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全方位智能CT机。
背景技术
CT机是通过发射X线束对患者的身体进行断层扫描,通过收集扫描信息获得图像,帮助医务人员进行治疗和诊断,普通的CT扫描设备在进行扫描工作时操作复杂,且不方便对患者局部进行精确的成像扫描,这给医务人员的工作造成了不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方便医务人员对患者进行全方位的CT扫描的全方位智能CT机。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全方位智能CT机,包括扫描躺床,在扫描躺床前侧设有躺床开启板,躺床开启板前侧设有固定螺丝,扫描躺床上侧设有移动支撑台,移动支撑台上侧设有扫描移动台,扫描移动台上侧设有移动带,移动带上侧设有躺枕,扫描躺床左侧设有连接通道,连接通道左侧设有CT扫描主机;
CT扫描主机右侧设有脑部扫描口,CT扫描主机前侧设有主机控制器,主机控制器前侧设有显示屏,显示屏下侧设有按钮板,按钮板前侧设有电源开关,电源开关右侧设有运行启动按钮,运行启动按钮右侧设有终止扫描按钮,CT扫描主机上侧设有设备移动轨道,设备移动轨道下侧设有轨道支撑柱,设备移动轨道上设有设备移动器,设备移动器下侧设有伸缩吊臂,伸缩吊臂下侧设有局部扫描机,局部扫描机前侧设有扫描指示灯,局部扫描机下侧设有输出扫描管道,输出扫描管道下侧设有局部扫描口,CT扫描主机左侧设有电源线接口,电源线接口内设有电源导线,电源导线左侧设有电源插头,CT扫描主机左侧设有导线管道,导线管道左侧设有扫描控制台,扫描控制台前侧设有控制台翻板,控制台翻板下侧设有翻板转轴,控制台翻板上侧设有翻板把手,控制台翻板上侧设有控制键盘,控制键盘上侧设有按钮控制台,按钮控制台前侧设有扫描启动按钮,扫描启动按钮右侧设有图像显示按钮,图像显示按钮右侧设有断层成像优化按钮,扫描控制台左侧设有移动控制台,移动控制台上侧设有控制摇杆,移动控制台前侧设有移动带左移按钮,移动带左移按钮右侧设有移动带右移按钮,移动带右移按钮右侧设有局部扫描移动按钮,扫描控制台上侧设有成像观察器,成像观察器前侧设有显示屏幕,显示屏幕右侧设有图像缩放调节旋钮,图像缩放调节旋钮下侧设有图像微调旋钮,显示屏幕左下侧设有观察器开关,观察器开关右侧设有图像左移按钮,图像左移按钮右侧设有图像右移按钮;
扫描躺床内部设有移动带驱动器,移动带驱动器上侧设有内部联动装置,移动带驱动器下侧设有驱动支撑柱,驱动支撑柱下侧设有支撑柱底座,驱动支撑柱左侧设有驱动器导线管;
CT扫描主机内部设有主机控制盒,主机控制盒下侧设有内部供电线,内部供电线左侧设有供电线穿孔,内部供电线后侧设有控制传输线,控制传输线后侧设有传输线穿孔,主机控制盒右侧设有输出控制线,输出控制线右侧设有分线盒,分线盒上侧设有局部扫描机连接线,局部扫描机连接线上侧设有连接线穿孔,分线盒右侧设有扫描传输线,扫描传输线下侧设有脑部扫描器,脑部扫描器下侧设有连接管,脑部扫描器左右两侧设有连接导线,连接导线下侧设有辅助扫描器;
设备移动器内部设有轨道固定器,轨道固定器左右两侧设有轨道移动接口,轨道固定器下侧设有内部升降连接臂,内部升降连接臂下侧设有扫描处理器连接线,扫描处理器连接线下侧设有扫描处理器,扫描处理器下侧设有发生器连接管,发生器连接管下侧设有扫描发生器,扫描发生器左右两侧设有发生器固定杆;
成像观察器内部设有内部处理器,内部处理器左侧设有显示传输线,显示传输线前侧设有显示主板,内部处理器下侧设有按钮控制线,按钮控制线下侧设有按钮主板,按钮主板下侧设有移动控制台连接线,按钮控制线右侧设有扫描数据传输管,扫描数据传输管下侧设有扫描数据集成器,扫描数据集成器右侧设有内部数据输入管。
所述扫描躺床下侧设有底部胶垫。
所述CT扫描主机上侧设有轨道固定台。
所述主机控制器下侧设有通气口。
所述设备移动器下侧设有吊臂伸缩器。
所述电源导线上设有稳压器。
所述断层成像优化按钮右侧设有扫描语音提示器。
