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医疗床台的支撑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用于医疗床台的支撑件.pdf(1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3234972 U (45)授权公告日 2013.10.16 CN 203234972 U *CN203234972U* (21)申请号 201320129642.2 (22)申请日 2013.03.14 A61G 13/12(2006.01) A61G 7/075(2006.01) A61G 7/057(2006.01) (73)专利权人 鼎众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 中国台湾桃园县龟山乡文化一路 75 号 (72)发明人 郭柏修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中原华和知识产权代理 有限责任公司 11019 代理人 寿宁 张华辉 (54) 实用新型名称 用于医疗床台的支撑。
2、件 (57) 摘要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用于医疗床台的支撑 件, 其包含一架体与至少一垫体, 该架体设置于一 医疗床台, 该垫体设置于该架体, 且包含一框体与 一支撑体, 该框体连接与该架体, 且该支撑体包覆 于该框体, 其特色在于以支撑体包覆框体形成的 垫体取代习知由泡棉一体成形的垫体, 提供更为 柔软具有弹性的支撑效果, 支撑体于承托患者肢 体时受力下陷的深度较习知的泡棉垫体为深, 可 增加患者肢体与垫体间接触的面积, 藉以降低局 部产生的压力, 避免患者肢体于手术或卧床期间 产生压疮或神经受损的现象。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6 页 附图 6 页 (19)中华。
3、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6页 附图6页 (10)授权公告号 CN 203234972 U CN 203234972 U *CN203234972U* 1/1 页 2 1. 一种用于医疗床台的支撑件, 其特征在于, 其包含 : 一架体 ; 以及 至少一垫体, 与该架体相连接, 并包含 : 一框体, 与该架体相连接 ; 及 一支撑体, 与该框体结合。 2.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用于医疗床台的支撑件, 其特征在于, 其中该架体进一步与一 医疗床台连接。 3.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用于医疗床台的支撑件, 其特征在于, 其中该垫体为中空。 4. 如权利要。
4、求 1 所述的用于医疗床台的支撑件, 其特征在于, 其中该框体进一步包含 至少一顶部框条与至少一底部框条, 该顶部框条设置于该框体顶部, 该底部框条设置于该 框体底部且与该顶部框条相连接。 5.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用于医疗床台的支撑件, 其特征在于, 其中该支撑体包覆该框 体。 6.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用于医疗床台的支撑件, 其特征在于, 其中该支撑体边缘至少 三点与该框体相连接。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医疗床台的支撑件, 其特征在于, 其中该支撑体具有弹性。 8.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用于医疗床台的支撑件, 其特征在于, 其中该支撑体向该垫体 中空处下陷。 权 利 要 求 书 。
