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包装袋的制作工艺.pdf

上传人:a2 文档编号:829576 上传时间:2018-03-14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476.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910192601.6

申请日:

2009.09.19

公开号:

CN101670684A

公开日:

2010.03.17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B31B 31/02申请日:20090919授权公告日:20110323终止日期:20140919|||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B31B 31/02申请日:20090919|||公开

IPC分类号:

B31B31/02; B31B31/26; B31B31/60; B31B31/14

主分类号:

B31B31/02

申请人:

张列荣

发明人:

张列荣

地址:

515000广东省汕头市岐山街道后溪九巷6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汕头市高科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

丁楚浩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具平底和侧壁的可折叠柔性包装袋的制作工艺,特点是:用片材加工前后两面和左右两侧面的袋身,将左右侧面沿中间内折,呈两侧四叠中间二叠状态;接着,将袋身从内部张开,于袋身的一端,将前面片材向前翻折、后面片材向后翻折,翻折的长度为左右侧面宽度的一半,同时,带动左右两侧面也向外翻折,形成一个中间为开口而四面边沿的内侧表面被掀起,且整体呈现为由下向上扩大的形态;然后,将袋底片材从中间由上向下突出而前后部分向上倾斜,同时,袋底片材内表面两侧也向上倾斜,且整体呈现为由上向下缩小的形态;最后,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包装袋的制作工艺,包括首先用柔性片材加工成由前后两面和左右两侧面构成的袋身,再将左右两侧面沿中间线向内折叠,成为呈两侧四叠中间二叠的状态;其特征在于,接着,将袋身从内部张开,并于袋身的一端,将前面的片材向前翻折、后面的片材向后翻折,翻折的片材其长度刚好为左右侧面宽度的一半,同时,带动左右两侧面末端内折部也各自沿着侧面中间线位于距离长度为左右侧面宽度一半处的点与侧面边角的顶点的连线向外翻折,从上往下看,袋身的外轮廓和折叠线构成了如下的形态:该形态于中间有一条状的开口,前面和后面的末端露于外部的翻折部分均呈现为一个等腰梯形,左右侧面末端的内折部露于外部的翻折部分均呈现为两个三角形相交在一起,整体具有由下向上扩大的形态;然后,取长度与袋身长度、宽度与袋身宽度一致的袋底片材,在袋底片材的中间压一横向折纹,并将内表面于横向折纹的中间部位取长度等于袋身长度与袋身宽度差值向下突出而内表面前后部分向上倾斜折起,同时,袋底片材内表面的左右两侧分别沿着横向折纹中间部位的端点与左右两侧边角顶点的连线也向上折起,从下往上看,袋底片材的外轮廓和折叠线构成了如下的形态:内表面前后向上折起的部分均呈现为一个等腰梯形,内表面左右两侧向上折起的部分均呈现为两个三角形相交在一起,整体具有由上向下缩小的形态;最后,由上述袋底片材内表面的边沿与上述袋身四面边沿的内表面进行热合。

2、
  根据权利要求1的包装袋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袋底片材与袋身复合后,将前面和后面末端的翻折部分分别压向中间,使左右两侧面末端与袋底片材两侧的各对三角形均沿着其相交线被折叠并内藏于前面和后面的末端之间,且对整体进行模压定型。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包装袋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对包装袋末端的底边再进行一次热合。

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包装袋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于包装袋末端的底边沿着同一条直线进行一次性的余料剪边修整。

5、
  根据权利要求3的包装袋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于包装袋末端的底边沿着同一条直线进行一次性的余料剪边修整。

