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三棱在制备治疗病毒性疾病药物中的用途.pdf

上传人:b*** 文档编号:8283506 上传时间:2020-03-17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351.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710038592.6

申请日:

20070328

公开号:

CN101274050A

公开日:

20081001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失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1K36/89,A61K31/343,A61K9/08,A61K9/16,A61K9/20,A61K9/48,A61P31/18,A61K125/00

主分类号:

A61K36/89,A61K31/343,A61K9/08,A61K9/16,A61K9/20,A61K9/48,A61P31/18,A61K125/00

申请人:

复旦大学

发明人:

杨国勋,胡昌奇,周金涛

地址:

200433上海市邯郸路220号

优先权:

CN200710038592A

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正旦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吴桂琴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莎草科藨草属植物荆三棱(Scirpus yagara)的医药新用途,具体地说是在制备治疗病毒性疾病尤其是艾滋病药物中的用途。所述的荆三棱提取物活性部位含有Scirpusin A和B指标性成分,含量不低于5%。经实验证实,所述荆三棱活性部位对病毒尤其是HIV病毒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起效浓度为0.82ug/ml,是单体化合物Scirpusin A或B的10倍。所述活性部位可单独应用或者合用,或与适宜的赋形剂结合,制成口服或者非口服剂型应用于病毒性疾病尤其是艾滋病的预防及治疗。

权利要求书

1. 荆三棱活性部位在制备治疗病毒性疾病药物中的用途。 2. 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途,其中所述的病毒性疾病是艾滋病。 3. 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荆三棱活性部位含有二苯乙烯类化合物Scirpusin A和/或Scirpusin B指标性成分,含量不低于5%;所述的化合物ScirpusinA或B具有如下式的化学结构:当R=H,为化合物Scirpusin A当R=OH,为化合物Scirpusin B。 4. 按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荆三棱活性部位通过下述方法制备:以荆三棱块茎为原料,采用水、甲醇、乙醇或丙酮或其中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溶剂的混和溶剂,在室温下浸渍提取或加热条件下回流提取2~3次,得到的提取物经减压浓缩得到浸膏,浸膏悬浮于水中,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溶剂萃取2~3次,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即为所述的活性部位。 5. 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荆三棱活性部位单独应用或者合用。 6. 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荆三棱活性部位与赋形剂结合制成片剂、胶囊、颗粒、丸剂或针剂。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药物技术领域,涉及莎草科藨草属植物荆三棱的医药新用途,具 体地说是荆三棱植物的活性提取物在制备治疗病毒性疾病药物中的用途。更具体 涉及荆三棱植物的活性提取物在防治艾滋病方面的应用。

技术背景

已知,艾滋病(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是由人免疫缺陷病毒引起 的。目前,AZT、ddc、ddI、3TC等一批核苷类已经被广泛用于艾滋病的治疗。 据报道,此类药物在延长患者寿命,提高生活质量方面确有疗效。然而这类药物 普遍存在着严重的骨髓毒性等毒副作用,同时,艾滋病耐药病毒株的出现使得目 前已有药物的使用受到了局限。

现有技术研究报道若干中草药在治疗慢性病、疑难杂症等方面具有独到之 处。从艾滋病被发现至今,国内外对于抗艾滋病中草药及抗艾滋病病毒天然活性 成分的研究没有停止过。

荆三棱为莎草科藨草属植物,其块茎民间作为常用中药三棱的代用品。在我 国的东北、浙江、江苏、安徽等地区均有分布。有研究发现荆三棱中含有二苯乙 烯类化合物的活性组份,荆三棱的传统功用主治为活血化瘀,日本学者发现其中 的部分二苯乙烯具有抗炎、抗过敏、乙酰胆碱酯酶抑制等方面的药学价值。迄今, 尚未见有关荆三棱防治艾滋病的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莎草科藨草属植物荆三棱(Scirpus yagara)的医药新 用途,具体涉及荆三棱活性部位在制备治疗病毒性疾病药物中的用途。尤其涉及 荆三棱活性部位在制备防治艾滋病药物中的用途。

