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乙肝病毒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pdf

上传人:1*** 文档编号:8276658 上传时间:2020-03-10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306.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110105300.2

申请日:

20110426

公开号:

CN102178789A

公开日:

20110914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失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1K36/85,A61K36/80,A61P1/16,A61P31/20

主分类号:

A61K36/85,A61K36/80,A61P1/16,A61P31/20

申请人:

刘明述

发明人:

刘明述

地址:

405800 重庆市巫溪县城厢镇解放街20号

优先权:

CN201110105300A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同恒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赵荣之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中药领域,特别涉及抗乙肝病毒的中药组合物,具体由以下组分组成:黄芪15-20份,柴胡12-15份,黄柏12-15份,胡黄连6-12份,虎杖15-20份,大青叶15-20份,贯众15-20份,白术12-15份,茯苓15-20份,白花蛇舌草15-20份,丹参15-20份,甘草5-8份;其可制成胶囊、煎煮液或浸膏,抗乙肝病毒的中药组合物清热解毒、健脾利湿,抗乙肝病毒的中药组合物具有很强的抗乙肝病毒、降HBVDNA、促HBsAg转阴的功效,并有保肝防变等多种作用。

权利要求书

1.抗乙肝病毒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计由以下组分组成:黄芪15~20份 柴胡12~15份 黄柏12~15份 胡黄连6~12份 虎杖15~20份  大青叶15~20份贯众15~20份白术12~15份茯苓15~20份白花蛇舌草15~20份丹参15~20份甘草5~8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乙肝病毒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计由以下组分组成:黄芪18份 柴胡14份 黄柏13份 胡黄连9份 虎杖18份  大青叶17份贯众18份白术13份茯苓18份白花蛇舌草18份丹参17份甘草7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抗乙肝病毒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抗乙肝病毒的中药组合物为口服制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抗乙肝病毒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抗乙肝病毒的中药组合物为煎煮液、浸膏或胶囊。 5.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抗乙肝病毒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抗乙肝病毒的中药组合物的各组分研细并按比例混合均匀后,装入空胶囊中制成胶囊剂。 6.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抗乙肝病毒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抗乙肝病毒的中药组合物的各组分研细并按比例混合均匀后,加水煎煮1-3次,每次30-120分钟,得煎煮液。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抗乙肝病毒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煎煮液浓缩后得浸膏。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领域,特别涉及抗乙肝病毒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乙肝病毒又称乙型肝炎病毒,是指引起人类急性肝炎或慢性肝炎的DNA病毒,也称丹氏颗粒,简称HBV。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疾病。乙型肝炎病毒会引起肝脏病变。乙肝主要在中国及其他一些亚洲国家中流行。目前中国人口中约有十分之一是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乙肝患者常感到体力不支,容易疲劳, 食欲不振,恶心,厌油,上腹部不适,肝脾肿,肝区疼痛,部分患者可有右上腹,右季肋部不适,隐痛;出现眼睛或皮肤黄疸。重型乙肝或慢性乙肝患者面色黝黑晦暗;蜘蛛痣见于面部,颈部,前胸和手背。在症状出现前,病毒可能已潜伏数月之久。这段期间,称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潜伏期。HBsAg,HBeAg,抗-HBc三项指标检测呈阳性,其传染性非常高,患者可能不自觉地传染给与他接触的人士。慢性乙型肝炎是一种较常见的情形,感染者可能完全没有病征,但可导致肝硬化及肝癌。乙肝病毒慢性感染过程中机体需要反复清除乙肝病毒,如此可持续数年至数十年。由于免疫功能低,病毒无法清除,肝组织反复受损,反复修复,肝脏产生不同程度的纤维化。目前没有药物完全根治,但有药物可以帮助患者的身体对抗和清除乙型肝炎病毒以控制病情。治疗后有可能使病毒基因的含量减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中药组合物,其能有效抗乙肝病毒。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抗乙肝病毒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计由以下组分组成:

黄芪15~20份

柴胡12~15份

黄柏12~15份

胡黄连6~12份

虎杖15~20份

大青叶15~20份

贯众15~20份

白术12~15份

茯苓15~20份

白花蛇舌草15~20份

丹参15~20份

甘草5~8份。

进一步,抗乙肝病毒的中药组合物按重量份计由以下组分组成:

黄芪18份

柴胡14份

黄柏13份

胡黄连9份

虎杖18份

大青叶17份

贯众18份

白术13份

茯苓18份

白花蛇舌草18份

丹参17份

甘草7份;

进一步,抗乙肝病毒的中药组合物为口服制剂;

