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供脊髓灰质炎后遗症下肢残疾患者使用的便携式轮椅.pdf

上传人:le****a 文档编号:8272309 上传时间:2020-03-06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1.1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721467743.5

申请日:

20171106

公开号:

CN208048906U

公开日:

20181106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1G5/08,A61G5/10,A61G5/12

主分类号:

A61G5/08,A61G5/10,A61G5/12

申请人:

东北林业大学

发明人:

陶毓博,陈园,屈浩平

地址:

150040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和兴路26号

优先权:

CN201721467743U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供脊髓灰质炎后遗症下肢残疾患者使用的便携式轮椅,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便携式轮椅,具体涉及一种供下肢残疾患者使用的便携式轮椅,本实用新型要解决人们使用轮椅时足部从踏板上滑脱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具有轮椅框架、车轮、坐面和踏板架,所述坐面与所述轮椅框架连接,所述轮椅框架与所述车轮连接,所述轮椅框架前端连接有踏板架,所述踏板架上设置有可翻折的脚踏板,所述踏板架具有梁部和与所述梁部连接的前伸臂,所述前伸臂上套设连接脚踏板,所述脚踏板的一端能够以前伸臂为轴进行转动,所述脚踏板的另一端能够搭扣在另一前伸臂上,形成向内倾斜的脚踏面。通过本实用新型可以降低使用轮椅的危险性,制造成本低,便于推广应用。

权利要求书

1.一种供脊髓灰质炎后遗症下肢残疾患者使用的便携式轮椅,具有轮椅框架(1)、车轮(2)、坐面(3)和踏板架(4),其特征在于所述坐面(3)与所述轮椅框架(1)连接,所述轮椅框架(1)与所述车轮(2)连接,所述轮椅框架(1)前端连接有踏板架(4),所述踏板架(4)上设置有可翻折的脚踏板(5),所述踏板架(4)具有梁部(41)和与所述梁部(41)连接的前伸臂(42),所述梁部(41)包括第一梁(411)和第二梁(412),所述前伸臂(42)分为第一臂(421)和第二臂(422),所述第一臂(421)上套设连接脚踏板(5),所述脚踏板(5)的一端能够以第一臂(421)为轴进行转动;当所述脚踏板(5)向第二臂(422)方向转动并接近水平时,所述脚踏板(5)的另一端能够搭扣在所述第二臂(422)上,形成向内倾斜的脚踏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供脊髓灰质炎后遗症下肢残疾患者使用的便携式轮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梁(411)和所述第二梁(412)之间连接有软质绑带(6),所述软质绑带(6)与所述梁部(41)通过粘扣相连,所述软质绑带(6)相对于所述梁部(41)的位置能够进行上下调整;所述梁部(41)上具有以螺钉或铆钉固定的勾面体,所述软质绑带(6)上具有能够与所述勾面体连接的毛面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供脊髓灰质炎后遗症下肢残疾患者使用的便携式轮椅,其特征在于所述软质绑带(6)的两端部还具有第二勾面体,所述第二勾面体也能够与所述软质绑带(6)上的毛面体连接,并使所述软质绑带(6)更牢固的固定于所述第一梁(411)和所述第二梁(412)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供脊髓灰质炎后遗症下肢残疾患者使用的便携式轮椅,其特征在于所述脚踏板(5)具有第一叶板(51)和第二叶板(52),所述第一叶板(51)的一端和所述第二叶板(52)的一端通过转轴(53)连接,所述第一叶板(51)和所述第二叶板(52)可以相对转动;所述第一叶板(51)远离所述转轴(53)的一端具有通孔(54),所述通孔(54)与所述第一臂(421)互相套设,并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臂(421)转动;所述第二叶板(52)在转动到与第一叶板(51)成180°夹角时,所述第二叶板(52)上远离所述转轴(53)的一端能够搭接于所述第二臂(422)上,并形成向内倾斜的脚踏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供脊髓灰质炎后遗症下肢残疾患者使用的便携式轮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叶板(52)与所述第一叶板(51)之间的夹角为0°到180°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供脊髓灰质炎后遗症下肢残疾患者使用的便携式轮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叶板(52)的长度短于所述第一叶板(51)的长度。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供脊髓灰质炎后遗症下肢残疾患者使用的便携式轮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叶板(52)上远离所述转轴(53)的一端内嵌有磁性材料,所述第二臂(422)上具有能够与所述磁性材料相互吸引的材料。 8.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供脊髓灰质炎后遗症下肢残疾患者使用的便携式轮椅,其特征在于所述脚踏板(5)上具有脚面固定绑带(7),所述脚面固定绑带(7)采用柔软的材料制得,且脚面固定绑带(7)至少为两个。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供脊髓灰质炎后遗症下肢残疾患者使用的便携式轮椅,其特征在于所述脚面固定绑带(7)以弹性材料制得,不使用时所述脚面固定绑带(7)处于松弛状态而自然收缩于所述脚踏板(5)上的凹槽内,使用时所述脚面固定绑带(7)从所述凹槽内抽出,并以其固定脚面,所述脚面固定绑带(7)处于紧绷状态。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供脊髓灰质炎后遗症下肢残疾患者使用的便携式轮椅,其特征在于所述脚踏板(5)以第一臂(421)为轴进行转动时,所述脚踏板(5)相对于所述第一臂(421)和第一梁(411)所形成的平面之间的夹角为0°到90°。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残疾人康复设备和代步工具技术领域,涉及一种便携式轮椅,具体涉及一种供下肢残疾患者使用的便携式轮椅。

