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开闭门的电子设备.pdf

上传人:00****42 文档编号:829455 上传时间:2018-03-14 格式:PDF 页数:30 大小:1.2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910173414.3

申请日:

2009.09.10

公开号:

CN101673029A

公开日:

2010.03.17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G03B 21/00申请日:20090910|||公开

IPC分类号:

G03B21/00; G03B21/14

主分类号:

G03B21/00

申请人: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发明人:

西畑阳介; 堤康一; 藤崎刚

地址:

日本国大阪府守口市京阪本通2丁目5番5号

优先权:

2008.9.10 JP 2008-231589

专利代理机构: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代理人:

李贵亮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带开闭门的电子设备,其在带开闭门的电子设备的快门装置中,防止因外力导致违反操作者的意图而门进行开闭的情况。其具备能够开闭开口部的快门装置,快门装置具备:能够往复移动的门;臂部,其被支承为摆动自如,且前端部与门卡合;马达,其用于驱动臂部而开闭门;控制马达的动作的控制部。控制部能够使马达切换为电动机和发电机的任一种功能来使其工作。在臂部连接有软卡定机构,所述软卡定机构在将门设置于打开位置以及关闭位置的状态下软卡定该臂部。控制部在使门开闭的过程中将马达作为电动机发挥作用,并且在门位于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带开闭门的电子设备,其具备:
形成有开口部的设备主体;
能够开闭该开口部的快门装置,
该快门装置具备:门,其能够在关闭所述开口部的关闭位置和打开所述开口部的打开位置之间往复移动;臂部,其摆动自如地支承于所述设备主体,并且其前端部与所述门卡合;马达,其用于驱动所述臂部而开闭所述门;控制部,其控制所述马达的动作,
所述控制部能够使所述马达切换为电动机和发电机的任一种功能来使其工作,
所述带开闭门的电子设备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快门装置的臂部连接有软卡定机构,所述软卡定机构在所述门设置于打开位置的状态下软卡定该臂部,并且在所述门设置于关闭位置的状态下软卡定该臂部,
所述控制部在使所述门开闭的过程中将所述马达作为电动机发挥作用,并且在所述门位于打开位置或关闭位置而被软卡定的状态下将所述马达作为发电机发挥作用。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开闭门的电子设备,其中,
所述软卡定机构包括:使所述臂部能够在支承轴的轴向上移动并且阻止其绕支承轴旋转的部件;对所述部件向臂部施力的弹簧构件;突出设置在所述部件或所述臂部的任一方的凸部;开设在所述部件或所述臂部的另一方的一对凹部,
所述一对凹部中的一个凹部在所述打开位置软卡定所述部件的凸部,另一凹部在所述关闭位置软卡定所述部件的凸部。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开闭门的电子设备,其中:
所述控制部具备:
检测机构,其在需要将所述门保持在所述打开位置或关闭位置时,对所述门偏离所述打开位置或关闭位置的情况进行检测;
复位机构,其在通过所述检测机构检测出偏离的情况下,将所述马达作为电动机发挥作用,由此将所述门复位到原来的位置。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开闭门的电子设备,其中,
所述检测机构由第一限位开关和第二限位开关构成,所述第一限位开关通过所述门移动到所述打开位置而从断开状态向接通状态切换,所述第二限位开关通过所述门移动到所述关闭位置而从断开状态向接通状态切换,所述检测机构在需要将所述门保持在所述打开位置或关闭位置时,对所述第一或第二限位开关从接通状态切换到断开状态的情况进行检测,由此检测所述门偏离所述打开位置或关闭位置的情况。

5.
  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带开闭门的电子设备,其中,
所述快门装置还具备设置台,所述设置台在表面配置有所述臂部以及马达,并且在背面配置有所述门,所述门能够沿所述设置台的背面滑动,所述臂部在所述打开位置与所述门重叠,该臂部的基端部在比所述门的宽度方向的中心线靠该门的一方的侧端部侧的位置被支承为相对于所述设置台的表面转动自如,并且所述臂部的前端部不夹设所述设置台而与所述门的另一方的侧端部卡合,
通过所述马达的驱动,所述臂部以所述基端部为支点进行摆动,从而所述门沿设置台的背面滑动。

