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纳米消癌平注射制剂及其制备方法.pdf

上传人:e2 文档编号:8274416 上传时间:2020-03-08 格式:PDF 页数:19 大小:907.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510082961.2

申请日:

20050708

公开号:

CN1891247A

公开日:

20070110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失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1K36/27,A61K9/08,A61K9/10,A61P35/00

主分类号:

A61K36/27,A61K9/08,A61K9/10,A61P35/00

申请人:

张晴龙

发明人:

张晴龙

地址:

100036北京市海淀区莲花小区1号楼1门1801室

优先权:

CN200510082961A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属于制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纳米消癌平注射制剂及其制备方法;药理实验表明,本发明纳米消癌平注射制剂具有很好的靶向性,可以在癌症的病灶部位形成很高的血药浓度,疗效比现有消癌平注射液有显著提高;质量标准考察实验表明,本发明制剂分散性好、包封率高、载药量大;安全性评价实验表明,本发明具有很好的注射给药安全性。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纳米消癌平注射制剂,其特征在于它是将通关藤提取的主药配以载体制成纳米级的主药混悬液得到的注射制剂,其中主药1重量份、载体7-10重量份;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纳米级为12nm-98nm。 2、一种纳米消癌平注射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主药的制备按照消癌平注射液项下制法中提取的通关藤浸膏,经干燥、粉碎,即得主药。(2)主药混悬液制备将主药、脂质和乳化剂,在通氮气条件下加热至60-90℃,得到组分A;将吐温-80和泊洛沙姆的水溶液,加热至与组分A相同的温度,得到组分B;在搅拌条件下将组分A加入到组分B中,制成粗乳,在60-90℃通氮气条件下用高压乳匀机在41.4MPa压力下乳匀5次,充氮气分装后,迅速冷却,即得。(3)制剂的制备水针制剂的制备:将上述主药混悬液加入适量注射用水和稳定剂,调pH值为5.0-7.0,用0.22μm微孔滤膜过滤,灭菌,制备成每支5ml的水针制剂。输液制剂的制备:将上述主药混悬液加入适量注射用水和稳定剂,加入氯化钠或葡萄糖调等渗,调pH值为5.0-7.0,用0.22μm微孔滤膜过滤,灭菌,制备成每瓶100ml的输液制剂。粉针制剂的制备:将上述主药混悬液加入适量注射用水,再加入水溶性注射用药用辅料,调pH值为5.0-7.0,用0.22μm微孔滤膜过滤,干燥,制备成粉针制剂。 3、根据权利要求2的一种纳米消癌平注射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脂质是三月桂酸甘油酯和棕榈酸。 4、根据权利要求2的一种纳米消癌平注射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乳化剂为大豆卵磷脂。 5、根据权利要求2的一种纳米消癌平注射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脂质和乳化剂、助乳化剂之和的用量为5-7∶2。 6、根据权利要求2的一种纳米消癌平注射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乳化剂和助乳化剂的用量为1∶0.5-1.0。 7、根据权利要求2的一种纳米消癌平注射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助乳化剂为泊洛沙姆∶吐温-80为1∶1。 8、根据权利要求2的一种纳米消癌平注射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所述的温度为70-80℃。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制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纳米消癌平注射制剂及其制备 方法。

背景技术

纳米中药主要是指运用纳米技术制造的,粒径小于100纳米的中药有效成分、 有效部位、原药及复方制剂。纳米中药的制备是研究纳米中药最基础的,也是最 重要的问题。将纳米技术引入中药的研究时,必须考虑中药组方的多样性、中药 成分的复杂性,针对不同的药物,在进行纳米化时必须采用不同的技术路线。纳 米中药与中药新制剂关系十分密切,如何在中药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纳米中药新制 剂的研究,将中药制成高效、速效、长效、剂量小、低毒、服用方便的现代制剂, 也是进行中药纳米化时必须考虑的问题。

