊精、麦芽糊精、甘露醇中的一种或几种,以清膏或干膏每1000重量份使用填充剂100~900份;所述的甜味剂主要是三氯蔗糖、阿司帕坦、乙酰磺胺酸钾、阿力甜、环己基氨基磺酸钠、甜菊糖和木糖醇的一种或多种以任何配比的混合物,以清膏或干膏每1000重量份使用甜味剂1~50份。

以上所述的工艺步骤(4)经醇提,浓缩得到的清膏,取矫味剂用纯化水或10~50%乙醇溶解,与清膏混合均匀,进行喷雾干燥得干膏粉,备用。

以上所述的工艺步骤(4)经醇提,浓缩得到的清膏与矫味剂混合均匀,进行喷雾干燥得干膏粉,备用。

以上所述的工艺步骤(6)经水提,醇沉,浓缩得到的清膏,清膏与用纯化水或10~50%乙醇溶解的矫味剂混合均匀备用,或进一步进行喷雾干燥得干膏粉,备用。

以上所述的步骤(6)经水提,醇沉,浓缩得到的清膏,取清膏与矫味剂混合均匀,或进一步进行喷雾干燥得干膏粉,备用。

以上所述的工艺步骤(7)将步骤(4)、(6)清膏不加矫味剂进行喷雾干燥,即制成干膏粉,备用。

以上所述的喷雾干燥控制离心转速15000转/分,喷雾压力1~4Kg,进风温度180~200℃,物料温度160~120℃,出风温度110~130℃。

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

1、本发明无糖型麻苏止咳复方制剂的制备方法,整个制备过程中均在较低温度下进行,能较好保持中药的有效成分。

2、本发明将中药在常温下粗粉碎,使中药与溶媒的接触面积增加,提取率高,既节约时间,又节约能源,还提高原料的利用率。

3、采用半仿生浸提方法,用不同PH值的乙醇溶液或者水溶液为溶剂,高效提取药材中生物碱等有效成份。

4、用不同PH值的水溶液为溶剂提取经醇沉,除去水提液中淀粉、蛋白质等杂质。

5、采用喷雾干燥技术,所制成的药品材料均匀度高,人体容易吸收。

6、本发明制成产品质量稳定,起效快,口感较好,适宜于老少病人使用,也能满足糖尿病、高血糖、高血压和肥胖等症的患者需要。临床试验表明总有效率94.19%,治愈率79.07%;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总有效率提高9.19%,治愈率提高5.74%,具有显著性差异,表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无糖型麻苏止咳复方制剂的制备方法的工艺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一、制备方法:

本无糖型麻苏止咳复方制剂的处方(重量计):

    麻黄200g、紫苏叶334g、荆芥334g、羌活334g、防风334g、苦杏仁334g、白前666g、桔梗666g、前胡666g、枳壳334g、黄芩134g、水半夏400g、陈皮334g、茯苓800g和甘草200g。

实施例1:颗粒剂的制备一

将处方麻黄等十五味药材加热回流提取三次,第一次用原药粗粉10倍重量份PH值2.0的水加热回流提取2小时,过滤;第二次将药渣用原药粗粉8倍重量份PH值7.0的水加热回流提取2小时,过滤;第三次将滤渣用原药粗粉8倍重量份PH值8.0的水加热回流提取2小时,过滤。滤液合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0 (70℃)的清膏。清膏加入乙醇使含醇量达70%,静置24小时,滤过,回收乙醇,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70℃)的稠膏。稠膏进行喷雾干燥。干燥过程控制离心转速15000转/分,喷雾压力3~4Kg,进风温度180~200℃,物料温度120~160℃,出风温度120~130℃,得干膏细粉1580g。将干膏细粉加入糊精470g、乙酰磺氨酸钾30 g,混合均匀,按常规方法制粒,干燥,制成颗粒剂。

实施例2:颗粒剂的制备二

将处方麻黄等十五味药材加热回流提取三次,第一次用原药粗粉10倍重量份PH值2.0的水加热回流提取2小时,过滤;第二次将药渣用原药粗粉8倍重量份PH值7.0的水加热回流提取2小时,过滤;第三次将滤渣用原药粗粉8倍重量份PH值8.0的水加热回流提取2小时,过滤。滤液合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0 (70℃)的清膏。清膏加入乙醇使含醇量达70%,静置24小时,滤过,回收乙醇,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70℃)的稠膏。稠膏进行喷雾干燥。干燥过程控制离心转速15000转/分,喷雾压力3~4Kg,进风温度180~200℃,物料温度120~160℃,出风温度120~130℃,得干膏细粉1480g。将干膏细粉加入糊精640g,混合均匀,按常规方法制粒,干燥,制成颗粒剂。

实施例3:颗粒剂的制备三

将处方麻黄等十五味药材加热回流提取三次,第一次用原药粗粉10倍重量份PH值2.0浓度60%乙醇溶液加热回流提取2小时,过滤;第二次将药渣用原药粗粉8倍重量份PH值7.0浓度60%的乙醇溶液加热回流提取2小时,过滤;第三次将滤渣用原药粗粉8倍重量份PH值8.0浓度60%乙醇溶液加热回流提取2小时,过滤;滤液合并,回收乙醇,浓缩得到相对密度为1.15 (70℃)的清膏;取三氯蔗糖50 g溶解于500g50%乙醇中,与清膏混匀,进行喷雾干燥,干燥过程控制:离心转速15000转/分,喷雾压力3~4Kg,进风温度190~200℃,物料温度120~160℃,出风温度120~130℃,得干膏细粉1562g;干膏细粉加入糊精446g,混合均匀,按常规方法制粒,干燥,制成颗粒剂。

实施例4:颗粒剂的制备四

将处方麻黄等十五味药材加热回流提取三次,第一次用原药粗粉10倍重量份PH值2.0浓度70%乙醇溶液加热回流提取2小时,过滤;第二次将药渣用原药粗粉8倍重量份PH值7.0浓度70%的乙醇溶液加热回流提取2小时,过滤;第三次将滤渣用原药粗粉8倍重量份PH值8.0浓度70%乙醇溶液加热回流提取2小时,过滤;滤液合并,回收乙醇,浓缩得到相对密度为1.20 (70℃)的清膏;取清膏进行喷雾干燥,干燥过程控制:离心转速15000转/分,喷雾压力3~4Kg,进风温度190~200℃,物料温度120~160℃,出风温度120~130℃,得干膏细粉1442g;将干膏细粉加入三氯蔗糖37 g、阿力甜20g、可溶性淀粉507g,混合均匀,按常规方法制粒,干燥,制成颗粒剂。

