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摩托车后牌照灯总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摩托车部件,尤其是摩托车后牌照灯。
背景技术
按照国家标准GB18100-2000的规定,观察者在两轮摩托车后方一定距离以及相对整车对称中心左右一定角度范围内不能见到白光,即通常所说的后牌照灯白光不外露。现有的后牌照灯其灯座与灯壳为前后相对扣合连接,因为牌照灯白光是由光束方向平行的反光面反射的,为了满足国家标准中白光不外露的要求,以及由于灯座上用于安装灯泡的结构所限,现有两轮摩托车后牌照灯的灯壳上的透明白片相对于水平面的斜度最多不超过2°,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后牌照灯的造型,因而传统后牌照灯的灯壳外轮廓通常都做成规则的立方体形,不仅降低了后牌照灯的外观商品性,在制造时还不容易实现顺利拔模,加大了模具制造及注塑工艺的难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在确保按国家标准不外露白光的前提下,更便于制造和整体造型的摩托车后牌照灯总成。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摩托车后牌照灯总成,包括有灯座、灯壳和灯泡,灯泡安装在灯座上,灯壳与灯座相连,灯壳的下侧面相对于灯泡的位置设有一块透明白片,灯座安装于灯壳内,灯座上位于灯泡下方的背光面以及灯壳上的透明白片表面均是相对于水平面的斜面,灯座上正对于灯泡的反光面与水平面垂直,并且该反光面的下边缘高于透明白片外侧面的上边缘。
将灯座整个地安装于灯壳内,而不是像传统结构那样进行相对扣合连接,这样,灯座和灯壳的形状变化余地就大,可根据造型需要和方便制造的角度对他们的组合结构和形状进行设计,只要满足白光不外露的国家标准要求即可。本发明中将灯座上位于灯泡下方的背光面以及灯壳上的透明白片表面均设计成相对于水平面的斜面,制造时更容易脱模,同时也有助于提高整个后牌照灯的外观商品性。
进一步地,上述灯座上向灯壳的内侧壁方向延伸出有凸缘,该凸缘与灯壳的台阶面搭接并用螺钉连接,在所述凸缘的搭接面上设有环形凹槽,该环形凹槽里设有密封胶圈。采用此结构,使灯座与灯壳之间的连接和密封可靠。 本发明取得的技术效果是:在确保按国家标准不外露白光的前提下,使整个摩托车后牌照灯更便于制造,且有助于提高其外观商品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向视图;
图3是图1的B向视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安装在摩托车后挡泥板上的示意图;
图中:1.灯座;11.背光面;12.反光面;13.凸缘;2.灯壳;3.灯泡;4.透明白片;5.密封胶圈;6.后挡泥板;7.后牌照板;8.后牌照灯;9.安装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发明的一种摩托车后牌照灯总成,具有灯座1、灯壳2和灯泡3,灯泡3安装在灯座1上,灯壳2与灯座1相连,灯壳2的下侧面相对于灯泡3的位置设有一块透明白片4。并且,灯座1安装于灯壳2内,灯座1上位于灯泡3下方的背光面11以及灯壳2上的透明白片表面均是相对于水平面的斜面,灯座1上正对于灯泡3的反光面12与水平面垂直,并且该反光面12的下边缘L1高于透明白片4外侧面的上边缘L2。图1中标号9是用以将整个后牌照灯固定在摩托车后挡泥板上的安装螺栓。
本发明将灯座1整个地安装于灯壳2内,而不是像传统结构那样进行相对扣合连接,这样,灯座1和灯壳2的形状变化余地就大,可根据造型需要和方便制造的角度对他们的组合结构和形状进行设计,只要满足白光不外露的国家标准要求即可。将灯座1上位于灯泡3下方的背光面11以及灯壳2上的透明白片4表面均设计成相对于水平面地斜面,制造时更容易脱模,同时也有助于提高整个后牌照灯的外观商品性。
参见图1,灯座1上向灯壳2的内侧壁方向延伸出有凸缘13,该凸缘13与灯壳2的台阶面搭接并用螺钉连接,在凸缘13的搭接面上设有环形凹槽,该环形凹槽里设有密封胶圈5,采用此结构,使灯座1与灯壳2之间的连接和密封可靠。
灯座1和灯壳2均是呈沿水平方向上向车体后方延伸并逐渐缩小的锥形,符合整车流线型设计的总体要求,透明白片表面与灯泡3轴心线之间的夹角β为16°~18°,选用此角度,既满足了造型和制造时的脱模要求,又使白光不外露。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安装在摩托车后挡泥板上的示意图,图中6为后挡泥板,7为后牌照板,8为后牌照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