进一步,抗乙肝病毒的中药组合物为煎煮液、浸膏或胶囊。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两种抗乙肝病毒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该方法操作简单,适用于大规模生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所述抗乙肝病毒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将抗乙肝病毒的中药组合物的各组分研细并按比例混合均匀后,装入空胶囊中制成胶囊剂。

实现上述目的的另一技术方案为:

所述的抗乙肝病毒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将抗乙肝病毒的中药组合物的各组分研细并按比例混合均匀后,加水煎煮1-3次,每次30-120分钟,得煎煮液。

进一步,将所述煎煮液浓缩后得浸膏。

有益效果:抗乙肝病毒的中药组合物清热解毒、健脾利湿。大青叶、黄柏、胡黄连、虎杖、贯众抗乙肝病毒,黄芪、柴胡诱生干扰素,促抗体产生,黄芪、白术、茯苓、柴胡、白花蛇舌草、虎杖、甘草调节免疫,并预防肝纤维化、肝硬化及癌变。综合上述,抗乙肝病毒的中药组合物具有很强的抗乙肝病毒、降HBV DNA、促HBsAg转阴的功效,并有保肝防变等多种作用。

临床观察本方无任何不良反应。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抗乙肝病毒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

抗乙肝病毒的中药组合物配方一:黄芪20g ,柴胡15g,黄柏15g,胡黄连12g,虎杖20g,大青叶15g,贯众15g,白术12g,茯苓15g,白花蛇舌草15g,丹参15g,甘草5g。将所述抗乙肝病毒的中药组合物的各组分研细并按比例混合均匀后,装入空胶囊中制成胶囊剂。

抗乙肝病毒的中药组合物配方二:黄芪15g ,柴胡12g,黄柏12g,胡黄连6g,虎杖15g,大青叶20g,贯众20g,白术15g,茯苓20g,白花蛇舌草20g,丹参20g,甘草8g。将所述抗乙肝病毒的中药组合物的中药组合物的各组分研细并按比例混合均匀后,加水煎煮1次, 120分钟,得煎煮液。

抗乙肝病毒的中药组合物配方三:黄芪18g,柴胡14g,黄柏13g,胡黄连9g,虎杖18g,大青叶17g,贯众18g,白术13g,茯苓18g,白花蛇舌草18g,丹参17g,甘草7g。将所述抗乙肝病毒的中药组合物的各组分研细并按比例混合均匀后,加水煎煮3次,每次30分钟,合并煎煮液并浓缩,得浸膏。

肝功能全部转阴后,接着服用上述配方。2日1剂生水煎服,3煎混合4等分,上、下午各服1份。每服15剂复查1次乙肝5例指标。

实施例2 抗乙肝病毒的中药组合物的运用

临床资料

急性乙型肝炎162例,用复肝福方肝功转阴后,无明显症状;血液检测:HBsAg、HBeAg、抗-HBc阳性。慢性乙型肝炎表例6例,用复肝福方肝功转阴后,无明显症状;血液检测1例病程7个月者HBsAg、HBeAg、抗—HBc阳性,5例HBsAg、抗HBe、抗—HBc阳性,HBV DNA定量检测明显高于参考值。

疗效标准

结束治疗6-12个月后复查乙肝5项指标全阴或抗HBs阳性,其余阴性,为痊愈;HBeAg转阴、抗HBe转阴、HBsAg、抗HBe、抗HBc未阴转、但HBV DNA降至参考值及以下,为显效;

治疗效果

162例急性乙型肝炎,服用本方1月复查1次乙肝5项指标,直到3项均转阴或/和抗HBs转阴后结束服药。最少服25剂、最多服40剂,平均35剂。结果162例全部转阴或/和抗—HBs阳性。6-12个月后复查复查以上3项指标均阴性,或抗-HBs阳性。

临床观察慢性乙型肝炎60例表例6例,最少服30剂,最多服45剂,平均服38剂。结果1例病程7个月HBsAg、HBeAg、抗—HBc阳性,三项均阴转。5例HBsAg、抗—HBe、抗HBe阳性者均未转阴,但HBV DNA定量检测均在参考值范围内。

部分病例列举

王**,男,42岁,巫溪县城厢小学教师。2006年3月24日,因腹泻一月就诊,确诊为急性乙型肝炎,经服复肝福方25剂后全部症状消失,肝功转阴,乙肝五项指标HBsAg,HBeAg,抗—HBc三项阳性。于2006年4月19日继服益肝福方,2日1剂,生水煎服,分4次服,1日2次。忌酒及油腻食物,避免疲劳,保证休息。服15剂后,血液检测HBeAg转阴,抗HBe转阳。再服15剂(加上复肝福方25剂,共55剂)后,复查肝功无异常,抗—HBs转阳,余均转阴。1年后复查肝功无异常,乙肝五项指标抗HBs阳性,余阴性。

