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治疗多汗症的中药组合物.pdf

上传人:r7 文档编号:8266374 上传时间:2020-03-04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320.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310083432.9

申请日:

20130316

公开号:

CN103120772B

公开日:

20140305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失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1K36/899,A61P43/00,A61K35/56

主分类号:

A61K36/899,A61P43/00,A61K35/56

申请人:

朱凯

发明人:

朱凯

地址:

400065 重庆市南岸区南山街道崇教路1号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南山校区教学资源中心

优先权:

CN201310083432A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多汗症的中药组合物,按重量份计由以下组分组成:麻黄根7~15份、浮小麦12~20份、五味子10~20份、煅牡蛎25~40份、当归5~15份、生地黄15~30份、熟地黄8~15份、大枣5~20份、党参6~15份、黄芪5~15份,该中药组合物疗效确切,总有效率高,且毒副作用低,组方药材来源广泛、价格低廉,可以按照中药学的常规方法制得各种适用于临床治疗需要的药剂,具有良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权利要求书

1.用于治疗多汗症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计由以下组分组成:麻黄根7~15份、浮小麦12~20份、五味子10~20份、煅牡蛎25~40份、当归5~15份、生地黄15~30份、熟地黄8~15份、大枣5~20份、党参6~15份、黄芪5~15份。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计由以下组分组成:麻黄根7份、浮小麦12份、五味子10份、煅牡蛎25份、当归5份、生地黄30份、熟地黄15份、大枣20份、党参15份、黄芪15份。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计由以下组分组成:麻黄根15份、浮小麦20份、五味子20份、煅牡蛎40份、当归15份、生地黄15份、熟地黄8份、大枣5份、党参6份、黄芪5份。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计由以下组分组成:麻黄根10份、浮小麦15份、五味子15份、煅牡蛎30份、当归10份、生地黄20份、熟地黄10份、大枣10份、党参10份、黄芪10份。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药技术领域,涉及一种中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多汗症是由于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引起汗腺过多分泌的一种疾病,表现为全身(泛发性多汗症)或局部(局限性多汗症)异常地出汗过多,最常发生的部位是手掌、腋窝和足底,偶有发生于头颈部、躯干部和小腿。多汗症可继发于某些精神神经疾病、代谢性疾病、内分泌紊乱、肿瘤、药物等,称为继发性多汗症;原发性多汗症则病因不明。多汗症可从小(6岁左右)就发生,到了青春期更为明显,年轻人情绪较不易控制,易紧张、不安、害羞、害怕等,使出汗更为厉害,心情愈焦急,出汗就愈多,从而造成一种恶性循环,最终导致患者性格孤僻、内向、不善与人交往、甚至自卑,进而影响其学习和工作。

治疗多汗症的传统方法虽然很多,包括收敛剂法、镇静剂法、催眠疗法、心理疗法、电离子透入法和针灸疗法等,但效果均不令人满意。胸交感神经节或交感神经干切除术法是目前治疗多汗症的一种有效而持久的方法,但是双侧开胸施行手术创伤大、切口疤痕影响功能和美观,患者往往难以接受。因此,有必要研究新的有效治疗方法和治疗药物。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治疗多汗症的中药组合物,疗效确切,总有效率高,且毒副作用低,组方药材来源广泛、价格低廉。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用于治疗多汗症的中药组合物,按重量份计由以下组分组成:麻黄根7~15份、浮小麦12~20份、五味子10~20份、煅牡蛎25~40份、当归5~15份、生地黄15~30份、熟地黄8~15份、大枣5~20份、党参6~15份、黄芪5~15份。

优选的,所述中药组合物按重量份计由以下组分组成:麻黄根7份、浮小麦12份、五味子10份、煅牡蛎25份、当归5份、生地黄30份、熟地黄15份、大枣20份、党参15份、黄芪15份。

优选的,所述中药组合物按重量份计由以下组分组成:麻黄根15份、浮小麦20份、五味子20份、煅牡蛎40份、当归15份、生地黄15份、熟地黄8份、大枣5份、党参6份、黄芪5份。

