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驾驶体验用障碍物装置.pdf

上传人:a2 文档编号:827123 上传时间:2018-03-14 格式:PDF 页数:29 大小:1.1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880023014.8

申请日:

2008.07.08

公开号:

CN101689332A

公开日:

2010.03.31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G09B 9/042申请日:20080708授权公告日:20110511终止日期:20160708|||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G09B 9/042申请日:20080708|||公开

IPC分类号:

G09B9/042

主分类号:

G09B9/042

申请人: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发明人:

平井真

地址:

日本东京都

优先权:

2007.7.17 JP 186041/2007; 2007.7.17 JP 186042/2007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党晓林;李艳艳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驾驶体验用障碍物装置,该车辆驾驶体验用障碍物装置具有:支撑臂(3),其配设于车辆(V)的行进线路(P)之外;支撑竿(4),其支撑于该支撑臂(3),并可沿所述行进线路(P)向前后摆动;以及障碍物(5),其附设于该支撑竿(4)的末端部并配置于车辆(V)的行进线路(P)内,在所述支撑臂(3)与所述支撑竿(4)之间设有摆动控制单元(30),该摆动控制单元(30)使支撑竿(4)由于车辆(V)与障碍物(5)碰撞而向前方摆动的摆动阻力小于从前方摆动位置向后方进行复位摆动的复位摆动阻力。而且,在进行车辆的体验驾驶时,也可有效地缓和由于该车辆与障碍物碰撞而产生的碰撞冲击,并且在碰撞以后,可容易且迅速地将障碍物设置在原定位置。

权利要求书

1、  车辆驾驶体验用障碍物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车辆驾驶体验用障碍物装置具有:支撑部(3),其配设于车辆(V)的行进线路(P)外;支撑竿(4),其支撑于该支撑部(3),并可沿所述行进线路(P)向前后摆动;以及障碍物(5),其附设于该支撑竿(4)的末端部并配置于车辆(V)的行进线路(P)内,在所述支撑部(3)与支撑竿(4)之间设有摆动控制单元(30),该摆动控制单元(30)使支撑竿(4)由于车辆(V)与障碍物(5)碰撞而向前方摆动的摆动阻力小于支撑竿(4)从前方摆动位置向后方进行复位摆动的复位摆动阻力。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驾驶体验用障碍物装置,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支撑部(3)配设于车辆(V)的行进线路(P)上方,并且经由所述摆动控制单元(30)将所述支撑竿(4)悬吊支撑于该支撑部(3),在该支撑竿(4)的下端部附设所述障碍物(5)。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驾驶体验用障碍物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支撑部(3)和支撑竿(4)之间串联地夹装单向离合器(28)和减震器(29、129)而构成所述摆动控制单元(30),所述单向离合器(28)允许所述支撑竿(4)向所述前方摆动,但限制所述支撑竿(4)向所述后方摆动,所述减震器(29、129)至少对所述支撑竿(4)向所述后方的摆动产生衰减力。

4、
  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车辆驾驶体验用障碍物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设置于车辆(V)的行进线路(P)外的支撑台(1)上立起设置有支柱(2),在该支柱(2)的上端部连接着作为所述支撑部的支撑臂(3),该支撑臂(3)延伸至车辆(V)的行进线路(P)上方,在该支撑臂(3)的末端部以能够装拆的方式安装所述支撑竿(4),另一方面,所述支撑臂(3)构成为能够在可悬吊支撑所述支撑竿(4)的伸长状态和收纳于所述支撑台(1)上的缩小状态之间进行状态变化。

5、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驾驶体验用障碍物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障碍物(5)由与所述支撑竿(4)的下端连接的安装板(5b)和以包覆该安装板(5b)的方式安装于该安装板(5b)上的冲击吸收材料制成的障碍物主体(5a)构成,在所述安装板(5b)上安装有被所述障碍物主体(5a)所包覆的电波反射单元(34),该电波反射单元(34)配置成将所述车辆(V)配备的障碍物应对装置的电波探测器(45)所发出的电波向该电波探测器(45)侧反射。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驾驶体验用障碍物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竿(4)以也可在与车辆(V)的行进线路(P)正交的方向上摆动的方式与所述支撑部(3)连接。

