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设置在残疾轮椅上的圆形充气筒.pdf

上传人:柴****2 文档编号:8302930 上传时间:2020-03-30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372.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229564.2

申请日:

20140520

公开号:

CN103976828B

公开日:

20160601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1G5/10

主分类号:

A61G5/10

申请人:

王国燕

发明人:

王国燕

地址:

310018 浙江省杭州市下沙中国计量学院现代科技学院机械131班

优先权:

CN201410229564A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设置在残疾轮椅上的圆形充气筒,一、在结构上包括:与排气管(1),内置一对充气皮塞(4)的半圆形气筒(3)以及配用该半圆形气筒(3)且占据了3/4弧度的次圆形气杆(5);所述的一对充气皮塞(4)设置在上述次圆形气杆(5)的两端;所述的上述次圆形气杆(5)的中部设置了具有作为力学中力臂性质的长杆柄(6);二、由包括半圆形气筒(3)与次圆形气杆(5)构成的圆形充气筒(W)通过过度基板(S)与残疾轮椅(Y)的定位方式:让构成圆形充气筒(W)上有至少三个最佳位置与过度基板(S)实施定位;再让该过度基板(S)与残疾轮椅(Y)上至少有三个最佳位置实施定位。让坐在残疾轮椅(Y)上的残疾人可以方便而省力地使用圆形充气筒(W)对残疾轮椅(Y)上的车轮(g)内胎进行手动充气的全过程。

权利要求书

1.一种设置在残疾轮椅上的圆形充气筒,一、在结构上包括:充气皮塞(4)与排气管(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内置一对充气皮塞(4)的半圆形气筒(3)以及配用该半圆形气筒(3)且占据了3/4弧度的次圆形气杆(5);所述的一对充气皮塞(4)设置在上述次圆形气杆(5)的两端;所述的次圆形气杆(5)的中部设置了具有作为力学中力臂性质的长杆柄(6);所述的半圆形气筒(3)的中心线(P)两侧有一对对称的且设置了排气洞孔与该孔排气阀的隔离机构(2):当上述次圆形气杆(5)驱动一个充气皮塞(4)在半圆形气筒(3)的一侧做排气功时,则上述次圆形气杆(5)驱动另一个充气皮塞(4)在半圆形气筒(3)的另一侧做吸气功,并且,由上述一对设置了排气洞孔与该孔排气阀的隔离机构(2)轮流排出的气体都是通过一根排气管(1)对外输出的;二、由包括半圆形气筒(3)与次圆形气杆(5)构成的圆形充气筒(W)通过过度基板(S)与残疾轮椅(Y)的定位方式:让构成圆形充气筒(W)的半圆形气筒(3)上有三个最佳位置与过度基板(S)实施定位,它们是:位于半圆形气筒(3)两个端部锁定点,以及位于半圆形气筒(3)中间部位锁定点;再让该过度基板(S)与残疾轮椅(Y)上有三个最佳位置实施定位,它们是:位于坐凳(f)边侧的后锁定点(a)与前锁定点(c),以及轮轴端部锁定点(b);所述的半圆形气筒(3)的中心线(P)与水平方向呈向上的仰角(α),以便于残疾人利用手来推、拉长杆柄(6)对车轮(g)进行手动充气。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充气筒。尤其涉及一种设置在残疾轮椅上的圆形充气筒。

背景技术

目前,普遍使用的手动充气装置(充气筒),使用时必须将充气装置置于地面,利用人体的伸直与弯曲以及人手同步的上拉(抽气)与下压(排气)的动作而进行对外(例如:车轮内胎)充气的;它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但是,对于腿脚残疾的人来说,无法照此行事,特别是对于坐在残疾轮椅上的下身残疾人来说,更是无法自行面对该残疾轮椅上的车轮进行充气了。——必须依靠外援才行。

发明内容

本发明之目的:

就是为了解决坐在残疾轮椅上的残疾人在无需外援的情况下也可以自己对残疾轮椅上的车轮内胎完成涉及手动充气的全过程。

为了实现本发明之目的,拟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在结构上包括:充气皮塞与排气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内置一对充气皮塞的半圆形气筒以及配用该半圆形气筒且占据了3/4弧度的次圆形气杆;

所述的一对充气皮塞设置在上述次圆形气杆的两端;

所述的次圆形气杆的中部设置了具有作为力学中力臂性质的长杆柄;

所述的半圆形气筒的中心线两侧有一对对称的且设置了排气洞孔与该孔排气阀的隔离机构:当上述次圆形气杆驱动一个充气皮塞在半圆形气筒的一侧做排气功时,则上述次圆形气杆驱动另一个充气皮塞在半圆形气筒的另一侧做吸气功,并且,由上述一对设置了排气洞孔与该孔排气阀的隔离机构轮流排出的气体都是通过一根排气管对外输出的;

二、由包括半圆形气筒与半圆形气杆构成的圆形充气筒通过过度基板与残疾轮椅的定位方式:

让构成圆形充气筒的半圆形气筒上三个最佳位置与过度基板实施定位,它们是:位于半圆形气筒两个端部锁定点,以及位于半圆形气筒中间部位锁定点;

再让该过度基板与残疾轮椅上三个最佳位置实施定位,它们是:位于坐凳边侧的后锁定点与前锁定点,以及轮轴端部锁定点;

所述的半圆形气筒的中心线与水平方向呈向上的仰角,以便于残疾人利用手来推、拉长杆柄对车轮进行手动充气。

本发明的主要特点:

由于本发明中的圆形充气筒结构特殊,尤其是通过它的设置位置可以使得作为力学中力臂性质的长杆柄部件尽可能地加长(充气省力),这就为坐在普通残疾轮椅上的残疾人也可以自行对该残疾轮椅的车轮进行手动充气创造了条件。

附图说明:

图1示意了圆形充气筒的一个实施例;

图2示意了圆形充气筒设置在残疾轮椅上的设置装配概况。

1:排气管;2:设置了排气洞孔与该孔排气阀的隔离机构;3:半圆形气筒;4:充气皮塞;5:占据了3/4弧度的次圆形气杆;6:长杆柄;a:后锁定点;b:轮轴端部锁定点;c:前锁定点;d:靠背;e:扶手;f:坐凳;g:车轮;h:踏脚架;W:圆形充气筒;S:过度基板;Y:残疾轮椅;P:半圆形气筒的中心线;Q:过度基板与残疾轮椅的三个最佳位置实施定位的锁定点;α:半圆形气筒的中心线与水平方向呈向上的仰角。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意了本发明的圆形充气筒W,它是在现有技术竖直型“充气筒”的结构基础上,对它实施“变直为圆”的一种改型,并使得它具有:无论推或拉其占据了3/4弧度的次圆形气杆5,都可以让本发明中的半圆形气筒3能够通过排气管1输出气体:

当残疾人的手向上斜拉时,图1中半圆形气筒3内部的左半部分(左侧)中的充气皮塞4受到次圆形气杆5向右下方向压迫,则充气皮塞4产生向外膨胀的趋势,迫使半圆形气筒3内部左侧的气体通过隔离机构2中的洞孔排气(此时该孔外的排气阀被排气流顶开——排气阀处于开启状态),排出的气流通过位于中心线P位置的排气管1向外界输出;——而图1中半圆形气筒3内部的右半部分(右侧)中的充气皮塞4受到次圆形气杆5的向右上方向拉动,则充气皮塞4产生向心收缩的趋势,外界空气从该充气皮塞4与半圆形气筒3内壁之间的圆环形缝隙中被吸入该半圆形气筒3内部的右侧,使得半圆形气筒3内部中心线P右侧的隔离机构2中的洞孔排气阀在双向受力的情况下(它左侧受到左侧隔离机构2排气的正压力作用而它右侧受到右充气皮塞4运行时的负压力作用)而关闭了其中的洞孔。

