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干咳的中药.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治疗干咳的中药.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410352097.2 (22)申请日 2014.07.23 (65)同一申请的已公布的文献号 申请公布号 CN 104083663 A (43)申请公布日 2014.10.08 (73)专利权人 河南中医学院 地址 450008 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金水路1 号 (72)发明人 尚立芝 谢文英 张良芝 李亮 佘悦 何磊 鲍海燕 陈晓辉 (74)专利代理机构 郑州天阳专利事务所(普通 合伙) 41113 代理人 王逢伍 (51)Int.Cl. A61K 36/899(2006.0。
2、1) A61P 11/14(2006.01) A61K 35/64(2015.01) (56)对比文件 CN 1788782 A,2006.06.21, 季志荣.刘爱华教授辨证治咳嗽经验. 中国 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08,第6卷(第11期),第 1327页. 杨晓庆等.李振华教授辨治咳嗽经验. 中医 现代医生 .2009,第47卷(第3期),第9091页. 郭来.咳嗽变应性哮喘中医药治疗新进展. 中国中医急症 .2012,第21卷(第12期),第 19921993页. 马华等.薛秦老中医治疗燥咳经验举隅. 山 西临床医药杂志 .2000,第9卷(第6期),第474 475页. 审查员 蒋。
3、维 (54)发明名称 一种治疗干咳的中药 (57)摘要 本发明涉及治疗干咳的中药, 可有效解决干 咳用药的问题, 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 由以下重 量计的原料药物制成: 辽沙参12-18g、 炙麻黄4- 8g、 炙杏仁8-12g、 枳壳8-12g、 炙冬花4-7g、 炙五 味子4-7g、 炙杷叶4-7g、 炙甘草4-7g苏叶8-12g、 虫退8-12g和芦根12-18g, 将上述原料药物混合 在一起, 每次加原料药物4-6倍量的水, 煎煮两 次, 第一次先浸泡1小时, 每次先大火煎沸, 改文 火煎15分钟, 合并两次滤液, 即成, 本发明适用于 各种原因引起的干咳无痰或少痰。 如急性气管炎 早期。
4、, 气管平滑肌痉挛, 病毒性肺炎、 支原体肺炎 等各种干咳无痰的患者, 用药安全, 无毒副作用, 使用效果好, 是治疗干咳药物上的创新。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CN 104083663 B 2016.10.05 CN 104083663 B 1.一种治疗干咳的中药, 其特征在于, 由以下重量计的原料药物制成: 辽沙参12-18g、 炙麻黄4-8g、 炙杏仁8-12g、 枳壳8-12g、 炙冬花4-7g、 炙五味子4-7g、 炙杷叶4-7g、 炙甘草4- 7g、 苏叶8-12g、 虫退8-12g和芦根12-18g, 将上述原料药物混合在一起, 每次加原料药物4-6 倍量的水, 煎煮两次, 。
5、第一次先浸泡1小时, 每次先大火煎沸, 改文火煎15分钟, 合并两次滤 液, 即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干咳的中药, 其特征在于, 由以下重量计的原料药物制 成: 辽沙参12g、 炙麻黄4g、 炙杏仁8g、 枳壳8g、 炙冬花4g、 炙五味子4g、 炙杷叶4g、 炙甘草4g、 苏叶8g、 虫退8g和芦根12g, 将上述原料药物混合在一起, 第一次加原料药物4倍量的水浸泡 1小时, 大火煎沸, 改文火煎15分钟, 第二次加原料药物5倍量的水, 大火煎沸, 改文火煎15分 钟, 合并两次滤液, 即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干咳的中药, 其特征在于, 由以下重量计的原料药物制 成:。