实施例5:分散片的制备

将处方麻黄等十五味药材加热回流提取三次,第一次用原药粗粉8倍重量份PH值2.2的65%乙醇溶液提取3小时,过滤;第二次将药渣用原药粗粉6倍重量份PH值7.3的50%乙醇溶液提取2小时,过滤;第三次将药渣用原药粗粉6倍重量份PH值8.0的50%乙醇溶液提取2小时,过滤;滤液合并,回收乙醇,浓缩至相对密度1.10(60℃)的清膏;清膏进行喷雾干燥。干燥过程控制:离心转速15000转/分,喷雾压力2~3Kg,进风温度180~190℃,物料温度140~130℃,出风温度110~120℃,得干膏细粉1680g;取羧甲淀粉钠37g、交聚维酮106g、微晶纤维素96g与干膏细粉混合均匀,按常规方法制粒,干燥,加入硬脂酸镁8g、二氧化硅14g,混匀,按常规方法压片,制成分散片。

实施例6:胶囊剂的制备

将处方麻黄等十五味药材加热回流提取三次,第一次用原药粗粉8倍重量份PH值2.2的70%乙醇溶液加热回流提取2.5小时,过滤;第二次将药渣用原药粗粉6倍重量份PH值7.3的60%乙醇溶液加热回流提取1.5小时,过滤;第三次将药渣用原药粗粉6倍重量份PH值8.0的50%乙醇溶液加热回流提取1.5小时,过滤;滤液合并,回收乙醇,浓缩至相对密度1.15(60℃)的清膏;清膏进行喷雾干燥。干燥过程控制:离心转速15000转/分,喷雾压力2.5~3Kg,进风温度170~180℃,物料温度120~130℃,出风温度115~120℃,得干膏细粉1680g;加入硬脂酸镁16、滑石粉8,混合均匀,按常规方法装入空心胶囊,制成胶囊剂。

实施例7:片剂的制备

    将处方麻黄等十五味药材加热回流提取三次,第一次用原药粗粉6倍重量份PH值2.0的50%乙醇溶液加热回流提取2小时,过滤;第二次用原药粗粉6倍重量份PH值7.5的50%乙醇溶液加热回流提取2小时,过滤;第三次用原药粗粉6倍重量份PH值8.3的50%乙醇溶液加热回流提取2小时,过滤。滤液合并,回收乙醇,浓缩至相对密度1.20(60℃)的清膏,清膏进行喷雾干燥。干燥过程控制:离心转速15000转/分,喷雾压力2.5~3Kg,进风温度170~180℃,物料温度150~160℃,出风温度120~130℃,得喷雾干燥细粉1800g;加入二氧化硅90g、硬脂酸镁27g,混合均匀,按常规方法压片,制成片剂。

实施例8:滴丸剂的制备

    将处方麻黄等十五味药材加热回流提取三次,第一次用原药粗粉6倍重量份PH值2.5的50%乙醇溶液加热回流提取2.5小时,过滤;第二次用原药粗粉5倍重量份PH值7.5的40%乙醇溶液加热回流提取2.5小时,过滤;第三次用原药粗粉5倍重量份PH值8.3的40%乙醇溶液加热回流提取2.5小时,过滤。滤液合并,回收乙醇,浓缩至相对密度1.20(60℃)的清膏;清膏进行喷雾干燥。干燥过程控制:离心转速15000转/分,喷雾压力2~3Kg,进风温度180~190℃,物料温度140~150℃,出风温度125~135℃,得喷雾干燥细粉;加入适量的水或/和黄酒,制成水丸剂或加入适量乙醇和大豆油制成软材,软材用微丸制丸机制丸,干燥,过筛,制成微丸;或以聚乙二醇6000为基质、二甲基硅油为冷凝液,滴制成丸,制成滴丸剂。

实施例9:口服液剂的制备

    将处方麻黄等十五味药材加热回流提取三次,第一次用原药粗粉7倍重量份PH值2.0的水加热回流提取2小时,过滤;第二次用原药粗粉5倍重量份PH值7.5的水加热回流提取2小时,过滤;第三次用原药粗粉5倍重量份PH值8.3的水加热回流提取2小时,过滤;滤液合并,浓缩至相对密度1.20(60℃)的清膏,清膏加入乙醇使含醇量达60%,静置24小时,滤过,回收乙醇,浓缩至相对密度1.20的稠膏;按常规方法取甜菊糖18g溶解于100g纯化水中、加入苯甲酸钠、适量纯化水,与稠膏混合均匀,制成口服液。

实施例10:含片的制备一

将处方麻黄等十五味药材加热回流提取三次,第一次用原药粗粉6倍重量份PH值2.5的50%乙醇溶液加热回流提取2小时,第二次用原药粗粉5倍重量份PH值7.5的50%乙醇溶液加热回流提取2小时,第三次用原药粗粉5倍重量份PH值8.3的50%乙醇溶液提取,提取2小时,过滤。滤液回收乙醇,浓缩至相对密度1.25(60℃)的清膏;取清膏进行喷雾干燥。干燥过程控制:离心转速15000转/分,喷雾压力2~3Kg,进风温度180~190℃,物料温度140~150℃,出风温度125~135℃,得喷雾干燥细粉;加入阿斯巴坦、阿力甜,按常规方法制粒,干燥,压片,制成含片。 

实施例11:含片的制备二

将处方麻黄等十五味药材加热回流提取三次,第一次用原药粗粉6倍重量份PH值2.5的50%乙醇溶液加热回流提取2小时,第二次用原药粗粉5倍重量份PH值7.5的50%乙醇溶液加热回流提取2小时,第三次用原药粗粉5倍重量份PH值8.3的50%乙醇溶液提取,提取2小时,过滤。滤液回收乙醇,浓缩至相对密度1.25(60℃)的清膏;取清膏进行喷雾干燥。干燥过程控制:离心转速15000转/分,喷雾压力2~3Kg,进风温度180~190℃,物料温度140~150℃,出风温度125~135℃,得喷雾干燥细粉;按常规方法制粒,干燥,压片,制成含片。

二、临床试验

1、 一般资料:

本公司产品经南宁市高新社区卫生服务站、南宁市邕宁社区卫生服务站等两家社区医院进行临床试验,试验方法为选取典型门诊病历实行平行对照,随机分组。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86例,其中男47例,女39例,年龄最小6岁,最大61岁,病程最短2d,最长10d。对照组60例,男37例,女23例,年龄最小6岁,最大56岁,病程最短1d,最长7d。两组病例,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等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2、诊断标准:参照《中医内科学》之风寒袭肺咳嗽症。症见咳声重浊,气急,喉痒,咯痰稀薄色白,常伴鼻塞,流清涕,头痛,肢体酸楚,恶寒发热,无汗等表证,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3、 治疗方法:治疗组使用本公司的产品,每日3次,每次一剂;儿童酌减;对照组:服用市面上其他同类止咳产品,按说明书服用,儿童酌减。用药5~7天后观察疗效。

