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像系统.pdf

上传人:a*** 文档编号:830920 上传时间:2018-03-14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565.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880020380.8

申请日:

2008.06.09

公开号:

CN101678683A

公开日:

2010.03.24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B41J 11/00申请日:20080609|||公开

IPC分类号:

B41J11/00

主分类号:

B41J11/00

申请人:

奥西-技术有限公司

发明人:

J·科宁

地址:

荷兰芬洛

优先权:

2007.6.15 EP 07110398.0

专利代理机构: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代理人:

朱铁宏;杨松龄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成像系统,其包括用于处理介质的成像站点以及具有第一介质入口的第一介质输送站点,该成像站点具有用于输出已处理介质的介质出口;其还包括具有第二介质入口的第二介质输送站点,第二介质入口所具有的宽度小于第一介质入口的宽度,第二介质入口定位在介质出口的下游且在第一介质入口的上游;以及还包括被动推进装置,其定位在介质出口的下游,以便朝向第二介质入口推动介质。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成像系统,包括用于处理介质的成像站点以及具有第一介质入口的第一介质输送站点,所述成像站点具有用于输出已处理介质的介质出口,
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像系统还包括具有第二介质入口的第二介质输送站点,所述第二介质入口具有比所述第一介质入口的宽度更小的宽度,所述第二介质入口定位在所述介质出口下游且在所述第一介质入口的上游,以及所述成像系统还包括被动推进装置,所述被动推进装置定位在所述介质出口的下游,以便朝向所述第二介质入口推动所述介质。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推进装置定位成邻近所述第二介质入口。

3.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何一项所述的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推进装置包括片形件。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片形件的基部定位在所述介质出口上方,且适于将力施加到大致朝向所述第二介质入口引导的所述已处理介质上。

5.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何一项所述的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介质入口的宽度由引导装置限定,使得宽度大于所述第二介质入口的宽度的所述已处理介质被引向所述第一介质入口。

6.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何一项所述的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介质输送站点包括大致从所述介质出口朝向用户可触及的输送位置延伸的斜道。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介质输送站点包括另一斜道,所述另一斜道大致从所述介质出口朝向所述用户可触及的输送位置延伸。

8.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何一项所述的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介质输送站点和所述第二介质输送站点包括用于减小所述已处理介质的滑动运动的介质减速装置。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减速装置可适用于使得在所述第一介质输送站点中的减速量与在所述第二介质输送站点中的减速量大致不同。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用于所述第一介质输送站点的介质减速装置适于提供比用于所述第二介质输送站点的介质减速装置更多的减速。

11.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何一项所述的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介质入口适于接收直至且包括DIN-A3规格的已处理介质。

12.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何一项所述的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正常操作中,所述第一介质输送站点和所述第二介质输送站点定位在所述成像站点下方。

13.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何一项所述的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像站点为用于以成像方式将标记材料施加到介质上的打印站点。

14.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何一项所述的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像站点为用于记录介质图像的扫描站点。