说明书

带开闭门的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快门装置的液晶投影器等带开闭门的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以往,在向屏幕投影图像的液晶投影器中,需要在点亮图像投影用的光源的状态下,暂时中断向屏幕的图像投影。例如,在如下列举的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液晶投影器中,由多个快门部构成的快门装置配置在具备颜色合成棱镜等光学装置和光源之间,使多个快门部转动而关闭快门,从而能够暂时遮断光的通过。
然而,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液晶投影器中,由于需要转动多个快门部,因此快门装置的结构复杂。因此,考虑有图18所示的快门装置100。该快门装置100设有用于遮断光的一对门101、102,该一对门101、102构成为向上下两开。具体而言,快门装置100除一对门101、102之外,还具备马达103、臂部104、将马达103的旋转传递给臂部104的齿轮105、用于设置这些部件的设置台106。在设置台106形成有光通过的开口部107。
一对门101、102在开口部107的上下各配置一片,能够沿设置台106的表面滑动。具体而言,一对门101、102固定在可滑动地配置于开口部107的两侧的一对滑动板108、109,通过滑动板108、109上下滑动,使得一对门101、102也上下移动(滑动)。
臂部104相对于设置台106旋转自如地支承。具体而言,臂部104的中央部110支承在设置台106。而且,以臂部104的支点111位于门101、102的宽度方向的中心线119上的方式配置臂部104。由此,臂部104的两端部112、113能够绕支点111移动。具体而言,一个端部112(或113)绕支点111向上侧移动,另一方面,另一个端部113(或112)绕支点111向下侧移动。还有,通过将马达103的旋转经由齿轮105向臂部104传递来进行臂部104的转动。
另外,臂部104的两端部112、113分别与一对滑动板108、109卡合。而且,设置在快门装置100的突起121、122与形成在滑动板108、109的槽123、124卡合,由此将滑动板108、109引导为沿上下笔直地移动。由此,通过使臂部104绕支点111转动,由此与臂部104的一个端部112卡合的滑动板108向下侧滑动,并且与臂部104的另一端113卡合的滑动板109向上侧滑动。由此,门101向下侧移动,并且门102向上侧移动。由此,开口部107通过一对门101、102关闭,而将来自光源的光遮断。
另一方面,在马达103的作用下使臂部104绕支点111逆向转动,由此,如图18所示,与臂部104的一个端部112卡合的滑动板108向上侧滑动,并且与臂部104的另一端113卡合的滑动板109向下侧滑动。由此,门101向上侧移动,并且门102向下侧移动。由此,开口部107打开,来自光源的光通过开口部107。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91588号公报。
然而,具有一对门101、102的快门装置100结构复杂,且为了平滑地进行门101、102的开闭需要高精度。因此,快门装置100的制造成本变高。另外,在快门装置100中,一对门101、102和臂部104配置在同一设置台106,因此需要将一对门101、102和臂部104配置为不相互干涉,快门装置100变得大型化。
因此,为了将快门装置小型化,考虑有如下的结构。即,考虑有在快门装置仅配置一片门,仅使臂部104的一个端部112与该门卡合,并且另一个端部113支承在设置台106且转动自如的结构。然而,在所述结构中,由于门仅与臂部的一个端部卡合,因此施加外力容易在该一个端部产生较大的转矩,存在违反操作者的意图而门进行开闭的可能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带开闭门的电子设备的快门装置中,防止因外力导致违反操作者的意图而门进行开闭的情况。