更优选的,所述中药组合物按重量份计由以下组分组成:麻黄根10份、浮小麦15份、五味子15份、煅牡蛎30份、当归10份、生地黄20份、熟地黄10份、大枣10份、党参10份、黄芪10份。

上述处方中,麻黄根、浮小麦、五味子共为君药,除虚热,收敛固涩;煅杜蛎、党参、黄芪共为臣药,益气固表,敛汗固脱;生地黄、熟地黄、当归、大枣共为佐药,清热生津,滋阴养血。诸药合用,共奏益气养血,滋阴敛汗之功效。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提供的中药组合物能够有效治疗多汗症,疗效确切,显效率为80.0~85.0%,总有效率为92.5~95.0%,且毒副作用低,组方药材来源广泛、价格低廉,可以按照中药学的常规方法制得各种适用于临床治疗需要的药剂,具有良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

实施例1、中药组合物(组方1)及其胶囊剂的制备

1、中药组合物的组成(按重量份计):麻黄根7份、浮小麦12份、五味子10份、煅牡蛎25份、当归5份、生地黄30份、熟地黄15份、大枣20份、党参15份、黄芪15份。

2、胶囊剂的制备:取上述中药组合物的组成药材,分别研细,过80目筛,再按上述中药组合物的组成比例混合均匀,装入空胶囊(每粒装2g),即得胶囊剂。

实施例2、中药组合物(组方2)及其胶囊剂的制备

1、中药组合物的组成(按重量份计):麻黄根15份、浮小麦20份、五味子20份、煅牡蛎40份、当归15份、生地黄15份、熟地黄8份、大枣5份、党参6份、黄芪5份。

2、胶囊剂的制备:取上述中药组合物的组成药材,分别研细,过80目筛,再按上述中药组合物的组成比例混合均匀,装入空胶囊(每粒装2g),即得胶囊剂。

实施例3、中药组合物(组方3)及其胶囊剂的制备

1、中药组合物的组成(按重量份计):麻黄根10份、浮小麦15份、五味子15份、煅牡蛎30份、当归10份、生地黄20份、熟地黄10份、大枣10份、党参10份、黄芪10份。

2、胶囊剂的制备:取上述中药组合物的组成药材,分别研细,过80目筛,再按上述中药组合物的组成比例混合均匀,装入空胶囊(每粒装2g),即得胶囊剂。

实施例4、中药组合物的临床疗效

1、一般资料

2007年2月~2012年2月收治多汗症患者1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治疗组2、治疗组3和对照组。

治疗组1共40例:年龄12~57岁,平均年龄33岁;病程20天至2年,平均病程152天;病情轻度患者13例占32.5%,中度患者25例占62.5%,重度患者2例占5.0%。

治疗组2共40例:年龄14~56岁,平均年龄34岁;病程15天至3年,平均病程187天;病情轻度患者12例占30%,中度患者25例占62.5%,重度患者3例占7.5%。

治疗组3共40例:年龄9~58岁,平均年龄31岁;病程37天至3年,平均病程201天;病情轻度患者10例占25%,中度患者29例占72.5%,重度患者1例占2.5%。

对照组共40例:年龄10~58岁,平均年龄30岁;病程24天至2年,平均病程147天;病情轻度患者11例占27.5%,中度患者27例占67.5%,重度患者2例占5.0%。

四组在年龄、病程、病情程度上经统计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2、治疗方法

治疗组1口服实施例1制备的胶囊剂,每日2次,早晚服用,每次2粒;治疗组2口服实施例2制备的胶囊剂,每日2次,早晚服用,每次2粒;治疗组3口服实施例3制备的胶囊剂,每日2次,早晚服用,每次2粒;对照组口服谷维素片,每日3次,每次2片。

3、治疗结果

详见表1。

表1 治疗多汗症的疗效比较

组别 n 显效率(%) 有效率(%) 总有效率(%) 治疗组1 40 80.0(32/40) 12.5(5/40) 92.5(37/40) 治疗组2 40 82.5(33/40) 7.5(3/40) 90.0(36/40) 治疗组3 40 85.0(34/40) 10.0(4/40) 95.0(38/40) 对照组 40 42.5(17/40) 7.5(3/40) 50.0(20/40)