目前,纳米技术在中药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也不能忽视的。第一,纳米中药的制 备困难:我国虽已制备一些纳米级的中药,可是由于中药品种繁多,成分复杂, 不同的成分由于其作用部位、作用机制及作用缓急的不同而要求其粒径大小、载 体成分及给药剂量均有可能不同。同时纳米中药应该有它自己的一套质量标准, 使其生产规范化。第二,中药在纳米级粉碎后,纳米微粒表面积变大,由于纳米 微粒表面的活性使他们很容易团聚在一起,这给纳米微粒的收集及其药效的稳定 性带来很大的困难。

现代中药的研究就是要在继承中药传统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 使中药具有先进的生产工艺和现代剂型,做到“有效、安全、可控”,将纳米技术应 用于中药领域是现代中药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纳米中药一般不是简单地将中药 材进行粉碎至纳米量级,而是针对组成中药方剂的某味药的有效部位甚至是有效 成分进行纳米技术加工处理,赋予传统中药以新的功能,如:提高生物利用度, 增强靶向性;降低毒副作用;呈现新的药效,拓宽原药的适应证;丰富中药的剂 型选择;减少用药量,节省中药资源等。

同传统中药相比,纳米中药具有以下特点:①提高了药物的利用度,减少用 药量。②增强药物的靶向性。③具有缓释功能,将中药纳米粒进行一定的表面修 饰后,可能使中药具有缓释作用。④呈现新的药效,拓宽原药适应症,中药加工 至纳米尺寸时,由于其量子尺寸等效应导致其物理、化学特性的改变,从而可使 中药呈现出新功能。⑤丰富中药的剂型选择,提升传统给药途径。

徐辉碧等检索了1998年~2000年美国专利中涉及纳米科技的专利,发现该类 专利与生物医学相关的专利占总数的80%以上,有人一年内申请了940多件纳米 中药的专利,但其申请的大部分都是将中药原料药进行纳米粉碎,其专利实用性 不强。

目前纳米中药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利用纳米技术对少数成分比较明确的单体有 效成分进行纳米处理制成纳米制剂,或将原料药直接粉碎成纳米级,对大部分中 药的纳米制剂研究还很少,主要是因为中药有效成分和有效部位特别是中药复方 中有效部位本身就是一个“黑匣子”,中药中真正起药理作用的有效成分或有效部位 研究本身就是一个难题,而且由于中药成分比较复杂,所以将其制备成纳米制剂 需要克服的困难较多,因此,中药纳米制剂及技术是医药科研工作者的重要研究 课题。

消癌平注射液[《国家中成药标准汇编》(口腔肿瘤儿科分册):442]是通 关藤浸膏经过制备而成的,具有清热解毒、化痰软坚的功效,用于食道癌、胃癌、 肺癌、肝癌,并可配合放疗、化疗的辅助治疗。自上市以来,在临床上虽然取得 了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是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即药物在癌症病灶部位的量很小, 很难达到有效的血药浓度,所以治疗效果并不是很理想。所以,如何提高现有消 癌平注射液的疗效,成了人们急待解决的问题。

在专利检索中未发现有关纳米消癌平注射制剂的任何报道。

发明内容

为了提高现有消癌平注射液的疗效,本发明研究人员经过大量的实验,研制 出一种纳米消癌平注射制剂。药理实验表明,本发明纳米消癌平注射制剂具有很 好的靶向性,可以在癌症的病灶部位形成较高的血药浓度,疗效比现有消癌平注 射液有显著提高(对比实验见药理实施例1);质量标准考察实验结果表明,本发 明纳米注射制剂分散性好、包封率高、载药量大;安全性评价实验结果表明,本 发明具有很好的注射给药安全性。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公开一种纳米消癌平注射制剂。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公开上述纳米消癌平注射制剂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制备方法

