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够移动身体部位的新型护理床,属于医疗器械领域。
背景技术
病人在护理床上方便时,需要将床板上的坐垫移开,将马桶放置于合适的位置,同时利用分腿机构将双腿分开。现有技术中的分腿机构的缺陷在于:(1)分腿动作和坐垫移动相互独立,需要采用两套分腿驱动机构和传动机构,成本高,占用空间大;(2)现有的分腿板均设置在床板上,当病人起坐时,需要使用防下滑板将病人的大腿部位抬起、防止病人下滑,在此情况下没有空间安装分腿板,因此无法提供病人起坐方便情况下的分腿功能。
并且,病人在护理床上翻身或进行其它活动时,需要将四肢等身体部位进行适当的移动。病人常由于健康原因无法独立完成移动,因此需要医疗器械的辅助。现有技术中没有提供一种辅助病人进行身体部位移动的装置。并且,身体部位的移动不仅包括了由初始位置到目标位置的平移,还包括了身体部位的抬起和下落,其实质是两组运动的合成。在空间有限的护理床等医疗器械装置上采用两套驱动装置分别实现两组运动并将两组独立的运动相合成的难度很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能够移动身体部位的新型护理床,其所解决的问题是:(1)现坐垫和分腿的同步动作;(2)在病人起坐情况下提供分腿功能;(3)辅助病人进行身体部位的移动;(4)在一套驱动装置的驱动下同时实现平移与抬起下落两组运动
本发明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能够移动身体部位的新型护理床,包括分腿机构;
所述分腿机构包括床体,所述床体由床架和安装在床架上的床板组成,所述分腿机构还包括安装在床体上的驱动缸一和传动轴;
所述传动轴安装于床板下方且可相对于床体旋转,所述传动轴上固定连接有连接板;
所述驱动缸一的缸体部分与床架相铰接、伸出杆部分与连接板相铰接,所述伸出杆与连接板相铰接的铰接点相对于传动轴轴线偏心设置;
所述分腿机构还包括连动杆一、支架以及安装在支架上的坐垫,所述连动杆一一端与支架相铰接、另一端与传动轴固定连接;
所述分腿机构还包括连动杆二,所述连动杆二一端与支架相铰接、另一端与床架相铰接;
所述分腿机构还包括安装在床板上且可相对于床板分别向左右两侧翻转的左分腿板和右分腿板;所述左分腿板和右分腿板下方分别设置有左转动架和右转动架,所述左转动架和右转动架分别与床架相铰接;所述左转动架上安装有用于推动左分腿板翻转的轴承或滚轮,所述右转动架上安装有用于推动右分腿板翻转的轴承或滚轮;
所述分腿机构还包括一端与连动杆一相铰接、另一端与左转动架相铰接的联动杆以及一端与左转动架相铰接、另一端与右转动架相铰接的连动杆三;
所述能够移动身体部位的新型护理床还包括身体部位移动装置,所述身体部位移动装置包括底座、下凸轮座、立柱、驱动杆、杠杆臂以及用于与身体部位相连接的连接装置;
所述底座安装在床体上,所述下凸轮座通过导向机构与底座相连接以实现相对于底座的上下移动;
所述底座顶部具有与立柱外圆柱面相配合的圆孔,所述立柱穿过所述圆孔;
所述立柱底端设置有圆盘,所述圆盘的顶部与所述底座的顶面的底部相接触;
所述下凸轮座上设置有下凸轮,所述圆盘底部设置有上凸轮,所述上凸轮与下凸轮相接触;
所述底座底部还设置有用于限制下凸轮座相对于底座向下移动的极限位置的限位装置;
所述圆盘底部还设置有与立柱轴线相平行且相对于立柱轴线偏心的连接杆;所述驱动杆的缸体与床体相铰接、伸出杆的末端与连接杆相铰接以驱动立柱相对于底座旋转;
所述立柱具有竖直贯穿的通孔,所述杠杆臂中部与立柱顶部相铰接,所述下凸轮座通过穿过所述通孔的连接部件与杠杆臂的后端相连接以驱动杠杆臂相对于立柱俯仰转动;
所述连接装置安装于杠杆臂的前端。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左分腿板和右分腿板通过防下滑板安装在床板上:所述防下滑板的前端与床板相铰接,所述防下滑板还与安装在床体上的防下滑驱动机构相连接以在防下滑驱动机构的驱动下上翻、防止病人起坐时下滑,所述左分腿板和右分腿板分别与防下滑板相铰接;
所述防下滑板下方还固定安装有左支座和右支座,左支座和右支座上分别铰接有左翻转架和右翻转架;
所述左翻转架上安装有用于推动左分腿板翻转的轴承或滚轮,所述左翻转架还通过钢丝绳与左转动架相连接;