所述图像右移按钮右侧设有指示灯。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操作简便,安全高效,能够方便医务人员对患者进行全方位的CT扫描,提高了工作效率,减轻了医务人员的工作负担。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发明扫描躺床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本发明CT扫描主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4为本发明设备移动器和局部扫描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5为本发明成像观察器和扫描控制台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
1:扫描躺床,2:躺床开启板,3:固定螺丝,4:移动支撑台,5:扫描移动台,6:移动带,7:躺枕,8:连接通道,9:CT扫描主机,10:脑部扫描口,11:主机控制器,12:显示屏,13:按钮板,14:电源开关,15:运行启动按钮,16:终止扫描按钮,17:设备移动轨道,18:轨道支撑柱,19:设备移动器,20:伸缩吊臂,21:局部扫描机,22:扫描指示灯,23:输出扫描管道,24:局部扫描口,25:电源线接口,26:电源导线,27:电源插头,28:导线管道,29:扫描控制台,30:控制台翻板,31:翻板转轴,32:翻板把手,33:控制键盘,34:按钮控制台,35:扫描启动按钮,36:图像显示按钮,37:断层成像优化按钮,38:移动控制台,39:控制摇杆,40:移动带左移按钮,41:移动带右移按钮,42:局部扫描移动按钮,43:成像观察器,44:显示屏幕,45:图像缩放调节旋钮,46:图像微调旋钮,47:观察器开关,48:图像左移按钮,49:图像右移按钮,50:移动带驱动器,51:内部联动装置,52:驱动支撑柱,53:支撑柱底座,54:驱动器导线管,55:主机控制盒,56:内部供电线,57:供电线穿孔,58:控制传输线,59:传输线穿孔,60:输出控制线,61:分线盒,62:局部扫描机连接线,63:连接线穿孔,64:扫描传输线,65:脑部扫描器,66:连接管,67:连接导线,68:辅助扫描器,69:轨道固定器,70:轨道移动接口,71:内部升降连接臂,72:扫描处理器连接线,73:扫描处理器,74:发生器连接管,75:扫描发生器,76:发生器固定杆,77:内部处理器,78:显示传输线,79:显示主板,80:按钮控制线,81:按钮主板,82:移动控制台连接线,83:扫描数据传输管,84:扫描数据集成器,85:内部数据输入管,86:底部胶垫,87:轨道固定台,88:通气口,89:吊臂伸缩器,90:稳压器,91:扫描语音提示器,92:指示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全方位智能CT机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全方位智能CT机包括扫描躺床1,在扫描躺床1前侧设有躺床开启板2,躺床开启板2前侧设有固定螺丝3,扫描躺床1上侧设有移动支撑台4,移动支撑台4上侧设有扫描移动台5,扫描移动台5上侧设有移动带6,移动带6上侧设有躺枕7,扫描躺床1左侧设有连接通道8,连接通道8左侧设有CT扫描主机9。
如图1所述,CT扫描主机9右侧设有脑部扫描口10,CT扫描主机9前侧设有主机控制器11,主机控制器11前侧设有显示屏12,显示屏12下侧设有按钮板13,按钮板13前侧设有电源开关14,电源开关14右侧设有运行启动按钮15,运行启动按钮15右侧设有终止扫描按钮16,CT扫描主机9上侧设有设备移动轨道17,设备移动轨道17下侧设有轨道支撑柱18,设备移动轨道17上设有设备移动器19,设备移动器19下侧设有伸缩吊臂20,伸缩吊臂20下侧设有局部扫描机21,局部扫描机21前侧设有扫描指示灯22,局部扫描机21下侧设有输出扫描管道23,输出扫描管道23下侧设有局部扫描口24,CT扫描主机9左侧设有电源线接口25,电源线接口25内设有电源导线26,电源导线26左侧设有电源插头27,CT扫描主机9左侧设有导线管道28,导线管道28左侧设有扫描控制台29,扫描控制台29前侧设有控制台翻