6、 辽沙参15g、 炙麻黄6g、 炙杏仁10g、 枳壳10g、 炙冬花6g、 炙五味子6g、 炙杷叶6g、 炙甘草 6g、 苏叶10g、 虫退10g和芦根15g, 将上述原料药物混合在一起, 第一次加原料药物5倍量的 水浸泡1小时, 大火煎沸, 改文火煎15分钟, 第二次加原料药物6倍量的水, 大火煎沸, 改文火 煎15分钟, 合并两次滤液, 即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干咳的中药, 其特征在于, 由以下重量计的原料药物制 成: 辽沙参18g、 炙麻黄8g、 炙杏仁12g、 枳壳12g、 炙冬花7g、 炙五味子7g、 炙杷叶7g、 炙甘草 7g、 苏叶12g、 虫退12g和芦根18g, 。
7、将上述原料药物混合在一起, 第一次加原料药物4倍量的 水浸泡1小时, 大火煎沸, 改文火煎15分钟, 第二次加原料药物6倍量的水, 大火煎沸, 改文火 煎15分钟, 合并两次滤液, 即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干咳的中药, 其特征在于, 由以下重量计的原料药物制 成: 辽沙参14g、 炙麻黄5g、 炙杏仁9g、 枳壳9g、 炙冬花5g、 炙五味子5g、 炙杷叶5g、 炙甘草5g、 苏叶9g、 虫退9g和芦根14g, 将上述原料药物混合在一起, 第一次加原料药物5倍量的水浸泡 1小时, 大火煎沸, 改文火煎15分钟, 第二次加原料药物5倍量的水, 大火煎沸, 改文火煎15分 钟, 合并两。
8、次滤液, 即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干咳的中药, 其特征在于, 由以下重量计的原料药物制 成: 辽沙参16g、 炙麻黄7g、 炙杏仁11g、 枳壳11g、 炙冬花6g、 炙五味子6g、 炙杷叶6g、 炙甘草 6g、 苏叶11g、 虫退11g和芦根16g, 将上述原料药物混合在一起, 第一次加原料药物6倍量的 水浸泡1小时, 大火煎沸, 改文火煎15分钟, 第二次加原料药物4倍量的水, 大火煎沸, 改文火 煎15分钟, 合并两次滤液, 即成。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04083663 B 2 一种治疗干咳的中药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医药, 特别是一种治疗干。
9、咳的中药。 背景技术 0002 干咳是临床肺系疾病常见症状之一, 病因复杂, 病情顽固, 治疗颇为棘手。 近年的 研究表明, 几乎所有的慢性持续性咳嗽都可做出病因学诊断, 临床上, 大多数慢性干咳属于 过敏性咳嗽, 也称为咳嗽变异性哮喘或过敏性支气管炎。 此类呼吸系统疾病错综复杂, 大多 与免疫状态有关。 现有治疗干咳的药物副作用大、 疗效低, 中医药学博大精深, 中医认为燥 邪犯肺, 肺失宣降此型常见于感染后咳嗽早期, 每年多于秋季发病。 盖肺为娇脏, 喜润而恶 燥, 喜清肃而不耐寒热。 秋季燥令, 燥邪侵犯肺系, 影响肺之宣发、 肃降功能并灼伤肺津, 遂 发是证。 临床表现为干咳无痰或痰少。
10、而黏, 伴咽干、 喉痒、 鼻燥、 口渴, 舌红少津, 苔薄白或薄 黄, 脉浮数。 治宜清肺解表, 润燥止咳。 因此, 能否用中药治疗干咳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3 针对上述情况, 为解决现有技术之缺陷, 本发明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治疗干咳的 中药, 可有效解决干咳用药的问题。 0004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方案是, 由以下重量计的原料药物制成: 辽沙参12-18g、 炙麻黄 4-8g、 炙杏仁8-12g、 枳壳8-12g、 炙冬花4-7g、 炙五味子4-7g、 炙杷叶4-7g、 炙甘草4-7g苏叶 8-12g、 虫退8-12g和芦根12-18g, 将上述原料药物混合在一起, 每次加原。
