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小儿麻痹后遗症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治疗小儿麻痹后遗症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511001749.9 (22)申请日 2015.12.29 A61K 36/9068(2006.01) A61P 25/00(2006.01) A61P 21/00(2006.01) A61K 35/646(2015.01) (71)申请人 余勇 地址 236000 安徽省阜阳市颍州区王店镇余 庄村余庄 28 户 (72)发明人 余勇 (74)专利代理机构 安徽省阜阳市科颍专利事务 所 34108 代理人 孟力 (54) 发明名称 一种治疗小儿麻痹后遗症的药物及其制备方 法 (5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小儿麻痹后遗症的药 。
2、物及其制备方法, 其主要是由紫菀, 麦冬, 黄芪, 党 参, 当归, 白芍, 五味子, 甘草, 钩藤, 忍冬藤, 全蝎 等按一定重量配比制备而成, 本发明药物具有活 血舒筋, 祛风止痛, 托毒生肌的功能, 用于缓解治 疗小儿麻痹后遗症见效快, 疗效好, 无副作用。 (51)Int.Cl.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6页 CN 105521473 A 2016.04.27 CN 105521473 A 1.一种治疗小儿麻痹后遗症的药物, 其特征在于: 它是由下列用量范围内的原料药制 成: 紫菀4-8克, 麦冬4-8克, 黄芪10-20克, 。
3、党参8-10克, 当归8-10克, 白芍4-5克, 五味子4-5 克, 甘草4-5克, 钩藤8-10克, 忍冬藤8-10克, 全蝎4-8克, 首乌4-8克, 牛膝4-8克, 葛根4-8克, 秦艽4-5克, 羌活4-5克, 天麻4-5克, 天竺黄4-5克, 肉桂10-20克, 三七8-10克, 木通8-10克, 荆芥8-10克, 防风8-10克, 乳香8-10克, 没药8-10克, 透骨草8-10克, 前胡5-7克, 威灵仙4-8 克, 杜仲4-5 克, 独活4-5 克, 红花2-3克, 桃仁3-4克, 续断5-6克, 木瓜4-6克, 生姜4-6克, 伸 筋草6-8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4、药物, 其中各原料药的用量为: 紫菀6克, 麦冬6克, 黄芪15克, 党参9克, 当归9克, 白芍4.5克, 五味子4.5克, 甘草4.5克, 钩藤9克, 忍冬藤9克, 全蝎6克, 首乌6克, 牛膝6克, 葛根6克, 秦艽4.5克, 羌活4.5克, 天麻4.5 克, 天竺黄4.5克, 肉桂15克, 三七9克, 木通9克, 荆芥9克, 防风9克, 乳香9克, 没药9克, 透骨 草9克, 前胡6克, 黄精9克, 侧柏叶9克, 威灵仙6克, 杜仲4.5 克、 独活4 5 克, 红花3克, 桃仁3 克, 续断6克, 木瓜6克, 生姜5克, 伸筋草7克。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药物的制备方法, 它包。