说明书

一种包装袋的制作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一种包装袋的制造方法,涉及一种具有侧壁的柔性包装袋的制作,尤指一种有平底的、可折叠的柔性包装袋的制作工艺。
背景技术
现有柔性包装袋的制作工艺中,已有采用先制成在前后两面叠合而两侧面沿中间向内折成四叠的袋身,再由袋身末部的前面向下翻起而两侧面各向左右翻起并折叠在后面上,且同时使后面末部也在上方露出,使四面末部均位于同一平面,然后由袋底片材复合在敞开的、各个面翻起或露出的内表面上的制作方式,由这种制作工艺获得的成品包装袋,具有袋底呈折叠状的、外露的以及平底为一片状等特点。
但是,这种制作工艺,存在对封口的压力,封口的温度以及封压的时间等技术因素控制要求较高的问题,譬如,当温度稍高或压力稍大或封压时间稍长时,由于袋身末部翻起,最后又部分系折叠在袋身前面上,因此,容易引起袋身前后面的内侧在折叠的最下方处融合,使袋身的前后面粘在一起,容易使袋体受到破坏而降低成品率。
另外,该制作工艺还存在着须对外露的袋底,其四周余料进行修整的复杂工艺问题。首先,由于成型后的包装袋,其袋底片材的一条长边还叠合在袋身前面上,对其修剪需要将该长边抬起,因而难以实现自动化,只好采用人工的修剪操作方式,操作起来既费力也费时。其次,更为重要的,袋底两侧边的修整将更为麻烦,由于袋底两侧边与袋身两侧叠合在一起,且基本平齐,因此,也难以由自动机械对袋底两侧边进行修剪,经常又需要由人工进行修剪完善,才能满足商品美观的要求,操作起来又花费时间和工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作具有两侧面,且底部为一片状平底的可折叠包装袋的工艺,该制作工艺具有成品率高且后道工序处理简单的特点。
其目的由以下方案实现:
一种包装袋的制作工艺,首先用柔性片材加工成由前后两面和左右两侧面构成的袋身,再将左右两侧面沿中间线向内折叠,成为呈两侧四叠中间二叠的状态;接着,将袋身从内部张开,并于袋身的一端,将前面的片材向前翻折、后面的片材向后翻折,翻折的片材其长度刚好为左右侧面宽度的一半,同时,带动左右两侧面末端内折部也各自沿着侧面中间线位于距离长度为左右侧面宽度一半处的点与侧面边角的顶点的连线向外翻折,从上往下看,袋身的外轮廓和折叠线构成了如下的形态:该形态于中间有一条状的开口,前面和后面的末端露于外部的翻折部分均呈现为一个等腰梯形,左右侧面末端的内折部露于外部的翻折部分均呈现为两个三角形相交在一起,整体具有由下向上扩大的形态;然后,取长度与袋身长度、宽度与袋身宽度一致的袋底片材,在袋底片材的中间压一横向折纹,并将内表面于横向折纹的中间部位取长度等于袋身长度与袋身宽度差值向下突出而内表面前后部分向上倾斜折起,同时,袋底片材内表面的左右两侧分别沿着横向折纹中间部位的端点与左右两侧边角顶点的连线也向上折起,从下往上看,袋底片材的外轮廓和折叠线构成了如下的形态:内表面前后向上折起的部分均呈现为一个等腰梯形,内表面左右两侧向上折起的部分均呈现为两个三角形相交在一起,整体具有由上向下缩小的形态;最后,由上述袋底片材内表面的边沿与上述袋身四面边沿的内表面进行热合。
更好的是,上述方案中,袋底片材与袋身复合后,将前面和后面末端的翻折部分分别压向中间,可使左右两侧面末端与袋底片材两侧的各对三角形均沿着其相交线被折叠并内藏于前面和后面的末端之间且对整体进行模压定型。这不仅有利于节省储存或运输的空间,更重要的,同时为进一步的处理作好了准备。
更好的是,上述方案中,对包装袋末端的底边再进行一次热合。可在整体进行模压定型的同时进行。这可使由袋底片材内表面的边沿与袋身边沿的内表面结合得更好。
更好的是,上述方案中,于包装袋末端的底边沿着同一条直线进行一次性的余料剪边修整。这样,可使前后两面和左右两侧面的末端都同时得到修剪。
由此获得的包装袋的制作工艺,由于采用边沿直接压合的方式,因而不会存在同时对其他部位混合加热的问题,能从根本上杜绝袋身内侧粘在一起的问题,从而有利于提高产品的成品率。
由此制作工艺得到的包装袋,由于复合时,袋身呈张开状而袋底呈收缩状,因而成型后袋底被包含折叠在袋身内,这种内含式的袋底,使左右两侧面末端与袋底片材两侧的各对三角形均沿着其相交线被折叠并藏于前面和后面的末端之间,这有利于在随后的工序中顺势按照这一格局,将前面和后面的末端压向中间则可实行定型,不仅可为包装袋储存或运输提供方便,重要的是,还由于无须再折叠则可操作,其定型操作简单,也有利于后道工序的机械自动化。
由此获得的定型包装袋,袋底四面的末端边沿均被折叠在定型包装袋的末端,因此,不仅可以再一次地对各边进行热合,而且底边周围余料也可以用一刀切的切除方式解决,即在定型包装袋末端的底边上下两面加热或在定型包装袋末端的底边进行一次剪切,便可同时对周围边沿进行热合和修整,这将大大简化后道工序的处理,显然,也有利于满足机械自动化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袋身成型的示意图;
