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蛔乌梅丸及其制备方法.pdf

上传人:1*** 文档编号:8297101 上传时间:2020-03-30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330.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710231145.6

申请日:

20170411

公开号:

CN106974991A

公开日:

20170725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审查中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1K36/889,A61K9/20,A61P33/10,A23L19/00,A23L33/10

主分类号:

A61K36/889,A61K9/20,A61P33/10,A23L19/00,A23L33/10

申请人:

史逸凡

发明人:

马桂琴,史来恩

地址:

225700 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市舒园小区68号楼303室

优先权:

CN201710231145A

专利代理机构:

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

代理人:

贺翔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属于食品保健应用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安蛔乌梅丸,由原料按以下重量份数制成,乌梅肉60-120ɡ、黄连20‑30ɡ、木香30-50ɡ、麸煨芲术50-80ɡ、姜汁制川厚朴50-80ɡ、公丁香10-20ɡ、使君子50-80ɡ、川炼子30-50ɡ、槟榔30-50ɡ、小茴香30-50ɡ、生大黄20‑30ɡ。本发明的一种安蛔乌梅丸及其制备方法的有益效果在于:1、作用、功效,①能杀虫安蛔,消滞化积止痛,②可行气止痛、消滞化积、开胃平吐,③芳香化湿、健脾和胃、温中散寒、化浊止痛;2、应用范围:寄生虫而引发的嗳气、呕吐、少食或不思饮食、脘腹胀满、腹痛、便溏或便夹蜖虫等证。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安蛔乌梅丸,其特征在于:由原料按以下重量份数制成,乌梅肉60-120ɡ、黄连20-30ɡ、木香30-50ɡ、麸煨芲术50-80ɡ、姜汁制川厚朴50-80ɡ、公丁香10-20ɡ、使君子50-80ɡ、川炼子30-50ɡ、槟榔30-50ɡ、小茴香30-50ɡ、生大黄20-30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安蛔乌梅丸,其特征在于:由原料按以下重量份数制成,乌梅肉65-110ɡ、黄连22-28ɡ、木香35-45ɡ、麸煨芲术55-75ɡ、姜汁制川厚朴55-70ɡ、公丁香15-18ɡ、使君子55-78ɡ、川炼子35-45ɡ、槟榔32-48ɡ、小茴香35-40ɡ、生大黄25-28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安蛔乌梅丸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取乌梅肉,⑴原料与用具:乌梅足量、冷却后的白开水适量、蒸茏一套、火炉、装物器具;⑵浸泡:①清水冲洗乌梅,去除粘附乌梅污杂物,将乌梅放入冷却后白开水浸泡,②水不宜多,水至淹没乌梅的水平线上即可,③浸泡水中每半小时搅拌一次,以免有些乌梅没有浸泡到,④浸泡时间不可过长,约3-5小时时间左右,或视浸泡后乌梅肉至饱满易剥为度;⑶制熟取肉:采用先制熟后取肉法:①煎煮法:将浸泡后乌梅与浸泡水(水不够可酌量加些水),置入锅中煎煮,沸后再文火慢慢煎熬,至乌梅肉熟易剥即可,②蒸制法:将浸泡水倒入锅中(水不够可酌量加些水),浸泡后乌梅置入笼中蒸煮,至乌梅肉熟易剥即可,③取肉:蒸或煮熟乌梅去核取乌梅肉,蒸或煮后乌梅汁冷却保留备用(罝氷箱冷藏),⑷制丁:乌梅肉切细丁,细丁晒干,⑸研末:乌梅肉丁,置入粉碎机研末,用120目过筛一次,取细末留粗末备用;步骤2、取料:按方称足量药物,去杂物晒干;步骤3、研末:全部药物调匀(包括乌梅肉粗末)置入粉碎机研末,用120目过筛三次,取细末而去粗末;步骤4、制丸:⑴调匀:乌梅肉细末与全部药物细末调拌均匀,⑵蜂制:以蜂蜜和乌梅汁液(蒸或煮乌梅液水)与细药末调匀,做为0.5㎝直径药丸,⑶水泛制:白开水和乌梅汁液(蒸或煮乌梅液水)调匀,以乌梅汁水泛为丸(约有绿豆大小)皆可,⑷装衣:①备料:制为药丸(晒至70%干的湿药丸),取适量珠砂研为细末备用,②滚衣:以珠砂为例,在平坦的器物内,珠砂细末散撒于药丸表面,搅拌均匀,使用滚转法,让药丸表面粘有薄薄珠砂末,俗称以珠砂滚衣为丸,使黑色药丸穿上红色衣装;步骤5、晒干:⑴室外:倒入竹篇等器物置室外阳光照晒干,①在装丸药器物上加盖透光透风罩子,以免蝇虫叮咬而污染,②带无菌手套,勤搅(2-3小时/次),以丸药全面照晒;⑵室内:于阳光房内,倒入竹篇等器物置阳光房晒干,仅需带无菌手套,来勤搅(2-3小时/次),以丸药全面照晒;步骤6、炒制,采用单炒法:先起火温锅,然乌梅丸置入锅中,文火而勤炒勤搅,约需10-20分钟时,待乌梅丸表面微黄而不焦停火,乌梅丸仍置锅中,继续勤炒勤搅,待锅冷却后,乌梅丸即可起锅,置入竹篇器具内散热,其中,炒制时,①性慢:炒制时操作者,心要静性要慢而不能急躁,以严格掌握标准为目的,②文火:炒时仅能微火、文火,火切不可大,也不需急火,③眼视:边炒边观察边视,药丸表面不仅光滑无裂痕,同时观察药丸表面颜色变化,以色黄或微焦为原则,④鼻闻:边炒边鼻闻,以闻及药丸的药香味而不是焦香味,⑤待乌梅丸色黄时停火,丸仍置锅中,继续勤炒勤搅,待锅冷却后,乌梅丸即可起锅,置入竹篇等器具内散热;步骤7、封装:⑴散热:炒制药丸不可急装,待散热后装封为宜,温热的药丸立即装封易发霉,①器物:装药丸器物要无菌、干燥、紧密而不透气,②注明:包装完毕后,包装器物外表要签写注明:药名、重量或数目、包装日期、包装者;步骤8、取药量;应根据配制药量大小来定量-即按其组成方药量大小比例测祘,而取得各药所需的量即可;步骤9、产地与药质;药物按上注明产地取入,其药质是精选上等品,药品要干燥而清洁无杂物。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安蛔乌梅丸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取乌梅肉,还可采用先取肉后制熟法:①取肉:若经浸泡后乌梅易剥易取肉时,可先取其肉,②蒸制法:将乌梅肉置入笼内,乌梅核置入锅中,在加入适量水,升火蒸煮,至乌梅肉熟即可,③乌梅汁保留:蒸煮时乌梅汁冷却保留备用(罝氷箱冷藏),⑷制丁:乌梅肉切细丁,细丁晒干,⑸研末:乌梅肉丁,置入粉碎机研末,用120目过筛一次,取细末留粗末备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安蛔乌梅丸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6的炒制中还可采用麸煨法:①温锅时将适量麦麸倒入锅中,文火而勤炒勤搅,②待麦麸发热时,然乌梅丸加入锅内勤炒勤搅,见麦麸发焦有香味时停火,③麸丸仍在锅内,继勤炒勤搅,待锅冷却后起锅,筛去麦麸取出乌梅丸,置入竹篇等器具内散热。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安蛔乌梅丸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6的炒制中还可采用醋炒法:铁锅先温之,乌梅丸后置入锅中,文火而勤炒勤搅,约需10-20分钟时,待乌梅丸表面微黄,边炒边搅边加醋炒,其中,①醋为镇江产恒顺精制香醋,②两人操作,一人勤炒勤搅,一人加醋,③香醋循锅沿上方一周,待醋浸入乌梅丸,重复加醋3-5次,④加醋要徐徐浇撒,每次醋量不宜多要少,醋量多防止乌梅丸散化,更不宜将乌梅丸浸入醋内,只需醋浸润至丸内即可。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品保健应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安蛔乌梅丸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乌梅,中药名,为蔷薇科植物梅Prunus mume(Sieb.)Sieb.etZuce.的干燥近成熟果实。我国各地均有栽培,以长江流域以南各省最多。具有敛肺,涩肠,生津,安蛔之功效,常用于肺虚久咳,久泻久痢,虚热消渴,蛔厥呕吐腹痛。