(一)主药的制备

按照消癌平注射液[《国家中成药标准汇编》(口腔肿瘤儿科分册):442] 中消癌平注射液项下制法中提取的通关藤浸膏,经干燥、粉碎,即得主药。

(二)主药混悬液的制备

将主药1重量份、脂质5-7重量份和乳化剂1-2重量份,在通氮气条件下加热 至60-90℃,得到组分A;将吐温-80 0.5重量份和泊洛沙姆0.5重量份的水溶液, 加热至与组分A相同的温度,得到组分B;在搅拌条件下将组分A加入到组分B 中,制成粗乳,在60-90℃通氮气条件下用高压乳匀机在41.4MPa压力下乳匀5次, 充氮气分装后,迅速冷却,即得。

(三)制剂的制备

水针制剂的制备:将上述主药混悬液加入适量注射用水和稳定剂,调pH值为 5.0-7.0,用0.22μm微孔滤膜过滤,灭菌,制备成每支5ml的水针制剂。

输液制剂的制备:将上述主药混悬液加入适量注射用水和稳定剂,加入氯化钠 或葡萄糖调等渗,调pH值为5.0-7.0,用0.22μm微孔滤膜过滤,灭菌,制备成每 瓶100ml的输液制剂。

粉针制剂的制备:将上述主药混悬液加入适量注射用水,再加入水溶性注射用 药用辅料,调pH值为5.0-7.0,用0.22μm微孔滤膜过滤,干燥,制备成粉针制剂。

上述制备方法中,脂质、乳化剂、助乳化剂统称为载体。

上述制备方法中,脂质为三硬脂酸甘油酯、三棕榈酸甘油酯、三肉豆蔻酸甘 油酯、三月桂酸甘油酯、三窬酸甘油酯、Witepsol W35、Witepsol H35、Witepsol H42、 单硬脂酸甘油酯、硬脂酸、棕榈酸中的一种或几种;优选为三月桂酸甘油酯和棕 榈酸。

上述制备方法中,乳化剂为大豆卵磷脂、蛋黄卵磷脂及磷脂酰胆碱的一种; 优选为大豆卵磷脂。

上述制备方法中,泊洛沙姆、吐温-80为助乳化剂。

上述制备方法中,温度优选为70-80℃。

上述制备方法中,所述的稳定剂为聚乙烯吡咯烷酮。

上述制备方法中,所述的水溶性注射用药用辅料选自甘露醇、右旋糖苷、果 糖、葡聚糖、乳糖中的一种或几种。

在本发明药物的制备过程中,本发明研究人员发现,并不是将主药简单的制备 成纳米药物就具有靶向作用;载体在靶向作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载体的不 同会使药物的靶向作用出现3种情况:无靶向作用、弱的靶向作用、强的靶向作 用。为了使得本发明纳米消癌平注射制剂具有好的靶向作用,同时分散性好、包 封率高、载药量大,本发明研究人员对制备方法中常用的脂质、乳化剂、助乳化 剂进行了优选。上述每种方法中所用的脂质、乳化剂、助乳化剂的用量和种类就 是本发明研究人员优选得到的,最终使得本发明纳米消癌平注射制剂具有很好的 治疗作用。

二、载体的优选

本发明优选实验以药物在靶向组织中的浓度为指标。具体实验方法为:取癌 症模型大鼠,体重约180-220g,雌雄不限。静脉注射给药,30min后立即断头处死。 取血浆离心10min(2000rpm),取血清分析测定含量。取出靶向组织用生理盐水轻 轻冲洗,用滤纸吸干,血管剥离干净后取约0.5g,称重。然后按组织:生理盐水为 1∶1.5(W/V)的比例匀浆,离心10min(2000rpm),取上清液用HPLC法测定绿 原酸的含量。将血清中的绿原酸绝对含量记为1,计算不同组织相对于血清中绿原 酸的相对含量。