本发明的带开闭门的电子设备具备:形成有开口部11的设备主体1;能够开闭该开口部的快门装置2,该快门装置具备:门21,其能够在关闭所述开口部的关闭位置和打开所述开口部的打开位置之间往复移动;臂部22,其摆动自如地支承于所述设备主体,并且其前端部222与所述门卡合;马达23,其用于驱动所述臂部而开闭所述门;控制部28,其控制所述马达的动作,所述控制部能够使所述马达切换为电动机和发电机的任一种功能来使其工作。在所述带开闭门的电子设备中,在所述快门装置的臂部连接有软卡定机构,所述软卡定机构在将所述门设置于打开位置的状态下软卡定该臂部,并且在将所述门设置于关闭位置的状态下软卡定该臂部。而且,所述控制部,在使所述门开闭的过程中将所述马达作为电动机发挥作用,另一方面,在所述门位于打开位置或关闭位置而被软卡定的状态下将所述电动机作为发电机发挥作用。
具体而言,所述软卡定机构包括:能够实现所述臂部22的支承轴276的轴向移动并且阻止该支承轴绕轴的旋转的部件271;对所述部件向臂部施力的弹簧构件272;突出设置在所述部件或所述臂部的任一方的凸部273;开设在所述部件或所述臂部的另一方的一对凹部274、275。而且,所述一对凹部中一个凹部274在所述打开位置软卡定所述部件的凸部,另一凹部275在所述关闭位置软卡定所述部件的凸部。
根据上述电子设备,在打开位置软卡定机构与臂部软卡定,由此即使在相对于门向关闭的方向施加外力的情况下,门也停留在打开位置。相同地,在关闭位置软卡定机构与臂部软卡定,由此即使相对于门向打开方向施加外力,门也停留在关闭位置。而且,在打开位置以及关闭位置将马达作为发电机发挥作用,由此通过马达(制动模式控制)阻止门从在打开位置或关闭位置被软卡定状态下移动。由此,不会发生违反操作者的意图、门轻易地偏离打开位置或关闭位置的情况。
在上述带开闭门的电子设备的具体方式中,所述控制部28具备检测机构和复位机构281。所述检测机构在需要将所述门21保持在所述打开位置或关闭位置时,对所述门偏离所述打开位置或关闭位置的情况进行检测。所述复位机构在通过所述检测机构检测出偏离的情况下,将所述马达23作为电动机发挥作用,由此将所述门复位到原来的位置。
具体而言,所述检测机构由第一限位开关282和第二限位开关283构成,所述第一限位开关282通过所述门21移动到所述打开位置而从断开状态向接通状态切换,所述第二限位开关283通过所述门移动到所述关闭位置而从断开状态向接通状态切换。而且,所述检测机构在需要将所述门保持在所述打开位置或关闭位置时,对所述第一或第二限位开关从接通状态切换到断开状态的情况进行检测,由此检测所述门偏离所述打开位置或关闭位置的情况。
根据上述具体的方式,通过施加外力,即使在克服软卡定机构所产生的卡定力以及马达所产生的移动阻止力而解除软卡定、门偏离打开位置或关闭位置的情况下,门也能复位到原来的位置,而再次保持在打开位置或关闭位置。
在所述带开闭门的电子设备的其他具体的方式中,所述快门装置2还具备设置台24,所述设置台24在表面24a配置所述臂部22以及马达23,并且在背面24b配置所述门21。所述门能够沿所述设置台的背面滑动。所述臂部在所述打开位置配置为与所述门重叠,该臂部的基端部221在比所述门的宽度方向的中心线91靠该门的一方的侧端部211侧的位置被支承为相对于所述设置台的表面转动自如,并且所述壁部的前端部222不夹设所述设置台而与所述门的另一方的侧端部212卡合。而且,通过所述马达的驱动,所述臂部以所述基端部为支点进行摆动,由此所述门沿设置台的背面滑动。
根据上述具体的方式,能够使从臂部的基端部(支点)到与门卡合的前端部(力点)的距离比快门装置的宽度的1/2倍长,因此与臂部的长度为快门装置的宽度的1/2倍的现有的快门装置相比,能够增大臂部的长度相对于快门装置的宽度的比例。另外,根据臂部的支点的位置,能够使臂部的长度长到与快门装置的宽度同等的长度。因此,相对于同一转角的臂部的前端部的行程比现有的快门装置长。由此,能够使滑动方向的门的移动距离比现有的快门装置长,且能够以一片门执行开口部的开闭。而且,由于结构简单,因此能够顺利地进行门的开闭。
在所述带开闭门的电子设备中,由于门为一片因此门的重量比现有的两开的门的一片量的重量大,另外,臂部比现有的快门装置的臂部长。进而,门仅与臂部的一个端部(前端部)卡合。由此,通过施加外力,容易在臂部的前端部产生大的转矩。但是,根据上述带开闭门的电子设备,即使在施加外力的情况下,也能够将门保持在关闭位置或打开位置。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防止因外力导致违反操作者的意图而门进行开闭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液晶投影器的立体图。
图2是从正面侧观察拆下盖体后的液晶投影器的立体图。