药材性状:呈类球形或扁球形,直径1.5~3cm,表面乌黑色或棕黑色,皱缩不平,基部有圆形果梗痕,果核坚硬,椭圆形,棕黄色,表面有凹点;种子扁卵形,淡黄色,气微,味极酸。

相关配伍,1、治久咳不已:乌梅肉(微炒)、御米壳(去筋膜,蜜炒)。等

分为末,每服二钱,睡时蜜汤调下,《本草纲目》2、治小儿头疮,积年不瘥:乌梅肉,烧灰细研,以生油调涂之,《圣惠方》3、治伤寒蛔厥及久痢:乌梅三百枚,细辛六两,干姜十两,黄连十六两,当归四两,附子六两(炮,去皮),蜀椒四两(出汗),桂枝(去皮)六两,人参六两,黄柏六两。上十味,异捣筛,合治之,以苦酒渍乌梅一宿,去核,蒸之五斗米下,饭熟捣成泥,和药令相得,内臼中,与蜜杵二千下,丸如梧桐子大。先食饮服十丸,日三服,稍加至二十丸。禁生冷、滑物、臭食等,《伤寒论》乌梅丸4、治咽喉肿痛:乌梅30g,双花60g,雄黄12g,为末,蜜丸,每丸3g,每次含化1丸,徐徐咽下,每日3次,《全国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会资料选编》。

因此,基于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安蛔乌梅丸及其制备方法。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安蛔乌梅丸及其制备方法,用于寄生虫而引发的嗳气、呕吐、少食或不思饮食、脘腹胀满、腹痛、便溏或便夹蜖虫等证。

技术方案: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一种安蛔乌梅丸,由原料按以下重量份数制成,乌梅肉60-120ɡ、黄连20-30ɡ、木香30-50ɡ、麸煨芲术50-80ɡ、姜汁制川厚朴50-80ɡ、公丁香10-20ɡ、使君子50-80ɡ、川炼子30-50ɡ、槟榔30-50ɡ、小茴香30-50ɡ、生大黄20-30ɡ。

本技术方案的,所述一种安蛔乌梅丸,由原料按以下重量份数制成,乌梅肉65-110ɡ、黄连22-28ɡ、木香35-45ɡ、麸煨芲术55-75ɡ、姜汁制川厚朴55-70ɡ、公丁香15-18ɡ、使君子55-78ɡ、川炼子35-45ɡ、槟榔32-48ɡ、小茴香35-40ɡ、生大黄25-28ɡ。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安蛔乌梅丸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取乌梅肉,⑴原料与用具:乌梅足量、冷却后的白开水适量、蒸茏一套、火炉、装物器具;⑵浸泡:①清水冲洗乌梅,去除粘附乌梅污杂物,将乌梅放入冷却后白开水浸泡,②水不宜多,水至淹没乌梅的水平线上即可,③浸泡水中每半小时搅拌一次,以免有些乌梅没有浸泡到,④浸泡时间不可过长,约3-5小时时间左右,或视浸泡后乌梅肉至饱满易剥为度;⑶制熟取肉:采用先制熟后取肉法:①煎煮法:将浸泡后乌梅与浸泡水(水不够可酌量加些水),置入锅中煎煮,沸后再文火慢慢煎熬,至乌梅肉熟易剥即可,②蒸制法:将浸泡水倒入锅中(水不够可酌量加些水),浸泡后乌梅置入笼中蒸煮,至乌梅肉熟易剥即可,③取肉:蒸或煮熟乌梅去核取乌梅肉,蒸或煮后乌梅汁冷却保留备用(罝氷箱冷藏),⑷制丁:乌梅肉切细丁,细丁晒干,⑸研末:乌梅肉丁,置入粉碎机研末,用120目过筛一次,取细末留粗末备用。步骤2、取料:按方称足量药物,去杂物晒干。步骤3、研末:全部药物调匀(包括乌梅肉粗末)置入粉碎机研末,用120目过筛三次,取细末而去粗末。步骤4、制丸:⑴调匀:乌梅肉细末与全部药物细末调拌均匀,⑵蜂制:以蜂蜜和乌梅汁液(蒸或煮乌梅液水)与细药末调匀,做为0.5㎝直径药丸,⑶水泛制:白开水和乌梅汁液(蒸或煮乌梅液水)调匀,以乌梅汁水泛为丸(约有绿豆大小)皆可,⑷装衣:①备料:制为药丸(晒至70%干的湿药丸),取适量珠砂研为细末备用,②滚衣:以珠砂为例,在平坦的器物内,珠砂细末散撒于药丸表面,搅拌均匀,使用滚转法,让药丸表面粘有薄薄珠砂末,俗称以珠砂滚衣为丸,使黑色药丸穿上红色衣装。步骤5、晒干:⑴室外:倒入竹篇等器物置室外阳光照晒干,①在装丸药器物上加盖透光透风罩子,以免蝇虫叮咬而污染,②带无菌手套,勤搅(2-3小时/次),以丸药全面照晒。⑵室内:于阳光房内,倒入竹篇等器物置阳光房晒干,仅需带无菌手套,来勤搅(2-3小时/次),以丸药全面照晒。步骤6、炒制,采用单炒法:先起火温锅,然乌梅丸置入锅中,文火而勤炒勤搅,约需10-20分钟时,待乌梅丸表面微黄而不焦停火,乌梅丸仍置锅中,继续勤炒勤搅,待锅冷却后,乌梅丸即可起锅,置入竹篇器具内散热,其中,炒制时,①性慢:炒制时操作者,心要静性要慢而不能急躁,以严格掌握标准为目的,②文火:炒时仅能微火、文火,火切不可大,也不需急火,③眼视:边炒边观察边视,药丸表面不仅光滑无裂痕,同时观察药丸表面颜色变化,以色黄或微焦为原则,④鼻闻:边炒边鼻闻,以闻及药丸的药香味而不是焦香味,⑤待乌梅丸色黄时停火,丸仍置锅中,继续勤炒勤搅,待锅冷却后,乌梅丸即可起锅,置入竹篇等器具内散热。步骤7、封装:⑴散热:炒制药丸不可急装,待散热后装封为宜,温热的药丸立即装封易发霉,①器物:装药丸器物要无菌、干燥、紧密而不透气,②注明:包装完毕后,包装器物外表要签写注明:药名、重量或数目、包装日期、包装者。步骤8、取药量;应根据配制药量大小来定量-即按其组成方药量大小比例测祘,而取得各药所需的量即可。步骤9、产地与药质;药物按上注明产地取入,其药质是精选上等品,药品要干燥而清洁无杂物。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步骤1,取乌梅肉,还可采用先取肉后制熟法:①取肉:若经浸泡后乌梅易剥易取肉时,可先取其肉,②蒸制法:将乌梅肉置入笼内,乌梅核置入锅中,在加入适量水,升火蒸煮,至乌梅肉熟即可,③乌梅汁保留:蒸煮时乌梅汁冷却保留备用(罝氷箱冷藏),⑷制丁:乌梅肉切细丁,细丁晒干,⑸研末:乌梅肉丁,置入粉碎机研末,用120目过筛一次,取细末留粗末备用。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步骤6的炒制中还可采用麸煨法:①温锅时将适量麦麸倒入锅中,文火而勤炒勤搅,②待麦麸发热时,然乌梅丸加入锅内勤炒勤搅,见麦麸发焦有香味时停火,③麸丸仍在锅内,继勤炒勤搅,待锅冷却后起锅,筛去麦麸取出乌梅丸,置入竹篇等器具内散热。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步骤6的炒制中还可采用醋炒法:铁锅先温之,乌梅丸后置入锅中,文火而勤炒勤搅,约需10-20分钟时,待乌梅丸表面微黄,边炒边搅边加醋炒,其中,①醋为镇江产恒顺精制香醋,②两人操作,一人勤炒勤搅,一人加醋,③香醋循锅沿上方一周,待醋浸入乌梅丸,重复加醋3-5次,④加醋要徐徐浇撒,每次醋量不宜多要少,醋量多防止乌梅丸散化,更不宜将乌梅丸浸入醋内,只需醋浸润至丸内即可。