当残疾人的手向下斜推时,那么,半圆形气筒3的右侧部分通过中心线P右侧的设置了排气洞孔与该孔排气阀的隔离机构2向着该中心线P方向排气(左侧隔离机构2中的排气阀关闭了左侧的排气洞),并通过位于中心线P位置的排气管1向外界输出。

显然,本发明充气过程的上述原理与现有技术竖直型“充气筒”是一样的,不同的只是圆形充气筒W是由左充气筒与右充气筒两者组成的。

图2示意的本发明的圆形充气筒W与残疾轮椅Y定位装配的方式,其关键在于:圆形充气筒W与残疾轮椅Y两者之间设置了一个作为重要部件的过渡基板S(可采用厚0.5厘米的塑料板材或0.3厘米的铝板参照图2示意的参考位置确定其形状尺寸),根据“三点成面”原理,就可以将不同结构形式的圆形充气筒W与残疾轮椅Y两者都能够方便地选择各自最佳的紧固定位位置(点)并将圆形充气筒W牢固地定位在残疾轮椅Y的侧部,最后,让坐在残疾轮椅Y上的残疾人同样可以方便而省力地通过自己的单手出力(如普通非残疾人那样地)完成对残疾轮椅Y上的车轮g内胎充气的目的。

显然,重要部件过渡基板S的大小与形体以及最终在残疾轮椅Y上的设置部位,受到残疾轮椅Y的单侧结构(包括其中的轮与椅的布局)以及圆形充气筒W结构(包括其中的半圆形气筒3的形体与该半圆形气筒3的中心线P的方向)两者的双重制约:

对于残疾轮椅Y来说,与过渡基板S的三个最佳紧固点位于:坐凳f一侧长度方向的两个端点位置以及车轮g轴的一侧端点位置,即位于坐凳f边侧的后锁定点a与前锁定点c,以及轮轴端部锁定点b。

对于圆形充气筒W来说,与过渡基板S的最佳紧固点位于:圆形气筒3的两个端点位置以及中心线P位置。——注意:设置在圆形充气筒W上的长杆柄6的长度以及在手动过程的推与拉该长杆柄6的运作范围内,不应该受到过渡基极S本身或其外缘的妨碍以及残疾轮椅Y的妨碍,即残疾人手动的推与拉长杆柄6的过程当中,握住长杆柄6的手不会触及到过渡基板S以及残疾轮椅Y上的任何部位。

至此,不难看出:

一、作为具有力学性质的力臂的手动长杆柄6的长度应该尽量地加长,长杆柄6越长或圆形充气筒W的直径越小,则残疾人充气时就越是省力,根据这个原则,本发明中的圆形充气筒W的直径可以根据残疾人上身的健康程度,取值为30厘米、25厘米、20厘米,甚至更小,至于确定了上述关键的直径数据之后,相应的其他尺寸(包括各个部件或元件的尺寸)以及材质要求应该属于相当成熟的技术了,完全可以参考现有技术中不同规格的竖直型“充气筒”的相关数据与要求,是轻易而举就可以解决的事宜,这里就不一一详述了。

二、无论手动长杆柄6运行的方向(推或拉)如何,形成半圆形气筒3左与右的两个弧形气筒部分,其中之一排气,则另一个就吸气,其排气管1的排气效率是同等现有技术竖直型“充气筒”的一倍。——此时手动充气当然会费力一些,然而,完全可以通过加长长杆柄6的长度或/和缩减圆形充气筒W的直径来抵消上述的费力要素。

三、半圆形气筒3的中心线P与水平方向呈向上的仰角α也是本发明中的一个重要数据,其目的在于让坐在残疾轮椅Y上的残疾人,可以根据各个人身材大小确定其最顺手的推与拉动长杆柄6的角度范围,来确定其中心线P与水平方向的仰角α的角度,例如,可以取该仰角α为45度,它适应坐残疾轮椅Y群体的数量较多。