5、括下列步骤: (一) 备料 (1) 紫菀: 拣去杂质, 除去残茎, 洗净, 稍闷润, 切成小段, 晒干; (2) 麦冬: 拣净杂质, 用水浸泡, 捞出, 润透后抽去心, 再洗净晒干; (3) 黄芪: 拣净杂质, 除去残留的根头和空心较大的根, 用水浸泡, 捞出, 润透后及时切 片, 晒干; (4) 党参: 洗净泥沙后润透去芦, 切片或切段, 晒干; (5) 当归: 拣去杂质, 洗净, 闷润, 稍晾, 切片晒干; (6) 白芍: 拣去杂质, 分开大小个, 用水浸泡至八成透, 捞出, 晒晾, 润至内外湿度均匀, 切片, 干燥; (7) 五味子: 筛去灰屑, 除去杂质, 置蒸笼内蒸透, 取出晒干; 。
6、(8) 甘草: 拣去杂质, 洗净, 用水浸泡至八成透时, 捞出, 润透, 切片, 晾干; (9) 钩藤: 拣去老梗、 杂质, 洗净, 晒干; (10) 忍冬藤: 拣去杂质, 用水浸泡, 润透, 切片, 晒干; (11) 全蝎: 清水漂去盐质, 晒干, 或微火焙用; (12) 何首乌: 拣去杂质, 洗净, 用水泡至八成透, 捞出, 润至内外湿度均匀, 切片或切成 方块, 晒干; (13) 牛膝: 拣去杂质, 洗净, 润软, 去芦, 切段, 晒干; (14) 葛根: 拣去杂质, 洗净, 用水浸泡, 捞出, 润透, 及时切片, 晒干; (15) 秦艽: 拣去杂质, 除去芦头, 稍浸, 润透切片, 晒。
7、干; (16) 羌活: 拣去杂质, 洗净, 润透, 切片, 晾干; (17) 天麻: 拣去杂质, 大小分档, 用水浸泡至七成透, 捞出, 稍晾, 再润至内外温度均匀, 切片, 晒干; (18) 天竺黄: 取原药材, 除去杂质、 灰屑; (19) 肉桂: 拣净杂质, 刮去粗皮, 用时打碎, 或刮去粗皮, 用温开水浸润片刻, 切片, 晾 权 利 要 求 书 1/2 页 2 CN 105521473 A 2 干; (20) 三七: 拣净杂质, 捣碎, 润透后切片晒干; (21) 木通: 用水稍浸泡, 闷润至透, 切片, 晒干; (22) 荆芥: 拣净杂质, 用水略泡, 捞出切段, 晒干; (23) 。
8、防风: 除去残茎, 用水浸泡, 捞出, 润透切片, 晒干; (24) 乳香: 拣去砂子杂质; (25) 没药: 拣去杂质, 打成碎块; (26) 透骨草: 拣净杂质, 切段; (27) 前胡: 取原药材, 除去杂质, 洗净, 润透, 切薄片, 干燥, 筛去碎屑; (28) 黄精: 洗净泥土, 略润, 切片, 晒干; (29) 侧柏叶: 拣净杂质, 揉碎去梗, 筛净灰屑; (30) 威灵仙: 拣净杂质, 除去残茎, 用水浸泡, 捞出润透, 切段, 晒干; (31) 杜仲: 除去粗皮, 洗净, 润透, 切成方块或丝条, 晒干; (32) 独活: 拣去杂质, 分开大小个, 洗净, 润透后切片, 干燥。
9、; (33) 红花: 拣净杂质, 除去茎叶、 蒂头, 晒干; (34) 桃仁: 除去硬壳杂质, 置沸水锅中煮至外皮微皱, 捞出, 浸入凉水中, 搓去种皮, 晒 干, 簸净; (35) 续断: 洗净泥沙, 除去残留根头, 润透后切片晒干, 筛去屑; (36) 木瓜: 清水洗净, 稍浸泡, 闷润至透, 置蒸笼内蒸熟, 趁热切片, 日晒夜露, 以由红转 紫黑色为止; (37) 生姜: 拣去杂质, 洗净泥土, 用时切片; (38) 伸筋草: 筛去灰屑, 拣净杂质, 切成小段; (二) 制备 (1) 将所述重量的紫菀, 麦冬, 黄芪, 党参, 当归, 白芍, 五味子, 甘草, 钩藤, 忍冬藤, 全 蝎,。