1、不同脂质对主药靶向作用的影响

制备一系列药物,其中主药、乳化剂、助乳化剂的种类和用量相同,脂质按 下表的设计进行安排。测定血清和靶向组织中的药物浓度。实验结果见表1。

为了比较方便,将测定的血清中的浓度计为1。

  表1不同脂质对主药靶向作用的影响   脂质   靶向组织中药物含量   三硬脂酸甘油酯   三棕榈酸甘油酯   三肉豆蔻酸甘油酯   三月桂酸甘油酯   三窬酸甘油酯   Witepsol W35   2.08   2.14   2.02   2.84   2.12   1.87   Witepsol H35   Witepsol H42   单硬脂酸甘油酯   硬脂酸   棕榈酸   1.74   1.92   1.44   1.26   2.77

由上述实验结果可以看出,不同脂质对主药靶向作用有影响,均可以增加主 药的靶向作用,其中三月桂酸甘油酯和棕榈酸的作用效果较好。

2、不同乳化剂对主药靶向作用的影响

制备一系列药物,其中主药、脂质、助乳化剂的种类和用量相同,乳化剂按 下表的设计进行安排。测定血清和靶向组织中的药物浓度。实验结果见表2。

表2不同乳化剂对主药靶向作用的影响   脂质   靶向组织中药物含量   大豆卵磷脂   蛋黄卵磷脂   磷脂酰胆碱   2.28   1.66   1.50

由上述实验结果可以看出,不同乳化剂对主药靶向作用有影响,均可以增加 主药的靶向作用,其中大豆卵磷脂的作用效果最好。

3、不同助乳化剂对主药靶向作用的影响

制备一系列药物,其中主药、脂质、乳化剂的种类和用量相同,助乳化剂按 下表的设计进行安排。测定血清和靶向组织中的药物浓度。实验结果见表3。

   表3不同助乳化剂对主药透过血脑屏障的影响   脂质   靶向组织中药物含量   泊洛沙姆   吐温-80   甘油   泊洛沙姆∶吐温-80(1∶0.6)   泊洛沙姆∶吐温-80(1∶0.8)   泊洛沙姆∶吐温-80(1∶1.0)   泊洛沙姆∶吐温-80(1∶1.2)   泊洛沙姆∶吐温-80(1∶1.4)   泊洛沙姆∶吐温-80(1∶1.6)   1.42   1.38   1.14   1.55   1.62   1.82   1.68   1.60   1.52

由上述实验结果可以看出,不同助乳化剂对主药靶向作用有影响,均可以增 加主药的靶向作用,其中泊洛沙姆和吐温-80的作用效果较好,当泊洛沙姆∶吐温-80 为1∶1.0时作用效果最好。

4、乳化剂和助乳化剂用量比例的选择

本发明研究人员发现,脂质、乳化剂和助乳化剂的用量比例对于粒径有很大 影响,因而对其进行了优选。

4.1乳化剂和助乳化剂用量比例的选择

制备一系列药物,其中主药、脂质的种类和用量相同,乳化剂和助乳化剂按 下表的设计进行安排。测定了500个粒径,计算平均粒径。结果见表4。

  表4乳化剂和助乳化剂用量比例的选择   乳化剂∶助乳化剂   平均粒径   1∶0.3   1∶0.5   1∶1.0   1∶1.5   1.2.0   91   47   36   80   98

由上述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当乳化剂和助乳化剂的用量比例为1∶0.5-1.0时, 粒径较小,当乳化剂和助乳化剂的用量为1∶1.0时,粒径最小。

4.2脂质和乳化剂、助乳化剂用量比例的选择

制备一系列药物,脂质和乳化剂、助乳化剂的用量按下表的设计进行安排。 测定了500个粒径,计算平均粒径。结果见表5。

表5脂质和乳化剂、助乳化剂用量比例的选择   脂质∶乳化剂+助乳化剂   平均粒径   3∶2   4∶2   5∶2   6∶2   7∶2   8∶2   81   64   43   32   46   61   9∶2   10∶2   80   97

由上述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当脂质和乳化剂、助乳化剂用量为5-7∶2时,粒径 较小。