图3是从背面侧观察拆下盖体后的液晶投影器的立体图。
图4是从正面侧观察光学装置的立体图。
图5是从背面侧观察光学装置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光学装置的俯视图。
图7是从设置台的表面观察关闭开口部的快门装置的立体图。
图8是从设置台的背面观察关闭开口部的快门装置的立体图。
图9是关闭开口部的快门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10是从设置台的表面观察打开开口部的快门装置的立体图。
图11是打开开口部的快门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12是打开位置的软卡定机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13是表示插锁板的立体图。
图14是关闭位置的软卡定机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15是用于说明打开位置的快门装置的控制的框图。
图16是用于说明关闭位置的快门装置的控制的框图。
图17是用于说明快门装置的控制的流程图。
图18是现有的快门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符号说明:1-设备主体,11-开口部,2-快门装置,21-门,211-一方的侧端部,212-另一方的侧端部,213-卡合槽,22-臂部,221-基端部,222-前端部,223-突起部,224-把手,23-马达,24-设置台,24a-表面,24b-背面,25-盖部件,251、252-导向件,271-插锁板(部件),272-弹簧构件,273-凸部,274、275-一对凹部,276-支承轴,28-控制部,281-马达控制机构(复位机构),282-第一限位开关,283-第二限位开关,90-门的滑动方向,91-中心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将本发明实施于液晶投影器的方式进行具体说明。
1.液晶投影器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液晶投影器具有如图1所示扁平的大致长方体形状的外观,如图2以及图3所示,具备设备主体1和快门装置2。
如图2以及图3所示,设备主体1包括用于生成彩色图像的光学装置3和用于收纳光学装置3的箱体4。另外,在箱体4的内部配置有(未图示)光源和将从该光源发出的白色光分光为三原色的光(红色光、绿色光、蓝色光)的分光装置。
如图1所示,箱体4由箱体主体41和盖体42构成。如图2所示,在箱体主体41开设有跨过正面41a和上表面41b的贯通孔411。盖体42能够相对于箱体主体41拆装,在安装于箱体主体41的状态(图1)下,使贯通孔411中、位于正面41a的一部分412开口为圆形状,且闭塞剩余的部分。还有,贯通孔411中由盖体42闭塞的部分开设为:操作者将手从该部分伸入箱体主体41内,从而手触及后述的快门装置2。
如图4至图6所示,光学装置3具备红色图像生成部31、绿色图像生成部32、蓝色图像生成部33、颜色合成棱镜34以及投影透镜35,使用从上述分光装置获得的三原色的光而生成彩色图像。
具体而言,红色图像生成部31、绿色图像生成部32以及蓝色图像生成部33任一个都内部装有液晶面板。红色图像生成部31使用从分光装置入射的红色光,从而生成彩色图像中与红色相关的部分(红色图像)。绿色图像生成部32使用从分光装置入射的绿色光,从而生成彩色图像中与绿色相关的部分(绿色图像)。蓝色图像生成部33使用从分光装置入射的蓝色光,从而生成彩色图像中与蓝色相关的部分(蓝色图像)。将由红色图像生成部31、绿色图像生成部32以及蓝色图像生成部33生成的各图像入射到颜色合成棱镜34。
颜色合成棱镜34通过合成入射的三种颜色的图像,从而生成一个彩色图像。将由颜色合成棱镜34合成的彩色图像发到投影透镜32。在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投影器中,在颜色合成棱镜34和投影透镜35之间的位置配置有开口部11(参照图7),从颜色合成棱镜34发出的彩色图像通过开口部11入射到投影透镜35。还有,如图7所示,开口部11与后述的快门装置2的设置台24一体地形成,且经由设置台24固定于设备主体1(箱体主体41)。由此,能够确认开口部11形成于设备主体1。