10、 首乌, 牛膝, 葛根, 秦艽, 羌活, 天麻, 天竺黄, 肉桂, 三七, 木通, 荆芥, 防风, 乳香, 没药, 透 骨草, 前胡, 黄精, 侧柏叶, 威灵仙, 杜仲, 独活, 红花, 桃仁, 续断, 木瓜, 生姜, 伸筋草药物, 第 一次加水8倍量, 浸泡60分钟后, 武火煎煮沸腾, 再用文火煎煮30分钟, 过滤得第一次煎煮 液, 将第一次煎煮液倒入容器内; (2) 将过滤的药渣加水6倍量, 武火煮沸, 再用文火煎煮20分钟过滤, 将第二次煎煮液倒 入容器内, 武火煮沸, 再用文火煎煮10分钟; (3) 将两次煎煮液混合搅拌均匀, 即得药液, 分成6剂服用。 权 利 要 求 书 2/2 页。
11、 3 CN 105521473 A 3 一种治疗小儿麻痹后遗症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小儿麻痹后遗症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属中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小儿麻痹后遗症又称脊髓灰质炎后遗症。 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脊髓神经感 染性疾病。 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以夏、 秋季发病率最高。 6个月5岁的小儿最易染病。 现代医 学认为本病是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 由脊髓灰质炎病毒, 经飞沫和粪便两个途径传播, 也可 通过病毒污染了的食物、 水、 手及各种用品如衣服。 玩具、 书籍等, 经口而入, 使小儿患病。 病 毒主要侵犯脊髓前角运动神经细胞, 受侵部位发生炎症病变。
12、, 致使相应肌肉弛缓性麻痹。 中 医学把本病归属“痿证“范畴。 痿是指肢体筋脉弛缓, 手足萎软无力, 不能随意活动的病症。 认为主要由风、 寒、 湿邪侵入肺胃二经, 使气血流通不畅, 筋肉脉络失于濡养所致。 或因久病 肝肾亏损, 则见筋骨肌肉萎缩, 甚至畸形。 由于西药无法有效快速治疗小儿麻痹后遗症, 因 此人们对有效治疗小儿麻痹后遗症的中药药物存在极大的需求, 至今为止, 还没有发现关 于本发明的有关报道。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人依据中医理论的研究和临床试验的反复验证, 终于找到了有效缓解治疗 小儿麻痹后遗症的药物, 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0004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更有效的缓解治。
13、疗小儿麻痹后遗症的中药组合药物。 0005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就是提供了该中药组合药物的制备方法。 0006 本发明药物是选择紫菀, 麦冬, 黄芪, 党参, 当归, 白芍, 五味子, 甘草, 钩藤, 忍冬 藤, 全蝎, 首乌, 牛膝, 葛根, 秦艽, 羌活, 天麻, 天竺黄, 肉桂, 三七, 木通, 荆芥, 防风, 乳香, 没 药, 透骨草, 前胡, 黄精, 侧柏叶, 威灵仙, 杜仲、 独活, 红花, 桃仁, 续断, 木瓜, 生姜, 伸筋草原 料药进行组合制备的, 将这些药物组合使得各药物功效产生协同作用, 从而能够有效治疗 小儿麻痹后遗症。 其中, 选用紫菀是因为其性味苦, 温, 入肺经, 有。