背景技术

脊髓灰质炎(poliomyelitis)也叫小儿麻痹症(Infantile paralysis),这是由一组亲神经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该病主要损害脊髓前角细胞,导致运动神经纤维变,使支配的肌肉产生弛缓性瘫痪。被传染该病的患者所发生的脊髓损害以腰段颈椎为主,脑干或大脑也可被侵袭,神经原受毁坏并可能引起瘫痪,严重者危及生命。目前人类所掌握的科学技术尚无法使坏死的灰质和肌肉重新活化,因此患有此病的患者大多终身残疾。脊髓灰质炎后遗症患者瘫痪特点是弛缓性、双侧不对称,不按周围神经干支配区分布,不伴感觉障碍非均衡性。脊髓灰质炎后遗症大多伴有下肢不对称的瘫痪而带来残疾,由于这种疾病引起的残疾不能恢复,使患病者终身行动不便,需要借助轮椅才能更好的生活。尤其当患者年龄逐渐增大,体力逐渐变弱,控制下肢的能力逐渐变弱,更需要借助轮椅才能更好的行动。

然而,现有技术中的轮椅虽然可以满足一部分下肢不便的人进行康复训练和代步的需要,但脊髓灰质炎后遗症下肢残疾患者因足部无力,无法控制足部而导致足部经常性的从踏板上滑脱,尤其是残疾人的脚还可能从两个踏板中部的间隙滑落,而正由于这样的意外滑脱使这类患者不能较好的使用现有技术中的轮椅,甚至为脊髓灰质炎后遗症下肢残疾患者的出行安全带来了隐患。随着我国上世纪50至60年代患有脊髓灰质炎的患者逐步进入老年,他们的行动和生活成为人们关注的目标,使脊髓灰质炎后遗症患者更好的生活,为他们提供一种更适于使用更安全的便携式轮椅成为现实生活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脊髓灰质炎后遗症患者无法顺利使用现技术中轮椅的一系列问题,进而提出一种具有轮椅框架、车轮、坐面和踏板架的供脊髓灰质炎后遗症下肢残疾患者使用的便携式轮椅,所述坐面与所述轮椅框架连接,所述轮椅框架与所述车轮连接,所述轮椅框架前端连接有踏板架,所述踏板架上设置有可翻折的脚踏板,所述踏板架具有梁部和与所述梁部连接的前伸臂,所述梁部包括第一梁和第二梁,所述前伸臂分为第一臂和第二臂,所述第一臂上套设连接脚踏板,所述脚踏板的一端能够以第一臂为轴进行转动;当所述脚踏板向第二臂方向转动并接近水平时,所述脚踏板的另一端能够搭扣在所述第二臂上,形成向内倾斜的脚踏面。

进一步,所述第一梁和所述第二梁之间连接有软质绑带,所述软质绑带与所述梁部通过粘扣相连,所述软质绑带相对于所述梁部的位置能够进行上下调整;所述梁部上具有以螺钉或铆钉固定的勾面体,所述软质绑带上具有能够与所述勾面体连接的毛面体。

进一步,所述软质绑带的两端部还具有第二勾面体,所述第二勾面体也能够与所述软质绑带上的毛面体连接,并使所述软质绑带更牢固的固定于所述第一梁和所述第二梁之间。

进一步,所述脚踏板具有第一叶板和第二叶板,所述第一叶板的一端和所述第二叶板的一端通过转轴连接,所述第一叶板和所述第二叶板可以相对转动;所述第一叶板远离所述转轴的一端具有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第一臂互相套设,并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臂转动;所述第二叶板在转动到与第一叶板成180°夹角时,所述第二叶板上远离所述转轴的一端能够搭接于所述第二臂上,并形成向内倾斜的脚踏面。

