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无障碍通勤车.pdf

上传人:bo****18 文档编号:8276664 上传时间:2020-03-10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369.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710174446.X

申请日:

20170322

公开号:

CN108618906A

公开日:

20181009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审查中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1G5/04,A61G5/10

主分类号:

A61G5/04,A61G5/10

申请人:

昆山速拓车辆科技有限公司

发明人:

徐一鸣,潘桢

地址:

215300 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玉山镇祖冲之南路1699号综合楼北楼406、407室

优先权:

CN201710174446A

专利代理机构:

苏州携智汇佳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

路阳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残疾人无障碍通勤车,包括车架、安装在所述车架底部的底板、与所述车架的前端相组合固定的转向装置、安装在所述车架上的转轮以及固定安装在所述车架与所述底板之间的控制装置,其中所述车架的左右两侧还设有减振机构;所述车架还包括位于其中一侧的减振机构的下方、且连接车架和折叠部的电动连接装置;所述电动连接装置包括连接支撑部和所述折叠部的连动杆,以及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连动杆上、且位于所述连接杆下方的电动推拉杆。本发明的残疾人无障碍通勤车可有效简化现有残疾人电动车的操作过程,提高残障人士的出行体验,提升残疾人无障碍通勤车安全性。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残疾人无障碍通勤车,包括:车架,所述车架包括支撑部及上摇臂,所述上摇臂位于所述支撑部的上方且可旋转式开启,以供限位收容轮椅;底板,所述底板安装在所述车架的底部,且所述底板包括供放置轮椅的固定部及与所述固定部相连的折叠部;转向装置,所述转向装置与所述车架前端相组合固定,所述转向装置包括转向把手及转向机构;转轮,所述转轮包括安装在所述车架前侧的前轮以及安装在所述车架后侧的两后轮,所述前轮与所述转向机构相连;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包括遥控装置及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固定安装在所述车架与所述底板之间,所述控制模块包括供电模块及传感器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的左右两侧还设有减振机构;所述车架还包括位于其中一侧的减振机构的下方、且连接所述车架和所述折叠部的电动连接装置;所述电动连接装置包括连接所述支撑部和所述折叠部的连动杆,以及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连动杆上且位于所述连接杆下方的电动推拉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残疾人无障碍通勤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摇臂与所述支撑部经三角摇臂连杆相连,所述三角摇臂连杆通过转轴固定在所述支撑部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残疾人无障碍通勤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三角摇臂连杆的一端与所述上摇臂相连,另一端与所述连动杆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残疾人无障碍通勤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和所述折叠部通过转轴相连,所述折叠部左右两侧还设置有侧挡板,所述连动杆固定在所述侧挡板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残疾人无障碍通勤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挡板的上边缘还设有向外侧翻折的翼部,所述翼部的外壁面与所述侧挡板的外壁面之间呈钝角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残疾人无障碍通勤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机构包括减振器和连杆,所述减振器的一端与所述上摇臂转轴相连、另一端通过连杆与所述后轮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残疾人无障碍通勤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上还设置有扶手。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残疾人无障碍通勤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部的尾部设有卡持部,所述卡持部可在所述上摇臂闭合时卡持在所述上摇臂上,防止所述折叠部脱落。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残疾人无障碍通勤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在与轮椅轮胎接触的位置处还铺设有防滑层。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残疾人无障碍通勤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与所述三角摇臂连杆的连接转轴的内侧还设置有限位装置,以限位收容轮椅。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动车,尤其涉及一种方便残障人士驾驶的无障碍通勤车。

背景技术

随着各类交通工具的不断增多及社会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由疾病、事故及各类灾害引起的下肢残障人数越来越多,因此如何帮助解决残障人士的出行问题成为社会生活的重点之一。

现有的供残障人士驾驶的可容纳轮椅电动三轮车,通常是由车架、升降底板、开启部及连接杠杆等结构组成,其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残障人士出行困难的问题,但实际上,由于现有的可容纳轮椅电动三轮车多是通过残障人员手动控制可容纳轮椅电动三轮车的开启和闭合,使得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偶尔的操作不同步,造成轮椅进入可容纳轮椅电动三轮车的过程不同步,卡塞在可容纳轮椅电动三轮车的进口位置;同时,由于杠杆机械机构的大量使用,各连接组件之间的配合常有卡顿发生,使得人力控制可容纳轮椅电动三轮车的开启和闭合费时费力,影响残障人士的出行效率。

