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治疗神经衰弱的中药制剂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神经衰弱是指大脑由于长期的情绪紧张和精神压力,从而产生精神活动能力 的减弱,其主要特征是精神易兴奋和脑力易疲劳,睡眠障碍,记忆力减退,头痛 等,伴有各种躯体不适等症状。本病病程迁延,症状时轻时重,病情波动常与社 会心理因素有关。大多数病例发病于16-40岁之间,两性发病数无明显差异。从 事脑力劳动者占多数。本病如处理不当可迁延达数年甚或数十年。如遇新的精神 因素或休息不足,症状可重现或加剧。但经精神科或心理科医生积极、及时治疗, 指导病人消除病因,正确对待疾病,本病可达缓解或治愈,预后一般良好。
对于神经衰弱的治疗,目前只要以心理疗法为主,并辅以药物治疗、物理或 其他疗法进行治疗。心理治疗以解释支援治疗为主,并要建立好与病人的良好关 系,消除患者的疑病观念,让患者理解产生神经衰弱的过程及与心理事件的关系; 药物起到镇静安神作用,帮助调整机体的生理紊乱;此外,还可适当合并针灸、 耳针静电或交流电离子到如导入等理疗。
上述疗法对于治疗神经衰弱均具有一定的效果,但是治疗费用较为巨大,给 患者带来了一定的经济负担,严重者甚至加重病情。
中药作为我国传统医学,对于疾病的治疗具有其独特治疗效果,若从中研制 一种药物对于神经衰弱的治疗经具有重要的医学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神经衰弱的中药制剂及制备方法;本发明中药制剂选 用优质中药材配方,具有宁志安神、调养气血、滋阴降火之功效,对于阴虚火旺、 肝肾阴虚所致的神经衰弱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并具有良好的抗疲劳作用,对于 神经衰弱若引发的各种症状具有显著疗效,疗程短、见效快,安全无副作用,可 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实施如下:
一种治疗神经衰弱的中药制剂,制成所述中药制剂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 量份数为:
松叶50~74份 白千层皮44~71份 远志43~67份 游草42~66份
玉竹40~64份 白头翁37~61份 枸杞35~59份 沙参31~54份
南酸枣25~49份 苦橙20~44份 木棉根16~40份 两面针14~38份
灵芝12~32份 龙胆草12~31份 鹿藿7~27份 柏子仁3~22份。
制成所述中药制剂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
松叶54~70份 白千层皮48~67份 远志47~63份 游草46~62份
玉竹44~60份 白头翁41~57份 枸杞39~55份 沙参35~50份
南酸枣29~45份 苦橙24~40份 木棉根20~36份 两面针18~34份
灵芝15~29份 龙胆草15~28份 鹿藿10~24份 柏子仁6~19份。
制成所述中药制剂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
松叶58~66份 白千层皮53~63份 远志51~59份 游草50~58份
玉竹48~56份 白头翁45~53份 枸杞43~51份 沙参39~47份
南酸枣33~41份 苦橙28~36份 木棉根24~32份 两面针22~30份
灵芝18~26份 龙胆草18~25份 鹿藿13~21份 柏子仁9~16份。
制成所述中药制剂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
松叶62份 白千层皮58份 远志55份 游草54份
玉竹52份 白头翁49份 枸杞47份 沙参43份