11、料药物4-6倍量的 水, 煎煮两次, 第一次先浸泡1小时, 每次先大火煎沸, 改文火煎15分钟, 合并两次滤液, 即 成。 0005 本发明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干咳无痰或少痰。 如急性气管炎早期, 气管平滑肌 痉挛, 病毒性肺炎、 支原体肺炎等各种干咳无痰的患者, 用药安全, 无毒副作用, 使用效果 好, 是治疗干咳药物上的创新。 具体实施方式 0006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07 实施例1 0008 本发明在具体实施时, 由以下重量计的原料药物制成: 辽沙参12g、 炙麻黄4g、 炙杏 仁8g、 枳壳8g、 炙冬花4g、 炙五味子4g、 炙杷叶4g、 炙。
12、甘草4g苏叶8g、 虫退8g和芦根12g, 将上 述原料药物混合在一起, 第一次加原料药物4倍量的水浸泡1小时, 大火煎沸, 改文火煎15分 钟, 第二次加原料药物5倍量的水, 大火煎沸, 改文火煎15分钟, 合并两次滤液, 即成。 0009 实施例2 0010 本发明在具体实施时, 由以下重量计的原料药物制成: 辽沙参15g、 炙麻黄6g、 炙杏 仁10g、 枳壳10g、 炙冬花6g、 炙五味子6g、 炙杷叶6g、 炙甘草6g苏叶10g、 虫退10g和芦根15g, 将上述原料药物混合在一起, 第一次加原料药物5倍量的水浸泡1小时, 大火煎沸, 改文火煎 说 明 书 1/3 页 3 CN 10。
13、4083663 B 3 15分钟, 第二次加原料药物6倍量的水, 大火煎沸, 改文火煎15分钟, 合并两次滤液, 即成。 0011 实施例3 0012 本发明在具体实施时, 由以下重量计的原料药物制成: 辽沙参18g、 炙麻黄8g、 炙杏 仁12g、 枳壳12g、 炙冬花7g、 炙五味子7g、 炙杷叶7g、 炙甘草7g苏叶12g、 虫退12g和芦根18g, 将上述原料药物混合在一起, 第一次加原料药物4倍量的水浸泡1小时, 大火煎沸, 改文火煎 15分钟, 第二次加原料药物6倍量的水, 大火煎沸, 改文火煎15分钟, 合并两次滤液, 即成。 0013 实施例4 0014 本发明在具体实施时, 。
14、由以下重量计的原料药物制成: 辽沙参14g、 炙麻黄5g、 炙杏 仁9g、 枳壳9g、 炙冬花5g、 炙五味子5g、 炙杷叶5g、 炙甘草5g苏叶9g、 虫退9g和芦根14g, 将上 述原料药物混合在一起, 第一次加原料药物5倍量的水浸泡1小时, 大火煎沸, 改文火煎15分 钟, 第二次加原料药物5倍量的水, 大火煎沸, 改文火煎15分钟, 合并两次滤液, 即成。 0015 实施例5 0016 本发明在具体实施时, 由以下重量计的原料药物制成: 辽沙参16g、 炙麻黄7g、 炙杏 仁11g、 枳壳11g、 炙冬花6g、 炙五味子6g、 炙杷叶6g、 炙甘草6g苏叶11g、 虫退11g和芦根16。
15、g, 将上述原料药物混合在一起, 第一次加原料药物6倍量的水浸泡1小时, 大火煎沸, 改文火煎 15分钟, 第二次加原料药物4倍量的水, 大火煎沸, 改文火煎15分钟, 合并两次滤液, 即成。 0017 本发明组方中, 沙参养肺益阴润燥为主药, 炙麻黄辛散而微兼苦降, 使肺气宣, 以 复肺司肃降, 平喘之要, 伍杏仁祛痰止咳平喘, 两者同助主药宣降结合; 臣以枳壳降气化痰 以健脾, 炙冬花、 炙五味子、 炙杷叶润肺敛气以平喘, 炙甘草、 苏叶、 虫退、 芦根疏风宣肺止 咳, 全方益阴养肺润燥、 止咳平喘。 上述组份科学、 合理配伍, 互相支持, 具有益阴养肺润燥、 止咳平喘的功效, 有效用于治。
16、疗干咳, 疗效好, 用药安全, 并经临床资料得到了充分证明, 有 关临床资料如下: 0018 1.临床资料 0019 1.1 一般资料 选取自2012年1月至2014年5月某中医院门诊患者100例, 随机分 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例。 其中, 治疗组女20例, 男30例; 年龄 2267(48.510.7)岁; 病 程148个月(17.810.2); 对照组女21例, 男29例; 年龄 2368(47.59.8)岁, 病程1 45(19.79.6)个月。 两组患者在性别、 年龄、 病程、 病情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 差异(0.05), 具有可比性。 0020 1.2 纳入标准: 干咳无。