此外,现有的可容纳轮椅电动三轮车的卡持机构多需人工固定,使得残障人士在使用可容纳轮椅电动三轮车的同时需反身锁紧卡持机构,使得现有的可容纳轮椅电动三轮车操作过程繁琐,降低可容纳轮椅电动三轮车的用户体验,使得现有可容纳轮椅电动三轮车并不能达到实际理想的要求。

有鉴于此,确有必要对现有的可容纳轮椅电动三轮车进行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残疾人无障碍通勤车,该残疾人无障碍通勤车可有效简化现有残疾人电动车的操作过程,提高残障人士的出行体验,提升残疾人无障碍通勤车安全性。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残疾人无障碍通勤车,包括车架,所述车架包括支撑部及上摇臂,所述上摇臂位于所述支撑部的上方且可旋转式开启,以供限位收容轮椅;底板,所述底板安装在所述车架的底部,且所述底板包括供放置轮椅的固定部及与所述固定部相连的折叠部;转向装置,所述转向装置与所述车架前端相组合固定,所述转向装置包括转向把手及转向机构;转轮,所述转轮包括安装在所述车架前侧的前轮以及安装在所述车架后侧的两后轮,所述前轮与所述转向机构相连;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包括遥控装置及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固定安装在所述车架与所述底板之间,所述控制模块包括供电模块及传感器模块;其中,所述车架的左右两侧还设有减振机构;所述车架还包括位于其中一侧的减振机构的下方、且连接所述车架和所述折叠部的电动连接装置;所述电动连接装置包括连接所述支撑部和所述折叠部的连动杆,以及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连动杆上且位于所述连接杆下方的电动推拉杆。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摇臂与所述支撑部经三角摇臂连杆相连,所述三角摇臂连杆通过转轴固定在所述支撑部上。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三角摇臂连杆的一端与所述上摇臂相连,另一端与所述连动杆相连。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部和所述折叠部通过转轴相连,所述折叠部左右两侧还设置有侧挡板,所述连动杆固定在所述侧挡板上。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侧挡板的上边缘还设有向外侧翻折的翼部,所述翼部的外壁面与所述侧挡板的外壁面之间呈钝角设置。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减振机构包括减振器和连杆,所述减振器的一端与所述上摇臂转轴相连、另一端通过连杆与所述后轮相连。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杆上还设置有扶手。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折叠部的尾部设有卡持部,所述卡持部可在所述上摇臂闭合时卡持在所述上摇臂上,防止所述折叠部脱落。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底板在与轮椅轮胎接触的位置处还铺设有防滑层。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部与所述三角摇臂连杆的连接转轴的内侧还设置有限位装置,以限位收容轮椅。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的残疾人无障碍通勤车,通过对残疾人无障碍通勤车的车架的连接机构进行设置,使上摇臂可在遥控操作下直接开启和关闭,从而提高了残疾人无障碍通勤车的使用性能,提升了残障人士的出行体验,同时,通过设置减振机构减少所述残疾人无障碍通勤车在行驶过程中的大幅度颠簸,提升所述残疾人无障碍通勤车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残疾人无障碍通勤车与轮椅配合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残疾人无障碍通勤车上摇臂开启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残疾人无障碍通勤车上摇臂闭合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残疾人无障碍通勤车100。所述残疾人无障碍通勤车100包括车架1、安装在所述车架1底部的底板2、与所述车架1的前端相组合固定的转向装置3、安装在所述车架1上的转轮4以及固定安装在所述车架1与所述底板2之间的控制装置5。

所述车架1与所述底板2共同构成用于收容轮椅200的收容部10。所述车架1包括支撑部11和与所述支撑部11转轴相连的上摇臂12,所述上摇臂12固定安装在所述支撑部11的上方,以上下开启供轮椅200进入所述收容部10。具体来讲,所述上摇臂12与所述支撑部11经三角摇臂连杆111相连,其中,所述三角摇臂连杆111通过转轴固定在所述支撑部11上。