所述右翻转架上安装有用于推动右分腿板翻转的轴承或滚轮,所述右翻转架还通过钢丝绳与右转动架相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部件为柔性连接件;或者,所述连接部件为下端与下凸轮座万向连接且上端与杠杆臂后端相铰接的刚性连接件。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向机构包括开设于底座上的键槽以及设置于下凸轮座上且与所述键槽相配合的导向键。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装置为吊环。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1)本发明使用驱动缸一作为驱动装置,通过传动轴、连动杆一等部件驱动坐垫和左右分腿板同步动作,降低了成本,减小了占用空间;(2)在左分腿板和右分腿板通过防下滑板安装在床板上的技术方案中,左、右翻转架分别通过钢丝绳与左、右转动架相连接,当病人处于平躺状态时,驱动缸一驱使左、右转动架将左、右分腿板初步翻开,然后随着防下滑板抬起,钢丝绳拉动左、右翻转架翻转,避免左、右分腿板随着防下滑板的抬起而下落,从而在防止病人起坐下滑的同时还提供了分腿功能;(3)本发明一方面利用驱动杆驱动立柱带动杠杆臂旋转,另一方面利用上凸轮和下凸轮的接触传动实现下凸轮座的上下移动,继而带动杠杆臂俯仰转动,不仅能够辅助病人进行身体部位的移动,而且利用驱动杆一套驱动装置即实现了平移与抬起下落两组运动,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巧和控制方便的优点;(4)本发明设有用于限制下凸轮座相对于底座向下移动的极限位置的凸起,并且该凸起通过压缩弹簧一与下凸轮座相连接,保证了上凸轮与下凸轮之间始终保持接触,具有可靠性高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具体实施例一分腿机构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具体实施例二分腿机构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身体部位移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具体实施例一:
如图1和2,一种能够移动身体部位的新型护理床,包括分腿机构。
所述分腿机构包括床体1,所述床体1由床架和安装在床架上的床板组成,所述床板上设置有用于病人方便的开口,所述分腿机构还包括安装在床体1上的驱动缸一1-2和传动轴1-3;
所述传动轴1-3安装于床板下方且可相对于床体1旋转,所述传动轴1-3上固定连接有连接板1-4;
所述驱动缸一1-2的缸体部分与床架相铰接、伸出杆部分与连接板1-4相铰接,所述伸出杆与连接板1-4相铰接的铰接点相对于传动轴1-3轴线偏心设置;
所述分腿机构还包括连动杆一1-5、支架1-6以及安装在支架1-6上的坐垫1-7,所述连动杆一1-5一端与支架1-6相铰接、另一端与传动轴1-3固定连接;所述连动杆一1-5可以是一组,也可以是两组或两组以上并联设置,以加强刚度;
所述分腿机构还包括连动杆二1-8,所述连动杆二1-8一端与支架1-6相铰接、另一端与床架相铰接;所述连动杆二1-8可以是一组,也可以是两组或两组以上并联设置,以加强刚度;
所述分腿机构还包括安装在床板上且可相对于床板分别向左右两侧翻转的左分腿板1-13和右分腿板1-14;所述左分腿板1-13和右分腿板1-14下方分别设置有左转动架1-10和右转动架1-11,所述左转动架1-10和右转动架1-11分别与床架相铰接;所述左转动架1-10上安装有用于推动左分腿板1-13翻转的轴承或滚轮,所述右转动架1-11上安装有用于推动右分腿板1-14翻转的轴承或滚轮;
所述分腿机构还包括一端与连动杆一1-5相铰接、另一端与左转动架1-10相铰接的联动杆1-9以及一端与左转动架1-10相铰接、另一端与右转动架1-11相铰接的连动杆三1-12。
病人需要方便时,驱动缸一1-2通过传动轴1-3、连动杆一1-5和连动杆二1-8驱动支架1-6动作,从而使坐垫1-7由床板的开口中移开,同时,连动杆一1-5还通过联动杆1-9驱动左转动架1-10和右转动架1-11转动,将左分腿板1-13和右分腿板1-14翻开,实现分腿功能。病人方便后,驱动缸一1-2反向动作,坐垫1-7回到床板的开口中,左分腿板1-13和右分腿板1-14放平。
