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复苏急救胸外按压指导仪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电子技术领域,是一种涉及人类对心跳骤停猝死者进行心肺复苏急救胸外按压时现场提供技术指导的装置,在平时作心肺复苏急救胸外按压技能训练用。
背景技术
2006年,由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牵头的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研究结果提示,我国每年心源性猝死的总人数约为54.14万人,其中90%发生在院外,而我国院外心脏骤停生存率不到1%。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师协会副会长、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院长高润霖分析,如有效及时的抢救,院外心跳骤停的抢救成活率可上升到了30%。面对这些数字,专家给出的答复是:如果能在全社会普及急救知识,能在第1分钟对“猝死者”进行心肺复苏,那么有99%的人是可以生存下来的。但严重的是,有很大一部分人还未意识到:对心跳呼吸骤停者有效的院外现场急救,是医院内治疗的重要基础,将为进一步救治赢得宝贵的时间,甚至决定了他生命的去留。
奥运的来临,正好为中国卫生应急能力的提升,特别是院外急救带来了一个契机:在奥运会前,我国作出了实现80∶1的承诺(即每80人中有1人掌握急救知识和技能)。为此,中国红十字会等单位对我国的10万余名志愿者进行了培训,同时还在全国各省开展了一系列培训。不难发现,很多发达国家的公共卫生急救水平的发展已高度成熟。比如美国、新加坡等国家,每5个人中就有1个人具备基本急救技能。以美国洛杉矶市为例,其充分利用医院资源,聚集专业的师资力量,对警察、消防员,大学生等人群进行培训。甚至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将心肺复苏培训课程纳入儿童的学校教育中。对于学员来说,尽管培养层次、深度不同,但培训后所掌握的基本技能是相同的。对于一些普通公民,培训时间可能只有12小时,消防人员的培训时间可能是72小时或是2周,但面向救护员的培训则需要一年或更长时间(以上摘自:中国医师报2008年8月22日发表的“奥运考验中国院外急救”文章片段)。
从以上文章数据提示两组惊人的数字:一组是,每年心源性猝死的总人数为54万多人,其中90%发生在院外,而我国院外心脏骤停生存率不到1%。如能有效及时的抢救,抢救成活率可上升到了30%,这是一个一年中多挽救大于15万生命的天大的大事;另一组是,如果要使中国掌握急救知识和技能水平上赶超国际先进,就要有大于5分之一的中国人众具备基本急救知识和技能,3亿人每年的技能培训要耗资千亿人民币。常规的技能培训只能在价格上万元的模拟人上进行,民众得不到培训的普及,特别,施救技能培训中最难控制的是对被救人胸外按压的压深,施救人在模拟人上培训的技术与对被救人实体抢救有很大差异,同时施救人的体力在不同情况下也有很大差异,所以现有的急救技能水平,导致大多数心肺复苏抢救中,被救人胸骨骨折、内脏损伤和欠压等等原因造成抢救的无效。
为了能挽救众多的宝贵生命,能使心肺复苏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更容易、更有效的为大众接受,同时又不必花巨资和长时间培训的负担,社会急需一种人类对心跳骤停猝死者进行心肺复苏急救时能现场提供技术指导的装置:心肺复苏急救胸外按压指导仪。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心肺复苏急救技能培训与实体抢救有很大差异的缺点和心肺复苏急救技能的普及培训必须花巨资和长时间培训的重大弊病,而提出一种操作简单有效、能急救现场提供技术指导、没有培训周期、一听一看能懂、价廉能受大众接受的“心肺复苏急救胸外按压指导仪”。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心肺复苏急救胸外按压指导仪,是一个控制盒由导线连接一个微重力传感器和一个模拟训练体组成。它包括一个控制中心,在控制中心上连接有为其供电的电源管理电池组,用于压深显示器和语音广播扬声器的工作,其特证在于,所述的控制中心上连接有微重力传感器,在施救人对被救人胸外按压抢救时,利用微重力传感器采集重力、速度的信号,根据微重力传感器装置发出的信号输入到控制中心,经过控制中心的重力、速度、位移的运算、处理后输出,其中处理后的控制信号输入到显示处理器,经由显示处理器显示在发光管上;同时处理后的控制信号输入到语音处理器,经由语音处理器经功率放大由扬声器播出提示语音。
