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竹木经微生物发酵制成中药饮片辅料的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采用竹木经微生物发酵制成中药饮片辅料的方法.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710882380.X (22)申请日 2017.09.26 (71)申请人 谭证书 地址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金花镇 双凤村2组 (72)发明人 谭证书 (51)Int.Cl. A61K 47/38(2006.01) A23L 2/38(2006.01) A23L 33/00(2016.01) A23L 2/39(2006.01) (54)发明名称 采用竹木经微生物发酵制成中药饮片辅料 的方法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的是采用竹木经微生物发酵制 成中药饮片辅料。
2、的方法。 本发明包括(1)将竹木 根茎叶磨成粉状颗粒; 将粉状颗粒加入到反应容 器中, 用水蒸煮120-180min后将液体倒出, 将蒸 煮后的粉状颗粒进行干燥; (2)将粉状颗粒、 脱脂 奶粉、 蔗糖、 水按照重量比为10: 1: 1: 20-25的比 例加入到反应容器中混合均匀, 灭菌后再在35- 38恒温条件下加入混合菌种发酵3-5d; (3)发 酵液过滤后再用流动水进行冲洗, 然后干燥得到 粉状预处理颗粒; 将粉状预处理颗粒加入到具有 乙烯基单体的氧化还原体系中, 将乙烯基单体接 枝到粉状预处理颗粒上即可。 本发明具有操作简 单, 成本低廉, 有效作为中药饮片的辅料使用, 而 且改性后。
3、纤维素口感佳进而可替代淀粉作为主 食材使用等优点。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CN 107670047 A 2018.02.09 CN 107670047 A 1.采用竹木经微生物发酵制成中药饮片辅料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括以下步骤: (1)将竹木根茎叶磨成粉状颗粒, 颗粒大小为0.2mm-0.005mm; 将粉状颗粒加入到反应 容器中, 用水蒸煮120-180min后, 将液体倒出, 将蒸煮后的粉状颗粒进行干燥; (2)将竹木根茎叶粉状颗粒、 脱脂奶粉、 蔗糖、 水按照重量比为10: 1: 1: 20-25的比例加 入到反应容器中混合均匀, 灭菌后再在35-38恒温条件下加入混合菌种发。
4、酵3-5d; (3)发酵液过滤后再用流动水进行冲洗, 然后干燥得到粉状预处理颗粒; 将粉状预处理 颗粒加入到具有乙烯基单体的氧化还原体系中, 将乙烯基单体接枝到粉状预处理颗粒上即 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竹木经微生物发酵制成中药饮片辅料的方法, 其特征在 于, 所述混合菌种包括酵母菌、 双歧杆菌、 保加利亚杆菌, 各菌种的活菌比例为1-2: 1-2: 1- 2; 混合菌种的浓度为2 106-5 106cuf/ml。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竹木经微生物发酵制成中药饮片辅料的方法, 其特征在 于, 所述粉状颗粒的大小为0.01-0.08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竹木经微生。
5、物发酵制成中药饮片辅料的方法, 其特征在 于: 所述氧化还原法中的氧化剂为双氧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采用竹木经微生物发酵制成中药饮片辅料的方法, 其特征在 于: 所述接枝反应的温度为50, 反应时间80-100min。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07670047 A 2 采用竹木经微生物发酵制成中药饮片辅料的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饮片辅料的制备方法, 具体涉及的是采用竹木经微生物发酵 制成中药饮片辅料的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竹子, 又名竹, 原产自中国。 品种繁多, 多年生禾本科竹亚科植物, 茎为木质, 是禾 本科的一个分支, 学名Bamb。
6、usoideae(Bambusaceae或Bamboo), 分布在热带、 亚热带地区, 东 亚、 东南亚和印度洋及太平洋岛屿上分布最集中, 种类很多, 有的低矮似草, 有的高如大树, 生长迅速。 通常通过地下匍匐的根茎成片生长, 也可以通过开花结籽繁衍, 种子被称为竹 米。 有些种类的竹笋可以食用。 0003 竹的地下茎(俗称竹鞭)是横着生长的, 中间稍空, 也有节并且多而密, 在节上长着 许多须根和芽。 一些芽发育成为竹笋钻出地面长成竹子, 另一些芽并不长出地面, 而是横着 生长, 发育成新的地下茎。 因此, 竹子都是成片成林的生长。 嫩的竹鞭和竹笋可以食用。 0004 对于竹笋可以食用的竹。