如图5,所述能够移动身体部位的新型护理床还包括身体部位移动装置,用于病人在护理床上翻身时辅助移动、弯曲手臂,使病人姿势更为舒适。该装置主要包括底座4-2、下凸轮座4-3、立柱4-4、驱动杆4-5、杠杆臂4-6以及用于与身体部位相连接的连接装置;
所述底座4-2安装在床体1上,所述下凸轮座4-3通过导向机构与底座4-2相连接以实现相对于底座4-2的上下移动;所述导向机构包括开设于底座4-2上的键槽以及设置于下凸轮座4-3上且与所述键槽相配合的导向键;
所述底座4-2顶部具有与立柱4-4外圆柱面相配合的圆孔,所述立柱4-4穿过所述圆孔;
所述立柱4-4底端设置有圆盘4-4-1,所述圆盘4-4-1的顶部与所述底座4-2的顶面的底部相接触;
所述下凸轮座4-3上设置有下凸轮,所述圆盘4-4-1底部设置有上凸轮,所述上凸轮具有向下凸起4-2-1的边缘曲线,所述下凸轮具有向上凸起4-2-1的边缘曲线,所述上凸轮与下凸轮的边缘曲线相接触;
所述底座4-2底部还设置有用于限制下凸轮座4-3相对于底座4-2向下移动的极限位置的限位装置;所述限位装置为设置于底座4-2底部的凸起4-2-1,所述凸起4-2-1通过压缩弹簧一4-9与下凸轮座4-3相连接;
所述圆盘4-4-1底部还设置有与立柱4-4轴线相平行且相对于立柱4-4轴线偏心的连接杆4-4-2;所述驱动杆4-5的缸体与床体1相铰接、伸出杆的末端与连接杆4-4-2相铰接以驱动立柱4-4相对于底座4-2旋转;
所述立柱4-4具有竖直贯穿的通孔,所述杠杆臂4-6中部与立柱4-4顶部相铰接,所述下凸轮座4-3通过穿过所述通孔的连接部件与杠杆臂4-6的后端相连接以驱动杠杆臂4-6相对于立柱4-4俯仰转动;
所述连接部件为柔性连接杆4-4-2件;或者,所述连接部件为下端与下凸轮座4-3万向连接且上端与杠杆臂4-6后端相铰接的刚性连接件4-7;
所述杠杆臂4-6的长度可伸缩调整,以适应不同范围的移动;
所述连接装置安装于杠杆臂4-6的前端,所述连接装置为吊环4-8。
使用前,将病人的手臂放于吊环4-8中。病人翻身时,驱动杆4-5驱动立柱4-4带动杠杆臂4-6旋转,同时,下凸轮座4-3在上凸轮的作用下向下移动,带动杠杆臂4-6前端向上抬起,待上凸轮的边缘曲线外凸最高点与下凸轮的边缘曲线外凸最高点交错后,下凸轮座4-3开始在压缩弹簧一4-9和手臂自重的作用下向上移动,杠杆臂4-6的前端开始下落,直至完成手臂的移动。
具体实施例二:
如图3和4,一种能够移动身体部位的新型护理床,包括分腿机构。所述分腿机构包括床体1,所述床体1由床架和安装在床架上的床板组成,所述床板上设置有用于病人方便的开口,所述分腿机构还包括安装在床体1上的驱动缸一1-2和传动轴1-3;
所述传动轴1-3安装于床板下方且可相对于床体1旋转,所述传动轴1-3上固定连接有连接板1-4;
所述驱动缸一1-2的缸体部分与床架相铰接、伸出杆部分与连接板1-4相铰接,所述伸出杆与连接板1-4相铰接的铰接点相对于传动轴1-3轴线偏心设置;
所述分腿机构还包括连动杆一1-5、支架1-6以及安装在支架1-6上的坐垫1-7,所述连动杆一1-5一端与支架1-6相铰接、另一端与传动轴1-3固定连接;所述连动杆一1-5可以是一组,也可以是两组或两组以上并联设置,以加强刚度;
所述分腿机构还包括连动杆二1-8,所述连动杆二1-8一端与支架1-6相铰接、另一端与床架相铰接;所述连动杆二1-8可以是一组,也可以是两组或两组以上并联设置,以加强刚度;
所述分腿机构还包括左分腿板1-13和右分腿板1-14;所述左分腿板1-13和右分腿板1-14通过防下滑板1-15安装在床板上:所述防下滑板1-15的前端与床板相铰接,所述防下滑板1-15还与安装在床体1上的防下滑驱动机构相连接以在防下滑驱动机构的驱动下上翻、防止病人起坐时下滑,所述左分腿板1-13和右分腿板1-14分别与防下滑板1-15相铰接以实现相对于床板分别向左右两侧翻转;
所述左分腿板1-13和右分腿板1-14下方分别设置有左转动架1-10和右转动架1-11,所述左转动架1-10和右转动架1-11分别与床架相铰接;所述左转动架1-10上安装有用于推动左分腿板1-13翻转的轴承或滚轮,所述右转动架1-11上安装有用于推动右分腿板1-14翻转的轴承或滚轮;