进一步,所述第二叶板与所述第一叶板之间的夹角为0°到180°之间;所述第二叶板的长度短于所述第一叶板的长度。

进一步,所述第二叶板上远离所述转轴的一端内嵌有磁性材料,所述第二臂上具有能够与所述磁性材料相互吸引的材料。

进一步,所述脚踏板上具有脚面固定绑带,所述脚面固定绑带采用柔软的材料制得,且脚面固定绑带至少为两个。

进一步,所述脚面固定绑带以弹性材料制得,不使用时所述脚面固定绑带处于松弛状态而自然收缩于所述脚踏板上的凹槽内,使用时所述脚面固定绑带从所述凹槽内抽出,并以其固定脚面,所述脚面固定绑带处于紧绷状态。

进一步,所述脚踏板以第一臂为轴进行转动时,所述脚踏板相对于所述第一臂和第一梁所形成的平面之间的夹角为0°到90°。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主要包括:

1、通过本实用新型可以避免脊髓灰质炎后遗症下肢残疾患者在使用轮椅时因足部不受控制而导致足部经常性的从踏板上滑脱,降低了这类残疾人使用轮椅的危险性;确保了整个下肢在轮椅使用过程中的相对固定和平稳,提高了轮椅使用的安全性和便捷性;

2、改变了现有技术中轮椅踏板的折叠方式节省了空间,使下肢不便的脊髓灰质炎后遗症患者能够更好的上下轮椅,而不受现有技术中轮椅踏板需要两面翻折的影响,提高了使用的便利性;

3、在保证脚踏板便捷性的同时通过结构设计确保了踏板的牢固性,通过受限的翻折角度使踏板更加稳固和耐用,而避免了踏板强度不足所带来的风险;

4、本实用新型结构不复杂,可应用多种不同款型的轮椅,且制造成本低,便于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轮椅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轮椅脚踏板处于折叠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轮椅仰视角度的立体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轮椅正面仰视角度的立体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轮椅脚踏板处于折叠状态的正面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轮椅中脚踏板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轮椅中脚踏板处于折叠状态的立体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轮椅中脚踏板的立体图。

图中各部分含义如下:1、轮椅框架;2、车轮;3、坐面;4、踏板架;41、梁部;411、第一梁;412、第二梁;42、前伸臂;421、第一臂;422、第二臂;5、脚踏板;51、第一叶板;52、第二叶板;53、转轴;54、通孔;6、软质绑带;7、脚面固定绑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1:结合图1、图2、图3和图4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一种供脊髓灰质炎后遗症下肢残疾患者使用的便携式轮椅,具有轮椅框架1、车轮2、坐面3和踏板架4,所述坐面3与所述轮椅框架1连接,所述轮椅框架1与所述车轮2连接,所述轮椅框架1前端连接有踏板架4,所述踏板架4上设置有可翻折的脚踏板5,所述踏板架4具有梁部41和与所述梁部41连接的前伸臂42,所述梁部41包括第一梁411和第二梁412,所述前伸臂42 分为第一臂421和第二臂422,所述第一臂421上套设连接脚踏板5,所述脚踏板5的一端能够以第一臂421为轴进行转动;当所述脚踏板5向第二臂422方向转动并接近水平时,所述脚踏板5的另一端能够搭扣在所述第二臂422上,形成向内倾斜的脚踏面。

本实施方式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本实用新型可以避免脊髓灰质炎后遗症下肢残疾患者在使用轮椅时因足部不受控制而导致足部经常性的从踏板上滑脱,降低了这类残疾人使用轮椅的危险性;确保了整个下肢在轮椅使用过程中的相对固定和平稳,提高了轮椅使用的安全性和便捷性。