7、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驾驶体验用障碍物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障碍物(5)上连接设置有以与路面摩擦的方式配置的稳定块体(36)。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驾驶体验用障碍物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稳定块体(36)构成为能够与所述障碍物(5)分离,并且所述障碍物(5)和稳定块体(36)经由连接绳索(38)连接起来。

9、
  如权利要求5~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车辆驾驶体验用障碍物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与所述行进线路(P)上的车辆(V)对置的所述障碍物(5)的正面,显示有在远处等待的车辆(V)的驾驶者可识别到的大小且色调比周围显眼的目标标识(35)。

10、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驾驶体验用障碍物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设置于车辆(V)的行进线路(P)外的支撑台(1)上立起设置有支柱(2),在该支柱(2)的上端部连接着作为所述支撑部的支撑臂(3),该支撑臂(3)延伸至车辆(V)的行进线路(P)上方,在该支撑臂(3)的末端部以能够装拆的方式安装所述支撑竿(4),另一方面,所述支撑臂(3)构成为能够在可悬吊支撑所述支撑竿(4)的伸长状态和收纳于所述支撑台(1)上的缩小状态之间进行状态变化。

说明书

车辆驾驶体验用障碍物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驾驶体验用障碍物装置,该车辆驾驶体验用障碍物装置具有被配置于车辆的行进线路内的障碍物,使车辆朝向上述障碍物行驶,以体验机动车等车辆的各种性能。
背景技术
在机动车上配备有如下这样的追尾减轻制动系统等障碍物对应装置(参照专利文献1):在行驶过程中,检测本车相对于先行车等障碍物的相对速度和距离,当判断为该障碍度超过了预定值时,对本车的座椅安全带施加张紧力,或者自动进行制动动作以引起驾驶者的注意,然而在一般的道路上极少能够实际体验到上述装置的性能。但是,让驾驶者预先体会上述装置的性能,这在放心、安全地驾驶方面很有意义。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第3046186号公报
于是,为了让驾驶者体验上述装置的性能,一直以来都是在试验道路等安全场所中,将即使与车辆碰撞也不会使车辆破损并且不会对驾驶者造成较大冲击那样的、冲击吸收材料制成的多个块体作为障碍物而堆积在车辆的行进线路上,驾驶者使具有上述装置的车辆朝向上述障碍物行驶,从而体验上述装置的性能。在该情况下,优选在用于减轻追尾损伤的自动制动动作后,驾驶者自行执行紧急制动,在上述障碍物近前处停车,但是由驾驶者使得车辆与上述障碍物碰撞的情况也较多。这之后,必须直接将冲击吸收材料制成的多个块体堆积起来组装成障碍物,以备下一位司机驾驶体验时使用,所以该组装作业麻烦,难以迅速应对较多驾驶者的驾驶体验。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驾驶体验用障碍物装置,在进行车辆的体验驾驶时,也可有效地缓和由于该车辆与障碍物碰撞而产生的碰撞冲击,并且在碰撞以后,可容易且迅速地将障碍物设置在原定位置。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车辆驾驶体验用障碍物装置的第一特征在于,该车辆驾驶体验用障碍物装置具有:支撑部,其配设于车辆的行进线路外;支撑竿,其支撑于该支撑部,并可沿所述行进线路向前后摆动;以及障碍物,其附设于该支撑竿的末端部并配置于车辆的行进线路内,在所述支撑部与所述支撑竿之间设有摆动控制单元,该摆动控制单元使支撑竿由于车辆与障碍物碰撞而向前方摆动的摆动阻力小于支撑竿从前方摆动位置向后方进行复位摆动的复位摆动阻力。
