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乙型肝炎的中草药剂.pdf

上传人:li****8 文档编号:8273806 上传时间:2020-03-08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97.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610031627.9

申请日:

20060430

公开号:

CN1879786A

公开日:

20061220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失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1K36/896,A61P1/16,A61P31/20

主分类号:

A61K36/896,A61P1/16,A61P31/20

申请人:

胡硕泉

发明人:

胡硕泉

地址:

427000湖南省张家界市永定区回龙路桥湾12号

优先权:

CN200610031627A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乙型肝炎的中草药剂,由土茯苓,贯众,大黄,茵陈,丹参,白花蛇舌草,虎杖,败酱草,银花,栀子红,白芍,红花,黄柏,生甘草,锁阳,巴戟天等中草药,经其制成粗末,用45-55度粮白酒浸泡30天后,去渣过滤,静置48小时,装瓶密封而制成。本发明采用活血化淤、调理血气、清热利湿、解毒祛邪和健脾益肾、扶正固本等方法,对乙型肝炎实行内病外治,有效率达95.2%。而且本发明采用内病外治,避免了口服用药所可能带来的毒副作用。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治疗乙型肝炎的中草药剂,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土茯苓20-25份,贯众10-15,大黄15-20份,茵陈10-15份,丹参15-20份,白花蛇舌草10-15份,虎杖20-25份,败酱草15-20份,银花15-20份,栀子红10-15份,白芍20-25,红花15-20份,黄柏20-25份,生甘草15-20份,锁阳15-20份,巴戟天15-20份,其制备方法是,将上述中草药制成粗末,用2000份45-55度粮白酒浸泡30天后,去渣过滤,静置48小时,装瓶密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乙型肝炎的中草药剂,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土茯苓22份,贯众12份,大黄18份,茵陈13份,丹参18份,白花蛇舌草12份,虎杖22份,败酱草18份,银花18份,栀子红12份,白芍22份,红花18份,黄柏22份,生甘草18份,锁阳18份,巴戟天18份。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草药剂的配制,具体地说,是提供一种治疗乙型 肝炎的中草药剂。

背景技术  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 引起的肝脏炎性损害,是我国当前流行最广泛、危害最严重的一种传染病。临床 表现为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厌油、腹泻及腹胀,部分病人有发热、黄 疸、约有半数患者起病隐匿,在查体中发现。肝功能异常,血清乙肝表现抗原 (HBSAg)、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聚(HBVDNA)、乙肝病毒免疫球蛋白M (HBVIgM)、脱氧核糖核酸聚合酶均为阳性。乙肝病毒在肝脏长期得不到控制 和清除,肝组织细胞浸润、坏死,最终形成肝硬化和肝癌的可能性很大,故应积 极治疗,阻止病毒复制,使病毒转为静止状态。在治疗上,西医主要为抗病毒治 疗,目前抗病毒药物疗效仍不理想。中医认为,湿热疫毒,病邪内浸是乙型肝炎 的主要成因。乙肝病毒入肝,使肝气不舒,肝脾不和,久而久之,阴阳气血倍受 其伤,正气不能抗其外邪,迁延不愈;肝经湿热郁久化火,肝阳耗损;脾为后天 之本,受限于肝,肝病传脾;肾为先天之本,肝肾同源,久病必虚,九病必淤, 肝病日久,势必累及肝脾肾及组织器官。由王伯祥提出的治疗病毒性肝炎理想的 治疗方案应考虑:(1)抗病毒性能。(2)抗原结合活性。(3)免疫调节功能。(4) 肝脏保护活性。其对中草药(虎杖、土茯苓、垂盆草、半枝莲、白花蛇舌草、赤 芍、僵蚕)组成配方,研究表明具有较好的抗DHBV作用(中草药抗乙型肝炎病 毒的实验研究概论.新中医,2001,33(2):3-5)。而四君子汤、六味地黄汤等亦 有报导可调整和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由章梅、张仲海等通过四君子汤对脾虚患 者血清可溶性细胞粘附分子-I水平和单核细胞功能的影响研究发现:脾虚患者单 核细胞非特异性吞噬功能下降,IL-15分泌下降(四君子汤对脾虚患者血清可溶性 细胞粘附分子-I水平和单核细胞功能的影响.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9,19 (4):270-272.)。总地来说,现有中医治疗乙肝的药物均需口服,不仅有或重或 轻的副作用,而且治疗效果不甚理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治疗乙型肝炎的中草药剂,其采用 内病外制的方法,治疗乙型肝炎效果明显。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方案为:一种治疗乙型肝炎的中草药剂,其 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土茯苓20-25份,贯众10-15份,大黄15-20, 茵陈10-15份,丹参15-20份,白花蛇舌草10-15份,虎杖20-25份,败酱草15-20 份,银花15-20份,栀子红10-15份,白芍20-25,红花15-20份,黄柏20-25份, 生甘草15-20份,锁阳15-20份,巴戟天15-20份。其制备方法是,将上述中草 药制成粗末,用2000份45-55度粮白酒浸泡30天后,去渣过滤,静置48小时, 装瓶密封。