具体实施方式2:结合图1、图2、图3和图5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一种供脊髓灰质炎后遗症下肢残疾患者使用的便携式轮椅,所述第一梁411和所述第二梁412之间连接有软质绑带6,所述软质绑带6与所述梁部41通过粘扣相连,所述软质绑带6相对于所述梁部41的位置能够进行上下调整;所述梁部41上具有以螺钉或铆钉固定的勾面体,所述软质绑带6上具有能够与所述勾面体连接的毛面体;其他与具体实施方式1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3:本实施方式所述一种供脊髓灰质炎后遗症下肢残疾患者使用的便携式轮椅,所述软质绑带6的两端部还具有第二勾面体,所述第二勾面体也能够与所述软质绑带6上的毛面体连接,并使所述软质绑带6更牢固的固定于所述第一梁411和所述第二梁412 之间;其他与具体实施方式2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4:结合图1和图2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一种供脊髓灰质炎后遗症下肢残疾患者使用的便携式轮椅,所述脚踏板5具有第一叶板51和第二叶板52,所述第一叶板51的一端和所述第二叶板52的一端通过转轴53连接,所述第一叶板51和所述第二叶板52可以相对转动;所述第一叶板51远离所述转轴53的一端具有通孔54,所述通孔54与所述第一臂421互相套设,并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臂421转动;所述第二叶板52 在转动到与第一叶板51成180°夹角时,所述第二叶板52上远离所述转轴53的一端能够搭接于所述第二臂422上,并形成向内倾斜的脚踏面;其他与具体实施方式1至具体实施方式 3中任一实施方式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5:结合图5、图6、图7和图8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一种供脊髓灰质炎后遗症下肢残疾患者使用的便携式轮椅,所述第二叶板52与所述第一叶板51 之间的夹角为0°到180°之间;其他与具体实施方式4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6:结合图5、图6和图7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一种供脊髓灰质炎后遗症下肢残疾患者使用的便携式轮椅,所述第二叶板52的长度短于所述第一叶板 51的长度;其他与具体实施方式4或5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7:本实施方式所述一种供脊髓灰质炎后遗症下肢残疾患者使用的便携式轮椅,所述第二叶板52上远离所述转轴53的一端内嵌有磁性材料,所述第二臂422上具有能够与所述磁性材料相互吸引的材料;其他与具体实施方式4至具体实施方式6中任一实施方式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8:结合图7和图8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一种供脊髓灰质炎后遗症下肢残疾患者使用的便携式轮椅,所述脚踏板5上具有脚面固定绑带7,所述脚面固定绑带7采用柔软的材料制得,且脚面固定绑带7至少为两个;其他与具体实施方式1至具体实施方式7中任一实施方式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9:本实施方式所述一种供脊髓灰质炎后遗症下肢残疾患者使用的便携式轮椅,所述脚面固定绑带7以弹性材料制得,不使用时所述脚面固定绑带7处于松弛状态而自然收缩于所述脚踏板5上的凹槽内,使用时所述脚面固定绑带7从所述凹槽内抽出,并以其固定脚面,所述脚面固定绑带7处于紧绷状态;其他与具体实施方式8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10:结合图1、图2、图5和图7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一种供脊髓灰质炎后遗症下肢残疾患者使用的便携式轮椅,所述脚踏板5以第一臂421为轴进行转动时,所述脚踏板5相对于所述第一臂421和第一梁411所形成的平面之间的夹角为0 °到90°;其他与具体实施方式1至具体实施方式9中任一实施方式相同。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和实施例仅用于示例性说明或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此外,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范围和边界、或者这种范围和边界的等同形式内的全部变化和修改例。

一种供脊髓灰质炎后遗症下肢残疾患者使用的便携式轮椅.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一种供脊髓灰质炎后遗症下肢残疾患者使用的便携式轮椅.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一种供脊髓灰质炎后遗症下肢残疾患者使用的便携式轮椅.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供脊髓灰质炎后遗症下肢残疾患者使用的便携式轮椅.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供脊髓灰质炎后遗症下肢残疾患者使用的便携式轮椅.pdf(13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721467743.5 (22)申请日 2017.11.06 (73)专利权人 东北林业大学 地址 150040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和 兴路26号 (72)发明人 陶毓博 陈园 屈浩平 (51)Int.Cl. A61G 5/08(2006.01) A61G 5/10(2006.01) A61G 5/12(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供脊髓灰质炎后遗症下肢残疾患者使 用的便携式轮椅 (57)摘要 一种供脊髓灰质炎后遗症下肢残疾患者使 用的便携式轮椅, 本实。

2、用新型涉及一种便携式轮 椅, 具体涉及一种供下肢残疾患者使用的便携式 轮椅,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人们使用轮椅时足部从 踏板上滑脱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具有轮椅框架、 车轮、 坐面和踏板架, 所述坐面与所述轮椅框架 连接, 所述轮椅框架与所述车轮连接, 所述轮椅 框架前端连接有踏板架, 所述踏板架上设置有可 翻折的脚踏板, 所述踏板架具有梁部和与所述梁 部连接的前伸臂, 所述前伸臂上套设连接脚踏 板, 所述脚踏板的一端能够以前伸臂为轴进行转 动, 所述脚踏板的另一端能够搭扣在另一前伸臂 上, 形成向内倾斜的脚踏面。 通过本实用新型可 以降低使用轮椅的危险性, 制造成本低, 便于推 广应用。 权利要求。