本发明通过现代药理筛选技术的指导后,进一步进行化学成分分析,研究发 现荆三棱中含有Scirpusin A和B骨架的二苯乙烯类化合物,所述的荆三棱提取 物活性部位为Scirpusin A和B集中的部位,所述的活性组份Scirpusin A和B是 荆三棱活性部位的指标性成分,其中Scirpusin A和/或Scirpusin B的含量不低于 5%。经实验证实,所述荆三棱提取物对病毒尤其是HIV病毒具有明显的抑制作 用,起效浓度为0.82ug/ml,是单体化合物Scirpusin A或B的10倍。

本发明的荆三棱活性部位指标性化合物Scirpusin A和B具有如下式的化学 结构:

当R=H,为化合物ScirpusinA

当R=OH,为化合物Scirpusin B

化合物Scirpusin A,[α]D23+14.8°(MeOH,C 0.15)。具有以下1H-NMR光谱 (400MHz,(CD3)2CO):δ6.83(2a-H),6.78(5a-H),6.65(6a-H),5.35(7a-H), 4.41(8a-H),6.20(10a-H),6.20(12a-H),6.20(14a-H),7.14(2b,6b-H), 6.71(3b,5b-H),6.89(7b-H,J=16.4),6.89(8b,J=16.4),6.31(12b-H),6.70 (14b-H)。

化合物Scirpusin B,[α]D23+4.17°(MeOH,C 0.43)。具有以下1H-NMR光谱 (400MHz,(CD3)2CO):δ6.81(2a-H),6.78(5a-H),6.66(6a-H),5.33(7a-H, J=16.4),4.40(8a-H,J=16.4),6.21(10a-H),6.21(12a-H),6.21(14a-H),6.87 (2b-H),6.71(5b-H),6.67(6b-H),6.81(7b-H),6.66(8b-H),6.30(12b-H), 6.68(14b-H)。

本发明的荆三棱活性部位经过柱色谱的方法,可以制得纯净的Scirpusin A 和B。

本发明的荆三棱活性部位通过下述方法制备:

以荆三棱块茎为原料,采用溶剂提取法制成浓缩提取物。所采用的溶剂提取 法中,可以选用水、甲醇、乙醇、丙酮等有机溶剂或以上溶剂的多种混和溶剂, 在室温下浸渍提取或加热条件下的回流提取,提取次数为2~3次。

所采用的溶剂萃取法中,可以将上述得到的提取物悬浮于水中用石油醚、乙 酸乙酯等适宜的溶剂依次进行萃取,萃取次数为2~3次。

乙酸乙酯萃取部位为抗HIV活性部位,可单独应用或者合用,或与适宜的 赋形剂结合,按照常规方法制成口服或者非口服剂型应用于病毒性疾病尤其是艾 滋病的预防及治疗。所述的剂型制成片剂、胶囊、颗粒、丸剂或针剂。

本发明的优点是:荆三棱在我国东北、内蒙古、浙江、江苏等地都有分布, 自然资源丰富,价廉易得;藨草属植物由于是草本植物,再生能力强,即使进行 规模化生产也不会造成资源枯竭,对环境影响也较小;荆三棱有几百年的应用历 史,长期临床使用证明安全性较高,适合病毒性疾病尤其是艾滋病患者经久不愈 需要长期服药的特点。结合价格因素,本发明尤其适合于发展中国家患者需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阐述,但这些实施例绝非对本发明有任何限 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说明书的启示下对本发明实施中所作的任何变动都将落 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

实施例1

荆三棱块茎500g,粉碎,用8倍量的95%乙醇回流提取2小时,抽滤, 药渣同法提取1次。合并两次提取液,浓缩,得到30g浸膏。浸膏用2倍量的水 混悬,用与混悬液等倍量的石油醚萃取两次,然后用等倍量的乙酸乙酯萃取两次。 乙酸乙酯萃取部分减压浓缩后得浸膏6g。该部分为有效成分Scirpusin A和B集 中的部位,Scirpusin A和(或)Scirpusin B的含量为5%,可以作为荆三棱有效 部位使用。