5、CN 203234972 U 2 1/6 页 3 用于医疗床台的支撑件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支撑件, 其尤指一种安装于医疗床台, 以支撑体增加支 撑面积以减少肢体承受应力的用于医疗床台的支撑件。 背景技术 0002 进行全身麻醉手术时, 护理人员于患者被麻醉后需要将患者的肢体依手术部位进 行摆位, 调整患者的姿势并辅以对象支撑, 使手术部位朝上以利医师动刀, 而由于许多复杂 的手术需要较长的时间来进行, 期间患者的肢体与支撑对象或手术台接触的部位容易因为 压力造成组织受损, 受压部位受到剪力与摩擦力的作用, 会使得血管与微血管内皮细胞受 损, 长时间承受超过 25-32m。
6、mHg 的压力, 会使得血液循环受阻, 使得局部组织缺血而使得细 胞受损或死亡, 而导致压疮发生或使肌肉及神经受损, 手术后卧床恢复的期间, 需要抬高支 撑的患肢也容易因为持续承受来自支撑件的压力而受到伤害, 因此, 加装于手术台或病床 等医疗床台以支撑患者肢体的支撑件若选择可以分散并减缓压力的材质或结构, 则有助于 防止压力造成组织受损的状况。 0003 习知技术中, 此类医疗床台的支撑件多采用在一个平板上设置一块支撑物, 再以 布面包裹固定方式制作, 如中国台湾地区专利公报公告第 I301410 号 “手术辅助架” 即使用 包含形状记忆海棉垫的支撑件, 并透过增加支撑件设置数量使患者体重可。
7、分散在七个支撑 件上的方式, 避免压力对患者局部组织造成伤害, 然而, 这类一体成形的泡棉垫虽然具有足 够的强度可支撑患者体重, 但以单一支撑件而言, 分散压力的能力不足, 即使增加支撑件数 量, 还是可能在患者肢体与支撑间接触的局部组织发生损伤。 0004 请参阅图 1A 与图 1B, 习知技术中用于医疗床台的支撑件 1 包含架体 10 与垫体 12 , 架体 10 底端设置于医疗床台, 而垫体 12 设置于架体 10 顶端并承托人体, 其垫体 12 包含一板体 120 , 板体 120 上设有支撑物 122 , 并以固定件 124 包覆支撑物 122 并 将支撑物 122 固定于板体 12。
8、0 上, 目前市面上可见的支撑件, 其支撑物 122 多采用一体 成形的高密度泡棉材质, 虽然质地密实、 支撑效果良好, 然不够柔软, 压力容易集中于小面 积的接触部位, 如图 1B 中所示, 使用习知以泡棉支撑件 1 时, 患者肢体 2 仅轻微陷入垫体 12 , 与垫体 12 接触面积小 ( 标示斜线处 ), 使得压力容易集中于接近线状的接触部位, 此 外, 由图中可知, 于患者肢体 2 的 P 点位置, 将患者肢体 2 向下拉的地心引力 F1 、 沿着 患者肢体 2 弧度切线方向将患者肢体 2 往斜上方牵引的垫体表面张力 F2 以及与垫体表 面张力 F2 垂直并大致指向患者肢体 2 中心轴。
9、方向以支撑患者肢体 2 的正向力 F3 会达 到三力平衡的状态, 由于患者肢体 2 于垫体 12 表面下陷幅度小, 垫体表面张力 F2 与水 平方向夹角较小, 除了垂直分力小而仅能抵销少部分地心引力 F1 以外, 其水平分力更需要 正向力 F3 的水平分力来加以抵销, 而使得正向力 F3 必须要有较大的垂直分力以抗衡大 部分的地心引力 F1 , 并且要有足够的水平分力以抗衡垫体表面张力 F2 , 因而造成正向力 F3 较大, 使得患者肢体 2 的 P 点必须承受较大的压力, 而容易在受压部位产生组织受损 的副作用。 说 明 书 CN 203234972 U 3 2/6 页 4 0005 由于习。
10、知使用泡棉垫的医疗床台支撑件分散与减缓压力的效果不佳, 因此也有厂 商开发出具有减压效果的垫体, 如中国台湾地区专利公报公告第 M253338 号 “医疗用手术 减压床垫改良结构” , 即于泡棉支撑体上加设一层以膜状材质包覆的凝胶, 利用凝胶的流动 性分散压力, 舒缓患者肢体与支撑件间接触的局部承受的压力, 而可以避免前述习知技术 的缺点, 然而, 加设凝胶不仅提高制作成本, 长期使用或受力冲击都可能使得包覆凝胶的膜 状材质破裂, 使得凝胶漏出, 因此并非最理想的支撑件设计。 0006 有鉴于此, 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人构思一种用于医疗床台的支撑件, 可安装于 手术台或病床等医疗床台周缘, 以。