17、痰患者, 同意参加实验, 签署知情同意书。 0021 1.3 排除标准:神志不清、 痴呆、 各种精神病患者, 合并支气管哮喘, 或支气管扩 张, 支气管肺癌、 或活动性肺结核, 合并有气胸、 胸腔积液、 肺栓塞者, 合并严重肝、 肾功能损 害者, 合并严重心功能不全者, 凡未按规定用药或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判断者。 0022 2.治疗方法 0023 2.1 对照组 患者均予太极急支糖浆 (重庆太极集团) , 口服, 一次2030ml, 一 日34次。 0024 2.2 治疗组 服用本发明中药, 每天2次, 早晚各1次, 每次150-200ml, 15天为1个 疗程, 1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治疗期。
18、间忌浓茶、 咖啡、 辛辣刺激食物, 治疗后观察两组疗效。 0025 3.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 治愈: 咳嗽症状消失; 显效: 咳嗽症状基本消失; 有效: 咳嗽症状减轻; 无效:治疗后咳嗽无明显改善或 说 明 书 2/3 页 4 CN 104083663 B 4 症状加重。 0026 4.统计学处理 全部数据均经SPSS10.0软件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 采用 2检验, 等级资料用Ridi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0027 5.结果 0028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 1, 由上表可知, 治疗组共 50 例: 治愈 13例, 显效 。
19、13 例, 有效 21 例, 无效 3 例, 有效率为94%; 对照组共 50 例: 治愈 10例, 显效 10 例, 有效19例, 无效 11例, 总有效率为78%。 两组疗效比较经 Ridit 分析, =3.01, P = 0.004 0.0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0029 表 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0030 组别治愈显效有效无效 治疗组 (50)1313213 对照组 (50)10101911 0031 表2 两组患者有效例数比较 0032 组别有效例数无效例数 治疗组 (50)473 对照组 (50)3911 0033 2检验计算: 0034 n=a+b+c+d=100 0035 (。
20、ad-bc)2n=(4711-339) 2100=16000000 0036 (a+b)(c+d)(a+c)(b+d)=3010000 0037 2=(ad-bc)2n/(a+b)(c+d)(a+c)(b+d)= 16000000/3010000=5.315 0038 = (2-1)(2-1) =1 0039 查 2界值表得,P0.025, 按 =0.05水准, 说明治疗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0040 6.讨论: 0041 本发明根据干咳的发病时间以及证候学特点, 针对病因进行特异性中西医辨证与 辨病相结合治疗, 取得了满意疗效。 本发明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干咳无痰或少痰, 如急性 气管炎早期, 气管平滑肌痉挛, 病毒性肺炎、 支原体肺炎等各种干咳无痰的患者, 用药安全, 无毒副作用, 使用效果好, 是治疗干咳药物上的创新, 具有实际的临床意义。 说 明 书 3/3 页 5 CN 104083663 B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