如图1所示,投影透镜32以将贯通孔411的一部分412贯通的状态配置,将由颜色合成棱镜34生成的彩色图像放大,而向设置于液晶投影器的前方的屏幕投影。
如图4至图6所示,快门装置2配置在颜色合成棱镜34和投影透镜35之间,通过开闭开口部11从而能够暂时遮断彩色图像。即,快门装置2通过暂时遮断从颜色合成棱镜34向投影透镜35发出的彩色图像,由此在点亮光源的状态下,能够暂时中断向屏幕的图像投影。以下,对快门装置2的具体的机构以及控制进行说明。
2.快门装置的结构
如图7至图9所示,快门装置2具备门21、臂部22、马达23、设置台24、盖部件25以及齿轮26。臂部22以及马达23配置在设置台24的表面24a,门21配置在设置台24的背面24b。还有,设置台24固定于箱体主体41(未图示)。
如图8以及图9所示,门21能够沿设置台24的背面24b上下滑动,通过开闭开口部11而暂时遮断彩色图像。即,门21能够在关闭开口部11的关闭位置和打开开口部11的打开位置之间往复移动。还有,如图8所示,设置台24的背面24b由盖部件25覆盖,门21在设置台24和盖部件25的间隙滑动。
如图9所示,在盖部件25形成有引导门21沿滑动方向90移动的导向件251、252。由此,门21根据导向件251、252的引导沿滑动方向90在直线上移动。
臂部22支承在设置台24的表面24a且转动自如。具体而言,如图7以及图9所示,臂部22的基端部221在比门21的宽度方向的中心线91靠门21的一个侧端部211侧的位置且靠近开口部11的位置上,支承在设置台24表面24a且转动自如。另外,如图9所示,臂部22的长度L与门21的宽度W相同。还有,上述中心线91是相对于门21的中心线,或者相对于快门装置2的中心线。
由此,能够使臂部22以基端部221作为支点而沿着设置台24的表面24a摆动。另外,能够使臂部22的前端部222在比中心线91靠另一个侧端部212侧配置的开口部11附近的位置R1以及设置台24的上端24a附近的位置R2之间,沿绕支点的轨道往复移动。还有,通过将马达23的旋转经由齿轮26传递到基端部221来执行绕支点的臂部22的转动。
设置台24的缘24c沿绕支点(基端部221)的前端部222的轨道而呈圆弧状延伸。而且,前端部222在设置台24的缘24c的外侧的位置,与门21的另一个侧端部212卡合。即,臂部22的前端部222不夹设设置台24而与门21的另一个侧端部212卡合。
具体而言,如图7所示(或参照图10),在臂部22的前端部222和门的另一个侧端部212配置有由突起部223和可滑动地卡合突起部223的卡合槽213构成的卡合机构。具体而言,突起部223配置在臂部22的前端部222,卡合槽213配置在门21的另一个侧端部212。而且,卡合槽213相对于门的滑动方向90垂直地延伸。
根据上述的门21和臂部22的结构,如图7(或图9)所示,使臂部22绕支点转动而使前端部222移动到位置R1,由此门21向开口部11的方向滑动。此时,如图7所示,突起部223向卡合槽213的端213a、213b中、远离中心线91的一端213a滑动。由此,门21能够根据导向件251、252的引导沿滑动方向90笔直地移动。由此,通过门21关闭开口部11。
另一方面,如图10(或图11)所示,使臂部22绕支点转动而使前端部222移动到位置R2,门21滑动到与设置台24的背面24b重叠的位置、换言之与臂部22重叠的位置。此时,如图10所示,突起部223向接近中心线91的方向的一端213b滑动。由此,门21能够根据导向件251、252的引导沿滑动方向90笔直地移动。由此,打开开口部11。
在臂部22连接有软卡定机构,所述软卡定机构如图12所示在前端部222设置于位置R2的状态、即在门21设置于打开位置的状态下(参照图10)软卡定臂部22,并且,如图14所示在前端部222设置于位置R1的状态、即在门21设置于关闭位置的状态(参照图7)下软卡定臂部22。
如图12以及图14所示,软卡定机构由插锁板271、弹簧构件272、凸部273以及一对凹部274、275构成。插锁板271能够实现支承臂部22的支承轴276的轴向的移动并且阻止绕支承轴276的轴的旋转。具体而言,在插锁板271形成有支承轴276贯通的贯通孔271a。而且,为了阻止插锁板271的绕支承轴276的旋转,在支承轴276的侧面276a形成有平面区域276b,插锁板271的贯通孔271a在支承轴276的轴周围沿着侧面276a而形成。