14、温肺, 下气, 水痰, 止咳的 功能, 治风寒, 咳嗽, 止喘, 虚劳咳吐脓血。 选用麦冬是因为其性味甘微苦, 寒, 入肺、 胃、 心 经, 有养阴润肺, 清心除烦, 益胃生津的功能, 治肺燥干咳, 吐血, 咯血, 肺痿, 肺痈, 虚劳烦 热, 清渴, 热病津伤, 咽干口燥, 便秘。 选用黄芪是因为其性味甘, 微温, 入肺、 脾经, 生用有益 卫固表, 利水消肿, 托毒, 生肌的功能, 治自汗, 盗汗, 血痹, 浮肿, 痈疽不溃或溃久敛; 炙用有 补中益的功能, 治内伤劳倦, 脾虚泄泻, 脱肛, 气虚血脱, 崩带及一切气衰血虚之症。 选用党 参是因为其性味甘, 平, 入手、 足太阴经气分, 有。
15、补中益气, 生津的功能, 治脾胃虚弱, 气血两 亏, 体倦无力, 食少, 口渴, 久泻, 脱肛。 选用当归是因为其性味甘辛, 温, 入心、 肝、 脾经, 有补 血和血, 调经止痛, 润燥滑肠的功能, 治月经不调, 经闭腹痛, 癥瘕结聚, 崩漏, 血虚头痛, 眩 晕, 痿痹, 肠燥难便, 赤痢后重, 痈疽疮疡, 金疮, 跌扑损伤。 选用白芍是因为其性味苦酸, 凉, 入肝、 脾经, 有养血柔肝, 缓中止痛, 敛阴收汗的功能, 治胸腹胁肋疼痛, 泻痢腹痛, 自汗盗 汗, 阴虚发热, 月经不调, 崩漏, 带下。 选用五味子是因为其性味酸, 温, 入肺、 肾经, 有敛肺, 说 明 书 1/6 页 4 C。
16、N 105521473 A 4 滋肾, 生津, 收汗, 涩精的功能, 治肺虚喘咳, 口干作渴, 自汗, 盗汗, 劳伤羸瘦, 梦遗滑精, 久 泻久痢。 选用甘草是因为其性味甘平, 入脾、 胃、 肺经, 有和中缓急, 润肺, 解毒, 调和诸药的 功能, 炙用治脾胃虚弱, 食少, 腹痛便溏, 劳倦发热, 肺痿咳嗽, 心悸, 惊痈, 生用治咽喉肿痛, 消化性溃疡, 痈疽疮疡, 解药毒及食物中毒。 选用钩藤是因为其性味苦, 凉, 入肝、 心经, 有清 热平肝, 熄风定惊的功能, 治小儿惊癎瘈瘲, 大人血压偏高, 头晕、 目眩, 妇人子癎。 选用忍冬 藤是因为其性味甘, 寒, 入心、 肺经, 有清热, 解。
17、毒, 通络的功能, 治温病发热, 热毒血痢, 传染 性肝炎, 痈肿疮毒, 筋骨疼痛。 选用全蝎是因为其性味咸辛, 平, 有毒, 入足厥阴经, 有祛风, 止痉, 通络, 解毒的功能, 治惊风抽搐, 癫癎, 中风、 半身不遂、 口眼喎斜, 偏头痛, 风湿痹痛, 破伤风, 淋巴结结核, 风疹疮肿。 选用何首乌是因为其性味苦甘涩, 微温, 入肝、 肾经, 有补 肝, 益肾, 养血, 祛风的功能, 治肝肾阴亏, 发须早白, 血虚头晕, 腰膝软弱, 筋骨酸痛, 遗精, 崩带, 久疟, 久痢, 慢性肝炎, 痈肿, 瘰疬, 肠风, 痔疾。 选用牛膝是因为其性味甘苦酸, 平, 入 肝、 肾经, 生用散瘀血, 消。
