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产床护理垫.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产床护理垫.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621196233.4 (22)申请日 2016.11.04 (73)专利权人 浙江省立同德医院 地址 310012 浙江省杭州市古翠路234号浙 江省立同德医院 (72)发明人 钱援芳 (74)专利代理机构 杭州慧亮知识产权代理有限 公司 33259 代理人 秦晓刚 (51)Int.Cl. A61G 13/12(2006.01) A61F 13/15(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产床护理垫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产床护理垫, 解决了现 有技术中护。
2、理垫的结构不合理, 造成孕妇在分娩 过程中需要长时间抬起臀部、 过渡消耗孕妇体力 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产床护理垫, 卷 绕呈筒状的护理垫本体包括基层和吸水层, 在基 层与吸水层之间设有隔水层, 在基层上相邻两个 吸水层之间设有通孔, 基层上正对通孔处还设有 撕口, 基层上还设有延伸边, 在吸水层上还设有 凹坑和网状纹; 基层将至少两个吸水层连成一个 整体, 在更换护理垫时只是一个拉动护理垫本体 的过程中, 采用该结构的护理垫可以大大减少护 理垫的更换时间, 进而使得更换护理垫时孕妇不 需要长时间抬起臀部, 有效地节约了孕妇体力, 利于孕妇分娩。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3页 。
3、CN 206434533 U 2017.08.25 CN 206434533 U 1.一种产床护理垫, 其特征在于: 包括卷绕呈筒状的护理垫本体(1), 所述护理垫本体 (1)包括基层(2)和沿基层(2)长度方向设置的至少两个吸水层(3), 所述基层(2)上在相邻 两个吸水层(3)之间开设有便于撕断基层(2)的通孔(4), 所述基层(2)上在对应通孔(4)处 设有撕口(5), 所述吸水层(3)上与孕妇接触的一个侧面上压制有网状纹, 所述基层(2)与吸 水层(3)之间设有隔水层(6), 所述吸水层(3)粘接在隔水层(6)上, 所述隔水层(6)粘接在基 层(2)上, 所述基层(2)上在撕口(5)边。
4、缘处一体式设有延伸边(7), 所述吸水层(3)上设有避 免液体外泄的凹坑(8), 所述凹坑(8)凹入吸水层(3)上与孕妇接触的一个侧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产床护理垫, 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坑(8)的形状为上大下 小的棱台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产床护理垫, 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坑(8)的深度为1毫 米至5毫米。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产床护理垫, 其特征在于: 所述延伸边(7)远离基层(2)的 一端为自由端, 所述自由端粘接在基层(2)上, 自由端粘接在基层(2)上以后, 所述基层(2) 位于延伸边(7)与吸水层(3)之间, 所述延伸边(7)上压制有便于延伸边(。
5、7)翻折的折痕。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产床护理垫, 其特征在于: 所述自由端与基层(2)的粘接 面积不大于1平方毫米。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产床护理垫, 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孔(4)为长条形, 相邻两 个通孔(4)之间的距离不大于1毫米。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产床护理垫, 其特征在于: 该产床护理垫还包括卷筒(9), 所述护理垫本体(1)卷绕在卷筒(9)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产床护理垫, 其特征在于: 所述卷筒(9)上开设有孔体 (10), 所述孔体(10)均布在卷筒(9)上。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6434533 U 2 一种产床护。
6、理垫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产科护理用具, 尤其涉及一种产床护理垫。 背景技术 0002 孕妇在分娩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分泌物, 为保证孕妇下体的清洁, 在分娩过程中, 医护人员在孕妇的臀部下方垫入护理垫, 以吸收孕妇的分泌物。 孕妇分娩过程会持续一段 时间, 此时, 医护人员需要多次更换孕妇臀部下方的护理垫, 这就造成孕妇在分娩过程中需 要多次抬起臀部。 0003 现有技术中医护人员更换护理垫时, 需要先将旧的护理垫取出, 然后, 再垫入新的 护理垫。 护理垫的这种更换方式造成孕妇抬起臀部的时间增长, 由于分娩过程是十分消耗 孕妇体力的, 在更换护理垫时还需要孕妇长时间抬起臀部, 。