本发明的中草药原料最合适配比为:土茯苓22份,贯众12份,大黄18份, 茵陈13份,丹参18份,白花蛇舌草12份,虎杖22份,败酱草18份,银花18 份,栀子红12份,白芍22份,红花18份,黄柏22份,生甘草18份,锁阳18 份,巴戟天18份。

现已用本发明治疗乙型肝炎患者24例,报告如下:

1、病例选择:共24例,其中男14例,女11例,年龄14-65岁。

2、诊断标准:血清乙肝表现抗原(HBSAg)、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聚 (HBVDNA)、乙肝病毒免疫球蛋白M(HBVIgM)、脱氧核糖核酸聚合酶均为 阳性,肝功能异常,有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厌油腻,腹泻及腹胀等症状,部 分病例有黄疸发热。

3、药物组成:见前述实施方案。

4、治疗方法:将药液淋撒在已消毒的洁净棉沙布上,将棉沙布包敷在患者 背部,每天换一次药,7天后停止背部施药,再按上述方法施药于两腿,7天后 停止两腿施药,再按上述方法施药于手臂,如此反复,两个月为一疗程。一般1 个疗程可痊愈,重者3-4个疗程可痊愈。治疗期间,禁食辛辣食物和饮酒。

5、疗效判断标准:(1)治愈:肝功能正常,大小三阳正常,症状消失;(2) 好转:肝功能正常,大三阳转为小三阳,症状部分地区消失:(3)无效:症状无 改善,肝功能无好转,大小三阳无改变。

5治疗效果:24例患者有20例肝功能、大小三阳、症状完全消失,3例患 者有所好转,1例无效。

本发明采用活血化淤、调理血气、清热利湿、解毒祛邪和健脾益肾、扶正固 本等方法,对乙型肝炎实行内病外治,有效率达95.2%。而且本发明采用内病外 治,避免了口服用药所可能带来的毒副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给出本发明的实施例:

实施例1:一种治疗乙型肝炎的中草药剂,由以下重量的原料制成:土茯苓 20克,贯众15克,大黄20克,茵陈10克,丹参20克,白花蛇舌草10克,虎 杖25克,败酱草15克,银花20克,栀子红10克,白芍25克,红花15克,黄 柏25克,生甘草15克,锁阳20克,巴戟天15克。其制备方法是,将上述中草 药制成粗末,用2000克45-55度粮白酒浸泡30天后,去渣过滤,静置48小时, 装瓶密封。

实施利2:一种治疗乙型肝炎的中草药剂,由以下重量的原料制成:土茯苓 25克,贯众10克,大黄15克,茵陈15克,丹参15克,白花蛇舌草15克,虎 杖20克,败酱草20克,银花15克,栀子红15克,白芍20克,红花20克,黄 柏20克,生甘草20克,锁阳15克,巴戟天20克。其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实施例3:一种治疗乙型肝炎的中草药剂,由以下重量的原料制成:土茯苓 22克,贯众12克,大黄18克,茵陈13克,丹参18克,白花蛇舌草12克,虎 杖22克,败酱草18克,银花18克,栀子红12克,白芍22克,红花18克,黄 柏22克,生甘草18克,锁阳18克,巴戟天18克。其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实施例3为优选方案。

一种治疗乙型肝炎的中草药剂.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一种治疗乙型肝炎的中草药剂.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一种治疗乙型肝炎的中草药剂.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治疗乙型肝炎的中草药剂.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治疗乙型肝炎的中草药剂.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乙型肝炎的中草药剂,由土茯苓,贯众,大黄,茵陈,丹参,白花蛇舌草,虎杖,败酱草,银花,栀子红,白芍,红花,黄柏,生甘草,锁阳,巴戟天等中草药,经其制成粗末,用4555度粮白酒浸泡30天后,去渣过滤,静置48小时,装瓶密封而制成。本发明采用活血化淤、调理血气、清热利湿、解毒祛邪和健脾益肾、扶正固本等方法,对乙型肝炎实行内病外治,有效率达95.2。而且本发明采用内病外治,避免了口服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