3、书2页 说明书4页 附图6页 CN 208048906 U 2018.11.06 CN 208048906 U 1.一种供脊髓灰质炎后遗症下肢残疾患者使用的便携式轮椅, 具有轮椅框架(1)、 车轮 (2)、 坐面(3)和踏板架(4), 其特征在于所述坐面(3)与所述轮椅框架(1)连接, 所述轮椅框 架(1)与所述车轮(2)连接, 所述轮椅框架(1)前端连接有踏板架(4), 所述踏板架(4)上设置 有可翻折的脚踏板(5), 所述踏板架(4)具有梁部(41)和与所述梁部(41)连接的前伸臂 (42), 所述梁部(41)包括第一梁(411)和第二梁(412), 所述前伸臂(42)分为第一臂(421)。

4、和 第二臂(422), 所述第一臂(421)上套设连接脚踏板(5), 所述脚踏板(5)的一端能够以第一 臂(421)为轴进行转动; 当所述脚踏板(5)向第二臂(422)方向转动并接近水平时, 所述脚踏 板(5)的另一端能够搭扣在所述第二臂(422)上, 形成向内倾斜的脚踏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供脊髓灰质炎后遗症下肢残疾患者使用的便携式轮椅, 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梁(411)和所述第二梁(412)之间连接有软质绑带(6), 所述软质绑带 (6)与所述梁部(41)通过粘扣相连, 所述软质绑带(6)相对于所述梁部(41)的位置能够进行 上下调整; 所述梁部(41)上具有以螺钉或铆钉固定的勾。

5、面体, 所述软质绑带(6)上具有能够 与所述勾面体连接的毛面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供脊髓灰质炎后遗症下肢残疾患者使用的便携式轮椅, 其特征在于所述软质绑带(6)的两端部还具有第二勾面体, 所述第二勾面体也能够与所述 软质绑带(6)上的毛面体连接, 并使所述软质绑带(6)更牢固的固定于所述第一梁(411)和 所述第二梁(412)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供脊髓灰质炎后遗症下肢残疾患者使用的 便携式轮椅, 其特征在于所述脚踏板(5)具有第一叶板(51)和第二叶板(52), 所述第一叶板 (51)的一端和所述第二叶板(52)的一端通过转轴(53)连接, 所述第一叶板。

6、(51)和所述第二 叶板(52)可以相对转动; 所述第一叶板(51)远离所述转轴(53)的一端具有通孔(54), 所述 通孔(54)与所述第一臂(421)互相套设, 并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臂(421)转动; 所述第二叶 板(52)在转动到与第一叶板(51)成180 夹角时, 所述第二叶板(52)上远离所述转轴(53)的 一端能够搭接于所述第二臂(422)上, 并形成向内倾斜的脚踏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供脊髓灰质炎后遗症下肢残疾患者使用的便携式轮椅, 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叶板(52)与所述第一叶板(51)之间的夹角为0 到180 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供脊髓灰质炎后遗症下肢。

7、残疾患者使用的便携式轮椅, 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叶板(52)的长度短于所述第一叶板(51)的长度。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供脊髓灰质炎后遗症下肢残疾患者使用的便携式轮椅, 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叶板(52)上远离所述转轴(53)的一端内嵌有磁性材料, 所述第二臂 (422)上具有能够与所述磁性材料相互吸引的材料。 8.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供脊髓灰质炎后遗症下肢残疾患者使用的 便携式轮椅, 其特征在于所述脚踏板(5)上具有脚面固定绑带(7), 所述脚面固定绑带(7)采 用柔软的材料制得, 且脚面固定绑带(7)至少为两个。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供脊髓灰质炎后遗症下肢残疾患者。

8、使用的便携式轮椅, 其特征在于所述脚面固定绑带(7)以弹性材料制得, 不使用时所述脚面固定绑带(7)处于松 弛状态而自然收缩于所述脚踏板(5)上的凹槽内, 使用时所述脚面固定绑带(7)从所述凹槽 内抽出, 并以其固定脚面, 所述脚面固定绑带(7)处于紧绷状态。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供脊髓灰质炎后遗症下肢残疾患者使用的 权 利 要 求 书 1/2 页 2 CN 208048906 U 2 便携式轮椅, 其特征在于所述脚踏板(5)以第一臂(421)为轴进行转动时, 所述脚踏板(5)相 对于所述第一臂(421)和第一梁(411)所形成的平面之间的夹角为0 到90 。 权 利 要。

