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咽炎的中药,尤其涉及一种治疗慢性咽炎的中 药贴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慢性咽炎属于中医的“喉痺”范畴,其中包括“虚火喉痺”、“阳虚 喉痺”和“帘珠喉痺”。中医认为,慢性咽炎常因脏腑虚损、耗伤阴分、 虚火上炎于咽喉而发病,或因急性风热喉痺反复发作、余邪滞留而发病, 或因粉尘浊气刺激、嗜好烟酒、辛辣、劳伤过度、痰气郁结等而引起。 由于慢性咽炎较为顽固,难以根治,故界内对此病有效药物的研究较为 热烈。如中国专利中出现了许多治疗慢性咽炎的中药,它们多是内服中 药制剂,虽然也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但是,寻求比它们更好的治疗方式 和更有效的药物的探索是不会停止的。目前,还没有见到治疗慢性咽炎 的外贴中药制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已有技术中的现状,提供一种治疗慢性咽炎的 中药贴剂及其制备方法,通过合理的药物组配和天突穴外贴给药,直达 病灶,达到起效快、疗效好、无付作用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由下列重量配比原料药制成:
玄参60~90克 马勃60~120克 乌梅60~120克
桔梗60~90克 杏红60~90克 丹皮60~90克
僵蚕60~90克 莪术30~60克 穿山甲30~60克
木蝴蝶90~150克 薄荷60~90克 冰片30~60克
樟脑30~60克 碘化钾30克。
本发明制备方法的步骤如下:
1、备料:按照所述原料药的重量配比称取玄参、马勃、乌梅、桔 梗、丹皮、杏红、僵蚕、莪术、穿山甲、木蝴蝶、薄荷粉碎成细粉,按 照所述原料药的重量配比称取冰片、樟脑、碘化钾研成粉沫;
2、制药膏:将辅料麻油3000克置于不锈钢锅中,武火加热熬炼, 不断搅拌,至油温达300℃以上,并达到滴水成珠、吹之不散的程度, 再将辅料红丹500克缓缓筛入炼油中,边加边搅拌,至皂化完全、膏液 变成黑褐色而无泡沫时,加入上述玄参等药物细粉,边加边搅拌均匀, 将搅拌均匀的药膏液趁热缓缓倒入涡旋的冷水中,不停搅拌,冷却后, 将大块药膏分成若干小块,放入冷水中浸泡4~7天;
3、摊涂:从水中取出所有的药膏小块,置于钢锅中加热蒸干水分, 然后焙烤融化,待温度降至60~70℃时,加入上述冰片等药物粉沫,搅 拌均匀,保持50~60℃温度,取能覆盖住穴位的一小块药膏摊涂在托料 上,并整理成圆形,再加盖一层塑料薄膜即可。
本发明以玄参、马勃、乌梅、桔梗、杏仁为主药,起到滋阴凉血、 生津、化痰止咳,解毒降火、清利咽喉的功效,配以丹皮、僵蚕、莪术、 穿山甲加强主药之凉血作用,同时活血、消肿散结、通经活络,改善局 部血管微循环,配以木蝴蝶宣窍、开音、利咽、爽声,用以加强主药清 利咽喉之作用,配以薄荷、冰片、樟脑、碘化钾,利用它们的芳香走窜 开窍、引导上述诸药透皮深入病灶,同时,利用薄荷促进咽喉部粘膜分 泌,利用碘化钾促进上述药物迅速释放,利于上述诸药更好的吸收,又 利用樟脑外用局部的清凉感和能止痛止痒的功效,使贴药局部感受清凉 舒适、止痛止痒,利于长时间贴敷。另外,在制作本贴剂时,又加入了 辅料——香油,它可强加上述药物的透皮吸收,进一步加强了上述药物 局部渗透治疗的疗效。
本贴剂经过发明人多年的临床实践,从1996开始共治疗慢性咽炎 患者共326例,其治疗情况和治疗结果总结如下:
一、临床资料:326例中,女性214例,男性112例,年龄22~67 岁,病程1~16年,全部患者均有咽部不适、异物感、痒感、灼热感、 干燥感、刺激感,微痛,晨起频繁的刺激咳嗽,伴有恶心,咽侧索肿胀。
二、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
1、诊断标准:参照中华耳鼻咽喉杂志编辑委员会及中华医学会耳 鼻咽喉科学会制订的标准,根据临床表现予以适当修正和补充。一是主 观症状,如咽痒干不适,刺激咳嗽伴恶心,有异物感,并且病史不少于 3个月;二是咽喉镜检查,如咽部粘膜呈斑状充血,后壁常有分泌物, 颗粒状淋巴滤泡,咽侧索增生变粗,符合上述二条者可诊断为慢性咽炎。
2、疗效评定标准:
痊愈:主观症状和客观检查恢复正常;显效:主观症状恢复正常, 客观检查部分未恢复正常;好转:主观症状和客观检查部分恢复正常; 无效:主观症状和客观检查无改变。
三、治疗方法:本贴剂贴于天突穴,48小时贴一次,连贴3次为一 疗程,三个疗程治疗后,半年复查回访判定疗效。
四、治疗结果:
病名 例数 痊愈 (例) 显效 (例) 好转 (例) 无效 (例) 总有效 率(%) 肥厚性 咽炎 67 42 12 9 4 94.3 滤泡增 生性 122 81 23 12 6 95.1 声节息 肉小节 32 16 6 6 4 88 萎缩性 咽炎 18 8 4 4 2 89 鼻咽炎 87 66 14 5 2 95.3
本贴剂针对慢性咽炎的病因和病机,辩证施治,用药确切、配伍合 理,并通过天突穴贴敷给药,使药物迅速渗透至咽喉粘膜,直达病灶, 起效快、疗效好、无付作用、患者痛苦小。从而解决了咽炎治疗慢,疗 效差的问题。
具体实施方式
1、本贴剂原料药的重量配比如下:玄参60~90克 马勃60~120 克 乌梅60~120克 丹皮60~90克 杏红60~90克 僵蚕60~90 克 莪术30~60克 穿山甲30~60克 木蝴蝶90~150克 薄荷 60~90克 冰片30~60克 樟脑30~60克。
实施例1
本贴剂制作成膏药的方法步骤如下:
1、备料:按照所述原料药的重量配比称取玄参、马勃、乌梅、桔 梗、丹皮、杏红、僵蚕、莪术、穿山甲、木蝴蝶、薄荷粉碎成细粉,按 照所述原料药的重量配比称取冰片、樟脑、碘化钾研成粉沫。
2、制药膏:将辅料麻油3000克置于不锈钢锅中,武火加热熬炼, 不断搅拌,至油温达300℃以上,达到滴水成珠、吹之不散的程度,再 将辅料红丹500克缓缓筛入炼油中,边加边搅拌,至皂化完全、膏液变 成黑褐色而无泡沫时(取少许滴入冷水中,捏之软而不粘手即可),加 入上述玄参等药物细粉,边加边搅拌均匀,将搅拌均匀的药膏液趁热缓 缓倒入涡旋的冷水中,不停搅拌,冷却后,将大块药膏分成若干小块, 放入冷水中浸泡4~7天。
3、摊涂:从水中取出所有的药膏小块,置于钢锅中加热蒸干水分, 焙烤融化,待温度降至60~70℃时,加入上述冰片等药物粉沫,搅拌均 匀,保持50~60℃温度,取能覆盖住穴位的一小块药膏摊涂在托料上, 并整理成圆形,再上盖一层塑料薄膜即可,其中托料可以采用胶布、膏 药专用纸等。
用本方法制作的贴剂,其药性保存完好,特别是其挥发性成分不易 散失,同时保存长久,可二年内不失效。
实施例2
本贴剂制作成散剂的方法步骤如下:
1、备料:与实施例1同。
2、制药:将所有药物细粉和粉沫混合均匀,加入香油,调匀,加 入香油的量以不粘手为宜,然后装入玻璃瓶中密封即可。
用时,取少许粘在伤湿止痛膏上,贴天突穴即可。
本例制得的散剂只能短期使用,不宜长期存放,但制作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