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倾轮支架及轮椅.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防倾轮支架及轮椅.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621247641.8 (22)申请日 2016.11.18 (73)专利权人 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 510530 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云埔四 路6号 (72)发明人 刘斌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 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代理人 何世磊 (51)Int.Cl. A61G 5/00(2006.01) A61G 5/10(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防倾轮支架及轮椅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倾轮支架, 用于防 止。
2、轮椅向后倾斜, 所述防倾轮支架包括与所述轮 椅连接的安装架、 设于所述安装架末端的滚轮, 以及设于所述安装架中部的雷达。 本实用新型还 提供了一种轮椅, 所述轮椅的后轮驱动电机内侧 装有所述防倾轮支架, 用于防止所述轮椅后倾, 所述防倾轮支架上的雷达用于辅助所述轮椅倒 行感知所述轮椅后面的障碍物。 当所述轮椅行驶 时, 所述防倾轮支架和所述防倾轮配合防止所述 轮椅后倾, 当所述轮椅倒行时, 设于所述防倾轮 支架上的雷达感知所述轮椅后方是否有障碍物 并发出提示, 且所述雷达安装于所述防倾轮支架 上, 结构简单, 易于安装。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3页 CN 206548723 U 20。
3、17.10.13 CN 206548723 U 1.一种防倾轮支架, 用于防止轮椅向后倾斜, 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倾轮支架包括与所述 轮椅连接的安装架、 设于所述安装架末端的滚轮, 以及设于所述安装架中部的雷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倾轮支架, 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架内设有一空腔, 所述雷 达设于所述空腔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倾轮支架, 所述安装架包括相互间隔的两侧板以及连接所 述两侧板之间的桥接板, 每一所述侧板包括固定部、 连接部和安装部, 所述固定部与所述轮 椅的驱动电机的外壳固定, 所述连接部与所述防倾轮连接, 所述两侧板上的所述安装部通 过所述桥接板桥接, 所述安装。
4、部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固定部和所述连接部, 所述固定部与所 述桥接板之间形成所述空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倾轮支架, 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部一端设有固定孔, 所述 固定部通过所述固定孔固定于所述驱动电机。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倾轮支架, 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部与所述驱动电机的连接 端设有避让槽, 用于避让所述驱动电机上的凸起。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倾轮支架, 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部一端与所述安装部连 接, 所述连接部另一端设有轴孔, 所述轴孔通过一轴连接有所述防倾轮。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倾轮支架, 其特征在于, 所述桥接板为平板片或曲面板片。 8.根据权利要求3所。
5、述的防倾轮支架, 其特征在于, 所述雷达包括红外传感器和警报 器, 用于倒车时警报所述轮椅后方的障碍物。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倾轮支架, 其特征在于, 所述雷达与所述两侧板之间的连接 方式为螺纹连接、 焊接或卡扣连接。 10.一种轮椅, 其特征在于, 所述轮椅还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防倾轮支架, 所述 防倾轮支架安装于所述轮椅的后轮驱动电机内侧, 用于防止所述轮椅后倾。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6548723 U 2 防倾轮支架及轮椅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轮椅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防倾轮支架及轮椅。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社会的发展, 科技水平显。
6、著提高, 各种发明设备在生活中的运用不断提高我 们的生活质量; 在中国老年人是一个庞大的群体, 他们为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现在 他们老了行动不便, 或患有疾病导致不能行走, 但这不能阻止他们生活的脚步, 更多的老人 选择乘坐轮椅。 0003 现有的轮椅分别装有防倾轮和倒车雷达, 防倾轮用于保护轮椅上坡时轮椅不会向 后倾斜, 倒车雷达用于方便老人使用轮椅, 轮椅倒行时可以感知到轮椅后方的障碍物, 避免 发生意外。 0004 现有防倾轮和倒车雷达是分开装的, 防倾轮的安装架为管状结构倾斜的安装在轮 椅的后轮电机的内侧, 容易变形, 雷达通过单独的安装盒安装, 结构复杂, 不易安装。 实用新。
7、型内容 0005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防倾轮支架及轮椅。 0006 基于此,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倾轮支架, 用于防止轮椅向后倾斜, 所述防倾轮 支架包括与所述轮椅连接的安装架、 设于所述安装架末端的滚轮, 以及设于所述安装架中 部的雷达。 0007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轮椅, 所述防倾轮支架安装于所述轮椅的后轮驱动电机 内侧, 用于防止所述轮椅后倾, 所述防倾轮支架上的雷达用于辅助所述轮椅倒行感知所述 轮椅后面的障碍物。 0008 当所述轮椅行驶时, 所述防倾轮支架和所述防倾轮配合防止所述轮椅后倾, 当所 述轮椅倒行时, 设于所述防倾轮支架上的雷达感知所述轮椅后方是否有障。