所述支撑部11与所述三角摇臂连杆111的连接转轴的内侧还对应设有限位装置112,如此设置可将所述轮椅200限位在所述限位装置112的位置处,防止残障人士因视角受限发生磕碰;同时,可将轮椅200固定在所述限位装置112上,防止在行驶过程中轮椅200发生滑落或向后翻倒。

所述车架1的两侧还设有减振机构13,所述减振机构13包括减振器131以及与所述减振器131转轴相连的连杆132。所述车架1还设有位于其中一侧的减振机构13的下方、且连接所述车架1和所述底板2的电动连接装置14,所述电动连接装置14包括连接所述支撑部11与所述底板2的连动杆141,以及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连动杆141、且位于所述连动杆141下方的电动推拉杆142;具体来讲,所述连动杆141的一端与所述三角摇臂连杆111相连,以在所述电动推拉杆142拉伸的过程中,通过所述连动杆141带动所述三角摇臂连杆111转动,进一步控制所述上摇臂12的开启及关闭。

所述连杆132上还设有扶手1321,如此设置,可方便残障人士在使用轮椅200进入所述残疾人无障碍通勤车100时,通过拉拽所述扶手1321迅速进入所述收容部10内,提升所述残疾人无障碍通勤车100的实用性能。

所述底板2包括供放置所述轮椅200的固定部21以及与所述固定部21转轴相连的折叠部22,所述折叠部22的左右两侧还设置有侧挡板221,所述连动杆141固定在所述侧挡板221上,且所述侧挡板221的上边缘还设有向外翻折的翼部222,所述翼部222的外壁面与所述侧挡板221的外壁面之间呈钝角设置,如此设置,可有效阻隔所述残疾人无障碍通勤车100在运行过程中带起的污水及灰尘。

所述折叠部22的尾部还设有卡持部223,所述卡持部223可在所述上摇臂12闭合的同时,卡持在所述上摇臂12上,一方面可防止所述残疾人无障碍通勤车100在行驶过程中,所述折叠部22的脱落;另一方面,可防止所述折叠部22过度折叠,与所述轮椅200发生磕碰。

所述底板2在与所述轮椅200的轮胎接触的位置处还铺设有防滑层(未图示),所述防滑层的宽度大于所述轮椅200的轮胎的宽度,如此设置,可增大所述轮椅200的轮胎与所述防滑层之间的摩擦力,防止所述轮椅200在驶入所述收容部10时向后滑落。

所述转向装置3组合固定在所述车架1的支撑部11的前端。所述转向装置3包括转向把手31及与所述转向把手31连接使用的转向机构32。

所述转轮4包括安装在所述车架1的支撑部11前侧的前轮41,以及安装在所述支撑部11后侧的两后轮42。所述前轮41与所述转向机构32相连,以改变所述残疾人无障碍通勤车100的行驶方向;所述后轮42与所述减振机构13相连,具体来讲,所述减振器131的一端与所述上摇臂12转轴相连、另一端通过所述连杆132与所述后轮42相连,以减少所述残疾人无障碍通勤车100在行驶过程中的颠簸情况。

所述控制装置5包括遥控装置(未图示)及控制模块51,所述控制模块51固定安装在所述车架1与所述底板2之间。所述控制模块51包括供电模块(未图示)及传感器模块(未图示)。具体来讲,所述控制模块51收容在所述支撑部11与所述固定部21的前端,所述供电模块用以提供所述残疾人无障碍通勤车100所需的电力;所述传感器模块用以接收所述遥控装置发射的信号,并将所述信号传递给所述电动推拉杆142上,进一步控制所述上摇臂12及所述折叠部22的开启及关闭。