南酸枣37份 苦橙32份 木棉根28份 两面针26份
灵芝22份 龙胆草22份 鹿藿17份 柏子仁13份。
一种治疗神经衰弱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1)将松叶放入容器内,进行粉碎处理,研末,过180目细粉,备用;
(2)将白千层皮、远志、游草、玉竹、白头翁、沙参、南酸枣、木棉根、 两面针、龙胆草、鹿藿和柏子仁洗净,放入容器内,加入8~10倍量的蒸馏水, 浸泡5~6小时后,煮沸3~4小时,提取;再次加入6~8倍量蒸馏水,煮沸2~ 3小时,提取;最后,加入4~6倍量蒸馏水,加热煮沸1~2小时,提取;合并 三次提取液,过滤,得滤液,浓缩成60℃下相对密度为1.10~1.13的稠膏,备 用;
(3)将枸杞和灵芝洗净,浸入4倍量的80%的乙醇溶液浸泡1~2小时,加 热提取3小时,回收乙醇,滤过,浓缩为65℃下相对密度为1.11~1.15的稠膏, 备用;
(4)将苦橙洗净,切碎,放入容器内,绞汁,滤杂质,留汁液备用;
(5)将上述步骤(1)~(4)所制得的细粉、稠膏以及汁液混合,制成胶 囊,即得本发明所述的治疗神经衰弱的中药制剂。
本发明所用中药的药性如下:
松叶:味苦,性温;归心、脾经。祛风燥湿,杀虫止痒,活血安神。主治风 湿痿痹,脚气,湿疮,癣,风疹瘙痒,跌打损伤,神经衰弱,慢性肾炎,高血压 病;可用于预防乙脑、流感。
白千层皮:味淡,性平。安神镇静。现代医学研究证实,白千层皮能够舒解 神经痛、头痛、牙痛、耳痛、痛风、风湿病、肌肉僵硬及经痛。
远志:味苦、辛,性温;归心、肾、肺经。安神益智,祛痰消肿。用于心肾 不交引起的失眠多梦、健忘惊悸,神志恍惚,咳痰不爽,疮疡肿毒,乳房肿痛。 《名医别录》载:“定心气,止惊悸,益精,去心下膈气、皮肤中热、面目黄。”
游草:味平,性辛。疏风解表,利湿,通络止痛。主治感冒,头痛身疼,疟 疾,白带,下肢水肿,小便不利,痹痛麻木。《四川中药志》载:“能散寒解表, 通经络。治疟疾,感冒头身疼痛。”
玉竹:味甘、微寒,性平;归肺、胃经。滋阴润肺,生津止渴。主治燥咳, 劳嗽,热病阴液耗伤之咽干口渴,内热消渴,阴虚外感,头昏眩晕,筋脉挛痛。 《本经》载:“主中风暴热,不能动摇,跌筋结肉,诸不足。久服去面黑野,好 颜色,润泽,轻身不老。”现代医学研究证实,该品具有促进实验动物抗体生成, 提高巨噬细胞的吞噬百分数和吞噬指数,促进干扰素合成,抑制结核杆菌生长, 降血糖,降血脂,缓解动脉粥样斑块形成,使外周血管和冠脉扩张,延长耐缺氧 时间,强心,抗氧化,抗衰老等作用。
白头翁:味苦,性寒;入胃、大肠经。凉血、清热、解毒。主治热毒血痢, 温疟,血衄,痔疮出血等症。现代医学研究证实,白头翁煎剂能抑制阿米巴原虫 草生长,有效成分为皂甙、委陵菜,对阿米巴滋养体有杀灭作用,此外,还有抗 真菌和抗细菌(对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作用。
枸杞:味甘、性平,补肝,益肾。常用来治疗肝肾阴亏、腰膝酸软、头晕、 健忘、目眩、目昏多泪、消渴、遗精等病症。《本草纲目》载:“久服坚筋骨,轻 身不老,耐寒暑。”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枸杞子可调节机体免疫功能、能有效 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和细胞突变、具有延缓衰老、抗脂肪肝、调节血脂和血糖、促 进造血功能等方面的作用,并应用于临床。
沙参:味甘,性凉;归肺、胃经。体轻气和,升而微降,清肺化痰,养阴润 燥,益胃生津。主治阴虚发热,肺燥干咳,肺痿痨嗽,痰中带血,喉痹咽痛,津 伤口渴。
南酸枣:味甘、酸,性平;归脾、肝经。行气活血,养心安神,消积解毒。 主治气滞血瘀,胸痛,心悸气短,神经衰弱,失眠,支气管炎,食滞腹满,腹泻, 疝气,烫火伤。《广西中草药》载:“鲜果,消食滞,治食滞腹痛。果核,清热 毒,杀虫收敛。治汤火伤。”