4、典型病例

病例1:王某,女,50岁。自2年前开始,入睡难,睡中多梦(午睡、晚间皆如此),感觉一阵发热,后背大汗淋漓,汗出后背冷脚凉,似有风入,白天也时有汗出,且不易止,嗜睡无力,口淡不渴(只饮热水),唇淡,舌润苔薄白,脉沉细无力。服用实施例1制备的胶囊剂7天后症状减轻,服用30天后症状渐愈,停药一年多未见复发。

病例2:李某,男,40岁。自半年前开始,睡中出汗,醒后汗止,伴腰酸及性欲减退,无腰痛、头晕、耳鸣、失眠、多梦等症,面部欠红润,手足心热,舌暗红而胖,苔黄厚燥,脉沉滑,双关稍弦,双尺细。服用实施例1制备的胶囊剂3天后症状减轻,服用14天后盗汗消失,腰酸及性欲减退亦渐愈。

病例3:孔某,女,20岁。自一年前开始,无明显诱因出现双手部、双足部、腋部出汗增多,多于天热或情绪紧张等较明显,严重时手足出汗会形成大的汗珠,可以自然流下,出汗伴双手足冰冷。服用实施例2制备的胶囊剂2个月后,上述症状完全消失,至今未复发。

病例4:陈某,男,18岁。患多汗症三年多,尤其以近一、两年最为严重,双手经常都像从水里捞出来一样,同时伴有足和腋下的出汗发生。服用实施例2制备的胶囊剂40天后症状明显改善,服用70天后基本痊愈,至今未复发。

病例5:杜某,女,42岁。因双手不自主的汗出而就诊,平日身体健康,无任何疾病,只是四季双手经常汗出不止,以写字时汗出尤甚,舌淡红,苔白腻,脉沉细。服用实施例3制备的胶囊剂10天后出汗量明显减少,服用21天后上述症状基本消失,一年多未复发。

病例6:吴某,男,30岁。大冷天却冒汗,一脱衣服就感冒,双手及腋部潮湿明显,双手皮肤凉,面部皮肤轻度潮红。服用实施例3制备的胶囊剂5天后身上不再冒大汗,服用14天后完全康复。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通过参照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已经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出各种各样的改变,而不偏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用于治疗多汗症的中药组合物.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用于治疗多汗症的中药组合物.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用于治疗多汗症的中药组合物.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用于治疗多汗症的中药组合物.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用于治疗多汗症的中药组合物.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103120772 B (45)授权公告日 2014.03.05 CN 103120772 B (21)申请号 201310083432.9 (22)申请日 2013.03.16 A61K 36/899(2006.01) A61P 43/00(2006.01) A61K 35/56(2006.01) (73)专利权人 朱凯 地址 400065 重庆市南岸区南山街道崇教路 1 号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南山校区教学 资源中心 (72)发明人 朱凯 (54) 发明名称 用于治疗多汗症的中药组合物 (5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多汗症的中药组合 物, 按重量份计由以下组分组成。

2、 : 麻黄根 715 份、 浮小麦 1220 份、 五味子 1020 份、 煅牡蛎 2540 份、 当归 515 份、 生地黄 1530 份、 熟地黄 815 份、 大枣520份、 党参615份、 黄芪515份, 该中 药组合物疗效确切, 总有效率高, 且毒副作用低, 组方药材来源广泛、 价格低廉, 可以按照中药学的 常规方法制得各种适用于临床治疗需要的药剂, 具有良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51)Int.Cl. 审查员 李濯冰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3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10)授权公告号 CN 103120772 B 。

3、CN 103120772 B 1/1 页 2 1. 用于治疗多汗症的中药组合物, 其特征在于, 按重量份计由以下组分组成 : 麻黄根 715 份、 浮小麦 1220 份、 五味子 1020 份、 煅牡蛎 2540 份、 当归 515 份、 生地黄 1530 份、 熟地黄 815 份、 大枣 520 份、 党参 615 份、 黄芪 515 份。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中药组合物, 其特征在于, 按重量份计由以下组分组成 : 麻黄 根 7 份、 浮小麦 12 份、 五味子 10 份、 煅牡蛎 25 份、 当归 5 份、 生地黄 30 份、 熟地黄 15 份、 大 枣 20 份、 党参 15。