另外,所述支撑部与后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支撑臂对应。
并且,在第一特征的基础上,本发明的第二特征在于,将所述支撑部配设于车辆的行进线路上方,并且经由所述摆动控制单元将所述支撑竿悬吊支撑于该支撑部,在该支撑竿的下端部附设所述障碍物。
再有,在第一或第二特征的基础上,本发明的第三特征在于,在所述支撑部和支撑竿之间串联地夹装单向离合器和减震器而构成所述摆动控制单元,所述单向离合器允许所述支撑竿向所述前方摆动,但限制所述支撑竿向所述后方摆动,所述减震器至少对所述支撑竿向所述后方的摆动产生衰减力。
再有,在第二或第三特征的基础上,本发明的第四特征在于,在设置于车辆的行进线路外的支撑台上立起设置有支柱,在该支柱的上端部连接着作为所述支撑部的支撑臂,该支撑臂延伸至车辆的行进线路上方,在该支撑臂的末端部以能够装拆的方式安装所述支撑竿,另一方面,所述支撑臂构成为能够在可悬吊支撑所述支撑竿的伸长状态和收纳于所述支撑台上的缩小状态之间进行状态变化。
另外,在第二特征的基础上,本发明的第五特征在于,所述障碍物由与所述支撑竿下端连接的安装板和以包覆该安装板的方式安装于该安装板上的冲击吸收材料制成的障碍物主体构成,在所述安装板上安装有被所述障碍物主体所包覆的电波反射单元,该电波反射单元配置成将所述车辆配备的障碍物应对装置的电波探测器所发出的电波向该电波探测器侧反射。
再有,在第五特征的基础上,本发明的第六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竿以也可在与车辆的行进线路正交的方向上摆动的方式与所述支撑部连接。
再有,在第五特征的基础上,本发明的第七特征在于,在所述障碍物上连接设置有以与路面摩擦的方式配置的稳定块体。
另外,在第七特征的基础上,本发明的第八特征在于,所述稳定块体构成为能够与所述障碍物分离,并且所述障碍物和稳定块体经由连接绳索连接起来。
另外,在第五~第八特征中的任一特征的基础上,本发明的第九特征在于,在与所述行进线路上的车辆对置的所述障碍物的正面,显示有在远处等待的车辆的驾驶者可识别到的大小且色调比周围显眼的目标标识。
另外,在第五特征的基础上,本发明的第十特征在,在设置于车辆的行进线路外的支撑台上立起设置有支柱,在该支柱的上端部连接着作为所述支撑部的支撑臂,该支撑臂延伸至车辆的行进线路上方,在该支撑臂的末端部以能够装拆的方式安装所述支撑竿,另一方面,所述支撑臂构成为能够在可悬吊支撑所述支撑竿的伸长状态和收纳于所述支撑台上的缩小状态之间进行状态变化。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特征,在进行车辆的体验驾驶时,即使在行进线路上行驶的车辆与障碍物碰撞,摆动控制单元也几乎对支撑竿向前方的摆动无阻力,所以障碍物受到该冲击力而与支撑竿一起顺畅地向车辆前方摆动,能够有效地缓和对车辆和障碍物的冲击力。碰撞之后,障碍物和支撑竿将要进行复位摆动,然而摆动控制单元对该复位摆动产生较大的阻力,所以支撑竿在前方摆动位置停止或者徐缓地进行复位摆动,利用该复位摆动能够避免对驾驶者、车辆及障碍物的冲击。