苦橙:能够消炎杀菌防止肌肤发炎红肿;平衡肌肤油脂分泌,增强细胞代谢 功能,促进细胞再生,修护受损的真皮层,帮助疤痕坑洞尽快恢复正常,淡化痘 印的功效。
木棉根:味辛、甘,性平。化湿和中,理气解郁。主治脾胃湿浊不化,少食 脘闷,腹泻或下痢腹痛。现代医学研究证实,木棉根有清肝明目的作用,使人延 年益寿、身心健康。
两面针:味苦、辛,性平,有小毒;归肝、胃经。行气止痛,活血化瘀,祛 风通络。用于气滞血瘀引起的跌打损伤、风湿痹痛、胃痛、牙痛,毒蛇咬伤,外 治汤火烫伤。现代医学研究证实,两面针制成散剂,在局部治疗溃疡消除疼痛, 促进愈合以及缩短疗程等各方面均收到了满意的效果,并具有抗炎、镇痛、抗肿 瘤、抗真菌,调节心血管系统等方面的作用,还具有强心、降血压等药理作用。
灵芝:味甘,性平;归心、肝、脾、肺、肾五经。主治虚劳,咳嗽,气喘, 失眠,消化不良,恶性肿瘤等。药理表明实验,灵芝对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循 环系统有降压和加强心脏收缩力的作用,对呼吸系统有祛痰作用,此外,还有护 肝、提高免疫功能、抗菌等作用。
龙胆草:味苦,性寒;归肝、胆经。清热燥湿,泻肝定惊。主治湿热黄疸, 小便淋痛,阴肿阴痒,湿热带下,肝胆实火之头胀头痛,目赤肿痛,耳聋耳肿, 胁痛口苦,热病惊风抽搐。《纲目》载:“疗咽喉痛,风热盗汗。相火寄在肝胆, 有泻无补,故龙胆之益肝胆之气,正以其能泻肝胆之邪热也。但大苦大寒,过服 恐伤胃中生发之气,反助火邪,亦久服黄连反从火化之义。”现代医学研究证实, 龙胆草对根瘤细菌,大肠杆菌、枯草杆菌、根癌病土壤杆菌等有作用;龙胆草水 浸剂在试管内对石膏样毛癣菌星形奴卡氏菌等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鹿藿:味苦、辛,性平。消积散结,消肿止痛,舒筋活络。用于小儿疳积, 牙痛,神经性头痛,颈淋巴结结核,风湿关节炎,腰肌劳损;外用治痈疖肿毒, 蛇咬伤。江西《草药手册》载:“祛痰,解毒,杀虫,祛风湿,和血气,治肠痈, 瘰疬,头痛,眼痛,腹痛。”
柏子仁:味甘,性平;归心、肾、大肠经。养心安神,止汗润肠。用于虚烦 失眠,心悸怔忡,阴虚盗汗,肠燥便秘。《纲目》载:“养心气,润肾燥,益智 宁神;烧沥治疥癣。”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中药制剂选用优质中药材配方,具有宁志安神、调养气血、滋阴降火 之功效,对于阴虚火旺、肝肾阴虚所致的神经衰弱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并具有 良好的抗疲劳作用,对于神经衰弱若引发的各种症状具有显著疗效,疗程短、见 效快,安全无副作用,可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阐述。
实施例1
本发明中药制剂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为:
松叶70g 白千层皮67g 远志63g 游草62g
玉竹60g 白头翁57g 枸杞55g 沙参50g
南酸枣45g 苦橙40g 木棉根36g 两面针34g
灵芝29g 龙胆草28g 鹿藿24g 柏子仁19g。
一种治疗神经衰弱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1)将松叶放入容器内,进行粉碎处理,研末,过180目细粉,备用;
(2)将白千层皮、远志、游草、玉竹、白头翁、沙参、南酸枣、木棉根、 两面针、龙胆草、鹿藿和柏子仁洗净,放入容器内,加入8~10倍量的蒸馏水, 浸泡5~6小时后,煮沸3~4小时,提取;再次加入6~8倍量蒸馏水,煮沸2~ 3小时,提取;最后,加入4~6倍量蒸馏水,加热煮沸1~2小时,提取;合并 三次提取液,过滤,得滤液,浓缩成60℃下相对密度为1.10~1.13的稠膏,备 用;