本发明的一种安蛔乌梅丸及其制备方法的有益效果在于:1、作用、功效,①能杀虫安蛔,消滞化积止痛,②可行气止痛、消滞化积、开胃平吐,③芳香化湿、健脾和胃、温中散寒、化浊止痛;2、应用范围:寄生虫而引发的嗳气、呕吐、少食或不思饮食、脘腹胀满、腹痛、便溏或便夹蜖虫等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发明。

实施例一

本发明的一种安蛔乌梅丸,由原料按以下重量份数制成,乌梅肉60-120ɡ、黄连20-30ɡ、木香30-50ɡ、麸煨芲术50-80ɡ、姜汁制川厚朴50-80ɡ、公丁香10-20ɡ、使君子50-80ɡ、川炼子30-50ɡ、槟榔30-50ɡ、小茴香30-50ɡ、生大黄20-30ɡ。

实施例二

本发明的一种安蛔乌梅丸,由原料按以下重量份数制成,乌梅肉65-110ɡ、黄连22-28ɡ、木香35-45ɡ、麸煨芲术55-75ɡ、姜汁制川厚朴55-70ɡ、公丁香15-18ɡ、使君子55-78ɡ、川炼子35-45ɡ、槟榔32-48ɡ、小茴香35-40ɡ、生大黄25-28ɡ。

如上述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所述提供一种安蛔乌梅丸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取乌梅肉,⑴原料与用具:乌梅足量、冷却后的白开水适量、蒸茏一套、火炉、装物器具;⑵浸泡:①清水冲洗乌梅,去除粘附乌梅污杂物,将乌梅放入冷却后白开水浸泡,②水不宜多,水至淹没乌梅的水平线上即可,③浸泡水中每半小时搅拌一次,以免有些乌梅没有浸泡到,④浸泡时间不可过长,约3-5小时时间左右,或视浸泡后乌梅肉至饱满易剥为度;⑶制熟取肉:采用先制熟后取肉法:①煎煮法:将浸泡后乌梅与浸泡水(水不够可酌量加些水),置入锅中煎煮,沸后再文火慢慢煎熬,至乌梅肉熟易剥即可,②蒸制法:将浸泡水倒入锅中(水不够可酌量加些水),浸泡后乌梅置入笼中蒸煮,至乌梅肉熟易剥即可,③取肉:蒸或煮熟乌梅去核取乌梅肉,蒸或煮后乌梅汁冷却保留备用(罝氷箱冷藏),⑷制丁:乌梅肉切细丁,细丁晒干,⑸研末:乌梅肉丁,置入粉碎机研末,用120目过筛一次,取细末留粗末备用。步骤2、取料:按方称足量药物,去杂物晒干。步骤3、研末:全部药物调匀(包括乌梅肉粗末)置入粉碎机研末,用120目过筛三次,取细末而去粗末。步骤4、制丸:⑴调匀:乌梅肉细末与全部药物细末调拌均匀,⑵蜂制:以蜂蜜和乌梅汁液(蒸或煮乌梅液水)与细药末调匀,做为0.5㎝直径药丸,⑶水泛制:白开水和乌梅汁液(蒸或煮乌梅液水)调匀,以乌梅汁水泛为丸(约有绿豆大小)皆可,⑷装衣:①备料:制为药丸(晒至70%干的湿药丸),取适量珠砂研为细末备用,②滚衣:以珠砂为例,在平坦的器物内,珠砂细末散撒于药丸表面,搅拌均匀,使用滚转法,让药丸表面粘有薄薄珠砂末,俗称以珠砂滚衣为丸,使黑色药丸穿上红色衣装。步骤5、晒干:⑴室外:倒入竹篇等器物置室外阳光照晒干,①在装丸药器物上加盖透光透风罩子,以免蝇虫叮咬而污染,②带无菌手套,勤搅(2-3小时/次),以丸药全面照晒。⑵室内:于阳光房内,倒入竹篇等器物置阳光房晒干,仅需带无菌手套,来勤搅(2-3小时/次),以丸药全面照晒。步骤6、炒制,采用单炒法:先起火温锅,然乌梅丸置入锅中,文火而勤炒勤搅,约需10-20分钟时,待乌梅丸表面微黄而不焦停火,乌梅丸仍置锅中,继续勤炒勤搅,待锅冷却后,乌梅丸即可起锅,置入竹篇器具内散热,其中,炒制时,①性慢:炒制时操作者,心要静性要慢而不能急躁,以严格掌握标准为目的,②文火:炒时仅能微火、文火,火切不可大,也不需急火,③眼视:边炒边观察边视,药丸表面不仅光滑无裂痕,同时观察药丸表面颜色变化,以色黄或微焦为原则,④鼻闻:边炒边鼻闻,以闻及药丸的药香味而不是焦香味,⑤待乌梅丸色黄时停火,丸仍置锅中,继续勤炒勤搅,待锅冷却后,乌梅丸即可起锅,置入竹篇等器具内散热。步骤7、封装:⑴散热:炒制药丸不可急装,待散热后装封为宜,温热的药丸立即装封易发霉,①器物:装药丸器物要无菌、干燥、紧密而不透气,②注明:包装完毕后,包装器物外表要签写注明:药名、重量或数目、包装日期、包装者。步骤8、取药量;应根据配制药量大小来定量-即按其组成方药量大小比例测祘,而取得各药所需的量即可。步骤9、产地与药质;药物按上注明产地取入,其药质是精选上等品,药品要干燥而清洁无杂物。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步骤1,取乌梅肉,还可采用先取肉后制熟法:①取肉:若经浸泡后乌梅易剥易取肉时,可先取其肉,②蒸制法:将乌梅肉置入笼内,乌梅核置入锅中,在加入适量水,升火蒸煮,至乌梅肉熟即可,③乌梅汁保留:蒸煮时乌梅汁冷却保留备用(罝氷箱冷藏),⑷制丁:乌梅肉切细丁,细丁晒干,⑸研末:乌梅肉丁,置入粉碎机研末,用120目过筛一次,取细末留粗末备用。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步骤6的炒制中还可采用麸煨法:①温锅时将适量麦麸倒入锅中,文火而勤炒勤搅,②待麦麸发热时,然乌梅丸加入锅内勤炒勤搅,见麦麸发焦有香味时停火,③麸丸仍在锅内,继勤炒勤搅,待锅冷却后起锅,筛去麦麸取出乌梅丸,置入竹篇等器具内散热。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步骤6的炒制中还可采用醋炒法:铁锅先温之,乌梅丸后置入锅中,文火而勤炒勤搅,约需10-20分钟时,待乌梅丸表面微黄,边炒边搅边加醋炒,其中,①醋为镇江产恒顺精制香醋,②两人操作,一人勤炒勤搅,一人加醋,③香醋循锅沿上方一周,待醋浸入乌梅丸,重复加醋3-5次,④加醋要徐徐浇撒,每次醋量不宜多要少,醋量多防止乌梅丸散化,更不宜将乌梅丸浸入醋内,只需醋浸润至丸内即可。