在碰撞之后,只要转动支撑竿,使得障碍物到达车辆的行进线路上的预定位置,就能够立即应对接下来的车辆的体验驾驶。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特征,支撑竿和障碍物在行进线路内摆动,不会给在行进线路外进行监视的作业者的作业造成麻烦。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特征,支撑竿向车辆前方摆动时,单向离合器进行控制使得该支撑竿顺畅地进行前方摆动,并且在支撑竿向后方摆动时,减震器对该支撑竿的后方摆动进行衰减,利用所述单向离合器和减震器能够可靠地发挥摆动控制单元的预期性能。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特征,在使用完车辆驾驶体验用障碍物装置之后,将该装置紧凑地集中于支撑台上,因此能够容易地移动和收纳该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特征,在驾驶者使配备有障碍物应对装置的车辆朝障碍物行驶时,该车辆的障碍物应对装置根据电波探测器和电波反射单元之间的电波收发状况来运算本车相对于障碍物的相对速度和距离,在判断为障碍物超过了预定值时,对本车的座椅安全带施加张紧力,或者自动进行制动动作,以引起驾驶者的注意。像这样,驾驶者通过使车辆接近障碍物,从而能够切实地体验到该车辆所配备的障碍物应对装置的性能。并且,从上方悬吊下来的障碍物也能够构成为足以内置电波反射单元的比较小的障碍物,如果是小障碍物,则给驾驶者造成的恐怖心理也较轻,在使车辆尽可能接近障碍物之后,也能够进行紧急制动操作的练习。
并且,即使在驾驶者造成车辆与障碍物碰撞的情况下,障碍物受到的来自车辆的冲击力被冲击吸收材料制成的障碍物主体吸收,并且车辆与支撑臂一起向前方较大地摆动,从而能够有效地缓和对车辆、其驾驶者、障碍物以及电波反射单元等的冲击力。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特征,在车辆相对于障碍物斜着地进行碰撞,且在障碍物上作用有左右方向的冲击分力的情况下,支撑竿在行进线路的左右方向上也不受阻力地摆动,能够释放上述冲击分力,可抑制对支撑竿施加弯曲载荷。
根据本发明的第七特征,障碍物上连接设置有以摩擦接触状态放置于路面的稳定块体,所以利用稳定块体与路面的摩擦阻力,能够防止由于风而引起障碍物5和支撑竿摆动,因此能够稳定地维持作为驾驶者的驾驶目标的障碍物的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第八特征,稳定块体经由连接绳索与障碍物连接,所以无论是否调节障碍物的高度,都能够始终将稳定块体以与路面摩擦接触的状态进行放置,并且能够防止障碍物摆动。而且即使在车辆与障碍物碰撞时,也能够通过连接绳索来限制该稳定块体远离障碍物,能够容易地对稳定块体进行再次设置。
根据本发明的第九特征,在障碍物的正面显示有在远处等待的车辆的驾驶者可识别到的大小且色调比周围醒目的目标标识,所以通过目标标识,驾驶者变得容易注视到障碍物,能够准确地朝向障碍物驾驶车辆,而不会被周围风景所迷惑。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特征,在使用完车辆驾驶体验用障碍物装置之后,能够将该装置紧凑地集中在支撑台上,因此能够容易地移动和收纳该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的车辆驾驶体验用障碍物装置的使用状态下的侧视图。
图2是该装置的折叠状态下的侧视图。
图3是图1的箭头3方向的视图。
图4是图3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图5是沿图1中的5-5线的放大剖视图。
图6是图1中的箭头6方向的放大视图。
图7是图1中的7部的纵剖放大视图。
图8是图7中的箭头8方向的视图。
图9是障碍物的主视图(图4中的箭头9方向的放大视图)。
图10是沿图9中的10-10线的剖视图。
图11是沿图10中的11-11线的剖视图。