四、由于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让坐残疾轮椅Y的残疾人可以无需外援的情况下就能够自己对残疾轮椅Y的车轮g内胎完成手动充气的全过程;该问题容易解决,在残疾人手动充气之前,只需手动转动车轮g让残疾轮椅Y移位的同时,即可将车轮g内胎的气门嘴转到车轮g的最高位置(转到车轮g的顶部时手动操作最方便),残疾人就可如非残疾人一样地将排气管1的排气口与车轮g内胎气门嘴进行方便地手动自行对接。

最后,能够看到,为了实现让残疾人可以省力地单手驱动长杆柄6充气这一关键的手动步骤,总是可以做到:让圆形充气筒W通过过渡基板S与残疾轮椅Y实施最佳方位的牢固衔接以及让坐在残疾轮椅Y上的残疾人可以方便而省力地使用圆形充气筒W对残疾轮椅Y上的车轮g内胎进行手动充气的全过程;尤其对于可以通过自身的手力驱动残疾轮椅Y行进的多数残疾人来说,更是能够通过本发明的圆形充气筒W对自己的车轮g内胎完成手动充气的全部过程。

一种设置在残疾轮椅上的圆形充气筒.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一种设置在残疾轮椅上的圆形充气筒.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一种设置在残疾轮椅上的圆形充气筒.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设置在残疾轮椅上的圆形充气筒.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设置在残疾轮椅上的圆形充气筒.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410229564.2 (22)申请日 2014.05.20 A61G 5/10(2006.01) (73)专利权人 王国燕 地址 310018 浙江省杭州市下沙中国计量学 院现代科技学院机械 131 班 (72)发明人 王国燕 (54) 发明名称 一种设置在残疾轮椅上的圆形充气筒 (57) 摘要 一种设置在残疾轮椅上的圆形充气筒, 一、 在结构上包括 : 与排气管 (1), 内置一对充气皮塞 (4)的半圆形气筒(3)以及配用该半圆形气筒(3) 且占据了 3/4 弧度的次圆形气杆 (5) ; 所述的一 对充气皮塞 (4) 设置在上述。

2、次圆形气杆 (5) 的两 端 ; 所述的上述次圆形气杆 (5) 的中部设置了具 有作为力学中力臂性质的长杆柄 (6) ; 二、 由包括 半圆形气筒 (3) 与次圆形气杆 (5) 构成的圆形充 气筒 (W) 通过过度基板 (S) 与残疾轮椅 (Y) 的定 位方式 : 让构成圆形充气筒 (W) 上有至少三个最 佳位置与过度基板 (S) 实施定位 ; 再让该过度基 板 (S) 与残疾轮椅 (Y) 上至少有三个最佳位置实 施定位。让坐在残疾轮椅 (Y) 上的残疾人可以方 便而省力地使用圆形充气筒 (W) 对残疾轮椅 (Y) 上的车轮 (g) 内胎进行手动充气的全过程。 (51)Int.Cl. 审查员 。

3、朱浩然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1页 CN 103976828 B 2016.06.01 CN 103976828 B 1.一种设置在残疾轮椅上的圆形充气筒, 一、 在结构上包括: 充气皮塞(4)与排气管(1);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 内置一对充气皮塞(4)的半圆形气筒(3)以及配用该半圆形气筒(3)且占据了3/4弧度 的次圆形气杆(5); 所述的一对充气皮塞(4)设置在上述次圆形气杆(5)的两端; 所述的次圆形气杆(5)的中部设置了具有作为力学中力臂性质的长杆柄(6); 所述的半圆形气筒(3)的中心线(P)两侧有一对对称的且设。