4、疗效标准:

痊愈:咳嗽等临床症状消失,两肺叶呼吸声正常,胸部透视为双肺纹理正常;

有效,咳嗽较轻,少痰或无痰液及其他临床症状消失;

无效,咳嗽及其它临床症状不减轻或加重,听诊可闻及两肺叶呼吸音增粗或伴散在干湿性哕音,肺部X线摄片检查肺纹理增粗。

5、治疗结果:

治疗组:痊愈68例,有效13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4.19%,治愈率79.07%。

对照组:痊愈44例,有效7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85%,治愈率73.33%。

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总有效率提高9.19%,治愈率提高5.74%,具有显著性差异,表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无糖型麻苏止咳复方制剂的制备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无糖型麻苏止咳复方制剂的制备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无糖型麻苏止咳复方制剂的制备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无糖型麻苏止咳复方制剂的制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无糖型麻苏止咳复方制剂的制备方法.pdf(1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210560210.7 (22)申请日 2012.12.21 A61K 36/8888(2006.01) A61P 11/14(2006.01) (73)专利权人 恒拓集团广西圣康制药有限公司 地址 530100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伊岭经 济技术开发园区皇后工业园区 (72)发明人 苏军峰 (74)专利代理机构 广西南宁汇博专利代理有限 公司 45114 代理人 邹超贤 CN 1824097 A,2006.08.30, 权利要求 2. CN 102145051 A,2011.08.10, 权利要求 1. CN 101757335 。

2、,2010.06.30, 全文 . 贺鹏 . 治咳中成药的选择 .保健医 苑 .2005,( 第 11 期 ),46-47. (54) 发明名称 无糖型麻苏止咳复方制剂的制备方法 (5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糖型麻苏止咳复方制剂 的制备方法, 采用以不同 PH 值的乙醇溶液或 / 和 水溶液作为溶剂, 以半仿生方法提取中药有效成 分, 中药组分和重量份数为 : 麻黄 200 份, 紫苏叶 334份, 荆芥334份, 羌活334份, 防风334份, 苦杏 仁 334 份, 白前 666 份, 桔梗 666 份, 前胡 666 份, 枳壳 334 份, 黄芩 134 份, 水半夏 400 份。

3、, 陈皮 334 份, 茯苓 800 份, 甘草 200 份, 将中药分别干燥, 粗 粉碎, 半仿生浸提, 过滤, 浓缩, 喷雾干燥得到干膏 细粉, 按常规方法混合辅料, 制成片剂、 胶囊剂、 颗 粒剂、 口服液、 丸剂和滴丸剂产品。本方法能提高 产品质量、 生产效率、 节约能源, 本产品为无糖型 制剂满足不同患者的需要, 具有较好经济效益和 社会效益。 (51)Int.Cl. (56)对比文件 审查员 张岩峰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7页 附图1页 (10)授权公告号 CN 103041079 B (45)授权公告日 2015.03.25。

4、 CN 103041079 B 1/2 页 2 1. 一种无糖型麻苏止咳复方制剂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 采用不同 pH 值的乙醇溶 液或 / 和水溶液作为溶剂, 以半仿生方法提取中药有效成分, 中药组分和重量份数为 : 麻黄 200份, 紫苏叶334份, 荆芥334份, 羌活334份, 防风334份, 苦杏仁334份, 白前 666份, 桔 梗 666 份, 前胡 666 份, 枳壳 334 份, 黄芩 134 份, 水半夏 400 份, 陈皮 334 份, 茯苓 800 份, 甘草 200 份, 先对中药分别进行干燥, 粗粉碎, 半仿生浸提, 过滤, 浓缩, 或喷雾干燥得到干 膏细粉,。

5、 进一步按常规方法混合辅料, 制成片剂、 胶囊剂、 颗粒剂、 口服液、 丸剂或滴丸剂, 主 要工艺步骤是 : (1) 中药干燥 : 将中药分别在小于 65的热风进行干燥 ; (2) 粗粉碎 : 将中药分别在常温下用粉碎机粉碎得中药粗粉 ; (3) 半仿生浸提 : 将步骤 (2) 采用中药粗粉用 5 10 倍重量份的不同 pH 值的乙醇溶液 或水溶液连续加热回流提取 3 次, 每次提取 1.5 3 小时, 过滤, 滤液合并备用 ; (4) 将步骤 (3) 滤液减压浓缩, 控制温度为 60 80, 浓缩得到 60 70时的相对密 度为 1.10 1.25 的清膏, 分别回收乙醇和水重复使用, 清膏。

6、或 / 和辅料混合均匀 ; (5) 将步骤 (4) 用水溶液提取经浓缩得到的清膏加入乙醇使含醇量达 50 70% 进行醇 沉, 过滤 ; (6) 将步骤 (5) 醇沉滤液回收乙醇重复使用, 浓缩至 60 70时的相对密度为 1.10 1.25 的稠膏, 稠膏或 / 和辅料混合均匀 ; (7) 喷雾干燥 : 将步骤 (4) 或步骤 (6) 清膏进行喷雾干燥, 即制成干膏粉 ; (8) 将步骤 (7) 干膏粉加辅料按常规方法制成制剂 ; 所述的不同 pH 值的乙醇溶液或水溶液是采用盐酸、 硫酸、 磷酸盐缓冲液和氢氧化钠中 的一种或多种溶液为调节剂 ; 所述的连续浸提3次是第一次浸提用中药粗粉810。

7、倍重量份采用pH调节剂调整pH 值至 2.0 2.5 的水溶液或 pH 值 2.0 2.5 浓度为 50 70乙醇溶液 ; 第二次用中药粗 粉 5 8 倍重量份采用调节剂调整 pH 值至 7.0 7.5 的水溶液或 pH 值 7.0 7.5 浓度为 4060乙醇溶液 ; 第三次浸提用中药粗粉58倍重量份采用调节剂调整pH值至8.0 8.5 的水溶液或 pH 值 8.0 8.5 浓度为 40 60乙醇溶液。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无糖型麻苏止咳复方制剂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所 述的用水溶液提取的清膏加入乙醇使含醇量达 50 70% 进行醇沉。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