11、支撑患者肢体, 其利用刚性的架体与框体提供承受患者 肢体重量所需的支撑力, 并利用具有弹性的支撑体包覆于框体外部, 而形成与患者肢体接 触的垫体部位, 由于垫体内部中空, 支撑体受力下陷的深度不会如习知技术中的垫体受到 下方泡棉材质的体积限制, 而且本实用新型可藉由调整支撑体包覆于框体的松紧张力, 而 提供不同的弹性范围, 可配合不同的患部调整以达到最佳支撑效果, 适用性很广, 与加入凝 胶的减压垫体相比, 制作成本较低, 也可避免膜状材质破裂造成凝胶外漏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7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 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医疗床台的支撑件, 以支撑体包覆框 体形成的垫体承托患者肢体, 扩。
12、大与患者肢体接触的面积并降低患者肢体局部所承受的压 力, 避免患者于手术或卧床期间产生压疮或神经受损的现象。 0008 为了达到上述所指称的各目的与功效, 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用于医疗床台的支 撑件, 其包含一架体与至少一垫体, 该垫体与该架体相连接, 且包含一框体与一支撑体, 该 框体与该架体相连接, 且该支撑体结合于该框体。 0009 其中, 该架体与该框体具有刚性, 可支撑患者体重, 该框体可提供该垫体外型的基 础, 该支撑体具有弹性, 可以包覆该框体或以该支撑体边缘至少三点与该框体相连接的方 式与该框体结合, 而可形成中空的该垫体, 该支撑体承受患者肢体重量而下陷, 并以其张力 于下陷。
13、处产生向上拉提的拉力, 以弹性地承托患者肢体, 由于其受力下陷可扩大与患者肢 体接触的面积, 而可分散患者肢体与该垫体接触的局部所承受的压力, 避免患者于手术或 卧床期间产生皮肤、 肌肉或神经等组织受损的副作用。 0010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用于医疗床台的支撑件, 以具有 弹性的一支撑体包覆一框体形成一垫体, 并将该垫体设置于一架体, 以固定于一医疗床台, 支撑患者肢体, 该支撑体包覆该框体的结构可提供较佳的弹性支撑, 该支撑体于承托患者 肢体时受力下陷的幅度较大而可使患者肢体与该支撑体间接触的面积增加, 达到分散并减 缓压力的效果, 而可避免患者肢体的组织受损。 。
14、附图说明 0011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中 : 0012 图 1A : 其为习知技术的外观示意图 ; 0013 图 1B : 其为习知技术的使用状态剖面示意图 ; 0014 图 2A : 其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外观示意图 ; 0015 图 2B : 其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剖面示意图 ; 说 明 书 CN 203234972 U 4 3/6 页 5 0016 图 3 : 其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较佳实施例的外观示意图 ; 及 0017 图 4 : 其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较佳实施例的外观示意图。 0018 【图号对照说明】 0019 1 用于医疗床台的支。
15、撑件 ( 习知技术 ) 10 架体 ( 习知技术 ) 0020 12 垫体 ( 习知技术 ) 120 板体 ( 习知技术 ) 0021 122 支撑物 ( 习知技术 ) 124 固定件 ( 习知技术 ) 0022 2 患者肢体 F1 地心引力 0023 F2 垫体表面张力 F3 正向力 0024 P P 点 1 用于医疗床台的支撑件 0025 10 架体 12 垫体 0026 120 框体 1200 顶部框条 0027 1202 底部框条 122 支撑体 0028 2 患者肢体 F1 地心引力 0029 F2 支撑体表面张力 F3 正向力 0030 P P 点 具体实施方式 0031 为使对本。