本发明安蛔乌梅丸,1、组成乌梅肉60-120ɡ、使君子50-100ɡ、川炼子、槟榔、小茴香各30-50ɡ、生大黄20-30ɡ、黄连20-30ɡ、木香10-20ɡ、麸煨芲术50-80ɡ、姜汁制川厚朴50-80ɡ、公丁香10-20ɡ。2、方解:乌梅肉、使君子、川炼子、槟榔、生大黄配伍增强杀虫安蛔,消滞化积止痛的作用,还能润肠通便驱虫:公丁香、小茴香、麸煨芲术、姜汁制川厚朴不仅能温中散寒,还可芳香化湿,健脾和胃,还能行气消滞,化积开胃;生大黄、黄连不但可清热解毒,还可泻火解毒。3、作用、功效与应用范围:⑴作用、功效;①能杀虫安蛔,消滞化积止痛。②可行气止痛、消滞化积、开胃平吐。③芳香化湿、健脾和胃、温中散寒、化浊止痛,⑵应用范围:寄生虫而引发的:嗳气、呕吐、少食或不思饮食、脘腹胀满、腹痛、便溏或便夹蜖虫等证。4、服法、用量与注意点:⑴服用时间不宜长。⑵辛辣油腻食品。⑶非寄生虫证者勿用。

上述乌梅丸组方演变过程;史氏中医创立业于清·壅正8年,近300年历史,薪火传承十代人。创业者就自制乌梅丸,且很喜用之,其疗效甚佳。

创业者史继川组方:乌梅肉、粉葛根、黄连、藿香、木香、小茴香、肉桂、泽泻。

第二代传人史兆元方:在继川方加炒川厚朴。

第三代传人史鹤山方:在兆元方加炒枳壳。

第四代传人史天和方:在鹤山方加公丁香。

第五代传人史南华方:

①史南华基本方:在天和方加黄柏,并将粉葛根改为麸煨葛根。

②化积乌梅丸组方:乌梅肉30-50ɡ、麸煨葛根40-80ɡ、炒枳壳、炒莱菔子、炙鸡内金各30-50ɡ、焦山楂50-80ɡ、木香10-20ɡ、麸煨芲术50-80ɡ、姜汁制川厚朴50-80ɡ、公丁香10-20ɡ、肉桂10-20ɡ、泽泻20-30ɡ。

第六代传人史润生方:仍为南华方。

第七代传人史功甫乌梅丸组方:

①史功甫基本方:乌梅肉30-60ɡ、麸煨葛根30-50ɡ、黄连10-15ɡ、藿香30-50ɡ、木香10-20ɡ、小茴香、炒川厚朴50-80ɡ、公丁香10-20ɡ、黄柏20-30ɡ、肉桂10-20ɡ、泽泻20-30ɡ、细辛8-10ɡ。

②止惊乌梅丸方:

组方:史功甫基本方加珠砂,珠砂细末以衣而为丸。

③安蛔乌梅丸方:乌梅肉60-100ɡ、使君子、川炼子、槟榔、小茴香各30-50ɡ、生大黄20-30ɡ、木香10-20ɡ、麸煨芲术50-80ɡ、姜汁制川厚朴50-80ɡ、公丁香10-20ɡ、泽泻20-30ɡ。

第八代传人史茂林乌梅丸组方:

⑴青年时组方;乌梅肉50-80ɡ、麸煨葛根30-50ɡ、黄连15-20ɡ、藿香30-40ɡ、木香20-30ɡ、小茴香10-20ɡ、炒芲术30-50ɡ、炒川厚朴50-80ɡ、公丁香10-20ɡ、黄柏20-30ɡ、肉桂10-20ɡ、泽泻20-30ɡ、细辛8-10ɡ。

⑵中年时组方;夏季黄连量加倍,冬季肉桂量加倍。

⑶晚年时组方:

①去小茴香,加大乌梅肉50-100ɡ、麸煨葛根50-80ɡ。

②主张制丸后将乌梅丸炒制微焦使用,其效尤佳。

③提倡随时四季气候变化,而在基本方加药组方制丸。

④乌梅丸深秋时与冬季炒用,春末与夏季生用。

第九代传人史来恩在茂林基本方作如下改变:

⑴加大如下药物用量:黄连20-30ɡ、炒芲术50-80ɡ、藿香50-80ɡ、木香30-50ɡ。

⑵加荜茇,去细辛。

⑶按季节气候时温而变,因时而变,因气而变的原则,在基本方上加以变动,制订随四时季节气候变化而组成乌梅丸四季方(见丸方组成)。

本发明经十代人临床应用,证实乌梅丸既可生用,亦可炒用,其效尤佳(夏季生用,冬季炒用)。

药物产地选择;乌梅肉(福建)、麸煨葛根(四川或广东)、黄连(四川或云南)、藿香(广藿香)、木香(印度)、炒芲术(江苏或四川)、炒川厚朴(四川)、公丁香(马来群岛)、荜茇(越南)、黄柏(东北)、肉桂(广西)、泽泻(福建)。薄荷(江苏)、香茹(浙江)、防风(辽宁)、细辛(四川)使君子(四川)、川炼子(四川)、槟榔(福建)、小茴香(江苏)、炒枳壳(江苏)、炒莱菔子(江苏)、炙鸡内金(江苏)、茯苓(云南)、焦山楂(江苏)、砂仁(广东)。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一种安蛔乌梅丸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一种安蛔乌梅丸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一种安蛔乌梅丸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安蛔乌梅丸及其制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安蛔乌梅丸及其制备方法.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710231145.6 (22)申请日 2017.04.11 (71)申请人 史逸凡 地址 225700 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市舒园小 区68号楼303室 (72)发明人 马桂琴 史来恩 (74)专利代理机构 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 32237 代理人 贺翔 (51)Int.Cl. A61K 36/889(2006.01) A61K 9/20(2006.01) A61P 33/10(2006.01) A23L 19/00(2016.01) A23L 33/10(2016.01) (。

2、54)发明名称 一种安蛔乌梅丸及其制备方法 (57)摘要 本发明属于食品保健应用技术领域, 具体公 开了一种安蛔乌梅丸, 由原料按以下重量份数制 成, 乌梅肉60120、 黄连20-30、 木香 050、 麸煨芲术5080、 姜汁制川厚朴5080、 公丁 香1020、 使君子5080、 川炼子3050、 槟 榔3050、 小茴香3050、 生大黄20-30。 本发 明的一种安蛔乌梅丸及其制备方法的有益效果 在于: 1、 作用、 功效, 能杀虫安蛔, 消滞化积止 痛, 可行气止痛、 消滞化积、 开胃平吐, 芳香 化湿、 健脾和胃、 温中散寒、 化浊止痛; 2、 应用范 围: 寄生虫而引发的嗳气、。