4、 份、 黄芪 15 份。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中药组合物, 其特征在于, 按重量份计由以下组分组成 : 麻黄 根 15 份、 浮小麦 20 份、 五味子 20 份、 煅牡蛎 40 份、 当归 15 份、 生地黄 15 份、 熟地黄 8 份、 大枣 5 份、 党参 6 份、 黄芪 5 份。 4.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中药组合物, 其特征在于, 按重量份计由以下组分组成 : 麻黄 根 10 份、 浮小麦 15 份、 五味子 15 份、 煅牡蛎 30 份、 当归 10 份、 生地黄 20 份、 熟地黄 10 份、 大枣 10 份、 党参 10 份、 黄芪 10 份。 权 利 要 求 书。

5、 CN 103120772 B 2 1/3 页 3 用于治疗多汗症的中药组合物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医药技术领域, 涉及一种中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0002 多汗症是由于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引起汗腺过多分泌的一种疾病, 表现为全身 (泛 发性多汗症) 或局部 (局限性多汗症) 异常地出汗过多, 最常发生的部位是手掌、 腋窝和足 底, 偶有发生于头颈部、 躯干部和小腿。多汗症可继发于某些精神神经疾病、 代谢性疾病、 内分泌紊乱、 肿瘤、 药物等, 称为继发性多汗症 ; 原发性多汗症则病因不明。多汗症可从小 (6 岁左右) 就发生, 到了青春期更为明显, 年轻人情绪较不易控制, 易紧张、 不。

6、安、 害羞、 害怕 等, 使出汗更为厉害, 心情愈焦急, 出汗就愈多, 从而造成一种恶性循环, 最终导致患者性格 孤僻、 内向、 不善与人交往、 甚至自卑, 进而影响其学习和工作。 0003 治疗多汗症的传统方法虽然很多, 包括收敛剂法、 镇静剂法、 催眠疗法、 心理疗法、 电离子透入法和针灸疗法等, 但效果均不令人满意。胸交感神经节或交感神经干切除术法 是目前治疗多汗症的一种有效而持久的方法, 但是双侧开胸施行手术创伤大、 切口疤痕影 响功能和美观, 患者往往难以接受。因此, 有必要研究新的有效治疗方法和治疗药物。 发明内容 0004 有鉴于此,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治疗多汗症的中药。

7、组合物, 疗效确切, 总有效率高, 且毒副作用低, 组方药材来源广泛、 价格低廉。 0005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 0006 用于治疗多汗症的中药组合物, 按重量份计由以下组分组成 : 麻黄根 715 份、 浮 小麦 1220 份、 五味子 1020 份、 煅牡蛎 2540 份、 当归 515 份、 生地黄 1530 份、 熟地黄 815 份、 大枣 520 份、 党参 615 份、 黄芪 515 份。 0007 优选的, 所述中药组合物按重量份计由以下组分组成 : 麻黄根 7 份、 浮小麦 12 份、 五味子 10 份、 煅牡蛎 25 份、 当归 5 份、 生地黄 30 份、 熟地黄 15 。

8、份、 大枣 20 份、 党参 15 份、 黄芪 15 份。 0008 优选的, 所述中药组合物按重量份计由以下组分组成 : 麻黄根15份、 浮小麦20份、 五味子 20 份、 煅牡蛎 40 份、 当归 15 份、 生地黄 15 份、 熟地黄 8 份、 大枣 5 份、 党参 6 份、 黄 芪 5 份。 0009 更优选的, 所述中药组合物按重量份计由以下组分组成 : 麻黄根 10 份、 浮小麦 15 份、 五味子 15 份、 煅牡蛎 30 份、 当归 10 份、 生地黄 20 份、 熟地黄 10 份、 大枣 10 份、 党参 10 份、 黄芪 10 份。 0010 上述处方中, 麻黄根、 浮小麦。