16、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及所达成的功效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与认识, 用以较 佳的实施例及附图配合详细的说明, 说明如下 : 0032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用于医疗床台的支撑件, 设置于医疗床台以支撑患者肢体, 其 特色在于 : 以支撑体包覆框体形成的垫体取代习知由泡棉等材质一体成形的垫体, 而可兼 顾支撑的强度与弹性的支撑效果, 支撑体于承托患者肢体时受力下陷的深度较习知的泡棉 垫体为深, 可增加患者肢体与垫体间接触的面积, 藉以降低局部产生的压力, 避免患者肢体 于手术或卧床期间产生组织因压力受损的现象。 0033 首先请一并参阅图 2A 与图 2B, 其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外观示意图与使用 状态剖面。
17、示意图 ; 如图 2A 所示, 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医疗床台的支撑件 1 包含一架体 10 与 一垫体 12, 该架体 10 可设置于一医疗床台 ( 图中未显示 ), 该垫体 12 与该架体 10 相连接, 该垫体 12 并包含一框体 120 与一支撑体 122, 该框体 120 与该架体 10 相连接, 且该支撑体 122包覆于该框体120, 本实施例中, 该架体10的底端与该医疗床台相连接且顶端与该垫体 12 相连接, 该框体 120 略呈一倒置的六面斜梯体, 该支撑体 122 具有弹性。 0034 该架体10以刚性材质制作, 用以支撑患者肢体的重量, 该架体10的末端可如图所 示, 为杆状钝。
18、端, 而藉由插入该医疗床台边缘设置的圆柱状中空孔洞而设置于该医疗床台, 或者, 该架体 10 的末端可进一步包含一杆体与一座体, 该座体可呈倒 U 字型或侧倒的 U 字 型, 而由上方或侧边搭设于该医疗床台的横杆, 并锁入螺丝等组件使其紧迫固定, 此外该架 体 10 的长度与角度会影响患者肢体抬升的高度与方向, 故该杆体亦可为一伸缩杆体, 而可 调整患者肢体垫高的高度, 或该杆体与该座体间以枢接或万向轴方式连接, 以调整该架体 架设的角度。 0035 该垫体 12 则用以承托患者肢体, 该框体 120 与该架体 10 同为刚性材质, 以支撑患 者肢体并维持该垫体 12 的外型, 该框体 120。
19、 的外型依所承托的肢体部位设计, 若为四肢则 说 明 书 CN 203234972 U 5 4/6 页 6 呈现如图中所示的长形倒斜梯体, 若用以承托头部, 则可设计为扁平的圆柱体或接近枕头 造型的带弧面长方体 ( 如图 4 所示 ), 若用以承托面部, 则可设计为完全闭合或有开口的圈 状体, 设计该框体 120 时需考虑患者肢体摆置于上时所跨越的部位必须下陷, 而不可出现 凸起的框条, 否则凸起处将承受大部分的患者肢体重量, 而患者肢体与凸起处接触的部位 即容易出现压疮, 本实施例用以承托患者的手臂, 该框体 120 可进一步包含至少一顶部框 条1200与至少一底部框条1202, 本实施例中。
20、, 该框体120包含二个顶部框条1200与三个底 部框条 1202, 该些顶部框条 1200 间相互平行并设置于该框体 120 顶部, 该些底部框条 1202 呈 U 字型并设置于该框体 120 底部, 且该些顶部框条 1200 间以该些底部框条 1202 相连接, 其中位于该框体 120 两侧的该二底部框条 1202 往位于该框体 120 中央的该底部框条 1202 倾斜, 而使该框体 120 呈倒置的六面斜梯体状, 患者手臂沿图中左上至右下的方向摆置于 该垫体 12, 位于该些顶部框条 1200 之间, 另, 依不同肢体部位于手术摆位或术后支撑的用 途, 应调整该垫体 12 的角度, 以提。
21、供所需的支撑效果, 故该框体 120 与该架体 10 间可以枢 接或万向轴方式连接, 以调整该框体 120 与该架体 10 间的角度。 0036 该支撑体 122 包覆该框体 120 而成为中空的该垫体 12, 如图 2B 所示, 当患者肢体 2 摆置于该垫体 12 上时, 该支撑体 122 向该垫体 12 中空处下陷, 由于该垫体 12 内部中空, 该支撑体 122 向下陷入的深度不会受到其它物质的阻碍, 而可陷入得较深, 连带使得该支 撑体 122 与患者肢体 2 表面接触面积加大 ( 标示斜线处 ), 使得压力分散至面状的接触部 位, 患者肢体 2 单位面积承受的压力减少, 而可达到较为。