8、种无糖型麻苏止咳复方制剂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所 述的辅料包括填充剂和甜味剂 ; 所述的填充剂主要是淀粉、 可溶性淀粉、 乳糖、 糊精、 - 环 糊精、 麦芽糊精、 甘露醇中的一种或几种, 以清膏或干膏每 1000 重量份使用填充剂 100 900 份 ; 所述的甜味剂主要是三氯蔗糖、 阿司帕坦、 乙酰磺胺酸钾、 阿力甜、 环己基氨基磺酸 钠、 甜菊糖和木糖醇的一种或多种以任何配比的混合物, 以清膏或干膏每 1000 重量份使用 甜味剂 1 50 份。 4.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无糖型麻苏止咳复方制剂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所 述的工艺步骤 (4) 经醇提, 浓缩得到的清。

9、膏, 取矫味剂用纯化水或 10 50% 乙醇溶解, 与清 膏混合均匀, 进行喷雾干燥得干膏粉, 备用。 5.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无糖型麻苏止咳复方制剂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所 述的工艺步骤 (4) 经醇提, 浓缩得到的清膏与矫味剂混合均匀, 进行喷雾干燥得干膏粉, 备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041079 B 2 2/2 页 3 用。 6.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无糖型麻苏止咳复方制剂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所 述的工艺步骤 (6) 经水提, 醇沉, 浓缩得到的清膏, 清膏与用纯化水或 10 50% 乙醇溶解的 矫味剂混合均匀备用, 或进一步进行喷雾干燥得。

10、干膏粉备用。 7.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无糖型麻苏止咳复方制剂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所 述的步骤 (6) 经水提, 醇沉, 浓缩得到的清膏, 取清膏与矫味剂混合均匀, 或进一步进行喷雾 干燥得干膏粉备用。 8.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无糖型麻苏止咳复方制剂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所 述的工艺步骤 (7) 将步骤 (4) 或步骤 (6) 清膏不加矫味剂进行喷雾干燥, 即制成干膏粉。 9.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无糖型麻苏止咳复方制剂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所 述的喷雾干燥控制离心转速 15000 转 / 分, 喷雾压力 1 4Kg, 进风温度 180 20。

11、0, 物料 温度 160 120, 出风温度 110 130。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041079 B 3 1/7 页 4 无糖型麻苏止咳复方制剂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中药制剂技术领域, 一种涉及无糖型麻苏止咳复方制剂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上呼吸道感染是最为常见的疾病, 常由外感引起发热、 咳嗽、 痰黄、 气喘、 咽喉肿痛 等症。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抗生素、 解热镇痛药、 止咳化痰药等化学药物治疗, 疗效的稳定 性较差, 副作用大, 长期服用对人体损伤较大。这类治疗属于治表方法, 无法达到人体的阴 阳平衡和根治疾病的效果。 并且上呼吸道感染大都属病毒性感。

12、染, 抗生素往往难以见效, 容 易产生耐药性, 其它化学药也只能对症治疗。 0003 采用传统中药方剂治疗, 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目前, 止咳中药制剂多以蔗糖为 矫味剂, 因蔗糖易吸湿且制备需用辅料较多, 服用量大, 制成的麻苏止咳制剂稳定性较难控 制。这类止咳中药制剂由于含蔗糖量高, 不适用于伴有糖尿病、 高血糖、 高血压和肥胖等症 的患者使用。另外蔗糖过高也对儿童使用药物不利。针对这些情况我公司将麻苏止咳颗粒 开发为无糖型止咳中药制剂以适应社会需求。 0004 本制剂组方以麻黄为君药, 麻黄的有效成分为盐酸麻黄碱。 在酸性环境下, 麻黄等 所含生物碱成分成离子态, 会有较大的溶出且易溶于水。

13、 ; 在碱性环境下生物碱成分呈游离 态, 脂溶性大, 易被人体吸收。 口服药物经过胃肠转运, 经过不同的酸性和碱性环境, 对药物 的药效有较大影响。 传统的中药提取方法多为以水作为溶剂, 半仿生提取则是在其它条件 不变的条件下, 根据仿生学原理模拟人体胃、 小肠、 大肠的体液酸碱度用水或乙醇溶液作为 提取溶剂, 能够更多地提取药物的有效成份, 且有效地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科学合理的制备方法, 生产出质量稳定, 起效快, 口感 好, 老少皆宜的一种无糖型麻苏止咳复方制剂。 0006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 : 一种无糖型麻苏止咳复方制剂的制备方法,。

14、 先将 药材进行粗粉碎, 使药材与溶媒的接触面积增加, 提高有效成分的提取率 ; 采用现代生物 提取的半仿生提取方法, 高效提取中药有效成份, 减压浓缩得到清膏 ; 采用喷雾干燥技术 得到干膏细粉 ; 不使用蔗糖, 采用添加或者不添加矫味剂制备成无糖型制剂。 0007 本发明的无糖型麻苏止咳复方制剂的中药组分和重量份数为 : 0008 麻黄 200 份, 紫苏叶 334 份, 荆芥 334 份, 羌活 334 份, 防风 334 份, 苦杏仁 334 份, 白前 666 份, 桔梗 666 份, 前胡 666 份, 枳壳 334 份, 黄芩 134 份, 水半夏 400 份, 陈皮 334 份。

15、, 茯苓 800 份, 甘草 200 份。 0009 药材的药理药性如下 : 0010 麻黄 : 麻黄 (Herba Ephedrae) , 别名为龙沙、 狗骨、 卑相、 卑盐。主要含有多种生 物碱和少量挥发油。性味 : 性辛、 味微苦, 温。归经 : 归肺、 膀腕经。功能主治 : 发汗散寒, 宣 肺平喘, 利水消肿, 用于风寒感冒, 胸闷喘咳, 风水浮肿, 支气管哮喘。 说 明 书 CN 103041079 B 4 2/7 页 5 0011 紫苏叶 : 紫苏叶 (Folium Perillae) , 别名苏叶、 赤苏、 紫苏、 皱苏、 尖苏、 香苏。 主 要含有少量挥发油和精氨酸等物质。性味。

16、 : 辛, 微温。归经 : 归脾经、 肺经二经。功能主治 : 发表, 散寒, 理气, 和营。 治感冒风寒, 恶寒发热, 咳嗽, 头痛无汗, 气喘, 胸腹胀满, 呕恶腹泻, 咽中梗阻, 妊娠恶阻 , 胎动不安。并能解鱼蟹毒, 痈疮蛇毒。 0012 荆芥 : 荆芥 (Herba Schizonepetae) , 别名为香荆荠、 线荠、 四棱杆蒿、 假苏。 主要 含有挥发油。性味 : 味辛, 微苦, 性微湿。归经 : 入肺、 肝经。功能主治 : 解表散风, 透疹, 消 疮, 止血。用于感冒, 麻疹透发不畅, 便血、 崩漏、 鼻衄。 0013 羌活 : 羌活 (Rhizoma et Radix Not。