9、、 五味子共为君药, 除虚热, 收敛固涩 ; 煅杜蛎、 党参、 黄芪共为臣药, 益气固表, 敛汗固脱 ; 生地黄、 熟地黄、 当归、 大枣共为佐药, 清热生津, 滋阴 养血。诸药合用, 共奏益气养血, 滋阴敛汗之功效。 0011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 本发明提供的中药组合物能够有效治疗多汗症, 疗效确 说 明 书 CN 103120772 B 3 2/3 页 4 切, 显效率为 80.085.0%, 总有效率为 92.595.0%, 且毒副作用低, 组方药材来源广泛、 价 格低廉, 可以按照中药学的常规方法制得各种适用于临床治疗需要的药剂, 具有良好的开 发应用前景。 具体实施方式 001。

10、2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 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 下面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 行详细的描述。 0013 实施例 1、 中药组合物 (组方 1) 及其胶囊剂的制备 0014 1、 中药组合物的组成 (按重量份计) : 麻黄根 7 份、 浮小麦 12 份、 五味子 10 份、 煅牡 蛎 25 份、 当归 5 份、 生地黄 30 份、 熟地黄 15 份、 大枣 20 份、 党参 15 份、 黄芪 15 份。 0015 2、 胶囊剂的制备 : 取上述中药组合物的组成药材, 分别研细, 过 80 目筛, 再按上述 中药组合物的组成比例混合均匀, 装入空胶囊 (每粒装 2g) , 即得胶囊剂。 0016。

11、 实施例 2、 中药组合物 (组方 2) 及其胶囊剂的制备 0017 1、 中药组合物的组成 (按重量份计) : 麻黄根 15 份、 浮小麦 20 份、 五味子 20 份、 煅 牡蛎 40 份、 当归 15 份、 生地黄 15 份、 熟地黄 8 份、 大枣 5 份、 党参 6 份、 黄芪 5 份。 0018 2、 胶囊剂的制备 : 取上述中药组合物的组成药材, 分别研细, 过 80 目筛, 再按上述 中药组合物的组成比例混合均匀, 装入空胶囊 (每粒装 2g) , 即得胶囊剂。 0019 实施例 3、 中药组合物 (组方 3) 及其胶囊剂的制备 0020 1、 中药组合物的组成 (按重量份计)。

12、 : 麻黄根 10 份、 浮小麦 15 份、 五味子 15 份、 煅 牡蛎 30 份、 当归 10 份、 生地黄 20 份、 熟地黄 10 份、 大枣 10 份、 党参 10 份、 黄芪 10 份。 0021 2、 胶囊剂的制备 : 取上述中药组合物的组成药材, 分别研细, 过 80 目筛, 再按上述 中药组合物的组成比例混合均匀, 装入空胶囊 (每粒装 2g) , 即得胶囊剂。 0022 实施例 4、 中药组合物的临床疗效 0023 1、 一般资料 0024 2007 年 2 月 2012 年 2 月收治多汗症患者 160 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 1、 治疗组 2、 治 疗组 3 和对照组。 。

13、0025 治疗组1共40例 : 年龄1257岁, 平均年龄33岁 ; 病程20天至2年, 平均病程152 天 ; 病情轻度患者 13 例占 32.5%, 中度患者 25 例占 62.5%, 重度患者 2 例占 5.0%。 0026 治疗组2共40例 : 年龄1456岁, 平均年龄34岁 ; 病程15天至3年, 平均病程187 天 ; 病情轻度患者 12 例占 30%, 中度患者 25 例占 62.5%, 重度患者 3 例占 7.5%。 0027 治疗组 3 共 40 例 : 年龄 958 岁, 平均年龄 31 岁 ; 病程 37 天至 3 年, 平均病程 201 天 ; 病情轻度患者 10 例。