22、柔软且有弹性的支撑效果, 降低患 者肢体发生压疮或神经受损的机会。该支撑体 122 亦可以其边缘的至少三点与该框体 120 相连接而结合于该框体 120。 0037 从患者肢体2局部受力平衡的角度分析 : 以患者肢体2上标示P点的局部为例, 作 用于该处的三力包含地心引力 F1、 支撑体表面张力 F2 以及正向力 F3 达成平衡而使 P 点静 止于图中标示的位置, 其中地心引力F1由地球重力场产生, 将P点向下拉 ; 支撑体表面张力 F2是由于该支撑体122受力发生形变而产生, 支撑体表面张力F2沿着P点处弧度切线方向 ( 指向该框体 120) 作用, 将 P 点处往斜上方牵引 ; 正向力 F。
23、3 是 P 点处患者肢体 2 重量对该 支撑体 122 施力产生的反作用力, 其与 P 点处弧度切线方向 ( 即支撑体表面张力 F2 作用方 向 ) 垂直并大致指向患者肢体 2 的中心轴方向, 正向力 F3 是主要向上支撑 P 点的作用力, 然而也是对 P 点产生压迫、 造成压疮可能发生的作用力。 0038 由于上述地心引力 F1、 支撑体表面张力 F2 以及正向力 F3 三者会达到静力平衡的 状态, 本实施例中患者肢体 2 向下陷入该支撑体 122 构成的该垫体 12 表面的幅度较大, 支 撑体表面张力F2与水平方向夹角较大, 使其可用以抵销地心引力F1的垂直分力较大, 提供 较大的支撑效果。
24、, 使得正向力F3的垂直分力可以较小, 即可由向上的支撑体表面张力F2的 垂直分力与正向力 F3 的水平分力以及向下的地心引力 F1 达到垂直方向的力平衡, 且由支 撑体表面张力 F2 提供的支撑不会压迫患者肢体 2, 因而不会造成 P 点处产生压疮, 此外, 支 撑体表面张力 F2 与水平方向夹角较大也会使得支撑体表面张力 F2 的水平分力较小, 正向 力 F3 也仅需要较小的水平分力, 即可由向右的支撑体表面张力 F2 的水平分力与向左的正 向力F3的水平分力达到水平方向的力平衡, 综合较小的正向力F3的垂直分力与水平分力, 正向力 F3 较小, 使得患者肢体 2 的 P 点受力较小, 而。
25、不容易在受压部位产生压疮或神经受 损的副作用。 说 明 书 CN 203234972 U 6 5/6 页 7 0039 该支撑体 122 除了于受到患者肢体 2 的重量下压形变时会产生支撑体表面张力 F2, 事实上, 制作该垫体 12 时会将包覆于该框体 120 的该支撑体 122 略为拉紧, 而形成支撑 体初始张力F0, 支撑体初始张力F0与后续受患者肢体重量压陷时该支撑体122形变加大而 产生的力加总即为前述的支撑体表面张力F2, 支撑体表面张力F2由该支撑体122的弹性系 数与形变的幅度决定, 该支撑体 122 形变的幅度受其本身材质与结构所限制, 支撑体表面 张力 F2 也因此有其限度。
26、范围, 超过后该支撑体 122 即破裂或严重形变而无法回复原状, 因 此该支撑体 122 的材质与结构以及支撑体初始张力 F0 的大小可影响该支撑体 122 受患者 肢体 2 重量下压后可形变的幅度以及可承受的重量范围, 该支撑体 122 包覆于该框体 120 的支撑体初始张力F0越大, 可受患者肢体2重量下压的幅度越小, 可承受的重量也越小, 该 支撑体 122 包覆于该框体 120 的支撑体初始张力 F0 越小, 受患者肢体 2 重量下压的幅度越 大, 可承受的重量也越大, 故应配合所适用的支撑部位调整该支撑体 122 的支撑体初始张 力 F0, 避免支撑体初始张力 F0 过大而使该支撑体。
27、 122 与患者肢体 2 接触的面积过小, 压迫 患者肢体 2 而造成压疮或伤害神经, 也需避免支撑体初始张力 F0 过小而于承受患者肢体 2 重量后形变程度过大而超出该框体 120 所构成的空间范围, 以达到最佳支撑效果。 0040 由本实施例可知, 本实用新型透过该架体10与该框体120提供患者肢体良好的支 撑力, 并透过该支撑体 122 增加与患者肢体接触面积, 而减少患者肢体局部受到的压力, 避 免患者肢体局部因承受压力而产生组织受损的状况。 0041 请参阅图 3, 其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外观示意图 ; 如图所示, 其与第一实施 例的主要差别在于其用于支撑患者腿部, 故该框体 1。