龙**,女29岁,巫溪县胜利玉柱村村民。患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9个月,于2008年9月2日因再次肝功异常前来就诊,服复肝福方15剂后肝功转阴,乙肝五项指标HBsAg,抗—HBe,抗—HBc三项阳性,于2008年9月18日开始服益肝福方,2日1剂,服15剂(加上服复肝福方15剂共30剂)后自动停药。6个月后复查肝功无异常,检测乙肝病毒DNA荧光定量〈5.000E+02拷贝/Ml。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通过参照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已经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出各种各样的改变,而不偏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抗乙肝病毒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抗乙肝病毒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抗乙肝病毒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抗乙肝病毒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抗乙肝病毒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178789 A (43)申请公布日 2011.09.14 CN 102178789 A *CN102178789A* (21)申请号 201110105300.2 (22)申请日 2011.04.26 A61K 36/85(2006.01) A61K 36/80(2006.01) A61P 1/16(2006.01) A61P 31/20(2006.01) (71)申请人 刘明述 地址 405800 重庆市巫溪县城厢镇解放街 20 号 (72)发明人 刘明述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同恒源知识产权代理有 限公司 11275 代理人 赵荣之 (54) 发明名称。

2、 抗乙肝病毒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57)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中药领域, 特别涉及抗乙肝病毒 的中药组合物, 具体由以下组分组成 : 黄芪 15-20 份, 柴胡12-15份, 黄柏12-15份, 胡黄连6-12份, 虎杖15-20份, 大青叶15-20份, 贯众15-20份, 白 术12-15份, 茯苓15-20份, 白花蛇舌草15-20份, 丹参 15-20 份, 甘草 5-8 份 ; 其可制成胶囊、 煎煮 液或浸膏, 抗乙肝病毒的中药组合物清热解毒、 健 脾利湿, 抗乙肝病毒的中药组合物具有很强的抗 乙肝病毒、 降 HBVDNA、 促 HBsAg 转阴的功效, 并有 保肝防变等多种作用。

3、。 (51)Int.Cl.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3 页 CN 102178791 A1/1 页 2 1. 抗乙肝病毒的中药组合物, 其特征在于 , 按重量份计由以下组分组成 : 黄芪 1520 份 柴胡 1215 份 黄柏 1215 份 胡黄连 612 份 虎杖 1520 份 大青叶 1520 份 贯众 1520 份 白术 1215 份 茯苓 1520 份 白花蛇舌草 1520 份 丹参 1520 份 甘草 58 份。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抗乙肝病毒的中药组合物, 其特征在于 , 按重量份计由以下 组分组成 : 黄芪。

4、 18 份 柴胡 14 份 黄柏 13 份 胡黄连 9 份 虎杖 18 份 大青叶 17 份 贯众 18 份 白术 13 份 茯苓 18 份 白花蛇舌草 18 份 丹参 17 份 甘草 7 份。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或 2 所述的抗乙肝病毒的中药组合物, 其特征在于 : 抗乙肝病毒的 中药组合物为口服制剂。 4. 根据权利要求 3 所述的抗乙肝病毒的中药组合物, 其特征在于 : 抗乙肝病毒的中药 组合物为煎煮液、 浸膏或胶囊。 5. 权利要求 1-4 任一项所述的抗乙肝病毒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 将 抗乙肝病毒的中药组合物的各组分研细并按比例混合均匀后, 装入空胶囊中制成。

5、胶囊剂。 6. 权利要求 1-4 任一项所述的抗乙肝病毒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 将抗乙肝病毒的中药组合物的各组分研细并按比例混合均匀后, 加水煎煮 1-3 次, 每次 30-120 分钟, 得煎煮液。 7. 根据权利要求 6 所述的抗乙肝病毒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 将所述 煎煮液浓缩后得浸膏。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2178789 A CN 102178791 A1/3 页 3 抗乙肝病毒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中药领域, 特别涉及抗乙肝病毒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乙肝病毒又称乙型肝炎病毒 , 。