在使用本发明的残疾人无障碍通勤车100时,首先,通过所述遥控装置控制所述电动推拉杆142工作,所述电动推拉杆142控制所述连动杆141的移动,进一步拉动所述三角摇臂连杆111发生转动,从而达到同时开启所述上摇臂12及放下所述折叠部22的目的。然后,待所述上摇臂12完全开启,所述折叠部22的尾部与地面接触,残障人士可控制所述轮椅200进入所述收容部10内,在轮椅200位置到达所述限位装置112的位置处时,可停止轮椅200的前进,并可将所述轮椅200固定在所述限位装置112上,以防止在行驶过程中轮椅200发生滑动;最后,可再次通过所述遥控装置进一步控制所述上摇臂12以及所述折叠部22的闭合,在闭合过程中所述卡持部223卡持在所述上摇臂12上,此时,残障人士可坐在轮椅200直接控制所述残疾人无障碍通勤车100的行驶。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残疾人无障碍通勤车100,一方面通过设置电动连接装置14,采用遥控手段控制所述上摇臂12及折叠部22的开启与关闭,减化所述残疾人无障碍通勤车100的使用过程,提升所述残疾人无障碍通勤车100的实用性;另一方面,通过设置减振机构12减少所述残疾人无障碍通勤车100在行驶过程中的大幅度颠簸,提升所述残疾人无障碍通勤车100的安全性。同时,所述防滑层及所述限位装置112的设置,也进一步提升了所述残疾人无障碍通勤车100的安全性。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残疾人无障碍通勤车.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残疾人无障碍通勤车.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残疾人无障碍通勤车.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残疾人无障碍通勤车.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残疾人无障碍通勤车.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710174446.X (22)申请日 2017.03.22 (71)申请人 昆山速拓车辆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 215300 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玉山镇 祖冲之南路1699号综合楼北楼406、 407室 (72)发明人 徐一鸣 潘桢 (74)专利代理机构 苏州携智汇佳专利代理事务 所(普通合伙) 32278 代理人 路阳 (51)Int.Cl. A61G 5/04(2013.01) A61G 5/10(2006.01) (54)发明名称 残疾人无障碍通勤车 (57)摘要 本发明。

2、提供了一种残疾人无障碍通勤车, 包 括车架、 安装在所述车架底部的底板、 与所述车 架的前端相组合固定的转向装置、 安装在所述车 架上的转轮以及固定安装在所述车架与所述底 板之间的控制装置, 其中所述车架的左右两侧还 设有减振机构; 所述车架还包括位于其中一侧的 减振机构的下方、 且连接车架和折叠部的电动连 接装置; 所述电动连接装置包括连接支撑部和所 述折叠部的连动杆, 以及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连 动杆上、 且位于所述连接杆下方的电动推拉杆。 本发明的残疾人无障碍通勤车可有效简化现有 残疾人电动车的操作过程, 提高残障人士的出行 体验, 提升残疾人无障碍通勤车安全性。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

3、页 附图3页 CN 108618906 A 2018.10.09 CN 108618906 A 1.一种残疾人无障碍通勤车, 包括: 车架, 所述车架包括支撑部及上摇臂, 所述上摇臂位于所述支撑部的上方且可旋转式 开启, 以供限位收容轮椅; 底板, 所述底板安装在所述车架的底部, 且所述底板包括供放置轮椅的固定部及与所 述固定部相连的折叠部; 转向装置, 所述转向装置与所述车架前端相组合固定, 所述转向装置包括转向把手及 转向机构; 转轮, 所述转轮包括安装在所述车架前侧的前轮以及安装在所述车架后侧的两后轮, 所述前轮与所述转向机构相连; 控制装置, 所述控制装置包括遥控装置及控制模块, 所述。

4、控制模块固定安装在所述车 架与所述底板之间, 所述控制模块包括供电模块及传感器模块; 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架的左右两侧还设有减振机构; 所述车架还包括位于其中一侧的 减振机构的下方、 且连接所述车架和所述折叠部的电动连接装置; 所述电动连接装置包括 连接所述支撑部和所述折叠部的连动杆, 以及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连动杆上且位于所述连 接杆下方的电动推拉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残疾人无障碍通勤车,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摇臂与所述支撑部 经三角摇臂连杆相连, 所述三角摇臂连杆通过转轴固定在所述支撑部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残疾人无障碍通勤车,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三角摇臂连杆的一端 与所述上。

5、摇臂相连, 另一端与所述连动杆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残疾人无障碍通勤车, 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部和所述折叠部 通过转轴相连, 所述折叠部左右两侧还设置有侧挡板, 所述连动杆固定在所述侧挡板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残疾人无障碍通勤车, 其特征在于: 所述侧挡板的上边缘还设 有向外侧翻折的翼部, 所述翼部的外壁面与所述侧挡板的外壁面之间呈钝角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残疾人无障碍通勤车, 其特征在于: 所述减振机构包括减振器 和连杆, 所述减振器的一端与所述上摇臂转轴相连、 另一端通过连杆与所述后轮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残疾人无障碍通勤车, 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杆。