8、碍物并发出提 示, 且所述雷达安装于所述防倾轮支架上, 结构简单, 易于安装。 附图说明 0009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轮椅的结构示意图; 0010 图2为图1中II处的放大图; 0011 图3为图2中防倾轮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0012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轮椅的防倾轮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0013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0014 防倾轮支架 200 安装部 13 安装架 10 安装片 131 固定部 11 桥接板 132 说 明 书 1/3 页 3 CN 206548723 U 3 固定片 111 空腔 1321 避让槽 112 防倾轮 20 固定孔 113 雷达 30 连接部。
9、 12 驱动电机 40 连接片 121 摄像头 50 轴孔 122 轮椅 100 0015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具体实施方式 0016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 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 述。 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若干个实施例。 但是, 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 实现, 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 相反地, 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 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0017 需要说明的是, 当元件被称为 “固设于” 另一个元件, 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 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 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 “连接” 另一个元。
10、件, 它可以是直接连接 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本文所使用的术语 “垂 直的” 、“水平的” 、“左” 、 “右” 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0018 请参阅图1至图3, 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轮椅100, 包括一种防倾轮支架 200, 用于防止所述轮椅100向后倾斜, 所述防倾轮支架200还包括与所述轮椅100连接的安 装架10、 设于所述安装架10末端的滚轮20, 以及设于所述安装架10中部的雷达30。 0019 所述安装架10内设有一空腔, 所述雷达30设于所述安腔内。 0020 具体的, 所述固定部11包括对应设置的两固定片111, 所述两固定片111一。
11、端与所 述安装部13连接, 所述两固定片111另一端通过固定孔113固定于所述驱动电机40; 所述两 固定片111与所述驱动电机40的连接端设避让槽112, 用于避让所述驱动电机40上的凸起。 0021 可以理解的, 所述固定部11与所述驱动电机40的连接端根据所述驱动电机40外表 的构造, 相应的设置有避让用的孔或者槽。 0022 具体的, 所述连接部12包括对应设置的两连接片121, 所述两连接片121一端与所 述安装部13连接, 所述两连接片121另一端分别设有两轴孔122, 所述两轴孔122之间通过一 轴连接有所述防倾轮20; 所述桥接板132为平板片或曲面板片任意一种; 所述桥接板1。
12、32与 所述两侧板形成空腔1321, 所述雷达30的观测端露出所述空腔1321。 0023 具体的, 在本实施例中, 所述雷达30包括红外传感器和警报器, 用于倒车时警报所 述轮椅100后方的障碍物; 所述红外传感器为被动式外传感器或距离红外传感器当中的任 意一种, 所述雷达30与所述两安装片131之间的连接方式为固定式或卡扣当中的任意一种。 0024 可以理解的, 所述雷达30的作用是探测所述轮椅100的后方的障碍物, 它可以为任 何可以检测物体的传感器并不局限于所述红外传感器和所述距离传感器。 0025 可以理解的, 将所述防倾轮支架200与所述驱动电机40安装成一个倾角, 使所述防 倾轮。
13、支架200与地面的角度小于九十度, 以达到防止所述轮椅100向后倾斜的目的。 0026 上述轮椅100上的防倾轮支架200, 结构简单, 即达到了安装所述防倾轮 20的目的 也达到了安装所述雷达30的目的, 有效的防止了所述轮椅100后倾。 说 明 书 2/3 页 4 CN 206548723 U 4 0027 请参阅图4, 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轮椅100中的防倾轮支架的结构示意 图, 所述第二实施例与所述第一实施例大抵相同, 其区别在于, 所述第二实施例中, 所述雷 达的一侧还设有摄像头50, 相应的所述轮椅100的一个便宜观测处还设有显示器, 使用户更 加安全的倒行。 0028 以。
14、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 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 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 应当指出的是, 对于本领域的普通 技术人员来说, 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 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 这些都属 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因此, 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说 明 书 3/3 页 5 CN 206548723 U 5 图1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1/3 页 6 CN 206548723 U 6 图3 说 明 书 附 图 2/3 页 7 CN 206548723 U 7 图4 说 明 书 附 图 3/3 页 8 CN 206548723 U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