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0910172890.3
2009.09.10
CN101670798A
2010.03.17
授权
有权
专利权的转移IPC(主分类):B60N 2/26变更事项:专利权人变更前权利人:宝钜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变更后权利人:宝钜儿童用品香港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权利人:中国台湾台北市变更后权利人:中国香港九龙观塘成业街十五之十七号成运工业大厦二楼九室登记生效日:20130930|||授权|||专利实施许可合同备案的生效IPC(主分类):B60N 2/26合同备案号:2011990000082让与人:宝钜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受让人:宝钜(中国)儿童用品有限公司发明名称:儿童安全座椅申请日:20090910公开日:20100317许可种类:独占许可备案日期:20110214|||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B60N 2/26申请日:20090910|||公开
B60N2/26
宝钜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陈英忠
中国台湾台北市
2008.9.10 US 61/095,630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魏晓刚
一种儿童安全座椅,包括一座椅主体、一靠背、一第一侧翼,及一调整机构。该靠背连接于该座椅主体上,该靠背上形成有一孔洞以及该靠背的一第一侧边上形成有一第一槽孔。该第一侧翼可活动地穿设于该第一槽孔。该调整机构具有一致动件,该调整机构可活动地设置在该靠背的该孔洞内,且可相对活动地连接该第一侧翼。该致动件可供操作,以驱动该第一侧翼相对于该第一槽孔伸缩地移动。
1. 一种儿童安全座椅,其特征在于,该儿童安全座椅包括:一座椅主体;一靠背,其连接于该座椅主体上,该靠背上形成有一孔洞以及该靠背的一第一侧边上形成有一第一槽孔;一第一侧翼,其可活动地穿设于该第一槽孔;以及一调整机构,具有一致动件,该调整机构可活动地设置在该靠背的该孔洞内,且可相对活动地连接该第一侧翼;其中,该致动件可供操作,以驱动该第一侧翼相对于该第一槽孔伸缩地移动。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儿童安全座椅,其特征在于,该调整机构包括:一固定座,其设置在该靠背上且与该孔洞共同形成一容置空间;以及一驱动件,其可活动地设置在该容置空间内且突出设置在该靠背上,该驱动件连动地连接于该第一侧翼。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儿童安全座椅,其特征在于,该驱动件具有一第一齿轮结构,该第一侧翼具有一第一齿条结构,该第一齿轮结构与该第一齿条结构啮合。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儿童安全座椅,其特征在于,该固定座上形成有一限位部,其用来抵接该驱动件的该第一齿轮结构,以限制该驱动件相对于该靠背的旋转。5.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儿童安全座椅,其特征在于,该驱动件还包括一第一卡合孔洞,该致动件包括一卡合件以及一弹簧,该卡合件可活动地套设于该固定座上的一第一定位柱,该弹簧设置在该卡合件以及该第一定位柱之间,该弹簧用来提供弹力至该卡合件,以使该卡合件卡合该第一卡合孔洞,以限制住该驱动件相对于该靠背的旋转。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儿童安全座椅,其特征在于,该固定座上还具有一第二定位柱,该驱动件枢接于该第二定位柱上,使该驱动件可相对于该固定座旋转。