9、 求 书 2/2 页 3 CN 208048906 U 3 一种供脊髓灰质炎后遗症下肢残疾患者使用的便携式轮椅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残疾人康复设备和代步工具技术领域, 涉及一种便携式轮椅, 具 体涉及一种供下肢残疾患者使用的便携式轮椅。 背景技术 0002 脊髓灰质炎(poliomyelitis)也叫小儿麻痹症(Infantile paralysis), 这是由一 组亲神经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该病主要损害脊髓前角细胞, 导致运动神经纤维变, 使支 配的肌肉产生弛缓性瘫痪。 被传染该病的患者所发生的脊髓损害以腰段颈椎为主, 脑干或 大脑也可被侵袭, 神经原受毁坏并可能引起瘫痪,。

10、 严重者危及生命。 目前人类所掌握的科学 技术尚无法使坏死的灰质和肌肉重新活化, 因此患有此病的患者大多终身残疾。 脊髓灰质 炎后遗症患者瘫痪特点是弛缓性、 双侧不对称, 不按周围神经干支配区分布, 不伴感觉障碍 非均衡性。 脊髓灰质炎后遗症大多伴有下肢不对称的瘫痪而带来残疾, 由于这种疾病引起 的残疾不能恢复, 使患病者终身行动不便, 需要借助轮椅才能更好的生活。 尤其当患者年龄 逐渐增大, 体力逐渐变弱, 控制下肢的能力逐渐变弱, 更需要借助轮椅才能更好的行动。 0003 然而, 现有技术中的轮椅虽然可以满足一部分下肢不便的人进行康复训练和代步 的需要, 但脊髓灰质炎后遗症下肢残疾患者因足。

11、部无力, 无法控制足部而导致足部经常性 的从踏板上滑脱, 尤其是残疾人的脚还可能从两个踏板中部的间隙滑落, 而正由于这样的 意外滑脱使这类患者不能较好的使用现有技术中的轮椅, 甚至为脊髓灰质炎后遗症下肢残 疾患者的出行安全带来了隐患。 随着我国上世纪50至60年代患有脊髓灰质炎的患者逐步进 入老年, 他们的行动和生活成为人们关注的目标, 使脊髓灰质炎后遗症患者更好的生活, 为 他们提供一种更适于使用更安全的便携式轮椅成为现实生活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4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脊髓灰质炎后遗症患者无法顺利使用现技 术中轮椅的一系列问题, 进而提出一种具有轮椅框架、 车。

12、轮、 坐面和踏板架的供脊髓灰质炎 后遗症下肢残疾患者使用的便携式轮椅, 所述坐面与所述轮椅框架连接, 所述轮椅框架与 所述车轮连接, 所述轮椅框架前端连接有踏板架, 所述踏板架上设置有可翻折的脚踏板, 所 述踏板架具有梁部和与所述梁部连接的前伸臂, 所述梁部包括第一梁和第二梁, 所述前伸 臂分为第一臂和第二臂, 所述第一臂上套设连接脚踏板, 所述脚踏板的一端能够以第一臂 为轴进行转动; 当所述脚踏板向第二臂方向转动并接近水平时, 所述脚踏板的另一端能够 搭扣在所述第二臂上, 形成向内倾斜的脚踏面。 0005 进一步, 所述第一梁和所述第二梁之间连接有软质绑带, 所述软质绑带与所述梁 部通过粘扣。

13、相连, 所述软质绑带相对于所述梁部的位置能够进行上下调整; 所述梁部上具 有以螺钉或铆钉固定的勾面体, 所述软质绑带上具有能够与所述勾面体连接的毛面体。 0006 进一步, 所述软质绑带的两端部还具有第二勾面体, 所述第二勾面体也能够与所 述软质绑带上的毛面体连接, 并使所述软质绑带更牢固的固定于所述第一梁和所述第二梁 说 明 书 1/4 页 4 CN 208048906 U 4 之间。 0007 进一步, 所述脚踏板具有第一叶板和第二叶板, 所述第一叶板的一端和所述第二 叶板的一端通过转轴连接, 所述第一叶板和所述第二叶板可以相对转动; 所述第一叶板远 离所述转轴的一端具有通孔, 所述通孔与。