14、占 25%, 中度患者 29 例占 72.5%, 重度患者 1 例占 2.5%。 0028 对照组共 40 例 : 年龄 1058 岁, 平均年龄 30 岁 ; 病程 24 天至 2 年, 平均病程 147 天 ; 病情轻度患者 11 例占 27.5%, 中度患者 27 例占 67.5%, 重度患者 2 例占 5.0%。 0029 四组在年龄、 病程、 病情程度上经统计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0030 2、 治疗方法 0031 治疗组 1 口服实施例 1 制备的胶囊剂, 每日 2 次, 早晚服用, 每次 2 粒 ; 治疗组 2 口 服实施例 2 制备的胶囊剂, 每日 2 次, 。

15、早晚服用, 每次 2 粒 ; 治疗组 3 口服实施例 3 制备的胶 囊剂, 每日 2 次, 早晚服用, 每次 2 粒 ; 对照组口服谷维素片, 每日 3 次, 每次 2 片。 说 明 书 CN 103120772 B 4 3/3 页 5 0032 3、 治疗结果 0033 详见表 1。 0034 表 1 治疗多汗症的疗效比较 0035 组别n显效率 (%)有效率 (%)总有效率 (%) 治疗组 140 80.0(32/40)12.5(5/40)92.5(37/40) 治疗组 240 82.5(33/40)7.5(3/40)90.0(36/40) 治疗组 340 85.0(34/40)10.0(。

16、4/40)95.0(38/40) 对照组40 42.5(17/40)7.5(3/40)50.0(20/40) 0036 4、 典型病例 0037 病例 1 : 王某, 女, 50 岁。自 2 年前开始, 入睡难, 睡中多梦 (午睡、 晚间皆如此) , 感 觉一阵发热, 后背大汗淋漓, 汗出后背冷脚凉, 似有风入, 白天也时有汗出, 且不易止, 嗜睡 无力, 口淡不渴 (只饮热水) , 唇淡, 舌润苔薄白, 脉沉细无力。服用实施例 1 制备的胶囊剂 7 天后症状减轻, 服用 30 天后症状渐愈, 停药一年多未见复发。 0038 病例 2 : 李某, 男, 40 岁。自半年前开始, 睡中出汗, 醒。

17、后汗止, 伴腰酸及性欲减退, 无腰痛、 头晕、 耳鸣、 失眠、 多梦等症, 面部欠红润, 手足心热, 舌暗红而胖, 苔黄厚燥, 脉沉 滑, 双关稍弦, 双尺细。 服用实施例1制备的胶囊剂3天后症状减轻, 服用14天后盗汗消失, 腰酸及性欲减退亦渐愈。 0039 病例3 : 孔某, 女, 20岁。 自一年前开始, 无明显诱因出现双手部、 双足部、 腋部出汗 增多, 多于天热或情绪紧张等较明显, 严重时手足出汗会形成大的汗珠, 可以自然流下, 出 汗伴双手足冰冷。服用实施例 2 制备的胶囊剂 2 个月后, 上述症状完全消失, 至今未复发。 0040 病例4 : 陈某, 男, 18岁。 患多汗症三年。

18、多, 尤其以近一、 两年最为严重, 双手经常都 像从水里捞出来一样, 同时伴有足和腋下的出汗发生。服用实施例 2 制备的胶囊剂 40 天后 症状明显改善, 服用 70 天后基本痊愈, 至今未复发。 0041 病例5 : 杜某, 女, 42岁。 因双手不自主的汗出而就诊, 平日身体健康, 无任何疾病, 只是四季双手经常汗出不止, 以写字时汗出尤甚, 舌淡红, 苔白腻, 脉沉细。服用实施例 3 制 备的胶囊剂 10 天后出汗量明显减少, 服用 21 天后上述症状基本消失, 一年多未复发。 0042 病例6 : 吴某, 男, 30岁。 大冷天却冒汗, 一脱衣服就感冒, 双手及腋部潮湿明显, 双 手皮肤凉, 面部皮肤轻度潮红。 服用实施例3制备的胶囊剂5天后身上不再冒大汗, 服用14 天后完全康复。 0043 最后说明的是,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 尽管通过参 照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已经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 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 可 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出各种各样的改变, 而不偏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发明 的精神和范围。 说 明 书 CN 103120772 B 5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