4、置了排气洞孔与该孔排气 阀的隔离机构(2): 当上述次圆形气杆(5)驱动一个充气皮塞(4)在半圆形气筒(3)的一侧做 排气功时, 则上述次圆形气杆(5)驱动另一个充气皮塞(4)在半圆形气筒(3)的另一侧做吸 气功, 并且, 由上述一对设置了排气洞孔与该孔排气阀的隔离机构(2)轮流排出的气体都是 通过一根排气管(1)对外输出的; 二、 由包括半圆形气筒(3)与次圆形气杆(5)构成的圆形充气筒(W)通过过度基板(S)与 残疾轮椅(Y)的定位方式: 让构成圆形充气筒(W)的半圆形气筒(3)上有三个最佳位置与过度基板(S)实施定位, 它们是: 位于半圆形气筒(3)两个端部锁定点, 以及位于半圆形气筒(。

5、3)中间部位锁定点; 再让该过度基板(S)与残疾轮椅(Y)上有三个最佳位置实施定位, 它们是: 位于坐凳(f) 边侧的后锁定点(a)与前锁定点(c), 以及轮轴端部锁定点(b); 所述的半圆形气筒(3)的中心线(P)与水平方向呈向上的仰角(), 以便于残疾人利用 手来推、 拉长杆柄(6)对车轮(g)进行手动充气。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03976828 B 2 一种设置在残疾轮椅上的圆形充气筒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充气筒。 尤其涉及一种设置在残疾轮椅上的圆形充气筒。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 普遍使用的手动充气装置(充气筒), 使用时必须将充气装置置于地面。

6、, 利用 人体的伸直与弯曲以及人手同步的上拉(抽气)与下压(排气)的动作而进行对外(例如: 车 轮内胎)充气的; 它结构简单, 使用方便, 但是, 对于腿脚残疾的人来说, 无法照此行事, 特别 是对于坐在残疾轮椅上的下身残疾人来说, 更是无法自行面对该残疾轮椅上的车轮进行充 气了。 必须依靠外援才行。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之目的: 0004 就是为了解决坐在残疾轮椅上的残疾人在无需外援的情况下也可以自己对残疾 轮椅上的车轮内胎完成涉及手动充气的全过程。 0005 为了实现本发明之目的, 拟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 一、 在结构上包括: 充气皮塞与排气管,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 00。

7、07 内置一对充气皮塞的半圆形气筒以及配用该半圆形气筒且占据了3/4弧度的次圆 形气杆; 0008 所述的一对充气皮塞设置在上述次圆形气杆的两端; 0009 所述的次圆形气杆的中部设置了具有作为力学中力臂性质的长杆柄; 0010 所述的半圆形气筒的中心线两侧有一对对称的且设置了排气洞孔与该孔排气阀 的隔离机构: 当上述次圆形气杆驱动一个充气皮塞在半圆形气筒的一侧做排气功时, 则上 述次圆形气杆驱动另一个充气皮塞在半圆形气筒的另一侧做吸气功, 并且, 由上述一对设 置了排气洞孔与该孔排气阀的隔离机构轮流排出的气体都是通过一根排气管对外输出的; 0011 二、 由包括半圆形气筒与半圆形气杆构成的圆。

8、形充气筒通过过度基板与残疾轮椅 的定位方式: 0012 让构成圆形充气筒的半圆形气筒上三个最佳位置与过度基板实施定位, 它们是: 位于半圆形气筒两个端部锁定点, 以及位于半圆形气筒中间部位锁定点; 0013 再让该过度基板与残疾轮椅上三个最佳位置实施定位, 它们是: 位于坐凳边侧的 后锁定点与前锁定点, 以及轮轴端部锁定点; 0014 所述的半圆形气筒的中心线与水平方向呈向上的仰角, 以便于残疾人利用手来 推、 拉长杆柄对车轮进行手动充气。 0015 本发明的主要特点: 0016 由于本发明中的圆形充气筒结构特殊, 尤其是通过它的设置位置可以使得作为力 学中力臂性质的长杆柄部件尽可能地加长(充。