6、上还设置有扶 手。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残疾人无障碍通勤车, 其特征在于: 所述折叠部的尾部设有卡 持部, 所述卡持部可在所述上摇臂闭合时卡持在所述上摇臂上, 防止所述折叠部脱落。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残疾人无障碍通勤车, 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板在与轮椅轮胎接 触的位置处还铺设有防滑层。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残疾人无障碍通勤车, 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部与所述三角 摇臂连杆的连接转轴的内侧还设置有限位装置, 以限位收容轮椅。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08618906 A 2 残疾人无障碍通勤车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动车, 尤其涉及一种方便残障人。

7、士驾驶的无障碍通勤车。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各类交通工具的不断增多及社会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由疾病、 事故及各 类灾害引起的下肢残障人数越来越多, 因此如何帮助解决残障人士的出行问题成为社会生 活的重点之一。 0003 现有的供残障人士驾驶的可容纳轮椅电动三轮车, 通常是由车架、 升降底板、 开启 部及连接杠杆等结构组成, 其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残障人士出行困难的问题, 但实际上, 由 于现有的可容纳轮椅电动三轮车多是通过残障人员手动控制可容纳轮椅电动三轮车的开 启和闭合, 使得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偶尔的操作不同步, 造成轮椅进入可容纳轮椅电动三轮 车的过程不同步, 卡塞在可容纳轮椅电动三轮。

8、车的进口位置; 同时, 由于杠杆机械机构的大 量使用, 各连接组件之间的配合常有卡顿发生, 使得人力控制可容纳轮椅电动三轮车的开 启和闭合费时费力, 影响残障人士的出行效率。 0004 此外, 现有的可容纳轮椅电动三轮车的卡持机构多需人工固定, 使得残障人士在 使用可容纳轮椅电动三轮车的同时需反身锁紧卡持机构, 使得现有的可容纳轮椅电动三轮 车操作过程繁琐, 降低可容纳轮椅电动三轮车的用户体验, 使得现有可容纳轮椅电动三轮 车并不能达到实际理想的要求。 0005 有鉴于此, 确有必要对现有的可容纳轮椅电动三轮车进行改进, 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0006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残疾人无障。

9、碍通勤车, 该残疾人无障碍通勤车可有效 简化现有残疾人电动车的操作过程, 提高残障人士的出行体验, 提升残疾人无障碍通勤车 安全性。 0007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残疾人无障碍通勤车, 包括车架, 所述车 架包括支撑部及上摇臂, 所述上摇臂位于所述支撑部的上方且可旋转式开启, 以供限位收 容轮椅; 底板, 所述底板安装在所述车架的底部, 且所述底板包括供放置轮椅的固定部及与 所述固定部相连的折叠部; 转向装置, 所述转向装置与所述车架前端相组合固定, 所述转向 装置包括转向把手及转向机构; 转轮, 所述转轮包括安装在所述车架前侧的前轮以及安装 在所述车架后侧的两后轮, 所述前。

10、轮与所述转向机构相连; 控制装置, 所述控制装置包括遥 控装置及控制模块, 所述控制模块固定安装在所述车架与所述底板之间, 所述控制模块包 括供电模块及传感器模块; 其中, 所述车架的左右两侧还设有减振机构; 所述车架还包括位 于其中一侧的减振机构的下方、 且连接所述车架和所述折叠部的电动连接装置; 所述电动 连接装置包括连接所述支撑部和所述折叠部的连动杆, 以及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连动杆上 且位于所述连接杆下方的电动推拉杆。 0008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上摇臂与所述支撑部经三角摇臂连杆相连, 所述 说 明 书 1/4 页 3 CN 108618906 A 3 三角摇臂连杆通过转轴固。