18、痈肿的功能, 治淋病, 尿血, 经闭, 癥瘕, 难产, 胞衣不下, 产后瘀血 腹痛, 喉痹, 痈肿, 跌打损伤, 熟用补肝肾, 强筋骨, 治腰膝骨痛, 四肢拘挛, 痿痹。 选用葛根是 因为其性味甘辛, 平, 入脾、 胃经, 有升阳解肌, 透疹止泻, 除烦止渴的功能, 治伤寒, 温热, 头 痛, 项强, 烦热消喝, 泄泻, 痢疾, 癍诊不透, 高血压, 心绞痛, 耳聋。 选用秦艽是因为其性味苦 辛, 平, 入肝、 胃、 胆经, 有祛风除湿, 和血舒筋, 清热利尿的功能, 治风湿痹痛, 筋骨拘挛, 黄 疸, 便血, 骨蒸潮热, 小儿疳热, 小便不利。 选用羌活是因为其性味辛苦, 温, 入膀胱、 肾。
19、经, 有 散表寒, 祛风湿, 利关节的功能, 治感冒风寒, 头痛无汗, 风寒湿痹, 项强筋急, 骨节酸疼, 风 水浮肿, 痈疽疮毒。 选用天麻是因为其性味甘, 平, 入肝经, 有息风, 定惊的功能, 治眩晕眼 黑, 头风头痛, 肢体麻木, 半身不遂, 语言蹇涩, 小儿惊癎动风。 选用天竺黄是因为其性味甘, 归心、 肝经, 有清热豁痰, 凉心定惊的功能, 治热病神昏, 中风痰迷, 小儿痰热惊痫, 抽搐, 夜 啼。 选用肉桂是因为其性味辛甘, 热, 入肾、 脾、 膀胱经, 有补元阳, 暖脾胃, 除积冷, 通血脉的 功能, 治命门火衰, 肢冷脉微, 亡阳虚脱, 腹痛泄泻, 寒疝奔豚, 腰膝冷痛, 经。
20、闭癥瘕, 阴疽, 流 注, 及虚阳浮越, 上热下寒。 选用三七是因为其性味甘微苦, 温, 入肝、 胃、 大肠经, 有止血, 散 瘀, 消肿, 定痛的功能, 治吐血, 咳血, 衄血, 便血, 血痢, 崩漏, 癥瘕, 产后血晕, 恶露不下, 跌 扑瘀血, 外伤出血, 痈肿疼痛。 选用木通是因为其性味苦, 凉, 入心、 小肠、 膀胱经, 有泻火行 水, 通利血脉的功能, 治小便赤涩, 淋浊, 水肿, 胸中烦热, 喉痹咽痛, 遍身拘痛, 妇女经闭, 乳 汁不通。 选用荆芥是因为其性味辛, 温, 入肺、 肝经, 有发表, 祛风, 理血的功能, 炒炭止血, 治 感冒发热, 头痛, 咽喉肿痛, 中风口噤, 。
21、吐血, 衄血, 便血, 崩漏, 产后血晕, 痈肿, 疮疥, 瘰疬。 选用防风是因为其性味辛甘, 温, 入膀胱、 肺、 脾经, 有发表, 祛风, 胜湿, 止痛的功能, 治外感 风寒, 头痛, 目眩, 项强, 风寒湿痹, 骨节酸痛, 四肢挛急, 破伤风。 选用乳香是因为其性味辛 苦, 温, 入心、 肝、 脾经, 有调气活血, 定痛, 追毒的功能, 治气血凝滞, 心腹疼痛, 痈疮肿毒, 跌 打损伤, 痛经, 产后瘀血刺痛。 选用没药是因为其性味苦, 平, 入肝经, 有散血去瘀, 消肿定痛 的功能, 治跌损, 金疮, 筋骨, 心腹诸痛, 癥瘕, 经闭, 痈疽肿痛, 痔漏, 目障。 选用透骨草是因 为其。
22、性味辛温, 有祛风, 除湿, 舒筋, 活血, 止痛的功能, 治风湿痹痛, 筋骨挛缩, 疮癣肿毒。 选 用前胡是因为其性味辛、 苦, 微寒, 归肺经, 有散风清热, 降气化痰的功能, 治风热咳嗽, 痰 多, 痰热喘满, 咯痰黄稠。 选用黄精是因为其性味甘平, 入脾、 肺、 肾经, 有补中益气, 润心肺, 强筋骨的功能, 治虚损寒热, 肺痨咳血, 病后体虚食少, 筋骨软弱, 风湿疼痛, 风癞癣疾。 选用 侧柏叶是因为其性味苦涩, 寒, 入心、 肝、 大肠经, 有凉血, 止血, 祛风湿, 散肿毒的功能, 治吐 说 明 书 2/6 页 5 CN 105521473 A 5 血, 衄血, 尿血, 血痢,。