图12是车辆驾驶体验用障碍物装置的作用说明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与图7对应的图。
标号说明
D:车辆驾驶体验用障碍物装置;P:行进线路;V:车辆;1:支撑台;2:支柱;3:支撑部(支撑臂)4:支撑竿(支持棹);5:障碍物;28:单向离合器;29:减震器(液压减震器);129:减震器(摩擦减震器);30:摆动控制单元;34:电波反射单元;35:目标标识;36:稳定块体;38:连接绳索;45:电波探测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
首先,在图1中,车辆V配备有前述的公知的障碍物应对装置,该装置的电波探测器45(也参照图3)安装于车辆V的前端面。本发明的车辆驾驶体验用障碍物装置D设置于该车辆V的行进线路P上的、从车辆V向前方充分离开的地点。
本发明的车辆驾驶体验用障碍物D具有:支撑台1,其设置于车辆V的行进线路P之外;支柱2,其立起设置于该支撑台1上;支撑臂3,其连接于该支柱2的上端部并延伸至车辆V的行进线路P上方;支撑竿4,其悬吊支撑于该支撑臂3的末端部,并可沿所述行进线路P向前后摆动;以及障碍物5,其附设于该支撑竿4的下端部,且配置于所述行进线路P内。
在图1~图4中,支撑台1在俯视图中呈方形,在其四角部设置有带制动器的脚轮13,并且在与车辆V的行进线路P相反侧的后部固定设置有手推用手柄6,利用人力能够移动支撑台1。在支撑台1和支柱2之间,倾斜地连接有用于加强支柱2的多根撑条7。
在图4中,在支柱2的上端设有沿与行进线路P平行的左右方向延伸的水平臂部2a,突出设置于该水平臂部2a上表面的左右一对托架8经由枢轴9(也参照图1)与支撑臂3的基端部连接。
支撑竿4由第一臂半体3a和第二臂半体3b构成,所述第一臂半体3a在基端部具有旋转自如地支撑于枢轴9的轴孔座10(boss),所述第二臂半体3b经由接合销11以能够折叠的方式连接于该第一臂半体3a的末端部。第一臂半体3a由左右一对臂部件12和横梁15构成,该横梁15将所述两臂部件12在基端部附近彼此连接为一体,并且所述轴孔座10一体形成于所述两臂部件12的基端部。所述臂部件12在基端部侧弯曲成く字形,所述横梁15配置于该弯曲部近前处,在该横梁15和支柱2之间安装有伸缩气缸16。该伸缩气缸16内置有气压泵,通过使泵工作杆16a往复动作可使伸缩气缸16伸长,并且通过从伸缩气缸16中抽取压力可使伸缩气缸16收缩。
两臂部件12越朝向末端彼此间隔越窄,在它们的末端部上表面突出设置有托架17。另一方面,在第二臂半体3b的基端部附近形成有被配置在两托架17之间的轴孔座18,该轴孔座18经由接合销11以能够旋转的方式与托架17连接。进而,为了保持第一及第二臂半体3a、3b的伸展状态,如图1和图6所示,在第一臂部件12的一对臂部件12上固定设置有用于支撑第二臂半体3b的末端部上表面的第一止挡板19和用于支撑第二臂半体3b的中间部上表面的第二止挡板20。
而且,如果使伸缩气缸16伸长,则如图1所示那样,第一臂半体3a向水平方向转动,此时,第二臂半体3b能够绕接合销11向外侧转动并向水平伸展。并且相反,如果使伸缩气缸16收缩,则如图2所示那样,能够使第一臂半体3a向下方转动。此时,第二臂半体3b绕接合销11转动从第一及第二止挡板19、20离开,成为与第一臂半体3a重叠的折叠状态,并被收纳于支撑台1上。为了能够保持该折叠状态,在第一及第二臂半体3a、3b上设有在该状态下相互对置的托架41、42,在所述托架41、42中以能够插拔的方式插入有连接销43(参照图2)。
接下来,参照图7和图8,对上述支撑臂3和支撑竿4之间的连接构造进行说明。
