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架车.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担架车.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3662998 U (45)授权公告日 2014.06.25 CN 203662998 U (21)申请号 201320654138.4 (22)申请日 2013.10.23 A61G 1/02(2006.01) (73)专利权人 深圳市思乘创新工业设计有限公 司 地址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北环大道 雕塑家园 15-01 (72)发明人 张勤富 (54) 实用新型名称 担架车 (57)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担架车, 由床体和走 轮连接构成, 走轮设有支架部、 衔接部和承托部, 承托部与床体固定连接, 支架部设有前脚组和后 脚组, 衔接部的两端分别。
2、与前脚组及后脚组的一 端铰接, 前脚组及后脚组的另一端均与承托部铰 接床体用以载病人, 走轮用以使担架车在地上行 走, 支架部用于支撑, 衔接部用于固定支架部的前 脚组和后脚组, 承托部用于驮载及固定床体, 端部 套设于连接杆顶端构成伸缩结构, 前脚组、 后脚组 和承托部铰接, 使承托部可以转动, 又由于承托部 和床体固定连接, 因此此结构使床体可以转动, 实 际使用中, 可以转动床体使其立起以缩小占地面 积, 从而可以让担架车顺利地进入空间狭窄的电 梯里。 (51)Int.Cl. (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3 页 附图 5 页 (19)中华人民共。
3、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5页 (10)授权公告号 CN 203662998 U CN 203662998 U 1/1 页 2 1. 担架车, 由床体 (1) 和走轮 (2) 连接构成, 其特征在于, 所述走轮 (2) 包括支架部 (3)、 衔接部 (4) 和承托部 (5), 所述承托部 (5) 与床体 (1) 固定连接, 所述支架部 (3) 包括 前脚组(6)和后脚组(7), 所述衔接部(4)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前脚组(6)及后脚组(7)的一 端铰接, 所述前脚组 (6) 及后脚组 (7) 的另一端均与承托部 (5) 铰接。 2. 根据权利要求 1。
4、 所述的担架车, 其特征在于, 所述衔接部 (4) 包括连接杆 (8) 和端 部 (9), 所述端部 (9) 套设于所述连接杆 (8) 顶端, 所述端部 (9) 分别与前脚组 (6)、 后脚组 (7) 通过铰链方式连接。 3.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担架车, 其特征在于, 所述衔接部 (4) 还包括卡掣件 (15), 所 述卡掣件(15)设于所述端部(9)与连接杆(8)的连接处, 所述卡掣件(15)固定在端部(9) 或连接杆 (8) 上。 4.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担架车,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第一铰接件 (10), 所述前脚组 (6)、 后脚组 (7) 和承托部 (5) 均设有圆孔 (。
5、11), 所述前脚组 (6)、 后脚组 (7) 和承托部 (5) 通过第一铰接件 (10) 穿过所述圆孔 (11) 构成铰链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担架车,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两个第二铰接件(12), 所述前脚 组(6)、 后脚组(7)均设有盲孔(13), 所述端部(9)设有通孔(14), 所述第二铰接件(12)穿 过通孔(14)并置于盲孔(13)内, 使端部(9)分别与前脚组(6)、 后脚组(7)构成铰链连接。 6.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担架车, 其特征在于, 所述床体 (1) 设有脚踏部 (16)。 权 利 要 求 书 CN 203662998 U 2 1/3 页 3 担架车。
