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次氯酸钠催化氧化合成水合肼.pdf

上传人:g**** 文档编号:831706 上传时间:2018-03-14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211.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92108205.3

申请日:

1992.07.10

公开号:

CN1081180A

公开日:

1994.01.26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公开

IPC分类号:

C07C241/02; C07C243/10

主分类号:

C07C241/02; C07C243/10

申请人:

化学工业部西南化工研究院;

发明人:

李云华; 李世昌; 余锡其; 杜士杰; 郭定初; 殷世惠

地址:

646300四川省泸州市安富镇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氨次氯酸钠催化氧化法合成水合肼,采用的是稀土-硅胶-磷酸盐催化剂,以丁酮为反应介质,用次氯酸钠氧化氨,经丁酮连氮合成水合肼。本发明在低的氨与次氯酸钠比(摩尔)条件下,反应液中的丁酮连氮与水分层,因而提取丁酮连氮所需能耗低于传统的制肼工艺,成为一种低能耗、成本低的制肼新工艺。

权利要求书

1: 氨次氯酸钠催化氧化合成水合肼新工艺其特征是:采用CL-5型的稀土-硅胶-磷酸盐催化剂,以丁酮为反应介质,合成不溶于水的中间体丁酮连氮,并经相分离器分出丁酮连氮,再经水解得到水合肼;
2: 按权利要求1的氨次氯酸钠催化氧化法合成水合肼新工艺其特征是: a、氨:次氯酸钠(摩尔比)为2~12∶1; b、丁酮:次氯酸钠(摩尔比)为2~8∶1; c、催化剂为次氯酸钠的0.1~4.0%(重量)。

说明书


本发明提供一种氨次氯酸钠催化氧化合成水合肼的新工艺。

    水合肼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和用途广泛的化工产品,以水合肼为原料的精细化工产品几乎涉及所有领域。由于水合肼的应用不断扩大,因此生产工艺不断改进,目前国内外生产水合肼的方法有氨氧化法(又名拉希法)、甲酮连氮法(又名拜耳法)、尿素法和双氧水法。

    众所周知,美国专利910,858(拉希法)以次氯酸钠为氧化剂合成水合肼,该法需要大量过剩的氨,氨∶次氯酸钠的摩尔比为30∶1;反应液中水合肼浓度只有1~2%;美国专利3494737(拜耳酮连氮法)以丙酮为反应介质,避免了水合肼的分解,但氨∶次氯酸钠的摩尔比为20∶1,且丙酮连氮水解产物中,水合肼浓度低(7%),因而生产水合肼的能耗高;美国专利3442612对拉希法工艺进行了改进,用尿素代替氨作氮源,虽然操作简便,投资少,但在反应液中水合肼的浓度只有3%左右,存在能耗高及副产物多等缺点。

    针对上述工艺的不足之处,本发明提供一种在稀土-硅胶-磷酸盐催化剂存在下,用次氯酸钠氧化氨合成水合肼的新工艺,用丁酮代替传统的丙酮,在本发明所用的工艺条件下,反应液中丁酮连氮与水分层,因而提取丁酮连氮所需能耗低于拜耳的甲酮连氮法。

    氨次氯酸钠催化氧化法合成水合肼新工艺的特征是:采用CL-5型稀土-硅胶-磷酸盐催化剂,并按以下物料比:

    a、氨:次氯酸钠(摩尔比)为2~12∶1;

    b、丁酮:次氯酸钠(摩尔比)为2~8∶1;

    c、催化剂为次氯酸钠的0.1~4.0%(重量比)。

    氨次氯酸钠催化氧化法合成水合肼的反应式如下:

    主反应

    副反应

    首先,次氯酸钠与氨反应生成氯胺;氯胺与氨反应生成水合肼;水合肼与丁酮反应生成丁酮连氮;丁酮连氮水解即得水合肼。

    氨次氯酸钠催化氧化合成水合肼仍有副反应。副反应(5)和(6)地存在,降低了丁酮连氮的收率,且为许多金属离子所加速,但可以加入催化剂来抑制副反应。在反应体系中加入一定量的催化剂,其作用十分明显,可使合成丁酮连氮收率提高8~12%。