7.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儿童安全座椅,其特征在于,该卡合件上形成有一凸肋,其用来在该卡合件卡合于该第一卡合孔洞时抵接于该第一卡合孔洞的外缘。8.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儿童安全座椅,其特征在于,该驱动件还包括一第二卡合孔洞,该驱动件相对该靠背旋转时,可选择地切换该卡合件卡合于该第一卡合孔洞或该第二卡合孔洞。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儿童安全座椅,其特征在于,该固定座形成有二突出圆柱,其设置在该第一定位柱的两侧;其中,当该卡合件卡合于该驱动件的该第一卡合孔洞及该第二卡合孔洞其中之一时,该二突出圆柱其中之一遮盖该第一卡合孔洞及该第二卡合孔洞其中之另一。10.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儿童安全座椅,其特征在于,该儿童安全座椅还包括一第二侧翼,该靠背还包括一第二槽孔,该第二侧翼可相对活动地连接于该调整机构且可相对于该第二槽孔伸缩地移动;其中,该第一侧翼与该第二侧翼的移动方向相反。11. 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儿童安全座椅,其特征在于,该第二侧翼具有一第二齿条结构,该驱动件上具有一第二齿轮结构,该第二齿轮结构与该第二齿条结构啮合。12.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儿童安全座椅,其特征在于,该驱动件具有一第一齿轮结构,该第一侧翼具有一第一齿条结构,该第一齿轮结构与该第一齿条结构啮合,该调整机构还包括一弹簧,该弹簧设置在该固定座与该驱动件之间,该弹簧用来提供弹力至该驱动件,以使该驱动件可活动地在一锁定位置以及一释锁位置间移动;其中,该驱动件的该第一齿轮结构在该驱动件移动至该释锁位置时,啮合于该第一侧翼的该第一齿条结构。13. 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儿童安全座椅,其特征在于,该靠背上形成有一阻挡结构,其用来在该驱动件移动至该锁定位置时抵接该驱动件的该第一齿轮结构,以限制住该驱动件相对于该靠背的旋转。14. 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儿童安全座椅,其特征在于,该儿童安全座椅还包括一第二侧翼,该靠背还包括一第二槽孔,该第二侧翼可相对活动地连接于该调整机构且可相对于该第二槽孔伸缩地移动;其中,该第一侧翼与该第二侧翼的移动方向相反。15. 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儿童安全座椅,其特征在于,该第二侧翼具有一第二齿条结构,该驱动件上具有一第二齿轮结构,该第二齿轮结构与该第二齿条结构啮合。16.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儿童安全座椅,其特征在于,该驱动件与该致动件为一体成形。1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儿童安全座椅,其特征在于,该儿童安全座椅还包括一靠背盖设置在该靠背上,用来覆盖该调整机构。18. 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儿童安全座椅,其特征在于,儿童安全座椅还包括一保护垫,该保护垫设置在该靠背盖上。19. 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儿童安全座椅,其特征在于,该保护垫由软性橡胶材质或发泡性塑料材质组成。