17、opterygii) , 别名为羌青、 护羌使者、 胡王使 者、 羌滑、 退风使者、 黑药。主要含有香豆精类化合物和挥发油。性味 : 味辛, 苦, 性温。归 经 : 入膀胱、 肾经。功能主治 : 外感风寒, 头痛无汗, 油印寒湿痹, 风水浮肿, 疮疡肿毒。 0014 防风 : 防风 (Radix Saposhnikoviae) , 别名为铜芸、 回云、 回草、 百枝、 百种。 主要 含有长链脂肪酸、 挥发油、 前胡素和色原酮甙等物质。性味 ; 味辛, 甘, 性微温。归经 : 入膀 胱、 肝、 脾经。功能主治 : 祛风解表, 胜湿止痛, 解痉, 止痒。用于外感风寒, 头痛身痛, 风湿痹 痛, 骨。

18、节酸痛, 腹痛泄泻, 肠风下血, 破伤风, 风疹瘙痒, 疮疡初起。 用于感冒头痛, 风湿痹痛, 风疹瘙痒, 破伤风。 0015 苦杏仁 : 苦杏仁 (Semen Armeniacae Amarum) , 别名为杏仁、 北杏、 光北杏、 光中 杏。主要含有脂肪油、 苦杏仁甙和苦杏仁酶等。性味 : 苦, 微温, 有小毒。归经 : 入肝、 大肠 经。功能主治 : 止咳平喘, 风寒或风热咳嗽, 燥热咳嗽, 肺热咳喘, 润肠通便。 0016 白前 : 白前 (Rhizoma Cynanchi Stauntonii) , 别名为水杨柳、 鹅白前、 草白前、 白马虎、 石蓝、 嗽药。主要含有 - 谷甾醇和高。

19、级脂肪酸等物质。性味 : 辛、 苦, 微温。归经 : 入肺经。功能主治 : 降气化痰, 止咳。用于咳嗽痰多, 气喘, 长于祛痰, 降肺气以平咳喘。 0017 桔梗 : 桔梗 (Platycodon grandiflorus) , 别名为包袱花、 铃铛花、 僧帽花。主要 含有多种皂甙。性味 : 味苦, 辛, 性微温。归经 : 归肺经。功能主治 : 宣肺、 祛痰、 利咽、 排脓、 利五脏、 补气血、 补五劳、 养气。用于治疗咳嗽痰多、 咽喉肿痛、 肺痈吐脓、 胸满胁痛、 痢疾腹 痛、 口舌生疮、 目赤肿痛、 小便癃闭。 0018 前胡 : 前胡 (Radix Peucedani1.Radix Pe。

20、ucedani Praeruptori) , 别名为土当 归、 野当归、 姨妈菜、 罗鬼菜。主要含有香豆精类化合物及挥发油。性味 : 味苦, 辛, 性微寒。 归经 : 归肝经。 功能主治 : 散风清热, 降气化痰。 用于外感风热、 肺热痰郁、 咳喘痰多、 痰黄稠 粘、 哎逆食少、 胸膈满闷。 0019 枳壳 : 枳壳 (Fructus Aurantii) , 别名为只壳、 江枳壳、 商壳、 炒枳壳。主要含有 挥发油和黄酮甙等物质。性味 : 味苦, 酸, 性微寒。归经 : 入肺、 脾、 肝、 胃、 大肠经。功能主 治 : 破气, 行痰, 消积。 治胸膈痰滞, 胸痞, 胁胀, 食积, 噫气, 呕逆。

21、, 下痢后重, 脱肛, 子宫脱垂。 0020 黄芩 : 黄芩 (Radix Scutellariae) , 别名为山茶根、 土金茶根。主要含有黄酮类 化合物。性味 : 苦, 寒。归经 : 归肺、 胆、 脾、 大肠、 小肠经。功能主治 : 清热燥湿, 泻火解毒, 止血, 安胎, 降血压。用于湿温, 暑温胸闷呕恶, 湿热痞满, 泻痢, 黄疸, 肺热咳嗽, 高热烦渴, 血热吐衄, 痈肿疮毒, 胎动不安。 0021 水半夏 : 水半夏 (Pinellia Tuber) , 别名为土半夏、 半夏、 田三七、 疯狗薯。主要 含有挥发油以 - 及 - 氨基丁酸 (aminobutyric acid) , 天。

22、冬氨酸 (aspartic acid) 为主 成分的氨基酸和少量无机元素。性味 : 味辛, 性温, 有毒。归经 : 归脾、 胃经。功能主治 : 燥 说 明 书 CN 103041079 B 5 3/7 页 6 湿化痰, 解毒消肿, 止血。主咳嗽痰多, 痈疮疖肿, 无名肿毒, 毒虫螫伤, 外伤出血。 0022 陈皮 : 陈皮 (Pericarpium Citri Reticulatae) , 别名为橘皮、 贵老、 红皮、 黄橘 皮、 广橘皮、 新会皮、 柑皮、 广陈皮。主要含有黄酮类成分和挥发油。性味 : 性温, 味辛, 味苦。 归经 : 归脾、 胃、 肺经。功能主治 : 理气开胃, 燥湿化痰,。

23、 治脾胃病。 0023 茯苓 : 茯苓 (Poria) , 别名为云苓、 松苓、 茯灵。主要含有三萜类和多糖。性味 : 甘, 淡, 平。归经 : 归心、 肺、 脾经。功能主治 : 小便不利, 水肿胀满, 痰饮咳逆, 呕吐, 脾虚食 少, 泄泻, 心悸不安, 失眠健忘, 遗精白浊。 0024 甘草 : 甘草 (Radix Glycyrrhizae) , 别名为美草、 密甘、 密草、 国老、 粉草、 甜草、 甜根子、 棒草、 皮草。主要含有甘草酸。性味 : 甘, 平。归经 : 入脾、 胃、 肺经。功能主治 : 和 中缓急, 润肺, 解毒, 调和诸药。 0025 4 本发明的制备过程 0026 对药。

24、材分别前处理, 粗粉碎, 半仿生浸提, 过滤, 醇沉或不醇沉, 浓缩, 喷雾干燥得 到干膏细粉。再进一步按常规方法制成片剂、 胶囊剂、 颗粒剂、 口服液、 丸剂或滴丸剂产品。 主要工艺步骤是 : 0027 (1) 药材前处理 : 将各药分别拣选, 清洗, 在 65以下进行干燥 ; 0028 (2) 粗粉碎 : 将药材分别在常温下用粉碎机粉碎为药材粗粉 ; 0029 (3) 半仿生浸提 : 将将步骤 (2) 药材粗粉用 5 10 倍的不同 PH 值的水溶液或乙醇 溶液连续加热回流提取 3 次, 每次时间 1.5 3 小时, 过滤, 滤液合并备用 ; 0030 (4)将步骤 (3)滤液减压浓缩, 。