14、所述第一臂互相套设, 并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臂 转动; 所述第二叶板在转动到与第一叶板成180 夹角时, 所述第二叶板上远离所述转轴的 一端能够搭接于所述第二臂上, 并形成向内倾斜的脚踏面。 0008 进一步, 所述第二叶板与所述第一叶板之间的夹角为0 到180 之间; 所述第二叶 板的长度短于所述第一叶板的长度。 0009 进一步, 所述第二叶板上远离所述转轴的一端内嵌有磁性材料, 所述第二臂上具 有能够与所述磁性材料相互吸引的材料。 0010 进一步, 所述脚踏板上具有脚面固定绑带, 所述脚面固定绑带采用柔软的材料制 得, 且脚面固定绑带至少为两个。 0011 进一步, 所述脚面固定绑带以弹。

15、性材料制得, 不使用时所述脚面固定绑带处于松 弛状态而自然收缩于所述脚踏板上的凹槽内, 使用时所述脚面固定绑带从所述凹槽内抽 出, 并以其固定脚面, 所述脚面固定绑带处于紧绷状态。 0012 进一步, 所述脚踏板以第一臂为轴进行转动时, 所述脚踏板相对于所述第一臂和 第一梁所形成的平面之间的夹角为0 到90 。 0013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主要包括: 0014 1、 通过本实用新型可以避免脊髓灰质炎后遗症下肢残疾患者在使用轮椅时因足 部不受控制而导致足部经常性的从踏板上滑脱, 降低了这类残疾人使用轮椅的危险性; 确 保了整个下肢在轮椅使用过程中的相对固定和平稳, 提高了轮椅使用的安全性和便捷。

16、性; 0015 2、 改变了现有技术中轮椅踏板的折叠方式节省了空间, 使下肢不便的脊髓灰质炎 后遗症患者能够更好的上下轮椅, 而不受现有技术中轮椅踏板需要两面翻折的影响, 提高 了使用的便利性; 0016 3、 在保证脚踏板便捷性的同时通过结构设计确保了踏板的牢固性, 通过受限的翻 折角度使踏板更加稳固和耐用, 而避免了踏板强度不足所带来的风险; 0017 4、 本实用新型结构不复杂, 可应用多种不同款型的轮椅, 且制造成本低, 便于推广 应用。 附图说明 0018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轮椅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9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轮椅脚踏板处于折叠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20。

17、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轮椅仰视角度的立体图; 0021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轮椅正面仰视角度的立体图; 0022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轮椅脚踏板处于折叠状态的正面示意图; 0023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轮椅中脚踏板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4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轮椅中脚踏板处于折叠状态的立体图; 0025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轮椅中脚踏板的立体图。 0026 图中各部分含义如下: 1、 轮椅框架; 2、 车轮; 3、 坐面; 4、 踏板架; 41、 梁部; 411、 第一 说 明 书 2/4 页 5 CN 208048906 U 5 梁; 412、 第二梁; 42、 。

18、前伸臂; 421、 第一臂; 422、 第二臂; 5、 脚踏板; 51、 第一叶板; 52、 第二叶 板; 53、 转轴; 54、 通孔; 6、 软质绑带; 7、 脚面固定绑带。 具体实施方式 0027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0028 具体实施方式1: 结合图1、 图2、 图3和图4说明本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所述一种供 脊髓灰质炎后遗症下肢残疾患者使用的便携式轮椅, 具有轮椅框架1、 车轮2、 坐面3和踏板 架4, 所述坐面3与所述轮椅框架1连接, 所述轮椅框架1与所述车轮2连接, 所述轮椅框架1前 端连接有踏板架4, 所述踏板架4上设置有可翻折的脚踏板5, 所述踏板架。

19、4具有梁部41和与 所述梁部41连接的前伸臂42, 所述梁部41包括第一梁411和第二梁412, 所述前伸臂42 分为 第一臂421和第二臂422, 所述第一臂421上套设连接脚踏板5, 所述脚踏板5的一端能够以第 一臂421为轴进行转动; 当所述脚踏板5向第二臂422方向转动并接近水平时, 所述脚踏板5 的另一端能够搭扣在所述第二臂422上, 形成向内倾斜的脚踏面。 0029 本实施方式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本实用新型可以避免脊髓灰质炎后遗症下肢残疾 患者在使用轮椅时因足部不受控制而导致足部经常性的从踏板上滑脱, 降低了这类残疾人 使用轮椅的危险性; 确保了整个下肢在轮椅使用过程中的相对固定和。

20、平稳, 提高了轮椅使 用的安全性和便捷性。 0030 具体实施方式2: 结合图1、 图2、 图3和图5说明本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所述一种供 脊髓灰质炎后遗症下肢残疾患者使用的便携式轮椅, 所述第一梁411和所述第二梁412之间 连接有软质绑带6, 所述软质绑带6与所述梁部41通过粘扣相连, 所述软质绑带6相对于所述 梁部41的位置能够进行上下调整; 所述梁部41上具有以螺钉或铆钉固定的勾面体, 所述软 质绑带6上具有能够与所述勾面体连接的毛面体; 其他与具体实施方式1相同。 0031 具体实施方式3: 本实施方式所述一种供脊髓灰质炎后遗症下肢残疾患者使用的 便携式轮椅, 所述软质绑带6的两端。