    本发明提供的合成水合肼新工艺具有如下特点:采用稀土-硅胶-磷酸盐催化剂,低的氨/次氯酸钠摩尔比,由丁酮作反应介质合成中间体丁酮连氮,避免了水合肼被破坏的危险。在本发明提供的催化剂和工艺条件下,丁酮连氮收率(以次氯酸钠计)可达90%以上。丁酮连氮与水分层而易于提取,经水解能定量地生成水合肼,蒸发能耗降低,水解釜中水合肼浓度可达35%左右。

    氨次氯酸钠催化氧化合成水合肼的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将氨引入氨水制备釜A,制成浓度为20~30%的氨水,将氯气和烧碱送入次氯酸钠合成釜B,在此制成活性氯含量为8~14%的次氯酸钠溶液,将丁酮、氨水、次氯酸钠和CL-5型稀土-硅胶-磷酸盐催化剂一起加入丁酮连氮合成釜C。搅拌升温至15~80℃(压力为常压~0.5Mpa),反应0.5~5小时,反应完毕,停止加热和搅拌,将反应液输入相分离器D,在此反应液分为两层:上层为含丁酮连氮的油相,将它输入蒸馏塔E,塔顶蒸出的丁酮返回丁酮连氮合成釜C。将提浓的丁酮连氮输入水解塔F,在130~190℃及0.2~1.2Mpa下,丁酮连氮水解得到浓度为35%左右的水合肼。将稀水合肼输入提浓塔G,塔顶蒸出的水返回水解塔F,塔釜得到水合肼产品。

    相分离器D的下层为水相,输入脱氨塔H,蒸出的氨的丁酮返回合成釜C,塔底排出的盐水,输入浓缩塔I,塔顶蒸出的水返回水解塔F,塔底排出的饱和盐水送入电解槽供生产氯气和烧碱之用。

    本发明提供的氨次氯酸钠催化氧化合成水合肼新工艺,其主要优点如下:(1)与拉希法和拜耳法相比,由于无大量的氨循环及水解产物中水合肼的浓度较高,因而投资少,能耗低;(2)水合肼生产成本较上述其它方法约低1/4;(3)催化剂可以回收利用;(4)副产物少,有利于环境保护;(5)反应器易于放大。

    下面用实例将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在本发明中,丁酮连氮的合成收率以加入的次氯酸钠为计算基准。本发明无论是以新鲜丁酮或回收丁酮作原料进行反应,所得丁酮连氮收率均可达90%以上,合成水合肼总收率为90%。

    实例一

    在三颈玻璃瓶中,加入氨水(浓度25%左右)200克,次氯酸钠(活性氯含量10%)200克,丁酮100克,搅拌升温至10~80℃,反应1~5小时后,停止反应。将反应液移入相分离器,待反应液静置分层后,分出上层油相称重,并分析其中丁酮连氮含量,以次氯酸钠计的丁酮连氮收率为82.98%。

    实例二

    除加入CL-5催化剂0.5克以外,其它照实例一的条件及操作方法进行反应,反应结束后,分出油相中丁酮连氮含量,以次氯酸钠计的丁酮连氮收率为92.82%

    实例三

    在120升反应器内加入氨水(28.10%)11.5Kg,丁酮5Kg,次氯酸钠(活性氯含量11.31%)14.32Kg,催化剂(稀土-硅胶)0.30Kg,其它照实例一的条件及操作方法进行反应,所得丁酮连氮收率为93.96%。

    实例四

    将上述反应所得的丁酮连氮在56升水解釜中按下述条件进行加压水解:水解温度130~190℃,水解压力0.1~1.0Mpa;水∶丁酮连氮(摩尔比)3~12,水解时间2~6小时,水解完毕,以丁酮连氮计的水解收率为99%,水解釜内水合肼浓度为28.16%。将此稀水合肼提浓至80%水合肼,收率为98%。

氨次氯酸钠催化氧化合成水合肼.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氨次氯酸钠催化氧化合成水合肼.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氨次氯酸钠催化氧化合成水合肼.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氨次氯酸钠催化氧化合成水合肼.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氨次氯酸钠催化氧化合成水合肼.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氨次氯酸钠催化氧化法合成水合肼,采用的是稀土-硅胶-磷酸盐催化剂,以丁酮为反应介质,用次氯酸钠氧化氨,经丁酮连氮合成水合肼。本发明在低的氨与次氯酸钠比(摩尔)条件下,反应液中的丁酮连氮与水分层,因而提取丁酮连氮所需能耗低于传统的制肼工艺,成为一种低能耗、成本低的制肼新工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化学;冶金 > 有机化学〔2〕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