23、 肠风, 崩漏, 风湿痹痛, 细菌性痢疾, 高血压, 咳嗽, 丹毒, 痄腮, 烫伤。 选 用威灵仙是因为其性味辛咸, 温, 有毒, 入膀胱经, 有祛风湿, 通经络, 消痰涎, 散癖积的功 能, 治痛风、 顽痹、 腰膝冷痛, 脚气, 疟疾, 癥瘕积聚, 破伤风, 扁桃体炎, 诸骨鲠咽。 选用杜仲 是因为其性味甘微辛, 温, 入肝、 肾经, 有补肝肾, 强筋骨, 安胎的功能, 治腰脊酸疼, 足膝痿 弱, 小便余沥, 阴下湿痒, 胎漏欲堕, 高血压。 选用独活是因为其性味辛苦, 温, 入肾、 膀胱经, 有祛风, 胜湿, 散寒, 止痛的功能, 治风寒湿痹, 腰漆酸痛, 手脚挛痛, 慢性气管炎, 头痛,。
24、 齿 痛。 选用红花是因为其性味辛, 温, 入心、 肝经, 有活血通经, 去瘀止痛的功能, 治经闭, 癥瘕, 难产, 死胎, 产后恶露不行, 瘀血作痛, 痈肿, 跌扑损伤。 选用桃仁是因为其性味苦甘, 平, 入 心、 肝、 大肠经, 有破血行瘀, 润燥滑经的功能, 治经闭, 癥瘕, 热病蓄血, 血痹, 疟疾, 跌打损 伤, 瘀血肿痛, 血燥便秘。 选用续断是因为其性味苦辛, 微温, 入肝、 肾经, 有补肝肾, 续筋骨, 调血脉的功能, 治腰背酸痛, 足膝无力, 胎漏, 崩漏, 带下, 遗精, 跌打损伤, 金疮, 痔漏, 痈疽 疮肿。 选用木瓜是因为其性味酸, 温, 入肝、 脾经, 有平肝和胃,。
25、 去湿舒筋的功能, 治吐泻转 筋, 湿痹, 脚气, 水肿, 痢疾。 选用生姜是因为其性味辛, 温, 入肺、 胃、 脾经, 有发表, 散寒, 止 呕, 开痰的功能, 治感冒风寒, 呕吐, 痰饮, 喘咳, 胀满, 泄泻, 解半夏、 天南星及鱼蟹、 鸟兽肉 毒。 选用伸筋草是因为其性味苦辛, 温, 入肝、 胃、 肾三经, 有祛风散寒, 除湿消肿, 舒筋活血 的功能, 治风寒湿痹, 关节酸痛, 皮肤麻木, 四肢软弱, 水肿, 跌打损伤。 具体实施方式 0007 本发明组分的药物用量也是发明人经过大量摸索总结得出的, 各组分的用量在下 述重量范围内都具有较好的疗效: 紫菀4-8克, 麦冬4-8克, 黄芪。
26、10-20克, 党参8-10克, 当归8-10克, 白芍4-5克, 五味子4-5 克, 甘草4-5克, 钩藤8-10克, 忍冬藤8-10克, 全蝎4-8克, 首乌4-8克, 牛膝4-8克, 葛根4-8克, 秦艽4-5克, 羌活4-5克, 天麻4-5克, 天竺黄4-5克, 肉桂10-20克, 三七8-10克, 木通8-10克, 荆芥8-10克, 防风8-10克, 乳香8-10克, 没药8-10克, 透骨草8-10克, 前胡5-7克, 黄精8-10 克, 侧柏叶8-10克, 威灵仙4-8克, 杜仲4-5 克, 独活4-5 克, 红花2-3克, 桃仁3-4克, 续断5-6 克, 木瓜4-6克, 生姜。
27、4-6克, 伸筋草6-8克。 0008 优选为: 紫菀6克, 麦冬6克, 黄芪15克, 党参9克, 当归9克, 白芍4.5克, 五味子4.5克, 甘草4.5克, 钩藤9克, 忍冬藤9克, 全蝎6克, 首乌6克, 牛膝6克, 葛根6克, 秦艽4.5克, 羌活4.5克, 天麻4.5 克, 天竺黄4.5克, 肉桂15克, 三七9克, 木通9克, 荆芥9克, 防风9克, 乳香9克, 没药9克, 透骨 草9克, 前胡6克, 黄精9克, 侧柏叶9克, 威灵仙6克, 杜仲4.5 克, 独活4 5 克, 红花3克, 桃仁3 克, 续断6克, 木瓜6克, 生姜5克, 伸筋草7克。 0009 本发明药物的制备方法。