3、 呕吐、 少食或不思饮 食、 脘腹胀满、 腹痛、 便溏或便夹蜖虫等证。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5页 CN 106974991 A 2017.07.25 CN 106974991 A 1.一种安蛔乌梅丸, 其特征在于: 由原料按以下重量份数制成, 乌梅肉60120、 黄连 20-30、 木香 050、 麸煨芲术5080、 姜汁制川厚朴5080、 公丁香1020、 使君子 5080、 川炼子3050、 槟榔3050、 小茴香3050、 生大黄20-3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安蛔乌梅丸, 其特征在于: 由原料按以下重量份数制成, 乌梅肉65110、 黄连22-28、 木香3545、 麸煨芲。

4、术5575、 姜汁制川厚朴5570、 公 丁香1518、 使君子5578、 川炼子3545、 槟榔3248、 小茴香3540、 生大黄25-28 。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安蛔乌梅丸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 取乌梅肉, 原料与用具: 乌梅足量、 冷却后的白开水适量、 蒸茏一套、 火炉、 装 物器具; 浸泡: 清水冲洗乌梅, 去除粘附乌梅污杂物, 将乌梅放入冷却后白开水浸泡, 水不宜多, 水至淹没乌梅的水平线上即可, 浸泡水中每半小时搅拌一次, 以免有些乌梅没 有浸泡到, 浸泡时间不可过长, 约 小时时间左右, 或视浸泡后乌梅肉至饱满易剥为 度; 制熟取肉: 采。

5、用先制熟后取肉法: 煎煮法: 将浸泡后乌梅与浸泡水 (水不够可酌量加 些水) , 置入锅中煎煮, 沸后再文火慢慢煎熬, 至乌梅肉熟易剥即可, 蒸制法: 将浸泡水倒 入锅中 (水不够可酌量加些水) , 浸泡后乌梅置入笼中蒸煮, 至乌梅肉熟易剥即可, 取肉: 蒸或煮熟乌梅去核取乌梅肉, 蒸或煮后乌梅汁冷却保留备用 (罝氷箱冷藏) , 制丁: 乌梅肉 切细丁, 细丁晒干, 研末: 乌梅肉丁, 置入粉碎机研末, 用1 0目过筛一次, 取细末留粗末备 用; 步骤2、 取料: 按方称足量药物, 去杂物晒干; 步骤3、 研末: 全部药物调匀 (包括乌梅肉粗末) 置入粉碎机研末, 用120目过筛三次, 取 细。

6、末而去粗末; 步骤4、 制丸: 调匀:乌梅肉细末与全部药物细末调拌均匀, 蜂制: 以蜂蜜和乌梅汁 液 (蒸或煮乌梅液水) 与细药末调匀, 做为0.5直径药丸, 水泛制: 白开水和乌梅汁液 (蒸 或煮乌梅液水) 调匀, 以乌梅汁水泛为丸 (约有绿豆大小) 皆可, 装衣: 备料: 制为药丸 (晒至70干的湿药丸) , 取适量珠砂研为细末备用, 滚衣: 以珠砂 为例, 在平坦的器物内, 珠砂细末散撒于药丸表面, 搅拌均匀, 使用滚转法, 让药丸表面粘有 薄薄珠砂末, 俗称以珠砂滚衣为丸, 使黑色药丸穿上红色衣装; 步骤5、 晒干: 室外: 倒入竹篇等器物置室外阳光照晒干, 在装丸药器物上加盖透光 透。

7、风罩子, 以免蝇虫叮咬而污染, 带无菌手套, 勤搅 (23小时/次) , 以丸药全面照晒; 室内: 于阳光房内, 倒入竹篇等器物置阳光房晒干, 仅需带无菌手套, 来勤搅 (23小时/ 次) , 以丸药全面照晒; 步骤6、 炒制, 采用单炒法: 先起火温锅, 然乌梅丸置入锅中, 文火而勤炒勤搅, 约需10 20分钟时, 待乌梅丸表面微黄而不焦停火, 乌梅丸仍置锅中, 继续勤炒勤搅, 待锅冷却后, 乌 梅丸即可起锅, 置入竹篇器具内散热, 其中, 炒制时, 性慢:炒制时操作者,心要静性要慢 而不能急躁,以严格掌握标准为目的, 文火: 炒时仅能微火、 文火, 火切不可大, 也不需急 火, 眼视: 边。

8、炒边观察边视, 药丸表面不仅光滑无裂痕,同时观察药丸表面颜色变化, 以色 黄或微焦为原则, 鼻闻: 边炒边鼻闻, 以闻及药丸的药香味而不是焦香味, 待乌梅丸色 黄时停火, 丸仍置锅中, 继续勤炒勤搅, 待锅冷却后, 乌梅丸即可起锅, 置入竹篇等器具内散 热; 权 利 要 求 书 1/2 页 2 CN 106974991 A 2 步骤7、 封装: 散热: 炒制药丸不可急装, 待散热后装封为宜, 温热的药丸立即装封易 发霉, 器物: 装药丸器物要无菌、 干燥、 紧密而不透气, 注明: 包装完毕后, 包装器物外表 要签写注明: 药名、 重量或数目、 包装日期、 包装者; 步骤8、 取药量; 应根据配。

9、制药量大小来定量即按其组成方药量大小比例测祘, 而取 得各药所需的量即可; 步骤9、 产地与药质; 药物按上注明产地取入, 其药质是精选上等品, 药品要干燥而清洁 无杂物。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安蛔乌梅丸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1, 取乌梅 肉, 还可采用先取肉后制熟法: 取肉: 若经浸泡后乌梅易剥易取肉时, 可先取其肉, 蒸制 法: 将乌梅肉置入笼内, 乌梅核置入锅中, 在加入适量水, 升火蒸煮, 至乌梅肉熟即可, 乌 梅汁保留: 蒸煮时乌梅汁冷却保留备用 (罝氷箱冷藏) , 制丁: 乌梅肉切细丁, 细丁晒干, 研末: 乌梅肉丁, 置入粉碎机研末, 用1 0目过筛一次, 。

10、取细末留粗末备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安蛔乌梅丸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6的炒制 中还可采用麸煨法: 温锅时将适量麦麸倒入锅中, 文火而勤炒勤搅, 待麦麸发热时, 然 乌梅丸加入锅内勤炒勤搅, 见麦麸发焦有香味时停火, 麸丸仍在锅内, 继勤炒勤搅, 待锅 冷却后起锅, 筛去麦麸取出乌梅丸, 置入竹篇等器具内散热。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安蛔乌梅丸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6的炒制 中还可采用醋炒法: 铁锅先温之, 乌梅丸后置入锅中, 文火而勤炒勤搅, 约需1020分钟时, 待乌梅丸表面微黄, 边炒边搅边加醋炒, 其中, 醋为镇江产恒顺精制香醋, 两人操作,。

11、 一 人勤炒勤搅, 一人加醋, 香醋循锅沿上方一周, 待醋浸入乌梅丸, 重复加醋3-5次, 加醋 要徐徐浇撒, 每次醋量不宜多要少, 醋量多防止乌梅丸散化, 更不宜将乌梅丸浸入醋内, 只 需醋浸润至丸内即可。 权 利 要 求 书 2/2 页 3 CN 106974991 A 3 一种安蛔乌梅丸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食品保健应用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安蛔乌梅丸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乌梅, 中药名, 为蔷薇科植物梅Prunus mume(Sieb.)Sieb.etZuce 的干燥近成熟 果实。 我国各地均有栽培, 以长江流域以南各省最多。 具有敛肺, 涩肠, 。