6、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轮子的担架。 背景技术 0002 普通高层住宅的电梯空间有限, 急救担架车太长不能进入电梯, 没法容纳一个负 载病人的担架车, 使普通高层住宅紧急医疗救援面临很大的问题。当住在高层住宅的居民 发生意外状况需要急救时, 经常会遇到急救担架车不能进入电梯的尴尬状况, 不能把病人 从高楼上最快速的带下来去医院急救, 耽误抢救病人的宝贵时间, 甚至有不少因此导致病 人丧命的案例。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把床体立起以缩小体积从而可顺利进入电梯的 担架车。 0004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 提供了一种担架车, 由床体和走轮连接构成。
7、, 走轮包 括支架部、 衔接部和承托部, 承托部与床体固定连接, 支架部包括前脚组和后脚组, 衔接部 的两端分别与前脚组及后脚组的一端铰接, 前脚组及后脚组的另一端均与承托部铰接。 0005 其有益效果是, 前脚组、 后脚组和承托部铰接, 使承托部可以转动, 又由于承托部 和床体固定连接, 因此此结构使床体可以转动, 实际使用中, 可以转动床体使其立起以缩小 占地面积, 从而可以让担架车顺利地进入空间狭窄的电梯里。 0006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衔接部包括连接杆和端部, 所述端部套设于所述连接杆顶端, 所述端部分别与前脚组、 后脚组通过铰链方式连接。 0007 其有益效果是, 端部与连接杆构成。
8、伸缩结构, 端部与前脚组、 后脚组的连接方式为 可活动的铰接, 把床体转动立起时, 收缩衔接部使前脚组和后脚组的夹角缩小, 可进一步减 小担架车的占地面积, 且增高了担架车的高度, 增加高度可以使较长的床体转动的角度更 趋近垂直。 0008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衔接部还包括卡掣件, 卡掣件设于端部与连接杆的连接处, 卡 掣件固定在端部或连接杆上。 0009 其有益效果是, 卡掣件用于限制衔接部伸缩结构的伸展程度, 主要是防止连接杆 从端部脱离从而使支架部结构崩解, 卡掣件固定在端部或连接杆上皆可。 0010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还包括第一铰接件, 前脚组、 后脚组和承托部均设有圆孔, 前 脚组。
9、、 后脚组和承托部通过第一铰接件穿过圆孔构成铰链连接。 0011 其有益效果是, 一种将前脚组、 后脚组和承托部三者构成铰接结构的铰接方式, 使 床体可随承托部绕第一铰接件做圆周转动。 0012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还包括两个第二铰接件, 前脚组、 后脚组均设有盲孔, 端部设 有通孔, 第二铰接件穿过通孔并置于盲孔内, 使端部分别与前脚组、 后脚组构成铰链连接。 0013 其有益效果是, 一种使前脚组、 后脚组分别与衔接部的两个端部构成铰接结构的 说 明 书 CN 203662998 U 3 2/3 页 4 铰接方式, 结合衔接部的伸缩结构以及前脚组、 后脚组之间的铰接结构, 使前脚组、 后脚。
10、组 与衔接部之间构成折叠结构, 0014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床体设有脚踏部。 0015 其有益效果是, 当床体翻转立起时, 被救者的脚可以踩在脚踏部, 避免被救者从床 体上滑落。 附图说明 0016 图 1 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担架车的展开状态的平面示意图 ; 0017 图 2 为图 1 的折叠状态的平面示意图 ; 0018 图 3 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担架车的展开状态的立体示意图 ; 0019 图 4 为图 3 的折叠状态的立体示意图 ; 0020 图 5 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担架车的第一铰接件连接部分的分解图 ; 0021 图 6 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担架车的第二铰接件连。