11、定在所述支撑部上。 0009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三角摇臂连杆的一端与所述上摇臂相连, 另一端 与所述连动杆相连。 0010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固定部和所述折叠部通过转轴相连, 所述折叠部 左右两侧还设置有侧挡板, 所述连动杆固定在所述侧挡板上。 0011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侧挡板的上边缘还设有向外侧翻折的翼部, 所述 翼部的外壁面与所述侧挡板的外壁面之间呈钝角设置。 0012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减振机构包括减振器和连杆, 所述减振器的一端 与所述上摇臂转轴相连、 另一端通过连杆与所述后轮相连。 0013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连杆上还设置。

12、有扶手。 0014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折叠部的尾部设有卡持部, 所述卡持部可在所述 上摇臂闭合时卡持在所述上摇臂上, 防止所述折叠部脱落。 0015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底板在与轮椅轮胎接触的位置处还铺设有防滑 层。 0016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支撑部与所述三角摇臂连杆的连接转轴的内侧还 设置有限位装置, 以限位收容轮椅。 0017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的残疾人无障碍通勤车, 通过对残疾人无障碍通 勤车的车架的连接机构进行设置, 使上摇臂可在遥控操作下直接开启和关闭, 从而提高了 残疾人无障碍通勤车的使用性能, 提升了残障人士的出行体验,同时, 通过。

13、设置减振机构减 少所述残疾人无障碍通勤车在行驶过程中的大幅度颠簸, 提升所述残疾人无障碍通勤车的 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18 图1为本发明残疾人无障碍通勤车与轮椅配合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 0019 图2为本发明残疾人无障碍通勤车上摇臂开启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0 图3为本发明残疾人无障碍通勤车上摇臂闭合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 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 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0022 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 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残疾人无障碍通勤车100。 所述残疾人 无障碍通勤车100包括车架1、 安装在所述车架1底部的底板2。

14、、 与所述车架1的前端相组合固 定的转向装置3、 安装在所述车架1上的转轮4以及固定安装在所述车架1与所述底板2之间 的控制装置5。 0023 所述车架1与所述底板2共同构成用于收容轮椅200的收容部10。 所述车架1包括支 撑部11和与所述支撑部11转轴相连的上摇臂12, 所述上摇臂12固定安装在所述支撑部11的 上方, 以上下开启供轮椅200进入所述收容部10。 具体来讲, 所述上摇臂12与所述支撑部11 经三角摇臂连杆111相连, 其中, 所述三角摇臂连杆111通过转轴固定在所述支撑部11上。 0024 所述支撑部11与所述三角摇臂连杆111的连接转轴的内侧还对应设有限位装置 说 明 书。

15、 2/4 页 4 CN 108618906 A 4 112, 如此设置可将所述轮椅200限位在所述限位装置112的位置处, 防止残障人士因视角受 限发生磕碰; 同时, 可将轮椅200固定在所述限位装置112上, 防止在行驶过程中轮椅200发 生滑落或向后翻倒。 0025 所述车架1的两侧还设有减振机构13, 所述减振机构13包括减振器131以及与所述 减振器131转轴相连的连杆132。 所述车架1还设有位于其中一侧的减振机构13的下方、 且连 接所述车架1和所述底板2的电动连接装置14, 所述电动连接装置14包括连接所述支撑部11 与所述底板2的连动杆141, 以及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连动杆141。

16、、 且位于所述连动杆141下方 的电动推拉杆142; 具体来讲, 所述连动杆141的一端与所述三角摇臂连杆111相连, 以在所 述电动推拉杆142拉伸的过程中, 通过所述连动杆141带动所述三角摇臂连杆111转动, 进一 步控制所述上摇臂12的开启及关闭。 0026 所述连杆132上还设有扶手1321, 如此设置, 可方便残障人士在使用轮椅200进入 所述残疾人无障碍通勤车100时, 通过拉拽所述扶手1321迅速进入所述收容部10内, 提升所 述残疾人无障碍通勤车100的实用性能。 0027 所述底板2包括供放置所述轮椅200的固定部21以及与所述固定部21转轴相连的 折叠部22, 所述折叠部。