7、这进一步增大了孕妇的体力消 耗, 进而增大了孕妇的负担。 并且, 护理垫的更换需要对两张护理垫进行操作(用过的护理 垫和新的护理垫), 增大了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 发明内容 0004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产床护理垫, 旨在克服现有技术中护理垫的结构不合理, 造成孕妇在分娩过程中需要长时间抬起臀部、 过渡消耗孕妇体力的不足。 0005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产床护理垫, 包括卷 绕呈筒状的护理垫本体, 所述护理垫本体包括基层和沿基层长度方向设置的至少两个吸水 层, 所述基层上在相邻两个吸水层之间开设有便于撕断基层的通孔, 所述基层上在对应通 孔处设有撕口, 所。
8、述吸水层上与孕妇接触的一个侧面上压制有网状纹, 所述基层与吸水层 之间设有隔水层, 所述吸水层粘接在隔水层上, 所述隔水层粘接在基层上, 所述基层上在撕 口边缘处一体式设有延伸边, 所述吸水层上设有避免液体外泄的凹坑, 所述凹坑凹入吸水 层上与孕妇接触的一个侧面。 0006 一种可选的方案, 所述凹坑的形状为上大下小的棱台形。 凹坑的底壁与侧壁平缓 过渡, 优化了护理垫的舒适性。 0007 一种可选的方案, 所述凹坑的深度为1毫米至5毫米。 该深度范围提高了吸水层的 吸液性能并且不会影响孕妇的使用体验, 优化了护理的垫的舒适性。 0008 一种可选的方案, 所述延伸边远离基层的一端为自由端, 。
9、所述自由端粘接在基层 上, 自由端粘接在基层上以后, 所述基层位于延伸边与吸水层之间, 所述延伸边上压制有便 于延伸边翻折的折痕。 延伸边粘接在基层上, 可以避免延伸边与孕妇的分泌物接触, 更换护 理垫时, 医护人员不需要更换手套, 优化了护理垫的使用性能。 拆痕的设置使得延伸边便于 翻折, 优化了护理垫的使用性能。 0009 一种可选的方案, 所述自由端与基层的粘接面积不大于1平方毫米。 便于医护人员 拆开延伸边, 进而便于医护人员更换护理垫。 0010 一种可选的方案, 所述通孔为长条形, 相邻两个通孔之间的距离不大于1毫米。 基 说 明 书 1/3 页 3 CN 206434533 U 。
10、3 层便于撕断, 缩短了护理垫的更换时间。 0011 一种可选的方案, 该产床护理垫还包括卷筒, 所述护理垫本体卷绕在卷筒上。 卷筒 的设置可以避免位于最里层的吸水层产生过大的塑性变形, 造成最里层的吸水层无法使用 或铺平困难, 优化了护理垫的使用性能。 0012 一种可选的方案, 所述卷筒上开设有孔体, 所述孔体均布在卷筒上。 减轻了卷筒的 重量, 节约了卷筒的制造成本。 0013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产床护理垫, 具有如下优点: 卷绕呈筒状 的护理垫本体包括基层和吸水层, 在基层与吸水层之间设有隔水层, 在基层上相邻两个吸 水层之间设有通孔, 基层上正对通孔处还设有撕口,。
11、 基层上还设有延伸边, 在吸水层上还设 有凹坑和网状纹; 基层将至少两个吸水层连成一个整体, 孕妇分娩过程中, 将其中一个吸水 层垫入孕妇的臀部下方, 待该吸水层饱和后, 拉动该饱和的吸水层, 使一个新的吸水层移入 孕妇的臀部下方, 然后, 然后通撕口将饱和后的吸水层连同部分基层撕下即可, 在更换护理 垫时只是一个拉动护理垫本体的过程中, 采用该结构的护理垫可以大大减少护理垫的更换 时间, 进而使得更换护理垫时孕妇不需要长时间抬起臀部, 有效地节约了孕妇体力, 利于孕 妇分娩。 附图说明 0014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产床护理垫的主视图; 0015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产床护理垫中护理垫本。
12、体展开后的示意图; 0016 附图3是是附图2的后视图; 0017 附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产床护理垫中护理垫本体的剖视图; 0018 附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产床护理垫中卷筒的主视图; 0019 附图6是附图2中延伸边展开后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 下面结合附图, 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产床护理垫作进一步说明。 以下实施例仅用 于帮助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本实用新型, 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21 分娩的时候, 孕妇下体会分泌出大量的分泌物, 医护人员接生时应避免直接接触 孕妇的分泌物, 以避免造成孕妇感染, 另外, 在分娩过程中, 应保持孕妇下体清洁, 以利于孕 妇分娩; 为此, 医。