在上述的心肺复苏急救胸外按压指导仪中,所述的提示语音频率为每分钟100次,每隔30次有两次吹气地提示音,根据语音频率进行按压就达到“国际心肺复苏2005指南”所规定:分钟100次按压频率和30∶2的按压通气比,提高了抢救成功率。
在上述的心肺复苏急救胸外按压指导仪中,所述的在施救人对被救人胸外按压抢救时,利用微重力传感器装置采集重力、速度的信号,根据微重力传感器装置发出的信号输入到控制中心,经过控制中心的重力、速度、位移的运算、处理后输出,其中处理后的控制信号输入到显示处理器,经由显示处理器显示在发光管上表示压深分三色排灯上,多亮一个灯显示表示增加一份压深,黄色灯亮是代表压深不够的显示灯,是显示4厘米以下的压深;绿色灯的设计是根据国际心肺复苏2005指南规定:成人压深为4至5厘米而设,绿色灯亮表示按压压深合格;5厘米以上压深显示为红色灯亮,代表压深超过,但不希望会出现。
在上述的心肺复苏急救胸外按压指导仪中,所述的微重力传感器,它有效贴放位置是被救人双乳头横线的正中间和训练体的压板中心,施救中和训练中,采集重力、速度的信号,输入到控制中心。
在上述的心肺复苏急救胸外按压指导仪中,所述的提示语音,对实施心肺复苏急救中每次胸外按压工作,都作出评价并纠正指导下一次工作:“重压”“压”“吹气”等提示语音。这种能急救现场提供指导的技术,与现有在模拟人上技能培训的技术相比较,是明显的技术创新,也是最难控制按压的压深问题得到解决,大大提高了抢救成功率。
在上述的心肺复苏急救胸外按压指导仪中,所述的在平时可作心肺复苏急救胸外按压知识培训,是通过控制中心切换,经由语音处理器经功率放大由扬声器播出施救操作及注意事项的5点培训语音,它可时时向你指导急救知识和注意事项,可以把我国公共卫生急救知识水平,提升到走在国际前列。
在上述的心肺复苏急救胸外按压指导仪中,所述的在平时可作心肺复苏急救胸外按压技能训练的装置的“模拟训练体”,它的模拟训练所需的按压力度是100N至600N,是人人可以利用平时空暇时间,在指导仪中的模拟训练体上练习胸外按压技能,它,可以把我国公共卫生急救技能水平,提升到走在国际前列。
与现有心肺复苏急救技能在模拟人上培训后实施抢救的技术相比,本发明心肺复苏急救胸外按压指导仪具有以下优点
1、创新设计,它的提示语音,指导施救人急救中按压频率与吹气,对实施心肺复苏急救中的每次胸外按压工作,都作出评价并纠正指导下一次工作:“重压”“压”“吹气”等提示语音,这种能急救现场提供指导的技术,与现有在模拟人上技能培训的技术相比较,是明显的技术创新,也是最难控制按压的压深问题得到解决,大大提高了抢救成功率。
2、优势显示,它的三色排灯,是施救人对被救人每次胸外按压工作的压深显示,多亮一灯表示增加一份压深,使施救人根据显示及时调整下一次按压的力度,是现有的技术无法做到的。
3、价廉物美,有了心肺复苏急救胸外按压指导仪,使心肺复苏急救技能的普及培训不必化巨资,一听一看能懂,没有培训周期,是现有的技术无法做到的,使中国能在掌握急救知识和技能水平上赶超国际先进,国家又不必投入很多的卫生费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心肺复苏急救胸外按压指导仪控制盒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心肺复苏急救胸外按压指导仪微重力传感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心肺复苏急救胸外按压指导仪模拟训练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心肺复苏急救胸外按压指导仪工作原理方框图。