弹簧构件272是线圈状的压缩弹簧,在被插锁板271和垫圈277夹持而压缩的状态下,嵌插于支承轴276。而且。为了维持弹簧构件272的压缩状态,在相对于垫圈277的与弹簧构件272相反侧的位置,将止动部件278安装于支承轴276。由此,通过弹簧构件272将插锁板271朝向臂部22施力。
如图13所示,凸部273突出设置在臂部22侧的表面271b。一对凹部274、275开设在臂部22的插锁板271侧的表面22a。具体而言,如图12所示,一对凹部274、275中,一方的凹部274在门21设置于打开位置时配置在凸部273软卡定的位置。另外,如图14所示,另一方的凹部275在门21设置于关闭位置时配置在凸部273软卡定的位置。
如上所述,通过使软卡定机构与臂部22连接,由此在关闭开口部11的关闭位置上,软卡定机构的凸部273与凹部275软卡定(图14),即,在关闭位置上软卡定机构软卡定臂部22,因此即使在相对于门21向打开方向施加外力的情况下,门21也停留在关闭位置。另外,在打开开口部11的位置上,软卡定机构的凸部273与凹部274软卡定(图12),即,在打开位置上软卡定机构软卡定臂部22,因此即使在相对于门21向关闭方向施加外力的情况下,门21也停留在打开位置。
根据上述的液晶投影器,能够使从臂部22的基端部221(支点)到与门21卡合的前端部222(力点)的距离、即臂部22的长度L比快门装置2的宽度W的1/2倍长,因此与臂部的长度为快门装置100的宽度的1/2倍的现有的快门装置(图18)相比,能够扩大臂部的长度相对于快门装置的宽度的比例。因此,相同宽度的快门装置的情况下,能够使相对于同一转角的臂部22的前端部222的行程比现有的快门装置长。
由此,滑动方向90的门21的移动距离与现有的快门装置相比变长,且如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投影器那样能够通过一片门21执行开口部11的开闭。由一片门21构成的快门装置2也能够适用于以下情况,即,例如在液晶投影器内仅在开口部11的单侧设有门21的收纳空间。而且,由于快门装置2的结构简单,因此能够平滑地进行门21的开闭。
进而,臂部22配置在设置台24的表面24a,且门21配置在背面24b,因此在门21的开闭动作中,门21和臂部22不发生干涉。由此,快门装置2不易破损。另外,由于臂部22和门21配置为在打开开口部11的打开位置相互重叠(参照图10以及图11),因此能够实现小型化快门装置2,且小型化液晶投影器。
而且,如上所述,门21和臂部22通过卡合机构(突起部223和卡合槽213)卡合,因此能够使门21沿滑动方向90笔直稳定地移动。
另外,根据上述的液晶投影器,即使在马达23故障时通过手动使臂部22转动的情况下,也由于从臂部22的基端部221(支点)到前端部222(力点)的距离长,因此能够通过较小的操作力产生臂部22的转动所需要的转矩。由此,能够容易地进行手动下的门21的开闭。
因此,如图7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投影器在臂部22的前端部222形成有把手224。由此,由手动进行的臂部22的操作变得容易。另外,操作者能够识别进行该操作时的把持位置。还有,如图3所示,在通过手动转动臂部22的情况下,将盖体42从箱体主体41取下。
3.快门装置的控制
如图15以及图16(框图)所示,上述的快门装置2还具备控制马达23的动作的控制部28。控制部28具备马达控制机构281,通过马达控制机构281能够使马达23切换为作为电动机和发电机的任一种功能来使其工作。具体而言,控制部28在使门21开闭的过程中,通过马达控制机构281使马达23作为电动机而发挥作用。
另一方面,在使门21在打开位置或关闭位置处于软卡定的状态下,控制部28通过马达控制机构281使马达23作为发电机而发挥作用。由此,通过马达23阻止门21从在打开位置或关闭位置被软卡定的状态下移动(制动模式控制)。由此,不会产生违反操作者的意图而门21轻易地偏离打开位置或关闭位置的情况。
这样,即使通过软卡定机构和制动模式控制来将门21保持在打开位置或关闭位置的情况下,也存在以下可能性:在施加外力的作用下,克服软卡定机构所产生的卡定力以及马达23所产生的移动阻止力而解除软卡定,门21偏离打开位置或关闭位置。特别是,在上述的快门装置2中,由于门21为一片,因此门21的重量比现有的两开的门的一片量的重量大,另外,臂部22比现有的快门装置的臂部长。进而,门21仅与臂部22的一个端部(前端部222)卡合。由此,在施加外力的作用下容易在臂部22的前端部222产生大的转矩。因此,门21可能偏离打开位置或关闭位置。