28、20 的宽度较宽, 该框体 120 可进一步 包含二个顶部框条 1200 与二个底部框条 1202, 该些顶部框条 1200 皆呈一端较高而另一端 较低的倾斜状, 且该些顶部框条 1200 间相互平行并设置于该框体 120 顶部, 该些底部框条 1202 呈 U 字型并设置于该框体 120 底部, 该些顶部框条 1200 间以该些底部框条 1202 相连 接, 患者腿部沿图中左上至右下的方向摆置于该支撑体 122 的上, 而向下陷入该垫体 12 中 空的空间, 而使该支撑体 122 可提供接触面积较大且压力较低的支撑, 其余组件的设置与 功能类似于第一实施例, 请参考第一实施例。 0042 请。
29、参阅图 4, 其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外观示意图 ; 如图所示, 其与第一实施 例的主要差别在于其用于支撑患者头部, 故架体 10 较短, 该框体 120 的外型略呈带弧面的 长方体, 其可进一步包含二个顶部框条1200与三个底部框条1202, 该些顶部框条1200呈向 上凸起的圆弧状且分别向该框体120的外侧倾斜, 该些顶部框条1200间相互平行并设置于 该框体 120 顶部, 而该些底部框条 1202 设置于该框体 120 底部, 且该些顶部框条 1200 间以 该些底部框条 1202 相连接, 其中位于该框体 120 中央的该底部框条呈 U 字型且两端分别连 接于该些顶部框条 1200。
30、 的圆弧最高点, 位于该框体 120 两侧的该些底部框条 1202 两端则 分别连接于该些顶部框条1200的圆弧最低点, 该些顶部框条1200位于患者头部两侧, 而其 中一个位于两侧的底部框条 1202 可供患者的颈部越过, 由于该支撑体 122 的设置, 患者颈 部不会直接接触该框体 120, 使得该框体 120 不会对患者颈部产生压迫, 而患者头部略为向 下陷入该垫体 12 中空的空间, 使得该支撑体 122 可提供接触面积较大且压力较低的支撑, 其余组件的设置与功能同样类似于第一实施例, 请参考第一实施例的叙述。 0043 综上所述,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用于医疗床台的支撑件, 以具有弹性的。
31、一支撑体包 覆一框体形成一垫体, 并将该垫体设置于一架体, 以固定于一医疗床台, 支撑患者肢体, 该 说 明 书 CN 203234972 U 7 6/6 页 8 支撑体包覆该框体的结构可提供较佳的弹性支撑, 该支撑体于承托患者肢体时受力下陷的 幅度较大而可使患者肢体与该支撑体间接触的面积增加, 达到分散并减缓压力的效果, 而 可避免患者肢体的组织受损。 0044 应当理解的是, 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 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 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说 明 书 CN 203234972 U 8 1/6 页 9 图 1A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3234972 U 9 2/6 页 10 图 1B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3234972 U 10 3/6 页 11 图 2A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3234972 U 11 4/6 页 12 图 2B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3234972 U 12 5/6 页 13 图 3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3234972 U 13 6/6 页 14 图 4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3234972 U 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