12、生津, 安蛔之功效, 常 用于肺虚久咳, 久泻久痢, 虚热消渴, 蛔厥呕吐腹痛。 0003 药材性状: 呈类球形或扁球形, 直径1.53cm, 表面乌黑色或棕黑色, 皱缩不平, 基 部有圆形果梗痕, 果核坚硬, 椭圆形, 棕黄色, 表面有凹点; 种子扁卵形, 淡黄色, 气微, 味极 酸。 0004 相关配伍, 1、 治久咳不已: 乌梅肉 (微炒) 、 御米壳 (去筋膜, 蜜炒) 。 等 分为末, 每服二钱, 睡时蜜汤调下,本草纲目 2、 治小儿头疮, 积年不瘥: 乌梅肉, 烧灰 细研, 以生油调涂之,圣惠方 3、 治伤寒蛔厥及久痢: 乌梅三百枚, 细辛六两, 干姜十两, 黄 连十六两, 当归四。

13、两, 附子六两 (炮, 去皮) , 蜀椒四两 (出汗) , 桂枝 (去皮) 六两, 人参六两, 黄 柏六两。 上十味, 异捣筛, 合治之, 以苦酒渍乌梅一宿, 去核, 蒸之五斗米下, 饭熟捣成泥, 和 药令相得, 内臼中, 与蜜杵二千下, 丸如梧桐子大。 先食饮服十丸, 日三服, 稍加至二十丸。 禁 生冷、 滑物、 臭食等,伤寒论 乌梅丸4、 治咽喉肿痛: 乌梅30g, 双花60g, 雄黄12g, 为末, 蜜 丸, 每丸3g, 每次含化1丸, 徐徐咽下, 每日3次,全国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会资料选编 。 0005 因此, 基于上述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安蛔乌梅丸及其制备方法。 发明内容 0006。

14、 发明目的: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安蛔乌梅丸及其制备方法, 用于寄生虫而引 发的嗳气、 呕吐、 少食或不思饮食、 脘腹胀满、 腹痛、 便溏或便夹蜖虫等证。 0007 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一种安蛔乌梅丸, 由原料按以下重量份数制成, 乌 梅肉60120、 黄连20-30、 木香 050、 麸煨芲术5080、 姜汁制川厚朴5080、 公丁 香1020、 使君子5080、 川炼子3050、 槟榔3050、 小茴香3050、 生大黄20-30。 0008 本技术方案的, 所述一种安蛔乌梅丸, 由原料按以下重量份数制成, 乌梅肉65 110、 黄连22-28、 木香3545、 麸煨芲术557。

15、5、 姜汁制川厚朴5570、 公丁香1518 、 使君子5578、 川炼子3545、 槟榔3248、 小茴香3540、 生大黄25-28。 0009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安蛔乌梅丸的制备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 取乌 梅肉, 原料与用具: 乌梅足量、 冷却后的白开水适量、 蒸茏一套、 火炉、 装物器具; 浸泡: 清水冲洗乌梅, 去除粘附乌梅污杂物, 将乌梅放入冷却后白开水浸泡, 水不宜多, 水至 淹没乌梅的水平线上即可, 浸泡水中每半小时搅拌一次, 以免有些乌梅没有浸泡到, 浸 泡时间不可过长, 约 小时时间左右, 或视浸泡后乌梅肉至饱满易剥为度; 制熟取肉: 采用先制熟后取肉法:。

16、 煎煮法: 将浸泡后乌梅与浸泡水 (水不够可酌量加些水) , 置入锅中 煎煮, 沸后再文火慢慢煎熬, 至乌梅肉熟易剥即可, 蒸制法: 将浸泡水倒入锅中 (水不够可 说 明 书 1/5 页 4 CN 106974991 A 4 酌量加些水) , 浸泡后乌梅置入笼中蒸煮, 至乌梅肉熟易剥即可, 取肉: 蒸或煮熟乌梅去核 取乌梅肉, 蒸或煮后乌梅汁冷却保留备用 (罝氷箱冷藏) , 制丁: 乌梅肉切细丁, 细丁晒干, 研末: 乌梅肉丁, 置入粉碎机研末, 用1 0目过筛一次, 取细末留粗末备用。 步骤2、 取料: 按 方称足量药物, 去杂物晒干。 步骤3、 研末: 全部药物调匀 (包括乌梅肉粗末) 置。

17、入粉碎机研 末, 用120目过筛三次, 取细末而去粗末。 步骤4、 制丸: 调匀:乌梅肉细末与全部药物细末 调拌均匀, 蜂制: 以蜂蜜和乌梅汁液 (蒸或煮乌梅液水) 与细药末调匀, 做为0.5直径药 丸, 水泛制: 白开水和乌梅汁液 (蒸或煮乌梅液水) 调匀, 以乌梅汁水泛为丸 (约有绿豆大 小) 皆可, 装衣: 备料: 制为药丸 (晒至70干的湿药丸) , 取适量珠砂研为细末备用, 滚衣: 以珠砂为例, 在平坦的器物内, 珠砂细末散撒于药丸表面, 搅拌均匀, 使用滚转法, 让 药丸表面粘有薄薄珠砂末, 俗称以珠砂滚衣为丸, 使黑色药丸穿上红色衣装。 步骤5、 晒干: 室外: 倒入竹篇等器物置。

18、室外阳光照晒干, 在装丸药器物上加盖透光透风罩子, 以免蝇 虫叮咬而污染, 带无菌手套, 勤搅 (23小时/次) , 以丸药全面照晒。 室内: 于阳光房内, 倒入竹篇等器物置阳光房晒干, 仅需带无菌手套, 来勤搅 (23小时/次) , 以丸药全面照晒。 步骤6、 炒制, 采用单炒法: 先起火温锅, 然乌梅丸置入锅中, 文火而勤炒勤搅, 约需1020分 钟时, 待乌梅丸表面微黄而不焦停火, 乌梅丸仍置锅中, 继续勤炒勤搅, 待锅冷却后, 乌梅丸 即可起锅, 置入竹篇器具内散热, 其中, 炒制时, 性慢:炒制时操作者,心要静性要慢而不 能急躁,以严格掌握标准为目的, 文火: 炒时仅能微火、 文火,。

19、 火切不可大, 也不需急火, 眼视: 边炒边观察边视, 药丸表面不仅光滑无裂痕,同时观察药丸表面颜色变化, 以色黄或 微焦为原则, 鼻闻: 边炒边鼻闻, 以闻及药丸的药香味而不是焦香味, 待乌梅丸色黄时 停火, 丸仍置锅中, 继续勤炒勤搅, 待锅冷却后, 乌梅丸即可起锅, 置入竹篇等器具内散热。 步骤7、 封装: 散热: 炒制药丸不可急装, 待散热后装封为宜, 温热的药丸立即装封易发霉, 器物: 装药丸器物要无菌、 干燥、 紧密而不透气, 注明: 包装完毕后, 包装器物外表要签 写注明: 药名、 重量或数目、 包装日期、 包装者。 步骤8、 取药量; 应根据配制药量大小来定 量即按其组成方药量。