说明书

成像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成像系统,其包括用于处理介质的成像站点以及具有第一介质入口的第一介质输送站点,该成像站点具有用于输出已处理介质的介质出口。
背景技术
此类装置例如已知的是Kyocera KM-3650w。这是一种大规格的成像系统,其经由在打印机与滑架之间的开口将已处理的打印介质释放到打印机下方的该滑架中,在此操作人员可收集已处理的介质。
然而,这种公知装置的缺陷在于,已处理介质滑动运动的破损量不适应已处理介质的特点。因此,已处理介质的前缘经受滑架底部的较大冲击。这可导致对介质前缘的破坏,或甚至是回弹出滑架。使滑动运动减速会导致对重介质前缘的冲击稍为缓和,但可使较轻的介质过度减慢,从而导致堵塞。这会显著地损害成像系统的可靠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操纵具有不同宽度的介质范围的成像系统。为此,提供了一种成像系统,其还包括具有第二介质入口的第二介质输送站点,该第二介质入口具有比第一介质入口的宽度更小的宽度,第二介质入口定位在介质出口的下游且在第一介质入口的上游,以及还包括被动推进装置,其定位在介质出口的下游,以便朝向第二介质入口推动介质。
通过在将已处理的介质引导至用户可触及的输送位置之前对其进行被动的分离,成像系统可在不增加系统复杂性的情况下根据已处理介质的特点适应朝向输送位置的运动的特点。
重质宽规格的已处理介质尽管是朝向小的入口受到推动,但却被引导至具有较宽入口的输送站点,其中,在该输送站点减慢量可与该介质的较大重量相适应。轻质的小介质成功地推入到较小的输送站点中,其中,介质滑动运动的减慢量可与小规格介质的较轻重量相适应。
已处理的介质可为在成像系统中进行处理的任何介质,例如,扫描原件或其上已施加图像的纸张。
输送站点为成像系统中的结构,其处理将已处理的介质自入口输送至目标位置,在目标位置处,例如可由操作人员取出介质。输送站点中的介质运动例如可由作用于介质上的重力引起。输送站点包括适于容许介质进入输送站点的入口,该介质具有达到一定宽度的相关尺寸。具有较大宽度的介质被防止进入该输送站点,并且对其进行引导,以进一步向介质路径的下游移动,例如到达其它介质输送站点的较宽入口。
被动推进装置在第二(小规格)输送站点的第二(小规格)入口的方向上向已处理的介质提供推力。该力适于使得介质设法进入入口中,但如果介质的宽度大于特定入口的最大可接受介质宽度,则介质就会进一步引导至下游,而不被推入到入口中。
在另一实施例中,推进装置定位成邻近第二介质入口。通过将推进装置定位成接近第二介质入口,成像系统的构造保持很小,并且已处理介质上的推力也可保持较小。推进装置可包括片形件,例如弯曲的片形件。通过将略微向下弯曲的片形件的基部刚好固定在介质出口的上方,片形件的自由端推动已处理介质的释放部分朝向第二介质入口离开介质出口。为了防止例如由朝向入口粗糙地推动介质所引起的对已处理介质的破坏,片形件优选为柔性的,并且不会在介质表面上施加过大的机械阻力,因为这可能会造成对新近施加的图像的沾污。
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二介质入口的宽度由引导装置限定,以便朝向第一介质入口引导宽度大于第二介质入口宽度的已处理介质。
第二介质入口的入口在垂直于进给方向的方向上的介质平面中具有有限的尺寸。该宽度极限对应于容许进入第二输送站点的最大介质尺寸。通过由引导装置限定第二介质入口的宽度,引导装置例如,举例来说为线网或杆网结构。例如,这可作为大致从介质出口的正下方延伸至输送站点的基部结构的两个光滑杆而予以实现。该基部结构也可由相同类型的线网或杆网构成,或作为备选,例如由金属片材结构构成。现在,入口的宽度限制构造还作用为用于已处理介质的引导件,该已处理的介质具有大于第二介质入口的宽度。
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介质输送站点包括大致从介质出口朝向用户可触及的输送位置延伸的斜道。该斜道构造成使得释放到斜道中的已处理介质向下滑动至用户可触及的输送位置。这种滑动运动例如由重力引起。例如,用户可触及的输送位置可为处于成像系统前方的位置,在该处,操作人员可拾取打印文档或文档组。有利的是,操作人员很容易到达该位置,并且所有文档组都已输送而未堵塞在输送站点中。第二输送站点也可包括另一斜道,其大致从介质出口朝向用户可触及的输送位置延伸。该用户可触及的输送位置可为另一用户可触及的输送位置,或与第一输送站点的输送位置相同的用户可触及的输送位置。
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介质输送站点和第二介质输送站点包括用于减小已处理介质的滑动运动的介质减速装置。使已处理介质的滑动运动减慢会降低介质前缘冲击斜道底部或邻接部时受到损坏的风险。
在又一实施例中,其中的介质减速装置适用于使得第一介质输送站点中的减速量与第二介质输送站点中的减速量显著不同。通过根据介质的宽度或对应重量来改变减速量,减小了堵塞和/或弹出的风险。重质的宽规格介质将比轻质的小规格介质更大地减慢。如果轻质的小规格介质以相同的减速量减慢,则介质将会卡在其至输送位置的路线上。另一方面,如果重质的宽规格介质将获得相同的较小减速量,则其在到达输送位置处的底部或邻接部时将会经受很猛烈的冲击。这可能会损坏介质前缘,或甚至导致弹出输送位置而到达地面上。这两者都是极不期望的。
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二介质入口适于收容直至且包括DIN-A3规格的已处理介质。通过将直至DIN-A3尺寸片材的介质与更大的重质介质相分离,自介质出口至输送位置的操纵可足够地适应于对两个类型提供适当的操纵。显然的是,累积叠置的选择入口可提供甚至更为精确的操纵,并且甚至会降低损坏、反弹和堵塞的风险。累积叠置的选择入口的顺序应当为从介质出口附近的最小宽度至更远的下游位置处的较大宽度。