儿童安全座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儿童安全座椅,特别是涉及一种可调整靠背侧翼宽度的儿童安全座椅。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为了保护儿童乘坐汽车的安全性,很多国家均立法规定汽车内需要设置安全座椅,利用安全座椅安装在汽车座位上的方式,以确保儿童在乘坐汽车时的安全。儿童安全座椅为了降低儿童在交通意外发生时所受到的撞击,也为了让乘坐于其中的幼儿感到舒适,部分安全座椅的靠背两侧装设有侧翼。 但是目前的侧翼大多为固定装设,无法因应儿童体型大小的不同,而允许使用者可用手动方式调整,从而提供给儿童合适的乘坐空间。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可调整靠背侧翼宽度的儿童安全座椅,以解决上述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儿童安全座椅,其包括一座椅主体;一靠背,其连接于该座椅主体上,该靠背上形成有一孔洞以及该靠背的一第一侧边上形成有一第一槽孔;一第一侧翼,其可活动地穿设于该第一槽孔;以及一调整机构,具有一致动件,该调整机构可活动地设置在该靠背的该孔洞内,且可相对活动地连接该第一侧翼;其中,该致动件可供操作,以驱动该第一侧翼相对于该第一槽孔伸缩地移动。 综上所述,本发明所提供的儿童安全座椅,利用上述调整机构与侧翼,以及靠背之间的连动来达到调整。调整完成后,可固定侧翼相对于靠背的展开宽度。 借助简单的卡合连动机构设计,本发明不仅可达成侧翼宽度调整的功能。同时亦可允许使用者通过简单的操作,即能轻易地完成侧翼与靠背之间相对宽度的调整,进而大大地提升儿童安全座椅在乘坐空间调整上的操作便利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儿童安全座椅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儿童安全座椅的部分组件分解透视图。 图3为图2所示调整机构设置在靠背的孔洞内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图2所示驱动件的放大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儿童安全座椅的部分后视图。 图6为图1所示儿童安全座椅的内部示意图。 图7为图3所示卡合件脱离驱动件的第一卡合孔洞的剖面示意图。 图8为图5所示驱动件相对靠背旋转以使卡合件卡合于驱动件的第二卡合孔洞的示意图。 图9为图8所示儿童安全座椅的内部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儿童安全座椅的部分组件分解透视图。 图11为图10所示调整机构设置在靠背内的剖面示意图。 图12为图10所示驱动件相对于靠背而位于该锁定位置的放大示意图。 图13为图10所示靠背的前视图。 图14为图10所示儿童安全座椅的组合后视图。 图15为图11所示驱动件移动至该释锁位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16为图15所示驱动件位于该释锁位置的放大示意图。 图17为图14所示驱动件相对靠背旋转的示意图。 图18为图10所示固定座设置在靠背上的示意图。 图19为图18所示限位部抵接第一齿轮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0、100 儿童安全座椅 12 座椅主体 14、102 靠背 16 第一侧翼 18 第二侧翼 20 靠背盖 22 保护垫 24、104 调整机构 26 孔洞 28 第一侧边 30 第二侧边 32 第一槽孔 34 第二槽孔 36 第一齿条结构 38 第二齿条结构 40、106 固定座 42、108 驱动件 43、113 致动件 44 卡合件 46、110 弹簧 48 容置空间 50 第一定位柱 51、52 突出圆柱 54 第二定位柱 56 第一卡合孔洞 58 第二卡合孔洞 60 空心柱 62 第一齿轮结构 64 第二齿轮结构 66 凸肋 112 阻挡结构 114 限位部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请参照图1及图2,图1为本发明一第一实施例一儿童安全座椅10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儿童安全座椅10的部分组件分解透视图。