25、控制浓缩温度为 60 80, 浓缩至相对密度为 1.10 1.25(60 70 ) 的清膏, 分别回收乙醇和水重复使用, 清膏或 / 和辅料混合均匀 ; 0031 (5) 将步骤 (4) 用水溶液提取经浓缩得到的清膏加入乙醇使含醇量达 50 70% 进 行醇沉, 过滤 ; 0032 (6) 将步骤 (5) 醇沉滤液回收乙醇重复使用, 再浓缩至相对密度1.101.25 (60 70) 的稠膏, 稠膏或 / 和辅料混合均匀 ; 0033 (7) 喷雾干燥 : 将步骤 (4) 、(6) 清膏进行喷雾干燥, 得到干膏粉 ; 0034 (8) 制剂生产 : 将步骤 (7) 干膏粉加辅料按常规方法制成制剂。

26、。 0035 以上所述的调节剂是采用盐酸、 硫酸、 磷酸盐缓冲液和氢氧化钠溶液中的一种或 多种溶液。 0036 以上所述的连续浸提 3 次是第一次浸提用中药粗粉 8 10 倍重量份采用 PH 调节 剂调整 PH 值至 2.0 2.5 的水溶液或 PH 值 2.0 2.5 浓度为 50 70的乙醇溶液 ; 第二 次用中药粗粉 5 8 倍重量份采用调节剂调整 PH 值至 7.0 7.5 的水溶液或 PH 值 7.0 7.5浓度为4060乙醇溶液 ; 第三次浸提用中药粗粉58倍重量份采用调节剂调整PH 值至 8.0 8.5 的水溶液或 PH 值 8.0 8.5 浓度为 40 60乙醇溶液。 0037。

27、 以上所述的用水溶液提取经浓缩得到的清膏加入乙醇使含醇量达 50 70% 进行 醇沉。 0038 以上所述的辅料包括填充剂和甜味剂 ; 所述的填充剂主要是淀粉、 可溶性淀粉、 乳 糖、 糊精、 - 环糊精、 麦芽糊精、 甘露醇中的一种或几种, 以清膏或干膏每 1000 重量份使 用填充剂 100 900 份 ; 所述的甜味剂主要是三氯蔗糖、 阿司帕坦、 乙酰磺胺酸钾、 阿力甜、 环己基氨基磺酸钠、 甜菊糖和木糖醇的一种或多种以任何配比的混合物, 以清膏或干膏每 说 明 书 CN 103041079 B 6 4/7 页 7 1000 重量份使用甜味剂 1 50 份。 0039 以上所述的工艺步骤。

28、 (4) 经醇提, 浓缩得到的清膏, 取矫味剂用纯化水或 10 50% 乙醇溶解, 与清膏混合均匀, 进行喷雾干燥得干膏粉, 备用。 0040 以上所述的工艺步骤 (4) 经醇提, 浓缩得到的清膏与矫味剂混合均匀, 进行喷雾干 燥得干膏粉, 备用。 0041 以上所述的工艺步骤 (6) 经水提, 醇沉, 浓缩得到的清膏, 清膏与用纯化水或 10 50% 乙醇溶解的矫味剂混合均匀备用, 或进一步进行喷雾干燥得干膏粉, 备用。 0042 以上所述的步骤 (6) 经水提, 醇沉, 浓缩得到的清膏, 取清膏与矫味剂混合均匀, 或 进一步进行喷雾干燥得干膏粉, 备用。 0043 以上所述的工艺步骤 (7。

29、) 将步骤 (4) 、(6) 清膏不加矫味剂进行喷雾干燥, 即制成 干膏粉, 备用。 0044 以上所述的喷雾干燥控制离心转速 15000 转 / 分, 喷雾压力 1 4Kg, 进风温度 180 200, 物料温度 160 120, 出风温度 110 130。 0045 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 : 0046 1、 本发明无糖型麻苏止咳复方制剂的制备方法, 整个制备过程中均在较低温度下 进行, 能较好保持中药的有效成分。 0047 2、 本发明将中药在常温下粗粉碎, 使中药与溶媒的接触面积增加, 提取率高, 既节 约时间, 又节约能源, 还提高原料的利用率。 0048 3、 采用半仿生浸提方法,。

30、 用不同 PH 值的乙醇溶液或者水溶液为溶剂, 高效提取药 材中生物碱等有效成份。 0049 4、 用不同 PH 值的水溶液为溶剂提取经醇沉, 除去水提液中淀粉、 蛋白质等杂质。 0050 5、 采用喷雾干燥技术, 所制成的药品材料均匀度高, 人体容易吸收。 0051 6、 本发明制成产品质量稳定, 起效快, 口感较好, 适宜于老少病人使用, 也能满足 糖尿病、 高血糖、 高血压和肥胖等症的患者需要。临床试验表明总有效率 94.19, 治愈率 79.07; 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总有效率提高9.19, 治愈率提高5.74, 具有显著性差异, 表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0052 附图说明 0053。

31、 图 1 为本无糖型麻苏止咳复方制剂的制备方法的工艺流程示意图。 0054 具体实施方式 : 0055 以下结合实施例, 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56 一、 制备方法 : 0057 本无糖型麻苏止咳复方制剂的处方 (重量计) : 0058 麻黄200g、 紫苏叶334g、 荆芥334g、 羌活334g、 防风334g、 苦杏仁334g、 白前666g、 桔梗666g、 前胡666g、 枳壳334g、 黄芩134g、 水半夏400g、 陈皮334g、 茯苓800g和甘草200g。 0059 实施例 1 : 颗粒剂的制备一 0060 将处方麻黄等十五味药材加热回流提取三次, 第一次用原药粗。

32、粉 10 倍重量份 PH 值 2.0 的水加热回流提取 2 小时, 过滤 ; 第二次将药渣用原药粗粉 8 倍重量份 PH 值 7.0 的 水加热回流提取 2 小时, 过滤 ; 第三次将滤渣用原药粗粉 8 倍重量份 PH 值 8.0 的水加热回 流提取 2 小时, 过滤。滤液合并, 浓缩至相对密度为 1.10 (70 ) 的清膏。清膏加入乙醇使 说 明 书 CN 103041079 B 7 5/7 页 8 含醇量达 70%, 静置 24 小时, 滤过, 回收乙醇, 浓缩至相对密度为 1.20 (70 ) 的稠膏。稠膏 进行喷雾干燥。干燥过程控制离心转速 15000 转 / 分, 喷雾压力 3 4。