(3)将枸杞和灵芝洗净,浸入4倍量的80%的乙醇溶液浸泡1~2小时,加 热提取3小时,回收乙醇,滤过,浓缩为65℃下相对密度为1.11~1.15的稠膏, 备用;
(4)将苦橙洗净,切碎,放入容器内,绞汁,滤杂质,留汁液备用;
(5)将上述步骤(1)~(4)所制得的细粉、稠膏以及汁液混合,制成胶 囊,即得本发明所述的治疗神经衰弱的中药制剂。
用法用量:口服,每日3次,早中晚各1次,每次2粒(每粒0.5g),饭后 温开水送服;15天为1个疗程,2~3个疗程即可痊愈,病情严重者遵医嘱酌增 用量。
实施例2
本发明中药制剂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为:
松叶66g 白千层皮63g 远志59g 游草58g
玉竹56g 白头翁53g 枸杞51g 沙参47g
南酸枣41g 苦橙36g 木棉根32g 两面针30g
灵芝26g 龙胆草25g 鹿藿21g 柏子仁16g。
本实施例的中药制剂制备方法工艺步骤及用法用量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3
本发明中药制剂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为:
松叶62g 白千层皮58g 远志55g 游草54g
玉竹52g 白头翁49g 枸杞47g 沙参43g
南酸枣37g 苦橙32g 木棉根28g 两面针26g
灵芝22g 龙胆草22g 鹿藿17g 柏子仁13g。
本实施例的中药制剂制备方法工艺步骤及用法用量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4
本发明中药制剂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为:
松叶58g 白千层皮53g 远志51g 游草50g
玉竹48g 白头翁45g 枸杞43g 沙参39g
南酸枣33g 苦橙28g 木棉根24g 两面针22g
灵芝18g 龙胆草18g 鹿藿13g 柏子仁9g。
本实施例的中药制剂制备方法工艺步骤及用法用量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5
本发明中药制剂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为:
松叶54g 白千层皮48g 远志47g 游草46g
玉竹44g 白头翁41g 枸杞39g 沙参35g
南酸枣29g 苦橙24g 木棉根20g 两面针18g
灵芝15g 龙胆草15g 鹿藿10g 柏子仁6g。
本实施例的中药制剂制备方法工艺步骤及用法用量与实施例1相同。
临床资料:
1、病例选择:
作为治疗神经衰弱的中药制剂,选择确诊的神经衰弱患者138例临床观察, 病人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治疗组69例,其中男性33例,女性36例, 年龄16~40岁,平均年龄28岁,病程1~20年;对照组69例,其中男性34
例,女性35例,年龄17~41岁,平均年龄37.5岁,病程1~18年;治疗组和 对照组两组病例的病程、症状轻重程度基本一致,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2、药物选择:
治疗组服用本发明中药制剂,口服,每日3次,早中晚各1次,每次2粒(每 粒0.5g),饭后温开水送服;15天为1个疗程,2~3个疗程即可痊愈,病情严 重者遵医嘱酌增用量。
对照组服用阿米替林片,口服,成人常用量;开始一次25mg,每日2~4次, 然后根据病情和耐受情况逐渐增至每日150—300mg。
3、疗效判定:
(1)治愈:情绪稳定,症状完全消失。