20、大小比例测祘, 而取得各药所需的量即可。 步骤9、 产地与药质; 药物 按上注明产地取入, 其药质是精选上等品, 药品要干燥而清洁无杂物。 0010 进一步优选的, 所述步骤1, 取乌梅肉, 还可采用先取肉后制熟法: 取肉: 若经浸 泡后乌梅易剥易取肉时, 可先取其肉, 蒸制法: 将乌梅肉置入笼内, 乌梅核置入锅中, 在加 入适量水, 升火蒸煮, 至乌梅肉熟即可, 乌梅汁保留: 蒸煮时乌梅汁冷却保留备用 (罝氷箱 冷藏) , 制丁: 乌梅肉切细丁, 细丁晒干, 研末: 乌梅肉丁, 置入粉碎机研末, 用1 0目过筛 一次, 取细末留粗末备用。 0011 进一步优选的, 所述步骤6的炒制中还可采用。

21、麸煨法: 温锅时将适量麦麸倒入锅 中, 文火而勤炒勤搅, 待麦麸发热时, 然乌梅丸加入锅内勤炒勤搅, 见麦麸发焦有香味时 停火, 麸丸仍在锅内, 继勤炒勤搅, 待锅冷却后起锅, 筛去麦麸取出乌梅丸, 置入竹篇等器 具内散热。 0012 进一步优选的, 所述步骤6的炒制中还可采用醋炒法: 铁锅先温之, 乌梅丸后置入 锅中, 文火而勤炒勤搅, 约需1020分钟时, 待乌梅丸表面微黄, 边炒边搅边加醋炒, 其中, 醋为镇江产恒顺精制香醋, 两人操作, 一人勤炒勤搅, 一人加醋, 香醋循锅沿上方一 周, 待醋浸入乌梅丸, 重复加醋3-5次, 加醋要徐徐浇撒, 每次醋量不宜多要少, 醋量多防 止乌梅丸散。

22、化, 更不宜将乌梅丸浸入醋内, 只需醋浸润至丸内即可。 说 明 书 2/5 页 5 CN 106974991 A 5 0013 本发明的一种安蛔乌梅丸及其制备方法的有益效果在于: 1、 作用、 功效, 能杀虫 安蛔, 消滞化积止痛, 可行气止痛、 消滞化积、 开胃平吐, 芳香化湿、 健脾和胃、 温中散 寒、 化浊止痛; 2、 应用范围: 寄生虫而引发的嗳气、 呕吐、 少食或不思饮食、 脘腹胀满、 腹痛、 便溏或便夹蜖虫等证。 具体实施方式 0014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 进一步阐明本发明。 0015 实施例一 本发明的一种安蛔乌梅丸, 由原料按以下重量份数制成, 乌梅肉60120、 黄连20-。

23、30 、 木香 050、 麸煨芲术5080、 姜汁制川厚朴5080、 公丁香1020、 使君子5080 、 川炼子3050、 槟榔3050、 小茴香3050、 生大黄20-30。 0016 实施例二 本发明的一种安蛔乌梅丸, 由原料按以下重量份数制成, 乌梅肉65110、 黄连22-28 、 木香3545、 麸煨芲术5575、 姜汁制川厚朴5570、 公丁香1518、 使君子5578 、 川炼子3545、 槟榔3248、 小茴香3540、 生大黄25-28。 0017 如上述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所述提供一种安蛔乌梅丸的制备方法, 包括以下步 骤, 步骤1、 取乌梅肉, 原料与用具: 乌梅足量、 。

24、冷却后的白开水适量、 蒸茏一套、 火炉、 装物 器具; 浸泡: 清水冲洗乌梅, 去除粘附乌梅污杂物, 将乌梅放入冷却后白开水浸泡, 水 不宜多, 水至淹没乌梅的水平线上即可, 浸泡水中每半小时搅拌一次, 以免有些乌梅没有 浸泡到, 浸泡时间不可过长, 约 小时时间左右, 或视浸泡后乌梅肉至饱满易剥为度; 制熟取肉: 采用先制熟后取肉法: 煎煮法: 将浸泡后乌梅与浸泡水 (水不够可酌量加些 水) , 置入锅中煎煮, 沸后再文火慢慢煎熬, 至乌梅肉熟易剥即可, 蒸制法: 将浸泡水倒入 锅中 (水不够可酌量加些水) , 浸泡后乌梅置入笼中蒸煮, 至乌梅肉熟易剥即可, 取肉: 蒸 或煮熟乌梅去核取乌梅。

25、肉, 蒸或煮后乌梅汁冷却保留备用 (罝氷箱冷藏) , 制丁: 乌梅肉切 细丁, 细丁晒干, 研末: 乌梅肉丁, 置入粉碎机研末, 用1 0目过筛一次, 取细末留粗末备 用。 步骤2、 取料: 按方称足量药物, 去杂物晒干。 步骤3、 研末: 全部药物调匀 (包括乌梅肉粗 末) 置入粉碎机研末, 用120目过筛三次, 取细末而去粗末。 步骤4、 制丸: 调匀:乌梅肉细末 与全部药物细末调拌均匀, 蜂制: 以蜂蜜和乌梅汁液 (蒸或煮乌梅液水) 与细药末调匀, 做 为0.5直径药丸, 水泛制: 白开水和乌梅汁液 (蒸或煮乌梅液水) 调匀, 以乌梅汁水泛为 丸 (约有绿豆大小) 皆可, 装衣: 备料:。

26、 制为药丸 (晒至70干的湿药丸) , 取适量珠砂研 为细末备用, 滚衣: 以珠砂为例, 在平坦的器物内, 珠砂细末散撒于药丸表面, 搅拌均匀, 使用滚转法, 让药丸表面粘有薄薄珠砂末, 俗称以珠砂滚衣为丸, 使黑色药丸穿上红色衣 装。 步骤5、 晒干: 室外: 倒入竹篇等器物置室外阳光照晒干, 在装丸药器物上加盖透光 透风罩子, 以免蝇虫叮咬而污染, 带无菌手套, 勤搅 (23小时/次) , 以丸药全面照晒。 室内: 于阳光房内, 倒入竹篇等器物置阳光房晒干, 仅需带无菌手套, 来勤搅 (23小时/ 次) , 以丸药全面照晒。 步骤6、 炒制, 采用单炒法: 先起火温锅, 然乌梅丸置入锅中,。

27、 文火而勤 炒勤搅, 约需1020分钟时, 待乌梅丸表面微黄而不焦停火, 乌梅丸仍置锅中, 继续勤炒勤 搅, 待锅冷却后, 乌梅丸即可起锅, 置入竹篇器具内散热, 其中, 炒制时, 性慢:炒制时操作 者,心要静性要慢而不能急躁,以严格掌握标准为目的, 文火: 炒时仅能微火、 文火, 火切 说 明 书 3/5 页 6 CN 106974991 A 6 不可大, 也不需急火, 眼视: 边炒边观察边视, 药丸表面不仅光滑无裂痕,同时观察药丸表 面颜色变化, 以色黄或微焦为原则, 鼻闻: 边炒边鼻闻, 以闻及药丸的药香味而不是焦香 味, 待乌梅丸色黄时停火, 丸仍置锅中, 继续勤炒勤搅, 待锅冷却后,。

28、 乌梅丸即可起锅, 置 入竹篇等器具内散热。 步骤7、 封装: 散热: 炒制药丸不可急装, 待散热后装封为宜, 温热的 药丸立即装封易发霉, 器物: 装药丸器物要无菌、 干燥、 紧密而不透气, 注明: 包装完毕 后, 包装器物外表要签写注明: 药名、 重量或数目、 包装日期、 包装者。 步骤8、 取药量; 应根据 配制药量大小来定量即按其组成方药量大小比例测祘, 而取得各药所需的量即可。 步骤 9、 产地与药质; 药物按上注明产地取入, 其药质是精选上等品, 药品要干燥而清洁无杂物。 0018 进一步优选的, 所述步骤1, 取乌梅肉, 还可采用先取肉后制熟法: 取肉: 若经浸 泡后乌梅易剥易取。

