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戒环式骨灰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立体戒环式骨灰罐.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520923038.6 (22)申请日 2015.11.19 104204907 2015.04.01 TW A61G 17/08(2006.01) (73)专利权人 许仁松 地址 中国台湾桃园市桃园区水汴一路 104 巷 3 号 (72)发明人 刘怡汝 (74)专利代理机构 长沙正奇专利事务所有限责 任公司 43113 代理人 何为 袁颖华 (54) 实用新型名称 立体戒环式骨灰罐 (57) 摘要 一种立体戒环式骨灰罐, 是于骨灰罐本体内 部设有容置空间, 该容置空间具有对外连通的开 口, 于该骨灰罐本体外周侧接近开口的位置设有 。
2、向外凸伸的环凸部, 一套环套合于骨灰罐本体的 开口外周侧, 且该套环下方受该环凸部抵挡, 至少 一具有立体形状的立体饰物结合固定于该套环外 周侧, 一罐盖盖合固定于该骨灰罐本体的开口上, 并使该套环受该罐盖与环凸部的上、 下抵挡而形 成定位, 以令该立体饰物于骨灰罐本体外周侧产 生具有立体装饰的美观效果。 (30)优先权数据 (51)Int.Cl.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4页 CN 205286840 U 2016.06.08 CN 205286840 U 1.一种立体戒环式骨灰罐, 其至少包括骨灰罐本体及罐盖, 该骨灰罐本。
3、体内部设有容 置空间, 该容置空间具有对外连通的开口, 于该骨灰罐本体外周侧接近开口的位置设有向 外凸伸的环凸部; 该罐盖盖合固定于该骨灰罐本体的开口上, 其特征在于, 所述骨灰罐还包 括套环及至少一立体饰物, 该套环套合于骨灰罐本体的开口外周侧, 且该套环下方受该环 凸部抵挡; 该立体饰物为具有立体形状变化的装饰结构体, 并结合固定于该套环外周侧; 该 罐盖盖合固定于该骨灰罐本体的开口上时使该套环受该罐盖与环凸部的上、 下抵挡而无法 向外松脱。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戒环式骨灰罐, 其特征在于, 所述套环于外周侧设有结合组 件, 而该立体饰物上设有能与该结合组件快速连接或分离的被结合组件。
4、。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立体戒环式骨灰罐, 其特征在于, 所述被结合组件卡合、 磁吸或 锁固于结合组件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戒环式骨灰罐, 其特征在于, 所述立体饰物不可拆卸地固定 于该套环外周侧。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戒环式骨灰罐, 其特征在于, 所述骨灰罐本体的开口与环凸 部之间设有凸缘, 该开口设置于该凸缘内, 而该凸缘与环凸部之间具有一高度差, 且该套环 套合于该凸缘外周侧。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戒环式骨灰罐, 其特征在于, 所述罐盖与骨灰罐本体之间以 硅胶黏合。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5286840 U 2 立体戒环式骨灰罐 技术领域 。
5、0001 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立体戒环式骨灰罐, 特别是指一种于骨灰罐本体与罐盖之间 利用一套环结合一立体饰物, 以形成一具增进美观效果的骨灰罐。 背景技术 0002 已知的骨灰罐结构, 较传统的有如中国台湾专利公告第D164038号 “骨灰坛” 设计 专利, 其主要包含: 坛体及上盖; 该坛体概呈筒状, 其表面圆润光滑, 该上盖采用浮凸设计, 表面雕刻有宗教或其它含意的图案。 0003 另有如中国台湾公告第D159754号 “水晶骨灰坛” 设计专利, 其主要包含: 圆形的坛 体, 该坛体上方置有一圆形轮廓且侧视呈弧顶的上盖, 该上盖为透明材质所制成, 且于上盖 表面具有数个切面, 该坛体的底部。
6、具有一朝外凸出于该坛体的底座, 底座上具有数个切面, 另于该坛体的外环表面上环绕有经文等文字图案。 0004 上述二案皆揭露了于坛体或上盖表面设置雕刻的 (浮凸) 图案或经文等结构, 能予 人一种庄严、 素雅及祥和的感受。 0005 然而, 上述于坛体或上盖表面设置平面或浮凸的图案、 经文等结构, 乃为一极普遍 且被广泛应用的装饰美化方式, 因此在实际应用时, 容易产生限于形式而缺乏变化等缺失, 难以满足具有与众不同 (独特性) 要求的消费者。 0006 有鉴于已知骨灰罐结构于实际应用时有上述缺点, 创作人乃针对前述缺点研究改 进之道, 终于有本创作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 0007 本实用新型的。
7、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立体戒环式骨灰罐, 其于骨灰罐本体与罐盖 之间夹合一套环, 且于该套环上结合一立体饰物, 以利用该立体饰物可于骨灰罐本体表面 上形成立体的装饰效果, 相较于传统的平面或表面浮凸的图案、 经文等结构, 更能展现出与 众不同且具有独特性的装饰美化效果。 0008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立体戒环式骨灰罐, 其立体饰物与套环之间 利用二相对的卡合、 磁吸或锁固等机制形成可拆卸的连结, 藉以达到依需要而更换立体饰 物, 以满足不同场合需求的功效。 0009 为达成上述目的及功效,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立体戒环式骨灰 罐, 其至少包括骨灰罐本体及罐盖, 该骨灰。