如图1所示,儿童安全座椅10包括一座椅主体12以及一靠背14,座椅主体12可包括一般儿童安全座椅上常见的组件,如椅垫、扶手等。 而由图2可知,儿童安全座椅10还包括一第一侧翼16、一第二侧翼18、一靠背盖20、一保护垫22,以及一调整机构24;靠背14连接于座椅主体12上,靠背14上形成有一孔洞26。靠背14的一第一侧边28以及一第二侧边30上,分别形成有一第一槽孔32以及一第二槽孔34。第一侧翼16以及第二侧翼18可活动地分别穿设于第一槽孔32以及第二槽孔34,第一侧翼16以及第二侧翼18上分别形成有一第一齿条结构36以及一第二齿条结构38。 靠背盖20设置在靠背14的前侧,用来覆盖调整机构24。保护垫22设置在靠背盖20上,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保护垫22可以由软性橡胶或发泡性塑料材质形成,优选地由发泡性聚苯乙烯(Expandable Polystyrene,EPS)材质组成。其用来吸收施加于其上的冲击,如此即可为乘坐于儿童安全座椅10上的儿童提供缓冲吸震的保护,以减少儿童在汽车遭受撞击期间所受到的伤害。 接下来,有关调整机构24的结构特征,请同时参照图2以及图3。图3为图2所示调整机构24设置在靠背14的孔洞26内的剖面示意图。调整机构24可活动地设置在靠背14的孔洞26内。调整机构24包括一固定座40、一驱动件42,以及一致动件43。本实施例中,致动件43包括一卡合件44以及一弹簧46。 如图3所示,固定座40设置在靠背14上,且与孔洞26共同形成一容置空间48。如图2所示,固定座40上形成有一第一定位柱50、突出圆柱51及52,以及一第二定位柱54,突出圆柱51及52分别设置在第一定位柱50的两侧。突出圆柱51用来在卡合件44卡合于驱动件42的一第一卡合孔洞56时,遮盖驱动件42的一第二卡合孔洞58;而突出圆柱52则是用来在卡合件44卡合于驱动件42的第二卡合孔洞58时,遮盖驱动件42的第一卡合孔洞56,以防止儿童误将手指伸入第一卡合孔洞56或第二卡合孔洞58内而被夹伤的意外发生。 驱动件42可活动地设置在容置空间48内,意即本实施例中驱动件42可相对于固定座40或靠背14转动。图4为图2所示驱动件42的放大示意图。由图4可知,除了第一卡合孔洞56或第二卡合孔洞58之外,驱动件42上另形成有一空心柱60、一第一齿轮结构62以及一第二齿轮结构64。空心柱60用来与固定座40的第二定位柱54相配合,以使驱动件42可相对固定座40旋转。 如图2及图4所示,第一齿轮结构62以及第二齿轮结构64分别用来啮合于第一侧翼16的第一齿条结构36以及第二侧翼18的第二齿条结构38。当驱动件42相对靠背14旋转时,会一并带动第一齿条结构36以及第二齿条结构38,从而驱动第一侧翼16以及第二侧翼18分别从第一槽孔32以及第二槽孔34伸缩地移动。 另外,由图3可知,卡合件44可活动地套设于固定座40上的第一定位柱50,弹簧46设置在卡合件44以及第一定位柱50之间。弹簧46用来提供弹力至卡合件44,以使卡合件44卡合于如图2所示的驱动件42上的第一卡合孔洞56或第二卡合孔洞58内,以限制住驱动件42相对于靠背14的旋转。换句话说,当卡合件44脱离第一卡合孔洞56或第二卡合孔洞58时,驱动件42即可相对靠背14旋转,以切换卡合件44选择地卡合于驱动件42的第一卡合孔洞56或第二卡合孔洞58。 除此之外,由图2及图3可知,卡合件44上形成有至少一凸肋66,其用来于卡合件44卡合于第一卡合孔洞56内时抵接于第一卡合孔洞56的外缘,以避免卡合件44因弹簧46所提供的弹力而自第一卡合孔洞56弹出脱落。同理,当卡合件44卡合于第二卡合孔洞58内时,卡合件44的凸肋66亦可发挥如上所述的功效。 在此针对儿童安全座椅10的侧翼宽度调整作动进行详细的说明。