7、子而言, 仅仅只能对嫩的竹鞭和竹笋部分进行食用, 对竹 子的其他部分, 如根茎叶部分的利用率不高, 尤其是对于竹编产品而言, 其仅仅利用的是竹 子的表皮层, 对于中间部分则直接丢弃或进行燃烧, 其主要成分就是纤维素, 造成资源的极 大浪费。 0005 纤维在保持消化系统健康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同时摄取足够的纤维也可以预防 心血管疾病、 癌症、 糖尿病以及其它疾病。 纤维可以清洁消化壁和增强消化功能, 纤维同时 可稀释和加速食物中的致癌物质和有毒物质的移除, 保护脆弱的消化道和预防结肠癌。 纤 维可减缓消化速度和最快速排泄胆固醇, 所以可让血液中的血糖和胆固醇控制在最理想的 水平。 0006 。
8、现有技术中, 通常的纤维素, 由于其粘度较低, 并不能有效应用在中药饮片中作为 辅料使用, 要适用于中药饮片中, 则需要增加粘度, 现有增加粘度的方式有多种, 包括化学 方法、 电离辐射方法、 微生物发酵方法等。 0007 在使用生物技术手段来实现纤维改性的方案时, 由于其对纤维改性后的食用安全 性能更高, 因而利用生物技术实现纤维改性的预处理手段也越来越被人们认同。 作为生物 技术的预处理手段, 开始是将酶应用于制浆工艺的打浆过程, 该方式是用于纸质等生活用 品中, 不能作为食用纤维的借鉴, 且酶法预处理工业化的难题之一是纤维素酶价格昂贵。 发明内容 0008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生物技。
9、术的预处理手段中酶法预处理工业化所用的 纤维素酶价格昂贵的问题, 提供一种解决上述问题的采用竹木经微生物发酵制成中药饮片 辅料的方法。 0009 为解决上述缺点,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0010 采用竹木经微生物发酵制成中药饮片辅料的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说 明 书 1/3 页 3 CN 107670047 A 3 0011 (1)将竹木根茎叶磨成粉状颗粒, 颗粒大小为0.2mm-0.005mm; 将粉状颗粒加入到 反应容器中, 用水蒸煮120-180min后, 将液体倒出, 将蒸煮后的粉状颗粒进行干燥; 0012 (2)将竹木根茎叶粉状颗粒、 脱脂奶粉、 蔗糖、 水按照重量比为10: 1。
10、: 1: 20-25的比 例加入到反应容器中混合均匀, 灭菌后再在35-38恒温条件下加入混合菌种发酵3-5d; 0013 (3)发酵液过滤后再用流动水进行冲洗, 然后干燥得到粉状预处理颗粒; 将粉状预 处理颗粒加入到具有乙烯基单体的氧化还原体系中, 将乙烯基单体接枝到粉状预处理颗粒 上即可。 0014 因本发明中的纤维素经过改性后的用途是作为中药饮片的辅料使用, 因而本发明 中将竹木根茎叶颗粒磨成粒径在0.2mm-0.005mm之间的粉状, 然后通过微生物发酵预处理 和改性提高纤维素的粘度, 有效适用于中药饮片中辅料的要求。 并且本发明还能有效改善 纤维素本身粗糙的口感, 使其能满足味觉上的。
11、需求。 本发明方法中整个反应过程中采用的 物质和菌种代谢的产物均对人体无害, 进而有效保证了成品的食用安全性。 0015 因而, 在本发明以富含膳食纤维的竹木根茎叶经过系列加工制取相应的食物纤维 产品, 既可开发出直接口服的食疗型纤维制品, 可以代替淀粉食材, 如面粉、 糯米粉、 红薯 粉、 土豆粉等, 有效增加食品来源, 有效满足三高人群和肥胖人群作为主材食用, 同时减少 竹木根茎叶燃烧带来的环境污染。 并且本发明的成品又可用作中药饮片的辅料使用, 诸如 在制作丸剂时可以替代淀粉, 并且本发明制成的成品本身就具有大部分不被人体吸收的特 性, 因而在作为中药饮片的辅料过程中, 还不会影响中药的。
12、药效吸收, 效果十分显著。 0016 本发明采用的是反应条件等都容易实现, 进而有效节约成本, 提高操作的可行性。 0017 进一步, 所述混合菌种包括酵母菌、 双歧杆菌、 保加利亚杆菌, 各菌种的活菌比例 为1-2: 1-2: 1-2; 混合菌种的浓度为2 106-5 106cuf/ml。 在各种菌种的配合作用下, 有效 在较短的时间内使纤维素上的糖苷键断裂, 进而有效提高发酵效率, 同时该菌种配合作用 下, 有效提高最终成品的粘度。 0018 作为一种优选, 所述粉状颗粒的大小为0.01-0.08mm。 本发明中由于原料是竹木根 茎叶, 通过将粉状颗粒大小优选为0.01-0.08mm, 不。