5、温度的选择

制备一系列药物,主药、脂质、乳化剂、助乳化剂的种类和用量相同,在不同 温度下制备药物,以包封率为指标。结果见表6。

      表6温度的选择   温度(℃)   包封率(%)   40   50   60   70   80   90   100   68.2   78.4   93.6   98.0   96.8   90.2   74.4

由上述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当温度在60-90℃时,包封率较好;当温度为70-80℃ 时,包封率最好。

二、质量标准考察

标准依据:《中国药典》2005年版附录XIX E“微囊、微球与脂质体制剂指导 原则”中的方法。H-7000型透射电镜仪(日本Hitachi公司);Zetamaster光子相 关光谱仪(英国Malvern公司);LC-10A高效液相色谱仪(日本岛津);TGL-18G 型台式高速离心机;5批本发明纳米消癌平注射制剂由广东天之骄药物开发有限公 司提供。

1、形态观察及粒径

将5批本发明纳米消癌平注射制剂在透射电镜下进行形态观察,可见呈圆球 体,大小较均匀,表面光滑,无粘连。根据光学显微照片测定了500个,平均粒 径为43±11nm,最大粒径为98nm,最小粒径为12nm,且粒径分布符合正态分布 规律。

2、包封率和载药量测定

采用分光光度法,以绿原酸为指标进行含量测定。

用下述公式计算包封率和载药量:

包封率(%)=(投药量-游离药物量)/投药量×100%;

载药量(%)=(投药量-游离药物量)/纳米药物的重量×100%。

结果:5批本发明纳米消癌平注射制剂的包封率为92.0-98.8%,载药量为 7.0-13.0%。

3、稳定性考察

将本发明纳米消癌平注射制剂分别置于小瓶内,密封。于冰箱(3-5℃)、室温 (20-25℃)和37℃(RH75%)的环境中放置,于0、1、2和3月观测纳米药物的 外观、大小、再分散性等。

结果:平均粒径和颜色均未见明显变化,不同条件下的药物再分散性保持良 好,无聚合现象的发生。结果见表7。

                                 表7稳定性实验结果   放置条件   观测指标   时间(月)   0   1   2   3   3-5℃   平均粒径(nm)   颜色   43   白色   41   白色   45   白色   42   白色   20-25℃   平均粒径(nm)   颜色   43   白色   42   白色   44   白色   43   白色   37℃(RH75%)   平均粒径(nm)   颜色   43   白色   40   白色   45   白色   44   白色

三、药理实施例

为了考查本发明纳米消癌平注射制剂的治疗效果,本发明研究人员对本发明 纳米消癌平注射制剂进行了如下的药效学试验。

通关藤药材均为市售的同一批。阳性对照药消癌平注射液按照[《国家中成药 标准汇编》(口腔  肿瘤  儿科  分册):442]中消癌平注射液项下制法制备而成, 规格为1g/ml;本发明纳米消癌平注射制剂按上述方法制备而成,规格为1g/ml; 样品均由广东天之骄药物开发有限公司提供。

1、靶向组织中药物含量的测定

取胃癌、肺癌、肝癌模型大鼠各10只,体重约180-220g,雌雄不限。随机分 为消癌平注射液组、本发明纳米消癌平注射制剂组。静脉注射给药,30min后立即 断头处死。取血浆离心10min(2000rpm),取血清分析测定含量。取出胃、肺、肝 组织用生理盐水轻轻冲洗,用滤纸吸干,血管剥离干净后取约0.5g,称重。然后 按组织:生理盐水为1∶1.5(W/V)的比例匀浆,离心10min(2000rpm),取上清液 用HPLC法测定绿原酸的含量。将血清中的绿原酸绝对含量记为1,计算不同组织 相对于血清中绿原酸的相对含量。结果见表8。

                  表8不同组织中绿原酸的相对含量   组别   组织   血清   胃   肺   肝   消癌平注射液组   纳米消癌平注射制剂组   1.00   1.12   0.84   4.26   0.78   3.75   1.24   7.62