29、肉时, 可先取其肉, 蒸制法: 将乌梅肉置入笼内, 乌梅核置入锅中, 在加 入适量水, 升火蒸煮, 至乌梅肉熟即可, 乌梅汁保留: 蒸煮时乌梅汁冷却保留备用 (罝氷箱 冷藏) , 制丁: 乌梅肉切细丁, 细丁晒干, 研末: 乌梅肉丁, 置入粉碎机研末, 用1 0目过筛 一次, 取细末留粗末备用。 0019 进一步优选的, 所述步骤6的炒制中还可采用麸煨法: 温锅时将适量麦麸倒入锅 中, 文火而勤炒勤搅, 待麦麸发热时, 然乌梅丸加入锅内勤炒勤搅, 见麦麸发焦有香味时 停火, 麸丸仍在锅内, 继勤炒勤搅, 待锅冷却后起锅, 筛去麦麸取出乌梅丸, 置入竹篇等器 具内散热。 0020 进一步优选的,。

30、 所述步骤6的炒制中还可采用醋炒法: 铁锅先温之, 乌梅丸后置入 锅中, 文火而勤炒勤搅, 约需1020分钟时, 待乌梅丸表面微黄, 边炒边搅边加醋炒, 其中, 醋为镇江产恒顺精制香醋, 两人操作, 一人勤炒勤搅, 一人加醋, 香醋循锅沿上方一 周, 待醋浸入乌梅丸, 重复加醋3-5次, 加醋要徐徐浇撒, 每次醋量不宜多要少, 醋量多防 止乌梅丸散化, 更不宜将乌梅丸浸入醋内, 只需醋浸润至丸内即可。 0021 本发明安蛔乌梅丸, 1、 组成乌梅肉60120、 使君子50100、 川炼子、 槟榔、 小茴 香各3050、 生大黄2030、 黄连 、 木香1020、 麸煨芲术5080、 姜汁制川厚。

31、 朴5080、 公丁香1020。 2、 方解: 乌梅肉、 使君子、 川炼子、 槟榔、 生大黄配伍增强杀虫安 蛔, 消滞化积止痛的作用, 还能润肠通便驱虫: 公丁香、 小茴香、 麸煨芲术、 姜汁制川厚朴不 仅能温中散寒, 还可芳香化湿, 健脾和胃, 还能行气消滞, 化积开胃; 生大黄、 黄连不但可清 热解毒, 还可泻火解毒。 3、 作用、 功效与应用范围: 作用、 功效; 能杀虫安蛔, 消滞化积止 痛。 可行气止痛、 消滞化积、 开胃平吐。 芳香化湿、 健脾和胃、 温中散寒、 化浊止痛, 应 用范围: 寄生虫而引发的: 嗳气、 呕吐、 少食或不思饮食、 脘腹胀满、 腹痛、 便溏或便夹蜖虫等 证。。

32、 4、 服法、 用量与注意点: 服用时间不宜长。 辛辣油腻食品。 非寄生虫证者勿用。 0022 上述乌梅丸组方演变过程; 史氏中医创立业于清壅正8年, 近300年历史, 薪火传 承十代人。 创业者就自制乌梅丸,且很喜用之, 其疗效甚佳。 0023 创业者史继川组方: 乌梅肉、 粉葛根、 黄连、 藿香、 木香、 小茴香、 肉桂、 泽泻。 0024 第二代传人史兆元方: 在继川方加炒川厚朴。 0025 第三代传人史鹤山方: 在兆元方加炒枳壳。 0026 第四代传人史天和方: 在鹤山方加公丁香。 0027 第五代传人史南华方: 史南华基本方: 在天和方加黄柏, 并将粉葛根改为麸煨葛根。 说 明 书 。

33、4/5 页 7 CN 106974991 A 7 0028 化积乌梅丸组方: 乌梅肉3050、 麸煨葛根4080、 炒枳壳、 炒莱菔子、 炙鸡内 金各3050、 焦山楂5080、 木香1020、 麸煨芲术5080、 姜汁制川厚朴5080、 公 丁香1020、 肉桂1020、 泽泻2030。 0029 第六代传人史润生方: 仍为南华方。 0030 第七代传人史功甫乌梅丸组方: 史功甫基本方: 乌梅肉 0 0、 麸煨葛根3050、 黄连1015、 藿香3050、 木香 1020、 小茴香、 炒川厚朴5080、 公丁香1020、 黄柏2030、 肉桂1020、 泽泻20 30、 细辛810。 003。

34、1 止惊乌梅丸方: 组方: 史功甫基本方加珠砂, 珠砂细末以衣而为丸。 0032 安蛔乌梅丸方: 乌梅肉60100、 使君子、 川炼子、 槟榔、 小茴香各3050、 生大 黄2030、 木香1020、 麸煨芲术5080、 姜汁制川厚朴5080、 公丁香1020、 泽泻 2030。 0033 第八代传人史茂林乌梅丸组方: 青年时组方; 乌梅肉 0 0、 麸煨葛根3050、 黄连1520、 藿香3040、 木香 20 0、 小茴香1020、 炒芲术3050、 炒川厚朴5080、 公丁香1020、 黄柏2030 、 肉桂1020、 泽泻2030、 细辛810。 0034 中年时组方; 夏季黄连量加倍。

35、, 冬季肉桂量加倍。 0035 晚年时组方: 去小茴香, 加大乌梅肉 0 0、 麸煨葛根 080。 0036 主张制丸后将乌梅丸炒制微焦使用, 其效尤佳。 0037 提倡随时四季气候变化, 而在基本方加药组方制丸。 0038 乌梅丸深秋时与冬季炒用, 春末与夏季生用。 0039 第九代传人史来恩在茂林基本方作如下改变: 加大如下药物用量: 黄连 、 炒芲术5080、 藿香50 0、 木香 050。 0040 加荜茇, 去细辛。 0041 按季节气候时温而变, 因时而变, 因气而变的原则, 在基本方上加以变动, 制订 随四时季节气候变化而组成乌梅丸四季方 (见丸方组成) 。 0042 本发明经十。

36、代人临床应用, 证实乌梅丸既可生用, 亦可炒用, 其效尤佳 (夏季生用, 冬季炒用) 。 0043 药物产地选择; 乌梅肉 (福建) 、 麸煨葛根 (四川或广东) 、 黄连 (四川或云南) 、 藿香 (广藿香) 、 木香 (印度) 、 炒芲术 (江苏或四川) 、 炒川厚朴 (四川) 、 公丁香 (马来群岛) 、 荜茇 (越南) 、 黄柏 (东北) 、 肉桂 (广西) 、 泽泻 (福建) 。 薄荷 (江苏) 、 香茹 (浙江) 、 防风 (辽宁) 、 细辛 (四川) 使君子 (四川) 、 川炼子 (四川) 、 槟榔 (福建) 、 小茴香 (江苏) 、 炒枳壳 (江苏) 、 炒莱菔子 (江苏) 、 炙鸡内金 (江苏) 、 茯苓 (云南) 、 焦山楂 (江苏) 、 砂仁 (广东) 。 0044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 应当指出, 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 员来说, 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 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 这些改进也应视为本发明的 保护范围。 说 明 书 5/5 页 8 CN 106974991 A 8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