33、Kg, 进风温度 180 200, 物料温度 120 160, 出风温度 120 130, 得干膏细粉 1580g。将干膏细粉加入 糊精 470g、 乙酰磺氨酸钾 30 g, 混合均匀, 按常规方法制粒, 干燥, 制成颗粒剂。 0061 实施例 2 : 颗粒剂的制备二 0062 将处方麻黄等十五味药材加热回流提取三次, 第一次用原药粗粉 10 倍重量份 PH 值 2.0 的水加热回流提取 2 小时, 过滤 ; 第二次将药渣用原药粗粉 8 倍重量份 PH 值 7.0 的 水加热回流提取 2 小时, 过滤 ; 第三次将滤渣用原药粗粉 8 倍重量份 PH 值 8.0 的水加热回 流提取 2 小时, 。

34、过滤。滤液合并, 浓缩至相对密度为 1.10 (70 ) 的清膏。清膏加入乙醇使 含醇量达 70%, 静置 24 小时, 滤过, 回收乙醇, 浓缩至相对密度为 1.20 (70 ) 的稠膏。稠膏 进行喷雾干燥。干燥过程控制离心转速 15000 转 / 分, 喷雾压力 3 4Kg, 进风温度 180 200, 物料温度 120 160, 出风温度 120 130, 得干膏细粉 1480g。将干膏细粉加入 糊精 640g, 混合均匀, 按常规方法制粒, 干燥, 制成颗粒剂。 0063 实施例 3 : 颗粒剂的制备三 0064 将处方麻黄等十五味药材加热回流提取三次, 第一次用原药粗粉 10 倍重量。

35、份 PH 值 2.0 浓度 60乙醇溶液加热回流提取 2 小时, 过滤 ; 第二次将药渣用原药粗粉 8 倍重量 份 PH 值 7.0 浓度 60的乙醇溶液加热回流提取 2 小时, 过滤 ; 第三次将滤渣用原药粗粉 8 倍重量份 PH 值 8.0 浓度 60乙醇溶液加热回流提取 2 小时, 过滤 ; 滤液合并, 回收乙醇, 浓 缩得到相对密度为 1.15 (70 ) 的清膏 ; 取三氯蔗糖 50 g 溶解于 500g50% 乙醇中, 与清膏 混匀, 进行喷雾干燥, 干燥过程控制 : 离心转速 15000 转 / 分, 喷雾压力 3 4Kg, 进风温度 190 200, 物料温度 120 160,。

36、 出风温度 120 130, 得干膏细粉 1562g ; 干膏细粉 加入糊精 446g, 混合均匀, 按常规方法制粒, 干燥, 制成颗粒剂。 0065 实施例 4 : 颗粒剂的制备四 0066 将处方麻黄等十五味药材加热回流提取三次, 第一次用原药粗粉 10 倍重量份 PH 值 2.0 浓度 70乙醇溶液加热回流提取 2 小时, 过滤 ; 第二次将药渣用原药粗粉 8 倍重量 份 PH 值 7.0 浓度 70的乙醇溶液加热回流提取 2 小时, 过滤 ; 第三次将滤渣用原药粗粉 8 倍重量份 PH 值 8.0 浓度 70乙醇溶液加热回流提取 2 小时, 过滤 ; 滤液合并, 回收乙醇, 浓 缩得到。

37、相对密度为 1.20 (70 ) 的清膏 ; 取清膏进行喷雾干燥, 干燥过程控制 : 离心转速 15000 转 / 分, 喷雾压力 3 4Kg, 进风温度 190 200, 物料温度 120 160, 出风温度 120 130, 得干膏细粉 1442g ; 将干膏细粉加入三氯蔗糖 37 g、 阿力甜 20g、 可溶性淀粉 507g, 混合均匀, 按常规方法制粒, 干燥, 制成颗粒剂。 0067 实施例 5 : 分散片的制备 0068 将处方麻黄等十五味药材加热回流提取三次, 第一次用原药粗粉8倍重量份PH值 2.2 的 65% 乙醇溶液提取 3 小时, 过滤 ; 第二次将药渣用原药粗粉 6 倍。

38、重量份 PH 值 7.3 的 50%乙醇溶液提取2小时, 过滤 ; 第三次将药渣用原药粗粉6倍重量份PH值8.0的50%乙醇 溶液提取 2 小时, 过滤 ; 滤液合并, 回收乙醇, 浓缩至相对密度 1.10(60) 的清膏 ; 清膏进 行喷雾干燥。干燥过程控制 : 离心转速 15000 转 / 分, 喷雾压力 2 3Kg, 进风温度 180 190, 物料温度 140 130, 出风温度 110 120, 得干膏细粉 1680g ; 取羧甲淀粉钠 37g、 交聚维酮 106g、 微晶纤维素 96g 与干膏细粉混合均匀, 按常规方法制粒, 干燥, 加入硬 说 明 书 CN 103041079 B。

39、 8 6/7 页 9 脂酸镁 8g、 二氧化硅 14g, 混匀, 按常规方法压片, 制成分散片。 0069 实施例 6 : 胶囊剂的制备 0070 将处方麻黄等十五味药材加热回流提取三次, 第一次用原药粗粉8倍重量份PH值 2.2 的 70% 乙醇溶液加热回流提取 2.5 小时, 过滤 ; 第二次将药渣用原药粗粉 6 倍重量份 PH 值 7.3 的 60% 乙醇溶液加热回流提取 1.5 小时, 过滤 ; 第三次将药渣用原药粗粉 6 倍重量份 PH 值 8.0 的 50% 乙醇溶液加热回流提取 1.5 小时, 过滤 ; 滤液合并, 回收乙醇, 浓缩至相对 密度 1.15(60) 的清膏 ; 清膏。

40、进行喷雾干燥。干燥过程控制 : 离心转速 15000 转 / 分, 喷 雾压力 2.5 3Kg, 进风温度 170 180, 物料温度 120 130, 出风温度 115 120, 得干膏细粉 1680g ; 加入硬脂酸镁 16、 滑石粉 8, 混合均匀, 按常规方法装入空心胶囊, 制成 胶囊剂。 0071 实施例 7 : 片剂的制备 0072 将处方麻黄等十五味药材加热回流提取三次, 第一次用原药粗粉6倍重量份PH值 2.0的50%乙醇溶液加热回流提取2小时, 过滤 ; 第二次用原药粗粉6倍重量份PH值7.5的 50%乙醇溶液加热回流提取2小时, 过滤 ; 第三次用原药粗粉6倍重量份PH值8。