图2是图1袋身折成底部呈现为敞口以及袋底片材折成呈现为突出过程的示意图;
图3是图2袋底片材的突出部分复合在图2袋身的敞口的示意图;
图4是图3包装袋经模压后被再次热合和一次性切除余料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述:
参见图1-图4,本包装袋的制作工艺,采用如下的步骤:
参照图1,首先,采用柔性材料加工成具有前面1、后面2和左侧面3和右侧面4的袋身,袋身中间呈方形的开口;其次,再将左侧面3、右侧面4分别沿着其各自中间向内折叠,各成为一个其中间折线为31和41的内折部,内折部呈V字型状。
参照图2,接着,由张合器从袋身内部,将前面1和后面2的末端各向前后方向张开一个角度,被张开的前面1和后面2的末端其长度刚好为左侧面3或右侧面4宽度的一半,同时,带动左侧面3和右侧面4末端的内折部32、42各沿着侧面中间线位于距离长度为左右侧面宽度一半处的点d或c与侧面边角的顶点e和g或f和h的连线,即de和dg或cf和ch向左右方向翻转一个角度,这时,从上往下看,袋身的外轮廓和折叠线构成了如下的形态:该形态于中间有一条状的开口,前面1和后面2的末端露于外部的翻转部分均呈现为一个等腰梯形A,左侧面3和右侧面4末端的内折部32、42露于外部的翻转部分均呈现为两个三角形B相交在一起,两个三角形B相交的交线ad和bc均为向上突出,等腰梯形A和三角形B均与袋身下部所在平面构成倾斜,整体具有由下向上扩大的形态;再者,由模具使袋底片材从中间形成一横向折纹a1d1c1b1,并将内表面于横向折纹的中间部位d1c1取长度等于袋身长度与袋身宽度差值向下突出而内表面前后部分向上倾斜折起,同时,袋底片材内表面的左侧沿着横向折纹中间部位的端点d1与左侧边角顶点e1、g1向上折起,袋底片材内表面的右侧沿着横向折纹中间部位的端点c1与右侧边角顶点f1、h1向上折起,这时,从下往上看,袋底片材的外轮廓和折叠线构成了如下的形态:内表面前后向上倾斜的部分均呈现为一个等腰梯形A1,内表面左右两侧向上折起的部分均呈现为两个三角形B1相交在一起,两个三角形B1相交的交线a1d1和b1c1向上突出,等腰梯形A1和三角形B1均与通过横向折纹a1d1c1b1所在的平面构成倾斜,整体具有由上向下缩小的形态。
这样,袋身形成了一个中间为开口型而四面边沿的内侧表面被掀起的敞口形态,而袋底片材内表面形成了一个内表面四周边沿外露而中间为突出的形态,使袋底片材的形状能够与袋身敞口的形状吻合。
参照图3,接着,由上述袋底片材的内表面边沿与上述袋身四面边沿的内表面进行热合。
参照图4,接着,张合器闭合并退出,将前面1和后面2末端的翻边分别压向中间,顺势使左右两侧面末端的成对三角形B沿着相交线ad和bc被折叠,袋底片材两侧的成对三角形B1沿着相交线a1d1和b1c1被折叠,这些三角形并被内藏于前面和后面的末端之间;然后,于末端的底边再进行一次热合,且对整体进行模压定型;最后,于定型包装袋末端的底边沿着同一条直线进行一次性的剪边修整。此时,由于前后两面和左右两侧面的末端均位于包装袋的末端处,因此,一次性剪边,便可使它们均得到了修剪,于是获得了整齐的包装袋。

一种包装袋的制作工艺.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一种包装袋的制作工艺.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一种包装袋的制作工艺.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包装袋的制作工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包装袋的制作工艺.pdf(1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一种具平底和侧壁的可折叠柔性包装袋的制作工艺,特点是:用片材加工前后两面和左右两侧面的袋身,将左右侧面沿中间内折,呈两侧四叠中间二叠状态;接着,将袋身从内部张开,于袋身的一端,将前面片材向前翻折、后面片材向后翻折,翻折的长度为左右侧面宽度的一半,同时,带动左右两侧面也向外翻折,形成一个中间为开口而四面边沿的内侧表面被掀起,且整体呈现为由下向上扩大的形态;然后,将袋底片材从中间由上向下突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纸品制作;纸的加工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