由上表实验结果可以看出,消癌平注射液和本发明纳米消癌平注射制剂在大 鼠血清中药物浓度相当,但是本发明纳米消癌平注射制剂在靶向组织(胃、肺、 肝)中药物浓度显著提高,说明本发明纳米制剂具有一定靶向性。

2、对小鼠移植S180的抑制作用

在无菌条件下,取荷瘤动物,处死固定,用碘酊及酒精消毒操作部位皮肤, 然后切开,选择生长良好的瘤块组织置组织匀浆器中,按1∶2的比例加入无菌生理 盐水制成细胞悬液,于实验小鼠腋窝皮下接种0.2ml,每批接种30只,接种后次 日随机分组,为模型对照组、消癌平注射液组、本发明纳米消癌平注射制剂组, 每组10只,腹腔注射给药,剂量为5g生药/kg。每日1次,连续10天,末次给药 后处死小鼠,称体重,摘瘤称重,计算抑制率。肿瘤生长抑制率(%)=(对照组 平均瘤重-治疗组平均瘤重)/对照组平均瘤重×100%。结果见表9。

            表9对小鼠移植S180的抑制作用(X±S)   组别   鼠只(只)   瘤重(g)   抑制率(%)   模型对照组   消癌平注射液组   纳米消癌平注射制剂组   10   10   10   1.78±0.62   1.04±0.48   0.86±0.33   -   41.6**  51.7**#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与消癌平注射液组比较:#P<0.05。

由上表实验结果可以看出,本发明纳米消癌平注射制剂对小鼠移植肿瘤S180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药理作用好于现有的消癌平注射液。

3、对小鼠移植胃癌的抑制作用

在无菌条件下,取荷瘤传代鼠,消毒腹部皮肤,用无菌空注射器抽吸腹水, 以无菌生理盐水作1∶2倍的稀释,取雌性小鼠30只,每只鼠接种0.2ml,接种后次 日随机分组,为模型对照组、消癌平注射液组、本发明纳米消癌平注射制剂组, 每组10只,腹腔注射给药,剂量为5g生药/kg。每日1次,连续10天,记录小鼠 存活时间,计算生命延长率。结果见表10。

            表10对小鼠移植胃癌的抑制作用(X±S)   组别   鼠只(只)   生存时间(天)   生命延长率(%)   模型对照组   消癌平注射液组   纳米消癌平注射制剂组   10   10   10   11.4±2.02   16.2±2.84   18.0±3.16   -   42.1**  57.9**#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与消癌平注射液组比较:#P<0.05。

由上表实验结果可以看出,本发明纳米消癌平注射制剂对小鼠移植胃癌有明 显的抑制作用,且药理作用好于现有的消癌平注射液。

4、对小鼠移植P388的抑制作用

取雌性小鼠30只,接种P388方法同上,接种后次日随机分组,为模型对照组、 消癌平注射液组、本发明纳米消癌平注射制剂组,每组10只,腹腔注射给药,剂 量为5g生药/kg。每日1次,连续10天,记录小鼠存活时间,计算生命延长率。 结果见表11。

            表11对小鼠移植P388的抑制作用(X±S)   组别   鼠只(只)   生存时间(天)   生命延长率(%)   模型对照组   消癌平注射液组   纳米消癌平注射制剂组   10   10   10   12.2±1.64   17.5±2.38   18.9±2.76   -   43.4**  54.9**#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与消癌平注射液组比较:#P<0.05。

由上表实验结果可以看出,本发明纳米消癌平注射制剂对小鼠移植P388有显著 的抑制作用,且药理作用好于现有的消癌平注射液。

四、安全性评价

1、血管刺激性考察

取健康大耳家兔5只,将动物固定于兔箱内,用酒精将皮肤消毒后,于右侧 耳缘静脉处注射本发明纳米消癌平注射制剂,于另一侧对应部位注射同一体积的 等渗葡萄糖水作为对照。每日注射1次,连续3次,观察兔耳缘静脉反应。于末 次给药24h后将兔放血处死,取下两耳,用10%甲醛溶液浸泡,距注射部位1-4cm 处,解剖取出静脉,做组织切片检查,观察注射部位的反应。