(2)显效:睡眠等生理功能基本恢复,情绪稍有波动。
(3)有效:睡眠等生理功能有所恢复,情绪稍有波动。
(4)无效:心理和生理症状无变化。
4、结果:
例数 治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治愈率 总有效率 治疗组 69 36 15 16 2 52.2% 94.3% 对照组 69 12 11 13 33 17.4% 52.2%
以上结果显示,治疗组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典型病例举例:
1、叶某,女,32岁,某知名外企客户主管,浙江杭州人。患者自一年前 经常出现晚上睡不好觉,失眠、多梦等症状,每天靠补充维生素提高精神,靠化 妆掩饰黑眼圈和疲惫。半年后,由于客户要求多变,跟进强度增大,连续数月深 夜加班,引起心气不足的症状加深。身体特别容易疲劳,明显感觉脑子不够用, 情绪波动大,容易心浮气躁,入院检查后,医生建议患者做“DNBR多导睡眠检 测系统”进行检测,虽然之前做过CT检查,由于CT检查只能检测大脑的形态学 变化,但多数患者的大脑没有明显的形态学方面的改变,这就导致检测病因不准 确,治疗缺乏针对性,疗效不佳。经详细检测,医生诊断叶女士患上了中度神经 衰弱。医生说,患者由于1年前就出现了症状,但没有引起重视,后来由于连续 的加班,工作压力大,导致症状加重,虽然接受了治疗,由于治疗缺乏针对性, 导致病情一拖再拖,最终病情加重。后医生推荐患者服用本发明中药制剂,服药 2个疗程后,患者自觉睡眠充足,精力充沛,精神恢复常态。
2、李某,男,26岁,研究生,山西长治人。患者长期情绪低落,头疼,头 特别别难受,并伴有全身不适,经常容易受惊吓,呈发作性。经中医号脉诊断为 神经衰弱,肾虚,脾胃虚弱,阴虚火旺。多方就医服药,均无效果,患者自觉盲 目,不知道该怎样治疗。后患者经朋友推荐,来我院就诊,医生建议其服用本发 明中药制剂,服药3个疗程后,患者自觉一切如常,入院复查,生理状态恢复正 常,
3、田某,男,18岁,学生,山东济南人。患者由于面临高考,长期间歇性 失眠,很难入睡,还伴有多梦(并非一夜梦多,而是在一个周期内梦出现的次数 要比平时平凡),而且多数是在早上做梦,醒来后左后脑有头痛感,还出现掉发 等症状。患者父母带其来我院就诊,诊断为神经衰弱,经医生推荐开始使用本发 明药物进行治疗,服药1个疗程后,患者感觉身体轻健,睡眠恢复,继续服用1 个疗程,患者健康恢复正常,睡眠精神恢复正常,精力充沛,信心十足的投入到 备战高考中。
4、张某,男性,33岁,小学教师,山西大同人。患者因失眠,精神差,易 疲劳来院就诊。经患者讲述,患者五年来由于工作紧张,任务重,压力大,逐渐 出现失眠,表现为入睡困难,需二三个小时才能入睡,睡后易惊醒,多梦。白天 昏昏欲睡,精神差,易疲劳,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和学习效率下降,并 出现头昏头痛,情绪烦燥。患者既往体健,否认严重器质性疾病及传染病,医生 诊断为神将衰弱。服用本发明中药制剂2个疗程,上述症状消失,继续服药1
个疗程进行巩固,后患者一切恢复如常。
5、孔某,女,38岁,公务员,河北唐山人。患者多年来易感疲劳,反应迟 钝,记忆力减退。近来事多劳累,症状加重,食欲不振,晚上多恶梦。来我院就 诊,后开始服用本发明2个疗程后,夜寐安稳,头昏脑胀消失,食欲振作,工作 精力旺盛。
6、曲某,女,42岁,工程师,江苏无锡人。患者炒股失利后伴有失眠、头 昏脑胀、上班无精打采、记忆减退、疲劳倦怠、精神萎缩,常因小事控制不住与 人发生争执,事后又懊悔不已;入夜,辗转反侧,难以入眠。入院检查,医生诊 断为神经衰弱,服用本发明中药制剂3个疗程后,患者一切恢复正常,且随访病 情无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