实施例2

荆三棱块茎500g,粉碎,用85%含水丙酮进行回流提取,每次两小时,合 并两次提取液,60℃下减压浓缩得到42g浸膏。浸膏与2倍量的100~200目的 硅胶拌样,以30倍量的硅胶(100~200目)柱层析。用环己烷-乙酸乙酯(体 积比为3∶1和1∶5)以及乙酸乙酯进行梯度洗脱。收集环己烷-乙酸乙酯(1∶ 5)洗脱流份,减压浓缩至无定型固体2.8g,主要含有Scirpusin A和B,Scirpusin A和(或)Scirpusin B的含量为10%,可以作为荆三棱有效部位使用。

实施例3

荆三棱块茎500g粉碎,用80%乙醇室温下浸泡48小时,收集冷浸液;重复 2次,合并三次冷浸液,60℃下减压浓缩得浸膏15g。浸膏上大孔树脂HP-20, 分别以水、10%乙醇、30%乙醇及80%乙醇洗脱,30%及80%乙醇洗脱部分主要 含有Scirpusin A和B,减压浓缩得浸膏4g,该部分Scirpusin A和(或)Scirpusin B的含量为7%,可以作为荆三棱有效部位使用。

实施例4

实施例1的乙酸乙酯萃取部分硅胶柱层析,以氯仿-甲醇为洗脱剂,采用氯 仿与甲醇的体积比6∶1,5∶1,3∶1,1∶1四个溶剂梯度依次洗脱,收集氯仿-甲醇 为5∶1时的洗脱流份。用硅胶进一步分离,以环己烷-乙酸乙酯(1∶4)为洗脱剂。 得到两个主要流份A和B。流份A以反相硅胶(RP-18),以乙醇-水(3∶2)洗 脱,得到棕色无定形粉末Scirpusin A 154mg。流份B通过聚酰胺柱层析,乙醇- 水(3∶2)洗脱,合并主要流份,得到另一淡黄色无定形粉末180mg,为化合物 Scirpusin B。

实施例5荆三棱活性部位对转染HIV-1的MT-2细胞的保护作用

在一96孔培养板中,将实施例1~3所得的制备物最大起始浓度作系列稀释, 稀释倍数为2倍~256倍。加适量滴度的实验室艾滋病毒株(HIV-1IIIB)与细胞 株MT-2(以上艾滋病病毒株及MT-2细胞株均由美国杜克大学医学中心储存和 培养)。在CO2培养箱37℃培养6天左右后,通过XTT法对细胞进行染色,测 光密度值,经阅读软件转换成未感染细胞百分率。(具体实验方法可以参考文献 Antiviral Research,1991,(15),11-25)如果制备物对病毒无抑制作用,则被感染的 细胞最终成多核巨细胞而破裂死亡;如有抗病毒作用,则有不同程度的未感染细 胞存活。以存在50%未感染细胞的制备物浓度为有效浓度。经上述抗HIV试验, 结果显示:本发明的荆三棱活性部位具备治疗病毒性疾病的用途。尤其具备抗艾 滋病病毒的用途。其中的ZJJ-1、ZJJ-2、ZJJ-3(分别代表实施例1~3所得荆三 棱活性提取物)均对受到病毒感染的MT-2细胞起到了有效的保护。

表1是荆三棱活性提取物在MT-2细胞上抗艾滋病病毒活性数据。

表1

其中:ZJJ-1、ZJJ-2、ZJJ-3为荆三棱活性提取物,AZT为阳性对照。

荆三棱在制备治疗病毒性疾病药物中的用途.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荆三棱在制备治疗病毒性疾病药物中的用途.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荆三棱在制备治疗病毒性疾病药物中的用途.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荆三棱在制备治疗病毒性疾病药物中的用途.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荆三棱在制备治疗病毒性疾病药物中的用途.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莎草科藨草属植物荆三棱(Scirpus yagara)的医药新用途,具体地说是在制备治疗病毒性疾病尤其是艾滋病药物中的用途。所述的荆三棱提取物活性部位含有Scirpusin A和B指标性成分,含量不低于5。经实验证实,所述荆三棱活性部位对病毒尤其是HIV病毒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起效浓度为0.82ug/ml,是单体化合物Scirpusin A或B的10倍。所述活性部位可单独应用或者合用,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