21、部还具有第二勾面体, 所述第二勾面体也能够与所述软 质绑带6上的毛面体连接, 并使所述软质绑带6更牢固的固定于所述第一梁411和所述第二 梁412 之间; 其他与具体实施方式2相同。 0032 具体实施方式4: 结合图1和图2说明本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所述一种供脊髓灰质 炎后遗症下肢残疾患者使用的便携式轮椅, 所述脚踏板5具有第一叶板51和第二叶板52, 所 述第一叶板51的一端和所述第二叶板52的一端通过转轴53连接, 所述第一叶板51和所述第 二叶板52可以相对转动; 所述第一叶板51远离所述转轴53的一端具有通孔54, 所述通孔54 与所述第一臂421互相套设, 并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臂。

22、421转动; 所述第二叶板52 在转动到 与第一叶板51成180 夹角时, 所述第二叶板52上远离所述转轴53的一端能够搭接于所述第 二臂422上, 并形成向内倾斜的脚踏面; 其他与具体实施方式1至具体实施方式 3中任一实 施方式相同。 0033 具体实施方式5: 结合图5、 图6、 图7和图8说明本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所述一种供 脊髓灰质炎后遗症下肢残疾患者使用的便携式轮椅, 所述第二叶板52与所述第一叶板51 之间的夹角为0 到180 之间; 其他与具体实施方式4相同。 0034 具体实施方式6: 结合图5、 图6和图7说明本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所述一种供脊髓 灰质炎后遗症下肢残疾患者。

23、使用的便携式轮椅, 所述第二叶板52的长度短于所述第一叶板 说 明 书 3/4 页 6 CN 208048906 U 6 51的长度; 其他与具体实施方式4或5相同。 0035 具体实施方式7: 本实施方式所述一种供脊髓灰质炎后遗症下肢残疾患者使用的 便携式轮椅, 所述第二叶板52上远离所述转轴53的一端内嵌有磁性材料, 所述第二臂422上 具有能够与所述磁性材料相互吸引的材料; 其他与具体实施方式4至具体实施方式6中任一 实施方式相同。 0036 具体实施方式8: 结合图7和图8说明本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所述一种供脊髓灰质 炎后遗症下肢残疾患者使用的便携式轮椅, 所述脚踏板5上具有脚面固定。

24、绑带7, 所述脚面 固定绑带7采用柔软的材料制得, 且脚面固定绑带7至少为两个; 其他与具体实施方式1至具 体实施方式7中任一实施方式相同。 0037 具体实施方式9: 本实施方式所述一种供脊髓灰质炎后遗症下肢残疾患者使用的 便携式轮椅, 所述脚面固定绑带7以弹性材料制得, 不使用时所述脚面固定绑带7处于松弛 状态而自然收缩于所述脚踏板5上的凹槽内, 使用时所述脚面固定绑带7从所述凹槽内抽 出, 并以其固定脚面, 所述脚面固定绑带7处于紧绷状态; 其他与具体实施方式8相同。 0038 具体实施方式10: 结合图1、 图2、 图5和图7说明本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所述一种 供脊髓灰质炎后遗症下肢。

25、残疾患者使用的便携式轮椅, 所述脚踏板5以第一臂421为轴进行 转动时, 所述脚踏板5相对于所述第一臂421和第一梁411所形成的平面之间的夹角为0 到 90 ; 其他与具体实施方式1至具体实施方式9中任一实施方式相同。 0039 应当理解的是,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和实施例仅用于示例性说明或解 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而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因此, 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 范围的情况下所做的任何修改、 等同替换、 改进等, 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 内。 此外, 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范围和边界、 或者这种范围 和边界的等同形式内的全部变化和修改例。 说 明 书 4/4 页 7 CN 208048906 U 7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 1/6 页 8 CN 208048906 U 8 图2 图3 说 明 书 附 图 2/6 页 9 CN 208048906 U 9 图4 说 明 书 附 图 3/6 页 10 CN 208048906 U 10 图5 说 明 书 附 图 4/6 页 11 CN 208048906 U 11 图6 图7 说 明 书 附 图 5/6 页 12 CN 208048906 U 12 图8 说 明 书 附 图 6/6 页 13 CN 208048906 U 13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