结果:试验过程中,肉眼观察两耳静脉注射部位处,未见红肿、热等刺激表 现。表明:给药组切片部位组织形态无明显差异,未见本品毒性所致的病理形态 学改变(血管结构正常,无内皮细胞损伤,无血栓形成及其他病理性变化)。

2、溶血毒性考察

2%红细胞混悬液的制备:取兔耳缘静脉取血10-20ml,放入盛有玻璃珠的锥 形瓶中,振摇10分钟,除去纤维蛋白原,使成脱纤血。加10倍量的生理盐水溶 液,摇匀,离心,除去上清液,沉淀的红细胞再用生理盐水溶液洗涤2-3次,至上 清液不呈红色时为止。将所得的红细胞用用生理盐水配成浓度为2%的混悬液,即 得。

试验方法:取试管6支,按下表中的配比量依次加入2%红细胞混悬液和生理 盐水溶液,混匀,于37℃恒温箱中放置30分钟,分别加入不同量的药液(以第6 管为空白对照),摇匀后,置37℃恒温箱中,开始每隔15分钟观察1次,1小时 后,每隔1小时观察1次,共观察2小时。

                   表12溶血试验设计   试管编号  2%红细胞混悬液(ml)   生理盐水溶液(ml)   药液(ml)   1   2   3   4   5   6  2.5  2.5  2.5  2.5  2.5  2.5   2.0   2.1   2.2   2.3   2.4   2.5   0.5   0.4   0.3   0.2   0.1   0

结果:以第3试管为准,各管均未染有红色,显微镜下观察未见有红细胞破 裂,说明本品不溶血,安全性好。

3、急性毒性实验

取健康小鼠40只,体重18-22g,,雌雄各半。分为消癌平注射液组、本发明纳 米消癌平注射制剂组,尾静脉给药,给药剂量按照人给药剂量的50倍,按照体表 面积换算成小鼠给药剂量,每天给药1次,连续7天,观察小鼠死亡情况,记录 数据,实验结果见表13。

                 表13小鼠急性毒性实验   组别   动物数(只)   死亡数(只)   死亡率(%)   消癌平注射液组   纳米消癌平注射制剂组   20   20   4   3   20   15

通过上述实验表明,本发明纳米消癌平注射制剂具有很好的安全性。

五、制备实施例

实施例1

取通关藤10kg,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1.5小时,第二次1小时,第三次0.8 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4000ml,放冷,加85%乙醇8倍量,搅匀, 在4℃放置24小时,滤过,滤液回收乙醇,浓缩至3000ml,滤过,加乙醇8倍量, 搅匀,在4℃放置48小时,滤过,滤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在4℃放置48小时, 滤过,滤液浓缩,干燥,粉碎,得到主药。

实施例2

将上述主药、5倍量三硬脂酸甘油酯和1倍量大豆卵磷脂,在通氮气条件下加 热至60℃,得到组分A;将0.5倍量甘油和0.5倍量poloxamer188的水溶液,加 热至与组分A相同的温度,得到组分B;在搅拌条件下将组分A加入到组分B中, 制成粗乳,在60℃通氮气条件下用高压乳匀机载在41.4MPa压力下乳匀5次,充 氮气分装后,迅速冷却,即得主药混悬液。

实施例3

将上述主药、7倍量三月桂酸甘油酯和2倍量大豆卵磷脂,在通氮气条件下加 热至90℃,得到组分A;将倍量0.5倍量甘油和0.5倍量poloxamer188的水溶液, 加热至与组分A相同的温度,得到组分B;在搅拌条件下将组分A加入到组分B 中,制成粗乳,在90℃通氮气条件下用高压乳匀机载在41.4MPa压力下乳匀5次, 充氮气分装后,迅速冷却,即得主药混悬液。