在支撑臂3的前端即第二臂半体3b的前端面上利用螺栓22固定有控制箱21。在该控制箱21的外端壁上焊接有被配置在该控制箱21内的轴承壳23,利用安装于该轴承壳23中的多列滚珠轴承24旋转自如地支撑支轴25,该支撑25配置在与车辆V的行进线路P正交的水平方向上。该支轴25的两端部向控制箱21内外突出,并且支轴25相对于滚珠轴承24的轴向移动被大径轴部25a和螺母27所限制,所述大径轴部25a突出至该控制箱21外部,所述螺母27在控制箱21内与支轴25螺合。
在控制箱21内设有公知的旋转式液压减震器29,该液压减震器29的壳体固定于控制箱21,并且其内部的转子与支轴25连接,从而相对于支轴25的旋转施加一定的衰减力。
并且,在控制箱21外部,在支轴25的大径轴部25a上经由单向离合器28以能够装拆的方式嵌装有末端部朝下的摆动杆26。
利用与支轴25螺合的滚花螺母31来限制摆动杆26从大径轴部25a脱离,并且利用被安装于支轴25末端部的开口销32阻止该滚花螺母31脱离。摆动杆26的下端部经由枢轴33与支撑竿4的上端部连接,该枢轴33配置在与上述支轴25正交的方向上。
所述单向离合器28允许支撑竿4与摆动杆26一起朝向车辆V的行进线路P前方进行前方转动,但是阻止它们的后方转动,所以所述单向离合器28采用棘轮(rathet)型单向离合器、楔块式(sprag)单向离合器和滚柱式(roller)单向离合器等公知的单向离合器。并且通过拆卸开口销32和滚花螺母31,可将摆动杆26与单向离合器28一起从支轴25分离。
接下来,利用图4、图9~图11对所述障碍物5及其安装到支撑竿4上的安装构造进行说明。
如图9和图10所示,障碍物5由如下部件构成:障碍物主体5a,其在从车辆V侧观察的主视图中呈上下较长的长方形,并且由发泡氨酯等冲击吸收材料形成;弹性安装板5b,其埋设于该障碍物主体5a中,由板簧制成且呈十字状;以及电波反射单元34,其安装于该弹性安装板5b上,并且与弹性安装板5b一起埋设于障碍物主体5a中,该弹性安装板5b的上端部与支撑竿4的下端部螺栓接合。该螺栓接合部也埋设于障碍物主体5a中。电波反射单元34在图示例中由三角锥状且具有凹状反射面的多个反射镜34a构成,在图示例中,在弹性安装板5b的中央部、左右两端部和下端部的共计四个部位分别固定有一个反射镜34a。障碍物5以与附设于车辆V前表面的所述电波探测器45对置的方式配置于行进线路P内。
在与行进线路P上的车辆V对置的障碍物主体5a的正面中央部,以在远处等待的车辆V的驾驶者能识别到的大小显示有色调比周围醒目的目标标识35,如图9所示。
如图4所示,障碍物5的背面经由面紧固件37与能够设置在路面上的稳定块体36连接。并且在该稳定块体36上端设有连结绳索38,该连结绳索38用于将该稳定块体36与支撑竿4连接且能够调节长度。
再回到图2中,在用于加强所述支柱2的多根撑条7的一部分上设有皮带39,在将从支撑臂3上拆卸下来的支撑竿4与障碍物5一起载置于支撑台1上后,用该皮带39将立起状态的支撑竿4系绑在上述撑条7上。
如上所述,单向离合器28和液压减压器29构成摆动控制单元30,该摆动控制单元30使支撑竿4由于车辆V与障碍物5碰撞而引起的支撑竿4向前方摆动的摆动阻力小于支撑竿4从前方摆动位置向后方进行复位摆动的复位摆动阻力。
接下来,对该实施例的作用进行说明。
在让驾驶者体验被装配在车辆V上的障碍物对应装置的性能时,首先将支撑台1固定在车辆V的行进线路P旁边,在拆下连接销43后使伸缩气缸1进行伸长动作,如果第一臂半体3a向上方朝水平状态转动,则第二臂半体3b也逐渐绕接合销11向外侧转动。在该过程中,如前所述那样,利用滚花螺母31和开口销32将与支撑竿4连接的摆动杆26安装在支轴25上。进行该安装之后,使伸缩气缸16进一步伸长,如果使第一臂半体3a成为水平,则第二臂半体3b被第一及第二止挡板19、20支撑从而也成为水平状态。这样,当由第一及第二臂半体3a、3b构成的支撑臂3成为水平状态时,连接于其末端部的支撑竿4成为悬吊状态。此时,作业者只要沿铅直方向对支撑竿4施加载荷,就能够在被夹装于支撑臂3和支撑竿4之间的单向离合器28和液压减震器29的作用下使支撑竿4容易地成为铅直状态。并且,通过伸缩气缸16的动作来对支撑臂3前端的高度位置进行微调,从而能够将连接于支撑竿4下端部的障碍物5的目标标识35配置在与行进线路P上的车辆V的所述电波探测器45正对的位置上。