板30,控制台翻板30下侧设有翻板转轴31,控制台翻板30上侧设有翻板把手32,控制台翻板30上侧设有控制键盘33,控制键盘33上侧设有按钮控制台34,按钮一控制台34前侧设有扫描启动按钮35,扫描启动按钮35右侧设有图像显示按钮36,图像显示按钮36右侧设有断层成像优化按钮37,扫描控制台29左侧设有移动控制台38,移动控制台38上侧设有控制摇杆39,移动控制台38前侧设有移动带左移按钮40,移动带左移按钮40右侧设有移动带右移按钮41,移动带右移按钮41右侧设有局部扫描移动按钮42,扫描控制台29上侧设有成像观察器43,成像观察器43前侧设有显示屏幕44,显示屏幕44右侧设有图像缩放调节旋钮45,图像缩放调节旋钮45下侧设有图像微调旋钮46,显示屏幕44左下侧设有观察器开关47,观察器开关47右侧设有图像左移按钮48,图像左移按钮48右侧设有图像右移按钮49。
如图2所示,扫描躺床1内部设有移动带驱动器50,移动带驱动器50上侧设有内部联动装置51,移动带驱动器50下侧设有驱动支撑柱52,驱动支撑柱52下侧设有支撑柱底座53,驱动支撑柱52左侧设有驱动器导线管54。
如图3所示,CT扫描主机9内部设有主机控制盒55,主机控制盒55下侧设有内部供电线56,内部供电线56左侧设有供电线穿孔57,内部供电线56后侧设有控制传输线58,控制传输线58后侧设有传输线穿孔59,主机控制盒55右侧设有输出控制线60,输出控制线60右侧设有分线盒61,分线盒61上侧设有局部扫描机连接线62,局部扫描机连接线62上侧设有连接线穿孔63,分线盒61右侧设有扫描传输线64,扫描传输线64下侧设有脑部扫描器65,脑部扫描器65下侧设有连接管66,脑部扫描器65左右两侧设有连接导线67,连接导线67下侧设有辅助扫描器68。
如图4所示,设备移动器19内部设有轨道固定器69,轨道固定器69左右两侧设有轨道移动接口70,轨道固定器69下侧设有内部升降连接臂71,内部升降连接臂71下侧设有扫描处理器连接线72,扫描处理器连接线72下侧设有扫描处理器73,扫描处理器73下侧设有发生器连接管74,发生器连接管74下侧设有扫描发生器75,扫描发生器75左右两侧设有发生器固定杆76。
如图5所示,成像观察器43内部设有内部处理器77,内部处理器77左侧设有显示传输线78,显示传输线78前侧设有显示主板79,内部处理器77下侧设有按钮控制线80,按钮控制线80下侧设有按钮主板81,按钮主板81下侧设有移动控制台连接线82,按钮控制线80右侧设有扫描数据传输管83,扫描数据传输管83下侧设有扫描数据集成器84,扫描数据集成器84右侧设有内部数据输入管85。
在使用全方位智能CT机对患者进行全方位CT扫描时,让患者躺在扫描躺床1上侧的移动带6上,接通电源,按下电源开关14启动全方位智能CT机,按下运行启动按钮15,按下局部扫描移动按钮42,使用移动控制台38上的控制摇杆39对局部扫描机21的位置进行调整,位置调节完毕后,按下扫描启动按钮35启动扫描,按下图像显示按钮36显示扫描所成图像,使用断层成像优化按钮37将图像进行优化处理,进行观察。
在使用CT扫描主机9对患者脑部进行扫描时,使用移动带左移按钮40和移动带右移按钮41对患者进行移动,使得患者头部对准脑部扫描口10进行扫描,使用图像缩放调节旋钮45调节图像大小,使用图像左移按钮48和图像右移按钮49移动图像方便进行观察。
所述扫描躺床1下侧设有底部胶垫86,这样设置有利于防止扫描躺床1底部受到磨损。
所述CT扫描主机9上侧设有轨道固定台87,这样设置有利于加固设备移动轨道17,增强安全系数。
所述主机控制器11下侧设有通气口88,这样设置有利于对主机控制器11进行散热。
所述设备移动器19下侧设有吊臂伸缩器89,这样设置有利于方便对伸缩吊臂20进行伸缩调节。
所述电源导线26上设有稳压器90,这样设置有利于使得全方位智能CT机在稳定的电压下正常工作。
所述断层成像优化按钮37右侧设有扫描语音提示器91,这样设置有利于医务人员及时了解CT扫描主机9设备发出的信息。
所述图像右移按钮49右侧设有指示灯92,这样设置有利于帮助医务人员正确的使用全方位智能CT机。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