28、如下 一、 备料 1、 紫菀: 拣去杂质, 除去残茎, 洗净, 稍闷润, 切成小段, 晒干; 2、 麦冬: 拣净杂质, 用水浸泡, 捞出, 润透后抽去心, 再洗净晒干; 3、 黄芪: 拣净杂质, 除去残留的根头和空心较大的根, 用水浸泡, 捞出, 润透后及时切 片, 晒干; 4、 党参: 洗净泥沙后润透去芦, 切片或切段, 晒干; 说 明 书 3/6 页 6 CN 105521473 A 6 5、 当归: 拣去杂质, 洗净, 闷润, 稍晾, 切片晒干; 6、 白芍: 拣去杂质, 分开大小个, 用水浸泡至八成透, 捞出, 晒晾, 润至内外湿度均匀, 切 片, 干燥; 7、 五味子: 筛去灰屑, 。
29、除去杂质, 置蒸笼内蒸透, 取出晒干; 8、 甘草: 拣去杂质, 洗净, 用水浸泡至八成透时, 捞出, 润透, 切片, 晾干; 9、 钩藤: 拣去老梗、 杂质, 洗净, 晒干; 10、 忍冬藤: 拣去杂质, 用水浸泡, 润透, 切片, 晒干; 11、 全蝎: 清水漂去盐质, 晒干, 或微火焙用; 12、 何首乌: 拣去杂质, 洗净, 用水泡至八成透, 捞出, 润至内外湿度均匀, 切片或切成方 块, 晒干; 13、 牛膝: 拣去杂质, 洗净, 润软, 去芦, 切段, 晒干; 14、 葛根: 拣去杂质, 洗净, 用水浸泡, 捞出, 润透, 及时切片, 晒干; 15、 秦艽: 拣去杂质, 除去芦头,。
30、 稍浸, 润透切片, 晒干; 16、 羌活: 拣去杂质, 洗净, 润透, 切片, 晾干; 17、 天麻: 拣去杂质, 大小分档, 用水浸泡至七成透, 捞出, 稍晾, 再润至内外温度均匀, 切片, 晒干; 18、 天竺黄: 取原药材, 除去杂质、 灰屑; 19、 肉桂: 拣净杂质, 刮去粗皮, 用时打碎, 或刮去粗皮, 用温开水浸润片刻, 切片, 晾干; 20、 三七: 拣净杂质, 捣碎润透后切片晒干; 21、 木通: 用水稍浸泡, 闷润至透, 切片, 晒干; 22、 荆芥: 拣净杂质, 用水略泡, 捞出切段, 晒干; 23、 防风: 除去残茎, 用水浸泡, 捞出, 润透切片, 晒干; 24、 。
31、乳香: 拣去砂子杂质; 25、 没药: 拣去杂质, 打成碎块; 26、 透骨草: 拣净杂质, 切段; 27、 前胡: 取原药材, 除去杂质, 洗净, 润透, 切薄片, 干燥, 筛去碎屑; 28、 黄精: 洗净泥土, 略润, 切片, 晒干; 29、 侧柏叶: 拣净杂质, 揉碎去梗, 筛净灰屑; 30、 威灵仙: 拣净杂质, 除去残茎, 用水浸泡, 捞出润透, 切段, 晒干; 31、 杜仲: 除去粗皮, 洗净, 润透, 切成方块或丝条, 晒干; 32、 独活: 拣去杂质, 分开大小个, 洗净, 润透后切片, 干燥; 33、 红花: 拣净杂质, 除去茎叶、 蒂头, 晒干; 34、 桃仁: 除去硬壳杂。
32、质, 置沸水锅中煮至外皮微皱, 捞出, 浸入凉水中, 搓去种皮, 晒 干, 簸净; 35、 续断: 洗净泥沙, 除去残留根头, 润透后切片晒干, 筛去屑; 36、 木瓜: 清水洗净, 稍浸泡, 闷润至透, 置蒸笼内蒸熟, 趁热切片, 日晒夜露, 以由红转 紫黑色为止; 37、 生姜: 拣去杂质, 洗净泥土, 用时切片; 38、 伸筋草: 筛去灰屑, 拣净杂质, 切成小段; 说 明 书 4/6 页 7 CN 105521473 A 7 二、 制备 1、 将所述重量的 紫菀, 麦冬, 黄芪, 党参, 当归, 白芍, 五味子, 甘草, 钩藤, 忍冬藤, 全 蝎, 首乌, 牛膝, 葛根, 秦艽, 羌活。