然后,经由面紧固件37将与路面摩擦接触的状态放置的稳定块体36与障碍物5的背面连接,并且将从障碍物5延伸出来的连接绳索38系绑在支撑竿4上。该稳定块体36在与路面的摩擦阻力作用下使障碍物5在原定位置稳定下来,能够防止由于风而引起障碍物5和支撑竿4晃动。
在该情况下,连接绳索38优选具有适度的松弛,以能够调节稳定块体36基于面紧固件37而与障碍物5连接的连接位置。稳定块体36基于面紧固件37而与障碍物5连接的连接位置的调节,是与根据车辆V的电波探测器45的高度来对应地调节障碍物5的高度进行的,通过这种调节,能够始终将稳定块体36放置在与路面摩擦接触的状态下。
在如上所述那样将障碍物5设置在预定位置的状态下,只要驾驶者使车辆V从与障碍物5充分离开的位置朝向障碍物5行驶,该车辆V的障碍物应对装置就会根据电波探测器45和电波反射单元34之间的电波收发状况来运算车辆V相对于障碍物5的相对速度和距离,进而运算障碍度,在判断为该障碍度超过了预定值时,对车辆V的座椅安全带施加张紧力,或者自动进行制动动作,从而引起驾驶者的注意。像这样,驾驶者使车辆V接近障碍物5,从而能够切实地体验到该车辆V所配备的障碍物应对装置的性能。
此时,在障碍物5的正面显示有在远处等待的车辆V的驾驶者能识别到的大小且色调比周围醒目的目标标识35,所以通过该目标标识35,驾驶者变得容易注视到障碍物5,能够准确地朝向障碍物5驾驶车辆,而不会被周围风景所迷惑。
在车辆V的障碍物应对装置动作了的情况下,优选驾驶者直接执行紧急制动操作,使车辆V在障碍物5的近前处停止,但是,如图12所示,由于驾驶者不同,有时会导致车辆V与障碍物5碰撞。在该情况下,障碍物5和稳定块体36受到来自车辆V的冲击力,然而在这时,与支撑竿4连接的摆动杆26经由单向离合器28被支承在支撑臂3的支轴25上,允许摆动杆26向车辆V的行进方向摆动,并且障碍物5的障碍物主体5a是碰撞吸收材料制成的,所以通过使障碍物5顺畅地向前摆动来吸收车辆V的碰撞能量。因此,自然抑制了车辆V对障碍物5的损伤,并且也能够大幅度地抑制给车辆V的驾驶者造成的恐怖心理。
然而,从支撑臂3上悬吊下来的障碍物5也能够构成为足以内置电波反射单元34的比较小的障碍物,如果是小的障碍物,给驾驶者造成的恐怖心理也较轻,也能够在使车辆V尽可能接近障碍物5之后进行紧急制动操作的练习。
另一方面,对于安装于障碍物5的稳定块体36,即使由于与路面的摩擦阻力和来自车辆V的冲击力而导致面紧固件37剥离,使得该稳定块体36从障碍物5分离,由于在支撑竿4和稳定块体36之间存在有连接绳索38,使得稳定块体36也会与障碍物5一起摆动,能够防止稳定块体36分离而向远处飞出。
另外,支撑竿4与摆动杆26经由与支轴25正交的枢轴33连接,所以即使车辆V相对于障碍物5斜着碰撞并对障碍物5作用有左右方向的冲击分力,在该情况下,支撑竿4绕枢轴33在左右方向上不受阻力地摆动从而能够释放上述冲击分力,所以可抑制对支撑竿4施加左右方向的弯曲载荷。
另外,障碍物5经由被埋设于障碍物主体5a中的弹性安装板5b与支撑竿4连接,并且在该弹性安装板5b上安装有电波反射单元34,所以障碍物5受到的来自车辆V的冲击除了被冲击吸收材料制成的障碍物主体5a吸收之外,也借助于弹性安装板5b的挠曲而被吸收掉,能够有效地缓和被施加给车辆V、支撑竿4以及电波反射单元34的冲击。
并且,支撑竿4从配设于车辆V的行进线路P的外上方的支撑臂3上垂下来,所以支撑竿4和障碍物5在行进线路P内摆动,不会给在行进线路P外进行监视的作业者的作业造成麻烦。