首先,请参照图3、图5,以及图6,图5为图1所示儿童安全座椅10的部分后视图,图6为图1所示儿童安全座椅10的内部示意图。当第一侧翼16以及第二侧翼18相对于靠背14而位于如图1所示的位置时,意即第一侧翼16以及第二侧翼18处于未展开的状态。在此状态下,驱动件42与卡合件44的相对位置如图3以及图6所示。驱动件42上的第一齿轮结构62、第二齿轮结构64,与第一侧翼16的第一齿条结构36,以及第二侧翼18的第二齿条结构38的相对位置则如图6所示。 在第一侧翼16及第二侧翼18未展开时,卡合件44借助弹簧46所提供的弹力而卡合于驱动件42的第一卡合孔洞56内(如图3所示),以限制住驱动件42相对于靠背14的旋转,从而将第一侧翼16以及第二侧翼18固定在如图5所示的位置上。如此一来,当儿童乘坐于儿童安全座椅10上时,儿童安全座椅10即可利用第一侧翼16以及第二侧翼18提供给乘坐于其上的儿童左右两侧紧密的承靠,避免在行车过程中让儿童在乘坐空间内滑移而感到不适。 在此同时,由图5可知,固定座40(未示出)的突出圆柱51会遮盖住驱动件42的第二卡合孔洞58,以防止儿童将手指伸入第二卡合孔洞58内而被夹伤的意外发生。 接着,请参照图3、图5、图7、图8以及图9。图7为图3所示,卡合件44脱离驱动件42的第一卡合孔洞56的剖面示意图;图8为图5所示,驱动件42相对靠背14旋转,以使卡合件44卡合于驱动件42的第二卡合孔洞58的示意图;图9为图8所示,儿童安全座椅10的内部示意图。 当使用者想要增加第一侧翼16以及第二侧翼18相对于靠背14的展开宽度,以使儿童安全座椅10可适合体型较大的婴儿乘坐,或提供婴儿较宽裕的乘坐空间时,则使用者须先按压图5所示的卡合件44,以使卡合件44从如图3所示的位置移动至如图7所示的位置(此时弹簧46处于压缩状态)。此时卡合件44不再卡合住驱动件42的第一卡合孔洞56,使驱动件42可相对靠背14旋转。 接着,用户即可相对靠背14转动驱动件42,从如图5所示的位置往顺时钟方向旋转至如图8所示的位置。在驱动件42相对靠背14旋转的过程中,由图9可知,驱动件42的第一齿轮结构62及第二齿轮结构64随着驱动件42的旋转而分别驱动第一侧翼16的第一齿条结构36以及第二侧翼18的第二齿条结构38,以使第一侧翼16以及第二侧翼18分别沿着如图1所示的第一槽孔32以及第二槽孔34而开始相对于靠背14向外移动,直到驱动件42相对靠背14旋转至如图8所示的位置为止。 当驱动件42相对靠背14旋转至如图8所示的位置时,处于压缩状态的弹簧46所提供的弹力就会驱动卡合件44卡合住驱动件42的第二卡合孔洞58,以限制住驱动件42相对于靠背14的旋转。如此即可将第一侧翼16以及第二侧翼18固定于如图8所示的位置上,进而达到加大儿童安全座椅10的侧翼展开宽度的目的。另外,如图8所示,此时,突出圆柱52会遮盖住驱动件42的第一卡合孔洞56,以防止儿童误将手指伸入而被夹伤的意外发生。 接下来,若是使用者想要将儿童安全座椅10的侧翼展开宽度回复到如图5所示的宽度,则使用者可再次按压卡合住第二卡合孔洞58的卡合件44,让弹簧46处于压缩状态。同时转动驱动件42,相对靠背14从如图8所示的位置往逆时钟方向旋转至如图5所示的位置。在驱动件42相对靠背14旋转的过程中,驱动件42的第一齿轮结构62及第二齿轮结构64就会随着驱动件42的旋转,而分别驱动第一侧翼16的第一齿条结构36以及第二侧翼18的第二齿条结构38。第一侧翼16以及第二侧翼18分别沿着第一槽孔32以及第二槽孔34,移动至如图6所示的位置。处于压缩状态的弹簧46所提供的弹力,就会驱动卡合件44再次卡合住驱动件42的第一卡合孔洞56,以限制住驱动件42相对于靠背14的旋转。如此即可将第一侧翼16以及第二侧翼18固定于如图5所示的位置上,从而将儿童安全座椅10的侧翼展开宽度回复至如图5所示的宽度。 综上所述,儿童安全座椅10利用驱动件42与第一侧翼16、第二侧翼18以及卡合件44之间的卡合关系,以达到调整并固定第一侧翼16以及第二侧翼18相对于靠背14的展开宽度的效果。至于第一侧翼16以及第二侧翼18相对于靠背14的展开宽度,取决于第一齿条结构36以及第二齿条结构38的移动行程。