9、气省力), 这就为坐在普通残疾轮椅上的残疾 人也可以自行对该残疾轮椅的车轮进行手动充气创造了条件。 说 明 书 1/3 页 3 CN 103976828 B 3 0017 附图说明: 0018 图1示意了圆形充气筒的一个实施例; 0019 图2示意了圆形充气筒设置在残疾轮椅上的设置装配概况。 0020 1: 排气管; 2: 设置了排气洞孔与该孔排气阀的隔离机构; 3: 半圆形气筒; 4: 充气皮 塞; 5: 占据了3/4弧度的次圆形气杆; 6: 长杆柄; a: 后锁定点; b: 轮轴端部锁定点; c: 前锁定 点; d: 靠背; e: 扶手; f: 坐凳; g: 车轮; h: 踏脚架; W: 。

10、圆形充气筒; S: 过度基板; Y: 残疾轮椅; P: 半圆形气筒的中心线; Q: 过度基板与残疾轮椅的三个最佳位置实施定位的锁定点; : 半圆 形气筒的中心线与水平方向呈向上的仰角。 0021 具体实施方式: 0022 图1示意了本发明的圆形充气筒W, 它是在现有技术竖直型 “充气筒” 的结构基础 上, 对它实施 “变直为圆” 的一种改型, 并使得它具有: 无论推或拉其占据了3/4弧度的次圆 形气杆5, 都可以让本发明中的半圆形气筒3能够通过排气管1输出气体: 0023 当残疾人的手向上斜拉时, 图1中半圆形气筒3内部的左半部分(左侧)中的充气皮 塞4受到次圆形气杆5向右下方向压迫, 则充气。

11、皮塞4产生向外膨胀的趋势, 迫使半圆形气筒 3内部左侧的气体通过隔离机构2中的洞孔排气(此时该孔外的排气阀被排气流顶开排 气阀处于开启状态), 排出的气流通过位于中心线P位置的排气管1向外界输出; 而图1 中半圆形气筒3内部的右半部分(右侧)中的充气皮塞4受到次圆形气杆5的向右上方向拉 动, 则充气皮塞4产生向心收缩的趋势, 外界空气从该充气皮塞4与半圆形气筒3内壁之间的 圆环形缝隙中被吸入该半圆形气筒3内部的右侧, 使得半圆形气筒3内部中心线P右侧的隔 离机构2中的洞孔排气阀在双向受力的情况下(它左侧受到左侧隔离机构2排气的正压力作 用而它右侧受到右充气皮塞4运行时的负压力作用)而关闭了其中。

12、的洞孔。 0024 当残疾人的手向下斜推时, 那么, 半圆形气筒3的右侧部分通过中心线P右侧的设 置了排气洞孔与该孔排气阀的隔离机构2向着该中心线P方向排气(左侧隔离机构2中的排 气阀关闭了左侧的排气洞), 并通过位于中心线P位置的排气管1向外界输出。 0025 显然, 本发明充气过程的上述原理与现有技术竖直型 “充气筒” 是一样的, 不同的 只是圆形充气筒W是由左充气筒与右充气筒两者组成的。 0026 图2示意的本发明的圆形充气筒W与残疾轮椅Y定位装配的方式, 其关键在于: 圆形 充气筒W与残疾轮椅Y两者之间设置了一个作为重要部件的过渡基板S(可采用厚0.5厘米的 塑料板材或0.3厘米的铝板。

13、参照图2示意的参考位置确定其形状尺寸), 根据 “三点成面” 原 理, 就可以将不同结构形式的圆形充气筒W与残疾轮椅Y两者都能够方便地选择各自最佳的 紧固定位位置(点)并将圆形充气筒W牢固地定位在残疾轮椅Y的侧部, 最后, 让坐在残疾轮 椅Y上的残疾人同样可以方便而省力地通过自己的单手出力(如普通非残疾人那样地)完成 对残疾轮椅Y上的车轮g内胎充气的目的。 0027 显然, 重要部件过渡基板S的大小与形体以及最终在残疾轮椅Y上的设置部位, 受 到残疾轮椅Y的单侧结构(包括其中的轮与椅的布局)以及圆形充气筒W结构(包括其中的半 圆形气筒3的形体与该半圆形气筒3的中心线P的方向)两者的双重制约: 。