上述碰撞之后,在向车辆V前方进行较大摆动的障碍物5失去势头而要向复位侧摆动时,单向离合器28成为锁定状态并阻止支撑竿4复位摆动。但是,由于在支轴25与支撑臂3之间夹装有用于衰减支撑臂3的摆动的液压减震器29,所以与单向离合器28的锁定状态无关,液压减震器29允许支撑竿4的徐缓的复位摆动。因此,即使车辆V在障碍物5的复位摆动轨迹上停止,障碍物5也会以轻柔的触感与车辆V抵接,所以可抑制对车辆V和障碍物5造成不良影响。另外,在液压减震器29的衰减力较大使得支撑竿4在向前方摆动的摆动位置停止的情况下,车辆V从碰撞位置移动之后,作业者对支撑竿4施加复位方向的摆动力,从而能够容易地使支撑竿4复位到初始的铅直位置。
通过这样使支撑竿4恢复铅直状态,并且经由面紧固件37使与路面摩擦接触的稳定块体36再次与障碍物5连接,从而能够简单且迅速地进行下一次体验驾驶的准备作业。
在使用完车辆驾驶体验用障碍物装置D之后,如图2所示,将支撑臂3折叠起来并收纳在支撑台1上,并且从该支撑竿4上卸下支撑臂3,将支撑竿4与障碍物5一起载置在支撑台1上,用皮带将支撑竿4系绑在撑条7上,还要将连接绳索38解开,并且将面紧固件37卸下,将稳定块体36也载置在支撑台1上,从而能够将车辆驾驶体验用障碍物装置D紧凑地集中于支撑台1上,因此能够容易地移动和收纳该装置D。
接下来,对图13所示的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进行说明。该另一实施例除了以下方面以外结构与前一实施例都相同:在控制箱21中收纳将碟形弹簧47和多板摩擦板48组合而成的公知的摩擦减震器129以代替旋转式液压减震器29,所以,在图13中,将与前一实施例对应的部分标以同一参考标号,并省略重复说明。
上述摩擦减震器129与液压减震器29同样,也对支轴25的旋转施加衰减力,所以在车辆V与障碍物5碰撞之后,能够将支撑竿4的复位摆动控制得徐缓。因此,上述摩擦减震器129与单向离合器28协动而构成摆动控制单元30,该摆动控制单元30使支撑竿4从前方摆动位置向后方进行复位摆动的复位摆动阻力大于由于车辆V与障碍物5碰撞而引起的支撑竿4向前方摆动的摆动阻力。
另外,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设计变更。例如,也能够将前端具有障碍物5的支撑竿4水平或者倾斜地配置。并且本发明的车辆驾驶体验用障碍物装置也能够使用于上述实施例以外的用途。例如,也能够在使朝向障碍物5行驶的车辆的驾驶者从预定位置进行紧急制动操作而在障碍物5的近前处停车的紧急制动体验驾驶时使用。无需在这种情况下的障碍物5中设置电波反射单元34。

车辆驾驶体验用障碍物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车辆驾驶体验用障碍物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车辆驾驶体验用障碍物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车辆驾驶体验用障碍物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车辆驾驶体验用障碍物装置.pdf(2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驾驶体验用障碍物装置,该车辆驾驶体验用障碍物装置具有:支撑臂(3),其配设于车辆(V)的行进线路(P)之外;支撑竿(4),其支撑于该支撑臂(3),并可沿所述行进线路(P)向前后摆动;以及障碍物(5),其附设于该支撑竿(4)的末端部并配置于车辆(V)的行进线路(P)内,在所述支撑臂(3)与所述支撑竿(4)之间设有摆动控制单元(30),该摆动控制单元(30)使支撑竿(4)由于车辆(V。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物理 > 教育;密码术;显示;广告;印鉴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