17、22的左右两侧还设置有侧挡板221, 所述连动杆141固定在所述侧挡 板221上, 且所述侧挡板221的上边缘还设有向外翻折的翼部222, 所述翼部222的外壁面与 所述侧挡板221的外壁面之间呈钝角设置, 如此设置, 可有效阻隔所述残疾人无障碍通勤车 100在运行过程中带起的污水及灰尘。 0028 所述折叠部22的尾部还设有卡持部223, 所述卡持部223可在所述上摇臂12闭合的 同时, 卡持在所述上摇臂12上, 一方面可防止所述残疾人无障碍通勤车100在行驶过程中, 所述折叠部22的脱落; 另一方面, 可防止所述折叠部22过度折叠, 与所述轮椅200发生磕碰。 0029 所述底板2在与所述。

18、轮椅200的轮胎接触的位置处还铺设有防滑层 (未图示) , 所述 防滑层的宽度大于所述轮椅200的轮胎的宽度, 如此设置, 可增大所述轮椅200的轮胎与所 述防滑层之间的摩擦力, 防止所述轮椅200在驶入所述收容部10时向后滑落。 0030 所述转向装置3组合固定在所述车架1的支撑部11的前端。 所述转向装置3包括转 向把手31及与所述转向把手31连接使用的转向机构32。 0031 所述转轮4包括安装在所述车架1的支撑部11前侧的前轮41, 以及安装在所述支撑 部11后侧的两后轮42。 所述前轮41与所述转向机构32相连, 以改变所述残疾人无障碍通勤 车100的行驶方向; 所述后轮42与所述减。

19、振机构13相连, 具体来讲, 所述减振器131的一端与 所述上摇臂12转轴相连、 另一端通过所述连杆132与所述后轮42相连, 以减少所述残疾人无 障碍通勤车100在行驶过程中的颠簸情况。 0032 所述控制装置5包括遥控装置 (未图示) 及控制模块51, 所述控制模块51固定安装 在所述车架1与所述底板2之间。 所述控制模块51包括供电模块 (未图示) 及传感器模块 (未 图示) 。 具体来讲, 所述控制模块51收容在所述支撑部11与所述固定部21的前端, 所述供电 模块用以提供所述残疾人无障碍通勤车100所需的电力; 所述传感器模块用以接收所述遥 控装置发射的信号, 并将所述信号传递给所述。

20、电动推拉杆142上, 进一步控制所述上摇臂12 及所述折叠部22的开启及关闭。 0033 在使用本发明的残疾人无障碍通勤车100时, 首先, 通过所述遥控装置控制所述电 动推拉杆142工作, 所述电动推拉杆142控制所述连动杆141的移动, 进一步拉动所述三角摇 说 明 书 3/4 页 5 CN 108618906 A 5 臂连杆111发生转动, 从而达到同时开启所述上摇臂12及放下所述折叠部22的目的。 然后, 待所述上摇臂12完全开启, 所述折叠部22的尾部与地面接触, 残障人士可控制所述轮椅200 进入所述收容部10内, 在轮椅200位置到达所述限位装置112的位置处时, 可停止轮椅20。

21、0的 前进, 并可将所述轮椅200固定在所述限位装置112上, 以防止在行驶过程中轮椅200发生滑 动; 最后, 可再次通过所述遥控装置进一步控制所述上摇臂12以及所述折叠部22的闭合, 在 闭合过程中所述卡持部223卡持在所述上摇臂12上, 此时, 残障人士可坐在轮椅200直接控 制所述残疾人无障碍通勤车100的行驶。 0034 综上所述, 本发明的残疾人无障碍通勤车100, 一方面通过设置电动连接装置14, 采用遥控手段控制所述上摇臂12及折叠部22的开启与关闭, 减化所述残疾人无障碍通勤车 100的使用过程, 提升所述残疾人无障碍通勤车100的实用性; 另一方面, 通过设置减振机构 12。

22、减少所述残疾人无障碍通勤车100在行驶过程中的大幅度颠簸, 提升所述残疾人无障碍 通勤车100的安全性。 同时, 所述防滑层及所述限位装置112的设置, 也进一步提升了所述残 疾人无障碍通勤车100的安全性。 0035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 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 明进行了详细说明,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 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 或者等同替换, 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说 明 书 4/4 页 6 CN 108618906 A 6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 1/3 页 7 CN 108618906 A 7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2/3 页 8 CN 108618906 A 8 图3 说 明 书 附 图 3/3 页 9 CN 108618906 A 9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