6、是指引起人类急性肝炎或慢性肝炎的 DNA 病毒 , 也 称丹氏颗粒 , 简称 HBV。乙型病毒性肝炎 (简称乙肝) 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疾病。 乙型肝炎病毒会引起肝脏病变。乙肝主要在中国及其他一些亚洲国家中流行。目前中国人 口中约有十分之一是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乙肝患者常感到体力不支 , 容易疲劳 , 食欲 不振 , 恶心 , 厌油 , 上腹部不适 , 肝脾肿 , 肝区疼痛 , 部分患者可有右上腹 , 右季肋部不 适 , 隐痛 ; 出现眼睛或皮肤黄疸。重型乙肝或慢性乙肝患者面色黝黑晦暗 ; 蜘蛛痣见于面 部 , 颈部 , 前胸和手背。在症状出现前, 病毒可能已潜伏数月之久。这段期间, 称。

7、为乙型肝 炎病毒感染潜伏期。HBsAg,HBeAg, 抗 -HBc 三项指标检测呈阳性, 其传染性非常高, 患者可 能不自觉地传染给与他接触的人士。慢性乙型肝炎是一种较常见的情形, 感染者可能完全 没有病征, 但可导致肝硬化及肝癌。 乙肝病毒慢性感染过程中机体需要反复清除乙肝病毒, 如此可持续数年至数十年。 由于免疫功能低, 病毒无法清除, 肝组织反复受损, 反复修复, 肝 脏产生不同程度的纤维化。目前没有药物完全根治, 但有药物可以帮助患者的身体对抗和 清除乙型肝炎病毒以控制病情。治疗后有可能使病毒基因的含量减少。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中药组合物, 其能有效抗乙肝。

8、病毒。 0004 为实现上述目的,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 抗乙肝病毒的中药组合物, 其特征在于 , 按重量份计由以下组分组成 : 黄芪 1520 份 柴胡 1215 份 黄柏 1215 份 胡黄连 612 份 虎杖 1520 份 大青叶 1520 份 贯众 1520 份 白术 1215 份 茯苓 1520 份 白花蛇舌草 1520 份 丹参 1520 份 甘草 58 份。 0005 进一步, 抗乙肝病毒的中药组合物按重量份计由以下组分组成 : 黄芪 18 份 说 明 书 CN 102178789 A CN 102178791 A2/3 页 4 柴胡 14 份 黄柏 13 份 胡黄连 9 份 。

9、虎杖 18 份 大青叶 17 份 贯众 18 份 白术 13 份 茯苓 18 份 白花蛇舌草 18 份 丹参 17 份 甘草 7 份 ; 进一步, 抗乙肝病毒的中药组合物为口服制剂 ; 进一步, 抗乙肝病毒的中药组合物为煎煮液、 浸膏或胶囊。 0006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两种抗乙肝病毒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 该方法操作简 单, 适用于大规模生产。 0007 为实现上述目的,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 所述抗乙肝病毒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 将抗乙肝病毒的中药组合物的各组分研细 并按比例混合均匀后, 装入空胶囊中制成胶囊剂。 0008 实现上述目的的另一技术方案为 : 所述的抗乙肝病毒的中。

10、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 将抗乙肝病毒的中药组合物的各组分研 细并按比例混合均匀后, 加水煎煮 1-3 次, 每次 30-120 分钟, 得煎煮液。 0009 进一步, 将所述煎煮液浓缩后得浸膏。 0010 有益效果 : 抗乙肝病毒的中药组合物清热解毒、 健脾利湿。大青叶、 黄柏、 胡黄连、 虎杖、 贯众抗乙肝病毒, 黄芪、 柴胡诱生干扰素, 促抗体产生, 黄芪、 白术、 茯苓、 柴胡、 白花蛇 舌草、 虎杖、 甘草调节免疫, 并预防肝纤维化、 肝硬化及癌变。综合上述, 抗乙肝病毒的中药 组合物具有很强的抗乙肝病毒、 降 HBV DNA、 促 HBsAg 转阴的功效, 并有保肝防变等多种作 用。 。

11、0011 临床观察本方无任何不良反应。 0012 具体实施方式 0013 实施例 1 抗乙肝病毒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 抗乙肝病毒的中药组合物配方一 : 黄芪 20g , 柴胡 15g, 黄柏 15g, 胡黄连 12g, 虎杖 20g, 大青叶 15g, 贯众 15g, 白术 12g, 茯苓 15g, 白花蛇舌草 15g, 丹参 15g, 甘草 5g。将所述 抗乙肝病毒的中药组合物的各组分研细并按比例混合均匀后, 装入空胶囊中制成胶囊剂。 0014 抗乙肝病毒的中药组合物配方二 : 黄芪 15g , 柴胡 12g, 黄柏 12g, 胡黄连 6g, 虎杖 15g, 大青叶 20g, 贯众 20g, 。