33、, 天麻, 天竺黄, 肉桂, 三七, 木通, 荆芥, 防风, 乳香, 没药, 透 骨草, 前胡, 黄精, 侧柏叶, 威灵仙, 杜仲, 独活, 红花, 桃仁, 续断, 木瓜, 生姜, 伸筋草放入煎 药容器内, 第一次加水8倍量, 浸泡60分钟后, 武火煎煮沸腾, 再用文火煎煮30分钟, 过滤得 第一次煎煮液, 将第一次煎煮液倒入容器内。 0010 2、 将过滤的药渣加水6倍量, 武火煮沸, 再用文火煎煮20分钟过滤, 将第二次煎煮 液倒入容器内。 0011 3、 将两次煎煮液混合搅拌均匀武火煮沸, 文火煎煮10分钟, 即得药液, 分成6剂服 用。 0012 组方中天麻有息风, 定惊的功能为君药;。
34、 秦艽祛风除湿, 和血舒筋, 防风发表, 祛 风, 胜湿, 止痛二者为臣药, 三味药共同发挥祛风除湿、 活血止痛, 祛风定惊的作用, 缓解治 疗小儿麻痹后遗症效力全面, 且以息风, 定惊为主, 可治本; 透骨草祛风, 除湿, 舒筋, 活血, 止痛为佐药; 没药散血去瘀, 消肿定痛与下余诸药是治标。 0013 本发明药物具有活血舒筋, 祛风止痛, 托毒生肌的功能, 用于缓解治疗小儿麻痹后 遗症, 疗程短、 见效快、 无毒副作用。 0014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试验例来进一步阐述本发明所述药物的有益效果, 这些试验例包括本发明药 物的动物毒性试验报告和临床疗效观察资料。 0015 试验例1本发。
35、明药物的动物毒性试验报告: 取家兔30只, 雌雄兼用, 体重2.02.5kg, 分两组, 每组15只, 其中一组为超剂量试验 组, 另一组为正常量试验组。 服用药液超常量组为20ml/kg, 正常量为10ml/kg, 给药方式为 灌胃法给药, 每天两次, 连服7天, 每天观察给药反应, 结果表明二组家兔活动、 饮食正常, 药 物无不良毒副作用。 0016 试验例2本发明药物的临床疗效观察 1、 一般资料 收治小儿麻痹后遗症门诊患者共28例。 0017 2、 诊断标准 临床表现为: 病初可有发热、 头痛、 多汗、 全身不适、 便秘或腹泻等症。 一般在热退后, 则 出现不规则、 不对称的肌体瘫痪,。
36、 常见于四肢, 以下肢瘫痪最多。 大多数病儿在一年内可部 分或完全恢复正常, 一年后仍无恢复者则留下瘫痪后遗症。 患肢肌肉有不同程度的萎缩, 活 动受限制, 肢体常出现细、 软、 凉和各种畸形等。 0018 诊断要点 1、 有急性小儿麻痹症病史。 2、 年龄多发于6个月3岁儿童。 3、 程度先 重后轻。 4、 仅运动功能丧失, 感觉及大小便功能均正常。 5、 麻痹多数不对称, 呈节段性、 非 集群性, 股四头肌受累最多。 0019 3、 治疗方法 选用上述药剂, 给患者服用, 一日2次, 每次服用1剂, 每天早、 晚各服1次, 30天为一个疗 程, 连续服用3个疗程。 0020 4、 疗效评定标准 说 明 书 5/6 页 8 CN 105521473 A 8 显效: 小儿麻痹后遗症症状消失, 痊愈, 体质恢复正常; 好转: 小儿麻痹后遗症症状明显好转, 肌肉萎缩有所好转, 体质逐步恢复; 无效: 达不到好转标准者。 0021 5、 治疗结果 (见下表) 在上述治疗中, 用本发明药物治疗小儿麻痹后遗症患者28例, 结果显效17例, 显效率为 60.71%, 好转7例, 好转率为25%, 无效4例, 总有效率为85.71%。 说 明 书 6/6 页 9 CN 105521473 A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