当使用者需要调整第一侧翼16以及第二侧翼18的展开宽度时,则使用者仅须依照上述流程操作即可。借助上述两段式调整侧翼展开宽度的方式,儿童安全座椅10即可视幼儿需求提供给不同的乘坐空间。 值得一提的是,固定座42上的卡合孔洞个数可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意即固定座42上的卡合孔洞个数可根据儿童安全座椅10的应用需求而有所增加,以提供多段式的侧翼宽度调整功能,进而使儿童安全座椅10在侧翼宽度调整上可更具弹性。 实施例二 接下来,请参照图10,其为本发明一第二实施例一儿童安全座椅100的部分组件分解透视图。第二实施例中所述的组件与第一实施例中所述的组件编号相同者,表示其具有相似的功能或结构,在此不再赘述。第二实施例的儿童安全座椅100与第一实施例的儿童安全座椅10主要不同之处,在于调整机构的设计。除了如图1所示的座椅主体12之外,如图10所示,儿童安全座椅100还包括第一侧翼16、第二侧翼18、靠背盖20、保护垫22、一靠背102,以及一调整机构104。为求简化说明,以下仅针对靠背102以及调整机构104进行详细的结构说明。 请参照图10以及图11,图11为图10所示调整机构104设置在靠背102内的剖面示意图,调整机构104包括一固定座106、一驱动件108,以及一弹簧110。如图11所示,弹簧110设置在固定座106与驱动件108之间,弹簧110用来提供弹力至驱动件108,以使驱动件108可活动地在固定座106与靠背102之间移动。此外,请参照图12,其为图10所示驱动件108相对于靠背102而位于一锁定位置的放大示意图。由图12可知,靠背102上形成有一阻挡结构112。阻挡结构112在靠背102上的相对位置可如图13所示,图13为图10所示靠背102的前视图,阻挡结构112用来于驱动件108移动至如图11所示的该锁定位置时,抵接驱动件108的第一齿轮结构62,以限制驱动件108相对靠背102旋转。相同的结构设计亦可设置在靠背102对应驱动件108的第二齿轮结构64的位置上。 在此针对儿童安全座椅100的侧翼宽度调整作动进行详细的说明。首先,请参照图11、图12以及图14。图14为图10所示儿童安全座椅100的组合后视图,当第一侧翼16以及第二侧翼18相对于靠背102而位于如图14所示的位置时,意即第一侧翼16以及第二侧翼18处于未展开的状态。驱动件108与靠背102的相对位置如图11所示,此时弹簧110处于预压缩状态。也就是说,驱动件108是借助弹簧110所提供的弹力而卡合于靠背102的阻挡结构112(如图12所示),以限制住驱动件108相对于靠背102的旋转,从而将第一侧翼16以及第二侧翼18固定在如图14所示的位置上。如此一来,当儿童乘坐于儿童安全座椅100上时,儿童安全座椅100即可利用第一侧翼16以及第二侧翼18提供给乘坐于其上的儿童左右两侧稳固的承靠。 接着,请参照图11、图14、图15、图16以及图17。图15为图11所示驱动件108移动至一释锁位置的剖面示意图,图16为图15所示驱动件108位于该释锁位置的放大示意图,图17为图14所示驱动件108相对靠背102旋转的示意图。当使用者想要增加第一侧翼16以及第二侧翼18相对于靠背102的展开宽度,以使儿童安全座椅100可提供较大的乘坐空间时,则使用者须先按压如图14所示的驱动件108,例如按压如图14所示的一致动件113,以使驱动件108从如图11所示的该锁定位置,移动至如图15所示的该释锁位置。优选地,致动件113与驱动件108为一体成形。此时靠背102的阻挡结构112不再卡合住驱动件108(如图16所示),以允许驱动件108可相对靠背102旋转。接着,用户即可抓持驱动件108上的致动件113以转动驱动件108相对靠背102,从如图14所示的位置往顺时钟方向旋转,以调整第一侧翼16以及第二侧翼18相对于靠背102的展开宽度。至于在驱动件108相对靠背102旋转的过程中,有关驱动件108的第一齿轮结构62及第二齿轮结构64与第一齿条结构36以及第二齿条结构38的连动关系,由于其与第一实施例相同,故在此不再赘述。 