13、护人员在孕妇的臀部下方垫入护理垫, 一方面可以避免孕妇感染, 另一方 面护理垫饱和后可以方便地更换, 使用十分方便。 医护人员在接生时需要戴上手套, 以避免 与孕妇的分泌物接触。 这使得更换护理垫时, 可能需要医护人员戴手套操作, 为此, 护理垫 应便于铺放。 0022 如图1、 图5所示, 一种产床护理垫, 包括卷绕呈筒状的护理垫本体1, 该产床护理垫 还包括卷筒9, 所述护理垫本体1卷绕在卷筒9上, 所述卷筒9上开设有孔体10, 所述孔体10均 布在卷筒9上, 孔体10的设置降低了卷筒9的制造成本, 护理垫本体1卷绕在卷筒9上, 位于最 内侧的护理垫本体1不会产生过大的变形, 医护人员铺放。
14、时, 可以方便地将护理铺平, 缩短 了护理垫的更换时间, 减少了孕妇的体力消耗; 0023 如图1、 图2、 图4所示, 所述护理垫本体1包括基层2和沿基层2长度方向设置的至少 说 明 书 2/3 页 4 CN 206434533 U 4 两个吸水层3, 吸水层3应设置多个, 其数量应至少可满足孕妇整个分娩过程的吸水层3使用 量, 具体设计时可合理增加, 多个吸水层3由基层2连成一个整体, 使用过程中将第一个吸水 层3垫在孕妇的臀部下方, 卷筒9放置在孕妇的一侧, 待第一个吸水层3饱和后, 拉动基层2即 可使第二个吸水层3移至孕妇臀部的下方, 从而缩短护理垫的更换时间进而减少孕妇的体 力消耗;。
15、 0024 如图2、 图4所示, 饱和后的吸水层3应从基层2上撕下, 此过程可将饱和后的吸水层 3连同一部分基体撕下, 为此, 所述基层2上在相邻两个吸水层3之间开设有便于撕断基层2 的通孔4, 所述通孔4为长条形, 相邻两个通孔4之间的距离不大于1毫米, 位于相邻两个吸水 层3之间的通孔4形成一条撕裂线, 医护人员在撕除饱和后的吸水层3时, 操作方便, 相邻两 个通孔4之间的距离大于1毫米时, 基层2连接部分过长, 不利于医护人员的撕除操作, 所述 基层2上在对应通孔4处设有撕口5, 护理垫容易撕开; 0025 如图3、 图6所示, 位于孕妇臀部下方的吸水层3上会积聚大量的分泌物, 医护人员。
16、 的手套上也会粘有分泌物, 更换新的吸水层3时, 医护人员可能无法有效地对饱和后的吸水 层3施力, 造成饱和后的吸水层3撕除困难, 为此, 所述基层2上在撕口5边缘处一体式设有延 伸边7, 所述延伸边7远离基层2的一端为自由端, 所述自由端粘接在基层2上, 自由端粘接在 基层2上以后, 所述基层2位于延伸边7与吸水层3之间, 所述延伸边7上压制有便于延伸边7 翻折的折痕, 所述自由端与基层2的粘接面积不大于1平方毫米, 延伸边7的材质与基层2一 样, 延伸边7翻折后粘接在基层2上, 吸水层3上的分泌物不会接触延伸边7, 需要撕除饱和后 的吸水层3时, 可以将延伸边7拆开(使自由端与基层2脱离粘。
17、接), 由于延伸边7上并没有分 泌物, 医护人员撕除操作时, 施力方便, 降低了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 自由端与基层2的粘接 面积过大时, 造成自由端与基层2脱离困难, 自由端与基层2的粘接使得护理垫便于铺垫; 0026 所述吸水层3上与孕妇接触的一个侧面上压制有网状纹, 所述基层2与吸水层3之 间设有隔水层6, 所述吸水层3粘接在隔水层6上, 所述隔水层6粘接在基层2上, 网状纹的设 置可以有效地防止分泌物外泄, 优化了护理垫的使用性能, 隔水层6的设置可以避免分泌物 渗至床单上, 优化了护理垫的使用性能; 0027 如图2、 图4、 图6所示, 所述吸水层3上设有避免液体外泄的凹坑8, 所述。
18、凹坑8凹入 吸水层3上与孕妇接触的一个侧面, 所述凹坑8的形状为上大下小的棱台形, 所述凹坑8的深 度为1毫米至5毫米。 凹坑8的设置可以进一步避免分泌物外泄, 优化了护理垫的使用性能, 孕妇的臀部与吸水层3直接接触, 凹坑8的深度大于5毫米时, 会造成孕妇不适。 0028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吸水层3与现有技术中普通的护理垫材质相同, 隔水层6的材质 参照普通护理垫中隔水层6的材质。 0029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作了介绍。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本说明 书后, 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也可以得出其它实施例或附图, 但这些实施例或附图应 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0030 上述方案。
19、中的各种尺寸仅是一种优选方案, 并不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造成限 制。 由于不同孕妇的臀部特征不同, 在具体设计时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改变, 这种改变仍属于 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0031 上述方案中的隔水层6起到的作用是避免分泌物渗至床单上, 实际设计时也可使 基层2位于隔水层6与吸水层3之间。 说 明 书 3/3 页 5 CN 206434533 U 5 图1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1/3 页 6 CN 206434533 U 6 图3 图4 说 明 书 附 图 2/3 页 7 CN 206434533 U 7 图5 图6 说 明 书 附 图 3/3 页 8 CN 206434533 U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