13、仅仅能达到最优的口感, 在该粒径下, 还 能有效保证制成的成品粘度最高, 改性性能最为优异。 0019 为了增加改性后食品的安全性能, 所述氧化还原法中的氧化剂为双氧水。 0020 更进一步地, 所述接枝反应的温度为50, 反应时间120-180min。 0021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 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0022 1、 本发明操作简单, 成本低廉, 有效作为中药饮片的辅料使用, 而且改性后纤维素 口感佳进而可替代淀粉作为主食材使用; 0023 2、 本发明中将竹木根茎叶颗粒磨成粒径在0.2mm-0.005mm之间的粉状, 然后通过 微生物发酵初步预处理该竹木根茎叶纤维, 然后再通过改。
14、性提高纤维素的粘度, 并有效改 善纤维素本身粗糙的口感, 使其能满足味觉上的需求; 0024 3、 本发明在种菌种的配合作用下, 有效在较短的时间内使纤维素上的糖苷键断 裂, 进而有效提高发酵效率, 同时该菌种配合作用下, 有效提高最终成品的粘度。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下面结合实施例, 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 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说 明 书 2/3 页 4 CN 107670047 A 4 0026 实施例1 0027 采用竹木经微生物发酵制成中药饮片辅料的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0028 (1)将竹木根茎叶磨成粉状颗粒, 颗粒大小为0.2mm-0.005mm; 本实施例中。
15、该粉状 颗粒的大小优选为0.01-0.08mm; 用水蒸煮150min后, 将液体倒出, 将蒸煮后的粉状颗粒进 行干燥。 0029 (2)将竹木根茎叶粉状颗粒、 脱脂奶粉、 蔗糖、 水按照重量比为10: 1: 1: 25的比例加 入到反应容器中混合均匀, 灭菌后再在35-38恒温条件下加入混合菌种发酵5d; 0030 本步骤中的混合菌种包括酵母菌、 双歧杆菌、 保加利亚杆菌, 该酵母菌、 双歧杆菌、 保加利亚杆菌之间的活菌比例为1: 2: 1; 混合菌种的浓度为3.5 106cuf/ml。 0031 (3)发酵液过滤后再用流动水进行冲洗, 然后在60下干燥得到粉状预处理颗粒; 将粉状预处理颗粒。
16、加入到具有乙烯基单体的氧化还原体系中, 将乙烯基单体接枝到粉状预 处理颗粒上即可; 本实施例中氧化还原法中的氧化剂为双氧水, 接枝反应的温度为50, 反 应时间80min。 0032 经检测, 该改性后生成的物质黏度为507mpas, 且满足食用标准。 0033 实施例2 0034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仅在于, 步骤(2)的工艺参数不同, 具体设置如下: 0035 步骤(2)中竹木根茎叶粉状颗粒、 脱脂奶粉、 蔗糖、 水按照重量比为10: 1: 1: 20的比 例加入到反应容器中混合均匀, 灭菌后再在35-38恒温条件下加入混合菌种发酵4d; 混合 菌种包括酵母菌、 双歧杆菌、 保加利亚。
17、杆菌, 各菌种的活菌比例为2: 1: 2; 混合菌种的浓度为 5 106cuf/ml。 0036 经检测, 该改性后生成的物质黏度为513mpas, 且满足食用标准。 0037 实施例3 0038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 步骤(2)的工艺参数不同, 同时提供了分别使用3 种菌种进行发酵的对照组1、 对照组2和对照组3, 具体设置如下: 0039 本发明步骤(2)中竹木根茎叶粉状颗粒、 脱脂奶粉、 蔗糖、 水按照重量比为10: 1: 1: 22的比例加入到反应容器中混合均匀, 灭菌后再在35-38恒温条件下加入混合菌种发酵 3d; 混合菌种包括酵母菌、 双歧杆菌、 保加利亚杆菌, 各菌种。
18、的活菌比例为1: 2: 2; 混合菌种 的浓度为4 106cuf/ml。 0040 对照组1: 步骤(2)中菌种仅仅采用酵母菌; 对照组2: 步骤(2)中菌种仅仅采用双歧 杆菌; 对照组3: 步骤(2)中菌种仅仅采用保加利亚杆菌。 0041 经检测, 该改性后本发明生成的物质黏度为531mpas, 对照组1为424mpas, 对 照组2为461mpas, 对照组1为438mpas。 0042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 并非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 但凡采用 本发明的设计原理, 以及在此基础上进行非创造性劳动而作出的变化, 均应属于本发明的 保护范围之内。 说 明 书 3/3 页 5 CN 107670047 A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