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介质输送站点和第二介质输送站点定位在成像站点的下方。通过在重力方向上从顶部至底部分别布置选择入口、输送站点如斜道,以及输送位置,所释放的已处理介质的所有滑动运动都可为完全被动的。这降低了系统该部分的机械和电子复杂性。
附图说明
图1至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成像系统如打印系统的构造和操作。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打印系统。宽规格的打印介质2从供给辊4朝向成像站点3供送。成像站点3通过打印头3的扫描运动将图像施加到打印介质2上。打印头3安装在托架(未示出)上。打印头3以成像的方式将标记材料的液滴喷射到打印介质2上。
已处理的打印介质由内部介质进给装置(未示出)经由介质出口8输出。在介质出口8下游,第一介质输送站点6和第二介质输送站点7已得到进给。这些介质输送站点包括形成第一介质斜道6和第二介质斜道7的支承结构。介质斜道6,7邻近于介质出口8具有它们的入口11,12。斜道6,7朝向用户可触及的输送位置10延伸。用户可触及的输送位置10包括邻接部15。
当已处理的介质经由介质出口8离开系统的处理区段时,被动推进装置5向下推动已处理的介质。已处理的介质首先遇到第二斜道7的入口12。当已处理的介质太宽而不能进入入口12中时,如图2中所示,则朝向斜道6的下一入口11引导已处理的介质。
图2示出了已处理的介质怎样离开介质出口8,以及怎样受到形成第二入口12的支承结构的引导而进入第一斜道6。附加的推进装置(未示出)可有助于使已处理的介质进入该入口11。当整个图像都施加到打印介质2上时,该部分的介质2就从供给辊4上割断,并且从打印系统1的成像部分上完全释放。作为备选,在完成成像工作之前,或甚至在开始成像操作之前,可将介质2的图像接收部分切割成适合尺寸。
图3示出了已处理的介质怎样经由入口11释放到第一介质斜道6中。已处理的介质经由斜道6朝向邻接部15滑动。邻接部15与已处理介质的前缘接合,并且在用户可触及的输送位置10处使已处理介质的滑动停止。在已处理介质经由斜道6滑动期间,定位成遍及斜道的介质减速装置(未示出)使其滑动运动减慢,使得在已处理介质的前缘与邻接部15相接合时,该前缘不受破坏。这些介质减速装置包括弯曲的片形件,其定位成使得这些片形件不会干扰该运动,而是仅仅使已处理介质的运动减速。如果运动不是很缓和,则前缘与邻接部15的冲击可导致介质回弹。这种回弹甚至可导致这样的情况,即其中,已处理的介质失去与斜道的接触,并且经由打印系统的后侧滑出,导致已处理的片材无序地堆在地面上。
图4示出了在用户可触及的输送位置10处抵靠邻接部15布置的已处理介质的最终静止位置。
图5示出了处理不同尺寸的介质的图1至图4中的打印系统。在此情形中,打印系统已装有一卷打印介质,其宽度小于图1至图4中的介质。通常,该介质所具有的宽度等于DIN-A3尺寸的片材的长度。在将图像施加到介质上之后,由打印机控制的刀具(未示出)将介质切割成适合的长度。
已处理的介质经由介质出口8离开系统的处理区段,且被动推进装置5向下推动已处理的介质。已处理的介质首先遇到第二斜道7的入口12。当已处理的介质具有适合的宽度以进入入口12时,如图5中所示,则将该已处理的介质引导到该斜道7的入口12中。
斜道6和7为弯曲的金属片材结构,形成为提供自入口到用户可触及的输送位置的可靠滑动运动。作为备选,斜道6,7可构造为线结构。
图6示出了怎样将已处理的介质经由入口12释放到第二介质斜道7中。已处理的介质经由斜道7朝向邻接部(未示出)滑动。邻接部与已处理介质的前缘接合,并且在用户可触及的输送位置处使得已处理介质的滑动停止。在已处理介质经由斜道7滑动期间,定位成遍及斜道的介质减速装置(未示出)使已处理介质的滑动运动减慢,使得在已处理介质的前缘与邻接部相接合时,该前缘不受破坏。
斜道7的用户可触及的输送位置略微高于在打印系统同侧处的斜道6的用户可触及的输送位置。作为备选,输送位置可位于打印系统的更远位置处,或者对于斜道6和7而言用户可触及的输送位置可以是相同的。后者可通过使斜道入口部分中的已处理介质的运动减速来实现,并且可缩短第二斜道7,使得已减慢的介质滑入斜道6的第二半部中,朝向相同的用户可触及的输送位置10进一步滑动。

成像系统.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成像系统.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成像系统.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成像系统.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像系统.pdf(1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一种成像系统,其包括用于处理介质的成像站点以及具有第一介质入口的第一介质输送站点,该成像站点具有用于输出已处理介质的介质出口;其还包括具有第二介质入口的第二介质输送站点,第二介质入口所具有的宽度小于第一介质入口的宽度,第二介质入口定位在介质出口的下游且在第一介质入口的上游;以及还包括被动推进装置,其定位在介质出口的下游,以便朝向第二介质入口推动介质。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印刷;排版机;打字机;模印机〔4〕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