因此,如图15以及图16所示,控制部28除马达控制机构281之外,还具备由第一限位开关282和第二限位开关283构成的检测机构,根据图17所示的流程图控制快门装置2。
如图9所示,第一以及第二限位开关282、283沿着盖部件25的一个导向件252在上下各配置一个。第一以及第二限位开关282、283分别具有用于切换接通状态和断开状态的切换按钮282a、283a,且将切换按钮282a、283a朝向门21滑动的通路。另外,在门21上,根据门21的开闭动作而用于按压切换按钮282a、283a的按压部214形成在导向件252侧的侧端部212。
而且,通过门21移动到打开位置,如图10所示,按压部214相对于第一限位开关282按压切换按钮282a。由此,第一限位开关282从断开状态向接通状态切换,表示第一限位开关282处于接通状态的打开信号S1,如图15所示,从第一限位开关282输出。
另一方面,通过门21移动到关闭位置,如图7所示,按压部214相对于第二限位开关283按压切换按钮283a。由此,第二限位开关283从断开状态向接通状态切换,如图16所示,表示第二限位开关283处于接通状态的开信号S2从第二限位开关283输出。
根据上述检测机构,在需要将门21保持在打开位置或关闭位置时,通过检测出第一或第二限位开关282、283从接通状态切换到断开状态的情况,从而能够检测门21偏离打开位置或关闭位置的情况。具体而言,通过检测机构或控制部28检测出打开信号S1、S2的有无,从而能够检测门21从打开位置或关闭位置的偏离。
如图17所示,控制部28对快门装置2的控制由步骤S11~S21构成。若开始快门装置2的控制,则首先在步骤S11中,通过控制部28判断是否需要将门21设置于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的任意一个。在步骤S11中,在通过控制部28判断出需要将门21设置于关闭位置的情况下,控制移动到步骤S12。另一方面,在步骤S11中,在判断出需要将门21设置于打开位置的情况下,控制移动到步骤S17。
在步骤S12中,通过控制部28判断是否需要确认门21的状态。具体而言,预先设定确认门21的状态的确认时间和下一个确认时间的间隔(周期),在步骤S12中,通过控制部28判断从步骤S11移动时或这之后的时间是否到达确认时间。在步骤S12中,在通过控制部28判断出不需要确认门21的状态的情况下,控制暂时结束,之后再次开始而向步骤S11移动。另一方面,在步骤S12中,在通过控制部28判断出需要确认门21的状态的情况下,控制向步骤S13移动。
在步骤S13中,通过检测机构确认门21的状态即门21是否保持在关闭位置。具体而言,确认第二限位开关283是否维持在接通状态(参照图16)、即开信号S2是否从第二限位开关283输出。确认的结果,在步骤S14中,在判断出门21保持在关闭位置的情况下,控制暂时结束,之后再次开始而向步骤S11移动。另一方面,在步骤S14中,在判断出门21不位于关闭位置、即门21偏离关闭位置的情况下,控制向步骤S15移动。
在步骤S15中,通过马达控制机构281使马达23作为电动机而发挥作用,由此使门21复位到原来的位置(关闭位置)。还有,在步骤S15中,鉴于马达控制机构281通过控制马达23而使门21复位到原来的位置,从而能够确认步骤S15中的马达控制机构281为复位机构。
在步骤S15中门21复位到原来的位置(关闭位置)后,在步骤S16中,通过马达控制机构281使马达23作为发电机而发挥作用。由此,通过马达23阻止门21从在关闭位置被软卡定的状态下移动(制动模式控制)。在步骤S16执行后,控制暂时结束,之后再次开始而向步骤S11移动。
在步骤S17中,通过控制部28判断是否需要确认门21的状态。具体而言在步骤S17中,通过控制部28判断从步骤S11移动时或这之后的时间是否到达确认时间。在步骤S17中,在通过控制部28判断出不需要确认门21的状态的情况下,控制暂时结束,之后再次开始而向步骤S11移动。另一方面,在步骤S17中,在通过控制部28判断出需要确认门21的状态的情况下,控制向步骤S18移动。
在步骤S18中,通过检测机构确认门21的状态、即门21是否保持在打开位置。具体而言,确认第一限位开关282是否维持在接通状态(参照图15)、即打开信号S1是否从第一限位开关282输出。确认的结果,在步骤S19中,在判断出门21保持在打开位置的情况下,控制暂时结束,之后再次开始而向步骤S11移动。另一方面,在步骤S19中,在判断出门21不位于打开位置、即门21偏离打开位置的情况下,控制向步骤S20移动。