41、.3的50%乙 醇溶液加热回流提取 2 小时, 过滤。滤液合并, 回收乙醇, 浓缩至相对密度 1.20 (60) 的清 膏, 清膏进行喷雾干燥。干燥过程控制 : 离心转速 15000 转 / 分, 喷雾压力 2.5 3Kg, 进风 温度 170 180, 物料温度 150 160, 出风温度 120 130, 得喷雾干燥细粉 1800g ; 加入二氧化硅 90g、 硬脂酸镁 27g, 混合均匀, 按常规方法压片, 制成片剂。 0073 实施例 8 : 滴丸剂的制备 0074 将处方麻黄等十五味药材加热回流提取三次, 第一次用原药粗粉 6 倍重量份 PH 值 2.5 的 50% 乙醇溶液加热回流。

42、提取 2.5 小时, 过滤 ; 第二次用原药粗粉 5 倍重量份 PH 值 7.5 的 40% 乙醇溶液加热回流提取 2.5 小时, 过滤 ; 第三次用原药粗粉 5 倍重量份 PH 值 8.3 的 40% 乙醇溶液加热回流提取 2.5 小时, 过滤。滤液合并, 回收乙醇, 浓缩至相对密度 1.20 (60) 的清膏 ; 清膏进行喷雾干燥。干燥过程控制 : 离心转速 15000 转 / 分, 喷雾压力 2 3Kg, 进风温度 180 190, 物料温度 140 150, 出风温度 125 135, 得喷雾干燥细 粉 ; 加入适量的水或 / 和黄酒, 制成水丸剂或加入适量乙醇和大豆油制成软材, 软材。

43、用微丸 制丸机制丸, 干燥, 过筛, 制成微丸 ; 或以聚乙二醇 6000 为基质、 二甲基硅油为冷凝液, 滴制 成丸, 制成滴丸剂。 0075 实施例 9 : 口服液剂的制备 0076 将处方麻黄等十五味药材加热回流提取三次, 第一次用原药粗粉7倍重量份PH值 2.0 的水加热回流提取 2 小时, 过滤 ; 第二次用原药粗粉 5 倍重量份 PH 值 7.5 的水加热回 流提取 2 小时, 过滤 ; 第三次用原药粗粉 5 倍重量份 PH 值 8.3 的水加热回流提取 2 小时, 过 滤 ; 滤液合并, 浓缩至相对密度 1.20(60) 的清膏, 清膏加入乙醇使含醇量达 60%, 静置 24 小。

44、时, 滤过, 回收乙醇, 浓缩至相对密度 1.20 的稠膏 ; 按常规方法取甜菊糖 18g 溶解于 100g 纯化水中、 加入苯甲酸钠、 适量纯化水, 与稠膏混合均匀, 制成口服液。 0077 实施例 10 : 含片的制备一 0078 将处方麻黄等十五味药材加热回流提取三次, 第一次用原药粗粉6倍重量份PH值 2.5 的 50% 乙醇溶液加热回流提取 2 小时, 第二次用原药粗粉 5 倍重量份 PH 值 7.5 的 50% 乙醇溶液加热回流提取 2 小时, 第三次用原药粗粉 5 倍重量份 PH 值 8.3 的 50% 乙醇溶液提 说 明 书 CN 103041079 B 9 7/7 页 10 。

45、取, 提取 2 小时, 过滤。滤液回收乙醇, 浓缩至相对密度 1.25(60) 的清膏 ; 取清膏进行喷 雾干燥。 干燥过程控制 : 离心转速15000转/分, 喷雾压力23Kg, 进风温度180190, 物料温度140150, 出风温度125135, 得喷雾干燥细粉 ; 加入阿斯巴坦、 阿力甜, 按 常规方法制粒, 干燥, 压片, 制成含片。 0079 实施例 11 : 含片的制备二 0080 将处方麻黄等十五味药材加热回流提取三次, 第一次用原药粗粉6倍重量份PH值 2.5 的 50% 乙醇溶液加热回流提取 2 小时, 第二次用原药粗粉 5 倍重量份 PH 值 7.5 的 50% 乙醇溶液。

46、加热回流提取 2 小时, 第三次用原药粗粉 5 倍重量份 PH 值 8.3 的 50% 乙醇溶液提 取, 提取 2 小时, 过滤。滤液回收乙醇, 浓缩至相对密度 1.25(60) 的清膏 ; 取清膏进行喷 雾干燥。 干燥过程控制 : 离心转速15000转/分, 喷雾压力23Kg, 进风温度180190, 物料温度140150, 出风温度125135, 得喷雾干燥细粉 ; 按常规方法制粒, 干燥, 压 片, 制成含片。 0081 二、 临床试验 0082 1、 一般资料 : 0083 本公司产品经南宁市高新社区卫生服务站、 南宁市邕宁社区卫生服务站等两家社 区医院进行临床试验, 试验方法为选取典。

47、型门诊病历实行平行对照, 随机分组。 分为治疗组 和对照组, 治疗组 86 例, 其中男 47 例, 女 39 例, 年龄最小 6 岁, 最大 61 岁, 病程最短 2d, 最 长 10d。对照组 60 例, 男 37 例, 女 23 例, 年龄最小 6 岁, 最大 56 岁, 病程最短 1d, 最长 7d。 两组病例, 性别, 年龄, 病程, 病情等无显著差异, 具有可比性。 0084 2、 诊断标准 : 参照 中医内科学 之风寒袭肺咳嗽症。症见咳声重浊, 气急, 喉痒, 咯痰稀薄色白, 常伴鼻塞, 流清涕, 头痛, 肢体酸楚, 恶寒发热, 无汗等表证, 舌苔薄白, 脉浮 或浮紧。 0085。

48、 3、 治疗方法 : 治疗组使用本公司的产品, 每日3次, 每次一剂 ; 儿童酌减 ; 对照组 : 服用市面上其他同类止咳产品, 按说明书服用, 儿童酌减。用药 5 7 天后观察疗效。 0086 4、 疗效标准 : 0087 痊愈 : 咳嗽等临床症状消失, 两肺叶呼吸声正常, 胸部透视为双肺纹理正常 ; 0088 有效, 咳嗽较轻, 少痰或无痰液及其他临床症状消失 ; 0089 无效, 咳嗽及其它临床症状不减轻或加重, 听诊可闻及两肺叶呼吸音增粗或伴散 在干湿性哕音, 肺部 X 线摄片检查肺纹理增粗。 0090 5、 治疗结果 : 0091 治疗组 : 痊愈 68 例, 有效 13 例, 无效 5 例, 总有效率 94.19%, 治愈率 79.07%。 0092 对照组 : 痊愈 44 例, 有效 7 例, 无效 9 例, 总有效率 85%, 治愈率 73.33%。 0093 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总有效率提高 9.19%, 治愈率提高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