图中:1、微重力传感器;2、传感器电路板;3、导线;4、指导仪控制盒;5、控制中心电路板;6、扬声器;7、导线插口;8、控制芯片;9、发光管;10、电池组;11、控制盒面板;12、开始/停止开关;13、培训模式开关;14、黄灯区;15、绿灯区;16、红灯区;17、训练体压板;18、模拟训练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和图2和图4所示本心肺复苏急救胸外按压指导仪,是一个控制盒4由导线3插在导线插口7连接一个微重力传感器1和一个模拟训练体18组成。它包括一个控制中心5,在控制中心5上连接有为其供电的电源管理电池组10,用于压深显示器9和语音广播扬声器6的工作,其特证在于,所述的控制中心5上连接有微重力传感器1,在施救人对被救人胸外按压抢救时,把微重力传感器1贴在被救人心口,利用微重力传感器1采集重力、速度的信号,根据微重力传感器1发出的信号输入到控制中心5,经过控制中心5对重力、速度、位移的运算、处理后输出,其中处理后的控制信号输入到显示处理器,经由显示处理器显示在发光管上9;同时处理后的控制信号输入到语音处理器,经由语音处理器经功率放大由扬声器6播出提示语音。
如图3所示,所述的微重力传感器1,它有效贴放位置是被救人双乳头横线的正中间和训练体的压板17中心,实施人按压的掌压点在微重力传感器1中心,施救中和训练中,采集重力、速度的信号,输入到控制中心5。
施救操作及注意事项:
1、首先把被救人仰面平卧在硬地上或硬板上,施救人手动将被救人头部后仰能开放气道,使头、颈、躯干平直,双臂先向外呈一字型。
2、即将被救人上衣前胸打开或剪开,使被救人前胸裸露。将指导仪微重力传感器1的粘贴膜揭开,将微重力传感器贴在被救人双乳头横线的正中间。
3、施救人在被救人胸侧跪姿双掌叠合,掌压点中心在微重力传感器1中心的对被救人开始胸外按压急救。施救人耳听指导仪:压、重压、轻压的提示音下压,指导仪30次提示音按压后连续2次吹气提示音是对被救人吹气或输气2次后连续重复。
4、施救中,施救人对被救人胸外按压正确的压深是被救人胸厚的五分之一,施救人在实际施救中要根据被救人的壮大和纤小适量调正压深度,这一点很重要。
5、徒手按压施救开始后即由他人把“气动心肺复苏机”调好,快速置换自动按压施救,配备除颤仪者即在不中停按压下可进行除颤,在用自动按压和除颤中可不必卸除微重力传感器1,没有配备除颤仪者即把被救人在自动按压施救下运送到医院抢救。
进入抢救临床,施救人在最短时间内做好上述施救操作及注意事项1、2点工作,打开控制盒面板11上“开始/停止”开关12,扬声器6发出“压”“压”的提示语音,施救人按上述施救操作及注意事项第3点要求开始对被救人不太重的第一下按压,控制盒面板11马上出现黄灯区14灯亮;扬声器6发出“重压”提示语音,施救人即根据亮灯程度调整力度跟进重压第二下,根据亮灯程度和提示语音调整力度,跟着每分钟100次语音频率,在亮绿灯15和“压”的提示语音下连续,忌见红灯16亮,每隔30次“压”有两次吹气的提示音进行吹气,按此重复连续,就达到“国际心肺复苏2005指南”所规定:分钟100次按压频率和30∶2的按压通气比。
临床抢救开始后,即根据施救操作及注意事项第4点调整压深,随后根据施救操作及注意事项第5点,进行操作施救。
在平时作心肺复苏急救胸外按压技能训练用,把微重力传感器1贴置在模拟训练体压板17上,训练人员打开控制盒面板11上“开始/停止”开关12,扬声器6发出“压”“压”的提示语音,训练人员可根据亮灯程度和提示语音调整力度,跟着每分钟100次语音频率,在亮绿灯和“压”的提示语音下在模拟训练体压板17上连续练习,每隔30次“压”有两次吹气的提示音进行吹气,按此重复连续,练习达到合格的“国际心肺复苏2005指南”所规定:分钟100次按压频率和30∶2的按压通气比。
本文中所描述的实施例,仅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使用了微重力传感器1、传感器电路板;2、导线;3、指导仪控制盒;4、控制中心电路板;5、扬声器;6、导线插口;7、控制芯片;8、发光管;9、电池组;10、控制盒面板;11、开始/停止开关;12、培训模式开关;13黄灯区;14、绿灯区;15、红灯区;16、训练体压板;17、模拟训练体;18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发明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发明精神相违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