接着,在用户转动驱动件108,以将第一侧翼16以及第二侧翼18相对于靠背102的展开宽度调整至一合适宽度后,举例来说,用户可转动驱动件108相对靠背102旋转至如图17所示的位置。此时,用户可停止按压驱动件108,处于压缩状态的弹簧110就会提供弹力将驱动件108往靠背102推动,使驱动件108的第一齿轮结构62与阻挡结构112卡合,以限制驱动件108相对于靠背102的旋转。如此即可将第一侧翼16以及第二侧翼18固定在如图17所示的位置上,增加儿童安全座椅100的侧翼宽度。 优选地,由图18可知,图18为图10所示固定座106设置在靠背102上的示意图,固定座106的左右两侧上分别形成有一限位部114,其分别用来抵接驱动件108的第一齿轮结构62以及第二齿轮结构64,以限制驱动件108相对于靠背102的旋转范围。其抵接方式,举例来说,可如图19所示,图19为图18所示限位部114抵接第一齿轮结构62的放大示意图。如此即可让使用者在一适当范围内调整第一侧翼16以及第二侧翼18相对于靠背102的展开宽度,以避免因错误操作而导致儿童安全座椅100损坏的情形发生。 接下来,若是使用者想要将儿童安全座椅100的侧翼展开宽度回复到如图14所示的宽度,则使用者可再次抓持致动件113以按压驱动件108,以转动驱动件108相对靠背102,从如图17所示的位置往逆时钟方向旋转至如图14所示的位置。同样地,在驱动件108相对靠背102旋转的过程中,有关驱动件108的第一齿轮结构62及第二齿轮结构64,与第一侧翼16的第一齿条结构36以及第二侧翼18的第二齿条结构38的连动,由于其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相同,故在此不再赘述。 接着,处于压缩状态的弹簧110就会提供弹力至驱动件108,以使驱动件108的第一齿轮结构62再次卡合于靠背102的阻挡结构112,进而限制住驱动件108相对于靠背102的旋转。如此即可将第一侧翼16以及第二侧翼18固定于如图14所示的位置上,从而将儿童安全座椅100的侧翼展开宽度回复至如图14所示的宽度。 综上所述,儿童安全座椅100利用驱动件108与第一侧翼16、第二侧翼18以及靠背102之间的卡合关系,以达到调整并固定第一侧翼16以及第二侧翼18相对于靠背102的展开宽度的效果。如此一来,当使用者需要调整第一侧翼16以及第二侧翼18的展开宽度时,则使用者仅须根据儿童的体型并依照上述操作流程按压驱动件108,并接着转动驱动件108相对于靠背102旋转即可。如此一来,借助上述调整侧翼展开宽度的方式,儿童安全座椅100即可提供多样化的乘坐空间变化,或给不同体型的儿童合适的乘坐空间。 本发明所提供的儿童安全座椅是利用上述实施例中所提及的调整机构,与侧翼以及靠背之间的连动来达到调整侧翼宽度的效果。如此一来,借助简单的卡合连动机构设计,本发明不仅可解决以往儿童安全座椅无法调整侧翼宽度的问题。同时亦可允许使用者通过简单的操作,即能轻易地完成侧翼与靠背之间相对宽度的调整,进而大大地提升儿童安全座椅在靠背侧翼宽度调整上的操作便利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凡依本发明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均应属本发明的涵盖范围。
《儿童安全座椅.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童安全座椅.pdf(32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儿童安全座椅,包括一座椅主体、一靠背、一第一侧翼,及一调整机构。该靠背连接于该座椅主体上,该靠背上形成有一孔洞以及该靠背的一第一侧边上形成有一第一槽孔。该第一侧翼可活动地穿设于该第一槽孔。该调整机构具有一致动件,该调整机构可活动地设置在该靠背的该孔洞内,且可相对活动地连接该第一侧翼。该致动件可供操作,以驱动该第一侧翼相对于该第一槽孔伸缩地移动。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