在步骤S20中,通过马达控制机构281使马达23作为电动机而发挥作用,由此使门21复位到原来的位置(打开位置)。在步骤S20中门21复位到原来的位置(打开位置)后,在步骤S21中,通过马达控制机构281使马达23作为发电机而发挥作用。由此,通过马达23阻止门21从在打开位置被软卡定的状态下移动(制动模式控制)。在步骤S21执行后,控制暂时结束,之后再次开始而向步骤S11移动。
根据上述的快门装置2的控制,即使在如下情况下,即,通过施加外力,克服软卡定机构所产生的卡定力以及马达23所产生的移动阻止力而解除软卡定,门21偏离打开位置或关闭位置,门21也返回到原来的位置,而再次保持在打开位置或关闭位置。
4.变形例
(变形例1)
在上述的液晶投影器中,臂部22配置为在开口部11打开的打开位置与门21重叠,但也可以配置为在开口部11关闭的关闭位置与门21重叠。具体而言,在上述的液晶装置2中,将开口部11配置在设置台24的上侧。本变形例的结构也能够获得与上述的液晶投影器相同的效果。
(变形例2)
在上述的液晶投影器中,将构成卡合机构的突起部223配置在臂部22的前端部222,且将卡合槽213配置在门21的另一个侧端部212,但是,将突起部223配置在门21的另一个侧端部212,将卡合槽213配置在臂部22的前端部222也可。
另外,在上述的液晶投影器中,卡合槽213相对于滑动方向90垂直地延伸,但也可以相对于滑动方向90倾斜地延伸。
本变形例的卡合机构也能够使门21沿滑动方向90笔直稳定地移动。
(变形例3)
在上述的液晶投影器中,软卡定机构的凸部273形成在插锁板271,且一对凹部274、275形成在臂部22,但也可以将凸部273形成在臂部22,且将一对凹部274、275形成在插锁板271。
本变形例的液晶投影器与上述的液晶投影器相同,也能够在关闭位置以及打开位置通过软卡定机构对臂部22进行软卡定。
(变形例4)
在上述的液晶投影器中,在由检测机构(第一以及第二限位开关282、283)和马达控制机构281构成的控制部28的作用下,执行快门装置2的控制,但控制部28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只要是能够执行与上述的快门装置2相同的控制的结构,均可以采用该结构作为控制部28的结构。
还有,本发明的各部结构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技术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的变形。另外,本发明并不局限实施于液晶投影器,也可以实施于具备形成有开口部的设备主体和能够开闭该开口部的快门装置的各种带开闭门的电子设备。

带开闭门的电子设备.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带开闭门的电子设备.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带开闭门的电子设备.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带开闭门的电子设备.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带开闭门的电子设备.pdf(3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提供一种带开闭门的电子设备,其在带开闭门的电子设备的快门装置中,防止因外力导致违反操作者的意图而门进行开闭的情况。其具备能够开闭开口部的快门装置,快门装置具备:能够往复移动的门;臂部,其被支承为摆动自如,且前端部与门卡合;马达,其用于驱动臂部而开闭门;控制马达的动作的控制部。控制部能够使马达切换为电动机和发电机的任一种功能来使其工作。在臂部连接有软卡定机构,所述软卡定机构在将门设置于打开位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物理 > 摄影术;电影术;利用了光波以外其他波的类似技术;电记录术;全息摄影术〔4〕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