8、罐本体内部设有容置空间, 该容置空间具有对外 连通的开口, 于该骨灰罐本体外周侧接近开口的位置设有向外凸伸的环凸部; 该罐盖盖合 固定于该骨灰罐本体的开口上, 其特点是, 所述骨灰罐还包括套环及至少一立体饰物, 该套 环套合于骨灰罐本体的开口外周侧, 且该套环下方受该环凸部抵挡; 该立体饰物为具有立 体形状变化的装饰结构体, 并结合固定于该套环外周侧; 该罐盖盖合固定于该骨灰罐本体 的开口上时使该套环受该罐盖与环凸部的上、 下抵挡而无法向外松脱。 0010 依上述结构, 其中该套环于外周侧设有结合组件, 而该立体饰物上设有能与该结 说 明 书 1/3 页 3 CN 205286840 U 3 。
9、合组件快速连接或分离的被结合组件。 0011 依上述结构, 其中被结合组件卡合、 磁吸或锁固于结合组件上。 0012 依上述结构, 其中该立体饰物不可拆卸地固定于该套环外周侧。 0013 依上述结构, 其中该骨灰罐本体的开口与环凸部之间设有凸缘, 该开口设置于该 凸缘内, 而该凸缘与环凸部之间具有一高度差, 且该套环套合于该凸缘外周侧。 0014 依上述结构, 其中该罐盖与骨灰罐本体之间以硅胶黏合。 0015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 功效及特征可获得更具体的了解, 依各附图说明如 下。 附图说明 0016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构造分解图。 0017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整体。
10、组合示意图。 0018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构造分解图。 0019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整体组合示意图。 0020 符号说明: 0021 1 骨灰罐本体 11 开口 0022 12 凸缘 13 环凸部 0023 2、 20 套环 21 结合组件 0024 3、 30 立体饰物 31 被结合组件 0025 4 罐盖。 具体实施方式 0026 请参阅图1及图2所示, 可知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结构主要包括: 骨灰罐本体 1、 套环20、 立体饰物30及罐盖4等部分, 其中该骨灰罐本体 内部设有一可容纳骨灰的容置 空间 (图中未示) , 该容置空间具有一对外连通的开口11, 于该开口。
11、11外周侧设有一凸缘12, 且于该凸缘12接近骨灰罐本体1中段的一旁侧设有一向外凸伸的环凸部13, 而该凸缘12与 环凸部13之间具有一高度差。 0027 套环20套合于骨灰罐本体1的凸缘12外周侧, 使该套环20下方受该环凸部13抵挡 而无法向下滑脱。 0028 立体饰物30为一具有立体形状变化的装饰结构体 (如图中, 该立体饰物30可为花 朵造型) , 该立体饰物30结合于该套环20外周侧。 0029 在一个可行的实施例中, 该立体饰物30不可拆卸地固定于该套环20外周侧。 0030 罐盖4盖合固定于该骨灰罐本体1的开口11上, 使该套环20受该罐盖4与环凸部13 的上、 下抵挡而无法向外。
12、松脱。 0031 在一个可行的实施例中, 该罐盖4与骨灰罐本体1之间可以硅胶黏合, 使该罐盖4得 以牢固地与骨灰罐本体1结合, 并紧密地压合该套环20, 使该立体饰物30可稳定地展现于该 罐盖4与骨灰罐本体1结合的部位, 藉以达到立体装饰的美观效果。 0032 请参阅图3及图4所示, 可知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结构主要包括: 套环2、 立体 饰物3, 以及与前述第一实施例相同的骨灰罐本体1及罐盖4, 其中该套环2于外周侧设有结 说 明 书 2/3 页 4 CN 205286840 U 4 合组件21, 该立体饰物3为具有立体形状变化的装饰结构体 (如图中, 该立体饰物3可为一蝴 蝶结造型饰带)。
13、 , 而该立体饰物3上设有一能与该结合组件21快速连接或分离的被结合组件 31, 使该立体饰物3与套环2之间可利用该结合组件21与该被结合组件31形成可拆卸的连结 机制, 而该套环2与骨灰罐本体1、 罐盖4之间的组合关系则与前述第一实施例相同, 藉以形 成一便于更换立体饰物3而满足不同场合需求的组合结构。 0033 在一个可行的实施例中, 该结合组件21、 被结合组件31为可经由卡合、 磁吸、 锁固 等其中的一方式相结合的二相对应组件, 使其具有可快速结合或分离的组合特性。 0034 综合以上所述, 本实用新型的立体戒环式骨灰罐确可达成于骨灰罐本体外侧形成 立体装饰, 以展现与众不同且具有独特。
14、性装饰美化的功效, 实为一具新颖性及进步性的创 作, 依法提出申请实用新型专利。 但上述说明的内容, 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说明, 举凡依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与范畴所延伸的变化、 修饰、 改变或等效置换, 亦皆应落入本 实用新型的专利申请范围内。 说 明 书 3/3 页 5 CN 205286840 U 5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 1/4 页 6 CN 205286840 U 6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2/4 页 7 CN 205286840 U 7 图3 说 明 书 附 图 3/4 页 8 CN 205286840 U 8 图4 说 明 书 附 图 4/4 页 9 CN 205286840 U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