实施例4

将上述主药、6倍量三肉豆蔻酸甘油酯和1.5倍量磷脂酰胆碱,在通氮气条件 下加热至80℃,得到组分A;将0.5倍量甘油和0.5倍量poloxamer188的水溶液, 加热至与组分A相同的温度,得到组分B;在搅拌条件下将组分A加入到组分B 中,制成粗乳,在80℃通氮气条件下用高压乳匀机载在41.4MPa压力下乳匀5次, 充氮气分装后,迅速冷却,即得主药混悬液。

实施例5

将上述主药、5倍量三棕榈酸甘油酯和1倍量蛋黄卵磷脂,在通氮气条件下加 热至70℃,得到组分A;将0.5倍量甘油和0.5倍量poloxamer188的水溶液,加 热至与组分A相同的温度,得到组分B;在搅拌条件下将组分A加入到组分B中, 制成粗乳,在70℃通氮气条件下用高压乳匀机载在41.4MPa压力下乳匀5次,充 氮气分装后,迅速冷却,即得主药混悬液。

实施例6

将上述主药、6倍量棕榈酸和1.5倍量大豆卵磷脂,在通氮气条件下加热至 75℃,得到组分A;将0.5倍量甘油和0.5倍量poloxamer188的水溶液,加热至与 组分A相同的温度,得到组分B;在搅拌条件下将组分A加入到组分B中,制成 粗乳,在75℃通氮气条件下用高压乳匀机载在41.4MPa压力下乳匀5次,充氮气 分装后,迅速冷却,即得主药混悬液。

实施例7

将上述主药、7倍量Witepsol H35和1倍量磷脂酰胆碱,在通氮气条件下加热 至70℃,得到组分A;将0.5倍量甘油和0.5倍量poloxamer188的水溶液,加热 至与组分A相同的温度,得到组分B;在搅拌条件下将组分A加入到组分B中, 制成粗乳,在70℃通氮气条件下用高压乳匀机载在41.4MPa压力下乳匀5次,充 氮气分装后,迅速冷却,即得主药混悬液。

实施例8

将上述主药混悬液加入适量注射用水和稳定剂聚乙烯吡咯烷酮,调pH值为 7.0,用0.22μm微孔滤膜过滤,灭菌,制备成每支5ml的水针制剂5000支。

实施例9

将上述主药混悬液加入适量注射用水和稳定剂聚乙烯吡咯烷酮,加入氯化钠或 葡萄糖调等渗,调pH值为5.0,用0.22μm微孔滤膜过滤,灭菌,制备成每瓶100ml 的输液制剂5000瓶。

实施例10

将上述主药混悬液加入适量注射用水,再加入甘露醇、右旋糖苷,调pH值为 6.0,用0.22μm微孔滤膜过滤,干燥,制备成粉针制剂5000支。

实施例11

将上述主药混悬液加入适量注射用水,再加入果糖、乳糖,调pH值为6.5, 用0.22μm微孔滤膜过滤,干燥,制备成粉针制剂5000支。

实施例12

将上述主药混悬液加入适量注射用水,再加入葡聚糖,调pH值为5.5,用 0.22μm微孔滤膜过滤,冷冻干燥,制备成冻干粉针制剂5000支。

一种纳米消癌平注射制剂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一种纳米消癌平注射制剂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一种纳米消癌平注射制剂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纳米消癌平注射制剂及其制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纳米消癌平注射制剂及其制备方法.pdf(1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属于制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纳米消癌平注射制剂及其制备方法;药理实验表明,本发明纳米消癌平注射制剂具有很好的靶向性,可以在癌症的病灶部位形成很高的血药浓度,疗效比现有消癌平注射液有显著提高;质量标准考察实验表明,本发明制剂分散性好、包封率高、载药量大;安全性评价实验表明,本发明具有很好的注射给药安全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