12、白术 15g, 茯苓 20g, 白花蛇舌草 20g, 丹参 20g, 甘草 8g。将所 述抗乙肝病毒的中药组合物的中药组合物的各组分研细并按比例混合均匀后, 加水煎煮 1 说 明 书 CN 102178789 A CN 102178791 A3/3 页 5 次, 120 分钟, 得煎煮液。 0015 抗乙肝病毒的中药组合物配方三 : 黄芪 18g, 柴胡 14g, 黄柏 13g, 胡黄连 9g, 虎杖 18g, 大青叶 17g, 贯众 18g, 白术 13g, 茯苓 18g, 白花蛇舌草 18g, 丹参 17g, 甘草 7g。将 所述抗乙肝病毒的中药组合物的各组分研细并按比例混合均匀后, 加水。

13、煎煮 3 次, 每次 30 分钟, 合并煎煮液并浓缩, 得浸膏。 0016 肝功能全部转阴后, 接着服用上述配方。2 日 1 剂生水煎服, 3 煎混合 4 等分, 上、 下午各服 1 份。每服 15 剂复查 1 次乙肝 5 例指标。 0017 实施例 2 抗乙肝病毒的中药组合物的运用 临床资料 急性乙型肝炎 162 例, 用复肝福方肝功转阴后, 无明显症状 ; 血液检测 : HBsAg、 HBeAg、 抗 -HBc 阳性。慢性乙型肝炎表例 6 例, 用复肝福方肝功转阴后, 无明显症状 ; 血液检测 1 例 病程 7 个月者 HBsAg、 HBeAg、 抗HBc 阳性, 5 例 HBsAg、 抗。

14、 HBe、 抗HBc 阳性, HBV DNA 定量 检测明显高于参考值。 0018 疗效标准 结束治疗 6-12 个月后复查乙肝 5 项指标全阴或抗 HBs 阳性, 其余阴性, 为痊愈 ; HBeAg 转阴、 抗 HBe 转阴、 HBsAg、 抗 HBe、 抗 HBc 未阴转、 但 HBV DNA 降至参考值及以下, 为显效 ; 治疗效果 162 例急性乙型肝炎, 服用本方 1 月复查 1 次乙肝 5 项指标, 直到 3 项均转阴或 / 和抗 HBs 转阴后结束服药。最少服 25 剂、 最多服 40 剂, 平均 35 剂。结果 162 例全部转阴或 / 和 抗HBs 阳性。6-12 个月后复查。

15、复查以上 3 项指标均阴性, 或抗 -HBs 阳性。 0019 临床观察慢性乙型肝炎 60 例表例 6 例, 最少服 30 剂, 最多服 45 剂, 平均服 38 剂。 结果1例病程7个月HBsAg、 HBeAg、 抗HBc阳性, 三项均阴转。 5例HBsAg、 抗HBe、 抗HBe 阳性者均未转阴, 但 HBV DNA 定量检测均在参考值范围内。 0020 部分病例列举 王 *, 男, 42 岁, 巫溪县城厢小学教师。2006 年 3 月 24 日, 因腹泻一月就诊, 确诊为急 性乙型肝炎, 经服复肝福方 25 剂后全部症状消失, 肝功转阴, 乙肝五项指标 HBsAg, HBeAg, 抗HB。

16、c 三项阳性。于 2006 年 4 月 19 日继服益肝福方, 2 日 1 剂, 生水煎服, 分 4 次服, 1 日 2 次。忌酒及油腻食物, 避免疲劳, 保证休息。服 15 剂后, 血液检测 HBeAg 转阴, 抗 HBe 转 阳。再服 15 剂 (加上复肝福方 25 剂, 共 55 剂) 后, 复查肝功无异常, 抗HBs 转阳, 余均转 阴。1 年后复查肝功无异常, 乙肝五项指标抗 HBs 阳性, 余阴性。 0021 龙 *, 女 29 岁, 巫溪县胜利玉柱村村民。患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 9 个月, 于 2008 年 9 月 2 日因再次肝功异常前来就诊, 服复肝福方 15 剂后肝功转阴, 。

17、乙肝五项指标 HBsAg, 抗HBe, 抗HBc 三项阳性, 于 2008 年 9 月 18 日开始服益肝福方, 2 日 1 剂, 服 15 剂 (加 上服复肝福方 15 剂共 30 剂) 后自动停药。6 个月后复查肝功无异常, 检测乙肝病毒 DNA 荧 光定量 5.000E 02 拷贝 /Ml。 0022 最后说明的是,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 尽管通过参 照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已经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 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 可 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出各种各样的改变, 而不偏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发明 的精神和范围。 说 明 书 CN 102178789 A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