14、0028 对于残疾轮椅Y来说, 与过渡基板S的三个最佳紧固点位于: 坐凳f一侧长度方向的 两个端点位置以及车轮g轴的一侧端点位置, 即位于坐凳f边侧的后锁定点a与前锁定点c, 以及轮轴端部锁定点b。 说 明 书 2/3 页 4 CN 103976828 B 4 0029 对于圆形充气筒W来说, 与过渡基板S的最佳紧固点位于: 圆形气筒3的两个端点位 置以及中心线P位置。 注意: 设置在圆形充气筒W上的长杆柄6的长度以及在手动过程的 推与拉该长杆柄6的运作范围内, 不应该受到过渡基极S本身或其外缘的妨碍以及残疾轮椅 Y的妨碍, 即残疾人手动的推与拉长杆柄6的过程当中, 握住长杆柄6的手不会触及到。

15、过渡基 板S以及残疾轮椅Y上的任何部位。 0030 至此, 不难看出: 0031 一、 作为具有力学性质的力臂的手动长杆柄6的长度应该尽量地加长, 长杆柄6越 长或圆形充气筒W的直径越小, 则残疾人充气时就越是省力, 根据这个原则, 本发明中的圆 形充气筒W的直径可以根据残疾人上身的健康程度, 取值为30厘米、 25厘米、 20厘米, 甚至更 小, 至于确定了上述关键的直径数据之后, 相应的其他尺寸(包括各个部件或元件的尺寸) 以及材质要求应该属于相当成熟的技术了, 完全可以参考现有技术中不同规格的竖直型 “充气筒” 的相关数据与要求, 是轻易而举就可以解决的事宜, 这里就不一一详述了。 00。

16、32 二、 无论手动长杆柄6运行的方向(推或拉)如何, 形成半圆形气筒3左与右的两个 弧形气筒部分, 其中之一排气, 则另一个就吸气, 其排气管1的排气效率是同等现有技术竖 直型 “充气筒” 的一倍。 此时手动充气当然会费力一些, 然而, 完全可以通过加长长杆柄 6的长度或/和缩减圆形充气筒W的直径来抵消上述的费力要素。 0033 三、 半圆形气筒3的中心线P与水平方向呈向上的仰角 也是本发明中的一个重要 数据, 其目的在于让坐在残疾轮椅Y上的残疾人, 可以根据各个人身材大小确定其最顺手的 推与拉动长杆柄6的角度范围, 来确定其中心线P与水平方向的仰角 的角度, 例如, 可以取 该仰角 为45。

17、度, 它适应坐残疾轮椅Y群体的数量较多。 0034 四、 由于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让坐残疾轮椅Y的残疾人可以无需外援的情况下就 能够自己对残疾轮椅Y的车轮g内胎完成手动充气的全过程; 该问题容易解决, 在残疾人手 动充气之前, 只需手动转动车轮g让残疾轮椅Y移位的同时, 即可将车轮g内胎的气门嘴转到 车轮g的最高位置(转到车轮g的顶部时手动操作最方便), 残疾人就可如非残疾人一样地将 排气管1的排气口与车轮g内胎气门嘴进行方便地手动自行对接。 0035 最后, 能够看到, 为了实现让残疾人可以省力地单手驱动长杆柄6充气这一关键的 手动步骤, 总是可以做到: 让圆形充气筒W通过过渡基板S与残疾轮椅Y实施最佳方位的牢固 衔接以及让坐在残疾轮椅Y上的残疾人可以方便而省力地使用圆形充气筒W对残疾轮椅Y上 的车轮g内胎进行手动充气的全过程; 尤其对于可以通过自身的手力驱动残疾轮椅Y行进的 多数残疾人来说, 更是能够通过本发明的圆形充气筒W对自己的车轮g内胎完成手动充气的 全部过程。 说 明 书 3/3 页 5 CN 103976828 B 5 图1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1/1 页 6 CN 103976828 B 6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