所述分腿机构还包括一端与连动杆一1-5相铰接、另一端与左转动架1-10相铰接的联动杆1-9以及一端与左转动架1-10相铰接、另一端与右转动架1-11相铰接的连动杆三1-12;
所述防下滑板1-15下方还固定安装有左支座1-19和右支座1-20,左支座1-19和右支座1-20上分别铰接有左翻转架1-16和右翻转架1-17;
所述左翻转架1-16上安装有用于推动左分腿板1-13翻转的轴承或滚轮,所述左翻转架1-16还通过钢丝绳1-18与左转动架1-10相连接;
所述右翻转架1-17上安装有用于推动右分腿板1-14翻转的轴承或滚轮,所述右翻转架1-17还通过钢丝绳1-18与右转动架1-11相连接;
病人需要方便时,驱动缸一1-2通过传动轴1-3、连动杆一1-5和连动杆二1-8驱动支架1-6动作,从而使坐垫1-7由床板的开口中移开,同时,连动杆一1-5还通过联动杆1-9驱动左转动架1-10和右转动架1-11转动,将左分腿板1-13和右分腿板1-14初步翻开;当病人需要起坐方便时,在护理床将病人背部托起的同时,防下滑板1-15逐渐抬起,此时钢丝绳1-18拉动左翻转架1-16和右翻转架1-17翻转,左翻转架1-16和右翻转架1-17分别接替左转动架1-10和右转动架1-11对左分腿板1-13和右分腿板1-14进行翻转和支撑,避免左分腿板1-13和右分腿板1-14随着防下滑板1-15的抬起而下落,从而提供了在病人起坐情况下的分腿功能。病人方便后,驱动缸一1-2反向动作,坐垫1-7回到床板的开口中,左分腿板1-13和右分腿板1-14放平。
如图5,所述能够移动身体部位的新型护理床还包括身体部位移动装置,用于病人在护理床上翻身时辅助移动、弯曲手臂,使病人姿势更为舒适。该装置主要包括底座4-2、下凸轮座4-3、立柱4-4、驱动杆4-5、杠杆臂4-6以及用于与身体部位相连接的连接装置;
所述底座4-2安装在床体1上,所述下凸轮座4-3通过导向机构与底座4-2相连接以实现相对于底座4-2的上下移动;所述导向机构包括开设于底座4-2上的键槽以及设置于下凸轮座4-3上且与所述键槽相配合的导向键;
所述底座4-2顶部具有与立柱4-4外圆柱面相配合的圆孔,所述立柱4-4穿过所述圆孔;
所述立柱4-4底端设置有圆盘4-4-1,所述圆盘4-4-1的顶部与所述底座4-2的顶面的底部相接触;
所述下凸轮座4-3上设置有下凸轮,所述圆盘4-4-1底部设置有上凸轮,所述上凸轮具有向下凸起4-2-1的边缘曲线,所述下凸轮具有向上凸起4-2-1的边缘曲线,所述上凸轮与下凸轮的边缘曲线相接触;
所述底座4-2底部还设置有用于限制下凸轮座4-3相对于底座4-2向下移动的极限位置的限位装置;所述限位装置为设置于底座4-2底部的凸起4-2-1,所述凸起4-2-1通过压缩弹簧一4-9与下凸轮座4-3相连接;
所述圆盘4-4-1底部还设置有与立柱4-4轴线相平行且相对于立柱4-4轴线偏心的连接杆4-4-2;所述驱动杆4-5的缸体与床体1相铰接、伸出杆的末端与连接杆4-4-2相铰接以驱动立柱4-4相对于底座4-2旋转;
所述立柱4-4具有竖直贯穿的通孔,所述杠杆臂4-6中部与立柱4-4顶部相铰接,所述下凸轮座4-3通过穿过所述通孔的连接部件与杠杆臂4-6的后端相连接以驱动杠杆臂4-6相对于立柱4-4俯仰转动;
所述连接部件为柔性连接杆4-4-2件;或者,所述连接部件为下端与下凸轮座4-3万向连接且上端与杠杆臂4-6后端相铰接的刚性连接件4-7;
所述杠杆臂4-6的长度可伸缩调整,以适应不同范围的移动;
所述连接装置安装于杠杆臂4-6的前端,所述连接装置为吊环4-8。
使用前,将病人的手臂放于吊环4-8中。病人翻身时,驱动杆4-5驱动立柱4-4带动杠杆臂4-6旋转,同时,下凸轮座4-3在上凸轮的作用下向下移动,带动杠杆臂4-6前端向上抬起,待上凸轮的边缘曲线外凸最高点与下凸轮的边缘曲线外凸最高点交错后,下凸轮座4-3开始在压缩弹簧一4-9和手臂自重的作用下向上移动,杠杆臂4-6的前端开始下落,直至完成手臂的移动。
以上实施例仅用于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和核心思想,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进行任何可能的变化或替换,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