11、接部分的分解图 ; 0022 图 7 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担架车的衔接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4 图 1 7 显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担架车, 其中图 1 和图 2 从侧面展示了担架车 的使用方式, 图 3 和图 4 通过立体示意图直观显示了担架车的外形结构, 图 5 图 7 显示了 担架车内部隐藏的结构的连接的分解示意图。 0025 如上, 担架车主要由床体1和走轮2两部分构成, 走轮2包括支架部3、 衔接部4和 承托部 5 三部分, 床体 1 和承托部 5 固定连接, 支架部 3 包括前脚组 6 和后脚组 7, 衔接部 4 。
12、包括连接杆 8 和端部 9。 0026 床体 1 用以载病人, 走轮 2 用以使担架车在地上行走, 支架部 3 为图 1 中呈人字形 的部分, 其作用在于支撑, 衔接部 4 是图 1 中横向连接支架部 3 前脚组 6 和后脚组 7 的部 分, 其主要用于固定支架部 3 的前脚组 6 和后脚组 7, 承托部 5 是图 1 中与床体 1 连接固定 连接的部分, 其主要用于驮载及固定床体1, 衔接部4共有两个连接杆8并排放置, 端部9设 有两个, 分别套设于在连接杆 8 的两构成伸缩结构, 组合构成一个长方形结构。 0027 以下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方式的铰接结构。 0028 担架车设有圆柱型的第一铰。
13、接件 10, 前脚组 6、 后脚组 7 和承托部 5 均设有圆孔 11, 前脚组 6、 后脚组 7 和承托部 5 通过第一铰接件 10 穿过圆孔 11 构成铰链连接。 0029 前脚组 6 和后脚组 7 共同与承托部 5 构成铰接结构, 且分别与端部 9 构成铰接结 构。前脚组 6、 后脚组 7 和承托部 5 铰接, 使承托部 5 可以转动, 又由于承托部 5 和床体 1 固 定连接, 因此此结构使床体 1 可以转动, 实际使用中, 可以转动床体 1 使其立起以缩小占地 面积, 从而可以让担架车顺利地进入空间狭窄的电梯里。 0030 另外担架车还设有圆柱型的第二铰接件 12, 前脚组 6、 后。
14、脚组 7 均设有盲孔 13, 端 部 9 设有通孔 14, 衔接部 4 共有两个连接杆 8 并排放置, 端部 9 设有两个, 分别设置在连接 杆 8 的两端, 组合构成一个长方形结构。两个第二铰接件 12 分别穿过通孔 14 并置于盲孔 13 内, 使两个端部 9 分别与前脚组 6、 后脚组 7 构成铰链连接。 说 明 书 CN 203662998 U 4 3/3 页 5 0031 衔接部的两端分别与前脚组及后脚组的一端铰接, 前脚组及后脚组的另一端均与 承托部铰接, 结合衔接部 4 的伸缩结构以及前脚组 6、 后脚组 7 之间的铰接结构, 使前脚组 6、 后脚组 7 与衔接部 4 之间构成折。
15、叠结构。 0032 由于端部 9 与连接杆 8 构成伸缩结构, 同时端部 9 与前脚组 6、 后脚组 7 的连接方 式为可活动的铰接, 因此支架的前脚组 6 和后脚组 7 也可随衔接部 4 的伸缩而转动, 在把床 体 1 往立起转动时, 收缩衔接部 4 使前脚组 6 和后脚组 7 的夹角缩小, 一是进一步减小担架 车的占地面积, 二是增高了担架车的高度, 增加高度可以使较长的床体 1 转动的角度更趋 近垂直。 0033 端部 9 与连接杆 8 的连接处设有卡掣件 15。本实施例中, 如图 7 所示, 卡掣件 15 固定在连接杆 8 上, 卡掣件 15 为连接杆 8 顶端向外突出的部分, 端部 。
16、9 的开口处尺寸设计 的略小与卡掣件 15 的尺寸, 则卡掣件 15 可用于限制衔接部 4 伸缩结构的伸展程度, 主要是 防止连接杆 8 从端部 9 脱离从而使支架部 3 结构崩解, 卡掣件 15 固定在端部 9 或连接杆 8 上皆可。 0034 本实施例中, 床体1设有脚踏部16。 当床体1翻转立起时, 被救者的脚可以踩在脚 踏部 16, 避免被救者从床体 1 上滑落。 说 明 书 CN 203662998 U 5 1/5 页 6 图 1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3662998 U 6 2/5 页 7 图 3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3662998 U 7 3/5 页 8 图 4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3662998 U 8 4/5 页 9 图 5 图 6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3662998 U 9 5/5 页 10 图 7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3662998 U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